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61教学网)
我的位置:
2022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能力提升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ID:59925 2021-11-02 8页1111 206.24 KB
已阅读8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2022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能力提升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近代以来,河南郑州的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和开封两大古都。其直接原因是A.铁路的开通B.运河的修建C.农业的发展D.工业的兴起2.下列交通工具中属于近代新出现的是A.轿子B.帆船C.牛车D.黄包车3.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词中提到的是A.有线电报B.无线电报C.固定电话D.移动电话4.目前,中国己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标志是A.唐胥铁路建成通车B.京张铁路建成通车C.京津城际铁路通车D.东海道新干线通车5.据统计,1933年至1936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火政处共接到火警报警3389次,其中由电话接到报警达1962次。这反映出A.国民政府致力于电话事业的普及B.公用电话是近代主要通讯工具C.工业革命成果在中国得到广泛运用D.科技进步推动了城市消防发展6.近代有一首竹枝词中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A.铁路运输B.电报电信业C.航空事业D.航海事业7.当今中国高铁发展速度世界领先,但是一百多年前中国的铁路事业步履维艰。下列有关晚清至民国铁路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吴淞铁路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B.京张铁路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C.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建成D.唐胥铁路最终成为“马车铁道”8.近代上海“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这一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A.促使了城市布局的改变B.加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C.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D.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9.1922年,上海公共汽车公司广告宣称:“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认为新式交通有利于A.变革制度B.抵制西方C.提高效率D.继承传统10.济青高铁建成运营后,构成了连接济南、青岛间多个中心城市和通达沿海的烟台、威海、日照等中心城市的快速客运主通道,逐步形成省内的2小时交通圈。这表明第7页共8页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B.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了地域界限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D.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11.李鸿章致驻英法公使郭嵩焘的信中写道:“曾竭晤恭邸,极陈铁路利益……邸意亦为然,渠谓两宫亦不能定此大计,……官绅禁用洋人机器,终不得放手为之……文人学士动以崇尚异端、光怪陆离见责。”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洋务运动遭到文人学士反对B.封建势力强大中国近代化艰难C.洋务运动没有实权人物支持D.洋务运动倡导者眼界狭窄12.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一位旅居上海的洋人发现,上海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下列现象中,他可能在上海看到的有①有轨电车②新式婚礼③公共汽车④自行车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13.1897年,马可尼在伦敦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这说明A.中国的科技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C.“师夷长技”始终是学习西方的首选D.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促进科技传播14.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北京的士大夫纷纷反对,斥为崇洋。京城官员奉旨出京一般借助驰驿。19世纪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往往尽量乘坐轮船、火车。这一变化A.有利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B.说明了近代交通工具成为主导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迅速发展D.反映了近代交通已被普遍接受15.近代有人建议修铁路,慈禧太后说:“别坏了咱大清国的风水”。后来慈禧太后要坐火车,有人上书说:“伏念中国自尧舜以来,历朝帝主,未闻有轻以万乘之尊,托诸于彼风驰电闪,险象环生之火车者;況我皇太后春秋已高,尤宜珍摄,以慰兆民之望”。材料反映了A.近代中国人抵制铁路建设B.近代中国思想的保守落后C.清朝官员盲目效忠皇太后D.新式交通工具破坏等级制16.1880年唐山煤矿开始产煤。为了把煤运出,清政府准许修建了唐胥铁路;铁路开通后,起初为了避免火车震动陵寝,决定车厢由骡马牵引。这一现象折射出A.中国近代工业蓬勃发张B.中国近代交通严重滞后C.唐山是近代中国的工业中心D.清政府的腐朽阻碍近代工业发展17.清朝光绪二年,葛元煦在《沪游杂记》中描述:“旁围竹篱,中心五尺许方木横排,相离二尺许,上钉铁条二,连接不断。车用四轮,轮边中空外实,……一辆带坐车八九辆,每辆约坐三十人,行时风驰电掣,瞬息往回,较轮舟尤速。”材料描述的事物是A.汽船B.自行车C.火车D.有轨电车第7页共8页 18.19世纪中期,北京城里出现了“火车驰骛于昆湖,铁轨纵横于西苑”的现象,连慈禧太后也坐上了火车,“更有花车如锦阁,专门载去富家翁”。材料能够佐证A.铁路线已经延伸到全国各地B.铁路取代了原有的出行方式C.铁路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D.铁路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19.近代以前,国人旅游多为个人旅游,多时也不过是三五好友结伴。近代铁路出现后,少则数十、多则数百的团体旅游纷纷出现。这表明A.交通进步助推国民休闲方式变革B.铁路旅行成本较低国人选择较多C.时代变迁决定民众休闲方式变革D.国家开放促使国人旅游方式多元20.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等等。该守则A.有意贬损中国人道德水准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C.与中国传统习俗发生抵触D.