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61教学网)
我的位置:
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ID:65844 2021-11-24 24页1111 109.00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一)兼爱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B.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治乱者何独不然B.故不孝不慈亡C.恶得不禁恶而劝爱D.故天下兼相爱则治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4页共24页 《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韩非子将其与儒学并称为“显学”。B.墨子的“兼爱”思想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C.“圣人”有多种解释,在“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中,“圣人”指的是孔子。D.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平民哲学家”,他的思想学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需要。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2)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二)吴王濞者,高帝兄刘仲之子也。高帝已定天下七年,立刘仲为代王。而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间行走雒阳,自归天子。天子为骨肉故,不忍致法,废以为郃阳侯。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东并荆地,劫其国兵,西度淮,击楚,高帝自将往诛之。刘仲子沛侯濞年二十,有气力,以骑将从,破布军蕲西会甀,布走。荆王刘贾为布所杀,无后。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帝召濞相之,谓曰:“若状有反相。”心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告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于是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病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吴王恐为谋滋甚。及后使人为秋请,上复责问吴使者,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以故遂称病。且夫‘察见渊中鱼,不祥’。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唯上弃之而与更始。”于是天子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佗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以故能使其众。晁错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数从容言吴过可削。数上书说孝文帝,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孝景帝即位,错为御史大夫,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故王孽子悼惠王王齐七十余城,庶第24页共24页 弟元王王楚四十余城,兄子濞王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郄,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三年冬,楚王朝,晁错因言楚王戊往年为薄太后服,私奸服舍,请诛之。诏赦,罚削东海郡。因削吴之豫章郡、会稽郡。及前二年赵王有罪,削其河间郡。胶西王卬以卖爵有奸,削其六县。——节选自《史记·吴王濞列传》5.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B.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C.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D.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吴使来/辄系责治之/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践更,古代一种徭役。轮到的可以出钱雇人代替,受钱者代人服役,叫践更。B.庶,封建宗法制度中,正妻是嫡,生的孩子是嫡子;侧室及其妾侍是庶,生的孩子为庶子。C.秋请,旧谓王侯于秋天朝见天子。D.顿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在面见君王时,行顿首礼既是表尊敬,也有请罪之意。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在沛县立沛侯刘濞为吴王之后,给刘濞相面,发现他的相貌有反叛的气色,心里独自后悔。B.晁错发觉刘濞有谋反迹象,一方面劝说高祖削减了他的封地;一方面又让高祖赐给他几杖。允许他因年老不必来朝见,这样刘濞的谋反活动就日益松懈了。C.刘仲做代王的时候,遭到匈奴的进攻,不能坚守,弃国逃跑。高祖徇私情,不能秉公执法,仅贬他为郃阳侯。D.刘濞的谋反念头是由他的儿子引起的。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森林兮惊层巅。(2)而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间行走雒阳,自归天子。9.从选文看,吴王刘濞治国有哪些成功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三)第24页共24页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隆庆初,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部议独用继光,乃召为神机营副将。会谭纶督师辽、蓟,乃集步兵三万,征浙兵三千,请专属继光训练。帝可之。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寻以守边劳,进左都督。久之,炒蛮偕妻大嬖只袭掠边卒,官军追破之。土蛮犯辽东,继光急赴,偕辽东军拒退之。继光已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张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强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荐,反夺俸。继光亦遂卒。(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B.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C.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D.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指古人在成年时,在本名之外另外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B.署,指代理官职,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语还有“权”“摄”“知”“守”等。C.经,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古代图书四大类别分别为经、史、子、集。D.馘,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以记数报功,文中指所杀的倭寇。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戚继光出身官宦人家,自幼性格洒脱。他气度不凡,虽家庭贫穷,但喜好读书,精通各类典籍的大义。B.戚继光治军名扬天下,多次挫败倭寇。倭寇大肆侵扰,他急忙奔赴前线,占据要地,对落败倭寇穷追不舍。C.戚继光做事雷厉风行,深受上下信任。军部独用他训练蓟门防务的士兵,皇帝同意让他专门训练浙江士兵。第24页共24页 D.戚继光晚年境遇凄凉,屡遭改任弹劾。张居正死后,戚继光郁郁不得志,被傅光宅推荐,反而被削夺了俸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嘉靖中嗣职,用荐擢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4.戚继光对倭寇作战屡次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加以概括。