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3分)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雕琢玉石B.丝线织锦C.葡萄制酒D.瓷盘破碎【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雕琢玉石,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丝线织锦,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葡萄制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瓷盘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3分)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回收废旧电池B.倡导绿色出行C.减少农药使用D.发展露天烧烤【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解答】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所以废旧电池要回收,不可随意丢弃,故A不合题意;第22页(共22页)
B、倡导绿色出行既可以节约化石能源,又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B不合题意;C、减少农药使用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不合题意;D、发展露天烧烤会产生的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各种污染源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题,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3.(3分)“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从健康角度考虑,下列观点中,不合理的是( )A.大量摄入食品添加剂会危害健康B.吸毒可使人产生对毒品的依赖性C.霉变大米洗净后可以放心食用D.大量摄入可溶性钡盐会导致中毒【分析】A、根据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吸毒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可溶性钡盐会有毒,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依法添加使用,不能过量使用,大量摄入食品添加剂会危害健康,故选项说法正确。B、毒品严重危害自身身心健康,可使人产生对毒品的依赖性,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故选项说法正确。C、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即使洗净煮熟后也不能食用,故选项说法错误。D、可溶性钡盐会有毒,大量摄入可溶性钡盐会导致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毒品、黄曲霉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3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B.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应先通入CO气体,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第22页(共22页)
C.测定某溶液的pH,应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CO还原Fe2O3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以防止液体受热时喷出伤人,故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应先通入CO气体,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3分)如图是甲、乙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两种粒子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甲、乙两种粒子都不显电性B.乙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甲粒子是金属阳离子D.甲、乙两种粒子不能结合成化合物第22页(共22页)
【分析】A、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B、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C、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D、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及化合物形成进行分析。【解答】解:A、粒子甲、乙中质子数=电子数,属于原子,原子不显电性,故A正确;B、乙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电子,故B错误;C、粒子甲中质子数=电子数,属于原子,故C错误;D、甲是镁原子,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形成+2价的阳离子,乙是氯原子,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7,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价的阴离子,所以镁原子和氯原子可以形成化合物氯化镁,故D错误;故选:A。【点评】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原子还是离子,依据电性判断得失电子的情况。6.(3分)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纯碱和烧碱都属于碱类物质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C.氧气(O2)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D.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分析】A、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B、根据物质的构成进行分析;C、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故A说法不正确;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故B说法正确;C、氧气(O2)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C说法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不变的,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构成,质量守恒定律,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7.(3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第22页(共22页)
A.熟石灰可用于中和土壤的酸性B.适量补钙有利于防治骨质疏松C.硫酸铜可用于配制农用杀菌剂波尔多液D.室内洒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分析】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氢氧化钙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B、钙元素是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适量补钙有利于防治骨质疏松;C、硫酸铜可用于配制农用杀菌剂波尔多液;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解答】解: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氢氧化钙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熟石灰可用于中和土壤的酸性,该选项说法正确;B、钙元素是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适量补钙有利于防治骨质疏松,该选项说法正确;C、硫酸铜可用于配制农用杀菌剂波尔多液,该选项说法正确;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洒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8.(3分)将白色硫酸铜粉末状晶体(CuSO4)加入盛有100mL60℃热水的烧杯中,直至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得到一定温度下的蓝色溶液M,即刻将一小块蓝色硫酸铜晶体(CuSO4•5H2O)N悬垂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M中(如图所示),自然冷却玻璃棒至室温,观察现象(已知: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A.一定温度下,蓝色溶液M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B.随着温度的降低,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C.随着温度的降低,溶液中的溶质硫酸铜逐渐减少第22页(共22页)
