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 基础知识与精选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ID:50515
2021-10-08
40页1111
205.82 KB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基础知识与精选练习题汇编一、小说阅读常识:1.含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环境的描写来反应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2.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包括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两种;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小说(如《祝福》)还有序幕和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种,主要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景物、社会背景、地方风俗、社会关系。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故事情节的结构及其作用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有的包括序幕、尾声)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结尾:深化主题引人思考二、小说人物1.小说中,对形象特点的分析和对性格特点的分析有什么不同?答:形象特点不等于性格特点,形象特点=性格特点+身份地位+外在形象。如果分析性格特点,不需要写出人物的身份;如果分析形象特点,则必须结合其语言动作、穿戴打扮等,写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如农民、科学家、士兵、商人等。如果只要求概括,那就只概括要点,不必分析。2.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作用类型具体作用主要人物本身:思考人物的典型性,对其他人物的正衬或反衬作用。第40页共40页
人物主题方面:思考人物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寄托的感情、给人的启示等。情节结构:若是线索人物、则是贯串全文的线索。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有正衬和反村两种,要指明是怎样衬托的。主题方面:次要人物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主题。情节结构:或是线索人物,起贯串全文的作用;或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达效果:如果从次要人物的视角叙事,那么次要人物是故事的见证者,使表达更为真实亲切等。3.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一)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百合花》中对新媳妇的肖像描写:“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膨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2.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鲁迅笔下人物的语言,都极有性格特征,孔乙己的迂腐斯文,杨二嫂的尖刻利己,阿Q的精神胜利,无不给形绘色,跃然纸上。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也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守财奴》中葛朗台的一句独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它直接揭示了人物对金钱赤裸裸的占有欲。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就表现了林黛玉的小心谨慎。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骆驼样子》;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第40页共40页
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天的动作只为检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5.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人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等。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对“读书”问题的两次不同的回答可表现出小心谨慎: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答:“只念了《四书》。”而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她却问答:“不曾读。”(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主要手法为渲染、烘托、衬托等。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2)借助物象陪衬烘托;(3)借助环境陪衬烘托。三、情节1.概括情节:概括小说的情节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进行,其中必须注意抓准题干要求中涉及的对象。2.情节作用:(一)小说中,一般情节的作用①从情节本身的作用考虑。具体作用有:a.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下伏笔;b.照应前文或标题;c.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情节;d.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产生波澜,出人意料;e.是小说的线索,贯串全文。②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答题术语:刻画了人物……的心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塑造了……的人物形象。③从情节与环境的关系考虑。要考虑这一情节是否描写了自然环境或暗示了社会环境。常用答题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④从情节与主题的关系考虑。要思考作者通过一定的情节究竟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何意义,又是如何解决的,从而明确情节在揭示主题或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答题术语:揭示(暗示、突出、深化)了……的主题。第40页共40页
⑤从情节给读者的感受角度考虑。小说的情节安排要考虑读者的审美感受,因此小说的情节往往生动曲折、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二)小说中,特殊情节的作用(1)开头的类型及作用类型作用1一般开头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③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2设疑(悬念)式开头①设置悬念,引出下文;②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3写景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2)结尾的类型及作用类型作用1出人意料的结尾①结构安排上,使平淡的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让人觉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③从表达主题看,它能更好地深化主题。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①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表现人物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表达效果上,令人伤感,引人思考。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尾①主题上,喜剧性的结局凸显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②表达效果上,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③读者的情感体验上,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愉悦之感。4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无穷的回味余地。3.叙述人称及作用叙述人称作用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第40页共40页
人称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4.叙述方式及作用叙述方式作用1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作用: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2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写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进行叙述。作用: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也可与上下文形成对比或照应。4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进行一些补充交代。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5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又叫分叙。作用:条理清晰,便于读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5.情节安排技巧手法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悬念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相建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悬念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子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照应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伏笔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对比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显示矛盾、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第40页共40页
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四、环境1.环境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提供了时空位置,它服从于小说形象、情节和主题的需要,这是与散文的不同之处,故能体现小说的体裁特征。2.小说中环境的作用类型答题角度具体作用自然环境对环境本身点明时间、季节,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交代什么背景,渲染什么气氛。奠定什么感情基调。对情节为下文什么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发展。对人物突出人物怎样的处境,烘托人物怎样的心情。揭示人物怎样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怎样的命运。对主题表现怎样的主题。深化怎样的主题。社会环境对环境本身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对人物交代人物什么身份表现人物什么性格。影响、决定人物什么性格。第40页共40页
对主题揭示怎样的社会本质特征或主题。五、主题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精选练习题真题先究一、(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越野滑雪【美】海明威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第40页共40页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姑娘走出去了。“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姑娘拿进酒来由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丁当作响。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是啊。”他们喝干了剩酒。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陈良廷译,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第40页共40页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二、(202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书匠(节选)葛亮秋天的时候,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父亲问他怎么回事。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了板。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十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老董说,咱们看秋去。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第40页共40页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我问,橡碗是什么呢?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本来,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龙与“我”父亲毛羽的电话,既介绍了本文故事发生的起因,表现了书匠老董的性格,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B.“老董穿了一件卡其色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是老董生活现状、职业习惯的表现。C.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D.“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老董却用传统工艺修复了罕见典籍,说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传统技艺仍有用武之地。8.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9.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第40页共40页
练前必备一、叙述1.叙述角度①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作用:使读者的视野无限开阔,便于全方位地描述或评论人物和事件。②有限视角。从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叙述往往较为主观,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只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作用:使读者的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去推理、判断和评价。2.叙述人称①第一人称。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内容都像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作用:ⅰ: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ⅱ: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ⅲ:衬托人物,“我”是小说的次要人物,能够衬托主要人物。ⅳ:呈现主题,“我”的言行、想法、观点、态度等体现小说的主题。ⅴ: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尤其是“我”与“你”两种人称来回转换叙述,体现作者对待事物冷静客观的态度和对自己的反思等。②第二人称。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作用:具有强烈的情感倾向,使读者感到特别亲切,便于情感交流。③第三人称。叙述者并非故事中的人物,而是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故事。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3.叙述腔调叙述人叙述时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有时作者可以将自己惯用的叙述腔调隐藏起来,换成作品中人物的口吻来说话。4.叙述方式①内容方面,分类归纳、高度概括文本内容。②形象方面,对人物形象(性格)刻画的具体作用,要结合手法的特点进行诠释。③主题方面,概括这种手法对应的内容体现的主题思想。④表达效果,分析这种手法对读者、人物、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具体作用。二、场景1.场景(1)场景的特点及作用:第40页共40页
①场景本身方面:包括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和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习俗等)。②人物刻画方面:烘托人物心情,揭示人物身份、地位,表现人物内心、性格等;暗示人物命运,为人物出场做铺垫等。③情节结构方面;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文做铺垫或制造悬念;作为线索;诠释标题内涵;开头引出下文,使故事切入自然;结尾与上文呼应;故事有余味等。④主题呈现方面: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丰富深化主旨;暗示社会本质特征等。(2)场景描写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包括人物、事件和环境三个因素。场景描写的作用有:①给全篇“定调”,比如小说的开头是场景描写,其作用一般就是给全篇确定基调;②营造意境和渲染气氛;③导引人物出场;④揭示人物性格特征;⑤具有象征意义。高考对场景描写的考查一般是场景的具体作用,比如对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主题呈现等方面的作用。2.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对事件起着相应的衬托(正衬和反衬)作用,营造氛围,为故事的展开蓄势、张本;②衬托人物的内心情感性格等;③表现地域风光,揭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④暗示和象征;⑤深化主旨。三、主题小说的主题蕴含在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般来说,可以通过环境、背景、标题、人物、情节等来了解小说的主题。影响小说主题的主要因素①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品质可以表现主题;②明暗交织的叙述手法:层层推进主题,结尾的出人意料可以升华主题;③抑彼扬此的手法:烘托人物的性格特点,奠定主题的基调;④情节的一波三折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深化主题;⑤浪漫主义手法:有助于小说在一个较短的篇幅内有力地传达主题;⑥象征手法:将比较抽象的寓意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广阔的思考空间,增强主题的寓言性。四、情节1.故事与情节第40页共40页
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故事;情节是个小于故事的“小说单位”。情节是故事的核心,它在整体上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发展。情节的跌宕,令小说陡增回味。2.情节与细节细节从属于情节,为情节服务。但也有另一种情况,细节只为局部情节服务,不与情节主线相关,有时干脆就没有情节主线。在小说的情节中,细节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起画龙点睛的作用。3.情节运行的方式①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传统小说多运用这种模式。②摇摆:小说通过语言、情节、人物性格以及主题的摇摆,促使小说发展,如:契科夫《变色龙》中的对话就采用了摇摆。③陡转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以欧.亨利的小说为代表。五、结构1.小说结构的形式①层层推进式。这种小说思路清晰,即使有些小说中存在主线和副线,或者几条平行的线索,小说家也能让小说的节奏感有条不紊地保持到结尾。②生活的横断面。短篇小说常常从事件的其一点切入,从生活的横断面观看人生,从而对生活删繁就简,突出重点。③按照心理时序展开。这类小说的结构常常以人物的心灵乃至小说叙述者的心灵为中心,以人物的意识、潜意识、各种念头、各种情绪为辐射线构成情节。2.延迟指作者常常故意延迟小说情节的进展,让读者时不时觉得会发生些什么,从而造成读者因为情节的不顺利而陡增心理期待。六、虚构1.虚构作者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为了提炼生活构造情节塑造形象以实现创作意图而采取的艺术手段。在虚构中,作者往往借助已有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运用丰富的想象,对人物事件的不足之处进行合理的重组、补充和完善,从而创造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典型情节和典型形象。虚构只是一种形式,其真正的目的是揭示生活的真相。2.虚构与真实的关系小说描摹的真实源自于幻想与虚构,它实际上所要阐述的并非是单个事实,而是来自于心灵的一种实际存在。艺术真实并非是将生活的真实照搬下来,而是一种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概话和感悟,是超越真实的,它需要深人挖掘社会生活背后的本真。因此,很多小说都会运用隐喻、象征、夸张等手法来突出小说虚构的真实性。七、语言赏析小说语言表达艺术的角度①语言风格。确定小说的语言风格,注意使用专业术语,并能够从文中找到体现这种风格的句子。②词语特征。注重分析词语的表现力如时代感地域性、口语化等。③第40页共40页
句式特点。从长短句、整散、押韵等角度分析句式的特点。如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发人深思;长句层层修饰、表意严密,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有力;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等。④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⑤人物语言。把握小说中人物语言的特点,从体现人物性格的角度赏析语言特点。八、人物1.分析人物形象①描写方法及作用:关注小说人物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概括人物形象特征。②人物活动的环境:特定环境对人物的复杂性格起强化作用。③故事情节:体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命运的变化等。④人物关系:通过人物关系及作者和他人的评价,确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把握人物性格。2.次要人物的作用①次要人物自身的意义和作用。②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烘托对比、反衬作用。③次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或成为贯串全文的线索。④次要人物暗示社会环境或深化主旨。⑤次要人物作为第一人称的叙述者,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特别提醒:考生不要忽视次要人物在渲染氛围、奠定基调等方面的作用。3.分析物象的寓意、作用①理解物象的寓意。从物象表层义入手,分析深层义,并结合文本分析物象。②把握物象的作用。ⅰ:人物塑造上:衬托人物性格、情感等,突出人物形象;ⅱ:情节安排上:组织和推动情节的发展;ⅲ:环境上:渲染气氛,衬托或点明社会环境;ⅳ:主题上:揭示时代背景,暗示或深化小说的主题。4.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①正面描写。分析小说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外貌、肖像等方面的细节描写。②侧面描写。分析小说中其他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衬托或对比。③修辞手法。分析小说在描写人物时使用的修辞手法。④场景描写。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尤其是典型化场景的烘托作用。5.探究人物心理或态度的角度①共同的情感体验:共同的情感体验是我们解读人物心理活动的密码。②特定的情境影响:人物所处的情境影响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内容。③人物性格:人物的性格往往决定着人物情感的倾向、价值的判断和利益的取舍,从而形成人物独有的心理情感。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物性格通过情节得以具体体现。精选精炼第40页共40页