(四)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仅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椽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①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②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选自《后汉书•范滂传》,有删改)[注]①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国相,时已故。②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第24页共24页 B.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C.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D.尚书贵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投版,即辞官。版,官吏朝会时执的朝版,记事以备遗忘。B.“小子何莫学夫《诗》”,“小子”指贱称,有轻视的意思。C.功曹,古代官职,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D.北寺狱,东汉由宦官掌管的监狱,主管监禁、审讯大臣。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滂在冀州因灾荒而动荡时,被委任为清诏使前去巡行查办,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其廉直刚正,弃官而逃。B.范榜主动劾奏刺史、二千石权豪共达二十多人,即便受到尚书的责备,也不惜生命进行弹劾,可惜时局混乱,其志向难以实现。C.范滂在暂任功曹一职时,面对任命他外甥做官的问题,他不徇私情,坚决认为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将此事压下不办。D.范滂最后用自己死得其所劝说其母不要悲伤,其母深明大义,非但没有阻止他的决定,还对他进行了安慰和教诲。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19.当郭揖提出“与俱亡”的建议时,范滂是如何回应的?他为什么这样回应?请简要说明。(五)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轲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①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己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②,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③而逃去,遂不复会。第24页共24页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手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①曩者:以往,从前,过去的。②争道:争夺棋盘上的格道。③嘿:同“默”。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B.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C.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D.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2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B.博,在文中指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C.质,古时派往他国做人质的人,多为王子或诸侯之子。D.趋,古代的一种礼节,小步快走,表示恭敬。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荆轲喜欢读书,酷爱击剑,用纵横之类的权谋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B.文章开头写荆轲遭盖聂怒目、鲁勾践怒叱,都不计较,这和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一样,意在表现他们“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的励志精神。C.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恭敬地答应了他。D.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第24页共24页 (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六)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亦不忧其叛也。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帝悟。一日,召普从容论天下之事,因喟然叹息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普对曰:“陛下之及此言,天地神人之福也。节镇太重,唯稍夺其权,则天下自安矣。”帝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顷之,帝因晚朝,与石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朕非卿等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朕终夕未敢安枕卧也。”守信等请其故,帝曰:“是不难知,此位谁不欲为!”守信等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复有异心!”帝曰:“卿等固不然,其如麾下欲富贵何?一旦有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泣谢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帝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以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夕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守信等皆谢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疾,乞罢典兵,帝从之。久之,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彦超谕意,即前奏曰:“臣本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产远节度使武行德等竞自陈攻战阀阅及履历艰苦。帝曰:“此异代事,何足论!”明日皆罢镇,奉朝请。(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有删节)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B.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C.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D.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第24页共24页 A.从容:文中指行为上的不急迫,现代还多指处事不慌张,很镇定。B.顿首:通常是用于上对下或平辈间的一种礼节,也常出现在书信的开头或末尾。C.乞骸骨:意为请求回乡安度晚年,使骸骨归葬故乡,与“致仕”意思相近。D.奉朝请: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春季为朝,秋季为请,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守信等人掌管禁兵,赵普多次流露出对他们兵权过大的担心,宋太祖起初对此并不在意,认为他们一定不会背叛自己。B.赵普抓住机会,反复以削减兵权之事进谏皇上,太祖逐渐有所领悟,最终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C.宋太祖趁酒酣向石守信等人表明想法,希望他们能主动放弃兵权,安乐一生,石守信顺势以生病为由申请免去官职。D.在宴会上,王彦超等人明白了太祖的心意,主动以年事已高且没有大功劳,不应贪恋皇恩为由,请求辞官回家,均获批准。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守信等泣谢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2)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28.