D.在降温过程中,小块硫酸铜晶体N逐渐变大【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饱和溶液加入该种溶质的晶体后会处于动态平衡,溶解进去的溶质和析出的溶质相等考虑。【解答】解:将白色硫酸铜粉末状晶体(CuSO4)加入盛有100mL60℃热水的烧杯中,直至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得到一定温度下的蓝色溶液M,因为固体不再溶解,因此M为饱和溶液,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即刻将一小块蓝色硫酸铜晶体(CuSO4•5H2O)N悬垂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M中(如图所示),自然冷却玻璃棒至室温,随着温度的降低,会析出硫酸铜晶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也会减小,小块硫酸铜晶体的质量N会变大,据此分析:A、一定温度下的蓝色溶液M为饱和溶液;故A正确;B、随着温度的降低,会析出硫酸铜晶体,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也会减小;故B错误;C、随着温度的降低,会析出硫酸铜晶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故C正确;D、在降温过程中小块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会变大;故D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饱和溶液中还能溶解该种溶质,只是溶解了多少溶质,就会析出多少溶质。9.(3分)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通常状况下可燃物有自身的着火点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通常状况下可燃物有自身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使可燃物充分燃烧,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C、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如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第22页(共22页)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3分)下列有关化学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B.利用化学反应能改变原子的种类和质量C.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分析】A、根据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利用化学反应不能改变原子的种类和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有些化学反应需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纯净物的特征、催化剂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1.(4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4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第22页(共22页)
C.物质甲和丙都属于有机物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分析】A、一定条件下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B、反应前氧元素化合价是0,反应后是﹣2;C、一氧化碳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是无机物;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32:32=1:1。【解答】解:A、一定条件下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4+O22CO+4H2,x=4,该选项说法正确;B、反应前氧元素化合价是0,反应后是﹣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一氧化碳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是无机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32:32=1:1,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2.(4分)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NaOH溶液和稀硫酸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BaCl2溶液、Na2CO3溶液、NH4Cl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加入试剂甲乙丙实验现象有气泡冒出无明显现象产生沉淀A.溶液X一定是NaOH溶液B.溶液X一定是稀硫酸C.乙一定是NH4Cl溶液D.丙一定是Na2CO3溶液【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只会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不会与氯化钡、碳酸钠反应,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铵不会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氢氧化钠只会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不会与氯化钡、碳酸钠反应,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铵不会反应,第22页(共22页)
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和甲反应产生气泡,和乙没有明显现象,和丙反应产生沉淀,所以X一定是稀硫酸,甲是碳酸钠,丙是氯化钡,乙是氯化铵,故选:B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13.(4分)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采用的相应除杂质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质方案AO2N2将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粉BNaNO3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CFeCl2溶液HCl加入过量铁粉,过滤DNaCl固体CaCO3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A.AB.BC.CD.D【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硝酸钡能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Ba(NO3)2(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HCl能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NaCl固体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CD。【点评】第22页(共22页)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4.(4分)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将单质锌和单质银的混合物ag加入到一定量的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滤液(不饱和)和滤渣,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B.滤液中一定含有Ag+、Zn2+C.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D.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银、单质铜和单质锌【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将Zn、Ag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铜和硝酸锌,银不参加反应;A、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滤渣中有锌,Cu(NO3)2反应完了,生成的硝酸锌是无色的,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银不参加反应溶液中一定不含有A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锌和硝酸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因此滤渣的质量小于a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滤渣中有锌,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铜,银不参加反应,所以滤渣中含有锌、铜、银;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C。【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5.(4分)向100g含有HCl和CuCl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并振荡,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90.2g不饱和溶液M和沉淀N。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沉淀N的质量为9.8gB.原混合溶液中CuCl2的质量为13.5g第22页(共22页)