选自各地最新模拟题一、(2020·长郡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珍珠翡翠白玉汤蔡兴荣牛掌柜看着稀稀落落的客人,轻轻叹了口气。珍珠食铺,开了近十年,生意和小溪里的水一样,平平淡淡。牛掌柜出身贫穷,人善良,开了食铺,常常想起小时候搜肠刮肚,四处找食的日子。开张之日,牛掌柜就定了一个规矩,只要贫穷没饭吃的人进店,免费供应一菜一饭。这可是衢州城独一家的事。新食铺开张,客人多,僧道、艺人、乞丐免费吃的也多,只能赚一点儿辛苦钱了。牛夫人不乐意了,打起了退堂鼓。牛掌柜依然乐呵呵的。人都是有良心要脸面的,绝大多数免费吃饭的人都是偶尔路过来应个急,也有断断续续来的,唯独有一个道人,却是每晚必到。牛夫人有了想法,脸上就挂不住了,上菜的盘子出了声响,牛掌柜看在眼里,自己亲自上菜。客人少的时候,他还会请道人喝一杯。道人须发飘飘,眉毛花白,无论别人什么眼神,他都不以为意,吃完就走,连谢谢二字也绝口不提。牛掌柜从来不多问。一年后,道人忽然来和牛掌柜辞别,说要云游去了。牛掌柜有一点儿意外:“是我有招待不周吗?”道人抚着掌柜的背,哈哈大笑:“我观察一年了,你生意不好,做善事却从不间断,心地纯厚,内外如一,你是真善人哪!”一周后,珍珠食铺推出新珍珠翡翠白玉汤。名声很快传出来,新客加老客,队就排到了街上。食客的队伍招引了外地人品尝,珍珠食铺成了全城最旺的食铺。一个青瓷的圆盘,豆腐如白玉柔和,菠菜翠绿如扇状铺开,白米如珍珠圆润飘浮,中间是菠菜的红根,做成昂立的孔雀来,整个造型就像孔雀开屏。白绿红三色,清清爽爽,赏心悦目。这道菜,豆腐细腻润滑,菠菜清脆爽口,最绝的是鲜,如琼浆玉汁,品尝之后无法忘怀。一个月后,更离奇的事发生了。一个官吏的母亲,眼睛香花,第一次吃这道菜,赞不绝口,之后每周都要来两次。一个月下来,老太太的眼睛竟然明亮了,她四处传颂。一位有文化的老者,多年的老寒腿,走路不利索,每周必吃,拐杖竟然丢开了,欢天喜地。其他病痛减轻者等更是不计其数,食铺门庭若市。城里人在传颂珍珠翡翠白玉汤,也在传颂牛掌柜的美德。牛掌柜雇了两个伙计,旺财和来福。旺财聪明伶俐,嘴甜,会来事儿。来福老实憨厚,做人规矩。牛掌柜的女儿叫珍珠,年方二十,长得俊美异常,肤细如脂,笑起来,眼睛像一汪清泉,透人心底。两个伙计都喜欢珍珠,暗暗省下工钱,买了好东西送珍珠。珍珠不谙世事,对谁都很好,天天开心得像个小孩儿似的,四处蹦蹦跳跳。珍珠食铺的这道菜,外面的菜馆纷跟着推,可怎么也做不出牛掌柜的味道,众人皆觉得是个谜,这道菜的秘方,藏在牛掌柜的手里脑里。每天凌展,牛掌柜会出现在后院,开始调配豆腐,绝不让人看。旺财暗暗上了心,他常常爬到后院的墙头上偷学。有一次,他上个墙头,发现有一枚铜钱,又一次看到了一根红线,他也没有在意,半年了一无所获。第40页共40页
有一天,旺财照旧爬上了墙头,脚下石头忽然一松,整个人掉了下来,陷到了沙坑里,他摸到了一个拨浪鼓。旺财心里明白,和掌柜的缘分尽了。第二天,旺财来辞行。牛掌柜沉默片刻,说:“做事要先做人,你头脑聪明,却没有用在正道。世间万物,自有归属。你想要,不能去偷去抢。我已经提醒你两次了:铜钱就是取之有道,红线就是不要跨越做人的底线。你不听,所以摔了。”临行,牛掌柜送旺财一张纸,写着几行字:豆腐、菠菜、白米、鸟脑、金丝楠棍……这是道人留给他的秘方,道人是朱元璋的后人,这道菜就是当年宫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旺财痛哭流涕,他懂,按照风俗,这是牛掌柜和他最后的交情,他辛辛苦苦偷了半年,牛掌柜就这样白白给他了。他走到门口,回身三叩九拜,眼里含着泪水,心里想着珍珠,从此要远走他乡了。来福追出来,塞给他一个包袱。旺财走了,秘方也带走了,来福有一点儿失落,珍珠咯咯直笑,点着他的额头:“你傻啊,爹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你了。”选自《小小说选刊》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牛掌柜因客人稀少而叹气,这表明他既担心食铺的生意,也因无法面对夫人而发愁。B.来食铺免费吃饭的人多,赚钱少,牛掌柜不以为意,是因为他小时候过过苦日子。C.其他菜馆始终做不出地道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表明做菜如做人,德才兼备方是正道。D.旺财在墙头发现的铜钱和红线,是牛掌柜觉察到徒弟偷学的行为后对他善意的提醒。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的名字很有特色,像珍珠、来福、旺财、珍珠翡翠白玉汤赋予对象个性化特点,寓意丰富。B.小说巧用对比,用食铺前后经营状况的变化,旺财和来福人生际遇的不同,突出丰富深刻的主题。C.小说中的道人充满神秘色彩,这一安排颇有用意,珍珠食铺因他的秘方而声名远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珍珠翡翠白玉汤对官吏的母亲和老者的疾病有奇效,这一情节充满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8.小说结尾珍珠对来福说:“你傻啊,爹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你了。”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9.古人云:“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请结合这句话分析牛掌柜的形象。二、(2020·四省八校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人的火树银花第40页共40页
胡天翔从后墙走到门口是九步。掂起墙根的帆布提包,刘小海刚走三步,裤兜里的手机响了。将提包放到地上,刘小海摸出手机,食指滑一下屏,贴近耳朵,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女子说的是普通话,语音轻柔,刘小海听来却似五雷轰顶。挂了电话,刘小海愣愣地站一会儿,慢慢走到床边,一屁股蹲了下去。床被压得“吱呀”一声。腊月二十九,武汉封城了。刘小海没想到疫情如此严重!老家回不去了,就在武汉过年吧。中午,刘小海煮了一桶方便面。午觉醒来,在手机上刷了一会儿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刘小海急忙去药店买口罩。药店结账的人排着长队,有人买三袋板蓝根颗粒,有人买四盒双黄连口服液,有人买五瓶医用酒精,不管有用没用,大家手里都提着药品。口罩已涨价了,十个装的两包口罩花了三十元。出门戴上口罩,刘小海赶到超市。超市的人更多,刘小海割了六斤肉,提着一袋小米、半兜土豆,两捆葱和蒜苗,排队八分钟才结了账。回到出租屋,刘小海先给儿子打电话。刘小海严厉地教导儿子,要戴口罩,要少出门,儿子“嗯嗯”地应着,听起来并不上心。每次和儿子联系,刘小海鼻子都会发酸。儿子没读完高中就出来打工了,父子俩憋着劲,想着干三四年就可以盖两层小楼,但一场车祸让爷俩梦想落空了。前年夏天,骑自行车的刘小海和一辆电动车撞上了。刘小海尾推骨粉碎性骨折,对方伤得也不轻,双方各负其责。刘小海出院了,攒的钱也花完了。打了十三年的工,单亲爸爸刘小海没给儿子盖起两层小楼。嘱咐过儿子,刘小海又联系老家的大哥。父亲去世五年了,八十岁的母亲和大哥一起生活。大哥说村里已经广播了,劝人不要走亲戚。大哥还告诉刘小海,刘小海因病致贫,乡里把他纳入贫困户,还帮他盖了三间新房,三间堂屋就快上楼板了……除夕夜里,想起每年父子的春节一聚,想起大哥说的三间快成的新房,刘小海辗转反侧,最后干脆起身浏览新闻。武汉封城的悲壮,国家战胜疫情的决心,医生和护士的逆行,让刘小海心潮澎湃。看到建设火神山医院的新闻,刘小海心里一动:“建筑工地上需要很多焊工,能帮就帮,咱也去出一份力吧。”奇了怪了,下了决心,刘小海很快入睡了。大年初一,刘小海早早就起床了。吃过饭,刘小海将制下的肉和蔬菜给了房东大哥,他要去火神山医院当志愿者。到了工程部,刘小海说:“俺是一名电焊工,来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大年初二,数百台挖掘机在平垫土地,成千名工人在卸载建材。忙了一上午,刘小游边吃着盒饭边看护施工定位旗。一个女子拿着手机朝他走过来。“求小视频,宣传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吧。”刘小海心想。“师傅,你们很辛苦吧?”“不辛苦,还可以。”“师傅,您是河南人?”“是的,俺在武汉打工,封城了,回不去,就来这儿当志愿者了。”“谢谢,谢谢您!"”刘小海没想到自己在网上火了。很多人转载他的视频,上百万人为他这个河南人点赞。晚上下班,刘小海正看自已视频呢,儿子给他打来了电话。“爹,俺看到你的视频了,很多人夸你呢。”儿子是在为自已骄傲呢!刘小海却在电话里叮嘱儿子不要给奶奶说。刘小海不想让母亲担忧。“中,你要照顾好自已啊。”儿子爽快地答应了。第40页共40页
第二天,老家的很多媒体也希望通过视频连线采访刘小海。刘小海就在工作间隙接通视频,给他们介绍工地的情况。有个记者问刘小海想对母亲说点什么。刘小海哽咽了。刘小海说希望娘好好的,疫情结束就回家好好陪陪她。刘小海希望母亲看不到视频。夜晚,工地上的灯亮起来。上千个工人还在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刘小海扛着焊机来到工作点,刚把坪机电线连好,大哥打来了视频通话。“小海,俺都看到你的视频了,都说你给咱村人长脸哩。”大哥笑着说。“哥,你别给咱娘说啊,她该担心哩。”刘小海说。“小海,娘也知道了,娘让俺给你打电话,娘要给你说话哩。”大哥把手机递给躺在椅子上的娘“海儿啊,娘好好的,你别担心娘,你要好好干活。”刘小海看到了娘的白发。“海儿啊,你做得对,大家都该出一份力呢。”娘继续说。“海儿啊,照顾好自己,娘——娘等着你回家。”娘流泪了。“娘——”刘小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哭了。挂了电话,刘小海戴上口罩。左手拿着面罩,右手的坪钳稳稳地夹起坪条,一下二下地触碰着眼前的钢管.瞬间流溢的焊花四处飞散,就像盛开的火树银花。(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从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入手,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刘小海接到电话时的震惊,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运用排比手法描写大家买药品的场面,表现了人们面对突发疫情的不安和慌张,突出了疫情的严重,烘托了紧张气氛。C.小说写刘小海联系大哥的那通电话,既交待了刘小海的家庭状况,也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D.小说从刘小海得知武汉封城落笔,中间插叙他和儿子外出打工的艰辛及家庭境况,最后写他到火神山医院当志愿者,从小人物的视角表现非常时期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朴实的家国情怀以小见大,彰显主题。8.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9.请概括刘小海身上体现了哪些中国精神;刘小海在疫情中的选择所体现出的精神又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三、(2020·南昌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贵州道上蹇先艾多年不回贵州,这次还乡,才知道川黔道上形势的险恶,真够得上崎岖鸟道,悬崖绝壁。尤其是踏入贵州境界,触目都是奇异的高峰:往往三个山峰相并,仿佛笔架;三峰之间的两奈深沟,只能听见水在沟内活活地流,却望不到半点水的影子。中间是一条两三尺宽的小路,恰好客得一乘轿子通过。这天,我们和护送几位官眷的大帮结伴从梧镇起程,一离客栈,天使下起蒙蒙的阴雨来;真使人不快。第40页共40页
下午的雨,从蒙蒙一变而为浙沥的大点了。我们戴起斗笠,扎着裤脚,一滑一溜地走着,没有一个不是口里喃喃地抱怨着贵州为什么不修马路。九点钟的光景,我们才在山坡下的一个小村落歇脚,吃早饭。据说,再向前便没有什么好路走了。启程之前,夫头和颜悦色地走过来,请求富商们让一段路的轿子。那几个满面烟容的商人很不耐烦地跳下轿来,穿起线耳草鞋,打着洋伞慢慢地爬坡。我坐在一家小茅店的前面,和轿夫们一起谈天、喝茶,他们有的已经湿透了衣裳,脱下后,便露出红肿的双肩;有的弯着压驼了的背在喘气。蓄着短髭的夫头操着两手,皱起眉头,望着天空,向一个一走一喘气的白胖商人说:“方老板,天气糟得很,你怕走不起了,我们喊加班来括你吧。”方胖子满意地笑着。夫头的话还没有说完,胡小山已经带着两个加班匠来了,一边走过来,口里一边叽咕着。一个身材很高大,样子有二十几岁,穿得还干净;那一个扣他恰恰相反,是个矮小而瘦削的三十多岁的黑汉子,穿件两半截连成的破汗衣,腿上一条又小又短的裤子箍着,屁股的一部分就露在外面。“是不是这乘?”黑矮子颤动他脸上的肉问。“对罗!”胡小山回答他。黑矮汉子喊了一声“来,弟兄!”高汉一大步跨过来,两个把轿子提了一提。矮黑汉笑嘻嘻地说:“不轻,不轻,有好几百斤!”气歇够了,夫头便催着大家赶路。那两位加班匠仿佛争功似的,抬起胖子的轿子先就走了,也不等后面的大众。原来抬商人的胡小山和另一个轿夫老李都有点老迈龙钟了,自然精神差得多,喘着气紧跟他们跑。我就参加在他们的行列之中。我们一路上并不寂寞,时时可以听到加班匠的谈话。从他们边走边谈中,我才知道那个黑矮子娃赵,他的口气很大,似乎是一个抬轿的老手;抬后头的那个叫贺光亭。“贺光亭,我们两个抬起都还对啊!”在路上先是老赵得意地迈着大步说。“还跟得上步数吗,老赵?”贺光亭在后面响应他。“弟兄,顶瓜瓜!”老赵回答道,一面又忙着报路“呢塘不知深浅!”贺光亭回答道:“踩迫边还要浅点!”两个加班匠摆起龙门阵来了。“弟兄,老赵抬轿该有一把手吧!不客气地说,下雨天,老子都敢放开脚步跑,翻山同走平路是一样的。”“老实老赵,你前会些不是说家里出了什么事情,你怎么还是这样欢喜法?”“这叫做黄连树下抚瑶琴,——洋洋坡!”老赵口里虽然在报着路滑,脚却故意向泥塘踹去,水溅得很高,发出清脆的响声来,好像有意开玩笑似的。“赵大哥,你看,你的草鞋都穿烂了!”老贺的眼光忽然落在老赵的那双脚上。“尔妈,你真是校场坝的土地—一管事管得宽,不穿草鞋,又碍啥事!弟兄,你不晓得,我身上这两天干得起灰吗?”“你帮黄荣发家当长年,好好的为什么又出来了呢?”“那个日子我过不来:他们吃内,我们吃猪菜;他们吃米,我们吃糠。出来好久了哟!只有我的婆娘还在他家。”“怪不得你会搞得这样又黑又瘦的。”“滑滑路!——人尽管瘦,力气还是有。”“踩干处!——到石牛拦我看你还是买双草鞋去吧,这样拖起拖起的,怎么走?我借几百钱给你都使得。”“不瞒你老弟说,我脚上穿的这双草鞋都是捡来的。尔妈;老子再捡一双,就可以穿到河洞了。”这两个穷苦的加班匠吸引着我,我只顾低头听他们的话,险阻艰难的祖师观已经快走完了。第40页共40页
我在轿旁走着,看见老赵两只压得发了紫的肩膀在肩板下不时掉换,口里喃喃着。我很喜欢这样一个人,我扣他攀谈起来了:“老赵,你是什么地方的人?”“三坡,就是你们今晚上要歇的那堂儿,先生!”“你的家也在那里么?”“我有个棰子家!从小就打烂仗,在四川、贵州跑采跑去,娘老子早就死了。前年讨了一个婆娘,这阵都还在帮黄荣发家,不准走,听说还要收她上房。我忍不住气,一个人就跑出来了。先生,你说我老赵还有什么家呢?这如今变成校场坝的桅竿——独人了!”我仗着人年轻,鼓着勇气,步子几乎和老赵们同时起落,走得相当快,连胡小山们都没有跟上。但是始终有些勉强,一直到石牛栏的小店歇脚,才觉得脚后跟隐隐作痛,有点累。雨这时已经渐渐停止,偶尔还飘过一点两点从树上飞来的残滴。(原载1929年5月29日《东北杂志》,有删减)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我”的视角观察贵州道上的人情风貌,展示出贵州道上轿夫们的悲苦生活,侧面揭露出阶级矛盾与混乱的时代背景。B.小说开头对山路和雨景的描写,突出了环境的险恶与湿滑,为轿夫的出场设置背景,侧面写出了抬轿过程的劳累艰难。C.老赵这一人物的悲苦命运是通过对话逐渐展开的,他打过仗,做过长工,被老婆抛弃,无家无靠,只能以辛苦抬轿维持生计。D.小说语言质朴,文词不重修饰,对话中多有贵州方言土语和谚语,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当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生活场景。8.小说在刻画老赵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9.本文与沈从文的《边城》都被称为“乡土小说”,请结合这两部作品,谈谈“乡土小说”在内容和主题上有哪些共同特点。四、(2020·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崇文书店梁晓声孙赶超开车来到新区,后备厢装了一个大果篮,说要把周秉昆拉到市立一院去。邵敬文感冒后转成肺炎,住院了。“你外甥女周玥不知从哪儿听说到的。因为老邵是你朋友,她觉得应该告诉你,特意让我开她这辆宝马车来接你。”那是周秉昆平生第一次坐上了宝马车。第40页共40页
老邵说,他是因为到秉昆家那天出了两次汗,回到家里冲澡时热水器又出了毛病,结果被凉水一激感冒了。秉昆说:“老邵,书店的事太对不起你了。”老邵说:“你没有什么对不起我的,是中国人太对不起书店了。中国都快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哪一个阶层的人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中国人的阅读率在世界上排名却非常靠后。”秉昆说:“水自流所以才希望能为这个时代做件好事。”老邵叹道:“世负斯人,世负斯人,他死前的愿望是好的。”赶超也说:“人各有命,许多人一死,连儿女都不念叨。他死了,还有你俩这么念叨,命不错了。”崇文书店里里外外早在“五一节”前就改造成肯德基店了。“五一节”却没有什么动作,到了“六一”那天才开张,场面煞是热闹,祝贺的花篮摆满了门两侧的人行道。他们请了几位乐手演奏世界名曲,其中一位吹小号的还是俄罗斯人。两个人穿着儿童剧中公鸡和母鸡的演出服站在门前边舞边唱:“肯德基,美国鸡,小朋友们喜欢的鸡……”肯德基店里的服务员姑娘们一个个头戴着鸡头帽,短裙后边是彩色鸡尾。因为是儿童节,店面所处的位置正是到江畔游玩必经之路,还有买三份送一份并可抽奖的促销,开张当天的营业额就有好几万元。第二天早上,周秉昆正在洗脸,听到郑娟兴奋地喊他:“秉昆,快来看!”电视新闻中,唐向阳正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他,公司是怎么决定开肯德基店的?唐向阳说,正是在他力主之下决定的。记者问,他在肯德基店中有股份吗?他说有,公司鼓励员工入股。记者问,这条街上唯一的一家书店消失了,他是否感到有点儿遗憾?唐向阳反问:“如果你面临两种投资抉择,一种是月月赔钱,年年赔钱;另一种则月月盈利,年年盈利,你力主选择后者,你会遗憾吗?”年轻的女记者一时语塞。他又反问:“像你们这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学一毕业都不怎么再读书了,还指望谁喜欢读书呢?”记者终于憋出了一个问题:“照您这么说,书店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他说:“什么时候读书人口多了,实体书店当然就会多起来。网上购书只不过是购书,逛书店却会对人有更好的文化熏陶,这种熏陶是网上购书没法比的。将书店改成肯德基店不费什么事,反过来也一样。等中国的读书人口多了,我会力主将肯德基店改成书店,并且还会入股。”郑娟评论说:“向阳真有眼光,没想到他还这么会说。”秉昆一语未发,转身又去洗脸。他没想到唐向阳那么会说。因为唐向阳亲口承认,把书店改成肯德基店是其力主的结果,秉昆连续多日心情不好。(节选自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人世间》,有删改)第40页共40页
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秉昆对邵敬文、水自流心怀愧疚,一是因为老邵为了书店的事奔波而患上肺炎,二是因为没有实现水自流的遗愿。B.从老邵嘴里道出的“中国人太对不起书店了”,带有嘲讽口吻与调侃情绪,夹杂着一点点失望,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实行市场经济完全持否定态度。C.唐向阳将崇文书店改造成肯德基店之后,与周秉昆的裂痕进一步增大,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明显出现了分歧。D.本文善于挖掘周秉昆、邵敬文等人物身上所闪现的正直善良和情义担当,表现了人物好的一面,体现了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深厚内涵。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平民视角,不耍花招,不耍滑头,如实地呈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围绕崇文书店的改造命运展开故事情节,现实主义色彩浓厚。B.本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场面描写等方法塑造周秉昆、邵敬文、孙赶超等人物形象,闪烁出人性真善美的光亮。C.本文遵循美丑对照原则,将孙赶超、水自流这些高尚的读书人与唐向阳、郑娟这样的利益至上的市侩进行对比,凸显了文章主题。D.本文语言平实质朴、朴素自然,选用平常的字眼直接陈述,显得真切,平易近人,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与《平凡的世界》有某种相通的地方。8.文中描写了崇文书店改造成肯德基店开业时的热闹场景,试分析这一场景的作用。9.郑娟评价唐向阳将书店改成肯德基店真有眼光,而周秉昆一语未发,且连续多日心情不好。夫妻二人为何观点不同?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五、(2020·河南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一样的鞋子(英)西蒙·凡·布伊当他来到那座老矿的入口时,时间已经过了午夜。自从肯塔基州因内战而分裂,艾德蒙森县的土地上就再也没有开过矿了。矿山入口是一堆歪歪扭扭的钢架,上面爬满了常青藤,乱糟糟的一团。空气厚重而潮湿。碎玻璃像坠落的星星那样在他的鞋底下发出清脆的破裂声。他那满是窟窿的鞋子,还是多年前她从商店的货架.上使劲拽下来的。“多帅啊你!”多年前在那个商店里她是那么说的。“你穿着那鞋子真是帅啊。”他们开着卡车一路颠簸地回家时,她又这么说了一遍。这已经是那么久以前的事了……第40页共40页
他跨过一堵倒塌的墙。一直走到脚下的碎石和玻璃碴变成了一丛丛野草,这片草地杂乱无章地延伸到河边,一直伸进奔涌不息的河水里。他在这里停下,静静聆听。河水流淌的声音,他自己呼吸的声音,风在潮湿的草茎间穿过的声音。虽然六年不通音讯,但他们把对方牢牢地嵌进了自己的灵魂里。不管他去哪里,他都没有办法再逃离艾德蒙森县,因为这是她的家所在之处。现在,离天亮还有几个小时,在这片河边的草地上,他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绝望地挣扎着,试图摆脱那副把他和自己并不想要的人生锁在一起的镣铐。她的声音像涓涓细流在他身体里响起,像冰山持续地融化着。那天看到他时,她有种不同寻常的高兴劲儿,毕竟他们有六年没见了。她还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她看上去并不惊讶,就像那么多年来他就藏在附近什么地方一样。他开着她的小卡车穿过了整个镇子。在尘土飞扬的窄路上开了很多公里之后,他们终于把车停在了一个屋前。几条狗狂吠着,四爪腾空地冲下门廊,然后绕着卡车跑了起来。看着她光着脚穿过车道,他跟着她进了屋子。她哼着歌搅拌着那杯冰茶。然后她坐下来开始盘问他的生活,换成了他在搅拌。一直到他们两个人都沉默下来,他还在不停地搅拌着那杯冰茶。就像有什么微妙的东西从那满是砂糖的杯底升腾了起来,夺走了他们的语言。他们俩谁也没结婚,这造成了一种一切都没有改变的幻觉。握着那装着冰茶的玻璃杯,他几乎招供了一切。多年以前,他们曾经订过婚,但是有一天他却离开了。在意识到她有多么难忘之前,他早已不记得自己当初是为了什么而离开。他想象自己坐在那里变成了另外一个他,那个他没有离开过六年,那个他一直生活在这里,每天总是在脑子里思索着种的烟草能有多少收成,晾晒它们又需要费多少工夫。谈话之间他们不时陷入沉默,在沉默中他隐藏起那令人田惑的分裂感。他在想,留下并把这把椅子变成我的,这多容易啊。她养的那些动物很快就会习惯我的存在。要不了一天时间我就能知道它们的名字,好呼唤它们来吃晚饭。很快就到了喂狗的时间,他走过去帮忙一作为延续那种日常生活般幻觉的方式。当最大的那条狗从一堆折叠的硬邦邦的毯子上站起身来时,一双被啃过但基本上还算完好的鞋子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他把鞋子捡起来,回想起当初她是如何把它们从商店里挑选出来的。看见他拿着那双鞋子,她把身子转开。“这不是同一双鞋了。”她说。“看上去就是那双——你选的那双。”“不是那双,亲爱的,”那句话颤抖着从她的嘴里掉下来,“它们再也不是你的了。”他把脚塞进这双鞋子里,换掉了他来时穿的那双,就像是一个代表公平的姿态。房子里的光线暗了下来,他跟随着哼着歌的她来到后院。她站在一棵树旁,两个秋千从同一根枝条上挂下来。“秋千。”她悲伤地说,湛蓝的眼睛里有亮光闪过。于是他们坐.上秋千摇摆起来,像是一生都不会停下。第40页共40页
清晨的微光洒上这片草地,景物的形状渐渐浮现。他在心里描绘出她在那所房子门廊上的摇椅里睡着的样子,一缕金色的秀发披散在肩头上。它们就是那同一双鞋,他想,她选的那同一双。他凝神细听,风灌满了老旧的矿山。与此同时,在寂静而黑暗的地下深处,土地又再一次变得肥沃,等待着人们笨拙而坚定地去开垦。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堆歪歪扭扭的钢架,上面爬满了常青藤,乱糟糟的一团"对矿山的现状进行了描写,也暗示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B.“他那满是窟窿的鞋子,还是多年前她从商店的货架上使劲拽下来的”,小说通过倒叙的方法,交代了鞋子的来历。C.“时间已经过了午夜”“离天亮还有几个小时”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表明了“他”希望尽快回到“她”身边的迫切心情。D.文章画横线处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了“他”在现实处境中挣扎的痛苦,也表明了“他”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回忆及对未来的憧憬。8.她说“这不是同一双鞋了”,他说“看上去就是那双——你选的那双”,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理解。9.请说说小说结尾一段蕴含的丰富意蕴及表达效果。六、(2020·湖北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筒炮台烟老舍阚进一在大学毕业后就做助教。三年的工夫已升为讲师。求学、做事、为人,他还像个学生;他不吸烟,不喝酒,不会应酬;他还和学生们一块去打球。课后,他的屋里老是挤满了男女同学,有的问功课,有的约踢球,有的借钱,有的谈心。虽然如此,他永远不敷衍他们,授课认真,改卷认真,因此,得罪了一小部分不用功的学生。在他心里,凡是按规矩办理,就是公正无私,而公正无私就不应当引起任何人反感。所以,他一天到晚老是快活的。但是当他升为讲师的时候,好几位与他地位相等的朋友,都争那个讲师的位子,聘书最后落在了他的手中。这惹恼了与他竞争的同事们,而被他得罪过的学生也随着兴风作浪。谣言都已像熟透了的樱桃,落在地上,才被他拾起来。他有许多罪过:巴结学校当局,行为有乖师道,引诱女生……谣言的袭击,使他歪了几小时的嘴。最后,他对自己说:“扯淡!辞职,不干了!”他马上递上辞职书,结果辞职书被退了回来。大约有十分钟,他的主意已打定:学校当局信任我,我再多说什么便是啰嗦!算了吧。他打开了屋门与窗子,叫阳光直接射到他的黑脸上,一切都光亮起来。第40页共40页
