2022届高三历史(新教材)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十四十月革命及其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附解析)
ID:68486
2021-11-27
8页1111
340.07 KB
专题突破练十四 十月革命及其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一、选择题1.(2021·辽宁沈阳联考)《苏联兴亡史》指出:“应该看到,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不是充分具备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然而,十月革命却取得了胜利。这说明( )A.十月革命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B.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脱离实际的C.十月革命是无组织无准备的成功冒险D.应将革命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2.(2021·广东佛山二模)列宁指出,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的目标。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据此可知,列宁( )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B.重在建立工农业联系C.主张加速工业化的进程D.反对农业集体化政策3.(2021·全国课时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在埃及建立了殖民保护制度,使埃及由半殖民地变为殖民地,埃及民众深受殖民保护制度之苦,反英情绪强烈,由此爆发了华夫脱运动。该运动( )A.使埃及获得有条件的独立B.使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被废除C.使英国给埃及以彻底独立D.遭到殖民当局的残暴镇压4.(2021·湖南娄底期中)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发生了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进行了民主改革。符合以上运动和改革的共同主题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C.列宁主义影响下的无产阶级运动D.亚非拉联合反帝反殖民斗争5.(2021·北京西城期末)甘地说:“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这些言论( )A.引发了阿姆利则惨案B.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C.对工业文明认识全面D.有利于提高民族自尊心6.(2021·全国课时练)1926年,尼加拉瓜自由党成立了立宪政府,但是美国支持臭名昭著的保守党首领迪亚斯为总统,引起了许多地方的起义,从中可以看出( )A.尼加拉瓜建立了民主制度B.民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C.尼加拉瓜成为美国的殖民地D.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7.苏联1926—1927年秋季粮食收购情况表(单位:普特)
年份1926年1927年月份10月11—12月10月11—12月实收数15636万27164万16418万13582万计划数5亿5.6亿上表中的数据说明当时苏联( )A.农业生产力的水平低下B.农村集体经济占主导C.农村经济政策尚待调整D.农民拥护工业化建设8.有学者认为,卡德纳斯改革部分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促进了墨西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墨西哥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拉丁美洲最民主的国家。下列属于卡德纳斯改革的措施的是( )A.遏制军人势力B.成立国大党C.号召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D.废除《罗拉特法》9.(2021·全国课时练)下列有关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斗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意大利首先点燃了法西斯在非洲的侵略战火B.埃塞俄比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恢复了独立C.埃塞俄比亚在抗意战争失败后沦为其殖民地D.埃塞俄比亚皇帝在国内领导游击战争10.(2021·全国课时练)下面漫画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某一区域的局部冲突。导致这一冲突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A.殖民侵略遗留的边界和民族矛盾B.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旧秩序C.两国社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D.两国分别依托美苏大搞军备竞赛11.(2021·湖北鄂东南教改联盟联考)下面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B.注入了市场经济成分C.改变了经济比例失调D.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12.(2021·广东汕头二模)1966年苏联《劳动报》上刊登了一组漫画(节选),表达了苏联人民的不满情绪。苏联人民产生不满情绪,主要是由于当时政府( )A.忽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B.禁止生活消费品的交易C.从农民身上取走的太多D.实行平均主义分配政策13.(2021·山东潍坊二模)下表为1967年前后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其变化表明坦桑尼亚政府的意图是( )1967年前1967年后1.许多欧洲国家是非常成功的殖民势力。你对此如何解释?2.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文明为现代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解释为什么这样?(1962年)3.简短描述如下各项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时代、神圣罗马帝国、伽利略。(1962年)1.我们可以从古代非洲帝国学到什么?2.讨论1957年加纳独立对其他非洲国家的影响。(1967年)3.“津巴布韦”是非洲人的成就,评价该说法。(1969年)A.增进国民的民族文化认同B.否定西方的文化和意识形态C.号召民众支持不结盟运动D.增进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团结14.(2021·全国课时练)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的《行动纲领》指出,平均主义是有害的,因为它袒护懒汉和责任心不强的人而损害勤劳和舍己为公的人,袒护非熟练工人而损害熟练工人。这说明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 )A.力图推行“福利国家”政策B.尝试改革原有僵化的经济体制C.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D.汲取了“新经济体制”的优点15.(2021·全国课时练)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是苏联经济最发达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三国率先要求民族自决,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独立。据下表可知( )1990年人均GDP比较表(以1990年全苏平均水平为100)苏联爱沙拉脱立陶宛瑞典挪威芬兰
