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小题~第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小题~第15小题,每小题1分)1.(1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剪纸成花C.铁钉生锈D.干冰升华2.(1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白糖B.泥沙C.牛奶D.花生油3.(1分)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3B.Al2O3C.AgClD.Mg(OH)24.(1分)小丽今天的早餐是小米粥、馒头、鸡蛋、油炸刀鱼,请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上述食物中还缺少的营养素是( )A.糖类B.蛋白质C.维生素D.油脂5.(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B.倾倒液体C.滴加液体D.稀释浓硫酸6.(1分)下列物品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橡胶手套B.纯棉背心C.羊毛大衣D.不锈钢水杯7.(1分)下列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正确的是( )A.缺锌会引起佝偻病B.缺钙会引起贫血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D.缺铁会引起坏血病8.(1分)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磷肥的是( )A.NH4ClB.KNO3C.Ca(H2PO4)2D.K2CO3第27页(共27页)
9.(1分)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俗称不一致的是( )A.氢氧化钠﹣苛性钠B.碳酸钠﹣苏打C.氢氧化钙﹣熟石灰D.氧化钙﹣消石灰10.(1分)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B.负极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11.(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12.(2分)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H2SO4、Na2SO4、KNO3B.CuSO4、KCl、NaOHC.KOH、NaCl、HClD.H2SO4、Na2CO3、NaNO313.(2分)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碱溶液一定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14.(2分)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签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散热D.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第27页(共27页)
15.(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和操作A除去氮气中的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B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后过滤C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过滤,洗涤、干燥D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充分溶于水后过滤A.AB.BC.CD.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16.(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氖气 。(2)亚铁离子 。(3)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4)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17.(4分)如图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2)A、B、C、D四种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 (填字母)。(3)B、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 。(4)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字母)。18.(6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端午节“粽子香,香厨房”。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2)喝汽水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3)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一种常见的盐。写出其化学式 。(4)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 第27页(共27页)
、石油和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 、二氧化氮等会导致酸雨,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你知道的一种新能源是 。19.(4分)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g。(2)保持温度不变将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3)将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 。(4)t1℃时将A、B、C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6分)20.(5分)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1)在上述反应中不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2)在A、B、C、D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字母)。(3)一个D分子是由 构成的。(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6分)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已经海试,标志着我国金属材料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2)将一定量的铜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第27页(共27页)
(3)航母的飞行甲板主体材料是合金钢,能承受舰载机起降时产生的冲击,还能抵抗海洋盐雾的侵蚀。由此推知:制造飞行甲板的合金钢具有的性能是 、 。(4)金属矿物储量有限,不能再生。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了防止金属锈蚀外,还有 (写出一条即可)。22.(5分)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B是常见的溶剂,D和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B的化学式是 。(2)写出D的一种用途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C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23.(4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1)A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第27页(共27页)
(2)B中水的作用是 。(3)C中实验现象是 。(4)D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24.(6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发生与收集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 。(2)若用A装置作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 时开始收集。(4)在A~E中选择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填字母)。(5)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操作是 。25.(8分)为了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操作】夹紧弹簧夹,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中。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 ,锥形瓶底部有白色沉淀生成。【废液处理】(1)将反应后锥形瓶内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B中,然后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混合后,烧杯内的液体为 色。(2)再向烧杯中倒第27页(共27页)
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请写出该烧杯内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3)最后烧杯内的无色溶液能否直接排放,请阐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反思交流】上述实验活动验证了碱可以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26.(2分)用于治疗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的消炎药罗红霉素片,主要成分是罗红霉素。其化学式为:C41H76N2O15,请计算。(1)罗红霉素中含有 种元素。(2)罗红霉素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27.(6分)将12.5g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到装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8.1g。请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2)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第27页(共27页)
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小题~第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小题~第15小题,每小题1分)1.(1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剪纸成花C.铁钉生锈D.干冰升华【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冰雪融化、剪纸成花、干冰升华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剪纸成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铁钉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1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白糖B.泥沙C.牛奶D.花生油【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分析判断物质放入水中能否形成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解答】解:A.白糖能溶于水,把少量白糖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B.泥沙不溶于水,把少量泥沙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C.牛奶不溶于水,把少量牛奶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D.花生油不溶于水,把少量花生油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故选:A。【点评】第27页(共27页)