C.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9gD.原混合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为17.75g【分析】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减少质量即为生成沉淀质量,所以沉淀N的质量为100g+100g﹣190.2g═9.8g,故A正确。B、设原混合溶液中CuCl2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y。CuCl2+2NaOH═Cu(OH)2↓+2NaCl1358098xy9.8gx═13.5gy═8g故B正确。C、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100g×20%﹣8g═12g设生成水质量为z,参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m。NaOH+HCl═NaCl+H2O4036.51812gmzz═5.4gm═10.95g故C错误。D、原混合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为10.95g×+13.5g×═10.65+7.1g═17.75g故D正确。故选:ABD。第22页(共22页)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碱的化学性质和有关的计算等,解决本考点需要根据实验现象,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此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16.(10分)(1)按要求从氢氧化钾、氯化锌、氧化镁、氢气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①一种可燃性气体 H2 ;②一种金属氧化物 MgO ;③一种可溶性的碱 KOH ;④一种可溶性的盐 ZnCl2 。(2)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社会共识。试回答下列问题:①《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自2021年5月1日起全面施行。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下列各项中,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A.废纸旧报B.废杀虫剂C.瓜皮果核D.废旧钢材②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在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1:8 (填最简整数比)。液态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运动速率 增大 (填“增大”“减小”“不变”之一)。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展现大国担当,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碳达峰”是指国家整体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达到峰值。有研究表明,当前全球每年人为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420亿吨,在这些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114.5 亿吨(结果精确至0.1亿吨)。“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二氧化碳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和人为碳捕集技术吸收二氧化碳量达到平衡。对于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A.该过程中发生了光合作用第22页(共22页)
B.该过程中没有能量的转化C.该过程中有碳水化合物生成D.该过程中有氧气放出④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氢氧燃料电池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电池中,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D (填选项序号之一)。A.氢气和氧气发生了化合反应B.该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该电池反应生成的水不污染环境D.当前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所需氢气成本很低【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2)①根据垃圾的分类分析;②根据水的化学式计算及液态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运动速率增大;③根据二氧化碳化学式计算及光合作用原理分析;④根据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所需氢气,消耗大量的电能,成本高分析。【解答】解:(1)①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化学式为H2;②氧化镁是一种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MgO;③氢氧化钾是一种可溶性的碱,化学式为KOH;④氯化锌是一种可溶性的盐,化学式为ZnCl2;(2)①A.废纸旧报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错误;B.废杀虫剂属于有害垃圾,故正确;C.瓜皮果核属于厨余垃圾,故错误;D.废旧钢材属于可回收垃圾,故正确。第22页(共22页)
故选B。②在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16×1)═1:8;液态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运动速率增大。③当前全球每年人为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420亿吨,在这些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20亿吨×亿吨。植物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在叶绿体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故不合理的是B。④A.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B.该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正确;C.该电池反应生成的水不污染环境,故正确。D.当前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所需氢气,消耗大量的电能,成本高,故错误。故选D。故答案为:(1)①H2;②MgO;③KOH;④ZnCl2;(2)①B;②1:8;增大;③114.5;B;④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加强化学知识的归纳和学习即可分析解答。17.(10分)(1)在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舱带回月球样品(月壤),“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试回答下列问题:①经检测知,月壤中主要含有橄榄石、辉石、钛铁矿、斜长石以及玻璃态物质,该月球样品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混合物”之一)。②在月壤中还含有丰富的稀有气体氦3(He﹣第22页(共22页)
3)。一个氦3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稀有气体氦3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 氦原子结构稳定 。③火星表面呈黄褐色,是由于火星表面土壤中含有三氧化二铁(Fe2O3)等物质引起的。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0% (结果精确至1%)。(2)海洋是人类的巨大资源宝库,从海水中可以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NaCl和KCl。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①在 t1 ℃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等。②在t2℃时,将30gKCl固体加入到50g水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2:5 (填最简整数比)。③在t2℃时,各取NaCl和KCl固体ag,分别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至t1℃,此时所得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 大于 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填“小于”“等于”“大于”之一)。【分析】(1)①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进行分析;②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③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2)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的质量大小。【解答】解:(1)①经检测知,月壤中主要含有橄榄石、辉石、钛铁矿、斜长石以及玻璃态物质,该月球样品属于混合物;②在月壤中还含有丰富的稀有气体氦3(He﹣3)。一个氦3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核外有2个电子,所以稀有气体氦3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氦原子结构稳定;③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0%;(2)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等;②在t2℃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30gKCl固体加入到50g水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20g的固体,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0g:50g=2:5;③在t2℃第22页(共22页)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各取NaCl和KCl固体ag,分别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氯化钠需要水的质量大于氯化钾需要水的质量,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至t1℃,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此时所得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大于KCl饱和溶液的质量。故答案为:(1)①混合物;②氦原子结构稳定;③70%;(2)①t1;②2:5;③大于。【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8.(10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A、D、B、F (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②上述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③用仪器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瓶口 (填“瓶口”“瓶内”之一),若木条火焰 熄灭 ,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2)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对某种塑料试样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实验(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B1→E→B2→C→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第22页(共22页)
