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61教学网)
我的位置:
福建省龙岩市六县一中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
ID:79659 2022-01-04 7页1111 944.40 KB
已阅读7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10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周代文献记载,周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王”。这一称号既是姬姓乃天下之大宗的表现,也是王朝礼制的规范。这反映了西周A.王权开始与神权相结合B.社会风俗受到礼乐浸染C.政治统治宗法色彩浓厚D.国家祭祀制度较为成熟2.据文献记载,楚地崇拜火神,西周王畿一带崇拜农神;楚地方言称哺乳为“谷”,将老虎叫作“於菟”。春秋战国时期,不少北方的名士将楚人讥嘲为“南蛮舌(讲话像鸟叫般难懂)之人”。这反映出A.分封制导致地区间交往停滞B.南北文化存在较大差异C.中原文化对周边的渗透加强D.华夏文明的多元一体性3.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渐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新发展理念,“五位一体”中的“生态文明”和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都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体现了人与自然存在对立又彼此依存的辩证关系。下列古代思想家的观点对此启发较大的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商鞅4.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监督体制经历了从通过史官记录间接监督王公贵族,到君主自上而下的单向性直接监察的变化,监督的目的变成了控御臣下;到秦朝建立时,监督体系不但在纵向上逐级“上达天听”,而且在横向上还按照不同职能进行了分工。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得以确立B.史官的监督职能在秦朝时已被彻底抛弃C.统治权力集中化推动了监察制度的发展D.秦朝的监察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5.秦始皇陵兵马俑1号坑的出土文物以车兵为主体,车兵、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九个过洞(俑坑内陈列事物的特殊结构)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御手一名,车士两名。这些文物A.还原了战场上的残酷局面B.代表秦朝民营手工业的成就C.成为陵墓雕塑艺术的发端D.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6.汉武帝任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力排众议命其强力推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统一铸币等重大财经政策。西汉实施这些政策主要是基于A.民族关系的紧张B.国家财政的需要C.皇帝的个人爱好D.农业地位的下降7.表1所示为《晋惠帝时代汉族之大流徙》一文中的统计资料(部分)。影响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战乱引发的社会动荡B.政府政策的组织引导C.江南地区开发的需要D.民族交融的不断加速8.据记载,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同年,隋炀帝“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杨子人江”。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县”。这反映出隋炀帝A.开通运河、功在千秋B.好大喜功、穷兵黩武C.大兴土木、穷奢极欲D.魄力非凡、不恤民力9.学者张鸣在论及隋唐时期某项新制度时谈道:“对于官僚制帝国来说,最大的好处是削平了大门槛,扫荡了自东汉以来广]阀世族的势力。”这项制度是A.科举制B.三省六部制C.节度使制D.郡县制10.北魏开始推行均田制时,以男丁为主要授田对象,但妇人、奴婢、丁牛(可以耕种之牛)也作为授田对象。这一做法 A.旨在刺激农业技术创新B.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C.有利于北魏社会封建化D.贯彻了男女平等原则11.某同学在参加一次科普知识竞赛时,无法判断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史的说法正确与否。他有一次向场外好友求助的机会,作为他的好友,你认为他应该选择A.华佗因发明“麻沸散”被尊奉为“医圣”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C.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D.《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12.《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名著,书中孙思邈将妇人方、儿童方置于首要位置。此书名为“千金”,并不是说其中药方价值千金,而是指“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由此可见,《千金方》A.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B.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C.收录的药方价值较低D.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13.据记载,唐太宗曾将中央政府的官员从两千多人减至六百四十三人;而宋仁宗时代的官员数量却过万。宋仁宗时期的疆域约为唐太宗时期的二分之一,这意味着北宋中期,百姓要承担的官员俸禄的负担是唐代初年的几十倍。由此可推知,和唐初相比,北宋中期A.人口大幅增长B.阶级矛盾加深C.边防压力减轻D.行政效率提高14.梁天赐指出,北宋时期的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权,到南宋时期,枢密院虽有发兵之权,然发兵之先,须奉圣旨,长官每为宰相所兼,又有御营司、督府分其权。这一变化说明南宋时期A.军政机构亟须调整B.君主与丞相共享决策权.C.