掌握溶液的基本特征,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溶性的知识是判断能否形成溶液的关键。3.(1分)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3B.Al2O3C.AgClD.Mg(OH)2【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Al2O3属于氧化物。【解答】解:A、臭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Al2O3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C、AgCl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Mg(OH)2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1分)小丽今天的早餐是小米粥、馒头、鸡蛋、油炸刀鱼,请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上述食物中还缺少的营养素是( )A.糖类B.蛋白质C.维生素D.油脂【分析】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解答】解:小米粥、馒头中主要含有糖类、水;鸡蛋、油炸刀鱼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上述食物中还缺少的营养素是维生素。故选:C。【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5.(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第27页(共27页)
A.过滤B.倾倒液体C.滴加液体D.稀释浓硫酸【分析】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B、根据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1分)下列物品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橡胶手套B.纯棉背心C.羊毛大衣D.不锈钢水杯【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结合材料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合成橡胶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之一;第27页(共27页)
B.纯棉背心是由棉线制成的,棉线属于天然材料;C.羊毛属于天然材料;D.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7.(1分)下列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正确的是( )A.缺锌会引起佝偻病B.缺钙会引起贫血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D.缺铁会引起坏血病【分析】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作用进行分析,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元素,钙是人体骨骼的主要组成元素,碘是甲状腺素的主要组成元素,锌是人体中酶的重要组成元素,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钙易患佝偻病,故错误;B.缺钙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缺铁易患贫血,故错误;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正确;D.缺铁易患贫血;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8.(1分)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磷肥的是( )A.NH4ClB.KNO3C.Ca(H2PO4)2D.K2CO3【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B、KN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错误;C、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正确。D、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第27页(共27页)
9.(1分)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俗称不一致的是( )A.氢氧化钠﹣苛性钠B.碳酸钠﹣苏打C.氢氧化钙﹣熟石灰D.氧化钙﹣消石灰【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常见物质俗名、名称和化学式的辨别。只要熟练记忆即可解答此类题。【解答】解: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故正确;B.碳酸钠俗称苏打、纯碱,故正确;C.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故正确;D.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错误。故选:D。【点评】常见物质的俗称及化学式的书写,是考试中的常考点,题型偏易,但要求必须熟练掌握。10.(1分)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B.负极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分析】A、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B、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D、根据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1:8分析。【解答】解:A、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第27页(共27页)
,故正极得到的是氧气,故A错误;B、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负极得到的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故B正确;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D、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察电解水实验的相关内容,掌握电解水实验的结论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11.(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2.(2分)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H2SO4、Na2SO4、KNO3B.CuSO4、KCl、NaOHC.KOH、NaCl、HClD.H2SO4、Na2CO3、NaNO3【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第27页(共27页)
【解答】解:A、三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B、CuSO4、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KOH、HCl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H2SO4、Na2C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13.(2分)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碱溶液一定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进行分析;B、根据碱溶液一定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进行分析;C、根据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原子核带正电进行分析;D、根据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进行分析。【解答】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B、碱溶液一定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B错误;C、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原子核带正电,故C错误;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D正确。故选:D。【点评】第27页(共27页)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14.(2分)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签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散热D.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分析】A、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和体积,进而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C、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签,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3g=47(合47mL),可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故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5.(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和操作A除去氮气中的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B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后过滤C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过滤,洗涤、干燥第27页(共27页)
D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充分溶于水后过滤A.AB.BC.CD.D【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硫酸钠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木炭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再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16.(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氖气 Ne 。(2)亚铁离子 Fe2+ 。(3)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2CO2 。(4)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KO3 。【分析】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该元素的1个原子,有时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例如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该金属,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稀有气体的单质;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一种物质,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该物质的1个分子,每个分子的原子构成;元素化合价应该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第27页(共27页)