请简要概括赵普建议宋太祖“收兵权”的原因。(七)东海太守獏阳汲黯为主爵都尉。始,黯为谒者,以严见惮。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时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谈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最后病,庄助为请告。上曰:“没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魔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大将军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注而视之;丞相弘燕见第24页共24页 ,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上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踞厕:坐于床边,有不够正式之意。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B.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C.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D.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尧舜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所以称唐虞之治。B.揖客,指与主人行平等礼、长揖不拜的宾客,文中指与卫青分庭抗礼的属员。C.燕见,是古代帝王在朝堂之上召见臣子的礼节,对君臣的礼仪皆有极高要求。D.大行,是中国古代朝廷掌管诸侯及少数民族事务的官职,如张骞曾封为此官。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汲黯在东海为官时,喜好清静。因身体多病,他深居简出,把东海事务都放手给手下官员,实现了东海大治,被人称赞。B.汉武帝是一位有雅量的皇帝,他虽对刚正少礼节的汲黯颇有微词,但也能理解他并肯定他,甚至在汲黯生病时会给予关心。C.听闻汲黯对待自己的态度与他人不同,卫青更加欣赏汲黯;而汲黯对国家政事上的见解,亦让卫青对他更加尊重。D.汲黯看清张汤的为人,在调离京城之前,特意劝告李息尽快给皇上谏言;而李息懦弱,未听从汲黯之言,因而祸及自身。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2)大将军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第24页共24页 33.为什么“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请结合材料做简要分析。(八)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①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就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臬,惠以扼威之路。俄以忧去。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大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摧用之。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孝宗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开禧元年召,复辞。明年,升宝谟阁学士,卒,年八十三,赠光禄大夫。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冑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②。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冑恚,改命他人。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赐谥文节。(注)①追得:追租的公差。②掖坦:皇宫的帯垣。亦以称中书、门下两省。(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3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B.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C.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D.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3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4页共24页 教授,古代学官名,宋代在各路的州、县学均有设置,掌管学校课试等事,与现在的“教授”不同。B.崩,本义是指山倒塌,古时认为帝王或王后逝世,就好像山倒塌了一样,故常来指帝王或王后的死。C.致仕,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按古制,官员一般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可以请求提前。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3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万里虚心向学。他多次前往拜谒被贬谪永州的张浚,未果,后写信极力请求才拜见成功;他终身谨记张浚的教诲,把自己书斋取名为“诚斋”。B.杨万里治理有方。管理奉新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让老百姓自觉缴纳,不扰民就追回税款,使社会安定。C.杨万里慧眼识才。担任东宫侍读时,他认为选拔人才最为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袁枢等六十人,先后被提拔任用,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D.杨万里能文能武。他进士出身,精于诗歌,著有《易传》流行于世;他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且为潮、惠两州制定不同的防御贼人之法。3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8.杨万里为人正直表现在哪里?请举例分析。(九)孔子世家司马迁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达巷党人〔童子〕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曰:“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执御矣。”第24页共24页 牢曰:“子云‘不试,故艺’。”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明岁,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等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殆殷人也。”后七日卒,年七十三。3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B.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C.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D.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4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雅”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颂”是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B.“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C.古代采用多种纪年法。春秋战国时期用王公年次纪年法,比如哀公十四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多用帝王年号纪年法,如康熙元年;另外,还有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纪年法等。D.《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4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记述了孔子把古代流传下来的三千多首诗,按礼义的标准进行删选,编定了《诗经》,从而完成了“六艺”的编修。B.达巷党人称赞孔子博学多才,不专于一家。