尼亚维亚100140133123518548524A.政局的动荡滋长了人们的信仰危机B.大俄罗斯主义倾向激化了民族矛盾C.单一经济结构加深了对西方的依赖D.与西方的经济差距增强了离心倾向二、非选择题16.(2021·安徽五校联盟二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他顾,暂时放松了对亚洲地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控制和压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苏俄的影响下,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运动;甘地和印度国大党发起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冲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并于1926—1927年领导了第一次反荷兰殖民主义的武装起义,但遭到血腥镇压。起义失败后,印尼大批民众转向苏加诺领导的印尼民族党,主张走温和路线的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独立运动的领导权。总之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形成了冲击帝国主义殖民地的巨大力量,这股力量又连同无产阶级革命力量成为20世纪30年代反对法西斯侵略的中坚。——摘编自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历史背景。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1921年4月他写的《论粮食税》到逝世前口授的《论合作制》等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一条适合苏俄(联)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就取得许多令人注目的成就,列宁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新经济政策的苏俄(联)将会变成社会主义的苏俄(联)”。——摘编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材料二 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6年,邓小平会见波兰领导人时说:“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新经济政策既是探索又是寻路,用一句话指出该政策对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价值。(2)“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专题突破练十四 十月革命及其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然而,十月革命却取得了胜利”,可知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十月革命在俄国经济基础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取得了革命成功,说明应将革命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故选D项;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是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应将革命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脱离实际的,并且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十月革命在俄国经济基础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取得了成功,不代表十月革命是无组织无准备的成功冒险,排除C项。2.A 解析列宁指出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这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总结,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故选A项;“重在建立工农业联系”表述不准确,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排除B项;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都是苏联模式的特点,排除C、D两项。3.A 解析华夫脱党领导的埃及人民反英独立斗争,动摇和削弱了英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基础,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埃及获得有条件的独立,故选A项,排除C项;华夫脱运动限制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排除B项;华夫脱运动没有遭到英国残暴镇压,排除D项。4.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后,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目的是争取印度的民族独立,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的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行街垒战等斗争方式迫使英国让步,使埃及获得了有条件的独立。华夫脱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其中墨西哥卡德纳斯进行的民主改革最具有代表性,其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题干材料的共同主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选A项;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5.D 解析题干材料“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体现了甘地主张发展民族经济,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思想,这有利于提高民族的自尊心,故选D项;阿姆利则惨案是甘地发起全国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直接原因之一,故排除A项;这些言论主张用手工生产取代机器生产,显然是违背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排除B项;甘地的这些言论对工业文明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排除C项。6.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美国支持臭名昭著的保守党首领迪亚斯为总统,引起了许多地方的起义”,可知A项说法错误,排除;
尼加拉瓜的起义明显具有反美和反迪亚斯的双重特性,因此体现了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统一,故选B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C、D两项,故排除。7.C 解析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可知当时苏联粮食收购困难,说明当时苏联经济政策尚待调整,故选C项;图表数据反映的是粮食收购困难,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仅从实收数无法反映粮食生产的水平,不能得出农业生产力水平低的结论,排除A项;当时苏联农业中个体经济占主导,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粮食收购困难,无法得出农民拥护工业化建设的结论,排除D项。8.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卡德纳斯当选总统后,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施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遏制军人势力是其改革措施之一。故选A项。9.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首先点燃了法西斯在非洲的侵略战火,故选A项;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而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B项;1936年,意大利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没有沦为意大利的殖民地,排除C项;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没有领导国内游击战争,排除D项。10.A 解析根据题干漫画,可知冲突的双方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国频繁冲突的根源是《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而治之”,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结果带来了移民迁徙及严重的边界和民族矛盾,故选A项;B、C、D三项均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11.D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玉米种植面积达到最大时,玉米的产量却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赫鲁晓夫改革不结合当时苏联实际情况,盲目扩大耕地面积,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的,故选D项;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并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也没有改变苏联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故排除A、C两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玉米的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关系,没有体现市场经济方面的问题,排除B项。