【解答】解:(1)氖气可以表示为Ne;(2)亚铁离子可以表示为Fe2+;(3)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可以表示为2CO2;(4)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5,可以表示为KO3。故填:Ne;Fe2+;2CO2;KO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17.(4分)如图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58 。(2)A、B、C、D四种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 C (填字母)。(3)B、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 核内质子数不同 。(4)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ABD (填字母)。【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解答】解:(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8。故填:58。(2)A、B、C、D四种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C,这是因为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故填:C。第27页(共27页)
(3)B、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核内质子数不同。故填:核内质子数不同。(4)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ABD,这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了稳定结构。故填:ABD。【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18.(6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端午节“粽子香,香厨房”。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分子不断运动 。(2)喝汽水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 温度 有关。(3)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一种常见的盐。写出其化学式 NaHCO3 。(4)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 煤 、石油和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等会导致酸雨,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你知道的一种新能源是 太阳能 。【分析】(1)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2)根据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来分析;(3)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4)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开发、使用的新能源来分析。【解答】解:(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端午节“粽子香,香厨房”。故填:分子不断运动;(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比外界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故填:温度;(3)碳酸氢钠是一种盐,受热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故填:NaHCO3;(4)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会导致酸雨,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故填:煤;二氧化硫;太阳能。【点评】主要考查了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9.(4分)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20 g。第27页(共27页)
(2)保持温度不变将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增加溶质 。(3)将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 A 。(4)t1℃时将A、B、C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B>A=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2)保持温度不变将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增加溶质;(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物质中的溶剂最少,降温至t1℃,不会影响溶剂的质量,所以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A;(4)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将A、B、C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B>A=C。故答案为:(1)20;(2)增加溶质;(3)A;(4)B>A=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6分)20.(5分)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第27页(共27页)
(1)在上述反应中不变的粒子是 原子 (填“分子”或“原子”)。(2)在A、B、C、D中属于单质的是 B (填字母)。(3)一个D分子是由 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构成的。(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4H2C2H5OH+H2O 。【分析】(1)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2)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3)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分子的构成。(4)根据物质的变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上述反应中不变的粒子是原子。(2)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在A、B、C、D中B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3)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一个D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4)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了乙醇和水,化学方程式是:2CO+4H2C2H5OH+H2O。故答为:(1)原子;(2)B;(3)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4)2CO+4H2C2H5OH+H2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内容,难度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21.(6分)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已经海试,标志着我国金属材料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含碳量不同 。(2)将一定量的铜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硝酸铝、硝酸铜 ,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银 。(3)航母的飞行甲板主体材料是合金钢,能承受舰载机起降时产生的冲击,还能抵抗海洋盐雾的侵蚀。由此推知:制造飞行甲板的合金钢具有的性能是 硬度大 、第27页(共27页)
耐腐蚀性 。(4)金属矿物储量有限,不能再生。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了防止金属锈蚀外,还有 有计划、合理开采矿物 (写出一条即可)。【分析】(1)根据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进行分析;(2)根据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3)根据合金的性能比组成其纯金属的性能优良进行分析;(4)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解:(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2)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将一定量的铜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铜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不会与硝酸铝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铝,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银;(3)合金的性能比组成其纯金属的性能优良,所以制造飞行甲板的合金钢具有的性能是硬度大、耐腐蚀性;(4)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了防止金属锈蚀外,还有有计划、合理开采矿物。故答案为:(1)含碳量不同;(2)硝酸铜、硝酸铝,银;(3)硬度大、耐腐蚀性;(4)有计划、合理开采矿物。【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训练和记忆即可完成。22.(5分)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B是常见的溶剂,D和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B的化学式是 H2O 。第27页(共27页)