为浓硫酸洗气瓶),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进行实验。使Wg该塑料试样碎屑在充足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①在该装置中,洗气瓶C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 。②Wg该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B2质量增加a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W﹣ g(结果用代数式表示)。【分析】(1)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解答】解:(1)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制取二氧化碳)、D(吸收氯化氢)、B(吸收水蒸气)、F(收集二氧化碳)。故填:A、D、B、F。②上述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③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故填:瓶口;熄灭。(2)①在该装置中,洗气瓶C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故填:吸收二氧化碳。②Wg该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B2质量增加ag,说明反应生成ag的水,ag水中氢元素质量:ag×,样品中碳元素质量:Wg﹣ag×=(W﹣)g,故填:W﹣。【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9.(10分)(1)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贴标签的红色粉末,已知是铜粉和氧化铁粉末中的各一种,小明和小刚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物质,并进行了实验探究。①第22页(共22页)
小明各取少量两种红色粉末,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稀盐酸,振荡,观察到A试管中的红色粉末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A试管中加入的红色粉末是 Fe2O3 (填化学式)。②小刚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取了一种试剂,也成功鉴别了上述两种红色粉末。则小刚所选的试剂是 C (填选项序号之一)。A.水B.NaCl溶液C.AgNO3溶液D.NaOH溶液(2)已知某无色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是NaNO3和Na2CO3或两者之一,另有一种无色溶液B,其中的溶质可能是MgCl2和MgSO4或两者之一。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①气体C的化学式为 CO2 ,沉淀H的化学式为 AgCl 。②在滤液G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 H+、Na+、Ba2+ (填离子符号)。③写出步骤Ⅱ中生成沉淀F的化学方程式: MgCl2+Ba(OH)2=Mg(OH)2↓+BaCl2 。【分析】(1)①根据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不会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②根据氧化铁、铜都不会与稀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反应,铜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氧化铁不会与硝酸银反应进行分析;(2)根据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1)①第22页(共22页)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不会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各取少量两种红色粉末,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稀盐酸,振荡,观察到A试管中的红色粉末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A试管中加入的红色粉末是Fe2O3;②铜与稀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都不会反应;铜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氧化铁不会与硝酸银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氧化铁、铜,所以小刚所选的试剂是C;(2)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溶液A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生成的气体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C是二氧化碳,溶液A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D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含有稀盐酸;溶液B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的沉淀F全部溶液硝酸,所以F中一定不含硫酸钡,B中一定不含硫酸镁,一定含有氯化镁,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所以F是氢氧化镁,E是中一定含有氯化钡,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所以H是氯化银,G中一定含有硝酸、硝酸钠,所以①气体C的化学式为CO2;沉淀H的化学式为AgCl;②在滤液G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H+、Na+、Ba2+;③步骤Ⅱ中生成沉淀F的反应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化学方程式为:MgCl2+Ba(OH)2=Mg(OH)2↓+BaCl2。故答案为:(1)Fe2O3;②C;(2)①CO2;AgCl;②H+、Na+、Ba2+;③MgCl2+Ba(OH)2=Mg(OH)2↓+BaCl2。【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20.(10分)硫酸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试回答下列问题:(1)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 碳酸氢钠 (填“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硼酸”之一)溶液,以防灼伤皮肤。(2)用硫单质制取硫酸的转化流程示意图如图:第22页(共22页)
在S、SO2、SO3、H2SO4四种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表现为+4价的物质是 SO2 (填化学式)。写出上述转化流程步骤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3+H2O═H2SO4 。(3)现取100g稀硫酸倒入烧杯中,慢慢向烧杯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BaCl2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B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①当加入BaCl2溶液200g时(即图中A点),烧杯中溶液里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 Cl﹣、SO42﹣ (填离子符号)。②当加入BaCl2溶液416g时(即图中B点),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产生沉淀的总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g)【分析】(1)根据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处理方法考虑;(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及题干数据分析。【解答】解:(1)实验中如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2)在S中硫元素化合价为0,S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则硫元素化合价为+4,SO3中硫元素化合价为+6,H2SO4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则硫元素化合价为+6,所以四种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表现为+4价的物质是SO2;流程步骤③中所发生反应是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化学方程式为:SO3+H2O═H2SO4。(3)①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当加入BaCl2溶液200g时(即图中A点),硫酸有剩余,烧杯中溶液里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Cl﹣、SO42﹣。②参加反应的氯化钡质量为416g×10%═41.6g,设产生沉淀的总质量为x。第22页(共22页)
BaCl2+H2SO4═BaSO4↓+2HCl20823341.6gxx=46.6g答:产生沉淀的总质量为46.6g。故答案为:(1)碳酸氢钠;(2)SO2;SO3+H2O═H2SO4;(3)①Cl﹣、SO42﹣;②46.6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物质间反应的情况,正确分析图示数据,细心解答。声明:试题解析著第22页(共22页)
第22页(共22页)
