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政治(新教材)二轮专题突破练7全面依法治国(带答案)
ID:63506
2021-11-17
9页1111
32.43 KB
专题突破练七 全面依法治国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这启示我们( ) ①科学立法,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②自觉学法,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③规范执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④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有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这启示我们在立法工作中应( )①增强立法的程序性,确保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②实行开门立法,努力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④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严格遵循立法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公安、文化等部门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当依法及时处理。有群众向公安机关举报,某网民在网上发布多条侮辱诋毁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言论。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对该网民刑事拘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英烈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体现国家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②群众向有关机关举报是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重要体现 ③公民的言论自由是有限度的,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④公安机关依法履行社会建设职能,营造良好社会风气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规定,相关各方应建立权力沟通、协调、协同机制,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实现流域治理从竞争到合作、从扯皮到协调、从对抗到协同的转变,使“长江之水更清、两岸更绿”。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①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就能够更好地造福人民②以良法推动善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③以法律管权管事管人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必要条件④多元共治是推进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20年1月,某县公安局民警接举报,网民官某在同学群内散发关于疫情的不实消息。公安局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后,对官某作出行政拘留处罚。这表明( )①在网上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②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在网上发布任何信息都是违法行为 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6.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自审议以来,积极听取人民群众意见。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典覆盖了公民一生每个阶段的各种权利,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材料告诉我们( )①立法机关健全与社会公众沟通机制,推动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 ②立法过程要严格遵循立法程序,确保制定的法律体现公民意志 ③立法机关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按立法工作规律办事 ④依法治国要求立法依靠人民,使法律反映和服务于人民的诉求和利益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要求公民( )①贯彻严格执法的法治精神 ②增强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③营造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治环境 ④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8.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许多新挑战。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严格限制处理敏感个人信息、明确国家机关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义务等方面有关问题进一步广泛听取意见,深入研究论证。这说明( )①人民代表大会始终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②民主集中制是人大制度的基本原则 ③我国健全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 ④我国优化协商民主展现司法制度的优越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2021年3月,《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该文首次公开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主要内容,涉及依法治国的方方面面。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应科学立法,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③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④要不断提升司法机关水平,务必从严司法,保障司法公正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0.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要求人民法院在司法裁判中遇到“扶不扶”“劝不劝”“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难题时,亮明立场,辨明方向,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让遵法守纪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这一要求( )①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 ②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完善,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③推进文化与政治交融,发挥文化在司法审判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发挥司法裁判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公正司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全国各级法院的工作目标。为此,人民法院必须( )①规范立法工作体制,提高立法质量 ②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③坚持司法为民,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爱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核心要义,选举制度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要保持繁荣稳定,必须坚持“爱国者治港”,必须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完善香港选举制度( )①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港人的权利,保障香港的稳定②是维护香港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必要之举 ③为香港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政治基础④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提高特区政府的治理效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作为首要任务,健全保证宪法
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将宪法实施和监督提高到新水平。这说明( )①司法机关要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必须把依宪执政作为党的执政理念 ③我国致力于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国家 ④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近年来,刑事责任年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20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社会关注的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进行了重大修改。这表明( )①公平性是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属性和法治建设基本要求 ②人大积极回应社会关注,通过立法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③法律内容应反映公民意愿和价值取向,坚持民主立法 ④国家不断推进法治建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要抓好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真正“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以下对材料概括正确的是( )①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③要切实守好公正司法这道防线④人大通过行使决定权完善法律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要求。大国治理,机杼万端,法治始终是令人瞩目的关键词。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民法典的制定和实施是如何契合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的。(9分)1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看似高冷的国家立法,其实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难免遇到不愉快的“小事”,比如遭遇“霸座”、被“垃圾信息轰炸”……如今,这些生活中看似微小的“闹心”