(2)写出D的一种用途 灭火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4)A→C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分解 反应。【分析】根据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B是常见的溶剂,所以B是水,D和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所以D、F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中的一种,E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氧化铁,F会与氧化铁反应,所以F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A会转化成水,水和C可以互相转化,所以C是氧气,A是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1)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B是常见的溶剂,所以B是水,D和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所以D、F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中的一种,E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氧化铁,F会与氧化铁反应,所以F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A会转化成水,水和C可以互相转化,所以C是氧气,A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的化学式是H2O;(2)D的一种用途是灭火;(3)E和F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4)A→C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H2O;(2)灭火;(3)Fe2O3+3CO2Fe+3CO2;(4)分解。【点评】第27页(共27页)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23.(4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1)A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与氧气接触 。(2)B中水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3)C中实验现象是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4)D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 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2)根据硫磺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分析;(4)根据蒸发过程中停止加热的时机分析。【解答】解:(1)A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填:与氧气接触;(2)硫磺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可用水进行吸收,故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故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3)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故填: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4)蒸发过程中停止加热的时机是观察到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出现时,故填:较多固体。【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掌握燃烧条件的探究、硫磺燃烧注意事项、二氧化碳密度实验、蒸发操作是解题的关键。24.(6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发生与收集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第27页(共27页)
(1)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 锥形瓶 。(2)若用A装置作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3)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 气泡连续均匀 时开始收集。(4)在A~E中选择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BC (填字母)。(5)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操作是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2)根据装置A的特点选择药品并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4)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5)根据F装置的特点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1)a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2)在装置A中有酒精灯,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了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4)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适合选择B装置作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在A~E中选择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BC;(5)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F装置收集的时候应该长进短出,验满的操作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如果木条熄灭则集满。故答案为:(1)锥形瓶;第27页(共27页)
(2)2KMnO4K2MnO4+MnO2+O2↑;(3)气泡连续均匀;(4)BC;(5)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25.(8分)为了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操作】夹紧弹簧夹,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中。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 下烧杯中的石灰水进入锥形瓶内 ,锥形瓶底部有白色沉淀生成。【废液处理】(1)将反应后锥形瓶内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B中,然后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混合后,烧杯内的液体为 红 色。(2)再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钙和氯化钠; 。请写出该烧杯内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或Ca(OH)2+2HCl=CaCl2+H2O】 (写一个)。(3)最后烧杯内的无色溶液能否直接排放,请阐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不能,该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会产生污染 。【反思交流】上述实验活动验证了碱可以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分析】【实验操作】第27页(共27页)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锥形瓶内气体压强降低进行分析;【废液处理】(1)根据液体显碱性进行分析;(2)根据反应物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3)废液污染环境进行分析。【解答】解:【实验操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少,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石灰水进入锥形瓶内;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废液处理】(1)因为烧杯内的液体显碱性,所以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混合后液体显红色;(2)再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其中的反应可能有: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则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钠;该烧杯内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NaOH+HCl=NaCl+H2O【或Ca(OH)2+2HCl=CaCl2+H2O】;(3)溶液不中性的时候不能直接排放可能会污染水源。所以最后烧杯内的无色溶液不能直接排放,该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会产生污染。故答案为:【实验操作】2NaOH+CO2=Na2CO3+H2O;烧杯中的石灰水进入锥形瓶内;【废液处理】(1)红;NaOH+HCl=NaCl+H2O【或Ca(OH)2+2HCl=CaCl2+H2O】;(2)氯化钙和氯化钠;(3)不能,该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会产生污染。【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第27页(共27页)
26.(2分)用于治疗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的消炎药罗红霉素片,主要成分是罗红霉素。其化学式为:C41H76N2O15,请计算。(1)罗红霉素中含有 4 种元素。(2)罗红霉素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是 19:7 (填最简整数比)。【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化学式可知,罗红霉素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填:4;(2)罗红霉素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76):(14×2)=19:7;故填:19:7。【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7.(6分)将12.5g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到装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8.1g。请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 g。(2)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g+100g﹣108.1g=4.4g;(2)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CaCO3+2HCl=CaCl2+H2O+CO2↑7344100gx4.4g解得:x=7.3%故答为:(1)4.4.(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3%。【点评】本题属于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由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计算的基础。第27页(共27页)
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卷 答案 解析
展开