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3分)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雕琢玉石B.丝线织锦C.葡萄制酒D.瓷盘破碎【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雕琢玉石,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丝线织锦,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葡萄制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瓷盘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3分)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回收废旧电池B.倡导绿色出行C.减少农药使用D.发展露天烧烤【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解答】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所以废旧电池要回收,不可随意丢弃,故A不合题意;第22页(共22页)
B、倡导绿色出行既可以节约化石能源,又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B不合题意;C、减少农药使用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不合题意;D、发展露天烧烤会产生的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各种污染源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题,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3.(3分)“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从健康角度考虑,下列观点中,不合理的是( )A.大量摄入食品添加剂会危害健康B.吸毒可使人产生对毒品的依赖性C.霉变大米洗净后可以放心食用D.大量摄入可溶性钡盐会导致中毒【分析】A、根据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吸毒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可溶性钡盐会有毒,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依法添加使用,不能过量使用,大量摄入食品添加剂会危害健康,故选项说法正确。B、毒品严重危害自身身心健康,可使人产生对毒品的依赖性,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故选项说法正确。C、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即使洗净煮熟后也不能食用,故选项说法错误。D、可溶性钡盐会有毒,大量摄入可溶性钡盐会导致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毒品、黄曲霉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3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保障。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B.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应先通入CO气体,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第22页(共22页)
C.测定某溶液的pH,应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CO还原Fe2O3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对着自己或他人,以防止液体受热时喷出伤人,故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应先通入CO气体,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3分)如图是甲、乙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两种粒子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甲、乙两种粒子都不显电性B.乙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甲粒子是金属阳离子D.甲、乙两种粒子不能结合成化合物第22页(共22页)
【分析】A、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B、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C、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D、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及化合物形成进行分析。【解答】解:A、粒子甲、乙中质子数=电子数,属于原子,原子不显电性,故A正确;B、乙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电子,故B错误;C、粒子甲中质子数=电子数,属于原子,故C错误;D、甲是镁原子,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而形成+2价的阳离子,乙是氯原子,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7,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价的阴离子,所以镁原子和氯原子可以形成化合物氯化镁,故D错误;故选:A。【点评】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原子还是离子,依据电性判断得失电子的情况。6.(3分)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纯碱和烧碱都属于碱类物质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C.氧气(O2)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D.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分析】A、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B、根据物质的构成进行分析;C、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故A说法不正确;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故B说法正确;C、氧气(O2)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C说法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不变的,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构成,质量守恒定律,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7.(3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第22页(共22页)
A.熟石灰可用于中和土壤的酸性B.适量补钙有利于防治骨质疏松C.硫酸铜可用于配制农用杀菌剂波尔多液D.室内洒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分析】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氢氧化钙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B、钙元素是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适量补钙有利于防治骨质疏松;C、硫酸铜可用于配制农用杀菌剂波尔多液;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解答】解: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氢氧化钙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熟石灰可用于中和土壤的酸性,该选项说法正确;B、钙元素是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适量补钙有利于防治骨质疏松,该选项说法正确;C、硫酸铜可用于配制农用杀菌剂波尔多液,该选项说法正确;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洒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8.(3分)将白色硫酸铜粉末状晶体(CuSO4)加入盛有100mL60℃热水的烧杯中,直至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得到一定温度下的蓝色溶液M,即刻将一小块蓝色硫酸铜晶体(CuSO4•5H2O)N悬垂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M中(如图所示),自然冷却玻璃棒至室温,观察现象(已知: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A.一定温度下,蓝色溶液M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B.随着温度的降低,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C.随着温度的降低,溶液中的溶质硫酸铜逐渐减少第22页(共22页)