后来他和表妹秀华结了婚。阚进一想,结婚以后的生活应当比做单身汉的时候更简单明快一些,因为自己有了一个帮忙的人。及至结了婚,他首先感觉到,生活不但不更简单一些,反而更复杂了。缝缝补补无须他自己动手了。可是,买针买线,还得他跑腿。麻烦!还有秀华有许多计划随时会提出来:“咱们该请教授们吃顿饭吧?你都不用管!我会预备!”“咱们还得买几个茶杯。客来了不够用的呀!我已经看好了一套,真不贵!”进一对抗战是绝对乐观的。婚前只要一听到人们抱怨生活困难,他便发表意见:“勒紧了肚子,没有过不去的事。我们既没到前线去作战,还不受点苦?民族的复兴须要经过血火的洗礼!”他想,秀华理应明白抗战时所应有的生活方式。及至听到秀华这些计划,他的嘴歪得几乎不大好拉回来了。“别以为我爱花钱请贵客,”秀华不抬头,“我们做事就得应酬,不能一把死拿,叫人家看不起咱们!”后来他们有了孩子,也有了更多的花销,进一还是穿着那些旧衣服,还是不动烟酒,不虚花一个钱,可是一个月的薪水不够一个月花的了。要糊过一个月来,他须借贷,秀华的娘家相当有钱,她叫进一去求母亲帮忙。他不肯去。他从大学毕业那一天,就再没用过家中一个钱。秀华问他:“那怎么办呢?”进一想了一会儿说:“我去兼课,写稿子,一方面是增加收入,一方面也还为教书与作文章有益于别人的事。我希望你把我凭良心挣下来的每一个钱,都看成我的爱,我的劳力,我的苦心的一个象征。我们俩是一对儿好马,还怕拖不动这一点困苦吗?笑!秀华!笑!发愁,苦闷,有什么用处呢!”秀华很勉强地笑了一笑。她有一肚子的委屈,可是只简单地缩敛成很短的没有头尾的几句话:“什么也没有,没有交际,没有玩耍,没……”一位朋友来求他做点事。三言两语,朋友把事情说清楚;三言两语,进一说明了他可以帮忙。然后,他三步当作两步地去给友人办理那件事。过了几天,他几乎已经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友人来给他道谢,顺手放下一筒炮台烟。“我不吸烟!”进一表示不愿接受礼物。“留着招待朋友,遇到会吸烟的,你送他一支。”说罢,友人就告辞了。送客回来,他把筒的盖儿掀开。“钱!”“钱?”秀华探着脖子看。“多少?”“管他多少呢,我马上给他送回去!”进一颇用力地把盖儿盖好,就要往外走。“等等!求你的事必不像他说得那么容易。这点钱,他应当给,应当多给!”“秀华!”进一的脸上很不好看了。“这是贿赂!一文钱也是贿赂!”说完,进一又要往外走。从外面进来个二十岁上下的学生,走得慌速,几乎和进一碰个满怀。“阚先生!”学生的眼中含着泪。“怎么啦?丁文!”进一关切地问。“弟弟急性盲肠炎!入院得先交一千,动手术又得一两千!他疼得翻滚,我没钱!我们家在沦陷区!先生,你救命!”丁文把话一气说完,一下子坐在了小凳上,头上冒出大汗珠子。“嗯!”进一手中掂着那个香烟筒,打主意。他好像忘了筒里装的是钱,而忽然想起来。“等我看看!不要着急!”他打开烟筒,把一卷塞得很结实的钞票用力扯出来。他极快地数了一数。“嘿,整三千!丁文,这不是好来的钱,你愿意用吗?”丁文几乎像抢夺似的把一卷票子抓在手中。“先生,人命要紧!”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起来,没再说什么,像箭头儿似的飞跑出去。进一把嘴歪到一边,向门外发愣。“进一!”秀华含着怒喊叫,“我不久也得入医院,也得先交一千,也得花一两千医药费!你怎么不给我想一想呢?你从哪里再弄到三千元呢?”进一慢慢地走过来,轻轻地拍了两下秀华的肩。“华,天无绝人之路。无论什么吧,咱们的儿女必要生得干净!生得干净!”(创作于1943年12月,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初阚进一“一天到晚老是快活的”,他的这种快乐因为是建立在个人的主观想法上的,所以注定不会长久。B.秀华在提出许多计划时说“你都不用管!我会预备!”“真不贵!”,这说明她已猜到丈夫可能会反对她的建议。第40页共40页
C.“无论什么吧,咱们的儿女必要生得干净!”突出阚进一坚持做人做事的原则和不愿向艰苦生活屈服的决心。D.“这不是好来的钱,你愿意用吗?”阚进一这样问是想提醒学生不能因为生活的压力而改变做人的原则。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筒炮台烟”这个题目,既关联着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又突出了阚进一与妻子的矛盾,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老舍小说的语言有“俗白精致”的特点,如“要糊过一个月来”中的“糊”,通俗直白,形象地表现钱少事多穷于应付的窘境。C.小说将主人公阚进一设置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通过记叙和描写他在矛盾冲突中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他与世俗的不和谐。D.小说通过叙述和对话描写了阚进一结婚以后夫妻面临的经济困境,为后文写阚进一的学生丁文前来借钱埋下了伏笔。8.文中三次写到阚进一歪嘴,请结合文本分别简要分析其作用。9.有人说,这是一篇文化寓意小说,阚进一和秀华这两个人物身上各自有所寄寓和象征,请结合文本及时代背景作简要分析。七、(2020·河北月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炭河(节选)韩振远铁锁觉得才睡了一会儿就被摇醒了,迷迷糊糊的,还想在炕上再赖一会儿,马上又感到不对。平常,喊他起床的是妈,等到他洗完脸,走出家门时,爹要么下河还没回来,要么打着很响的呼噜还没睡醒。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铁锁记得,昨晚睡觉时,爹明明还不在家,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而且声音急迫,像出了什么大事。他坐起来,揉揉眼,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有点儿疼,他便彻底醒了,眯眼坐起来。爹说:快穿衣裳,跟臭蛋请假。铁锁嘟囔:请什么假?爹说:涨河了,捞炭。爹说这话时,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铁锁以前听爹说过捞炭,也跟着兴奋起来,一蹬腿穿上短裤,跳下炕要洗脸。爹说:洗屁脸,一会儿下了河有你洗的。快去,跟你师傅请假。第40页共40页
月色水一样在巷里流淌,微微有点风,真凉快,也不知几点了。铁锁出了门。爹光着膀子,和铁锁一样只穿条齐膝短裤,拉辆平车,也出了门。爷俩没走几步,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接着渐次响起吱呀呀的开门声,一个个晃动的人影全都急匆匆往河边赶。师傅家在村口,去河边正好路过。铁锁紧跑几步,把爹落在后面,啪啪拍师傅家的破门,没等拍开,爹拉着平车过来了,喊:拍门环!铁锁就把手高高举起,使劲拍,清脆的门环撞击声在月色中响起来,飘落到巷两头。里面终于有了响动,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带着睡意,还带着几分嘶哑,全然没有了上课时的威严与洪亮。谁呀?铁锁怯怯说:师傅,是我。门吱一声开了,师傅光光的肚皮从门缝里闪出来,带着一股酸臭汗味。师傅问:是铁锁,什么事,把门敲得山响?铁锁懦懦的,觉得为这事好像不应该请假,像上课时回答不了提问一样:师傅,我请假。师傅问:出了什么大事,等不到天明吗,才四点多。铁锁说:我爹让请假。师傅急了,问:这娃,到底什么事?铁锁说:涨河了,爹让我跟着下河。铁锁说完,师傅一愣神,眼睛发亮,问:涨什么河,炭河吗?铁锁说:爹让我下河捞炭。师傅说:铁锁,你要上学,不能去。爹还没走,站在黑暗处,接着铁锁的话,瓮声瓮气:臭蛋,涨炭河了,水大得很,满河都漂着炭块子。碰得船帮子咚咚响,我跑了几十年船,还没见过这阵势,这是老河给咱带财哩,能不捞吗?师傅又一愣神,说:你刚锚船上岸吗,这回还是去潼关?爹说:这一趟可费劲了,刚出了禹门口,船就在干滩上搁了三天,过了蒲州,又搁了三天,干等着涨水,蚊子能把人咬死。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看见涨了炭河,还没喘口气,马上又下河捞炭,十几天没好好睡觉,也不知爹累不累。师傅好像又愣了神,说:你是要铁锁跟你去吗?爹说:半大小子,能帮上忙了。师傅说:铁锁不能去。爹说:臭蛋,听我的,让铁锁去,几年才能涨一回炭河。爹已经拉着平车朝河那边走了,铁锁望了师傅一眼,跑过去跟上,没走几步,就听见脚步声响,又有人急着朝河边赶。臭蛋是师傅小名,村里老年人都这么叫。铁镇从不把臭蛋叫臭蛋。什么时候都叫师傅,他知道这么叫也不对,正规的叫法应该是老师,可是,爹和长辈们都这么叫,铁镇党得这么叫也没什么不好,就跟着这么叫了。村小学共十三个学生,臭蛋给他们上课第一天,先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三个字:刘满强。说:这是我的名字,我叫刘满强,你们都熟悉,原先是种地的,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支书说了,让我先凑合几天,要不把你们课误了。听爹说,臭蛋是老高中生,肚里墨水不少。臭蛋说他凑合几天,结果却一直这么教着,黄河沿子苦,老师都不愿意上这地方来。铁锁总觉得臭蛋不像个老师,没脾气,管不住学生,和村里别的汉子没什么区别。星期天,或者放了暑假、寒假,一样去地里干活。臭蛋做庄稼活经常叫老婆骂得头也不敢抬。铁锁想着师傅,不觉得和爹拉开了距离,一朵云彩掩住月亮,爹的光脊梁隐在了黑暗中,只听得空平车在土路上颠得砰砰响。下了坡,路旁是一条通到黄河的沟,另一旁是土崖,月光把崖上面那棵老柿树照出了阴影,像个人踮起了脚尖朝河那边望。听妈说,这叫官崖。下河的男人出去时间长了,女人都会攀到官崖顶朝河里望,男人一天不回来,女人就一天也不间断地上到崖顶望,有的女人流着眼泪,一站就是一天。昨天,铁锁还看见妈心急火燎地攀上去过,铁锁望着站在崖顶的妈,感觉妈也变成了那棵弯曲的老柿树,朝河里倾斜。现在,爹总算回来了,却没在家里待上一会儿,又心急火燎地下河。爹是被河里的炭催得,什么都不顾了。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表现出“爹”作为船工,壮实有力,也反映出“爹”对铁锁稍显粗暴。B.“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暗示村里人听到涨河消息后兴奋急切的心情,都准备赶往河边捞炭。C.“爹”面对涨河,一再要求铁锁向臭蛋“师傅”请假,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而“师傅”反对铁锁去河中捞炭,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第40页共40页
D.“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黄河沿子苦”等句可看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利于主题的表现。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对铁锁被爹叫醒的情节来设置悬念,并与后文“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相照应,使情节完整。B.小说插叙了有关“师傅”的两段文字,介绍“臭蛋”成为铁锁“师傅”的来由,表现出乡村教师的朴实和崇高。C.小说语言朴实自然,适合表现乡村主题。“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等描写生活气息浓郁,使人物形象更生动。D.小说标题“炭河”既是小说的特定环境,也是事件的起因。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展示出一幅乡村生活画面。8.小说三次写到师傅臭蛋“愣神”,在人物塑造上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有人评论说,这篇小说很有美感,请结合选文从人物、环境、情感三方面简要分析。八、(2020·乐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玻璃窗任迎春春节后的一天,郑老伯见屋外阳光明媚,春风煦暖,就想将家中那扇玻璃窗打开来,享受一下这早春氤氲的气息。可一不小心,竟然“哗”的一声就将那扇玻璃窗打破了。面对着满地的玻璃碎片,郑老伯心里沮丧极了。这扇玻璃窗是郑老伯自己设计安装的,曾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当年家中孩子一大群,为了增设一个卧室,他将家中原先的客厅一分为二,一半设为卧室,将另一半与走廊合并为客厅。为了让客厅更亮堂,他请人将泥墙凿开一个一米见方的正方形,安装上一整块玻璃。窗户玻璃设有开关,既能从窗口往外看风景,又保证了安全,给家中孩子们增添了一个小小的乐园。孩子们喜欢坐在窗户前,玩他们想玩的东西。春去秋来,孩子们一个个都在窗台前长大了。女儿们相继出嫁,儿子洋洋结婚后,也带着媳妇与孙子一起外出打工去了,家中只剩下郑老伯和老伴两老了。每当郑老伯想起孩子们,就常坐在窗户前,回想着孩子们当年在窗前玩耍的情景。老人孤独寂寞的时光就在回想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第40页共40页
可现在,这扇玻璃窗破了,更糟的是,在这春寒料峭的早春时节,每当刮风下雨,透进来的都是凄风冷雨,房间冷得像冰窖。这扇窗玻璃很大,刚好一平方米,因为玻璃要到十里外的镇上去买,如何买回玻璃就成了郑老伯的心病。当年年轻,他花了半天时间就解决了,而如今年老体弱,就是坐车子,也弄不回来。于是,他就盼着儿子能早点回家来。有一天,儿子打电话回来,郑老伯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儿子家中的玻璃窗破了。儿子听后,说:“老爸,不要心疼!一块玻璃花不了几块钱的。”“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郑老伯还没说完,儿子就说这是小事,他清明节回家重装上玻璃就是了。听说儿子清明节将回家,郑老伯一想,也就是四十多天时间,心里一下就宽慰下来。转眼间,快到清明节了,儿子却打电话回来说,公司里要赶活儿,他回不了家。但他力争五一节回家。郑老伯一听,感觉儿子在五一回家比清明节回家更好,假期多了两天,在家待的时间会多点。眼看着五一就要到了,郑老伯老两口开始给儿子准备好吃的了。可一天晚上,几子却打电话回来说,公司里还要赶活儿,老板已经答应,五一期间上一天班给三天的工资,因为回家没什么大事,他就不回来了。郑老伯听到这,急忙说:“家中没别的事,就是玻璃窗破了……儿子急忙说:“我五一过后就回家!”儿子的一句“我五一过后就回家”的话,让郑老伯欣喜地放下了电话。两个老人思忖着这话,心里对儿子的归来充满了期待。这时节,开始进入夏季;郑老伯这幢坐落田野附近的房屋,由于玻璃窗破了,一到晚上,客厅的灯一打开,很多虫子就飞进来了,特别是下雨的夜晚,简直就是飞蛾的天下。无奈之下,为免受虫扰,两个老人要么坐在房间里只开电视不开灯,要么就干脆坐到家门口去纳凉。这期间,让两个老人经常受惊的是从窗户进出的老鼠了,还好,没有见到蛇。中秋节快到了。正当老人日思夜想着儿子何时能回到家时,邻居的儿子阿林回家来探亲,带来了儿子托他带回来的一大袋东西,还捎话回来说,中秋节不回家,等到十一一家三口一起回家。听到这,郑老伯又开心地笑了,感觉儿子还是想得很周到,能全家一起回来看他们,因为两个老人已经两年没有看到孙子了。再说,十一假期长,在家待的时间会长一些。正当郑老伯沉浸在即将迎来儿子一家回来的喜悦中时,十一前夕,儿媳妇打电话回来说,本打算十一全家回来的,可今年孙子上学了,节日里要参加课外兴趣班学习。再说,这孙子一上学,开支就大了,于是洋洋就不回家,准备在公司加班,一天拿三天的工资,七天下来,能为孩子挣来三个月的补习费。听到这,郑老伯无言以对,只在最后说:“我们在家中一切都好,就是玻璃窗破了……”“这玻璃窗破了,没关系,过年回家时,让洋洋给重装就是了……”接完儿媳妇电话,郑老伯就呆坐在电话机前,面对这个曾经引以为豪的窗户发愣,突然,他决定,先叫村中的泥匠用砖块把这窗户给封堵上再说。因为他与老伴已经挨过了凄风冷雨的早、蚊虫肆虐的夏季和秋风萧瑟的秋季,再也挨不过寒风凛冽的冬季了。可是,还没等郑老伯开口,第二天,村支书就带领泥瓦匠阿柱来了,说马上有暴风雪,要阿柱先帮他把玻璃窗封上,等到寒流过去,再去镇上买来玻璃装上。郑老伯老两口咧着豁牙的嘴,笑了。(摘编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中,运用插叙的手法,追忆玻璃窗给郑老伯留下的许多美好记忆。正因为记忆深刻美好,现在玻璃窗打破了,郑老伯才会特别沮丧。第40页共40页
B.儿子因为加班一天可以拿三天的工资的缘由,一直没有回家,说明儿子是一个以自己和家庭为重、不念父母养育恩情的人。C.儿子、儿媳打电话回来,郑老伯反复强调家中一切都好,“就是玻璃窗破了”,反映了郑老伯心中玻璃窗的重要地位和渴望重新装上的急迫心情。D.结尾处,村支书就带领泥瓦匠阿柱来帮助郑老伯,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对空巢老人的关爱。这样的结尾凸显社会的美好,丰富了小说的主题。8.小说第一段中“屋外阳光明媚,春风煦暖”的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小说以“玻璃窗”为题,有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九、(2020·启东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英凌叔华自从三姑姑的婆家送了好日子来,小英每天早上总忘不了拉着她妈问“还有几天三姑姑才做新娘子?”或是说“妈妈,三姑姑怎么还不装新娘子?”有一晚上小英做梦见三姑姑装新娘子向着她笑,把她倒笑得羞了。裁缝天天抱着一大包新做好的衣服送到祖母房里,小英常跟着进去,三姑姑站在玻璃柜前面试穿新衣服,有粉红的,有淡绿的,紫的,花的,镶着金边银边同各色花边的,小英看得妈妈叫都听不见了,挨在祖母身边只说,“多好看!多好看!”老太太看她那付羡慕神情,便搂着她笑问,“你也想做新娘子,是吗?”好了,今天妈妈告诉小英还有三天,三姑姑就做新娘子了。家内各人更忙起来,早上爸爸去衙门转个圈儿就回来忙着吩咐事了。未来的三姑丈也时常来,笑嘻嘻的冲着人,三姑姑也不出门,整天躲在房内收拾东西。好容易忙过三天,这天早上家里各人都比往常起得早,母亲同小英换上一身新做的粉红衣服,小英跑出跑进的看大门前的扎彩,门口的板凳坐满了人。吃了午饭不多时,花车军乐队都到了,客厅里,祖母和姑姑的房里也满了客人。一会儿奏起军乐,大家拥着三姑姑出来,她果然也同张阿姨一样,披着长纱,抱着鲜花,上了花马车了。晚上舅舅和舅妈,大姑妈和姑丈都在家吃饭,人虽多总觉不出热闹,祖母时时望着三姑姑卧房的门帘出神,大家说话常常听不见。晚饭后祖母吩咐大家早些休息,张妈就领小英去睡。“你来,张妈!”小英作出撒娇的声音,“我怕得睡不着。”“三姑姑打扮的多好看!”她把夹被拉了拉,似乎带羞的问:“张妈,你想我还有多少日子才做新娘子?”到了第三天的早晨,因为夜里母亲告诉小英第二天早上父亲带她去接三姑,她在天没亮就醒了。第40页共40页
马车进了一条胡同,在一家大门前停住。门口站着两三个穿长褂的男人,见车停下,那个胖子立刻上前开车门,迎着父亲面就是请一个安,嘴说着“请进去”。在一间大厅子里,彼此行完礼,大家坐下吃茶说话,三姑姑却站在一边,后来还替那老太婆装烟袋。小英想:“装烟,姑妈的秋杏才做这样事。”她和三姑姑,父亲坐车回到家里,大家迎上堂屋去了。一会儿小英走进祖母卧房的后面小屋子找东西,从门缝里望见三姑姑拉着祖母的手坐在床上哭,一边说,“三天都是站着,腰脊骨都酸痛起来,他们晚上打牌到一两点都不睡觉,我也伺候到那时分,……吃饭也不许坐到桌上吃,女婿同他母亲坐着吃,叫我站在一边伺候,这是什么道理?”三姑姑说着,祖母搂着她,叫她躺下歇歇。母亲由后院过,招手叫小英出来,吩咐她到自己屋里玩去。吃午饭时,祖母和三姑的眼都红红的。她们吃了半碗饭便放下了,父亲也只吃了一碗。预备的许多好菜都没吃多少。下午太阳还没下去,三姑丈来了,说是接三姑姑回去。不知因为什么,小英很不喜欢三姑丈的样子,她想起那个可怕的老太婆,就是他的母亲,那个母亲待她姑姑很不好。“母亲说没下太阳前就回去。你快收拾走吧。”三姑丈向三姑姑说。小英望着三姑姑默默走去洗脸,擦粉的时候,眼泪一滴滴流下来。合家怏怏的送三姑姑上车走了。母亲出门买东西,祖母躺在床上拿手绢盖着眼睛睡,小英也觉冷静得难过,走到下房看张妈补袜子去。她翻着张妈的碎布包找好看的零碎布片,也盘腿坐在床上。一会儿她找出一块尺来宽的大红绸子,说:“这块给我好罢?”张妈看了看红绸说:“啊,这块好,美得很,替你的娃娃做一件做新娘的衣服罢。”听说新娘子三个字忽然触动她今天好久要说没人可说的话。“张妈,今天奶奶哭了,你看见没有?三姑姑也哭了,她为甚么哭?”“因她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离开奶奶,舍不得离开你。”“不是。”她想了一想才说,“她是怕那个老太婆,一定那个老太婆欺侮她了。”张妈向她瞪了一眼,她不敢再说了。可是从张妈的脸色,她知道她没有猜错,静默了一会,她一面弄那块红绸子,一面又开了口:“张妈……”“唉?”“三姑姑不做新娘子行吗?”(摘编自《小哥儿俩》,1935年10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粉红的,有淡绿的,紫的,花的”一句用精短的句子和词语,从颜色的角度、从小英的视角描写三姑姑衣服的颜色,表现了小英观察关注的重点。B.故事的转折点是小英到三姑丈家看到三姑姑给她婆婆装烟袋的细节,小英认为这是下人的工作,小说以此表达对封建伦理道德对孩子危害的愤懑之情。C.张妈对小英既有慈爱和耐心也有严格要求,如称赞小英找到的大红绸子美、解释三姑姑哭的具体原因,还有小英乱说话时,张妈瞪她,让她不再这样说。D.小说主要讲述三姑姑出嫁前后的故事,对三姑姑的描写主要使用语言、动作等手法体现其情感波澜,表现出作者对时代特有的敏感和独特的审美眼光等。8.小说开篇写小英急着让三姑姑当新娘子,到后来不想让三姑姑当新娘子。小说为何这样安排?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40页共40页
9.文中有两个“世界”——小英的“儿童世界”和姑姑的“成人世界”,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两个“世界”的理解,并指出这样写的作用。十、(2020·扬州初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待失主司玉笙老头儿已经连续三天在这儿等人了。其实,他所要等的人他并不认识,只是两幅照片的失主。这照片是他在这条名为合欢路上的一个移动垃圾箱里扒拉出来的,均镶有精致的玻璃镜框,约一尺见方。从垃圾箱里提溜出来时,镜框是在一个塑料袋里,与废纸、旧笔记本等混杂在一起……自退休后,老头儿不知怎么迷上了废品。每天走合欢路晨练时,都会到这垃圾箱瞅瞅。晨练回来,手中提的不是文具书籍,就是废纸,还有八九成新的衣物等,俨然是一个打劫回来的浪人。老妻见了,嗔道,你捡这些破烂干吗,咱家有些东西还得往外扔哩。你不懂,多好的东西都当垃圾扔了……老妻说不动他,又撺掇女儿劝。爸,咱家不缺钱,你不嫌丢人我们还觉得脸发臊哩。发啥的臊?浪费东西看似不丢人,实际上是等于犯罪。就算不丢人,天天拾来那些东西你往哪儿放?有地方,有地方。他家住一楼,带个小院,还有一间放三轮车的小房子。拾来的物品,老头儿都会细心地分类整理,衣物鞋袜打捆打包送到一里外的“爱心捐衣箱”内,其他的积攒到一定的数量便拉到废品收购点换取现金。文具和书籍是他最钟爱的,清理干净放到小房子里。遇到喜爱的书籍,将边边角角抚平。掉了封面的,用漂亮的硬纸再封一个,并写上书名,注明哪年哪月哪日拾于何处。包装好了,坐在院子里,仔细地阅读,还在本子上记着什么。老妻有时对回家的女儿说,你爸啥也不热,就热那些垃圾,连瞧都不瞧我一眼,有病了哩。女儿笑道,那不是病,是癖好一总比打麻将强。是的,老了老了多了这一癖。听到妻女的对话,他冷不丁地插了一句,世人都有这一癖就好了!第40页共40页
玻璃镜框被带回后,他仔细地将它们擦拭干净,-对老人的合影便清晰地显现出来。另一幅是“全家福”,老老少少五个,是四十年前拍的,黑白照。从中依稀可以辨认出坐在前排的就是这对老人中年时的容貌,且个个都面带自然的微笑。再看看那老年时的合影,尽管是彩照,可那微笑竟没了。怎么能将老人的照片丢进垃圾箱?是粗心大意,还是发生了什么变故……翻那笔记本,有字的都被撕掉了,也没线索。他的眉头皱起几道浅的弯沟,心想,一定要归还失主,一定!次日天刚亮,他便骑着三轮车出去,到那垃圾箱附近等待。这条路不是主干道,很僻静,过往的车辆行人不多,只有一个年纪偏大的女环卫工在合欢树下忙碌。他将照片挂在车把上,而后不由得向垃极箱骑去,忽又停下,转身回到车前,守着照片在原地转圈儿跑动。太阳升高了,路上的行人渐多,他们急急忙忙而过,没有一个人注意到镜框。等到上班时间,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瞥了照片一眼,下了车倒回来,问,老先生,您在寻亲?不是我,是他们在寻亲。他指指照片。你认识不?年轻人眯了眼凑近了看,摇摇头,走了。这一整天,除了那个年轻人问,再一个就是那环卫工。第二天有三个人问,其中一个与女环卫工年龄相仿,近七十了,戴副宽边眼镜。她本走过去了,忽像发现了什么,摘下眼镜过来瞅照片。瞅着瞅着,一滴亮晶晶的老泪便溢出眼角。这位大姐,照片上的人你认识?女人摇摇头,伸出一根手指抹去泪珠。看看他,说,真像我二姐……是二姐的就拿走呗。我二姐陪护我父母一辈子,从未嫁过人……说着,低泣离开。走了几步,悲声大放,看得他也禁不住泪下。第三天,他将三轮车停在距垃圾箱较远的一个单位家属院大门旁,以防众人误将他当作拾荒者。可等到傍黑,也没有人往那照片上多看一眼。而他的三轮车上,不知啥时候堆了不少纸箱子等。他也记不得是谁往这车上丢的,他也不敢翻看,怕再发现被丢弃的照片。此时,身边多了一个人,是女儿。爸,回家吧,我妈做好饭在家等你哩。唉,三天了,还是等不到失主……爸,这世上有很多失主,你可能永远找不到他们……明天你还来吗?来!下雨了,是清明雨。(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第6期,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按时间顺序逐一写来。这样处理,避免了叙述的平淡和结构的单调,引人入胜。B.询问照片的过路人,写法上详略得当。第--天写得简略;第二天写得最为详细;第三天,一带而过,只突出了三轮车上堆的不少纸箱子。C.小说中的老头儿自退休后,迷上了废品并且往家捡废品,他的妻子和女儿对他的行为不太理解但还能包容。D.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文字虽然不多,但都能很好地为塑造主人公老头儿这一形象服务,尤其是结尾的景物描写,含义隽永,耐人寻味,深化了主题。8.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老头儿的形象特征。(6分)第40页共40页
