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4小题,1-3题每题3分,第4题2分,共11分)1.(3分)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 )A.氢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氧气2.(3分)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昰( )A.取用固体粉末B.加热液体C.过滤除杂D.倾倒液体3.(3分)如图为小科与妈妈在牛排馆用餐的对话:小科叙述中的“?”可能是( )A.加热还原氧化铜反应时通入足量氢气B.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加入紫色石蕊试液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D.将氧化钙转化成氢氧化钙时要加入水4.(2分)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第17页(共17页)
二、填空题(共3个题,每空2分,共12分)5.(4分)我国研发的“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利用人体热量为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1)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这种物质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Bi2Te3中碲(Te)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Bi2Te3中铋(Bi)元素的化合价为 。6.(4分)小科开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1)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图中 装置。(2)小科采用图E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7.(4分)一种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的新型洗涤剂,能清除衣服上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等。过碳酸钠会与水反应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1)过碳酸钠中的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2)Na2CO3与Na2CO4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盐,但Na2CO3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这是因为构成它们的 不同。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共15分)8.(9分)1674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梅猷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展如下实验(装置如图甲)。I.将一根长度等于玻璃钟罩最宽部分直径的铁棒橫放在钟罩里,把装有稀硝酸的陶罐通过铁钩挂在铁棒上,用绳索将小铁块悬挂在陶罐的正上方(铁块的升降通过在钟罩外拉动或放松绳索来实现)。第17页(共17页)
Ⅱ.调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图乙,再使铁块浸入稀硝酸中,观察到铁块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钟罩内水面下降。[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与铁发生如下反应:4HNO3+Fe═Fe(NO3)3+NO↑+2H2O]Ⅲ.当水位降至接近钟罩口时(如图丙),立即取出铁块,以防气体外逸。IV.等待一段时间后,水面稳定在如图丁的位置。(一氧化氮会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如下反应:4NO+3O2+2?=4HNO3)分析与评价:(1)步骤Ⅳ中的“?”处应填 。(2)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 。(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3)小科重复了上述实验,虽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且钟罩内液面上方气体体积均能精确测量(即测定气体体积的误差忽略不计),但经过多次实验测定,发现每次测得空气的含氧量都小于,原因是 。9.(6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锡纸中以一种金属为主,其它成分对实验无干扰),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建立猜想】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价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探究过程】步骤活动内容收集证据分析并得出结论步骤一①查阅资料:金属锌在室温下很脆锡纸未破损锡纸中金属不是锌②取锡纸反复折叠步骤二用磁铁靠近锡纸锡纸没有被磁铁吸引锡纸中金属不是 步骤三①取锡纸条放入浓度为20%的盐酸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当观察到 现象时,取出锡纸条并用蒸馏水清洗。②将处理过的锡纸条放入试②中锡纸条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锡纸中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则锡纸中金属不是铝,而是锡。第17页(共17页)
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锌溶液,静置观察。【交流评价】小科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铝与硫酸锌反应[2Al+3ZnSO4=3Zn+Al2(SO4)3]生成的金属锌为银白色,与铝颜色相同,因此无法得出结论。请在不改变反应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定量方法完善实验方案,并根据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继续探究】运用完善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锡纸中金属是铝。四、解答题(本题有2小题,第10题6分,11题5分,共11分)10.(6分)某KCl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杂质,实验室提纯氯化钾的流程如图。(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1)沉淀a是 。(2)操作I是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②蒸发结晶(3)若KC1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K2SO4,小科认为提纯该样品只要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增加一步实验:在“加入过量K2CO3溶液”与“过滤”操作之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小江认为这种方案不合理,会导致所得KC1固体中含有新的杂质,新杂质是 。11.(2分)我国新一代水上飞机“鲲龙”(如图)的一项绝技是森林灭火,它汲水迅速、投水精准,灭火能力不同凡响。用水灭火的原理是 。(写出一点)12.(2分)按照“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原则,我市许多河道内放置了水生植物生长的平台﹣生态浮岛(如图)。第17页(共17页)
工业废水不可直接排放到河道中,为除去工业废水中含有的铬离子,可通过加入适量熟石灰使铬离子形成沉淀。其原理是:2CrCl3+3Ca(OH)2═2Cr(OH)2↓+3CaCl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13.(5分)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6克,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③待装置D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D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1)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2)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第17页(共17页)