D.在降温过程中,小块硫酸铜晶体N逐渐变大【分析】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饱和溶液加入该种溶质的晶体后会处于动态平衡,溶解进去的溶质和析出的溶质相等考虑。【解答】解:将白色硫酸铜粉末状晶体(CuSO4)加入盛有100mL60℃热水的烧杯中,直至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得到一定温度下的蓝色溶液M,因为固体不再溶解,因此M为饱和溶液,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即刻将一小块蓝色硫酸铜晶体(CuSO4•5H2O)N悬垂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M中(如图所示),自然冷却玻璃棒至室温,随着温度的降低,会析出硫酸铜晶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也会减小,小块硫酸铜晶体的质量N会变大,据此分析:A、一定温度下的蓝色溶液M为饱和溶液;故A正确;B、随着温度的降低,会析出硫酸铜晶体,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也会减小;故B错误;C、随着温度的降低,会析出硫酸铜晶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故C正确;D、在降温过程中小块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会变大;故D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饱和溶液中还能溶解该种溶质,只是溶解了多少溶质,就会析出多少溶质。9.(3分)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通常状况下可燃物有自身的着火点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通常状况下可燃物有自身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使可燃物充分燃烧,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C、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如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第22页(共22页)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3分)下列有关化学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B.利用化学反应能改变原子的种类和质量C.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分析】A、根据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利用化学反应不能改变原子的种类和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有些化学反应需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纯净物的特征、催化剂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1.(4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4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第22页(共22页)
C.物质甲和丙都属于有机物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分析】A、一定条件下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B、反应前氧元素化合价是0,反应后是﹣2;C、一氧化碳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是无机物;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32:32=1:1。【解答】解:A、一定条件下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4+O22CO+4H2,x=4,该选项说法正确;B、反应前氧元素化合价是0,反应后是﹣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一氧化碳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是无机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32:32=1:1,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2.(4分)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NaOH溶液和稀硫酸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BaCl2溶液、Na2CO3溶液、NH4Cl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加入试剂甲乙丙实验现象有气泡冒出无明显现象产生沉淀A.溶液X一定是NaOH溶液B.溶液X一定是稀硫酸C.乙一定是NH4Cl溶液D.丙一定是Na2CO3溶液【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只会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不会与氯化钡、碳酸钠反应,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铵不会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氢氧化钠只会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不会与氯化钡、碳酸钠反应,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铵不会反应,第22页(共22页)
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和甲反应产生气泡,和乙没有明显现象,和丙反应产生沉淀,所以X一定是稀硫酸,甲是碳酸钠,丙是氯化钡,乙是氯化铵,故选:B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13.(4分)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采用的相应除杂质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质方案AO2N2将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粉BNaNO3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CFeCl2溶液HCl加入过量铁粉,过滤DNaCl固体CaCO3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A.AB.BC.CD.D【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硝酸钡能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Ba(NO3)2(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HCl能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NaCl固体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CD。【点评】第22页(共22页)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4.(4分)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将单质锌和单质银的混合物ag加入到一定量的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温度下的滤液(不饱和)和滤渣,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B.滤液中一定含有Ag+、Zn2+C.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D.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银、单质铜和单质锌【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将Zn、Ag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铜和硝酸锌,银不参加反应;A、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滤渣中有锌,Cu(NO3)2反应完了,生成的硝酸锌是无色的,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银不参加反应溶液中一定不含有A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锌和硝酸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因此滤渣的质量小于a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滤渣中有锌,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铜,银不参加反应,所以滤渣中含有锌、铜、银;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C。【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5.(4分)向100g含有HCl和CuCl2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并振荡,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90.2g不饱和溶液M和沉淀N。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沉淀N的质量为9.8gB.原混合溶液中CuCl2的质量为13.5g第22页(共22页)