事,民法典都进行了一一“校正”。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民法典在体例结构、法治理念、法治原则、规范体系、制度设计等方面,都呈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华文明的印记。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建议,立法回应了现实关切。而且,民法典的制定克服了以往民事立法的碎片化现象,按照民法的科学原理架构民法典,体现了先进性和科学性的贯通。编纂民法典意义重大而深远,实施好民法典意义同样重大而深远。民法典这部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一定能够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让民法典深入人心、落地生根。(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南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阔步前进、持续发展。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两级人民法院依法履职、担当作为,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书写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新篇章。材料二 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特约监督员座谈会。会议指出,全市人民法院要切实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畅通渠道、搭好桥梁,主动征询意见建议,邀请监督员参与人民法院相关活动,为监督员了解人民法院工作提供便利,共同维护司法的公正公信。(1)结合材料一和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在正确处理司法机关与党政机关的关系中做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8分)(2)有人认为,加强监督就能保证公正司法。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请结合材料二和政治与法治
相关知识加以分析。(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成就斐然,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立法工作的三大成就:一是从1954年宪法规定的高度集权的一级立法体制,逐步地发展成统一的、分层级的、多类别的立法体制;二是建立相对完善的立法程序;三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截至2018年8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67件,行政法规756件,地方性法规12000多件,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并不断完善。法治改革方案由党中央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统一审议决策,重大改革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决定,确保党中央对法治改革、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着眼于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着力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强化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等,办成了一批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办成的大事难事。(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6分)(2)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请你针对如何推进全民守法,提出三条建议。(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要求。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人民检察院接受社会监督的一项外部监督制约制度。符合条件的公民通过选任程序成为人民监督员,独立地对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案件提出意见,进行监督。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把原来由检察机关行使的人民监督员选任和管理职责改由司法行政机关行使;在具体操作中增强人民监督员选任的公开性,严格人民监督员选任的程序性,改变了以往自己选人监督自己的理论悖论。同时司法行政机关随机抽选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监督,凸显人民监督员抽选的公正性。除此之外还加强了人民监督员管理的规范性,建立健全人民监督员培训、考核等管理制度体系,督促人民监督员积极履行职责,依法规范履职。通过一系列措施,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渐入佳境。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在司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8分)参考答案专题突破练七 全面依法治国1.D 解析材料启示我们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规范执法,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有序,③④正确。材料强调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问题,未涉及科学立法问题,①与题意不符。自觉学法是公民层面的事情,与执法、司法无关,②错误。故本题选D项。2.C 解析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不是全体公民的意志,①错误。做到科学立法必须要广泛集中民智,广泛集中民智就应该推进开门立法,拓宽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②正确。科学立法应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律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使法律更多地体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③正确。立法工作应该坚持党的正确领导,④错误。故本题选C项。3.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公安、文化等部门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当依法及时处
理。这说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相对的,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英烈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体现国家和广大人民的意志,①③符合题意。群众向有关机关举报不是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重要体现,排除②。本题是公安机关依法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营造良好社会风气,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项。4.D 解析材料未涉及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且“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就能够更好地造福人民”说法过于绝对,①错误。结合材料中“相关各方应建立权力沟通、协调、协同机制,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实现流域治理从竞争到合作、从扯皮到协调、从对抗到协同的转变”,这说明以良法推动善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②正确。科学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必要条件,而不是以法律管权管事管人,③错误。结合材料中“相关各方应建立权力沟通、协调、协同机制,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说明多元共治是推进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④正确。故本题选D项。5.B 解析网民官某因为传播疫情谣言最终被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这表明在网上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①④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无关;③说法太绝对,排除。故选B项。6.B 解析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典覆盖了公民一生每个阶段的各种权利,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这体现了立法机关坚持推动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使法律反映和服务于人民的诉求和利益,①④符合题意。我国的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不是公民的意志,②错误。中国共产党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立法机关严格按立法工作规律办事,③错误。故本题选B项。7.A 解析贯彻严格执法的法治精神的主体是执法机关,不是公民,①排除。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要求公民增强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②④正确切题。营造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治环境的主体是国家,不是公民,③排除。故本题选A项。8.A 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展开研究论证和征求意见,做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民主集中制的表现,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只是强调了征求意见,没有涉及公众参与的途径和方式,③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科学民主立法,未涉及司法制度,④排除。故本题选A项。9.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属于已取得的成就,不是接下来的任务目标,不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应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②③入选。司法机关要坚持公正司法,而不是从严司法,④不选。故本题选C项。10.B 解析人民法院在司法裁判中遇到“扶不扶”“劝不劝”“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难题时,亮明立场,辨明方向,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让遵法守纪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这一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发挥司法裁判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①④正确。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②错误。文化不能在司法审判中起决定性作用,③错误。故本题选B项。11.C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要规范立法工作体制,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①④不符合题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全国各级法院的工作目标,体现人民法院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司法为民,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项。12.B 解析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港人的权利,保障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提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治理效能,①④当选。香港作为我国特别行政区不具有独立主权,②错误。香港当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③错误。故本题选B项。13.D 解析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①错误。