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1.(2分)下列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摔碎了B.潮湿的衣服晒干了C.桌子上的苹果腐烂了D.冰箱中的水结冰了2.(2分)空气中含量较多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3.(2分)下列化学符号能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2HB.H2C.2H2D.2H+4.(2分)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纯棉毛巾B.塑料垃圾袋C.玻璃啤酒瓶D.铝质饮料罐5.(2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B.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6.(2分)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B.干冰、生石灰、高锰酸钾都属于氧化物C.熟石灰、烧碱、纯碱都属于碱D.尿素、硝酸钾、磷酸铵都属于复合肥7.(2分)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A.C、CO、CO2、CaCO3B.C、CO、CO2、H2CO3C.CO、C、CO2、CaCO3D.CO2、C、CO、H2CO38.(2分)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第17页(共17页)
C.电器短路着火,未切断电源直接用水浇灭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9.(2分)某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氧原子个数比是1:2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减小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3:410.(2分)提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物质实验方案AC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CaO(CaCO3)在高温下煅烧CO2(H2O)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DMnO2(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A.AB.BC.CD.D11.(2分)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NH4Cl、K2CO3、NaOH、Na2SO4B.MgSO4、NaCl、Ba(NO3)2、FeCl3C.KOH、Na2SO4、HCl、NaHCO3D.HCl、NaNO3、K2SO4、NH4Cl12.(2分)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7页(共17页)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C.AB段有沉淀生成D.F点溶液的pH>7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38~40题每空1分,第41题6分,共18分)13.(4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1)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家庭兴建了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原因是 。(3)许多矿石中含有铁元素,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CO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4)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 。14.(4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13.331.663.9110169回答下列问题:(1)20℃时,将18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2)80℃时,将269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6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g。(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4)将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15.(4分)小婷和小彤在帮助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小婷很快就判断出其中一瓶是硫酸铜溶液。小彤把其他三种溶液分别编号成A、B、C,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如下实验:实验A+BB+CA+C现象无明显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有气体产生据此,小彤很快就分辨出了三种未知溶液。回答下列问题:第17页(共17页)
(1)小婷判断出硫酸铜溶液的依据是 。(2)C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3)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4)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6.(6分)某同学为定量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取40g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计算:(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七、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8分)17.(4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 装置(填字母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使收集到的氧气较为纯净,最好选用图中的 装置进行收集(填字母序号)。18.(4分)小亮学完合金后,知道了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他决定探究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1)[查阅资料]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NiSO4,并放出氢气。写出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猜想与假设]根据教材中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查阅的资料,对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作出猜想:猜想①Fe>Ni>Cu;猜想② 。(3)[实验探究]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第17页(共17页)
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证明 (填“猜想①”或“猜想②”)成立。(4)[拓展延伸]用铜片、NiSO4溶液和 ,通过实验探究也能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第17页(共17页)
2019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1.(2分)下列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摔碎了B.潮湿的衣服晒干了C.桌子上的苹果腐烂了D.冰箱中的水结冰了【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瓷碗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潮湿的衣服晒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桌子上的苹果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冰箱中的水结冰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加强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区别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2分)空气中含量较多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性质来回答本题,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含量较多且性质活泼”。【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而氧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2分)下列化学符号能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2HB.H2C.2H2D.2H+【分析】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解答】第17页(共17页)
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可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正确。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H2可表示1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H2可表示2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可表示2个氢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2分)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纯棉毛巾B.塑料垃圾袋C.玻璃啤酒瓶D.铝质饮料罐【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纯棉毛巾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B、塑料垃圾袋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C、玻璃啤酒瓶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D、铝质饮料罐是用铝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5.(2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B.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分析】A、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常用的溶剂,进行分析判断。第17页(共17页)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节约用水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2分)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B.干冰、生石灰、高锰酸钾都属于氧化物C.熟石灰、烧碱、纯碱都属于碱D.尿素、硝酸钾、磷酸铵都属于复合肥【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正确;B、高锰酸钾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错误;D、尿素中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故选:A。【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类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2分)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A.C、CO、CO2、CaCO3B.C、CO、CO2、H2CO3C.CO、C、CO2、CaCO3D.CO2、C、CO、H2CO3【分析】根据题意,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第17页(共17页)