孔子曾总结个中原因,说他不被当世所用,反而变得多才多艺。第24页共24页 C.文章表明,孔子对一些历史事实进行了删减、变动和修饰,他知道,后世会因这种春秋之义而怪罪他。D.本文记述了孔子晚年的学术活动与言论,从正侧两面突出了孔子高深的学问与德行,虽属客观记述,但字里行间仍然可以看出作者对孔子的肯定与赞扬。4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2)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十)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少好学,父授诸子经,其兄未卒业,尧佐窃听已成诵。及贵,读书不辍。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召还,直史馆、知寿州。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后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祥符知县陈诂治严急,吏欲罪诂,乃空县逃去,太后果怒。而诂连吕夷简亲,执政以嫌不敢辨。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诂由是得免。过郑,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初,太后遣宦者起浮图京兆城中,前守姜遵尽毁古碑碣充砖甓用,尧佐奏曰:“唐贤臣墓石,今十亡七八矣。子孙深刻大书,欲传之千载,乃一旦与瓦砾等,诚可惜也。其未毁者,愿敕州县完护之。”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节选自《宋史·陈尧佐列传》)43.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B.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C.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D.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4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朔,地区名。“河朔”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中国古代把北方看作是万物之始,因此称北方为朔方,称黄河以北为河朔。B.第24页共24页 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也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明、清时,进士及第者分为三甲。C.浮图,是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也专指和尚。也作浮屠、佛图。文中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的“浮图”意思相同。D.司空,古代职官,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徒合称“三有司”,宋代以司空为大官之加衔。4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尧佐年少好学,强记善书。陈尧佐父亲教几个儿子学习经书,兄长还没有完成学业,他通过偷听就已能背诵,还善于书写古隶,笔力遒劲。B.陈尧佐治水有方,造福百姓。以前钱塘江堤坝二年就毁坏,他放入柴薪装满泥土,使堤坝坚固耐用。黄河决口,他制造木笼以消除水势,并修筑“陈公堤”。C.陈尧佐性格仁慈,体恤百姓。他任河东路转运使时,因土地贫瘠,百姓贫困,奏请朝廷免除当地百姓税收。D.陈尧佐为官正直,敢于直谏。祥符知县陈诂治理严厉苛刻,下属官吏对其不满,就逃离使县为之一空,太后大怒,要惩处陈诂,只有陈尧佐据理力争。4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2)过郑,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十一)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父彦谦,仕隋,历司隶刺史。玄龄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视今虽平,其亡,跬可须也。”彦谦惊曰:“无妄言!”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太子将有变,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计事。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顷之,进司空,仍总朝政。玄龄固辞,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忧矣。”凡粮械飞输,军伍行留,悉裁总之。第24页共24页 玄龄数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夷。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曰:“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惙,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已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节选自《新唐书·房玄龄传》,有删改)4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B.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C.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D.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才/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4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坟籍,即坟典,“坟典”是“三坟五典”的简称,指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与“八索九丘”一词意思相似。B.光武,是东汉君主刘秀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地位很高的人的生平事迹等进行评定,给予或褒贬或同情的称号。C.夷,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蛮夷或四夷。D.谏,在文中有“直言以劝正”之意,“谏官”是古时既规劝天子过失,又对百官及各地事务进行弹劾或劝诫的官员。4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房玄龄才能卓著、机智灵敏。他通晓古代文化典籍,善于写文章,曾被人称赞“当为国器”,后从军参政多年,人们都非常佩服他的能力。B.房玄龄尽心竭力、劳苦功高。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揽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为国事上疏进言。C.房玄龄宽容持重、不恋名利。他不嫉妒别人的长处,处事公平公正,为人所敬重,多年身居要职,多次请求解除职务。D.房玄龄注重家教、治家有度。他担心家里的儿子们骄奢跋扈,把收集的古今家诫写在屏风上警示他们,要求他们学习汉代袁氏一族的优良家风。第24页共24页 5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2)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51.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每一处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什么?(十二)韩生①者,燕人也。孝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太傅。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自是之后,而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晁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欧阳生教千乘倪宽。倪宽既通《尚书》,以文学应郡举,诣博士受业,受业孔安国。倪宽贫无资用,常为弟子都养②,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以试第次,补廷尉史。是时张汤方乡学③,以为奏谳掾④,以古法议决疑大狱,而爱幸宽。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倪宽为掾,荐之天子。天子见问,说之。张汤死后六年,倪宽位至御史大夫。九年而以官卒。