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错误。建设法治中国,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说明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致力于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国家,③正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提到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充分说明了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④正确。故本题选D项。14.C 解析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①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进行了重大修改,这表明国家不断推进法治建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也表明人大积极回应社会关注,通过立法遏制未成年人犯罪,②④符合题意。我国法律内容应反映人民意愿和价值取向,而不是反映公民意愿和价值取向,③错误。故本题选C项。15.B 解析根据材料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可知,材料主要强调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切实守好公正司法这道防线,①③正确。材料未涉及以德治国,②排除。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行使立法权完善法律,④排除。故本题选B项。16.答案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民法典的制定,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②民法典的实施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果和制度自信,坚持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保障人民切身权益。③民法典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权利观念和法治意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规范国家治理,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7.答案①发挥党在依法治国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全面推进民法典的实施。②各级政府要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做到严格执法,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③司法机关应当依据民法典的具体规范、制度及民法典精神,公正司法,通过司法实践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广泛开展民法典的宣传普及教育,树立全民的权利意识、法治观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18.答案(1)①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②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具体到人民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③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④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⑤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答出四点即可)(2)①加强监督,有利于促进公正司法。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
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②促进公正司法,还需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19.答案(1)①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宪法为核心,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提供了保障,推进了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②坚持党的领导,法治改革方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立法工作的全过程,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实现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严格执法,维护法律权威,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公正司法,确保公平正义。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答出三点即可)(2)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②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③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20.答案①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渠道。解决人民监督员中立性和公正性问题,增强人民监督员制度公信力,推进司法民主。②有利于加强对司法权力运行的外部监督制约,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深化司法公开,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③提高人民监督员素质及履职能力,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规范化,提升司法工作人民满意度。
2022届高三政治(新教材)二轮专题突破练7全面依法治国(带答案)
展开
专题突破练七 全面依法治国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这启示我们( ) ①科学立法,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②自觉学法,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③规范执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④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有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这启示我们在立法工作中应( )①增强立法的程序性,确保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②实行开门立法,努力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④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严格遵循立法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公安、文化等部门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当依法及时处理。有群众向公安机关举报,某网民在网上发布多条侮辱诋毁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言论。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对该网民刑事拘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英烈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体现国家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②群众向有关机关举报是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重要体现 ③公民的言论自由是有限度的,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④公安机关依法履行社会建设职能,营造良好社会风气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规定,相关各方应建立权力沟通、协调、协同机制,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实现流域治理从竞争到合作、从扯皮到协调、从对抗到协同的转变,使“长江之水更清、两岸更绿”。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①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就能够更好地造福人民②以良法推动善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③以法律管权管事管人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必要条件④多元共治是推进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20年1月,某县公安局民警接举报,网民官某在同学群内散发关于疫情的不实消息。公安局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后,对官某作出行政拘留处罚。这表明( )①在网上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②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在网上发布任何信息都是违法行为 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6.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自审议以来,积极听取人民群众意见。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典覆盖了公民一生每个阶段的各种权利,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材料告诉我们( )①立法机关健全与社会公众沟通机制,推动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 ②立法过程要严格遵循立法程序,确保制定的法律体现公民意志 ③立法机关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按立法工作规律办事 ④依法治国要求立法依靠人民,使法律反映和服务于人民的诉求和利益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要求公民( )①贯彻严格执法的法治精神 ②增强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③营造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治环境 ④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8.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许多新挑战。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严格限制处理敏感个人信息、明确国家机关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义务等方面有关问题进一步广泛听取意见,深入研究论证。这说明( )①人民代表大会始终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②民主集中制是人大制度的基本原则 ③我国健全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 ④我国优化协商民主展现司法制度的优越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2021年3月,《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该文首次公开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主要内容,涉及依法治国的方方面面。