2019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4小题,1-3题每题3分,第4题2分,共11分)1.(3分)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 )A.氢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氧气【分析】根据题意,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该气体具有可燃性,且燃烧产物只有水,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是水,故选项正确。B、氮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D、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3分)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昰( )A.取用固体粉末B.加热液体C.过滤除杂D.倾倒液体【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第17页(共17页)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3分)如图为小科与妈妈在牛排馆用餐的对话:小科叙述中的“?”可能是( )A.加热还原氧化铜反应时通入足量氢气B.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加入紫色石蕊试液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D.将氧化钙转化成氢氧化钙时要加入水【分析】根据催化剂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解:牛排烹调前添加了木瓜蛋白酶,加速了蛋白质分解,因此木瓜蛋白酶相当于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ABD中的氢气、石蕊、水都是反应物,而C中的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故选:C。【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催化剂的概念等即可顺利解答。4.(2分)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17页(共17页)
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分析】A、根据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图,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图,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3个题,每空2分,共12分)5.(4分)我国研发的“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利用人体热量为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1)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这种物质属于 有机物 (选填“有机物”或第17页(共17页)
“无机物”)。(2)Bi2Te3中碲(Te)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Bi2Te3中铋(Bi)元素的化合价为 +3 。【分析】根据有机物的概念以及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1)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这种物质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2)Bi2Te3中碲(Te)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铋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故填:(1)有机物;(2)+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6.(4分)小科开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1)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图中 C 装置。(2)小科采用图E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的性质。【分析】(1)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选择收集装置;(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解答】解:(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2)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1)C;(2)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女巫猎人选择依据和二氧化碳的性质,难度不大,掌握相应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4分)一种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第17页(共17页)
)的新型洗涤剂,能清除衣服上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等。过碳酸钠会与水反应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1)过碳酸钠中的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3:16 。(2)Na2CO3与Na2CO4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盐,但Na2CO3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这是因为构成它们的 阴离子 不同。【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即为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的比解答;(2)根据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析。【解答】解:(1)过碳酸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4)=3:16;(2)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保持碳酸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过碳酸钠由钠离子和过碳酸根构成,保持过碳酸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和过碳酸根离子,所以碳酸钠与过碳酸钠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在于它们的阴离子不同;故答案为:(1)3:16;(2)阴离子。【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质量比及物质的构成是解题的关键。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共15分)8.(9分)1674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梅猷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展如下实验(装置如图甲)。I.将一根长度等于玻璃钟罩最宽部分直径的铁棒橫放在钟罩里,把装有稀硝酸的陶罐通过铁钩挂在铁棒上,用绳索将小铁块悬挂在陶罐的正上方(铁块的升降通过在钟罩外拉动或放松绳索来实现)。Ⅱ.调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图乙,再使铁块浸入稀硝酸中,观察到铁块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钟罩内水面下降。[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与铁发生如下反应:4HNO3+Fe═Fe(NO3)3+NO↑+2H2O]Ⅲ.当水位降至接近钟罩口时(如图丙),立即取出铁块,以防气体外逸。IV.等待一段时间后,水面稳定在如图丁的位置。第17页(共17页)