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说明已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A、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但碳酸钙常温下不分解,故选项错误。B、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酸常温下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C、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不反应,故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不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8.(2分)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电器短路着火,未切断电源直接用水浇灭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分析】根据已有的灭火的措施和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正确;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防止造成图书破坏,正确;C、电器短路着火,未切断电源直接用水浇灭会造成触电,错误;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可以移走可燃物,正确;故选:C。【点评】加强对灭火措施的掌握和理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2分)某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氧原子个数比是1:2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第17页(共17页)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减小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3:4【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的分析、计算。【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甲是N2O4、乙是N2H4、丙是N2、丁是H2O,该化学方程式为:N2O4+2N2H43N2+4H2O;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中氮、氧原子个数比是1:2,故A正确;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2+1×4=32,故B正确;C、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氢元素质量不变,故C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故D正确。故选:C。【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10.(2分)提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物质实验方案AC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CaO(CaCO3)在高温下煅烧CO2(H2O)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DMnO2(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A.AB.BC.CD.D【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正确。第17页(共17页)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1.(2分)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NH4Cl、K2CO3、NaOH、Na2SO4B.MgSO4、NaCl、Ba(NO3)2、FeCl3C.KOH、Na2SO4、HCl、NaHCO3D.HCl、NaNO3、K2SO4、NH4Cl【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NH4Cl和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MgSO4和Ba(NO3)2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镁,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HCl和KOH、NaHC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分别生成氯化钾和水、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三四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12.(2分)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7页(共17页)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C.AB段有沉淀生成D.F点溶液的pH>7【分析】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解答】解: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即没有反应的硫酸铜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钠,该选项说法正确;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没有反应的硫酸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AB段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该选项说法正确;D、F点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的pH>7,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38~40题每空1分,第41题6分,共18分)13.(4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1)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家庭兴建了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 。(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原因是 分子间有间隔,且压强越大,间隔越小 。(3)许多矿石中含有铁元素,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CO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2 。(4)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 糖类 。【分析】(1)根据沼气的组成进行分析;(2)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隙进行分析;(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4)根据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第17页(共17页)
【解答】解:(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或CH4);(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隙,且压强越大,间隙越小;(3)碳酸根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4)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糖类。故答案为:(1)甲烷(或CH4);(2)分子间有间隔,且压强越大,间隔越小;(3)+2;(4)糖类。【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14.(4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13.331.663.9110169回答下列问题:(1)20℃时,将18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65.8 g。(2)80℃时,将269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6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59 g。(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1.7% 。(结果精确到0.1%)(4)将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加水或升温 。【分析】(1)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6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20℃时,将18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8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5.8g。第17页(共17页)
(2)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将269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水100g;6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6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10g硝酸钾,则析出晶体的质量是169g﹣110g=59g。(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1.7%。(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加水或升温。故答案为:(1)65.8;(2)59;(3)11.7%;(4)加水或升温。【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解度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4分)小婷和小彤在帮助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小婷很快就判断出其中一瓶是硫酸铜溶液。小彤把其他三种溶液分别编号成A、B、C,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如下实验:实验A+BB+CA+C现象无明显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有气体产生据此,小彤很快就分辨出了三种未知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小婷判断出硫酸铜溶液的依据是 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他三种溶液为无色 。(2)C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Na2CO3 。(3)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4)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OH)2=2NaOH+CaCO3↓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解答】解:(1)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2)A+C,第17页(共17页)