12.A 解析题干漫画中的椅子、手提包、鞋子都是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坏掉,它们都属于生活消费品,根据这些劣质的生活消费品可看出该时期苏联政府忽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质量,生活消费品生产水平较低,故选A项;漫画没有体现生活消费品的买卖过程,更没有体现出禁止生活消费品的交易,排除B项;漫画没有涉及农民这一群体,无法得出从农民身上取走太多的结论,排除C项;漫画表现的是生活消费品的劣质,并未涉及政府实行平均主义分配政策,排除D项。13.A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67年以前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突出欧洲文明的作用,而1967年以后的问题设计突出非洲文明的内容,这种变化有利于坦桑尼亚人民增强对非洲民族文化的认同,故选A项;不再主要针对西方文明设计问题,不代表坦桑尼亚政府的意图是否定西方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排除B项;题干材料未涉及与不结盟运动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题干材料中的变化强调了非洲文明的作用,并非是强调与其他非洲国家的交往或团结,排除D项。14.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平均主义是有害的……袒护非熟练工人而损害熟练工人”,可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认为平均主义是有害的、不正确的,给懒汉制造舒适的环境,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为此,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尝试改革原有僵化的经济体制,故选B项;题干材料未涉及“福利国家”政策,排除A项;题干材料所述做法顺应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排除C项;“新经济体制”的内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15.D 解析作为苏联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波罗的海三国的人均GDP明显低于周边资本主义国家,其于20世纪90
年代初独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西方的经济差距加剧了其与苏联的离心力,故选D项;波罗的海三国政局相对稳定,排除A项;表格数据与大俄罗斯主义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未体现出三国对西方国家的依赖,排除C项。16.参考答案(1)特点:席卷的国家和地区多,抗争力度强;群众广泛参与,得到代表新兴阶级利益的政党的直接领导;一些国家暴力革命和温和斗争并存。(2)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洲一些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运动高涨的物质力量和阶级基础;民族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增强。17.参考答案(1)“根本改变”: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从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直接过渡转变到逐步过渡。价值:找到了一条苏俄(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启示: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表现: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经济发展失去动力。
2022届高三历史(新教材)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十四十月革命及其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附解析)
展开
专题突破练十四 十月革命及其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一、选择题1.(2021·辽宁沈阳联考)《苏联兴亡史》指出:“应该看到,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不是充分具备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然而,十月革命却取得了胜利。这说明( )A.十月革命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B.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脱离实际的C.十月革命是无组织无准备的成功冒险D.应将革命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2.(2021·广东佛山二模)列宁指出,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的目标。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据此可知,列宁( )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B.重在建立工农业联系C.主张加速工业化的进程D.反对农业集体化政策3.(2021·全国课时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在埃及建立了殖民保护制度,使埃及由半殖民地变为殖民地,埃及民众深受殖民保护制度之苦,反英情绪强烈,由此爆发了华夫脱运动。该运动( )A.使埃及获得有条件的独立B.使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被废除C.使英国给埃及以彻底独立D.遭到殖民当局的残暴镇压4.(2021·湖南娄底期中)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发生了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进行了民主改革。符合以上运动和改革的共同主题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C.列宁主义影响下的无产阶级运动D.亚非拉联合反帝反殖民斗争5.(2021·北京西城期末)甘地说:“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这些言论( )A.引发了阿姆利则惨案B.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C.对工业文明认识全面D.有利于提高民族自尊心6.(2021·全国课时练)1926年,尼加拉瓜自由党成立了立宪政府,但是美国支持臭名昭著的保守党首领迪亚斯为总统,引起了许多地方的起义,从中可以看出( )A.尼加拉瓜建立了民主制度B.民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C.尼加拉瓜成为美国的殖民地D.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7.苏联1926—1927年秋季粮食收购情况表(单位:普特)