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小题~第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小题~第15小题,每小题1分)1.(1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剪纸成花C.铁钉生锈D.干冰升华2.(1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白糖B.泥沙C.牛奶D.花生油3.(1分)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3B.Al2O3C.AgClD.Mg(OH)24.(1分)小丽今天的早餐是小米粥、馒头、鸡蛋、油炸刀鱼,请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上述食物中还缺少的营养素是( )A.糖类B.蛋白质C.维生素D.油脂5.(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B.倾倒液体C.滴加液体D.稀释浓硫酸6.(1分)下列物品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橡胶手套B.纯棉背心C.羊毛大衣D.不锈钢水杯7.(1分)下列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正确的是( )A.缺锌会引起佝偻病B.缺钙会引起贫血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D.缺铁会引起坏血病8.(1分)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磷肥的是( )A.NH4ClB.KNO3C.Ca(H2PO4)2D.K2CO3第27页(共27页)
9.(1分)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俗称不一致的是( )A.氢氧化钠﹣苛性钠B.碳酸钠﹣苏打C.氢氧化钙﹣熟石灰D.氧化钙﹣消石灰10.(1分)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B.负极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11.(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12.(2分)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H2SO4、Na2SO4、KNO3B.CuSO4、KCl、NaOHC.KOH、NaCl、HClD.H2SO4、Na2CO3、NaNO313.(2分)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碱溶液一定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14.(2分)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签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散热D.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第27页(共27页)
15.(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和操作A除去氮气中的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B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后过滤C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过滤,洗涤、干燥D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充分溶于水后过滤A.AB.BC.CD.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16.(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氖气 。(2)亚铁离子 。(3)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4)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17.(4分)如图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2)A、B、C、D四种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 (填字母)。(3)B、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 。(4)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字母)。18.(6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端午节“粽子香,香厨房”。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2)喝汽水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3)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一种常见的盐。写出其化学式 。(4)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 第27页(共27页)
、石油和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 、二氧化氮等会导致酸雨,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你知道的一种新能源是 。19.(4分)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g。(2)保持温度不变将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3)将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 。(4)t1℃时将A、B、C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6分)20.(5分)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1)在上述反应中不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2)在A、B、C、D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字母)。(3)一个D分子是由 构成的。(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6分)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已经海试,标志着我国金属材料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2)将一定量的铜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第27页(共27页)
(3)航母的飞行甲板主体材料是合金钢,能承受舰载机起降时产生的冲击,还能抵抗海洋盐雾的侵蚀。由此推知:制造飞行甲板的合金钢具有的性能是 、 。(4)金属矿物储量有限,不能再生。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了防止金属锈蚀外,还有 (写出一条即可)。22.(5分)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B是常见的溶剂,D和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B的化学式是 。(2)写出D的一种用途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C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23.(4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1)A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第27页(共27页)
(2)B中水的作用是 。(3)C中实验现象是 。(4)D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24.(6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发生与收集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 。(2)若用A装置作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 时开始收集。(4)在A~E中选择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填字母)。(5)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操作是 。25.(8分)为了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操作】夹紧弹簧夹,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中。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 ,锥形瓶底部有白色沉淀生成。【废液处理】(1)将反应后锥形瓶内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B中,然后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混合后,烧杯内的液体为 色。(2)再向烧杯中倒第27页(共27页)
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请写出该烧杯内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3)最后烧杯内的无色溶液能否直接排放,请阐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反思交流】上述实验活动验证了碱可以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26.(2分)用于治疗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的消炎药罗红霉素片,主要成分是罗红霉素。其化学式为:C41H76N2O15,请计算。(1)罗红霉素中含有 种元素。(2)罗红霉素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27.(6分)将12.5g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到装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8.1g。请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2)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第27页(共27页)
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小题~第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小题~第15小题,每小题1分)1.(1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剪纸成花C.铁钉生锈D.干冰升华【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冰雪融化、剪纸成花、干冰升华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剪纸成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铁钉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1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白糖B.泥沙C.牛奶D.花生油【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分析判断物质放入水中能否形成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解答】解:A.白糖能溶于水,把少量白糖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B.泥沙不溶于水,把少量泥沙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C.牛奶不溶于水,把少量牛奶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D.花生油不溶于水,把少量花生油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故选:A。【点评】第27页(共27页)