有气体产生,则AC是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B为氢氧化钙溶液;B+C,有白色沉淀产生,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则C为碳酸钠溶液,A为稀盐酸。C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Na2CO3。(3)A与B反应,即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4)B与C反应,即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故答案为:(1)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他三种溶液为无色;(2)Na2CO3;(3)复分解反应;(4)Na2CO3+Ca(OH)2=2NaOH+CaCO3↓。【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16.(6分)某同学为定量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取40g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计算:(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分析】根据稀盐酸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氯化氢的质量,根据氯化氢的质量可以计算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氯化氢的质量为50g×7.3%=3.65g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NaOH+HCl=NaCl+H2O4036.558.5y3.65gxx=5.85g,y=4g(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0%第17页(共17页)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5%答:(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比较简单,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七、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8分)17.(4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试管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 B 装置(填字母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使收集到的氧气较为纯净,最好选用图中的 E 装置进行收集(填字母序号)。【分析】据图即可知道有关仪器的名称,根据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是试管,故填:试管。(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是故意常温型反应,故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B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B;CaCO3+2HCl=CaCl2+H2O+CO2↑。(3)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使收集到的氧气较为纯净,最好选用排水法收集,故选择E装置进行收集,故填:E。【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第17页(共17页)
。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8.(4分)小亮学完合金后,知道了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他决定探究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1)[查阅资料]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NiSO4,并放出氢气。写出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i+H2SO4=NiSO4+H2↑ 。(2)[猜想与假设]根据教材中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查阅的资料,对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作出猜想:猜想①Fe>Ni>Cu;猜想② Ni>Fe>Cu 。(3)[实验探究]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证明 猜想① (填“猜想①”或“猜想②”)成立。(4)[拓展延伸]用铜片、NiSO4溶液和 铁片 ,通过实验探究也能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结合物质间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故填:Ni+H2SO4=NiSO4+H2↑;(2)猜想时,铁的活动性一定大于铜,故还可以猜想为Ni>Fe>Cu,故填:Ni>Fe>Cu;(3)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镍,故猜想①正确,故填:猜想①;(4)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可以使用铜片、NiSO4溶液和铁片,故填:铁片。【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有关活动性顺序的判断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第17页(共17页)
2019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答案 解析
展开
2019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1.(2分)下列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摔碎了B.潮湿的衣服晒干了C.桌子上的苹果腐烂了D.冰箱中的水结冰了2.(2分)空气中含量较多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3.(2分)下列化学符号能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2HB.H2C.2H2D.2H+4.(2分)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纯棉毛巾B.塑料垃圾袋C.玻璃啤酒瓶D.铝质饮料罐5.(2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B.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6.(2分)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B.干冰、生石灰、高锰酸钾都属于氧化物C.熟石灰、烧碱、纯碱都属于碱D.尿素、硝酸钾、磷酸铵都属于复合肥7.(2分)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A.C、CO、CO2、CaCO3B.C、CO、CO2、H2CO3C.CO、C、CO2、CaCO3D.CO2、C、CO、H2CO38.(2分)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第17页(共17页)
C.电器短路着火,未切断电源直接用水浇灭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9.(2分)某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氧原子个数比是1:2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减小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3:410.(2分)提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物质实验方案AC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CaO(CaCO3)在高温下煅烧CO2(H2O)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DMnO2(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A.AB.BC.CD.D11.(2分)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NH4Cl、K2CO3、NaOH、Na2SO4B.MgSO4、NaCl、Ba(NO3)2、FeCl3C.KOH、Na2SO4、HCl、NaHCO3D.HCl、NaNO3、K2SO4、NH4Cl12.(2分)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7页(共17页)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C.AB段有沉淀生成D.F点溶液的pH>7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38~40题每空1分,第41题6分,共18分)13.(4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1)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家庭兴建了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原因是 。(3)许多矿石中含有铁元素,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CO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4)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 。14.(4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13.331.663.9110169回答下列问题:(1)20℃时,将18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2)80℃时,将269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6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g。(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4)将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15.(4分)小婷和小彤在帮助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小婷很快就判断出其中一瓶是硫酸铜溶液。小彤把其他三种溶液分别编号成A、B、C,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如下实验:实验A+BB+CA+C现象无明显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有气体产生据此,小彤很快就分辨出了三种未知溶液。回答下列问题:第17页(共17页)