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应科学立法,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③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④要不断提升司法机关水平,务必从严司法,保障司法公正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0.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要求人民法院在司法裁判中遇到“扶不扶”“劝不劝”“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难题时,亮明立场,辨明方向,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让遵法守纪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这一要求( )①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 ②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完善,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③推进文化与政治交融,发挥文化在司法审判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发挥司法裁判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公正司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全国各级法院的工作目标。为此,人民法院必须( )①规范立法工作体制,提高立法质量 ②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③坚持司法为民,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爱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核心要义,选举制度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要保持繁荣稳定,必须坚持“爱国者治港”,必须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完善香港选举制度( )①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港人的权利,保障香港的稳定②是维护香港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必要之举 ③为香港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政治基础④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提高特区政府的治理效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作为首要任务,健全保证宪法
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将宪法实施和监督提高到新水平。这说明( )①司法机关要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必须把依宪执政作为党的执政理念 ③我国致力于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国家 ④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近年来,刑事责任年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20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社会关注的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进行了重大修改。这表明( )①公平性是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属性和法治建设基本要求 ②人大积极回应社会关注,通过立法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③法律内容应反映公民意愿和价值取向,坚持民主立法 ④国家不断推进法治建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要抓好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真正“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以下对材料概括正确的是( )①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③要切实守好公正司法这道防线④人大通过行使决定权完善法律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要求。大国治理,机杼万端,法治始终是令人瞩目的关键词。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民法典的制定和实施是如何契合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的。(9分)1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看似高冷的国家立法,其实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难免遇到不愉快的“小事”,比如遭遇“霸座”、被“垃圾信息轰炸”……如今,这些生活中看似微小的“闹心”
事,民法典都进行了一一“校正”。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民法典在体例结构、法治理念、法治原则、规范体系、制度设计等方面,都呈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华文明的印记。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建议,立法回应了现实关切。而且,民法典的制定克服了以往民事立法的碎片化现象,按照民法的科学原理架构民法典,体现了先进性和科学性的贯通。编纂民法典意义重大而深远,实施好民法典意义同样重大而深远。民法典这部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一定能够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让民法典深入人心、落地生根。(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南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阔步前进、持续发展。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两级人民法院依法履职、担当作为,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书写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新篇章。材料二 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特约监督员座谈会。会议指出,全市人民法院要切实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畅通渠道、搭好桥梁,主动征询意见建议,邀请监督员参与人民法院相关活动,为监督员了解人民法院工作提供便利,共同维护司法的公正公信。(1)结合材料一和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在正确处理司法机关与党政机关的关系中做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8分)(2)有人认为,加强监督就能保证公正司法。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请结合材料二和政治与法治
相关知识加以分析。(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成就斐然,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立法工作的三大成就:一是从1954年宪法规定的高度集权的一级立法体制,逐步地发展成统一的、分层级的、多类别的立法体制;二是建立相对完善的立法程序;三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截至2018年8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67件,行政法规756件,地方性法规12000多件,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并不断完善。法治改革方案由党中央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统一审议决策,重大改革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决定,确保党中央对法治改革、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着眼于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着力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强化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等,办成了一批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办成的大事难事。(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6分)(2)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请你针对如何推进全民守法,提出三条建议。(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要求。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人民检察院接受社会监督的一项外部监督制约制度。符合条件的公民通过选任程序成为人民监督员,独立地对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案件提出意见,进行监督。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把原来由检察机关行使的人民监督员选任和管理职责改由司法行政机关行使;在具体操作中增强人民监督员选任的公开性,严格人民监督员选任的程序性,改变了以往自己选人监督自己的理论悖论。同时司法行政机关随机抽选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监督,凸显人民监督员抽选的公正性。除此之外还加强了人民监督员管理的规范性,建立健全人民监督员培训、考核等管理制度体系,督促人民监督员积极履行职责,依法规范履职。通过一系列措施,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渐入佳境。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在司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8分)参考答案专题突破练七 全面依法治国1.D 解析材料启示我们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规范执法,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有序,③④正确。材料强调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问题,未涉及科学立法问题,①与题意不符。自觉学法是公民层面的事情,与执法、司法无关,②错误。故本题选D项。2.C 解析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不是全体公民的意志,①错误。做到科学立法必须要广泛集中民智,广泛集中民智就应该推进开门立法,拓宽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②正确。科学立法应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律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使法律更多地体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③正确。立法工作应该坚持党的正确领导,④错误。故本题选C项。3.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公安、文化等部门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当依法及时处