C.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9gD.原混合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为17.75g【分析】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减少质量即为生成沉淀质量,所以沉淀N的质量为100g+100g﹣190.2g═9.8g,故A正确。B、设原混合溶液中CuCl2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y。CuCl2+2NaOH═Cu(OH)2↓+2NaCl1358098xy9.8gx═13.5gy═8g故B正确。C、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100g×20%﹣8g═12g设生成水质量为z,参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为m。NaOH+HCl═NaCl+H2O4036.51812gmzz═5.4gm═10.95g故C错误。D、原混合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为10.95g×+13.5g×═10.65+7.1g═17.75g故D正确。故选:ABD。第22页(共22页)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碱的化学性质和有关的计算等,解决本考点需要根据实验现象,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此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16.(10分)(1)按要求从氢氧化钾、氯化锌、氧化镁、氢气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①一种可燃性气体 H2 ;②一种金属氧化物 MgO ;③一种可溶性的碱 KOH ;④一种可溶性的盐 ZnCl2 。(2)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社会共识。试回答下列问题:①《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自2021年5月1日起全面施行。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下列各项中,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A.废纸旧报B.废杀虫剂C.瓜皮果核D.废旧钢材②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在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1:8 (填最简整数比)。液态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运动速率 增大 (填“增大”“减小”“不变”之一)。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展现大国担当,中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碳达峰”是指国家整体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达到峰值。有研究表明,当前全球每年人为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420亿吨,在这些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114.5 亿吨(结果精确至0.1亿吨)。“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二氧化碳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和人为碳捕集技术吸收二氧化碳量达到平衡。对于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A.该过程中发生了光合作用第22页(共22页)
B.该过程中没有能量的转化C.该过程中有碳水化合物生成D.该过程中有氧气放出④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氢氧燃料电池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电池中,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D (填选项序号之一)。A.氢气和氧气发生了化合反应B.该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该电池反应生成的水不污染环境D.当前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所需氢气成本很低【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2)①根据垃圾的分类分析;②根据水的化学式计算及液态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运动速率增大;③根据二氧化碳化学式计算及光合作用原理分析;④根据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所需氢气,消耗大量的电能,成本高分析。【解答】解:(1)①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化学式为H2;②氧化镁是一种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MgO;③氢氧化钾是一种可溶性的碱,化学式为KOH;④氯化锌是一种可溶性的盐,化学式为ZnCl2;(2)①A.废纸旧报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错误;B.废杀虫剂属于有害垃圾,故正确;C.瓜皮果核属于厨余垃圾,故错误;D.废旧钢材属于可回收垃圾,故正确。第22页(共22页)
故选B。②在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16×1)═1:8;液态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运动速率增大。③当前全球每年人为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420亿吨,在这些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20亿吨×亿吨。植物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在叶绿体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故不合理的是B。④A.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B.该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正确;C.该电池反应生成的水不污染环境,故正确。D.当前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所需氢气,消耗大量的电能,成本高,故错误。故选D。故答案为:(1)①H2;②MgO;③KOH;④ZnCl2;(2)①B;②1:8;增大;③114.5;B;④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加强化学知识的归纳和学习即可分析解答。17.(10分)(1)在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舱带回月球样品(月壤),“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试回答下列问题:①经检测知,月壤中主要含有橄榄石、辉石、钛铁矿、斜长石以及玻璃态物质,该月球样品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混合物”之一)。②在月壤中还含有丰富的稀有气体氦3(He﹣第22页(共22页)
3)。一个氦3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稀有气体氦3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 氦原子结构稳定 。③火星表面呈黄褐色,是由于火星表面土壤中含有三氧化二铁(Fe2O3)等物质引起的。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0% (结果精确至1%)。(2)海洋是人类的巨大资源宝库,从海水中可以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NaCl和KCl。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①在 t1 ℃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等。②在t2℃时,将30gKCl固体加入到50g水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2:5 (填最简整数比)。③在t2℃时,各取NaCl和KCl固体ag,分别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至t1℃,此时所得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 大于 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填“小于”“等于”“大于”之一)。【分析】(1)①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进行分析;②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③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2)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的质量大小。【解答】解:(1)①经检测知,月壤中主要含有橄榄石、辉石、钛铁矿、斜长石以及玻璃态物质,该月球样品属于混合物;②在月壤中还含有丰富的稀有气体氦3(He﹣3)。一个氦3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核外有2个电子,所以稀有气体氦3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氦原子结构稳定;③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0%;(2)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等;②在t2℃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30gKCl固体加入到50g水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20g的固体,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0g:50g=2:5;③在t2℃第22页(共22页)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各取NaCl和KCl固体ag,分别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氯化钠需要水的质量大于氯化钾需要水的质量,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至t1℃,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此时所得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大于KCl饱和溶液的质量。故答案为:(1)①混合物;②氦原子结构稳定;③70%;(2)①t1;②2:5;③大于。【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8.(10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A、D、B、F (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②上述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③用仪器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瓶口 (填“瓶口”“瓶内”之一),若木条火焰 熄灭 ,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2)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对某种塑料试样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实验(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B1→E→B2→C→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第22页(共22页)