(1)小婷判断出硫酸铜溶液的依据是 。(2)C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3)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4)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6.(6分)某同学为定量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取40g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计算:(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七、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8分)17.(4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 装置(填字母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使收集到的氧气较为纯净,最好选用图中的 装置进行收集(填字母序号)。18.(4分)小亮学完合金后,知道了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他决定探究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1)[查阅资料]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NiSO4,并放出氢气。写出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猜想与假设]根据教材中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查阅的资料,对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作出猜想:猜想①Fe>Ni>Cu;猜想② 。(3)[实验探究]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第17页(共17页)
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证明 (填“猜想①”或“猜想②”)成立。(4)[拓展延伸]用铜片、NiSO4溶液和 ,通过实验探究也能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第17页(共17页)
2019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1.(2分)下列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摔碎了B.潮湿的衣服晒干了C.桌子上的苹果腐烂了D.冰箱中的水结冰了【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瓷碗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潮湿的衣服晒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桌子上的苹果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冰箱中的水结冰了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加强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区别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2分)空气中含量较多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性质来回答本题,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含量较多且性质活泼”。【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而氧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2分)下列化学符号能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2HB.H2C.2H2D.2H+【分析】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解答】第17页(共17页)
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可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正确。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H2可表示1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H2可表示2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可表示2个氢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2分)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纯棉毛巾B.塑料垃圾袋C.玻璃啤酒瓶D.铝质饮料罐【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纯棉毛巾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B、塑料垃圾袋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C、玻璃啤酒瓶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D、铝质饮料罐是用铝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5.(2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B.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分析】A、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常用的溶剂,进行分析判断。第17页(共17页)
D、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节约用水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2分)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B.干冰、生石灰、高锰酸钾都属于氧化物C.熟石灰、烧碱、纯碱都属于碱D.尿素、硝酸钾、磷酸铵都属于复合肥【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正确;B、高锰酸钾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错误;D、尿素中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故选:A。【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类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2分)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A.C、CO、CO2、CaCO3B.C、CO、CO2、H2CO3C.CO、C、CO2、CaCO3D.CO2、C、CO、H2CO3【分析】根据题意,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第17页(共17页)
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说明已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A、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但碳酸钙常温下不分解,故选项错误。B、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酸常温下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C、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不反应,故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不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8.(2分)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电器短路着火,未切断电源直接用水浇灭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分析】根据已有的灭火的措施和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正确;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防止造成图书破坏,正确;C、电器短路着火,未切断电源直接用水浇灭会造成触电,错误;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可以移走可燃物,正确;故选:C。【点评】加强对灭火措施的掌握和理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2分)某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氮、氧原子个数比是1:2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第17页(共17页)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减小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3:4【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的分析、计算。【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甲是N2O4、乙是N2H4、丙是N2、丁是H2O,该化学方程式为:N2O4+2N2H43N2+4H2O;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中氮、氧原子个数比是1:2,故A正确;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2+1×4=32,故B正确;C、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氢元素质量不变,故C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故D正确。故选:C。【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10.(2分)提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物质实验方案AC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CaO(CaCO3)在高温下煅烧CO2(H2O)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DMnO2(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A.AB.BC.CD.D【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正确。第17页(共17页)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1.(2分)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NH4Cl、K2CO3、NaOH、Na2SO4B.MgSO4、NaCl、Ba(NO3)2、FeCl3C.KOH、Na2SO4、HCl、NaHCO3D.HCl、NaNO3、K2SO4、NH4Cl【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NH4Cl和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MgSO4和Ba(NO3)2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镁,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HCl和KOH、NaHC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分别生成氯化钾和水、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三四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12.