9.小说以“等待失主”为标题,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答案解析真题先究一、【答案】7.D8.①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②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③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9.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错误,过度解读主旨,应该是表现了他们想通过滑雪摆脱现实生活的牵绊。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上下文和主人公的形象、动作、语言等进行分析。对话表现了尼克和乔治对滑雪运动的喜爱,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以及对对以后没有机会滑雪的颓丧。“我们要去滑,没错”“我们一定得滑”“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写出了二人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表达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写出了二人想到以后很有可能没机会滑雪事,内心的颓丧、郁闷、惘然。【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手法和作用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文本,从小说的情节构成、情节手法、人物形象、读者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小说1、2、9、10、11段,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尼克和乔治滑雪的情景,12-35段写二人在小客栈的逗留,文章并未写二人其它的生活情景,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读者可以通过二人对滑雪的喜爱与渴盼,通过二人离别时一再相约的情景,想象二人滑雪之外的生活,这是文本隐藏的内容。文章结尾既有二人对滑雪的渴望,又有二人因为再难滑雪的惘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何不能在滑雪,两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将来二人到底能不能滑雪等,引人遐思。二、【答案】7.C8.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9.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第40页共40页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C项,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既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也说明了小松鼠对橡子的喜爱;老董也如小松鼠一样视橡子为宝物,他寻橡子是为了修复古书,但没有借此烘托“老董的童心与快乐”。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的能力。这种题型属于对人物形象的一种局部考查,作答时,首先通读文本,掌握小说情节变化,然后仔细揣摩文中对人物语言、肖像、心理等的刻画,从而把握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他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说明橡树林是老董职业的起点,面对这个职业起点,老董心里充满了对旧时光的感慨之情。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指给“我”爷爷作画的地方,并且他还清晰记得爷爷当时说的话语,这些都表明老董对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过去老师傅们把老董带到橡树林,他和“爷爷”也曾经来过橡树林,在这里老董学到了技艺,也有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但距离那时已有三十年,文中说,“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这一句话表明老董内心有一种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9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①坚持行业规矩。为了修复古籍,他敢于反对省外的专家,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但他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②恪守职业操守。老董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通过“父亲”与老董的对话,我们知道老董曾经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夏主任结下梁子,现在为了修复古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老董也认为值得,这些都表明老董是一个恪守职业操守的人。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他夜里待在图书馆里,傍晚时也跑染厂,把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还去了偏远的橡树林,最终完成修复任务。精选精炼一、【答案】6.D7.D8.(1)表达了珍珠对老实憨厚的来福发自内心的爱和欣赏。(2)牛掌柜把最心爱的女儿珍珠留给了来福。(3)秘方、牛掌柜的家业最终也会留给来福。(4)表达了牛掌柜对来福人品的认可。9.(1)牛掌柜是善良宽厚的长者。他的品行和美德影响了周围的人。(2)牛掌柜是齐家有道的当家者。他心地纯厚,乐善好施,家业兴旺,家庭和睦幸福。【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A项,错在“也因无法面对夫人而发愁”这个地方。从原文“牛夫人不乐意了,打起了退堂鼓。牛掌柜依然乐呵呵的”,表明牛掌柜是一个有乐观、且有主见的人,不会因无法面对夫人而发愁。B项,错在“牛掌柜不以为意”这个地方。从原文“牛掌柜看着稀稀落落的客人,轻轻叹了口气”,说明不是对生意冷清不以为意。C项,错在“表明做菜如做人,德才兼备方是正道”这个地方。其他菜馆始终做不出地道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并不意味着这些菜馆的德才都不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表现那个道士留给牛掌柜的方子很关键。故选D。第40页共40页
【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D项,错在“这一情节充满悬念”这个地方。“珍珠翡翠白玉汤”对官吏的母亲和老者的疾病有奇效这一个情节,一开头就写道,“一个月后,更离奇的事发生了”,所以说谈不上“悬念”。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谈谈小说结尾珍珠对来福说:“你傻啊,爹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你了”这句话的理解。理解的关键是“最好的东西”,从全文来看,这个最好的东西就是牛掌柜肤白貌美的女儿——珍珠,他把女儿交给了的来福。另外,虽然,旺财带着了这个纸上的秘方,但是从全文可知秘方其实早就藏在牛掌柜的脑里了,所以来福有这个岳父之后,这道菜的秘方同样拥有了。那么,为什么牛掌柜愿意把女儿嫁给来福,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来福呢?从来福与旺财的对比,就可知:牛掌柜看中的就是来福的憨厚质朴、做人很规矩。【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画出小说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答题要用“特点+分析”的模式。题干要求结合古人云:“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这句话,分析牛掌柜的形象。从全文来看,牛掌柜就是一个大善人,他定下的规矩:只要贫穷没饭吃的人进店,免费供应一菜一饭,足以证明他的善良。尤其他始终如一地对待一个道人的情节,可以看出他的忠厚善良。原文是:唯独有一个道人,却是每晚必到。牛夫人有了想法,脸上就挂不住了,上菜的盘子出了声响,牛掌柜看在眼里,自己亲自上菜。客人少的时候,他还会请道人喝一杯。道人须发飘飘,眉毛花白,无论别人什么眼神,他都不以为意,吃完就走,连谢谢二字也绝口不提。牛掌柜从来不多问。也正是他心存善心,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称赞,所以家里很安宁。也正是由于他的善举,打动了道人,给了他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方子,这既让牛掌柜的生意好起来,又更加提高了他的声誉,这就说明了“交善人者道德成”的道理。总之,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这句话,进而概括出牛掌柜的形象,那就是善良忠厚、与人为善的长者等等。【点睛】关于小说阅读的注意事项: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二、7.A小说开篇没有心理活动描写。8.①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了刘小海劳作时的专注认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运用比喻,把“瞬间流溢的焊花”比作“盛开的火树银花”,既是实写,又是虚了,在寒冷的夜里让人感到明亮温暖。③照应标题。通过对刘小海劳作场景的描写照应了文章标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④揭示主题。小说通过刘小海的劳作场景赞美了普通劳动者身上体现出来的奉献与担当,以刘小海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在非常时期绽放出如火树银花般的光华,也让我们看到疫情中的希望。(每点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其他说法若言之成理酌情给分。)9.①刘小海身上体现的中国精神:朴实善良能吃苦、友爱孝顺懂感恩、无私奉献有担当。(3第40页共40页
分,说到有“家国情怀”也可给分。)②刘小海自愿选扑到火神山医院当焊工,不仅体现了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奉献和担当,也源自于他对政府帮他盖了三间新房的最朴素的感恩。于大处说,社会要进步,国家要繁荣,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有奉献精神、有责任担当的人;从小处而言,在个人的成长中,会感恩、懂奉献、有担当都是宝贵的品质,是人得以进步的阶梯。(3分,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三、7.(3分)C(“被老婆抛弃”不合原文,从“帮黄荣发家,不准走,听说还要收她上房”可知,老赵的老婆是被地主黄荣发家扣留霸占了。)8.(6分)①粗朴直率。为人热情开朗,言语体现了底层劳工的特点;②吃苦耐劳。工作劳苦,生活赤贫,但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③有一定的反抗意识。看不惯地主和长工的不平等便跑了出来。(每点2分)9.(6分)①都描绘了独特的自然环境、乡土风貌。本文描写的了贵州险峻、蛮荒的环境,《边城》创设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湘西世界;②都刻画了鲜明的乡土人物形象。本文中的老赵是典型的贵州底层劳动者形象,《边城》中的船夫与顺顺家庭都体现出湘西边民质朴的人情;③都寄寓了作者深沉的乡愁主题。两部作品都关注人物的生存苦难与悲剧性命运,表现了作者对乡土人物的深深悲悯,对乡土未来的怅惘。(每点3分,答到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四、7.C解析:C.孙赶超、水自流并非高尚的读书人,唐向阳、郑娟也算不上利益至上的市侩,谈不上进行美丑对照,体现的是思想观念的不同。8.(4分)①营造意境,刻意渲染喜庆气氛,通过小场景体现大环境,展现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人间世相;②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唐向阳接受采访,烘托人物情感,反衬出周秉坤、老邵的悲凉心情;③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思想,让周秉坤、唐向阳等人在一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④暗示主题,将作者的倾向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每点1分)9.(6分)①郑娟认为唐向阳口齿伶俐,能说会道,投资抉择英明,迅速盈利,顺应了市场经济大潮;②而周秉昆价值取向不同,认为开书店是为这个时代做件好事,书店自有它存在的意义,功德无量,极力想让这条街上唯一的一家书店不要消失;③他为没能实现水自流的遗愿、老邵的心愿而伤感,同时,也为昔日好友唐向阳的思想变化而心生不满且失望。(每点2分)五、7.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主要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不是“倒叙",而是“插叙”。8.①她说“这不是同一双鞋了”从事实上讲,一双是穿在“他”脚上满是窟窿的鞋子,一双是被狗啃过但基本上还算完好的鞋子;从情感上来讲,“他”已经离开六年了,曾经对鞋子及主人寄予的感情已经不同了。②他说“看上去就是那双——你选的那双”从情感上讲,“他”一直穿着这双鞋子,而“她”选了同一款鞋子,并一直保存着,体现了“他”对美好情感的坚守,在“他"的心里,它们就是同一双鞋子。(意思对即可,每点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相关情节内容的能力。理解小说相关情节内容,既要说出相关情节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即作者所附加的情感,这是关键得分点。对小说相关情节内容的理解必须把相关情节内容放在小说具体语境中来辨析,弄清相关情节内容所传达的意思。9.意蕴:因内战而给人们带来的遗憾和痛苦终将逝去,人们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老旧荒废的矿山即将迎来新生。表达效果:小说结尾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拓宽了小说的内容,丰富了读者想象空间,突出表现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主题。(意思对即可,每点3分)【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这篇小说以景物写作为结尾,理解以景作结的结尾的意蕴应紧扣景物描写的特点与人物形象、情节、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思考作答。结尾是一段虚拟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主人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理解以景作结的结尾作用一般有:暗示情节发展或故事的结局,升华深化文章的主题,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六、6.D(阚进一这样问是想让学生自己掂量一下再抉择。)7.D(“为后文写……第40页共40页
埋下了伏笔”错误,描写“阚进一结婚以后夫妻面临的经济困境”是为后文写他们就如何处理三千元钱而产生的矛盾埋下了伏笔。)8.第一处描写阚进一遭受谣言的袭击时的神态,表现了他对人心惟危的现实的愤怒和失望。第二处描写阚进一听了秀华那些生活计划后的神态,突出他对秀华的思想与自己不能达成一致的无奈。第三处描写丁文拿走钱后他的神态,表现出他对丁文视“不是好来的钱”为教命稻草的意外和惊讶。(答出一处得1分,两处得3分,三处得4分)【解析】“歪嘴”是神态描写,分析其作用,就是分析这三处描写分别描绘出人物怎样的神态,以及这些神态背后的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时应结合具体语境,设身处地地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9.阚进一是理想人物的象征。他公正无私,简单直率,乐观热情,有干劲,肯努力,有理想,寄托了作者对未来新青年的期望。(2分)秀华是现实(世俗)人物的象征。她重视人际关系和应酬,看重个人利益,在她身上可以看出旧文化的影子。(2分)阚进一与同事和秀华的冲突,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2分)(本题学生答题可能不是很理想,如有学生仅从人物性格上分析作答可酌情给分)七、6.C(“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分析有误,应该是体现了“爹”对铁锁的教育不够重视,“重利”无中生有)7.D(小说“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错误,铁锁并非讲述者)8.①第一次,是师傅听到铁锁说涨河消息时的神情,表现出他听到涨河消息时的惊讶和兴奋;②第二次,是师傅听到“铁锁爹”声音时的神情,反映出他没有想到“铁锁爹”已经回到家,体现出他对“铁锁爹”的关心;③第三次“愣神”,其实是表现师傅的思考、迟疑,他不同意“铁锁爹”让铁锁去下河捞炭。(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答对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9.美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环境描写之美,如月色、凉风、云彩、土崖、老柿树等等景物,构筑了一幅安宁纯美的乡村图画;②人物形象之美,铁锁是憨厚的乡村后生,“爹”是壮实淳朴的船工,师傅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乡村老师,“妈”是朴实守候的乡村妇女,这些形象鲜活生动,给人以温暖的诗意关照;③温暖人情之美,质朴简单的乡村,亲情勾连,人们生活贫穷但充实,呈现出淳朴、大美的人情世界。(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八、[答案][小题1]D[小题2]内容上,这是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时间地点;结构上引出下文就想将家中那扇玻璃窗打开来的想法,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郑老伯回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美好幸福快乐生活做铺垫;效果上,自然的美好气氛与下文因为玻璃破了的沮丧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玻璃窗的重要性,富有感染力,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小题3](1)主题.上看:小说借写玻璃窗表现两代人的关系,父母抚养子女极尽耐心爱心责任心,而长大的孩子们却疏忽了这沉甸甸的爱,缺少感恩之心,疏忽了孝心和关爱。“玻璃窗"为题,象征比喻老人渴望幸福快乐和关爱的心境,使主题更集中也更含蓄。(2)人物塑造上:玻璃窗承载了郑老伯眼里的美好时光,凸显了慈爱,和对儿孙绕膝的深切渴望;玻璃窗破了需要儿子来安装,结果却因为种种原因拖了将近一年,其间表现了儿子的冷漠自私,缺少爱心孝心感恩之心。(3)情节上看:春光和煦引发郑老伯打开玻璃窗的欲望,结果玻璃碎掉了;敞开的窗子给两位老人的生活带来-系列的麻烦,亟需儿子过来,结果儿子一次次许诺,一次次食言,是围绕玻璃窗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遗憾揪心的故事,可见玻璃窗是串联情节的线索,使得脉络清晰,情节发展真实自然。[分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概括、主题理解等角度进行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对空巢老人的关爱。这样的结尾凸显社会的美好,丰富了小说的主题"错误。村支书带泥瓦匠过来可能是村支书自己的决定,上升到体现基层党组织对空巢老人的关爱,于文无据。写村支书对老人的关爱与儿子对父亲生活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中心,并非凸显社会的美好,丰富了小说的主题"曲解文意。第40页共40页
故选D.[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事件发生的时间,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再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具有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的作用,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本题中“屋外阳光明媚,春风煦暖",首段的环境描写为自然环境,从其本身分析,首先具有交代时间地点的作用,时间为春光和煦给人温暖的春节后的一天,地点为老人家里、屋内发生的事情;其次具有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郑老伯见屋外阳光明媚,春风煦暖,就想将家中那扇玻璃窗打开来,享受一下这早春氤氲的气息。可一不心,竟然哗的一声就将那扇玻璃窗打破了。面对着满地的玻璃碎片,郑老伯心里沮丧极了”,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反衬哀情“沮丧”。从人物的角度分析,首段的环境描写为下文人物的出场做了准备与铺垫工作,正是因为环境怡人,才驱使老伯想打开玻璃窗,结果招致玻璃打破的局面。结构上为下文一系列事件张本铺垫,具有暗示郑老伯和儿子性格特征的作用,一个渴望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一个缺少爱心孝心、自私冷漠。[小题3]此题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答题:①交代小说的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②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③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总领文章内容;⑤标题是否一语双关,象征比喻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⑤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题干为:小说以"玻璃窗为题,有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从主题思想的角度看:小说表现了郑老伯渴望获得儿孙绕膝的温情和关爱,而儿子总是以工作忙或小家需要为借口、理由让父母失望。两代人的情感需求在错位中让读者深思,作为儿女的应该常回家看看,老人需要就是头等大事,再忙也不能淡漠疏忽了年迈的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每-次回家的机会,抓时间挤时间也要尽孝心。以“玻璃窗"为题,使主题更集中也更含蓄。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玻璃窗承载了郑老伯眼里的幸福快乐时光,表现了老伯养育儿子的用心良苦,富有责任感,细节小事间凸显了慈爱。玻璃窗破了需要儿子来装修,结果却一拖再拖,其间表现了儿子的冷漠自私,缺少爱心孝心感恩之心。从情节结构的角度看:因为天气好引发了开窗的想法,因为开窗导致玻璃碎掉,玻璃窗需要儿子,引出一系列与玻璃窗有关的故事,玻璃窗是串联情节的线索,推动了情节发展,使得行文顺畅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九、7.BB项,“小说以此表达对封建伦理道德对孩子危害的愤懑之情”说法错误。小英看到三姑姑给婆婆装烟袋,认为三姑丈家把三姑姑当成下人看待,而不是小英看不起下人。8.①结构:开头写小英羡慕三姑姑当新娘子,结尾写小英不愿意让三姑姑当新娘子,首尾呼应,同时也给人强烈的反差。②形象:新娘子作为一种象征,是一种美好生活的体现,而文中的新娘子却很痛苦,让人深思。③主题:小英的思想变化引发读者对旧式婚姻给女性带来危害的深人思考。9.①小英的儿童世界是纯美、明净的,是作者美好的理想体现。②姑姑的成人世界是凄凉、寒冷的,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是作者批判的对象。③小英的世界和姑姑的世界交织,把作者的主观追求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有利于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刻画,也有利于读者从不同的层面得到启示。十、7.B(“第二天写得最为详细”,错.)8.①爱惜旧物。如:认为“多好的东西都当垃圾扔了、浪费东西看似不丢人,实际上是等于犯罪”等等(2分);②热心善良。如:捐赠衣物,寻访失主(2分);③恬淡随和。如:妻女对他拾废品有埋怨情绪,他不以为意,并不生气,依然做他喜欢的事(2分);④坚定执着。如:坚持要找到照片的失主,不听女儿劝阻,执着要等待失主(2分);⑤细心认真。如:对待废品,细心整理(2分)。(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就可获得满分。)第40页共40页