为浓硫酸洗气瓶),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进行实验。使Wg该塑料试样碎屑在充足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①在该装置中,洗气瓶C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 。②Wg该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B2质量增加a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W﹣ g(结果用代数式表示)。【分析】(1)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解答】解:(1)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制取二氧化碳)、D(吸收氯化氢)、B(吸收水蒸气)、F(收集二氧化碳)。故填:A、D、B、F。②上述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③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故填:瓶口;熄灭。(2)①在该装置中,洗气瓶C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故填:吸收二氧化碳。②Wg该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B2质量增加ag,说明反应生成ag的水,ag水中氢元素质量:ag×,样品中碳元素质量:Wg﹣ag×=(W﹣)g,故填:W﹣。【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9.(10分)(1)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贴标签的红色粉末,已知是铜粉和氧化铁粉末中的各一种,小明和小刚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物质,并进行了实验探究。①第22页(共22页)
小明各取少量两种红色粉末,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稀盐酸,振荡,观察到A试管中的红色粉末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A试管中加入的红色粉末是 Fe2O3 (填化学式)。②小刚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取了一种试剂,也成功鉴别了上述两种红色粉末。则小刚所选的试剂是 C (填选项序号之一)。A.水B.NaCl溶液C.AgNO3溶液D.NaOH溶液(2)已知某无色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是NaNO3和Na2CO3或两者之一,另有一种无色溶液B,其中的溶质可能是MgCl2和MgSO4或两者之一。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①气体C的化学式为 CO2 ,沉淀H的化学式为 AgCl 。②在滤液G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 H+、Na+、Ba2+ (填离子符号)。③写出步骤Ⅱ中生成沉淀F的化学方程式: MgCl2+Ba(OH)2=Mg(OH)2↓+BaCl2 。【分析】(1)①根据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不会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②根据氧化铁、铜都不会与稀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反应,铜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氧化铁不会与硝酸银反应进行分析;(2)根据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1)①第22页(共22页)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不会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各取少量两种红色粉末,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稀盐酸,振荡,观察到A试管中的红色粉末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A试管中加入的红色粉末是Fe2O3;②铜与稀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都不会反应;铜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氧化铁不会与硝酸银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氧化铁、铜,所以小刚所选的试剂是C;(2)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溶液A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生成的气体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C是二氧化碳,溶液A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D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含有稀盐酸;溶液B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的沉淀F全部溶液硝酸,所以F中一定不含硫酸钡,B中一定不含硫酸镁,一定含有氯化镁,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所以F是氢氧化镁,E是中一定含有氯化钡,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所以H是氯化银,G中一定含有硝酸、硝酸钠,所以①气体C的化学式为CO2;沉淀H的化学式为AgCl;②在滤液G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H+、Na+、Ba2+;③步骤Ⅱ中生成沉淀F的反应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化学方程式为:MgCl2+Ba(OH)2=Mg(OH)2↓+BaCl2。故答案为:(1)Fe2O3;②C;(2)①CO2;AgCl;②H+、Na+、Ba2+;③MgCl2+Ba(OH)2=Mg(OH)2↓+BaCl2。【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20.(10分)硫酸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试回答下列问题:(1)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 碳酸氢钠 (填“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硼酸”之一)溶液,以防灼伤皮肤。(2)用硫单质制取硫酸的转化流程示意图如图:第22页(共22页)
在S、SO2、SO3、H2SO4四种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表现为+4价的物质是 SO2 (填化学式)。写出上述转化流程步骤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3+H2O═H2SO4 。(3)现取100g稀硫酸倒入烧杯中,慢慢向烧杯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BaCl2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B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①当加入BaCl2溶液200g时(即图中A点),烧杯中溶液里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 Cl﹣、SO42﹣ (填离子符号)。②当加入BaCl2溶液416g时(即图中B点),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产生沉淀的总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g)【分析】(1)根据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处理方法考虑;(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及题干数据分析。【解答】解:(1)实验中如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2)在S中硫元素化合价为0,S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则硫元素化合价为+4,SO3中硫元素化合价为+6,H2SO4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则硫元素化合价为+6,所以四种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表现为+4价的物质是SO2;流程步骤③中所发生反应是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化学方程式为:SO3+H2O═H2SO4。(3)①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当加入BaCl2溶液200g时(即图中A点),硫酸有剩余,烧杯中溶液里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Cl﹣、SO42﹣。②参加反应的氯化钡质量为416g×10%═41.6g,设产生沉淀的总质量为x。第22页(共22页)
BaCl2+H2SO4═BaSO4↓+2HCl20823341.6gxx=46.6g答:产生沉淀的总质量为46.6g。故答案为:(1)碳酸氢钠;(2)SO2;SO3+H2O═H2SO4;(3)①Cl﹣、SO42﹣;②46.6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物质间反应的情况,正确分析图示数据,细心解答。声明:试题解析著第22页(共22页)
第22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