(一氧化氮会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如下反应:4NO+3O2+2?=4HNO3)分析与评价:(1)步骤Ⅳ中的“?”处应填 H2O 。(2)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 一氧化氮与氧气参加了反应,气体减少,使钟罩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钟罩内气压,水被压入钟罩,导致钟罩内水位上升 。(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3)小科重复了上述实验,虽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且钟罩内液面上方气体体积均能精确测量(即测定气体体积的误差忽略不计),但经过多次实验测定,发现每次测得空气的含氧量都小于,原因是 实验中较难控制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恰好与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无论是一氧化氮过量还是氧气过量,均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步骤Ⅳ中的“?”处应填水;(2)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一氧化氮与氧气参加了反应,气体减少,使钟罩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钟罩内气压,水被压入钟罩,导致钟罩内水位上升;(3)测得空气的含氧量小于,原因是:实验中较难控制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恰好与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无论是一氧化氮过量还是氧气过量,均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步骤Ⅳ中的“?”处应填水;故答案为:H2O;(2)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一氧化氮与氧气参加了反应,气体减少,使钟罩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钟罩内气压,水被压入钟罩,导致钟罩内水位上升;故答案为:一氧化氮与氧气参加了反应,气体减少,使钟罩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钟罩内气压,水被压入钟罩,导致钟罩内水位上升;(3)测得空气的含氧量小于,原因是:实验中较难控制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恰好与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无论是一氧化氮过量还是氧气过量,均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故答案为:实验中较难控制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恰好与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无论是一氧化氮过量还是氧气过量,均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点评】本考点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中氧气的测定等,同学们只要抓住要点,此类考点就迎刃而解。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第17页(共17页)
9.(6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锡纸中以一种金属为主,其它成分对实验无干扰),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建立猜想】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价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探究过程】步骤活动内容收集证据分析并得出结论步骤一①查阅资料:金属锌在室温下很脆锡纸未破损锡纸中金属不是锌②取锡纸反复折叠步骤二用磁铁靠近锡纸锡纸没有被磁铁吸引锡纸中金属不是 铁 步骤三①取锡纸条放入浓度为20%的盐酸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当观察到 锡纸表面产生较多气泡 现象时,取出锡纸条并用蒸馏水清洗。②将处理过的锡纸条放入试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锌溶液,静置观察。②中锡纸条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锡纸中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则锡纸中金属不是铝,而是锡。【交流评价】小科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铝与硫酸锌反应[2Al+3ZnSO4=3Zn+Al2(SO4)3]生成的金属锌为银白色,与铝颜色相同,因此无法得出结论。请在不改变反应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定量方法完善实验方案,并根据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1、取一定量锡纸,用盐酸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取出后用蒸馏水清洗并且晾干,称量质量即为m;第17页(共17页)
2、把锡纸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饱和硫酸锌溶液直至浸没锡纸,充分反应后,取出锡纸用蒸馏水清洗并且晾干,称量质量即为n;3、如果n大于m,则锡纸中金属是铝,如果m=n,则锡纸中金属是锡 。【继续探究】运用完善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锡纸中金属是铝。【分析】铁能被磁铁吸引;金属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铝和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锌。【解答】解:【探究过程】用磁铁靠近锡纸,锡纸没有被磁铁吸引,说明锡纸中金属不是铁;取锡纸条放入浓度为20%的盐酸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当观察到现象时,取出锡纸条并用蒸馏水清洗,实验过程如下所示:步骤活动内容收集证据分析并得出结论步骤一①查阅资料:金属锌在室温下很脆锡纸未破损锡纸中金属不是锌②取锡纸反复折叠步骤二用磁铁靠近锡纸锡纸没有被磁铁吸引锡纸中金属不是铁步骤三①取锡纸条放入浓度为20%的盐酸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当观察到现象时,取出锡纸条并用蒸馏水清洗。②将处理过的锡纸条放入试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锌溶液,静置观察。②中锡纸条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锡纸中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则锡纸中金属不是铝,而是锡。【交流评价】实验方案,并根据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1、取一定量锡纸,用盐酸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取出后用蒸馏水清洗并且晾干,称量质量即为m;第17页(共17页)
2、把锡纸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饱和硫酸锌溶液直至浸没锡纸,充分反应后,取出锡纸用蒸馏水清洗并且晾干,称量质量即为n;3、如果n大于m,则锡纸中金属是铝,如果m=n,则锡纸中金属是锡。故填:1、取一定量锡纸,用盐酸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取出后用蒸馏水清洗并且晾干,称量质量即为m;2、把锡纸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饱和硫酸锌溶液直至浸没锡纸,充分反应后,取出锡纸用蒸馏水清洗并且晾干,称量质量即为n;3、如果n大于m,则锡纸中金属是铝,如果m=n,则锡纸中金属是锡。【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四、解答题(本题有2小题,第10题6分,11题5分,共11分)10.(6分)某KCl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杂质,实验室提纯氯化钾的流程如图。(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1)沉淀a是 碳酸钙 。(2)操作I是 ②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②蒸发结晶(3)若KC1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K2SO4,小科认为提纯该样品只要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增加一步实验:在“加入过量K2CO3溶液”与“过滤”操作之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小江认为这种方案不合理,会导致所得KC1固体中含有新的杂质,新杂质是 硝酸钾和硝酸钡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解答】解:(1)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所以沉淀a是碳酸钙。(2)由于溶液C为氯化钾和氯化氢的混合溶液,目的得到氯化钾,所以为方便和简单,操作I是蒸发结晶。故选:②。第17页(共17页)