9.①小说情节围绕“等待失主”展开,标题贯穿全文,是小说的行文线索(2分);②有利于塑造为找到照片失主苦苦等待的老头儿的形象(2分);③表达了作者对有着善心之举的老头儿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守护亲情的呼唤(2分):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思考(2分)。(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就可获得满分。)第40页共40页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 基础知识与精选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展开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基础知识与精选练习题汇编一、小说阅读常识:1.含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环境的描写来反应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2.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包括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两种;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小说(如《祝福》)还有序幕和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种,主要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景物、社会背景、地方风俗、社会关系。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故事情节的结构及其作用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有的包括序幕、尾声)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结尾:深化主题引人思考二、小说人物1.小说中,对形象特点的分析和对性格特点的分析有什么不同?答:形象特点不等于性格特点,形象特点=性格特点+身份地位+外在形象。如果分析性格特点,不需要写出人物的身份;如果分析形象特点,则必须结合其语言动作、穿戴打扮等,写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如农民、科学家、士兵、商人等。如果只要求概括,那就只概括要点,不必分析。2.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作用类型具体作用主要人物本身:思考人物的典型性,对其他人物的正衬或反衬作用。第40页共40页
人物主题方面:思考人物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寄托的感情、给人的启示等。情节结构:若是线索人物、则是贯串全文的线索。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有正衬和反村两种,要指明是怎样衬托的。主题方面:次要人物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主题。情节结构:或是线索人物,起贯串全文的作用;或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达效果:如果从次要人物的视角叙事,那么次要人物是故事的见证者,使表达更为真实亲切等。3.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一)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百合花》中对新媳妇的肖像描写:“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膨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2.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鲁迅笔下人物的语言,都极有性格特征,孔乙己的迂腐斯文,杨二嫂的尖刻利己,阿Q的精神胜利,无不给形绘色,跃然纸上。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也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守财奴》中葛朗台的一句独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它直接揭示了人物对金钱赤裸裸的占有欲。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就表现了林黛玉的小心谨慎。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骆驼样子》;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第40页共40页
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天的动作只为检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5.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人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等。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对“读书”问题的两次不同的回答可表现出小心谨慎: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答:“只念了《四书》。”而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她却问答:“不曾读。”(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主要手法为渲染、烘托、衬托等。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2)借助物象陪衬烘托;(3)借助环境陪衬烘托。三、情节1.概括情节:概括小说的情节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进行,其中必须注意抓准题干要求中涉及的对象。2.情节作用:(一)小说中,一般情节的作用①从情节本身的作用考虑。具体作用有:a.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下伏笔;b.照应前文或标题;c.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情节;d.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产生波澜,出人意料;e.是小说的线索,贯串全文。②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答题术语:刻画了人物……的心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塑造了……的人物形象。③从情节与环境的关系考虑。要考虑这一情节是否描写了自然环境或暗示了社会环境。常用答题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④从情节与主题的关系考虑。要思考作者通过一定的情节究竟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何意义,又是如何解决的,从而明确情节在揭示主题或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答题术语:揭示(暗示、突出、深化)了……的主题。第40页共40页
⑤从情节给读者的感受角度考虑。小说的情节安排要考虑读者的审美感受,因此小说的情节往往生动曲折、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二)小说中,特殊情节的作用(1)开头的类型及作用类型作用1一般开头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③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2设疑(悬念)式开头①设置悬念,引出下文;②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3写景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2)结尾的类型及作用类型作用1出人意料的结尾①结构安排上,使平淡的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让人觉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③从表达主题看,它能更好地深化主题。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①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表现人物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表达效果上,令人伤感,引人思考。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尾①主题上,喜剧性的结局凸显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②表达效果上,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③读者的情感体验上,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愉悦之感。4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无穷的回味余地。3.叙述人称及作用叙述人称作用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第40页共40页
人称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4.叙述方式及作用叙述方式作用1顺叙: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作用: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2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写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进行叙述。作用: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也可与上下文形成对比或照应。4补叙: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进行一些补充交代。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5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又叫分叙。作用:条理清晰,便于读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5.情节安排技巧手法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悬念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相建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悬念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子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照应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伏笔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对比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显示矛盾、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第40页共40页
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四、环境1.环境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提供了时空位置,它服从于小说形象、情节和主题的需要,这是与散文的不同之处,故能体现小说的体裁特征。2.小说中环境的作用类型答题角度具体作用自然环境对环境本身点明时间、季节,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交代什么背景,渲染什么气氛。奠定什么感情基调。对情节为下文什么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发展。对人物突出人物怎样的处境,烘托人物怎样的心情。揭示人物怎样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怎样的命运。对主题表现怎样的主题。深化怎样的主题。社会环境对环境本身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对人物交代人物什么身份表现人物什么性格。影响、决定人物什么性格。第40页共40页
对主题揭示怎样的社会本质特征或主题。五、主题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精选练习题真题先究一、(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越野滑雪【美】海明威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第40页共40页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姑娘走出去了。“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姑娘拿进酒来由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丁当作响。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是啊。”他们喝干了剩酒。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陈良廷译,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第40页共40页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二、(202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书匠(节选)葛亮秋天的时候,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父亲问他怎么回事。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了板。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十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老董说,咱们看秋去。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第40页共40页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我问,橡碗是什么呢?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本来,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龙与“我”父亲毛羽的电话,既介绍了本文故事发生的起因,表现了书匠老董的性格,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B.“老董穿了一件卡其色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是老董生活现状、职业习惯的表现。C.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D.“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老董却用传统工艺修复了罕见典籍,说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传统技艺仍有用武之地。8.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9.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第40页共40页
练前必备一、叙述1.叙述角度①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作用:使读者的视野无限开阔,便于全方位地描述或评论人物和事件。②有限视角。从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叙述往往较为主观,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只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作用:使读者的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去推理、判断和评价。2.叙述人称①第一人称。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内容都像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作用:ⅰ: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ⅱ: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ⅲ:衬托人物,“我”是小说的次要人物,能够衬托主要人物。ⅳ:呈现主题,“我”的言行、想法、观点、态度等体现小说的主题。ⅴ: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尤其是“我”与“你”两种人称来回转换叙述,体现作者对待事物冷静客观的态度和对自己的反思等。②第二人称。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作用:具有强烈的情感倾向,使读者感到特别亲切,便于情感交流。③第三人称。叙述者并非故事中的人物,而是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故事。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3.叙述腔调叙述人叙述时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有时作者可以将自己惯用的叙述腔调隐藏起来,换成作品中人物的口吻来说话。4.叙述方式①内容方面,分类归纳、高度概括文本内容。②形象方面,对人物形象(性格)刻画的具体作用,要结合手法的特点进行诠释。③主题方面,概括这种手法对应的内容体现的主题思想。④表达效果,分析这种手法对读者、人物、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具体作用。二、场景1.场景(1)场景的特点及作用:第40页共40页
①场景本身方面:包括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和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习俗等)。②人物刻画方面:烘托人物心情,揭示人物身份、地位,表现人物内心、性格等;暗示人物命运,为人物出场做铺垫等。③情节结构方面;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文做铺垫或制造悬念;作为线索;诠释标题内涵;开头引出下文,使故事切入自然;结尾与上文呼应;故事有余味等。④主题呈现方面: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丰富深化主旨;暗示社会本质特征等。(2)场景描写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包括人物、事件和环境三个因素。场景描写的作用有:①给全篇“定调”,比如小说的开头是场景描写,其作用一般就是给全篇确定基调;②营造意境和渲染气氛;③导引人物出场;④揭示人物性格特征;⑤具有象征意义。高考对场景描写的考查一般是场景的具体作用,比如对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主题呈现等方面的作用。2.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对事件起着相应的衬托(正衬和反衬)作用,营造氛围,为故事的展开蓄势、张本;②衬托人物的内心情感性格等;③表现地域风光,揭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④暗示和象征;⑤深化主旨。三、主题小说的主题蕴含在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般来说,可以通过环境、背景、标题、人物、情节等来了解小说的主题。影响小说主题的主要因素①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品质可以表现主题;②明暗交织的叙述手法:层层推进主题,结尾的出人意料可以升华主题;③抑彼扬此的手法:烘托人物的性格特点,奠定主题的基调;④情节的一波三折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深化主题;⑤浪漫主义手法:有助于小说在一个较短的篇幅内有力地传达主题;⑥象征手法:将比较抽象的寓意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广阔的思考空间,增强主题的寓言性。四、情节1.故事与情节第40页共40页
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故事;情节是个小于故事的“小说单位”。情节是故事的核心,它在整体上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发展。情节的跌宕,令小说陡增回味。2.情节与细节细节从属于情节,为情节服务。但也有另一种情况,细节只为局部情节服务,不与情节主线相关,有时干脆就没有情节主线。在小说的情节中,细节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起画龙点睛的作用。3.情节运行的方式①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传统小说多运用这种模式。②摇摆:小说通过语言、情节、人物性格以及主题的摇摆,促使小说发展,如:契科夫《变色龙》中的对话就采用了摇摆。③陡转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以欧.亨利的小说为代表。五、结构1.小说结构的形式①层层推进式。这种小说思路清晰,即使有些小说中存在主线和副线,或者几条平行的线索,小说家也能让小说的节奏感有条不紊地保持到结尾。②生活的横断面。短篇小说常常从事件的其一点切入,从生活的横断面观看人生,从而对生活删繁就简,突出重点。③按照心理时序展开。这类小说的结构常常以人物的心灵乃至小说叙述者的心灵为中心,以人物的意识、潜意识、各种念头、各种情绪为辐射线构成情节。2.延迟指作者常常故意延迟小说情节的进展,让读者时不时觉得会发生些什么,从而造成读者因为情节的不顺利而陡增心理期待。六、虚构1.虚构作者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为了提炼生活构造情节塑造形象以实现创作意图而采取的艺术手段。在虚构中,作者往往借助已有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运用丰富的想象,对人物事件的不足之处进行合理的重组、补充和完善,从而创造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典型情节和典型形象。虚构只是一种形式,其真正的目的是揭示生活的真相。2.虚构与真实的关系小说描摹的真实源自于幻想与虚构,它实际上所要阐述的并非是单个事实,而是来自于心灵的一种实际存在。艺术真实并非是将生活的真实照搬下来,而是一种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概话和感悟,是超越真实的,它需要深人挖掘社会生活背后的本真。因此,很多小说都会运用隐喻、象征、夸张等手法来突出小说虚构的真实性。七、语言赏析小说语言表达艺术的角度①语言风格。确定小说的语言风格,注意使用专业术语,并能够从文中找到体现这种风格的句子。②词语特征。注重分析词语的表现力如时代感地域性、口语化等。③第40页共40页
句式特点。从长短句、整散、押韵等角度分析句式的特点。如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发人深思;长句层层修饰、表意严密,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有力;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等。④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⑤人物语言。把握小说中人物语言的特点,从体现人物性格的角度赏析语言特点。八、人物1.分析人物形象①描写方法及作用:关注小说人物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概括人物形象特征。②人物活动的环境:特定环境对人物的复杂性格起强化作用。③故事情节:体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命运的变化等。④人物关系:通过人物关系及作者和他人的评价,确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把握人物性格。2.次要人物的作用①次要人物自身的意义和作用。②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烘托对比、反衬作用。③次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或成为贯串全文的线索。④次要人物暗示社会环境或深化主旨。⑤次要人物作为第一人称的叙述者,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特别提醒:考生不要忽视次要人物在渲染氛围、奠定基调等方面的作用。3.分析物象的寓意、作用①理解物象的寓意。从物象表层义入手,分析深层义,并结合文本分析物象。②把握物象的作用。ⅰ:人物塑造上:衬托人物性格、情感等,突出人物形象;ⅱ:情节安排上:组织和推动情节的发展;ⅲ:环境上:渲染气氛,衬托或点明社会环境;ⅳ:主题上:揭示时代背景,暗示或深化小说的主题。4.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①正面描写。分析小说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外貌、肖像等方面的细节描写。②侧面描写。分析小说中其他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衬托或对比。③修辞手法。分析小说在描写人物时使用的修辞手法。④场景描写。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尤其是典型化场景的烘托作用。5.探究人物心理或态度的角度①共同的情感体验:共同的情感体验是我们解读人物心理活动的密码。②特定的情境影响:人物所处的情境影响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内容。③人物性格:人物的性格往往决定着人物情感的倾向、价值的判断和利益的取舍,从而形成人物独有的心理情感。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物性格通过情节得以具体体现。精选精炼第40页共40页