(2分)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7页(共17页)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C.AB段有沉淀生成D.F点溶液的pH>7【分析】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解答】解: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即没有反应的硫酸铜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钠,该选项说法正确;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没有反应的硫酸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AB段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该选项说法正确;D、F点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的pH>7,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38~40题每空1分,第41题6分,共18分)13.(4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1)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家庭兴建了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 。(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原因是 分子间有间隔,且压强越大,间隔越小 。(3)许多矿石中含有铁元素,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CO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2 。(4)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 糖类 。【分析】(1)根据沼气的组成进行分析;(2)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隙进行分析;(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4)根据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第17页(共17页)
【解答】解:(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或CH4);(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隙,且压强越大,间隙越小;(3)碳酸根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0,则x=+2;(4)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糖类。故答案为:(1)甲烷(或CH4);(2)分子间有间隔,且压强越大,间隔越小;(3)+2;(4)糖类。【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14.(4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13.331.663.9110169回答下列问题:(1)20℃时,将18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65.8 g。(2)80℃时,将269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6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59 g。(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1.7% 。(结果精确到0.1%)(4)将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加水或升温 。【分析】(1)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6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20℃时,将18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8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5.8g。第17页(共17页)
(2)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将269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水100g;6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6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10g硝酸钾,则析出晶体的质量是169g﹣110g=59g。(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1.7%。(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加水或升温。故答案为:(1)65.8;(2)59;(3)11.7%;(4)加水或升温。【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解度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4分)小婷和小彤在帮助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小婷很快就判断出其中一瓶是硫酸铜溶液。小彤把其他三种溶液分别编号成A、B、C,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如下实验:实验A+BB+CA+C现象无明显现象有白色沉淀产生有气体产生据此,小彤很快就分辨出了三种未知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小婷判断出硫酸铜溶液的依据是 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他三种溶液为无色 。(2)C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Na2CO3 。(3)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4)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OH)2=2NaOH+CaCO3↓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解答】解:(1)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2)A+C,第17页(共17页)
有气体产生,则AC是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B为氢氧化钙溶液;B+C,有白色沉淀产生,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则C为碳酸钠溶液,A为稀盐酸。C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Na2CO3。(3)A与B反应,即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4)B与C反应,即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故答案为:(1)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他三种溶液为无色;(2)Na2CO3;(3)复分解反应;(4)Na2CO3+Ca(OH)2=2NaOH+CaCO3↓。【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16.(6分)某同学为定量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取40g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计算:(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分析】根据稀盐酸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氯化氢的质量,根据氯化氢的质量可以计算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氯化氢的质量为50g×7.3%=3.65g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NaOH+HCl=NaCl+H2O4036.558.5y3.65gxx=5.85g,y=4g(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0%第17页(共17页)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5%答:(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比较简单,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七、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8分)17.(4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试管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 B 装置(填字母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使收集到的氧气较为纯净,最好选用图中的 E 装置进行收集(填字母序号)。【分析】据图即可知道有关仪器的名称,根据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是试管,故填:试管。(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是故意常温型反应,故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B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B;CaCO3+2HCl=CaCl2+H2O+CO2↑。(3)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使收集到的氧气较为纯净,最好选用排水法收集,故选择E装置进行收集,故填:E。【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第17页(共17页)
。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8.(4分)小亮学完合金后,知道了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他决定探究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1)[查阅资料]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NiSO4,并放出氢气。写出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i+H2SO4=NiSO4+H2↑ 。(2)[猜想与假设]根据教材中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查阅的资料,对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作出猜想:猜想①Fe>Ni>Cu;猜想② Ni>Fe>Cu 。(3)[实验探究]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证明 猜想① (填“猜想①”或“猜想②”)成立。(4)[拓展延伸]用铜片、NiSO4溶液和 铁片 ,通过实验探究也能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结合物质间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镍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故填:Ni+H2SO4=NiSO4+H2↑;(2)猜想时,铁的活动性一定大于铜,故还可以猜想为Ni>Fe>Cu,故填:Ni>Fe>Cu;(3)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镍,故猜想①正确,故填:猜想①;(4)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可以使用铜片、NiSO4溶液和铁片,故填:铁片。【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有关活动性顺序的判断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第17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