(3)若KC1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K2SO4,小科认为提纯该样品只要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增加一步实验:在“加入过量K2CO3溶液”与“过滤”操作之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由于硝酸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碳酸钡,同时硝酸钡是过量,所以会导致所得KC1固体中含有新的杂质,新杂质是生成的硝酸钾和过量的硝酸钡,所以不合理。故答案为:(1)碳酸钙。(2)②。(3)硝酸钾和硝酸钡。【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11.(2分)我国新一代水上飞机“鲲龙”(如图)的一项绝技是森林灭火,它汲水迅速、投水精准,灭火能力不同凡响。用水灭火的原理是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写出一点)【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分析。【解答】解:用水灭火的原理是水的温度低,同时水吸收周围热量汽化带走大量的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填: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掌握灭火的原理即可正确解答。12.(2分)按照“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原则,我市许多河道内放置了水生植物生长的平台﹣生态浮岛(如图)。工业废水不可直接排放到河道中,为除去工业废水中含有的铬离子,可通过加入适量熟石灰使铬离子形成沉淀。其原理是:2CrCl3+3Ca(OH)2═2Cr(OH)2↓+3CaCl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第17页(共17页)
【分析】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CrCl3+3Ca(OH)2═2Cr(OH)2↓+3CaCl2属于复分解反应。【解答】解: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CrCl3+3Ca(OH)2═2Cr(OH)2↓+3CaCl2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3.(5分)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6克,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③待装置D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D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1)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第17页(共17页)
(2)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①② 。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分析】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解答】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6gx2.2g=x≈83.3%(2)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D吸收,导致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导致水蒸气被装置D吸收,导致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导致二氧化碳没有被装置D完全吸收,导致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小;故选:①②。故答案为:(1)83.3%;(2)①②。【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第17页(共17页)
2019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答案 解析
展开
2019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4小题,1-3题每题3分,第4题2分,共11分)1.(3分)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 )A.氢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氧气2.(3分)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昰( )A.取用固体粉末B.加热液体C.过滤除杂D.倾倒液体3.(3分)如图为小科与妈妈在牛排馆用餐的对话:小科叙述中的“?”可能是( )A.加热还原氧化铜反应时通入足量氢气B.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加入紫色石蕊试液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D.将氧化钙转化成氢氧化钙时要加入水4.(2分)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第17页(共17页)
二、填空题(共3个题,每空2分,共12分)5.(4分)我国研发的“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利用人体热量为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1)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这种物质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Bi2Te3中碲(Te)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Bi2Te3中铋(Bi)元素的化合价为 。6.(4分)小科开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1)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图中 装置。(2)小科采用图E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7.(4分)一种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的新型洗涤剂,能清除衣服上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等。过碳酸钠会与水反应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1)过碳酸钠中的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2)Na2CO3与Na2CO4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盐,但Na2CO3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这是因为构成它们的 不同。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共15分)8.(9分)1674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梅猷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展如下实验(装置如图甲)。I.将一根长度等于玻璃钟罩最宽部分直径的铁棒橫放在钟罩里,把装有稀硝酸的陶罐通过铁钩挂在铁棒上,用绳索将小铁块悬挂在陶罐的正上方(铁块的升降通过在钟罩外拉动或放松绳索来实现)。第17页(共17页)