选自各地最新模拟题一、(2020·长郡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珍珠翡翠白玉汤蔡兴荣牛掌柜看着稀稀落落的客人,轻轻叹了口气。珍珠食铺,开了近十年,生意和小溪里的水一样,平平淡淡。牛掌柜出身贫穷,人善良,开了食铺,常常想起小时候搜肠刮肚,四处找食的日子。开张之日,牛掌柜就定了一个规矩,只要贫穷没饭吃的人进店,免费供应一菜一饭。这可是衢州城独一家的事。新食铺开张,客人多,僧道、艺人、乞丐免费吃的也多,只能赚一点儿辛苦钱了。牛夫人不乐意了,打起了退堂鼓。牛掌柜依然乐呵呵的。人都是有良心要脸面的,绝大多数免费吃饭的人都是偶尔路过来应个急,也有断断续续来的,唯独有一个道人,却是每晚必到。牛夫人有了想法,脸上就挂不住了,上菜的盘子出了声响,牛掌柜看在眼里,自己亲自上菜。客人少的时候,他还会请道人喝一杯。道人须发飘飘,眉毛花白,无论别人什么眼神,他都不以为意,吃完就走,连谢谢二字也绝口不提。牛掌柜从来不多问。一年后,道人忽然来和牛掌柜辞别,说要云游去了。牛掌柜有一点儿意外:“是我有招待不周吗?”道人抚着掌柜的背,哈哈大笑:“我观察一年了,你生意不好,做善事却从不间断,心地纯厚,内外如一,你是真善人哪!”一周后,珍珠食铺推出新珍珠翡翠白玉汤。名声很快传出来,新客加老客,队就排到了街上。食客的队伍招引了外地人品尝,珍珠食铺成了全城最旺的食铺。一个青瓷的圆盘,豆腐如白玉柔和,菠菜翠绿如扇状铺开,白米如珍珠圆润飘浮,中间是菠菜的红根,做成昂立的孔雀来,整个造型就像孔雀开屏。白绿红三色,清清爽爽,赏心悦目。这道菜,豆腐细腻润滑,菠菜清脆爽口,最绝的是鲜,如琼浆玉汁,品尝之后无法忘怀。一个月后,更离奇的事发生了。一个官吏的母亲,眼睛香花,第一次吃这道菜,赞不绝口,之后每周都要来两次。一个月下来,老太太的眼睛竟然明亮了,她四处传颂。一位有文化的老者,多年的老寒腿,走路不利索,每周必吃,拐杖竟然丢开了,欢天喜地。其他病痛减轻者等更是不计其数,食铺门庭若市。城里人在传颂珍珠翡翠白玉汤,也在传颂牛掌柜的美德。牛掌柜雇了两个伙计,旺财和来福。旺财聪明伶俐,嘴甜,会来事儿。来福老实憨厚,做人规矩。牛掌柜的女儿叫珍珠,年方二十,长得俊美异常,肤细如脂,笑起来,眼睛像一汪清泉,透人心底。两个伙计都喜欢珍珠,暗暗省下工钱,买了好东西送珍珠。珍珠不谙世事,对谁都很好,天天开心得像个小孩儿似的,四处蹦蹦跳跳。珍珠食铺的这道菜,外面的菜馆纷跟着推,可怎么也做不出牛掌柜的味道,众人皆觉得是个谜,这道菜的秘方,藏在牛掌柜的手里脑里。每天凌展,牛掌柜会出现在后院,开始调配豆腐,绝不让人看。旺财暗暗上了心,他常常爬到后院的墙头上偷学。有一次,他上个墙头,发现有一枚铜钱,又一次看到了一根红线,他也没有在意,半年了一无所获。第40页共40页
有一天,旺财照旧爬上了墙头,脚下石头忽然一松,整个人掉了下来,陷到了沙坑里,他摸到了一个拨浪鼓。旺财心里明白,和掌柜的缘分尽了。第二天,旺财来辞行。牛掌柜沉默片刻,说:“做事要先做人,你头脑聪明,却没有用在正道。世间万物,自有归属。你想要,不能去偷去抢。我已经提醒你两次了:铜钱就是取之有道,红线就是不要跨越做人的底线。你不听,所以摔了。”临行,牛掌柜送旺财一张纸,写着几行字:豆腐、菠菜、白米、鸟脑、金丝楠棍……这是道人留给他的秘方,道人是朱元璋的后人,这道菜就是当年宫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旺财痛哭流涕,他懂,按照风俗,这是牛掌柜和他最后的交情,他辛辛苦苦偷了半年,牛掌柜就这样白白给他了。他走到门口,回身三叩九拜,眼里含着泪水,心里想着珍珠,从此要远走他乡了。来福追出来,塞给他一个包袱。旺财走了,秘方也带走了,来福有一点儿失落,珍珠咯咯直笑,点着他的额头:“你傻啊,爹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你了。”选自《小小说选刊》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牛掌柜因客人稀少而叹气,这表明他既担心食铺的生意,也因无法面对夫人而发愁。B.来食铺免费吃饭的人多,赚钱少,牛掌柜不以为意,是因为他小时候过过苦日子。C.其他菜馆始终做不出地道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表明做菜如做人,德才兼备方是正道。D.旺财在墙头发现的铜钱和红线,是牛掌柜觉察到徒弟偷学的行为后对他善意的提醒。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的名字很有特色,像珍珠、来福、旺财、珍珠翡翠白玉汤赋予对象个性化特点,寓意丰富。B.小说巧用对比,用食铺前后经营状况的变化,旺财和来福人生际遇的不同,突出丰富深刻的主题。C.小说中的道人充满神秘色彩,这一安排颇有用意,珍珠食铺因他的秘方而声名远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珍珠翡翠白玉汤对官吏的母亲和老者的疾病有奇效,这一情节充满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8.小说结尾珍珠对来福说:“你傻啊,爹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你了。”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9.古人云:“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请结合这句话分析牛掌柜的形象。二、(2020·四省八校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人的火树银花第40页共40页
胡天翔从后墙走到门口是九步。掂起墙根的帆布提包,刘小海刚走三步,裤兜里的手机响了。将提包放到地上,刘小海摸出手机,食指滑一下屏,贴近耳朵,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女子说的是普通话,语音轻柔,刘小海听来却似五雷轰顶。挂了电话,刘小海愣愣地站一会儿,慢慢走到床边,一屁股蹲了下去。床被压得“吱呀”一声。腊月二十九,武汉封城了。刘小海没想到疫情如此严重!老家回不去了,就在武汉过年吧。中午,刘小海煮了一桶方便面。午觉醒来,在手机上刷了一会儿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刘小海急忙去药店买口罩。药店结账的人排着长队,有人买三袋板蓝根颗粒,有人买四盒双黄连口服液,有人买五瓶医用酒精,不管有用没用,大家手里都提着药品。口罩已涨价了,十个装的两包口罩花了三十元。出门戴上口罩,刘小海赶到超市。超市的人更多,刘小海割了六斤肉,提着一袋小米、半兜土豆,两捆葱和蒜苗,排队八分钟才结了账。回到出租屋,刘小海先给儿子打电话。刘小海严厉地教导儿子,要戴口罩,要少出门,儿子“嗯嗯”地应着,听起来并不上心。每次和儿子联系,刘小海鼻子都会发酸。儿子没读完高中就出来打工了,父子俩憋着劲,想着干三四年就可以盖两层小楼,但一场车祸让爷俩梦想落空了。前年夏天,骑自行车的刘小海和一辆电动车撞上了。刘小海尾推骨粉碎性骨折,对方伤得也不轻,双方各负其责。刘小海出院了,攒的钱也花完了。打了十三年的工,单亲爸爸刘小海没给儿子盖起两层小楼。嘱咐过儿子,刘小海又联系老家的大哥。父亲去世五年了,八十岁的母亲和大哥一起生活。大哥说村里已经广播了,劝人不要走亲戚。大哥还告诉刘小海,刘小海因病致贫,乡里把他纳入贫困户,还帮他盖了三间新房,三间堂屋就快上楼板了……除夕夜里,想起每年父子的春节一聚,想起大哥说的三间快成的新房,刘小海辗转反侧,最后干脆起身浏览新闻。武汉封城的悲壮,国家战胜疫情的决心,医生和护士的逆行,让刘小海心潮澎湃。看到建设火神山医院的新闻,刘小海心里一动:“建筑工地上需要很多焊工,能帮就帮,咱也去出一份力吧。”奇了怪了,下了决心,刘小海很快入睡了。大年初一,刘小海早早就起床了。吃过饭,刘小海将制下的肉和蔬菜给了房东大哥,他要去火神山医院当志愿者。到了工程部,刘小海说:“俺是一名电焊工,来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大年初二,数百台挖掘机在平垫土地,成千名工人在卸载建材。忙了一上午,刘小游边吃着盒饭边看护施工定位旗。一个女子拿着手机朝他走过来。“求小视频,宣传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吧。”刘小海心想。“师傅,你们很辛苦吧?”“不辛苦,还可以。”“师傅,您是河南人?”“是的,俺在武汉打工,封城了,回不去,就来这儿当志愿者了。”“谢谢,谢谢您!"”刘小海没想到自己在网上火了。很多人转载他的视频,上百万人为他这个河南人点赞。晚上下班,刘小海正看自已视频呢,儿子给他打来了电话。“爹,俺看到你的视频了,很多人夸你呢。”儿子是在为自已骄傲呢!刘小海却在电话里叮嘱儿子不要给奶奶说。刘小海不想让母亲担忧。“中,你要照顾好自已啊。”儿子爽快地答应了。第40页共40页
第二天,老家的很多媒体也希望通过视频连线采访刘小海。刘小海就在工作间隙接通视频,给他们介绍工地的情况。有个记者问刘小海想对母亲说点什么。刘小海哽咽了。刘小海说希望娘好好的,疫情结束就回家好好陪陪她。刘小海希望母亲看不到视频。夜晚,工地上的灯亮起来。上千个工人还在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刘小海扛着焊机来到工作点,刚把坪机电线连好,大哥打来了视频通话。“小海,俺都看到你的视频了,都说你给咱村人长脸哩。”大哥笑着说。“哥,你别给咱娘说啊,她该担心哩。”刘小海说。“小海,娘也知道了,娘让俺给你打电话,娘要给你说话哩。”大哥把手机递给躺在椅子上的娘“海儿啊,娘好好的,你别担心娘,你要好好干活。”刘小海看到了娘的白发。“海儿啊,你做得对,大家都该出一份力呢。”娘继续说。“海儿啊,照顾好自己,娘——娘等着你回家。”娘流泪了。“娘——”刘小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哭了。挂了电话,刘小海戴上口罩。左手拿着面罩,右手的坪钳稳稳地夹起坪条,一下二下地触碰着眼前的钢管.瞬间流溢的焊花四处飞散,就像盛开的火树银花。(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从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入手,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刘小海接到电话时的震惊,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运用排比手法描写大家买药品的场面,表现了人们面对突发疫情的不安和慌张,突出了疫情的严重,烘托了紧张气氛。C.小说写刘小海联系大哥的那通电话,既交待了刘小海的家庭状况,也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D.小说从刘小海得知武汉封城落笔,中间插叙他和儿子外出打工的艰辛及家庭境况,最后写他到火神山医院当志愿者,从小人物的视角表现非常时期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朴实的家国情怀以小见大,彰显主题。8.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9.请概括刘小海身上体现了哪些中国精神;刘小海在疫情中的选择所体现出的精神又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三、(2020·南昌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贵州道上蹇先艾多年不回贵州,这次还乡,才知道川黔道上形势的险恶,真够得上崎岖鸟道,悬崖绝壁。尤其是踏入贵州境界,触目都是奇异的高峰:往往三个山峰相并,仿佛笔架;三峰之间的两奈深沟,只能听见水在沟内活活地流,却望不到半点水的影子。中间是一条两三尺宽的小路,恰好客得一乘轿子通过。这天,我们和护送几位官眷的大帮结伴从梧镇起程,一离客栈,天使下起蒙蒙的阴雨来;真使人不快。第40页共40页
下午的雨,从蒙蒙一变而为浙沥的大点了。我们戴起斗笠,扎着裤脚,一滑一溜地走着,没有一个不是口里喃喃地抱怨着贵州为什么不修马路。九点钟的光景,我们才在山坡下的一个小村落歇脚,吃早饭。据说,再向前便没有什么好路走了。启程之前,夫头和颜悦色地走过来,请求富商们让一段路的轿子。那几个满面烟容的商人很不耐烦地跳下轿来,穿起线耳草鞋,打着洋伞慢慢地爬坡。我坐在一家小茅店的前面,和轿夫们一起谈天、喝茶,他们有的已经湿透了衣裳,脱下后,便露出红肿的双肩;有的弯着压驼了的背在喘气。蓄着短髭的夫头操着两手,皱起眉头,望着天空,向一个一走一喘气的白胖商人说:“方老板,天气糟得很,你怕走不起了,我们喊加班来括你吧。”方胖子满意地笑着。夫头的话还没有说完,胡小山已经带着两个加班匠来了,一边走过来,口里一边叽咕着。一个身材很高大,样子有二十几岁,穿得还干净;那一个扣他恰恰相反,是个矮小而瘦削的三十多岁的黑汉子,穿件两半截连成的破汗衣,腿上一条又小又短的裤子箍着,屁股的一部分就露在外面。“是不是这乘?”黑矮子颤动他脸上的肉问。“对罗!”胡小山回答他。黑矮汉子喊了一声“来,弟兄!”高汉一大步跨过来,两个把轿子提了一提。矮黑汉笑嘻嘻地说:“不轻,不轻,有好几百斤!”气歇够了,夫头便催着大家赶路。那两位加班匠仿佛争功似的,抬起胖子的轿子先就走了,也不等后面的大众。原来抬商人的胡小山和另一个轿夫老李都有点老迈龙钟了,自然精神差得多,喘着气紧跟他们跑。我就参加在他们的行列之中。我们一路上并不寂寞,时时可以听到加班匠的谈话。从他们边走边谈中,我才知道那个黑矮子娃赵,他的口气很大,似乎是一个抬轿的老手;抬后头的那个叫贺光亭。“贺光亭,我们两个抬起都还对啊!”在路上先是老赵得意地迈着大步说。“还跟得上步数吗,老赵?”贺光亭在后面响应他。“弟兄,顶瓜瓜!”老赵回答道,一面又忙着报路“呢塘不知深浅!”贺光亭回答道:“踩迫边还要浅点!”两个加班匠摆起龙门阵来了。“弟兄,老赵抬轿该有一把手吧!不客气地说,下雨天,老子都敢放开脚步跑,翻山同走平路是一样的。”“老实老赵,你前会些不是说家里出了什么事情,你怎么还是这样欢喜法?”“这叫做黄连树下抚瑶琴,——洋洋坡!”老赵口里虽然在报着路滑,脚却故意向泥塘踹去,水溅得很高,发出清脆的响声来,好像有意开玩笑似的。“赵大哥,你看,你的草鞋都穿烂了!”老贺的眼光忽然落在老赵的那双脚上。“尔妈,你真是校场坝的土地—一管事管得宽,不穿草鞋,又碍啥事!弟兄,你不晓得,我身上这两天干得起灰吗?”“你帮黄荣发家当长年,好好的为什么又出来了呢?”“那个日子我过不来:他们吃内,我们吃猪菜;他们吃米,我们吃糠。出来好久了哟!只有我的婆娘还在他家。”“怪不得你会搞得这样又黑又瘦的。”“滑滑路!——人尽管瘦,力气还是有。”“踩干处!——到石牛拦我看你还是买双草鞋去吧,这样拖起拖起的,怎么走?我借几百钱给你都使得。”“不瞒你老弟说,我脚上穿的这双草鞋都是捡来的。尔妈;老子再捡一双,就可以穿到河洞了。”这两个穷苦的加班匠吸引着我,我只顾低头听他们的话,险阻艰难的祖师观已经快走完了。第40页共40页
我在轿旁走着,看见老赵两只压得发了紫的肩膀在肩板下不时掉换,口里喃喃着。我很喜欢这样一个人,我扣他攀谈起来了:“老赵,你是什么地方的人?”“三坡,就是你们今晚上要歇的那堂儿,先生!”“你的家也在那里么?”“我有个棰子家!从小就打烂仗,在四川、贵州跑采跑去,娘老子早就死了。前年讨了一个婆娘,这阵都还在帮黄荣发家,不准走,听说还要收她上房。我忍不住气,一个人就跑出来了。先生,你说我老赵还有什么家呢?这如今变成校场坝的桅竿——独人了!”我仗着人年轻,鼓着勇气,步子几乎和老赵们同时起落,走得相当快,连胡小山们都没有跟上。但是始终有些勉强,一直到石牛栏的小店歇脚,才觉得脚后跟隐隐作痛,有点累。雨这时已经渐渐停止,偶尔还飘过一点两点从树上飞来的残滴。(原载1929年5月29日《东北杂志》,有删减)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我”的视角观察贵州道上的人情风貌,展示出贵州道上轿夫们的悲苦生活,侧面揭露出阶级矛盾与混乱的时代背景。B.小说开头对山路和雨景的描写,突出了环境的险恶与湿滑,为轿夫的出场设置背景,侧面写出了抬轿过程的劳累艰难。C.老赵这一人物的悲苦命运是通过对话逐渐展开的,他打过仗,做过长工,被老婆抛弃,无家无靠,只能以辛苦抬轿维持生计。D.小说语言质朴,文词不重修饰,对话中多有贵州方言土语和谚语,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当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生活场景。8.小说在刻画老赵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9.本文与沈从文的《边城》都被称为“乡土小说”,请结合这两部作品,谈谈“乡土小说”在内容和主题上有哪些共同特点。四、(2020·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崇文书店梁晓声孙赶超开车来到新区,后备厢装了一个大果篮,说要把周秉昆拉到市立一院去。邵敬文感冒后转成肺炎,住院了。“你外甥女周玥不知从哪儿听说到的。因为老邵是你朋友,她觉得应该告诉你,特意让我开她这辆宝马车来接你。”那是周秉昆平生第一次坐上了宝马车。第40页共40页
老邵说,他是因为到秉昆家那天出了两次汗,回到家里冲澡时热水器又出了毛病,结果被凉水一激感冒了。秉昆说:“老邵,书店的事太对不起你了。”老邵说:“你没有什么对不起我的,是中国人太对不起书店了。中国都快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哪一个阶层的人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中国人的阅读率在世界上排名却非常靠后。”秉昆说:“水自流所以才希望能为这个时代做件好事。”老邵叹道:“世负斯人,世负斯人,他死前的愿望是好的。”赶超也说:“人各有命,许多人一死,连儿女都不念叨。他死了,还有你俩这么念叨,命不错了。”崇文书店里里外外早在“五一节”前就改造成肯德基店了。“五一节”却没有什么动作,到了“六一”那天才开张,场面煞是热闹,祝贺的花篮摆满了门两侧的人行道。他们请了几位乐手演奏世界名曲,其中一位吹小号的还是俄罗斯人。两个人穿着儿童剧中公鸡和母鸡的演出服站在门前边舞边唱:“肯德基,美国鸡,小朋友们喜欢的鸡……”肯德基店里的服务员姑娘们一个个头戴着鸡头帽,短裙后边是彩色鸡尾。因为是儿童节,店面所处的位置正是到江畔游玩必经之路,还有买三份送一份并可抽奖的促销,开张当天的营业额就有好几万元。第二天早上,周秉昆正在洗脸,听到郑娟兴奋地喊他:“秉昆,快来看!”电视新闻中,唐向阳正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他,公司是怎么决定开肯德基店的?唐向阳说,正是在他力主之下决定的。记者问,他在肯德基店中有股份吗?他说有,公司鼓励员工入股。记者问,这条街上唯一的一家书店消失了,他是否感到有点儿遗憾?唐向阳反问:“如果你面临两种投资抉择,一种是月月赔钱,年年赔钱;另一种则月月盈利,年年盈利,你力主选择后者,你会遗憾吗?”年轻的女记者一时语塞。他又反问:“像你们这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学一毕业都不怎么再读书了,还指望谁喜欢读书呢?”记者终于憋出了一个问题:“照您这么说,书店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他说:“什么时候读书人口多了,实体书店当然就会多起来。网上购书只不过是购书,逛书店却会对人有更好的文化熏陶,这种熏陶是网上购书没法比的。将书店改成肯德基店不费什么事,反过来也一样。等中国的读书人口多了,我会力主将肯德基店改成书店,并且还会入股。”郑娟评论说:“向阳真有眼光,没想到他还这么会说。”秉昆一语未发,转身又去洗脸。他没想到唐向阳那么会说。因为唐向阳亲口承认,把书店改成肯德基店是其力主的结果,秉昆连续多日心情不好。(节选自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人世间》,有删改)第40页共40页
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秉昆对邵敬文、水自流心怀愧疚,一是因为老邵为了书店的事奔波而患上肺炎,二是因为没有实现水自流的遗愿。B.从老邵嘴里道出的“中国人太对不起书店了”,带有嘲讽口吻与调侃情绪,夹杂着一点点失望,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实行市场经济完全持否定态度。C.唐向阳将崇文书店改造成肯德基店之后,与周秉昆的裂痕进一步增大,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明显出现了分歧。D.本文善于挖掘周秉昆、邵敬文等人物身上所闪现的正直善良和情义担当,表现了人物好的一面,体现了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深厚内涵。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平民视角,不耍花招,不耍滑头,如实地呈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围绕崇文书店的改造命运展开故事情节,现实主义色彩浓厚。B.本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场面描写等方法塑造周秉昆、邵敬文、孙赶超等人物形象,闪烁出人性真善美的光亮。C.本文遵循美丑对照原则,将孙赶超、水自流这些高尚的读书人与唐向阳、郑娟这样的利益至上的市侩进行对比,凸显了文章主题。D.本文语言平实质朴、朴素自然,选用平常的字眼直接陈述,显得真切,平易近人,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与《平凡的世界》有某种相通的地方。8.文中描写了崇文书店改造成肯德基店开业时的热闹场景,试分析这一场景的作用。9.郑娟评价唐向阳将书店改成肯德基店真有眼光,而周秉昆一语未发,且连续多日心情不好。夫妻二人为何观点不同?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五、(2020·河南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一样的鞋子(英)西蒙·凡·布伊当他来到那座老矿的入口时,时间已经过了午夜。自从肯塔基州因内战而分裂,艾德蒙森县的土地上就再也没有开过矿了。矿山入口是一堆歪歪扭扭的钢架,上面爬满了常青藤,乱糟糟的一团。空气厚重而潮湿。碎玻璃像坠落的星星那样在他的鞋底下发出清脆的破裂声。他那满是窟窿的鞋子,还是多年前她从商店的货架.上使劲拽下来的。“多帅啊你!”多年前在那个商店里她是那么说的。“你穿着那鞋子真是帅啊。”他们开着卡车一路颠簸地回家时,她又这么说了一遍。这已经是那么久以前的事了……第40页共40页
他跨过一堵倒塌的墙。一直走到脚下的碎石和玻璃碴变成了一丛丛野草,这片草地杂乱无章地延伸到河边,一直伸进奔涌不息的河水里。他在这里停下,静静聆听。河水流淌的声音,他自己呼吸的声音,风在潮湿的草茎间穿过的声音。虽然六年不通音讯,但他们把对方牢牢地嵌进了自己的灵魂里。不管他去哪里,他都没有办法再逃离艾德蒙森县,因为这是她的家所在之处。现在,离天亮还有几个小时,在这片河边的草地上,他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绝望地挣扎着,试图摆脱那副把他和自己并不想要的人生锁在一起的镣铐。她的声音像涓涓细流在他身体里响起,像冰山持续地融化着。那天看到他时,她有种不同寻常的高兴劲儿,毕竟他们有六年没见了。她还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她看上去并不惊讶,就像那么多年来他就藏在附近什么地方一样。他开着她的小卡车穿过了整个镇子。在尘土飞扬的窄路上开了很多公里之后,他们终于把车停在了一个屋前。几条狗狂吠着,四爪腾空地冲下门廊,然后绕着卡车跑了起来。看着她光着脚穿过车道,他跟着她进了屋子。她哼着歌搅拌着那杯冰茶。然后她坐下来开始盘问他的生活,换成了他在搅拌。一直到他们两个人都沉默下来,他还在不停地搅拌着那杯冰茶。就像有什么微妙的东西从那满是砂糖的杯底升腾了起来,夺走了他们的语言。他们俩谁也没结婚,这造成了一种一切都没有改变的幻觉。握着那装着冰茶的玻璃杯,他几乎招供了一切。多年以前,他们曾经订过婚,但是有一天他却离开了。在意识到她有多么难忘之前,他早已不记得自己当初是为了什么而离开。他想象自己坐在那里变成了另外一个他,那个他没有离开过六年,那个他一直生活在这里,每天总是在脑子里思索着种的烟草能有多少收成,晾晒它们又需要费多少工夫。谈话之间他们不时陷入沉默,在沉默中他隐藏起那令人田惑的分裂感。他在想,留下并把这把椅子变成我的,这多容易啊。她养的那些动物很快就会习惯我的存在。要不了一天时间我就能知道它们的名字,好呼唤它们来吃晚饭。很快就到了喂狗的时间,他走过去帮忙一作为延续那种日常生活般幻觉的方式。当最大的那条狗从一堆折叠的硬邦邦的毯子上站起身来时,一双被啃过但基本上还算完好的鞋子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他把鞋子捡起来,回想起当初她是如何把它们从商店里挑选出来的。看见他拿着那双鞋子,她把身子转开。“这不是同一双鞋了。”她说。“看上去就是那双——你选的那双。”“不是那双,亲爱的,”那句话颤抖着从她的嘴里掉下来,“它们再也不是你的了。”他把脚塞进这双鞋子里,换掉了他来时穿的那双,就像是一个代表公平的姿态。房子里的光线暗了下来,他跟随着哼着歌的她来到后院。她站在一棵树旁,两个秋千从同一根枝条上挂下来。“秋千。”她悲伤地说,湛蓝的眼睛里有亮光闪过。于是他们坐.上秋千摇摆起来,像是一生都不会停下。第40页共40页
清晨的微光洒上这片草地,景物的形状渐渐浮现。他在心里描绘出她在那所房子门廊上的摇椅里睡着的样子,一缕金色的秀发披散在肩头上。它们就是那同一双鞋,他想,她选的那同一双。他凝神细听,风灌满了老旧的矿山。与此同时,在寂静而黑暗的地下深处,土地又再一次变得肥沃,等待着人们笨拙而坚定地去开垦。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堆歪歪扭扭的钢架,上面爬满了常青藤,乱糟糟的一团"对矿山的现状进行了描写,也暗示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B.“他那满是窟窿的鞋子,还是多年前她从商店的货架上使劲拽下来的”,小说通过倒叙的方法,交代了鞋子的来历。C.“时间已经过了午夜”“离天亮还有几个小时”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表明了“他”希望尽快回到“她”身边的迫切心情。D.文章画横线处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了“他”在现实处境中挣扎的痛苦,也表明了“他”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回忆及对未来的憧憬。8.她说“这不是同一双鞋了”,他说“看上去就是那双——你选的那双”,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理解。9.请说说小说结尾一段蕴含的丰富意蕴及表达效果。六、(2020·湖北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筒炮台烟老舍阚进一在大学毕业后就做助教。三年的工夫已升为讲师。求学、做事、为人,他还像个学生;他不吸烟,不喝酒,不会应酬;他还和学生们一块去打球。课后,他的屋里老是挤满了男女同学,有的问功课,有的约踢球,有的借钱,有的谈心。虽然如此,他永远不敷衍他们,授课认真,改卷认真,因此,得罪了一小部分不用功的学生。在他心里,凡是按规矩办理,就是公正无私,而公正无私就不应当引起任何人反感。所以,他一天到晚老是快活的。但是当他升为讲师的时候,好几位与他地位相等的朋友,都争那个讲师的位子,聘书最后落在了他的手中。这惹恼了与他竞争的同事们,而被他得罪过的学生也随着兴风作浪。谣言都已像熟透了的樱桃,落在地上,才被他拾起来。他有许多罪过:巴结学校当局,行为有乖师道,引诱女生……谣言的袭击,使他歪了几小时的嘴。最后,他对自己说:“扯淡!辞职,不干了!”他马上递上辞职书,结果辞职书被退了回来。大约有十分钟,他的主意已打定:学校当局信任我,我再多说什么便是啰嗦!算了吧。他打开了屋门与窗子,叫阳光直接射到他的黑脸上,一切都光亮起来。第40页共40页