宽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从容得久,然无有所匡谏;于官,官属易之,不为尽力。张生亦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书》征,不能明也。自此之后,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孔氏有古文⑤《尚书》,而安国以今文⑥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盖《尚书》滋多于是矣。(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注)①生:古代对读书人的通称。②都养:烧火做饭,做厨工。③乡学:向往儒学。乡,同“向”。④奏谳掾:负责处理案件的官员。⑤古文:泛指小篆以前的文字。⑥今文:指汉代通用的隶书。5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B.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C.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D.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5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第24页共24页 A.博士,与今天的博士学位类似,又称“经学博士”,主要负责研究儒学经典。B.《诗》,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C.《尚书》,又名《书》、《书经》,儒家经典,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D.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不同朝代,“三公”所指官职有异。5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生是燕地人,孝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担任常山王的老师,他研究、阐释《诗经》的著作篇幅达数万言,具有广泛影响。B.孝文帝时,想找到能研究《尚书》的人,听说伏生有研究,打算召用他,但伏生已年过九十,就派晁错到伏生那里学习《尚书》。C.倪宽身居三公之位,由于性格和顺善良,举止沉着镇定,经常匡正劝谏皇上的过失,深得下属拥护,因而在朝为官的时间很长。D.鲁地人周霸、孔安国和洛阳人贾嘉都很会讲授《尚书》的内容,孔安国用今文来解读《尚书》,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流派。5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2)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以试第次,补廷尉史。56.请依据本文内容,简要概括《诗经》《尚书》这些典籍能够传承至今的主要原因。(十三)材料一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仁心爱人,可谓有天下之志。以租庸任民,以府卫任兵,以职事任官,以材能任职,以兴义任俗,以尊本任众。赋役有定制,兵农有定业,官无虚名,职无废事,人习于善行,离于末作。使之操于上者,要而不烦;取于下者,寡而易供。民有农之实,而兵之备存;有兵之名,而农之利在。事之分有归,而禄之出不浮;材之品不遗,而治之体相承。其廉耻日以笃,其田野日以辟。以其法修则安且治,废则危且乱,可谓有天下之材。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夫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不得与先王并者,法度之行,拟之先王未备也;礼乐之具,田畴之制,庠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克,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里,古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太宗之为政于天下,得失如此。第24页共24页 (节选自《唐论》)材料二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杲,仁杲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材料三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节选自《资治通鉴》)57.对下面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代隋者唐,更十八君更:改变,更换B.不待步兵,径薄城下薄:迫近,接近C.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下:攻克D.何以责臣下之直乎?责:责备5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取于下者,寡而易供。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B.以其法修则安且治。驼橐非能使木寿且孳也。C.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古之人不余欺也。D.何以责臣下之直乎?相与枕藉乎舟中。5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B.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C.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第24页共24页 D.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60.下列六句编为四组,都属于太宗打天下、治理天下之“得”的一组是()①兵农有定业,官无虚名,职无废事②人习于善行,离于末作③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克④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⑤以其法修则安且治,废则危且乱⑥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⑤⑥6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太宗作为君主,能够屈己意倾听劝谏,用仁心爱护百姓,可以说他是有治理天下的志向。B.唐太宗没有攻下城池的器具,只是带领骑兵追逐,也不依靠步兵,竟然攻破了城池。众位将领都对此表示怀疑。C.唐太宗认为要想用诚信治理天下,君主必须讲诚信,不可欺诈妄为。D.太宗虽然有治理天下的志向,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又有治理天下的成效,却还不能与前代圣王相提并论。6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四夷万里,占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2)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63.概括说明“太宗治理天下之失”表现在哪里?(十四)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复奏疏乞创飞虎军。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橱,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第24页共24页 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幹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连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榷歌》。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选自《宋史·辛弃疾传》)6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A.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寻:不久B.时虞允文当国当国:执政,主持国事C.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卒:士卒。D.辛弃疾雅善长短句雅:一向,向来6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A.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B.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C.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D.