理。这说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相对的,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英烈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体现国家和广大人民的意志,①③符合题意。群众向有关机关举报不是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重要体现,排除②。本题是公安机关依法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营造良好社会风气,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项。4.D 解析材料未涉及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且“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就能够更好地造福人民”说法过于绝对,①错误。结合材料中“相关各方应建立权力沟通、协调、协同机制,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实现流域治理从竞争到合作、从扯皮到协调、从对抗到协同的转变”,这说明以良法推动善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②正确。科学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必要条件,而不是以法律管权管事管人,③错误。结合材料中“相关各方应建立权力沟通、协调、协同机制,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说明多元共治是推进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④正确。故本题选D项。5.B 解析网民官某因为传播疫情谣言最终被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这表明在网上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①④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无关;③说法太绝对,排除。故选B项。6.B 解析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典覆盖了公民一生每个阶段的各种权利,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这体现了立法机关坚持推动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使法律反映和服务于人民的诉求和利益,①④符合题意。我国的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不是公民的意志,②错误。中国共产党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立法机关严格按立法工作规律办事,③错误。故本题选B项。7.A 解析贯彻严格执法的法治精神的主体是执法机关,不是公民,①排除。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要求公民增强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②④正确切题。营造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治环境的主体是国家,不是公民,③排除。故本题选A项。8.A 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展开研究论证和征求意见,做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民主集中制的表现,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只是强调了征求意见,没有涉及公众参与的途径和方式,③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科学民主立法,未涉及司法制度,④排除。故本题选A项。9.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属于已取得的成就,不是接下来的任务目标,不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应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②③入选。司法机关要坚持公正司法,而不是从严司法,④不选。故本题选C项。10.B 解析人民法院在司法裁判中遇到“扶不扶”“劝不劝”“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难题时,亮明立场,辨明方向,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让遵法守纪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这一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发挥司法裁判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①④正确。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②错误。文化不能在司法审判中起决定性作用,③错误。故本题选B项。11.C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要规范立法工作体制,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①④不符合题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全国各级法院的工作目标,体现人民法院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司法为民,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项。12.B 解析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港人的权利,保障香港地区的繁荣稳定,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提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治理效能,①④当选。香港作为我国特别行政区不具有独立主权,②错误。香港当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③错误。故本题选B项。13.D 解析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①错误。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错误。建设法治中国,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说明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致力于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国家,③正确。《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提到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充分说明了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④正确。故本题选D项。14.C 解析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①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进行了重大修改,这表明国家不断推进法治建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也表明人大积极回应社会关注,通过立法遏制未成年人犯罪,②④符合题意。我国法律内容应反映人民意愿和价值取向,而不是反映公民意愿和价值取向,③错误。故本题选C项。15.B 解析根据材料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可知,材料主要强调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切实守好公正司法这道防线,①③正确。材料未涉及以德治国,②排除。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行使立法权完善法律,④排除。故本题选B项。16.答案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民法典的制定,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②民法典的实施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果和制度自信,坚持以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保障人民切身权益。③民法典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权利观念和法治意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规范国家治理,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7.答案①发挥党在依法治国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全面推进民法典的实施。②各级政府要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做到严格执法,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③司法机关应当依据民法典的具体规范、制度及民法典精神,公正司法,通过司法实践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广泛开展民法典的宣传普及教育,树立全民的权利意识、法治观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18.答案(1)①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②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具体到人民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③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④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⑤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答出四点即可)(2)①加强监督,有利于促进公正司法。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
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②促进公正司法,还需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19.答案(1)①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宪法为核心,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提供了保障,推进了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②坚持党的领导,法治改革方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立法工作的全过程,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实现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严格执法,维护法律权威,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公正司法,确保公平正义。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切实维护人民利益。(答出三点即可)(2)①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②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③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20.答案①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渠道。解决人民监督员中立性和公正性问题,增强人民监督员制度公信力,推进司法民主。②有利于加强对司法权力运行的外部监督制约,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深化司法公开,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③提高人民监督员素质及履职能力,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规范化,提升司法工作人民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