Ⅱ.调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图乙,再使铁块浸入稀硝酸中,观察到铁块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钟罩内水面下降。[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与铁发生如下反应:4HNO3+Fe═Fe(NO3)3+NO↑+2H2O]Ⅲ.当水位降至接近钟罩口时(如图丙),立即取出铁块,以防气体外逸。IV.等待一段时间后,水面稳定在如图丁的位置。(一氧化氮会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如下反应:4NO+3O2+2?=4HNO3)分析与评价:(1)步骤Ⅳ中的“?”处应填 。(2)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 。(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3)小科重复了上述实验,虽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且钟罩内液面上方气体体积均能精确测量(即测定气体体积的误差忽略不计),但经过多次实验测定,发现每次测得空气的含氧量都小于,原因是 。9.(6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锡纸中以一种金属为主,其它成分对实验无干扰),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建立猜想】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价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探究过程】步骤活动内容收集证据分析并得出结论步骤一①查阅资料:金属锌在室温下很脆锡纸未破损锡纸中金属不是锌②取锡纸反复折叠步骤二用磁铁靠近锡纸锡纸没有被磁铁吸引锡纸中金属不是 步骤三①取锡纸条放入浓度为20%的盐酸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当观察到 现象时,取出锡纸条并用蒸馏水清洗。②将处理过的锡纸条放入试②中锡纸条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锡纸中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则锡纸中金属不是铝,而是锡。第17页(共17页)
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锌溶液,静置观察。【交流评价】小科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铝与硫酸锌反应[2Al+3ZnSO4=3Zn+Al2(SO4)3]生成的金属锌为银白色,与铝颜色相同,因此无法得出结论。请在不改变反应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定量方法完善实验方案,并根据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继续探究】运用完善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锡纸中金属是铝。四、解答题(本题有2小题,第10题6分,11题5分,共11分)10.(6分)某KCl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杂质,实验室提纯氯化钾的流程如图。(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1)沉淀a是 。(2)操作I是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②蒸发结晶(3)若KC1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K2SO4,小科认为提纯该样品只要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增加一步实验:在“加入过量K2CO3溶液”与“过滤”操作之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小江认为这种方案不合理,会导致所得KC1固体中含有新的杂质,新杂质是 。11.(2分)我国新一代水上飞机“鲲龙”(如图)的一项绝技是森林灭火,它汲水迅速、投水精准,灭火能力不同凡响。用水灭火的原理是 。(写出一点)12.(2分)按照“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原则,我市许多河道内放置了水生植物生长的平台﹣生态浮岛(如图)。第17页(共17页)
工业废水不可直接排放到河道中,为除去工业废水中含有的铬离子,可通过加入适量熟石灰使铬离子形成沉淀。其原理是:2CrCl3+3Ca(OH)2═2Cr(OH)2↓+3CaCl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13.(5分)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6克,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③待装置D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D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1)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2)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第17页(共17页)
2019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4小题,1-3题每题3分,第4题2分,共11分)1.(3分)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 )A.氢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氧气【分析】根据题意,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该气体具有可燃性,且燃烧产物只有水,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是水,故选项正确。B、氮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D、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3分)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昰( )A.取用固体粉末B.加热液体C.过滤除杂D.倾倒液体【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第17页(共17页)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3分)如图为小科与妈妈在牛排馆用餐的对话:小科叙述中的“?”可能是( )A.加热还原氧化铜反应时通入足量氢气B.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加入紫色石蕊试液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D.将氧化钙转化成氢氧化钙时要加入水【分析】根据催化剂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解:牛排烹调前添加了木瓜蛋白酶,加速了蛋白质分解,因此木瓜蛋白酶相当于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ABD中的氢气、石蕊、水都是反应物,而C中的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故选:C。【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催化剂的概念等即可顺利解答。4.(2分)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17页(共17页)
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分析】A、根据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图,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图,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3个题,每空2分,共12分)5.(4分)我国研发的“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利用人体热量为手表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1)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这种物质属于 有机物 (选填“有机物”或第17页(共17页)
“无机物”)。(2)Bi2Te3中碲(Te)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Bi2Te3中铋(Bi)元素的化合价为 +3 。【分析】根据有机物的概念以及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1)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这种物质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2)Bi2Te3中碲(Te)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铋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故填:(1)有机物;(2)+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6.(4分)小科开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1)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图中 C 装置。(2)小科采用图E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的性质。【分析】(1)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选择收集装置;(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解答】解:(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2)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1)C;(2)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女巫猎人选择依据和二氧化碳的性质,难度不大,掌握相应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4分)一种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第17页(共17页)