年份1926年1927年月份10月11—12月10月11—12月实收数15636万27164万16418万13582万计划数5亿5.6亿上表中的数据说明当时苏联( )A.农业生产力的水平低下B.农村集体经济占主导C.农村经济政策尚待调整D.农民拥护工业化建设8.有学者认为,卡德纳斯改革部分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促进了墨西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墨西哥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拉丁美洲最民主的国家。下列属于卡德纳斯改革的措施的是( )A.遏制军人势力B.成立国大党C.号召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D.废除《罗拉特法》9.(2021·全国课时练)下列有关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斗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意大利首先点燃了法西斯在非洲的侵略战火B.埃塞俄比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恢复了独立C.埃塞俄比亚在抗意战争失败后沦为其殖民地D.埃塞俄比亚皇帝在国内领导游击战争10.(2021·全国课时练)下面漫画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某一区域的局部冲突。导致这一冲突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A.殖民侵略遗留的边界和民族矛盾B.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旧秩序C.两国社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D.两国分别依托美苏大搞军备竞赛11.(2021·湖北鄂东南教改联盟联考)下面为1954—196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和玉米产量统计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B.注入了市场经济成分C.改变了经济比例失调D.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12.(2021·广东汕头二模)1966年苏联《劳动报》上刊登了一组漫画(节选),表达了苏联人民的不满情绪。苏联人民产生不满情绪,主要是由于当时政府( )A.忽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B.禁止生活消费品的交易C.从农民身上取走的太多D.实行平均主义分配政策13.(2021·山东潍坊二模)下表为1967年前后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其变化表明坦桑尼亚政府的意图是( )1967年前1967年后1.许多欧洲国家是非常成功的殖民势力。你对此如何解释?2.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文明为现代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解释为什么这样?(1962年)3.简短描述如下各项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时代、神圣罗马帝国、伽利略。(1962年)1.我们可以从古代非洲帝国学到什么?2.讨论1957年加纳独立对其他非洲国家的影响。(1967年)3.“津巴布韦”是非洲人的成就,评价该说法。(1969年)A.增进国民的民族文化认同B.否定西方的文化和意识形态C.号召民众支持不结盟运动D.增进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团结14.(2021·全国课时练)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的《行动纲领》指出,平均主义是有害的,因为它袒护懒汉和责任心不强的人而损害勤劳和舍己为公的人,袒护非熟练工人而损害熟练工人。这说明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 )A.力图推行“福利国家”政策B.尝试改革原有僵化的经济体制C.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D.汲取了“新经济体制”的优点15.(2021·全国课时练)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是苏联经济最发达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三国率先要求民族自决,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独立。据下表可知( )1990年人均GDP比较表(以1990年全苏平均水平为100)苏联爱沙拉脱立陶宛瑞典挪威芬兰
尼亚维亚100140133123518548524A.政局的动荡滋长了人们的信仰危机B.大俄罗斯主义倾向激化了民族矛盾C.单一经济结构加深了对西方的依赖D.与西方的经济差距增强了离心倾向二、非选择题16.(2021·安徽五校联盟二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他顾,暂时放松了对亚洲地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控制和压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苏俄的影响下,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运动;甘地和印度国大党发起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冲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并于1926—1927年领导了第一次反荷兰殖民主义的武装起义,但遭到血腥镇压。起义失败后,印尼大批民众转向苏加诺领导的印尼民族党,主张走温和路线的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独立运动的领导权。总之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形成了冲击帝国主义殖民地的巨大力量,这股力量又连同无产阶级革命力量成为20世纪30年代反对法西斯侵略的中坚。——摘编自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历史背景。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1921年4月他写的《论粮食税》到逝世前口授的《论合作制》等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一条适合苏俄(联)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就取得许多令人注目的成就,列宁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新经济政策的苏俄(联)将会变成社会主义的苏俄(联)”。——摘编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材料二 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6年,邓小平会见波兰领导人时说:“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新经济政策既是探索又是寻路,用一句话指出该政策对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价值。(2)“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专题突破练十四 十月革命及其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然而,十月革命却取得了胜利”,可知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十月革命在俄国经济基础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取得了革命成功,说明应将革命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故选D项;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是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应将革命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脱离实际的,并且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十月革命在俄国经济基础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取得了成功,不代表十月革命是无组织无准备的成功冒险,排除C项。2.A 解析列宁指出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这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总结,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故选A项;“重在建立工农业联系”表述不准确,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排除B项;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都是苏联模式的特点,排除C、D两项。3.A 解析华夫脱党领导的埃及人民反英独立斗争,动摇和削弱了英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基础,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埃及获得有条件的独立,故选A项,排除C项;华夫脱运动限制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排除B项;华夫脱运动没有遭到英国残暴镇压,排除D项。4.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后,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目的是争取印度的民族独立,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的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行街垒战等斗争方式迫使英国让步,使埃及获得了有条件的独立。