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6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弃疾有远见卓识。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辛弃疾论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他的建议被采纳施行B.辛弃疾有主见,善斡旋。皇上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采买军马,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更加卖力,并没有改变自已的想法。C.辛弃疾决事果断。修建飞虎营时,需要瓦二十万。辛弃疾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没有二天都齐备了。第24页共24页 D.辛弃疾重情义,有胆识。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却为他写祭文来吊唁。6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枉用相存(存:问候、探望)余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任职)B.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如果)天姥连天向天横(横:遮蔽)C.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栗深林兮惊层颠(栗:使深林战栗)D.惟觉时之枕席(觉:睡着)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68.下列各项中,全部含有古今异义词(双音节)的一组是()A.整顿衣裳起敛容主人下马客在船B.老大嫁作商人妇仙之人兮列如麻C.暮去朝来颜色故明年秋,送客湓浦口D.感我此言良久立铁骑突出刀枪鸣6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2)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参考答案(一)1.D2.B3.C4.(1)尝试考察混乱是从哪里产生的?起源于人与人不相爱。(2)儿子只知道爱惜自己,而不知道体恤父母,所以使父亲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二)5.C6.D7.B8.(1)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栗,使高耸而重叠的山峰震惊。(2)后来,匈奴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丢弃封国逃跑,抄小路跑到雒阳,向天子自首。9.在他的封国内,不收百姓赋税;给士兵发放代役金;定时慰问有才能的人,给平民赏赐;收容其他郡国的逃犯。(三)10.C11.B12.D13.(1)嘉靖中承袭世职,因为推荐被提拔为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备倭寇。(2)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14.①招募民风慓悍之地的士兵,教给他们作战的方法;②按照南方的地形制成新的阵法;③研制并更换武器;④军令严明,赏罚有度;⑤戚继光做事雷厉风行。(答出三点即可。)第24页共24页 (四)15.A16.B17.B18.(1)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或“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或“官方的礼节”)来要求他吗(呢)?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自己要选择不好的议论吗?(2)因此,有道的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19.(1)回应:范滂拒绝逃跑,慷慨赴死。(2)原因:他不肯连累别人,也不愿因出逃而让母亲流离他乡。(五)20.C21.B22.D23.(1)他游历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土、豪杰、德高望重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2)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六)24.A25.B26.D27.(1)石守信等人哭泣谢罪说:“我们愚笨考虑不到这个情况,希望陛下同情怜悯我们,指条活路给我们看。”(2)你们都是国家的老臣,长时间掌管重镇,国事繁忙,这不是我用来优待贤臣的本意。28.石守信等人没有统领制伏手下的能力,万一手下造反,可能会身不由己;削弱节度使的兵权利于国家安定。(七)29.C30.C31.A32.(1)天子设立公卿等辅佐大臣,难道是让他们阿谀奉承,使君主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吗?(2)大将军卫青受到汉武帝尊重宠信,在群臣中没有第二个人,公卿以下官员都对卫青低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33.①汲黯具有正直品质。②汉武帝敬畏汲黯,以礼相待。(八)34.D35.D36.C37.(1)恰逢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共同举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2)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就会见识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38.①孝宗命皇太子参决一切事务,杨万里上疏力谏,又上书太子,大胆直言。②韩侂胄掌权的时候,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九)39.B40.A41.C42.(1)老师在文献方面的成绩很显著,我们是知道的。老师谈论有关天道与人的命运(的深微见解),我们就不知道了。(2)这种贬抑责备的大义,后来有的国君加以称述并推广开来。《春秋》的义法在天下通行,天下那些乱臣奸贼就都害怕起来了。第24页共24页 (十)43.B44.C45.B46.(1)当年大饥荒,陈尧佐拿出俸米做成粥供饥饿的人吃,吏人都献出大米,赈济了几万人。(2)陈尧佐经过郑州,被该郡人王文吉以谋反的事告发,交给御史中丞范讽审理,事情才得以辨明。(十一)47.B48.D49.A50.(1)我观察过的人很多了,没有见过像他这样的,他必定是治国的人材,只遗憾看不见他跳出溪谷,直入云霄(出人头地)。(2)房玄龄担任宰相累积十五年,自认为权力恩宠到达极点,多次上奏章请求辞官,皇帝下诏不准许。51.①第一次是为了突出房玄龄的功绩;②第二次是为了突出房玄龄的才能。(十二)52.D53.A54.C55.(1)秦朝焚烧儒学经典时,伏生把《尚书》藏在墙壁里,后来战乱大规模发生,伏生出走逃亡。(2)他外出时常常带着经书,休息时就拿出来诵读学习,按照考试的名次,他补缺担任廷尉史。56.无数学者、先贤接力守护、阐释、传播。(十三)57.D58.B59.A60.C61.B62.(1)四方万里之外的异族,古代未及推行政教的地方,没有不顺服的,天下没有人不认为他是强盛的,但这并不是前代圣王所追求的。(2)皇帝是(朝政)的源头;臣子是水流;使源头浑浊却要求水流清澈,是不可能得到的。63.①他的法度的施行,与前代圣王相比还有不完备的地方;或执法不完备。②礼乐的设施,田亩的制度,学校的教育,与前代圣王相比还有不完备的地方;或教化(育)不完善。③他亲临作战阵地,战必胜,攻必克,勇武善战,不是前代圣王所崇尚的;或军事、作战不遵圣王之训。④四方万里之外的异族,古代未及推行政教的地方,都顺服服从,天下没有人不认为他是强盛的,不是前代圣王所追求的;或对外族教化超出圣王的做法。(十四)64.C65.B66.A67.C68.C69.(1)刚到灾区,辛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2)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结交的人大多是天下名士。(3)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第24页共24页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冲刺2022届高考物理大题限时集训专题02 动力学两类问题 斜面模型(解析版) 冲刺2022届高考物理大题限时集训15 电感感应之线框类进出磁场问题(解析版) 冲刺2022届高考物理大题限时集训16 电感感应之导体棒在导轨上运动问题(解析版) 冲刺2022届高考物理大题限时集训专题12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解析版) 冲刺2022届高考物理大题限时集训专题17 电感感应中动量能量问题(解析版) 冲刺2022届高考物理大题限时集训专题14 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解析版)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