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二、综合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2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一图二(1)料一的图1与图2相比,在社会习俗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2)材料二的服饰反映了怎样的特征?材料三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摘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3)根据材料三,归纳铁路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7页共8页 自1825年至1835年年底,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英国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完成。铁路建设时期,一英里的单轨铁路在铁轨的用铁量就达到200吨,随着“铁路热”的升温,国内所需铁矿量巨大。此外,同期英国国内煤产量的50%用于冶铁工业。铁路通车后,可以从特伦特河畔伯顿快速地运出啤酒,从格里尔姆斯比等新型港口迅速地运出鱼等海鲜产品。依靠铁路运输,邮局送达的信件从1839年的7600万件增长到1870年的86300万件。一座座小村庄在进入铁路时代后,成为了铁路枢纽,快速发展起来。铁路也使人们快速地来往于不同的地区成为可能。——摘编自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材料二20世纪后,内河小轮船发展,铁路火车出现,内地交通也日渐进步。有很多乡僻士商,未出门之前对西学新说不明所以,因而思想保守,眼界封闭,后来由于出门远行,坐了轮船、火车,见了城市景象,头脑开始开通,思想由此趋新。……自从有了轮船,往返于通商城市的商人们乘坐轮船数千里指日可到,商贾贩运往返其间视以为常,再也不必像以往那样一去三年不得回家而使家人忍受久盼不归之苦了。如上海轮船通航后,有竹枝词题咏商人妇与夫暂作别离的感受:“生小家临黄浦滨,行年老小嫁商人。妾身惯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铁路建设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23.阅读下列图文。回答问题1876年7月3日,淞沪铁路通车。当时的《申报》报道说,火车启动后,包括妇孺在内的“乘者、观者一齐笑容可掬,啧啧称叹”。但由于淞沪铁路是英商在未经中国当局同意下私自修筑的,结果清政府与英方议定,在淞沪铁路运行一年后,由中国政府购回。次年10月,清政府以白银28.5万两购回淞沪铁路,随即拆毁,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就此夭折。(1)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谈你对淞沪铁路通车及夭折的认识。1953年7月15日,长春“一汽”开工建厂。1956年7月13日,“一汽”生产的新中国第一辆卡车,披红挂彩地开下了生产线。这第一辆卡车,从建厂到下线,不到3年时间。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对“一汽”投产非常重视,毛泽东主席亲自命名为“解放”牌。这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代表着民族的骄傲,代表着民族的希望。第7页共8页 (2)结合相关历史背景,指出长春“一汽”建成投产对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就不断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已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材料二1878年,唐廷枢开办开平煤矿时,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建议修筑开平至北塘的铁路,由于李鸿章的支持而获批准。旋因守旧派的反对,清政府又收回成命。唐廷枢被迫改为开挖运河,由于开挖运河失败,再获批准。1881年6月,在英人金达指导下,铁路终于通车。但守旧派又群起攻击,清政府遂以“震动皇陵”、“伤害庄稼”为由下令查禁,经李鸿章多方努力,铁路才得以保留。修一条九公里长的铁路,竞然几起几落,中国铁路产生之艰难,实难想象。-----摘编|自李开第《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主张修建铁路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铁路修建艰难的原因。第7页共8页 第7页共8页 参考答案1.A2.D3.C4.C5.D6.B7.B8.D9.C10.D11.B12.D13.B14.A15.B16.D17.C18.D19.A20.D21.(1)变化:发式由长辫变为短发;称呼由“老爷”“奴才”变为互称“先生”;见面礼由跪拜变为平等握手;服装由长袍变为西装(2)特征:中西合璧。(3)影响:有助于瓦解封闭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加强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先进观念、知识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22.(1)原因:工业革命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议会立法为铁路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股份制为铁路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经济发展需要提高运输能力;雄厚的社会财富奠定了物质基础。(2)促进了近代交通的发展;促进西方思想在中国传播,有利于解放思想;促进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2第7页共8页 3.(1)认识:英商私建淞沪铁路,侵犯了中国主权;清政府反对英商私建,有维护国家主权的一面,但重金收购和拆毁,暴露出其昏庸、专制、腐朽;上海民众赞许铁路,表明部分国人对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持接纳和吸收的态度。(2)重大意义:新中国汽车工业诞生;推动一五计划顺利进行;国家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24.(1)提升用兵能力;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抵御俄国对西北的控制,应对边疆危机;抵御西方列强的经济、军事渗透。(2)顽固或守旧派的阻挠;缺少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技术依赖西方;封建思想的阻碍或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缓慢、滞后。第7页共8页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冲刺2022届高考物理大题限时集训专题02 动力学两类问题 斜面模型(解析版) 冲刺2022届高考物理大题限时集训15 电感感应之线框类进出磁场问题(解析版) 冲刺2022届高考物理大题限时集训16 电感感应之导体棒在导轨上运动问题(解析版) 冲刺2022届高考物理大题限时集训专题12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解析版) 冲刺2022届高考物理大题限时集训专题17 电感感应中动量能量问题(解析版) 冲刺2022届高考物理大题限时集训专题14 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解析版)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