掌握溶液的基本特征,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溶性的知识是判断能否形成溶液的关键。3.(1分)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3B.Al2O3C.AgClD.Mg(OH)2【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Al2O3属于氧化物。【解答】解:A、臭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Al2O3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C、AgCl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Mg(OH)2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1分)小丽今天的早餐是小米粥、馒头、鸡蛋、油炸刀鱼,请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上述食物中还缺少的营养素是( )A.糖类B.蛋白质C.维生素D.油脂【分析】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解答】解:小米粥、馒头中主要含有糖类、水;鸡蛋、油炸刀鱼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上述食物中还缺少的营养素是维生素。故选:C。【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5.(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第27页(共27页)
A.过滤B.倾倒液体C.滴加液体D.稀释浓硫酸【分析】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B、根据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1分)下列物品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橡胶手套B.纯棉背心C.羊毛大衣D.不锈钢水杯【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结合材料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合成橡胶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之一;第27页(共27页)
B.纯棉背心是由棉线制成的,棉线属于天然材料;C.羊毛属于天然材料;D.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7.(1分)下列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正确的是( )A.缺锌会引起佝偻病B.缺钙会引起贫血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D.缺铁会引起坏血病【分析】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作用进行分析,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元素,钙是人体骨骼的主要组成元素,碘是甲状腺素的主要组成元素,锌是人体中酶的重要组成元素,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钙易患佝偻病,故错误;B.缺钙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缺铁易患贫血,故错误;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正确;D.缺铁易患贫血;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8.(1分)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磷肥的是( )A.NH4ClB.KNO3C.Ca(H2PO4)2D.K2CO3【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B、KN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错误;C、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正确。D、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第27页(共27页)
9.(1分)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俗称不一致的是( )A.氢氧化钠﹣苛性钠B.碳酸钠﹣苏打C.氢氧化钙﹣熟石灰D.氧化钙﹣消石灰【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常见物质俗名、名称和化学式的辨别。只要熟练记忆即可解答此类题。【解答】解: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故正确;B.碳酸钠俗称苏打、纯碱,故正确;C.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故正确;D.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错误。故选:D。【点评】常见物质的俗称及化学式的书写,是考试中的常考点,题型偏易,但要求必须熟练掌握。10.(1分)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B.负极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分析】A、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B、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D、根据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1:8分析。【解答】解:A、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第27页(共27页)
,故正极得到的是氧气,故A错误;B、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负极得到的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故B正确;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D、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察电解水实验的相关内容,掌握电解水实验的结论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11.(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2.(2分)下列各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H2SO4、Na2SO4、KNO3B.CuSO4、KCl、NaOHC.KOH、NaCl、HClD.H2SO4、Na2CO3、NaNO3【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第27页(共27页)
【解答】解:A、三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B、CuSO4、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KOH、HCl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H2SO4、Na2C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13.(2分)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碱溶液一定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进行分析;B、根据碱溶液一定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进行分析;C、根据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原子核带正电进行分析;D、根据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进行分析。【解答】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B、碱溶液一定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B错误;C、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原子核带正电,故C错误;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D正确。故选:D。【点评】第27页(共27页)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14.(2分)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签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散热D.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分析】A、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和体积,进而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C、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签,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3g=47(合47mL),可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故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5.(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和操作A除去氮气中的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B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后过滤C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过滤,洗涤、干燥第27页(共27页)
D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充分溶于水后过滤A.AB.BC.CD.D【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硫酸钠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木炭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再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16.(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氖气 Ne 。(2)亚铁离子 Fe2+ 。(3)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2CO2 。(4)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KO3 。【分析】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该元素的1个原子,有时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例如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该金属,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稀有气体的单质;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一种物质,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该物质的1个分子,每个分子的原子构成;元素化合价应该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第27页(共27页)