后来他和表妹秀华结了婚。阚进一想,结婚以后的生活应当比做单身汉的时候更简单明快一些,因为自己有了一个帮忙的人。及至结了婚,他首先感觉到,生活不但不更简单一些,反而更复杂了。缝缝补补无须他自己动手了。可是,买针买线,还得他跑腿。麻烦!还有秀华有许多计划随时会提出来:“咱们该请教授们吃顿饭吧?你都不用管!我会预备!”“咱们还得买几个茶杯。客来了不够用的呀!我已经看好了一套,真不贵!”进一对抗战是绝对乐观的。婚前只要一听到人们抱怨生活困难,他便发表意见:“勒紧了肚子,没有过不去的事。我们既没到前线去作战,还不受点苦?民族的复兴须要经过血火的洗礼!”他想,秀华理应明白抗战时所应有的生活方式。及至听到秀华这些计划,他的嘴歪得几乎不大好拉回来了。“别以为我爱花钱请贵客,”秀华不抬头,“我们做事就得应酬,不能一把死拿,叫人家看不起咱们!”后来他们有了孩子,也有了更多的花销,进一还是穿着那些旧衣服,还是不动烟酒,不虚花一个钱,可是一个月的薪水不够一个月花的了。要糊过一个月来,他须借贷,秀华的娘家相当有钱,她叫进一去求母亲帮忙。他不肯去。他从大学毕业那一天,就再没用过家中一个钱。秀华问他:“那怎么办呢?”进一想了一会儿说:“我去兼课,写稿子,一方面是增加收入,一方面也还为教书与作文章有益于别人的事。我希望你把我凭良心挣下来的每一个钱,都看成我的爱,我的劳力,我的苦心的一个象征。我们俩是一对儿好马,还怕拖不动这一点困苦吗?笑!秀华!笑!发愁,苦闷,有什么用处呢!”秀华很勉强地笑了一笑。她有一肚子的委屈,可是只简单地缩敛成很短的没有头尾的几句话:“什么也没有,没有交际,没有玩耍,没……”一位朋友来求他做点事。三言两语,朋友把事情说清楚;三言两语,进一说明了他可以帮忙。然后,他三步当作两步地去给友人办理那件事。过了几天,他几乎已经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友人来给他道谢,顺手放下一筒炮台烟。“我不吸烟!”进一表示不愿接受礼物。“留着招待朋友,遇到会吸烟的,你送他一支。”说罢,友人就告辞了。送客回来,他把筒的盖儿掀开。“钱!”“钱?”秀华探着脖子看。“多少?”“管他多少呢,我马上给他送回去!”进一颇用力地把盖儿盖好,就要往外走。“等等!求你的事必不像他说得那么容易。这点钱,他应当给,应当多给!”“秀华!”进一的脸上很不好看了。“这是贿赂!一文钱也是贿赂!”说完,进一又要往外走。从外面进来个二十岁上下的学生,走得慌速,几乎和进一碰个满怀。“阚先生!”学生的眼中含着泪。“怎么啦?丁文!”进一关切地问。“弟弟急性盲肠炎!入院得先交一千,动手术又得一两千!他疼得翻滚,我没钱!我们家在沦陷区!先生,你救命!”丁文把话一气说完,一下子坐在了小凳上,头上冒出大汗珠子。“嗯!”进一手中掂着那个香烟筒,打主意。他好像忘了筒里装的是钱,而忽然想起来。“等我看看!不要着急!”他打开烟筒,把一卷塞得很结实的钞票用力扯出来。他极快地数了一数。“嘿,整三千!丁文,这不是好来的钱,你愿意用吗?”丁文几乎像抢夺似的把一卷票子抓在手中。“先生,人命要紧!”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起来,没再说什么,像箭头儿似的飞跑出去。进一把嘴歪到一边,向门外发愣。“进一!”秀华含着怒喊叫,“我不久也得入医院,也得先交一千,也得花一两千医药费!你怎么不给我想一想呢?你从哪里再弄到三千元呢?”进一慢慢地走过来,轻轻地拍了两下秀华的肩。“华,天无绝人之路。无论什么吧,咱们的儿女必要生得干净!生得干净!”(创作于1943年12月,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初阚进一“一天到晚老是快活的”,他的这种快乐因为是建立在个人的主观想法上的,所以注定不会长久。B.秀华在提出许多计划时说“你都不用管!我会预备!”“真不贵!”,这说明她已猜到丈夫可能会反对她的建议。第40页共40页
C.“无论什么吧,咱们的儿女必要生得干净!”突出阚进一坚持做人做事的原则和不愿向艰苦生活屈服的决心。D.“这不是好来的钱,你愿意用吗?”阚进一这样问是想提醒学生不能因为生活的压力而改变做人的原则。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筒炮台烟”这个题目,既关联着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又突出了阚进一与妻子的矛盾,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老舍小说的语言有“俗白精致”的特点,如“要糊过一个月来”中的“糊”,通俗直白,形象地表现钱少事多穷于应付的窘境。C.小说将主人公阚进一设置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通过记叙和描写他在矛盾冲突中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他与世俗的不和谐。D.小说通过叙述和对话描写了阚进一结婚以后夫妻面临的经济困境,为后文写阚进一的学生丁文前来借钱埋下了伏笔。8.文中三次写到阚进一歪嘴,请结合文本分别简要分析其作用。9.有人说,这是一篇文化寓意小说,阚进一和秀华这两个人物身上各自有所寄寓和象征,请结合文本及时代背景作简要分析。七、(2020·河北月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炭河(节选)韩振远铁锁觉得才睡了一会儿就被摇醒了,迷迷糊糊的,还想在炕上再赖一会儿,马上又感到不对。平常,喊他起床的是妈,等到他洗完脸,走出家门时,爹要么下河还没回来,要么打着很响的呼噜还没睡醒。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铁锁记得,昨晚睡觉时,爹明明还不在家,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而且声音急迫,像出了什么大事。他坐起来,揉揉眼,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有点儿疼,他便彻底醒了,眯眼坐起来。爹说:快穿衣裳,跟臭蛋请假。铁锁嘟囔:请什么假?爹说:涨河了,捞炭。爹说这话时,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铁锁以前听爹说过捞炭,也跟着兴奋起来,一蹬腿穿上短裤,跳下炕要洗脸。爹说:洗屁脸,一会儿下了河有你洗的。快去,跟你师傅请假。第40页共40页
月色水一样在巷里流淌,微微有点风,真凉快,也不知几点了。铁锁出了门。爹光着膀子,和铁锁一样只穿条齐膝短裤,拉辆平车,也出了门。爷俩没走几步,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接着渐次响起吱呀呀的开门声,一个个晃动的人影全都急匆匆往河边赶。师傅家在村口,去河边正好路过。铁锁紧跑几步,把爹落在后面,啪啪拍师傅家的破门,没等拍开,爹拉着平车过来了,喊:拍门环!铁锁就把手高高举起,使劲拍,清脆的门环撞击声在月色中响起来,飘落到巷两头。里面终于有了响动,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带着睡意,还带着几分嘶哑,全然没有了上课时的威严与洪亮。谁呀?铁锁怯怯说:师傅,是我。门吱一声开了,师傅光光的肚皮从门缝里闪出来,带着一股酸臭汗味。师傅问:是铁锁,什么事,把门敲得山响?铁锁懦懦的,觉得为这事好像不应该请假,像上课时回答不了提问一样:师傅,我请假。师傅问:出了什么大事,等不到天明吗,才四点多。铁锁说:我爹让请假。师傅急了,问:这娃,到底什么事?铁锁说:涨河了,爹让我跟着下河。铁锁说完,师傅一愣神,眼睛发亮,问:涨什么河,炭河吗?铁锁说:爹让我下河捞炭。师傅说:铁锁,你要上学,不能去。爹还没走,站在黑暗处,接着铁锁的话,瓮声瓮气:臭蛋,涨炭河了,水大得很,满河都漂着炭块子。碰得船帮子咚咚响,我跑了几十年船,还没见过这阵势,这是老河给咱带财哩,能不捞吗?师傅又一愣神,说:你刚锚船上岸吗,这回还是去潼关?爹说:这一趟可费劲了,刚出了禹门口,船就在干滩上搁了三天,过了蒲州,又搁了三天,干等着涨水,蚊子能把人咬死。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看见涨了炭河,还没喘口气,马上又下河捞炭,十几天没好好睡觉,也不知爹累不累。师傅好像又愣了神,说:你是要铁锁跟你去吗?爹说:半大小子,能帮上忙了。师傅说:铁锁不能去。爹说:臭蛋,听我的,让铁锁去,几年才能涨一回炭河。爹已经拉着平车朝河那边走了,铁锁望了师傅一眼,跑过去跟上,没走几步,就听见脚步声响,又有人急着朝河边赶。臭蛋是师傅小名,村里老年人都这么叫。铁镇从不把臭蛋叫臭蛋。什么时候都叫师傅,他知道这么叫也不对,正规的叫法应该是老师,可是,爹和长辈们都这么叫,铁镇党得这么叫也没什么不好,就跟着这么叫了。村小学共十三个学生,臭蛋给他们上课第一天,先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三个字:刘满强。说:这是我的名字,我叫刘满强,你们都熟悉,原先是种地的,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支书说了,让我先凑合几天,要不把你们课误了。听爹说,臭蛋是老高中生,肚里墨水不少。臭蛋说他凑合几天,结果却一直这么教着,黄河沿子苦,老师都不愿意上这地方来。铁锁总觉得臭蛋不像个老师,没脾气,管不住学生,和村里别的汉子没什么区别。星期天,或者放了暑假、寒假,一样去地里干活。臭蛋做庄稼活经常叫老婆骂得头也不敢抬。铁锁想着师傅,不觉得和爹拉开了距离,一朵云彩掩住月亮,爹的光脊梁隐在了黑暗中,只听得空平车在土路上颠得砰砰响。下了坡,路旁是一条通到黄河的沟,另一旁是土崖,月光把崖上面那棵老柿树照出了阴影,像个人踮起了脚尖朝河那边望。听妈说,这叫官崖。下河的男人出去时间长了,女人都会攀到官崖顶朝河里望,男人一天不回来,女人就一天也不间断地上到崖顶望,有的女人流着眼泪,一站就是一天。昨天,铁锁还看见妈心急火燎地攀上去过,铁锁望着站在崖顶的妈,感觉妈也变成了那棵弯曲的老柿树,朝河里倾斜。现在,爹总算回来了,却没在家里待上一会儿,又心急火燎地下河。爹是被河里的炭催得,什么都不顾了。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表现出“爹”作为船工,壮实有力,也反映出“爹”对铁锁稍显粗暴。B.“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暗示村里人听到涨河消息后兴奋急切的心情,都准备赶往河边捞炭。C.“爹”面对涨河,一再要求铁锁向臭蛋“师傅”请假,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而“师傅”反对铁锁去河中捞炭,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第40页共40页
D.“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黄河沿子苦”等句可看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利于主题的表现。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对铁锁被爹叫醒的情节来设置悬念,并与后文“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相照应,使情节完整。B.小说插叙了有关“师傅”的两段文字,介绍“臭蛋”成为铁锁“师傅”的来由,表现出乡村教师的朴实和崇高。C.小说语言朴实自然,适合表现乡村主题。“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等描写生活气息浓郁,使人物形象更生动。D.小说标题“炭河”既是小说的特定环境,也是事件的起因。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展示出一幅乡村生活画面。8.小说三次写到师傅臭蛋“愣神”,在人物塑造上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有人评论说,这篇小说很有美感,请结合选文从人物、环境、情感三方面简要分析。八、(2020·乐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玻璃窗任迎春春节后的一天,郑老伯见屋外阳光明媚,春风煦暖,就想将家中那扇玻璃窗打开来,享受一下这早春氤氲的气息。可一不小心,竟然“哗”的一声就将那扇玻璃窗打破了。面对着满地的玻璃碎片,郑老伯心里沮丧极了。这扇玻璃窗是郑老伯自己设计安装的,曾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当年家中孩子一大群,为了增设一个卧室,他将家中原先的客厅一分为二,一半设为卧室,将另一半与走廊合并为客厅。为了让客厅更亮堂,他请人将泥墙凿开一个一米见方的正方形,安装上一整块玻璃。窗户玻璃设有开关,既能从窗口往外看风景,又保证了安全,给家中孩子们增添了一个小小的乐园。孩子们喜欢坐在窗户前,玩他们想玩的东西。春去秋来,孩子们一个个都在窗台前长大了。女儿们相继出嫁,儿子洋洋结婚后,也带着媳妇与孙子一起外出打工去了,家中只剩下郑老伯和老伴两老了。每当郑老伯想起孩子们,就常坐在窗户前,回想着孩子们当年在窗前玩耍的情景。老人孤独寂寞的时光就在回想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第40页共40页
可现在,这扇玻璃窗破了,更糟的是,在这春寒料峭的早春时节,每当刮风下雨,透进来的都是凄风冷雨,房间冷得像冰窖。这扇窗玻璃很大,刚好一平方米,因为玻璃要到十里外的镇上去买,如何买回玻璃就成了郑老伯的心病。当年年轻,他花了半天时间就解决了,而如今年老体弱,就是坐车子,也弄不回来。于是,他就盼着儿子能早点回家来。有一天,儿子打电话回来,郑老伯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儿子家中的玻璃窗破了。儿子听后,说:“老爸,不要心疼!一块玻璃花不了几块钱的。”“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郑老伯还没说完,儿子就说这是小事,他清明节回家重装上玻璃就是了。听说儿子清明节将回家,郑老伯一想,也就是四十多天时间,心里一下就宽慰下来。转眼间,快到清明节了,儿子却打电话回来说,公司里要赶活儿,他回不了家。但他力争五一节回家。郑老伯一听,感觉儿子在五一回家比清明节回家更好,假期多了两天,在家待的时间会多点。眼看着五一就要到了,郑老伯老两口开始给儿子准备好吃的了。可一天晚上,几子却打电话回来说,公司里还要赶活儿,老板已经答应,五一期间上一天班给三天的工资,因为回家没什么大事,他就不回来了。郑老伯听到这,急忙说:“家中没别的事,就是玻璃窗破了……儿子急忙说:“我五一过后就回家!”儿子的一句“我五一过后就回家”的话,让郑老伯欣喜地放下了电话。两个老人思忖着这话,心里对儿子的归来充满了期待。这时节,开始进入夏季;郑老伯这幢坐落田野附近的房屋,由于玻璃窗破了,一到晚上,客厅的灯一打开,很多虫子就飞进来了,特别是下雨的夜晚,简直就是飞蛾的天下。无奈之下,为免受虫扰,两个老人要么坐在房间里只开电视不开灯,要么就干脆坐到家门口去纳凉。这期间,让两个老人经常受惊的是从窗户进出的老鼠了,还好,没有见到蛇。中秋节快到了。正当老人日思夜想着儿子何时能回到家时,邻居的儿子阿林回家来探亲,带来了儿子托他带回来的一大袋东西,还捎话回来说,中秋节不回家,等到十一一家三口一起回家。听到这,郑老伯又开心地笑了,感觉儿子还是想得很周到,能全家一起回来看他们,因为两个老人已经两年没有看到孙子了。再说,十一假期长,在家待的时间会长一些。正当郑老伯沉浸在即将迎来儿子一家回来的喜悦中时,十一前夕,儿媳妇打电话回来说,本打算十一全家回来的,可今年孙子上学了,节日里要参加课外兴趣班学习。再说,这孙子一上学,开支就大了,于是洋洋就不回家,准备在公司加班,一天拿三天的工资,七天下来,能为孩子挣来三个月的补习费。听到这,郑老伯无言以对,只在最后说:“我们在家中一切都好,就是玻璃窗破了……”“这玻璃窗破了,没关系,过年回家时,让洋洋给重装就是了……”接完儿媳妇电话,郑老伯就呆坐在电话机前,面对这个曾经引以为豪的窗户发愣,突然,他决定,先叫村中的泥匠用砖块把这窗户给封堵上再说。因为他与老伴已经挨过了凄风冷雨的早、蚊虫肆虐的夏季和秋风萧瑟的秋季,再也挨不过寒风凛冽的冬季了。可是,还没等郑老伯开口,第二天,村支书就带领泥瓦匠阿柱来了,说马上有暴风雪,要阿柱先帮他把玻璃窗封上,等到寒流过去,再去镇上买来玻璃装上。郑老伯老两口咧着豁牙的嘴,笑了。(摘编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中,运用插叙的手法,追忆玻璃窗给郑老伯留下的许多美好记忆。正因为记忆深刻美好,现在玻璃窗打破了,郑老伯才会特别沮丧。第40页共40页
B.儿子因为加班一天可以拿三天的工资的缘由,一直没有回家,说明儿子是一个以自己和家庭为重、不念父母养育恩情的人。C.儿子、儿媳打电话回来,郑老伯反复强调家中一切都好,“就是玻璃窗破了”,反映了郑老伯心中玻璃窗的重要地位和渴望重新装上的急迫心情。D.结尾处,村支书就带领泥瓦匠阿柱来帮助郑老伯,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对空巢老人的关爱。这样的结尾凸显社会的美好,丰富了小说的主题。8.小说第一段中“屋外阳光明媚,春风煦暖”的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小说以“玻璃窗”为题,有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九、(2020·启东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英凌叔华自从三姑姑的婆家送了好日子来,小英每天早上总忘不了拉着她妈问“还有几天三姑姑才做新娘子?”或是说“妈妈,三姑姑怎么还不装新娘子?”有一晚上小英做梦见三姑姑装新娘子向着她笑,把她倒笑得羞了。裁缝天天抱着一大包新做好的衣服送到祖母房里,小英常跟着进去,三姑姑站在玻璃柜前面试穿新衣服,有粉红的,有淡绿的,紫的,花的,镶着金边银边同各色花边的,小英看得妈妈叫都听不见了,挨在祖母身边只说,“多好看!多好看!”老太太看她那付羡慕神情,便搂着她笑问,“你也想做新娘子,是吗?”好了,今天妈妈告诉小英还有三天,三姑姑就做新娘子了。家内各人更忙起来,早上爸爸去衙门转个圈儿就回来忙着吩咐事了。未来的三姑丈也时常来,笑嘻嘻的冲着人,三姑姑也不出门,整天躲在房内收拾东西。好容易忙过三天,这天早上家里各人都比往常起得早,母亲同小英换上一身新做的粉红衣服,小英跑出跑进的看大门前的扎彩,门口的板凳坐满了人。吃了午饭不多时,花车军乐队都到了,客厅里,祖母和姑姑的房里也满了客人。一会儿奏起军乐,大家拥着三姑姑出来,她果然也同张阿姨一样,披着长纱,抱着鲜花,上了花马车了。晚上舅舅和舅妈,大姑妈和姑丈都在家吃饭,人虽多总觉不出热闹,祖母时时望着三姑姑卧房的门帘出神,大家说话常常听不见。晚饭后祖母吩咐大家早些休息,张妈就领小英去睡。“你来,张妈!”小英作出撒娇的声音,“我怕得睡不着。”“三姑姑打扮的多好看!”她把夹被拉了拉,似乎带羞的问:“张妈,你想我还有多少日子才做新娘子?”到了第三天的早晨,因为夜里母亲告诉小英第二天早上父亲带她去接三姑,她在天没亮就醒了。第40页共40页
马车进了一条胡同,在一家大门前停住。门口站着两三个穿长褂的男人,见车停下,那个胖子立刻上前开车门,迎着父亲面就是请一个安,嘴说着“请进去”。在一间大厅子里,彼此行完礼,大家坐下吃茶说话,三姑姑却站在一边,后来还替那老太婆装烟袋。小英想:“装烟,姑妈的秋杏才做这样事。”她和三姑姑,父亲坐车回到家里,大家迎上堂屋去了。一会儿小英走进祖母卧房的后面小屋子找东西,从门缝里望见三姑姑拉着祖母的手坐在床上哭,一边说,“三天都是站着,腰脊骨都酸痛起来,他们晚上打牌到一两点都不睡觉,我也伺候到那时分,……吃饭也不许坐到桌上吃,女婿同他母亲坐着吃,叫我站在一边伺候,这是什么道理?”三姑姑说着,祖母搂着她,叫她躺下歇歇。母亲由后院过,招手叫小英出来,吩咐她到自己屋里玩去。吃午饭时,祖母和三姑的眼都红红的。她们吃了半碗饭便放下了,父亲也只吃了一碗。预备的许多好菜都没吃多少。下午太阳还没下去,三姑丈来了,说是接三姑姑回去。不知因为什么,小英很不喜欢三姑丈的样子,她想起那个可怕的老太婆,就是他的母亲,那个母亲待她姑姑很不好。“母亲说没下太阳前就回去。你快收拾走吧。”三姑丈向三姑姑说。小英望着三姑姑默默走去洗脸,擦粉的时候,眼泪一滴滴流下来。合家怏怏的送三姑姑上车走了。母亲出门买东西,祖母躺在床上拿手绢盖着眼睛睡,小英也觉冷静得难过,走到下房看张妈补袜子去。她翻着张妈的碎布包找好看的零碎布片,也盘腿坐在床上。一会儿她找出一块尺来宽的大红绸子,说:“这块给我好罢?”张妈看了看红绸说:“啊,这块好,美得很,替你的娃娃做一件做新娘的衣服罢。”听说新娘子三个字忽然触动她今天好久要说没人可说的话。“张妈,今天奶奶哭了,你看见没有?三姑姑也哭了,她为甚么哭?”“因她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离开奶奶,舍不得离开你。”“不是。”她想了一想才说,“她是怕那个老太婆,一定那个老太婆欺侮她了。”张妈向她瞪了一眼,她不敢再说了。可是从张妈的脸色,她知道她没有猜错,静默了一会,她一面弄那块红绸子,一面又开了口:“张妈……”“唉?”“三姑姑不做新娘子行吗?”(摘编自《小哥儿俩》,1935年10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粉红的,有淡绿的,紫的,花的”一句用精短的句子和词语,从颜色的角度、从小英的视角描写三姑姑衣服的颜色,表现了小英观察关注的重点。B.故事的转折点是小英到三姑丈家看到三姑姑给她婆婆装烟袋的细节,小英认为这是下人的工作,小说以此表达对封建伦理道德对孩子危害的愤懑之情。C.张妈对小英既有慈爱和耐心也有严格要求,如称赞小英找到的大红绸子美、解释三姑姑哭的具体原因,还有小英乱说话时,张妈瞪她,让她不再这样说。D.小说主要讲述三姑姑出嫁前后的故事,对三姑姑的描写主要使用语言、动作等手法体现其情感波澜,表现出作者对时代特有的敏感和独特的审美眼光等。8.小说开篇写小英急着让三姑姑当新娘子,到后来不想让三姑姑当新娘子。小说为何这样安排?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40页共40页
9.文中有两个“世界”——小英的“儿童世界”和姑姑的“成人世界”,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两个“世界”的理解,并指出这样写的作用。十、(2020·扬州初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待失主司玉笙老头儿已经连续三天在这儿等人了。其实,他所要等的人他并不认识,只是两幅照片的失主。这照片是他在这条名为合欢路上的一个移动垃圾箱里扒拉出来的,均镶有精致的玻璃镜框,约一尺见方。从垃圾箱里提溜出来时,镜框是在一个塑料袋里,与废纸、旧笔记本等混杂在一起……自退休后,老头儿不知怎么迷上了废品。每天走合欢路晨练时,都会到这垃圾箱瞅瞅。晨练回来,手中提的不是文具书籍,就是废纸,还有八九成新的衣物等,俨然是一个打劫回来的浪人。老妻见了,嗔道,你捡这些破烂干吗,咱家有些东西还得往外扔哩。你不懂,多好的东西都当垃圾扔了……老妻说不动他,又撺掇女儿劝。爸,咱家不缺钱,你不嫌丢人我们还觉得脸发臊哩。发啥的臊?浪费东西看似不丢人,实际上是等于犯罪。就算不丢人,天天拾来那些东西你往哪儿放?有地方,有地方。他家住一楼,带个小院,还有一间放三轮车的小房子。拾来的物品,老头儿都会细心地分类整理,衣物鞋袜打捆打包送到一里外的“爱心捐衣箱”内,其他的积攒到一定的数量便拉到废品收购点换取现金。文具和书籍是他最钟爱的,清理干净放到小房子里。遇到喜爱的书籍,将边边角角抚平。掉了封面的,用漂亮的硬纸再封一个,并写上书名,注明哪年哪月哪日拾于何处。包装好了,坐在院子里,仔细地阅读,还在本子上记着什么。老妻有时对回家的女儿说,你爸啥也不热,就热那些垃圾,连瞧都不瞧我一眼,有病了哩。女儿笑道,那不是病,是癖好一总比打麻将强。是的,老了老了多了这一癖。听到妻女的对话,他冷不丁地插了一句,世人都有这一癖就好了!第40页共40页
玻璃镜框被带回后,他仔细地将它们擦拭干净,-对老人的合影便清晰地显现出来。另一幅是“全家福”,老老少少五个,是四十年前拍的,黑白照。从中依稀可以辨认出坐在前排的就是这对老人中年时的容貌,且个个都面带自然的微笑。再看看那老年时的合影,尽管是彩照,可那微笑竟没了。怎么能将老人的照片丢进垃圾箱?是粗心大意,还是发生了什么变故……翻那笔记本,有字的都被撕掉了,也没线索。他的眉头皱起几道浅的弯沟,心想,一定要归还失主,一定!次日天刚亮,他便骑着三轮车出去,到那垃圾箱附近等待。这条路不是主干道,很僻静,过往的车辆行人不多,只有一个年纪偏大的女环卫工在合欢树下忙碌。他将照片挂在车把上,而后不由得向垃极箱骑去,忽又停下,转身回到车前,守着照片在原地转圈儿跑动。太阳升高了,路上的行人渐多,他们急急忙忙而过,没有一个人注意到镜框。等到上班时间,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瞥了照片一眼,下了车倒回来,问,老先生,您在寻亲?不是我,是他们在寻亲。他指指照片。你认识不?年轻人眯了眼凑近了看,摇摇头,走了。这一整天,除了那个年轻人问,再一个就是那环卫工。第二天有三个人问,其中一个与女环卫工年龄相仿,近七十了,戴副宽边眼镜。她本走过去了,忽像发现了什么,摘下眼镜过来瞅照片。瞅着瞅着,一滴亮晶晶的老泪便溢出眼角。这位大姐,照片上的人你认识?女人摇摇头,伸出一根手指抹去泪珠。看看他,说,真像我二姐……是二姐的就拿走呗。我二姐陪护我父母一辈子,从未嫁过人……说着,低泣离开。走了几步,悲声大放,看得他也禁不住泪下。第三天,他将三轮车停在距垃圾箱较远的一个单位家属院大门旁,以防众人误将他当作拾荒者。可等到傍黑,也没有人往那照片上多看一眼。而他的三轮车上,不知啥时候堆了不少纸箱子等。他也记不得是谁往这车上丢的,他也不敢翻看,怕再发现被丢弃的照片。此时,身边多了一个人,是女儿。爸,回家吧,我妈做好饭在家等你哩。唉,三天了,还是等不到失主……爸,这世上有很多失主,你可能永远找不到他们……明天你还来吗?来!下雨了,是清明雨。(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第6期,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按时间顺序逐一写来。这样处理,避免了叙述的平淡和结构的单调,引人入胜。B.询问照片的过路人,写法上详略得当。第--天写得简略;第二天写得最为详细;第三天,一带而过,只突出了三轮车上堆的不少纸箱子。C.小说中的老头儿自退休后,迷上了废品并且往家捡废品,他的妻子和女儿对他的行为不太理解但还能包容。D.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文字虽然不多,但都能很好地为塑造主人公老头儿这一形象服务,尤其是结尾的景物描写,含义隽永,耐人寻味,深化了主题。8.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老头儿的形象特征。(6分)第40页共40页
