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61教学网)
我的位置:
2022年秋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3 不懂就要问教案
ID:87207 2022-08-03 6页1111 230.00 KB
已阅读6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3*不懂就要问【教学目标】1.认识“诵、例”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 观察导入,初识略读1.初识略读课文:同学们,平时学习生活中,你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会怎么办?(学生发表言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文里,就有一个孩子遇到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他是怎么解决的呢?在学习之前,我们先看看课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课题)(1)学生看课件出示的课题,说自己的发现。(2)认识略读课文:课题序号后加了星号的,都被称为“略读课文”,它的学习方法跟我们没加星号的课文是不一样的。你们翻开书,自己快速找找,这类课文还有哪些“新鲜”的地方?(3)同桌合作,互相交流。(4)出示文后泡泡语,明确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泡泡语,再次明确学习略读课文的策略。课件出示:,2.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初识私塾文化。(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以前把这样的学校叫什么吗?(私塾)(2)孩子们在私塾里是怎样学习的呢?又是谁遇到了不懂的问题呢?最后结果怎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结合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学校与私塾等的不同之处入手,选择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变灌输知识为发现知识,更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心理规律。板块二 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出示课题下方的学习提示,学生明确一共有几项学习任务。课件出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学生交流,弄清本课具体读书要求后,结合这些要求初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要求。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要求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文中注音或工具书,或向同桌请教,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3.检查自由读书的效果。①重点区分认识:历 厉(对比后组词、说句,加以区分识记)②组词识记多音字:背 圈③识记字的读音:糊涂(第二个字轻声) 挨打(第一个字读第二声)④出示词语卡认读、识记新词。课件出示:背诵 照例 圈一段 练习 糊里糊涂 吓呆 戒尺 严厉 挨打 清楚,4.指名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流利。【设计意图】实现学生独立阅读并能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解决生字词,读通、读顺全文。让学生发现生字词后,主动通过多种形式去进行识记,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提出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板块三 结合问题,细阅新读1.默读全文,解决问题一。(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交流。①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结果。你发现课文哪一部分是起因?哪一部分是结果?②明确起因是第1自然段、结果是第8~9自然段后,问:剩下的部分是什么?(经过)③以“起因”为例,指导学生练习概括。课件出示: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根据学生不同的表达,引导归纳概括方法:可以关注重点词句概括,可以缩句概括,可以删无关的词句概括……学生能说出一两种后,教师根据实际进行相应强化训练即可,不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④用相同的方法概括“结果”。⑤小组讨论怎么概括“经过”后,引导总结方法:先概括每一个自然段,再将每一个自然段概括出来的句子进行调整综合。⑥围绕“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完整交流“起因、经过、结果”。2.再读课文,解决问题二: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1)组内交流自己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2)推荐代表汇报交流。(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发现:对一件事形成看法,可以结合课文,再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进行思考。预设看法一:我认为这件事很有意思,让我发现了孙中山从小就跟别人不一样。①,教师:你从哪些地方发现这件事有意思?孙中山有哪些地方跟别人不一样?他是怎样的人?别人呢?(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进行圈画后,交流重点句1: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课件出示: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②相机理解“糊里糊涂”,通过将反问句“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等练习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孙中山正确的学习态度。③还有哪些句子能让你看出孙中山的学习态度非常好?(交流重点句2、3)课件出示:●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你从哪些词语能发现孙中山正确的读书态度?(流利、一字不漏)你能用这两个词语说句吗?④别的同学是什么学习态度呢?(交流重点句4)课件出示: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问:其他同学是怎么读书的?你能演一演吗?(摇头晃脑)思考:你觉得这样读书的效果怎样?其他同学为什么会在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吓呆了呢?谁能表演一下?能不能在全班表演一次?这样的状况下,教室里还有声音吗?文中哪个词语说出来了?(鸦雀无声)练习用“鸦雀无声”说句。⑤孙中山说了一句什么话特别有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出示重点句5)课件出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学生交流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后,教师相机小结:“学问”本来是指知识,在这里孙中山把这个词语分解开来,却很巧妙、生动地回答了同学的问题,也更好地表现了孙中山的学习态度。预设看法二:我认为……(教学方法同上,都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读书,从字里行间寻找依据。),3.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三。教师:运用学过的方法,找出本课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进行交流,并说说怎么积累最有效。【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略读课文的学习还处于起始阶段。因此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紧扣课文自读要求,通过教师引领,一步一个台阶,自读自悟出读书策略——怎么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怎么形成自己的看法等,初步学会读书的策略。板块四 小结拓展,品质传承1.回顾学法。略读课文的特点是什么?怎么学习略读课文?你学到了哪些方法?2.主题升华。不懂就问是求学美德。你听过哪些赞美勤学好问的格言警句?或听过、看到过哪些相关的句子?3.拓展阅读。课后尝试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读读有关孙中山的其他故事。对有新鲜感的词句,及时抄写、积累下来。【设计意图】阅读方法的学习跟其他方法的学习一样,不仅要重视主动性,更需要重视实践性。因此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是为了后面学生独立阅读文章服务的。课堂上学到了读书的方法,课后就有必要及时巩固运用方法,强化训练。【板书设计】3* 不懂就要问【作业设计】见《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1.把握教材特点,明确训练要素。,本篇文章是小学阶段第一篇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学习有很多不同。教学中,我紧扣本文与精读课文的不同点,结合文中泡泡语、课题下方提示语等,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明确了此类文本的训练要素——综合运用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自读来学习,进一步夯实语文能力训练。2.紧扣阅读要求,落实能力训练。本课的阅读要求看似简单,但学生解决起来却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我将这些难点一一分解、细化,让学生习得方法后,再尝试迁移运用,为学生自读解惑找到实在的抓手。3.围绕单元目标,注重整体意识。本单元语文要素为“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本课虽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全课设计仍然紧扣单元要素,让学生运用在前面两篇课文里学习到的方法,圈画出本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使学生通过训练,更扎实地领悟了如何发现文章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如何积累运用,为学生将来的习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第3课《不懂就要问》课件【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ppt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不懂就要问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 不懂就要问》教学课件小学优秀公开课 部编三上语文第一单元类文阅读3不懂就要问 部编三上语文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说课稿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