【解答】解:(1)氖气可以表示为Ne;(2)亚铁离子可以表示为Fe2+;(3)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可以表示为2CO2;(4)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5,可以表示为KO3。故填:Ne;Fe2+;2CO2;KO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17.(4分)如图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58 。(2)A、B、C、D四种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 C (填字母)。(3)B、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 核内质子数不同 。(4)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ABD (填字母)。【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解答】解:(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8。故填:58。(2)A、B、C、D四种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C,这是因为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故填:C。第27页(共27页)
(3)B、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核内质子数不同。故填:核内质子数不同。(4)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ABD,这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了稳定结构。故填:ABD。【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18.(6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端午节“粽子香,香厨房”。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分子不断运动 。(2)喝汽水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 温度 有关。(3)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一种常见的盐。写出其化学式 NaHCO3 。(4)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 煤 、石油和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等会导致酸雨,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你知道的一种新能源是 太阳能 。【分析】(1)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2)根据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来分析;(3)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4)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开发、使用的新能源来分析。【解答】解:(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端午节“粽子香,香厨房”。故填:分子不断运动;(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比外界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故填:温度;(3)碳酸氢钠是一种盐,受热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故填:NaHCO3;(4)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会导致酸雨,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故填:煤;二氧化硫;太阳能。【点评】主要考查了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9.(4分)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20 g。第27页(共27页)
(2)保持温度不变将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增加溶质 。(3)将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 A 。(4)t1℃时将A、B、C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B>A=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2)保持温度不变将B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增加溶质;(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物质中的溶剂最少,降温至t1℃,不会影响溶剂的质量,所以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A;(4)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将A、B、C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B>A=C。故答案为:(1)20;(2)增加溶质;(3)A;(4)B>A=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6分)20.(5分)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第27页(共27页)
(1)在上述反应中不变的粒子是 原子 (填“分子”或“原子”)。(2)在A、B、C、D中属于单质的是 B (填字母)。(3)一个D分子是由 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构成的。(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4H2C2H5OH+H2O 。【分析】(1)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2)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3)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分子的构成。(4)根据物质的变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上述反应中不变的粒子是原子。(2)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在A、B、C、D中B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3)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一个D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4)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了乙醇和水,化学方程式是:2CO+4H2C2H5OH+H2O。故答为:(1)原子;(2)B;(3)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4)2CO+4H2C2H5OH+H2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内容,难度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21.(6分)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已经海试,标志着我国金属材料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含碳量不同 。(2)将一定量的铜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硝酸铝、硝酸铜 ,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银 。(3)航母的飞行甲板主体材料是合金钢,能承受舰载机起降时产生的冲击,还能抵抗海洋盐雾的侵蚀。由此推知:制造飞行甲板的合金钢具有的性能是 硬度大 、第27页(共27页)
耐腐蚀性 。(4)金属矿物储量有限,不能再生。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了防止金属锈蚀外,还有 有计划、合理开采矿物 (写出一条即可)。【分析】(1)根据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进行分析;(2)根据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3)根据合金的性能比组成其纯金属的性能优良进行分析;(4)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解:(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2)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将一定量的铜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铜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不会与硝酸铝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铝,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银;(3)合金的性能比组成其纯金属的性能优良,所以制造飞行甲板的合金钢具有的性能是硬度大、耐腐蚀性;(4)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除了防止金属锈蚀外,还有有计划、合理开采矿物。故答案为:(1)含碳量不同;(2)硝酸铜、硝酸铝,银;(3)硬度大、耐腐蚀性;(4)有计划、合理开采矿物。【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难度不大,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训练和记忆即可完成。22.(5分)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B是常见的溶剂,D和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B的化学式是 H2O 。第27页(共27页)