)的新型洗涤剂,能清除衣服上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等。过碳酸钠会与水反应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1)过碳酸钠中的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3:16 。(2)Na2CO3与Na2CO4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盐,但Na2CO3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这是因为构成它们的 阴离子 不同。【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即为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的比解答;(2)根据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析。【解答】解:(1)过碳酸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4)=3:16;(2)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保持碳酸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过碳酸钠由钠离子和过碳酸根构成,保持过碳酸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和过碳酸根离子,所以碳酸钠与过碳酸钠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在于它们的阴离子不同;故答案为:(1)3:16;(2)阴离子。【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质量比及物质的构成是解题的关键。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共15分)8.(9分)1674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梅猷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展如下实验(装置如图甲)。I.将一根长度等于玻璃钟罩最宽部分直径的铁棒橫放在钟罩里,把装有稀硝酸的陶罐通过铁钩挂在铁棒上,用绳索将小铁块悬挂在陶罐的正上方(铁块的升降通过在钟罩外拉动或放松绳索来实现)。Ⅱ.调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图乙,再使铁块浸入稀硝酸中,观察到铁块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钟罩内水面下降。[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与铁发生如下反应:4HNO3+Fe═Fe(NO3)3+NO↑+2H2O]Ⅲ.当水位降至接近钟罩口时(如图丙),立即取出铁块,以防气体外逸。IV.等待一段时间后,水面稳定在如图丁的位置。第17页(共17页)
(一氧化氮会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如下反应:4NO+3O2+2?=4HNO3)分析与评价:(1)步骤Ⅳ中的“?”处应填 H2O 。(2)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 一氧化氮与氧气参加了反应,气体减少,使钟罩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钟罩内气压,水被压入钟罩,导致钟罩内水位上升 。(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3)小科重复了上述实验,虽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且钟罩内液面上方气体体积均能精确测量(即测定气体体积的误差忽略不计),但经过多次实验测定,发现每次测得空气的含氧量都小于,原因是 实验中较难控制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恰好与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无论是一氧化氮过量还是氧气过量,均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步骤Ⅳ中的“?”处应填水;(2)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一氧化氮与氧气参加了反应,气体减少,使钟罩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钟罩内气压,水被压入钟罩,导致钟罩内水位上升;(3)测得空气的含氧量小于,原因是:实验中较难控制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恰好与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无论是一氧化氮过量还是氧气过量,均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步骤Ⅳ中的“?”处应填水;故答案为:H2O;(2)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一氧化氮与氧气参加了反应,气体减少,使钟罩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钟罩内气压,水被压入钟罩,导致钟罩内水位上升;故答案为:一氧化氮与氧气参加了反应,气体减少,使钟罩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钟罩内气压,水被压入钟罩,导致钟罩内水位上升;(3)测得空气的含氧量小于,原因是:实验中较难控制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恰好与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无论是一氧化氮过量还是氧气过量,均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故答案为:实验中较难控制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恰好与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无论是一氧化氮过量还是氧气过量,均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点评】本考点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中氧气的测定等,同学们只要抓住要点,此类考点就迎刃而解。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第17页(共17页)
9.(6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锡纸中以一种金属为主,其它成分对实验无干扰),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建立猜想】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价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探究过程】步骤活动内容收集证据分析并得出结论步骤一①查阅资料:金属锌在室温下很脆锡纸未破损锡纸中金属不是锌②取锡纸反复折叠步骤二用磁铁靠近锡纸锡纸没有被磁铁吸引锡纸中金属不是 铁 步骤三①取锡纸条放入浓度为20%的盐酸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当观察到 锡纸表面产生较多气泡 现象时,取出锡纸条并用蒸馏水清洗。②将处理过的锡纸条放入试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锌溶液,静置观察。②中锡纸条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锡纸中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则锡纸中金属不是铝,而是锡。【交流评价】小科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铝与硫酸锌反应[2Al+3ZnSO4=3Zn+Al2(SO4)3]生成的金属锌为银白色,与铝颜色相同,因此无法得出结论。请在不改变反应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定量方法完善实验方案,并根据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1、取一定量锡纸,用盐酸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取出后用蒸馏水清洗并且晾干,称量质量即为m;第17页(共17页)