9.小说以“等待失主”为标题,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答案解析真题先究一、【答案】7.D8.①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②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③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9.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错误,过度解读主旨,应该是表现了他们想通过滑雪摆脱现实生活的牵绊。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上下文和主人公的形象、动作、语言等进行分析。对话表现了尼克和乔治对滑雪运动的喜爱,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以及对对以后没有机会滑雪的颓丧。“我们要去滑,没错”“我们一定得滑”“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写出了二人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表达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写出了二人想到以后很有可能没机会滑雪事,内心的颓丧、郁闷、惘然。【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手法和作用的能力。需要学生紧密结合文本,从小说的情节构成、情节手法、人物形象、读者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小说1、2、9、10、11段,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尼克和乔治滑雪的情景,12-35段写二人在小客栈的逗留,文章并未写二人其它的生活情景,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读者可以通过二人对滑雪的喜爱与渴盼,通过二人离别时一再相约的情景,想象二人滑雪之外的生活,这是文本隐藏的内容。文章结尾既有二人对滑雪的渴望,又有二人因为再难滑雪的惘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何不能在滑雪,两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将来二人到底能不能滑雪等,引人遐思。二、【答案】7.C8.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9.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第40页共40页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C项,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既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也说明了小松鼠对橡子的喜爱;老董也如小松鼠一样视橡子为宝物,他寻橡子是为了修复古书,但没有借此烘托“老董的童心与快乐”。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的能力。这种题型属于对人物形象的一种局部考查,作答时,首先通读文本,掌握小说情节变化,然后仔细揣摩文中对人物语言、肖像、心理等的刻画,从而把握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他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说明橡树林是老董职业的起点,面对这个职业起点,老董心里充满了对旧时光的感慨之情。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指给“我”爷爷作画的地方,并且他还清晰记得爷爷当时说的话语,这些都表明老董对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过去老师傅们把老董带到橡树林,他和“爷爷”也曾经来过橡树林,在这里老董学到了技艺,也有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但距离那时已有三十年,文中说,“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这一句话表明老董内心有一种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9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①坚持行业规矩。为了修复古籍,他敢于反对省外的专家,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但他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②恪守职业操守。老董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通过“父亲”与老董的对话,我们知道老董曾经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夏主任结下梁子,现在为了修复古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老董也认为值得,这些都表明老董是一个恪守职业操守的人。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他夜里待在图书馆里,傍晚时也跑染厂,把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还去了偏远的橡树林,最终完成修复任务。精选精炼一、【答案】6.D7.D8.(1)表达了珍珠对老实憨厚的来福发自内心的爱和欣赏。(2)牛掌柜把最心爱的女儿珍珠留给了来福。(3)秘方、牛掌柜的家业最终也会留给来福。(4)表达了牛掌柜对来福人品的认可。9.(1)牛掌柜是善良宽厚的长者。他的品行和美德影响了周围的人。(2)牛掌柜是齐家有道的当家者。他心地纯厚,乐善好施,家业兴旺,家庭和睦幸福。【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A项,错在“也因无法面对夫人而发愁”这个地方。从原文“牛夫人不乐意了,打起了退堂鼓。牛掌柜依然乐呵呵的”,表明牛掌柜是一个有乐观、且有主见的人,不会因无法面对夫人而发愁。B项,错在“牛掌柜不以为意”这个地方。从原文“牛掌柜看着稀稀落落的客人,轻轻叹了口气”,说明不是对生意冷清不以为意。C项,错在“表明做菜如做人,德才兼备方是正道”这个地方。其他菜馆始终做不出地道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并不意味着这些菜馆的德才都不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表现那个道士留给牛掌柜的方子很关键。故选D。第40页共40页
【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D项,错在“这一情节充满悬念”这个地方。“珍珠翡翠白玉汤”对官吏的母亲和老者的疾病有奇效这一个情节,一开头就写道,“一个月后,更离奇的事发生了”,所以说谈不上“悬念”。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谈谈小说结尾珍珠对来福说:“你傻啊,爹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你了”这句话的理解。理解的关键是“最好的东西”,从全文来看,这个最好的东西就是牛掌柜肤白貌美的女儿——珍珠,他把女儿交给了的来福。另外,虽然,旺财带着了这个纸上的秘方,但是从全文可知秘方其实早就藏在牛掌柜的脑里了,所以来福有这个岳父之后,这道菜的秘方同样拥有了。那么,为什么牛掌柜愿意把女儿嫁给来福,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来福呢?从来福与旺财的对比,就可知:牛掌柜看中的就是来福的憨厚质朴、做人很规矩。【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画出小说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答题要用“特点+分析”的模式。题干要求结合古人云:“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这句话,分析牛掌柜的形象。从全文来看,牛掌柜就是一个大善人,他定下的规矩:只要贫穷没饭吃的人进店,免费供应一菜一饭,足以证明他的善良。尤其他始终如一地对待一个道人的情节,可以看出他的忠厚善良。原文是:唯独有一个道人,却是每晚必到。牛夫人有了想法,脸上就挂不住了,上菜的盘子出了声响,牛掌柜看在眼里,自己亲自上菜。客人少的时候,他还会请道人喝一杯。道人须发飘飘,眉毛花白,无论别人什么眼神,他都不以为意,吃完就走,连谢谢二字也绝口不提。牛掌柜从来不多问。也正是他心存善心,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称赞,所以家里很安宁。也正是由于他的善举,打动了道人,给了他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方子,这既让牛掌柜的生意好起来,又更加提高了他的声誉,这就说明了“交善人者道德成”的道理。总之,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这句话,进而概括出牛掌柜的形象,那就是善良忠厚、与人为善的长者等等。【点睛】关于小说阅读的注意事项: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二、7.A小说开篇没有心理活动描写。8.①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了刘小海劳作时的专注认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运用比喻,把“瞬间流溢的焊花”比作“盛开的火树银花”,既是实写,又是虚了,在寒冷的夜里让人感到明亮温暖。③照应标题。通过对刘小海劳作场景的描写照应了文章标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④揭示主题。小说通过刘小海的劳作场景赞美了普通劳动者身上体现出来的奉献与担当,以刘小海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在非常时期绽放出如火树银花般的光华,也让我们看到疫情中的希望。(每点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其他说法若言之成理酌情给分。)9.①刘小海身上体现的中国精神:朴实善良能吃苦、友爱孝顺懂感恩、无私奉献有担当。(3第40页共40页
分,说到有“家国情怀”也可给分。)②刘小海自愿选扑到火神山医院当焊工,不仅体现了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奉献和担当,也源自于他对政府帮他盖了三间新房的最朴素的感恩。于大处说,社会要进步,国家要繁荣,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有奉献精神、有责任担当的人;从小处而言,在个人的成长中,会感恩、懂奉献、有担当都是宝贵的品质,是人得以进步的阶梯。(3分,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三、7.(3分)C(“被老婆抛弃”不合原文,从“帮黄荣发家,不准走,听说还要收她上房”可知,老赵的老婆是被地主黄荣发家扣留霸占了。)8.(6分)①粗朴直率。为人热情开朗,言语体现了底层劳工的特点;②吃苦耐劳。工作劳苦,生活赤贫,但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③有一定的反抗意识。看不惯地主和长工的不平等便跑了出来。(每点2分)9.(6分)①都描绘了独特的自然环境、乡土风貌。本文描写的了贵州险峻、蛮荒的环境,《边城》创设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湘西世界;②都刻画了鲜明的乡土人物形象。本文中的老赵是典型的贵州底层劳动者形象,《边城》中的船夫与顺顺家庭都体现出湘西边民质朴的人情;③都寄寓了作者深沉的乡愁主题。两部作品都关注人物的生存苦难与悲剧性命运,表现了作者对乡土人物的深深悲悯,对乡土未来的怅惘。(每点3分,答到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四、7.C解析:C.孙赶超、水自流并非高尚的读书人,唐向阳、郑娟也算不上利益至上的市侩,谈不上进行美丑对照,体现的是思想观念的不同。8.(4分)①营造意境,刻意渲染喜庆气氛,通过小场景体现大环境,展现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人间世相;②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唐向阳接受采访,烘托人物情感,反衬出周秉坤、老邵的悲凉心情;③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思想,让周秉坤、唐向阳等人在一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④暗示主题,将作者的倾向在具体的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每点1分)9.(6分)①郑娟认为唐向阳口齿伶俐,能说会道,投资抉择英明,迅速盈利,顺应了市场经济大潮;②而周秉昆价值取向不同,认为开书店是为这个时代做件好事,书店自有它存在的意义,功德无量,极力想让这条街上唯一的一家书店不要消失;③他为没能实现水自流的遗愿、老邵的心愿而伤感,同时,也为昔日好友唐向阳的思想变化而心生不满且失望。(每点2分)五、7.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主要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不是“倒叙",而是“插叙”。8.①她说“这不是同一双鞋了”从事实上讲,一双是穿在“他”脚上满是窟窿的鞋子,一双是被狗啃过但基本上还算完好的鞋子;从情感上来讲,“他”已经离开六年了,曾经对鞋子及主人寄予的感情已经不同了。②他说“看上去就是那双——你选的那双”从情感上讲,“他”一直穿着这双鞋子,而“她”选了同一款鞋子,并一直保存着,体现了“他”对美好情感的坚守,在“他"的心里,它们就是同一双鞋子。(意思对即可,每点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相关情节内容的能力。理解小说相关情节内容,既要说出相关情节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即作者所附加的情感,这是关键得分点。对小说相关情节内容的理解必须把相关情节内容放在小说具体语境中来辨析,弄清相关情节内容所传达的意思。9.意蕴:因内战而给人们带来的遗憾和痛苦终将逝去,人们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老旧荒废的矿山即将迎来新生。表达效果:小说结尾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拓宽了小说的内容,丰富了读者想象空间,突出表现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主题。(意思对即可,每点3分)【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这篇小说以景物写作为结尾,理解以景作结的结尾的意蕴应紧扣景物描写的特点与人物形象、情节、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思考作答。结尾是一段虚拟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主人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理解以景作结的结尾作用一般有:暗示情节发展或故事的结局,升华深化文章的主题,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六、6.D(阚进一这样问是想让学生自己掂量一下再抉择。)7.D(“为后文写……第40页共40页
埋下了伏笔”错误,描写“阚进一结婚以后夫妻面临的经济困境”是为后文写他们就如何处理三千元钱而产生的矛盾埋下了伏笔。)8.第一处描写阚进一遭受谣言的袭击时的神态,表现了他对人心惟危的现实的愤怒和失望。第二处描写阚进一听了秀华那些生活计划后的神态,突出他对秀华的思想与自己不能达成一致的无奈。第三处描写丁文拿走钱后他的神态,表现出他对丁文视“不是好来的钱”为教命稻草的意外和惊讶。(答出一处得1分,两处得3分,三处得4分)【解析】“歪嘴”是神态描写,分析其作用,就是分析这三处描写分别描绘出人物怎样的神态,以及这些神态背后的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时应结合具体语境,设身处地地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9.阚进一是理想人物的象征。他公正无私,简单直率,乐观热情,有干劲,肯努力,有理想,寄托了作者对未来新青年的期望。(2分)秀华是现实(世俗)人物的象征。她重视人际关系和应酬,看重个人利益,在她身上可以看出旧文化的影子。(2分)阚进一与同事和秀华的冲突,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2分)(本题学生答题可能不是很理想,如有学生仅从人物性格上分析作答可酌情给分)七、6.C(“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分析有误,应该是体现了“爹”对铁锁的教育不够重视,“重利”无中生有)7.D(小说“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错误,铁锁并非讲述者)8.①第一次,是师傅听到铁锁说涨河消息时的神情,表现出他听到涨河消息时的惊讶和兴奋;②第二次,是师傅听到“铁锁爹”声音时的神情,反映出他没有想到“铁锁爹”已经回到家,体现出他对“铁锁爹”的关心;③第三次“愣神”,其实是表现师傅的思考、迟疑,他不同意“铁锁爹”让铁锁去下河捞炭。(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答对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9.美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环境描写之美,如月色、凉风、云彩、土崖、老柿树等等景物,构筑了一幅安宁纯美的乡村图画;②人物形象之美,铁锁是憨厚的乡村后生,“爹”是壮实淳朴的船工,师傅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乡村老师,“妈”是朴实守候的乡村妇女,这些形象鲜活生动,给人以温暖的诗意关照;③温暖人情之美,质朴简单的乡村,亲情勾连,人们生活贫穷但充实,呈现出淳朴、大美的人情世界。(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八、[答案][小题1]D[小题2]内容上,这是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时间地点;结构上引出下文就想将家中那扇玻璃窗打开来的想法,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郑老伯回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美好幸福快乐生活做铺垫;效果上,自然的美好气氛与下文因为玻璃破了的沮丧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玻璃窗的重要性,富有感染力,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小题3](1)主题.上看:小说借写玻璃窗表现两代人的关系,父母抚养子女极尽耐心爱心责任心,而长大的孩子们却疏忽了这沉甸甸的爱,缺少感恩之心,疏忽了孝心和关爱。“玻璃窗"为题,象征比喻老人渴望幸福快乐和关爱的心境,使主题更集中也更含蓄。(2)人物塑造上:玻璃窗承载了郑老伯眼里的美好时光,凸显了慈爱,和对儿孙绕膝的深切渴望;玻璃窗破了需要儿子来安装,结果却因为种种原因拖了将近一年,其间表现了儿子的冷漠自私,缺少爱心孝心感恩之心。(3)情节上看:春光和煦引发郑老伯打开玻璃窗的欲望,结果玻璃碎掉了;敞开的窗子给两位老人的生活带来-系列的麻烦,亟需儿子过来,结果儿子一次次许诺,一次次食言,是围绕玻璃窗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遗憾揪心的故事,可见玻璃窗是串联情节的线索,使得脉络清晰,情节发展真实自然。[分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概括、主题理解等角度进行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对空巢老人的关爱。这样的结尾凸显社会的美好,丰富了小说的主题"错误。村支书带泥瓦匠过来可能是村支书自己的决定,上升到体现基层党组织对空巢老人的关爱,于文无据。写村支书对老人的关爱与儿子对父亲生活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中心,并非凸显社会的美好,丰富了小说的主题"曲解文意。第40页共40页
故选D.[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事件发生的时间,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再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具有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的作用,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本题中“屋外阳光明媚,春风煦暖",首段的环境描写为自然环境,从其本身分析,首先具有交代时间地点的作用,时间为春光和煦给人温暖的春节后的一天,地点为老人家里、屋内发生的事情;其次具有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郑老伯见屋外阳光明媚,春风煦暖,就想将家中那扇玻璃窗打开来,享受一下这早春氤氲的气息。可一不心,竟然哗的一声就将那扇玻璃窗打破了。面对着满地的玻璃碎片,郑老伯心里沮丧极了”,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反衬哀情“沮丧”。从人物的角度分析,首段的环境描写为下文人物的出场做了准备与铺垫工作,正是因为环境怡人,才驱使老伯想打开玻璃窗,结果招致玻璃打破的局面。结构上为下文一系列事件张本铺垫,具有暗示郑老伯和儿子性格特征的作用,一个渴望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一个缺少爱心孝心、自私冷漠。[小题3]此题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答题:①交代小说的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②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③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总领文章内容;⑤标题是否一语双关,象征比喻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⑤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题干为:小说以"玻璃窗为题,有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从主题思想的角度看:小说表现了郑老伯渴望获得儿孙绕膝的温情和关爱,而儿子总是以工作忙或小家需要为借口、理由让父母失望。两代人的情感需求在错位中让读者深思,作为儿女的应该常回家看看,老人需要就是头等大事,再忙也不能淡漠疏忽了年迈的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每-次回家的机会,抓时间挤时间也要尽孝心。以“玻璃窗"为题,使主题更集中也更含蓄。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玻璃窗承载了郑老伯眼里的幸福快乐时光,表现了老伯养育儿子的用心良苦,富有责任感,细节小事间凸显了慈爱。玻璃窗破了需要儿子来装修,结果却一拖再拖,其间表现了儿子的冷漠自私,缺少爱心孝心感恩之心。从情节结构的角度看:因为天气好引发了开窗的想法,因为开窗导致玻璃碎掉,玻璃窗需要儿子,引出一系列与玻璃窗有关的故事,玻璃窗是串联情节的线索,推动了情节发展,使得行文顺畅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九、7.BB项,“小说以此表达对封建伦理道德对孩子危害的愤懑之情”说法错误。小英看到三姑姑给婆婆装烟袋,认为三姑丈家把三姑姑当成下人看待,而不是小英看不起下人。8.①结构:开头写小英羡慕三姑姑当新娘子,结尾写小英不愿意让三姑姑当新娘子,首尾呼应,同时也给人强烈的反差。②形象:新娘子作为一种象征,是一种美好生活的体现,而文中的新娘子却很痛苦,让人深思。③主题:小英的思想变化引发读者对旧式婚姻给女性带来危害的深人思考。9.①小英的儿童世界是纯美、明净的,是作者美好的理想体现。②姑姑的成人世界是凄凉、寒冷的,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是作者批判的对象。③小英的世界和姑姑的世界交织,把作者的主观追求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有利于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刻画,也有利于读者从不同的层面得到启示。十、7.B(“第二天写得最为详细”,错.)8.①爱惜旧物。如:认为“多好的东西都当垃圾扔了、浪费东西看似不丢人,实际上是等于犯罪”等等(2分);②热心善良。如:捐赠衣物,寻访失主(2分);③恬淡随和。如:妻女对他拾废品有埋怨情绪,他不以为意,并不生气,依然做他喜欢的事(2分);④坚定执着。如:坚持要找到照片的失主,不听女儿劝阻,执着要等待失主(2分);⑤细心认真。如:对待废品,细心整理(2分)。(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就可获得满分。)第40页共40页
9.①小说情节围绕“等待失主”展开,标题贯穿全文,是小说的行文线索(2分);②有利于塑造为找到照片失主苦苦等待的老头儿的形象(2分);③表达了作者对有着善心之举的老头儿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守护亲情的呼唤(2分):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思考(2分)。(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就可获得满分。)第40页共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