(2)写出D的一种用途 灭火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4)A→C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分解 反应。【分析】根据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B是常见的溶剂,所以B是水,D和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所以D、F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中的一种,E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氧化铁,F会与氧化铁反应,所以F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A会转化成水,水和C可以互相转化,所以C是氧气,A是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1)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B是常见的溶剂,所以B是水,D和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所以D、F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中的一种,E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E是氧化铁,F会与氧化铁反应,所以F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A会转化成水,水和C可以互相转化,所以C是氧气,A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的化学式是H2O;(2)D的一种用途是灭火;(3)E和F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4)A→C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H2O;(2)灭火;(3)Fe2O3+3CO2Fe+3CO2;(4)分解。【点评】第27页(共27页)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23.(4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1)A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与氧气接触 。(2)B中水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3)C中实验现象是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4)D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 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2)根据硫磺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分析;(4)根据蒸发过程中停止加热的时机分析。【解答】解:(1)A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填:与氧气接触;(2)硫磺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可用水进行吸收,故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故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3)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故填: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4)蒸发过程中停止加热的时机是观察到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出现时,故填:较多固体。【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掌握燃烧条件的探究、硫磺燃烧注意事项、二氧化碳密度实验、蒸发操作是解题的关键。24.(6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发生与收集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第27页(共27页)
(1)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 锥形瓶 。(2)若用A装置作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3)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 气泡连续均匀 时开始收集。(4)在A~E中选择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BC (填字母)。(5)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操作是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2)根据装置A的特点选择药品并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4)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5)根据F装置的特点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1)a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2)在装置A中有酒精灯,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3)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了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4)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适合选择B装置作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在A~E中选择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BC;(5)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F装置收集的时候应该长进短出,验满的操作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如果木条熄灭则集满。故答案为:(1)锥形瓶;第27页(共27页)
(2)2KMnO4K2MnO4+MnO2+O2↑;(3)气泡连续均匀;(4)BC;(5)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25.(8分)为了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操作】夹紧弹簧夹,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中。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 下烧杯中的石灰水进入锥形瓶内 ,锥形瓶底部有白色沉淀生成。【废液处理】(1)将反应后锥形瓶内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B中,然后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混合后,烧杯内的液体为 红 色。(2)再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钙和氯化钠; 。请写出该烧杯内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或Ca(OH)2+2HCl=CaCl2+H2O】 (写一个)。(3)最后烧杯内的无色溶液能否直接排放,请阐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不能,该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会产生污染 。【反思交流】上述实验活动验证了碱可以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分析】【实验操作】第27页(共27页)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锥形瓶内气体压强降低进行分析;【废液处理】(1)根据液体显碱性进行分析;(2)根据反应物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3)废液污染环境进行分析。【解答】解:【实验操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少,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石灰水进入锥形瓶内;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废液处理】(1)因为烧杯内的液体显碱性,所以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混合后液体显红色;(2)再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其中的反应可能有: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则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钠;该烧杯内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NaOH+HCl=NaCl+H2O【或Ca(OH)2+2HCl=CaCl2+H2O】;(3)溶液不中性的时候不能直接排放可能会污染水源。所以最后烧杯内的无色溶液不能直接排放,该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会产生污染。故答案为:【实验操作】2NaOH+CO2=Na2CO3+H2O;烧杯中的石灰水进入锥形瓶内;【废液处理】(1)红;NaOH+HCl=NaCl+H2O【或Ca(OH)2+2HCl=CaCl2+H2O】;(2)氯化钙和氯化钠;(3)不能,该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会产生污染。【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第27页(共27页)
26.(2分)用于治疗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的消炎药罗红霉素片,主要成分是罗红霉素。其化学式为:C41H76N2O15,请计算。(1)罗红霉素中含有 4 种元素。(2)罗红霉素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是 19:7 (填最简整数比)。【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化学式可知,罗红霉素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填:4;(2)罗红霉素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76):(14×2)=19:7;故填:19:7。【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7.(6分)将12.5g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到装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8.1g。请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 g。(2)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g+100g﹣108.1g=4.4g;(2)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CaCO3+2HCl=CaCl2+H2O+CO2↑7344100gx4.4g解得:x=7.3%故答为:(1)4.4.(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3%。【点评】本题属于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由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计算的基础。第27页(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