2、把锡纸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饱和硫酸锌溶液直至浸没锡纸,充分反应后,取出锡纸用蒸馏水清洗并且晾干,称量质量即为n;3、如果n大于m,则锡纸中金属是铝,如果m=n,则锡纸中金属是锡 。【继续探究】运用完善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锡纸中金属是铝。【分析】铁能被磁铁吸引;金属氧化物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铝和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锌。【解答】解:【探究过程】用磁铁靠近锡纸,锡纸没有被磁铁吸引,说明锡纸中金属不是铁;取锡纸条放入浓度为20%的盐酸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当观察到现象时,取出锡纸条并用蒸馏水清洗,实验过程如下所示:步骤活动内容收集证据分析并得出结论步骤一①查阅资料:金属锌在室温下很脆锡纸未破损锡纸中金属不是锌②取锡纸反复折叠步骤二用磁铁靠近锡纸锡纸没有被磁铁吸引锡纸中金属不是铁步骤三①取锡纸条放入浓度为20%的盐酸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当观察到现象时,取出锡纸条并用蒸馏水清洗。②将处理过的锡纸条放入试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锌溶液,静置观察。②中锡纸条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锡纸中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则锡纸中金属不是铝,而是锡。【交流评价】实验方案,并根据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1、取一定量锡纸,用盐酸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取出后用蒸馏水清洗并且晾干,称量质量即为m;第17页(共17页)
2、把锡纸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饱和硫酸锌溶液直至浸没锡纸,充分反应后,取出锡纸用蒸馏水清洗并且晾干,称量质量即为n;3、如果n大于m,则锡纸中金属是铝,如果m=n,则锡纸中金属是锡。故填:1、取一定量锡纸,用盐酸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取出后用蒸馏水清洗并且晾干,称量质量即为m;2、把锡纸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饱和硫酸锌溶液直至浸没锡纸,充分反应后,取出锡纸用蒸馏水清洗并且晾干,称量质量即为n;3、如果n大于m,则锡纸中金属是铝,如果m=n,则锡纸中金属是锡。【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四、解答题(本题有2小题,第10题6分,11题5分,共11分)10.(6分)某KCl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杂质,实验室提纯氯化钾的流程如图。(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1)沉淀a是 碳酸钙 。(2)操作I是 ②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②蒸发结晶(3)若KC1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K2SO4,小科认为提纯该样品只要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增加一步实验:在“加入过量K2CO3溶液”与“过滤”操作之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小江认为这种方案不合理,会导致所得KC1固体中含有新的杂质,新杂质是 硝酸钾和硝酸钡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解答】解:(1)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所以沉淀a是碳酸钙。(2)由于溶液C为氯化钾和氯化氢的混合溶液,目的得到氯化钾,所以为方便和简单,操作I是蒸发结晶。故选:②。第17页(共17页)
(3)若KC1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K2SO4,小科认为提纯该样品只要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增加一步实验:在“加入过量K2CO3溶液”与“过滤”操作之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由于硝酸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碳酸钡,同时硝酸钡是过量,所以会导致所得KC1固体中含有新的杂质,新杂质是生成的硝酸钾和过量的硝酸钡,所以不合理。故答案为:(1)碳酸钙。(2)②。(3)硝酸钾和硝酸钡。【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11.(2分)我国新一代水上飞机“鲲龙”(如图)的一项绝技是森林灭火,它汲水迅速、投水精准,灭火能力不同凡响。用水灭火的原理是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写出一点)【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分析。【解答】解:用水灭火的原理是水的温度低,同时水吸收周围热量汽化带走大量的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填: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掌握灭火的原理即可正确解答。12.(2分)按照“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原则,我市许多河道内放置了水生植物生长的平台﹣生态浮岛(如图)。工业废水不可直接排放到河道中,为除去工业废水中含有的铬离子,可通过加入适量熟石灰使铬离子形成沉淀。其原理是:2CrCl3+3Ca(OH)2═2Cr(OH)2↓+3CaCl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第17页(共17页)
【分析】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CrCl3+3Ca(OH)2═2Cr(OH)2↓+3CaCl2属于复分解反应。【解答】解: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CrCl3+3Ca(OH)2═2Cr(OH)2↓+3CaCl2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3.(5分)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6克,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③待装置D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D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1)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第17页(共17页)
(2)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①② 。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分析】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解答】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6gx2.2g=x≈83.3%(2)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D吸收,导致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导致水蒸气被装置D吸收,导致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导致二氧化碳没有被装置D完全吸收,导致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小;故选:①②。故答案为:(1)83.3%;(2)①②。【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第17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