华夫脱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其中墨西哥卡德纳斯进行的民主改革最具有代表性,其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题干材料的共同主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选A项;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5.D 解析题干材料“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体现了甘地主张发展民族经济,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思想,这有利于提高民族的自尊心,故选D项;阿姆利则惨案是甘地发起全国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直接原因之一,故排除A项;这些言论主张用手工生产取代机器生产,显然是违背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排除B项;甘地的这些言论对工业文明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排除C项。6.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美国支持臭名昭著的保守党首领迪亚斯为总统,引起了许多地方的起义”,可知A项说法错误,排除;
尼加拉瓜的起义明显具有反美和反迪亚斯的双重特性,因此体现了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统一,故选B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C、D两项,故排除。7.C 解析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可知当时苏联粮食收购困难,说明当时苏联经济政策尚待调整,故选C项;图表数据反映的是粮食收购困难,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仅从实收数无法反映粮食生产的水平,不能得出农业生产力水平低的结论,排除A项;当时苏联农业中个体经济占主导,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粮食收购困难,无法得出农民拥护工业化建设的结论,排除D项。8.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卡德纳斯当选总统后,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施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遏制军人势力是其改革措施之一。故选A项。9.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首先点燃了法西斯在非洲的侵略战火,故选A项;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而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B项;1936年,意大利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没有沦为意大利的殖民地,排除C项;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没有领导国内游击战争,排除D项。10.A 解析根据题干漫画,可知冲突的双方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国频繁冲突的根源是《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而治之”,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结果带来了移民迁徙及严重的边界和民族矛盾,故选A项;B、C、D三项均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11.D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玉米种植面积达到最大时,玉米的产量却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赫鲁晓夫改革不结合当时苏联实际情况,盲目扩大耕地面积,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的,故选D项;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并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也没有改变苏联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故排除A、C两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玉米的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关系,没有体现市场经济方面的问题,排除B项。12.A 解析题干漫画中的椅子、手提包、鞋子都是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坏掉,它们都属于生活消费品,根据这些劣质的生活消费品可看出该时期苏联政府忽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质量,生活消费品生产水平较低,故选A项;漫画没有体现生活消费品的买卖过程,更没有体现出禁止生活消费品的交易,排除B项;漫画没有涉及农民这一群体,无法得出从农民身上取走太多的结论,排除C项;漫画表现的是生活消费品的劣质,并未涉及政府实行平均主义分配政策,排除D项。13.A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67年以前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突出欧洲文明的作用,而1967年以后的问题设计突出非洲文明的内容,这种变化有利于坦桑尼亚人民增强对非洲民族文化的认同,故选A项;不再主要针对西方文明设计问题,不代表坦桑尼亚政府的意图是否定西方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排除B项;题干材料未涉及与不结盟运动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题干材料中的变化强调了非洲文明的作用,并非是强调与其他非洲国家的交往或团结,排除D项。14.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平均主义是有害的……袒护非熟练工人而损害熟练工人”,可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认为平均主义是有害的、不正确的,给懒汉制造舒适的环境,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为此,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尝试改革原有僵化的经济体制,故选B项;题干材料未涉及“福利国家”政策,排除A项;题干材料所述做法顺应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排除C项;“新经济体制”的内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15.D 解析作为苏联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波罗的海三国的人均GDP明显低于周边资本主义国家,其于20世纪90
年代初独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西方的经济差距加剧了其与苏联的离心力,故选D项;波罗的海三国政局相对稳定,排除A项;表格数据与大俄罗斯主义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未体现出三国对西方国家的依赖,排除C项。16.参考答案(1)特点:席卷的国家和地区多,抗争力度强;群众广泛参与,得到代表新兴阶级利益的政党的直接领导;一些国家暴力革命和温和斗争并存。(2)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洲一些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运动高涨的物质力量和阶级基础;民族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增强。17.参考答案(1)“根本改变”: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从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直接过渡转变到逐步过渡。价值:找到了一条苏俄(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启示: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表现: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经济发展失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