推行重文轻武政策D.枢密院的地位明显下降15.10世纪初,契丹族可汗耶律阿保机开发炭山盐池,垄断了契丹各部族食盐供应,并利用诸部大人会与炭山盐池发动政变,成功统一了契丹各部。这说明A.盐业促进了契丹各部族的联系B.辽朝统一主要借助于食盐资源C.契丹族重视发展长途盐业贸易D.辽朝境域拥有丰富的食盐资源16.表2所示为元朝时中央政府为行省提供经费的记载(部分)。表中信息可用于说明 A.中央政府重视发展北方经济B.行省受到中央政府严密控制C.行省经费全由中央政府提供D.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李大钊认为:“关于井田制度……为谈政者一种理想的土地制度,则确为事实,而原始经济的状态,有一个土地共有的阶段,亦确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蔡和森在《社会进化史》一书中提出“村社集团产制”,认为:“所谓三代以上(夏商周及更早的时期)的‘井田制’及以后模仿或梦想井田制而发生的‘授田’‘均田’‘班田’‘限田’等制度与学说,莫不为远古集产制度(土地公有制)之遗影。”郭沫若认为孟子所描述的井田制与奴隶社会的理论是相悖的:“土田与臣仆人民共为赐予之品物,是证明周代已经实行土地的分割,这和井田制是根本不相容的。”——摘编自孙顺顺《我国近代社会思潮中对儒家井田制的重构》材料二大规模的拓荒以及随之而来的荒地垦辟的完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这一历史进程的完成,一种新的土地法律制度需要建立。商鞅推行的“开阡陌”“封疆”正是实施这种法律的制度之一。“阡陌”泛指田亩间纵横交错的小径,不是亩、顷的界划。“封疆”是在田亩中划定所有权或占有权的疆界,并做上标记。固化这种权利的意义在于使人们的“赋税平”。随着战国授田制的完结,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秦统一中国后,又在全国范围内“令黔首自实田”,从而确立了新的封建土地制度。后人评价商鞅的田制改革“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摘编自阿明《“为田开阡陌封疆”辨》(1)根据材料一,概括“井田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田制”下的土地所有权归属。(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秦朝得以在全国确立的原因。(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大抵豪族清流,非主苟安,即谋抗命。寒士疏门,或王室近戚,始务功勤,有志远略。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统驭之实,遂使“北伐”与“内变”两种事态,更互迭起。…… 诸名士初到江南,形势未定,不免为新亭之对泣。及家计粗安,则“此间乐,不思蜀”,无复恢复之意。……晋室若要团聚国力,经营北伐,首先不免与门第的要求与希望相冲突。诸门第只为保全家门而拥戴中央,并不肯为服从中央而牺牲门第。门第自有其凭借与地位,并不需建树功业,故世家子弟,相率务为清谈。——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公元416年8月,刘裕第二次北伐时率多路人马攻打洛阳,留好友刘穆之在朝中处理政事。次年4月中旬,刘裕攻下洛阳,立即派人回建康向皇帝索要九锡(皇帝对大臣的最高礼遇,可视为权倾朝野的象征)。在京城的刘穆之大惊之余竟一病不起;同年8月,刘裕收复长安,后秦灭亡,就在此时,他收到了刘穆之病逝的消息,急忙赶回建康。不久,留驻长安城中的东晋将领发生内讧,北方多地遭到北魏骑兵的袭扰,长安等地得而复失,北伐军损失惨重。——摘编自张广英《刘裕立宋:晋室至此完结》(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晋士族对北伐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态度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裕第二次北伐失败的原因。(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3所示为唐朝(含武周时期)统治者对不同学派(宗教)的态度(部分)。阅读材料,在表中任选一位统治者,指出其在位时儒、佛、道三大学派(宗教)受官方重视的程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说明。(要求:重视程度按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说明须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为了确保各系统的监察机构行使监察权,宋朝逐步确立了规范原则、风闻原则、独立原则和互察原则。规范原则是监察权的界定以及行使监察权的法律规定。从真宗朝起,宋朝逐步制定有关台谏机构行使监察权的法规。风闻原则是指监察官员在向皇帝谏诤和对官员进行弹劾时,允许监察官员不公开自己的信息来源。这一原则虽在宋朝以前已经实施,但到宋朝不仅适用于台官,还扩大到谏官和走马承受(路级监察官员)。独立原则是指监察官员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皇帝和其他官员的干涉。宋朝台官、谏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各路帅臣和监司,无不奉行这一原则。互察原则是指监察官彼此实施监察。台谏、给舍、帅司、监司、走马承受、通判都实行上级对下级监察官的纵向监察,同时又实行同级监察官之间的横向监察。由此构成了一张遍布全国的比较严密的监察网,所有机构和官员都置于监察网之下。——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宋》(下)(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监察系统四大原则所体现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监察系统四大原则得以确立的原因。(6分)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浙江省宁波慈溪2022届高三历史12月适应性考试试题(附答案) 浙江省202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题A(附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历史12月第二次联考试题(附解析)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附解析)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