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复习课件(共79张PPT)
展开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
学习目标:1.了解社会规则,理解规则的意义和价值,知道如何遵守、维护和改进规则。2.学习和践行道德规范,提高道德修养,理解尊重他人、文明有礼、诚实守信的意义,并掌握具体做法。3.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特征,知道犯罪的危害性,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课标要求1.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2.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3.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4.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知识体系知识框架遵守社会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维护秩序遵守规则社会生活讲道德诚实守信以礼待人尊重他人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维护秩序靠规则社会生活有秩序自觉遵守规则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从我做起待人礼为先做文明有礼的人践行诚信诚信无价做守法的公民善用法律预防犯罪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遇到侵害依法求助维护与改进规则
核心观点1.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2.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3.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4.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5.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6.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7.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项民法原则。▲复习要求:大声诵读,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点
核心观点8.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9.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10.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11.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12.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13.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14.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15.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16.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复习要求:大声诵读,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点
知识结构易错易混1.只要有了规则,良好的社会秩序就会出现。2.规则一经制定,就是不能改变的。3.诚信就是说实话。4.遵纪守法就没有了自由,我需要自由和个性,因而我不能受法纪的约束。5.只要不是犯罪行为,有点违法行为不要紧。6.维护合法权益可以采用任何方式。
知识梳理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维护秩序1.什么是社会秩序?包括哪些内容?(1)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内容: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2.为什么生活需要秩序?(1)社会秩序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2)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3)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知识梳理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3.什么是社会规则?生活中的规则有哪些?(1)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约定。(2)内容: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道德、纪律、法律等。4.社会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则的作用有哪些?(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知识梳理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二、遵守规则5.自由和规则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理解“自由和规则不可分”?(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6.怎样自觉遵守规则?(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知识梳理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7.怎样维护和改进规则?(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2)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知识梳理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8.怎样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1)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2)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考点一尊重他人★★★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呢?P32-34(1)个人角度:①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②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③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尊重。④受到他人的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2)社会角度:①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②尊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2.我们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呢?p35(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①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②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2)平等对待他人:①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②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③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①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②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4)学会欣赏他人:①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长处,真诚的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②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考点二以礼待人p37-39
考点三诚实守信★★★1.认知诚信P41(1)含义: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2)道德角度: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法律角度: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
★★★2.为什么说诚信无价呢(诚信的重要性)P42-43(1)个人角度: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②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③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2)企业角度: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3)社会角度:诚信促进社会文明。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4)国家角度:诚信促进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诚信能够提高国家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3.怎样践行诚信呢?P43-45(1)树立诚信意识:①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②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说明理由。③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4.我们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的理由是什么呢?P45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5.中华优秀诚信文化言必信,行必果。②小信诚则大信立。③言不信者,行不果。④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知识拓展★★★1.诚信中国建设。(1)国家:要健全和完善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严惩不诚信的违法犯罪行为;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构建诚信环境,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2)社会:要营造诚信氛围,对不诚信现象予以曝光监督,对诚信现象予以表扬宣传。(3)企业:要树立诚信意识,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4)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让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个人:坚守诚信美德,从小事做起,摒弃不诚信行为。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知识梳理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一、法不可违1.什么是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是如何体现的?)(1)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2)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2.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3.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知识梳理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4.违法行为的分类(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①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2)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知识梳理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怎样做到遵章守法?怎样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知识梳理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二、预防犯罪6.刑法的作用、内容是什么?(1)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内容: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7.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知识梳理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8.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的联系(1)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的最本质特征。(2)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3)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4)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知识梳理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9.什么是刑罚?分为哪几类?(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分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知识梳理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10.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知识梳理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13.诉讼的含义、地位及分类(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3)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①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②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③刑事诉讼。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知识梳理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14.为什么要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15.在违法犯罪行为面前,青少年为什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才能最有效地打击犯罪。
知识梳理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16.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3)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知识结构备考秘籍1.围绕自由与规则、社会生活讲道德的考查:①以漫画、生活情境、历史典故和名言古语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关爱他人和诚实守信等交往品德的理解和应用。②以“高空抛物”、“民法典”等案例,考查践行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尊重、礼、诚信等知识。
知识结构备考秘籍2.围绕热点法律案件考查。①以社会生活中的违法犯罪案例为背景材料,考查对违犯罪的主要种类及预防违法犯罪的掌握情况。②备考时需要关注“热点法律事件”、“防控新冠疫情”、“校园欺凌”等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犯罪的特征、青少年预防犯罪、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等知识。
时政链接请同学们思考:所给的时政材料与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有关?
时政链接考点链接:规则为自由划定界限;规则保障自由;尊重他人;行政违法行为四川绵阳一男子在路边等车时,被一辆快速驶过积水路段的汽车溅了一身水。随后,男子向交警部门举报。查看监控后,交警部门认定,该驾驶人行为违法。
时政链接一位八旬退伍老兵在北京做完手术,乘动车回家,途中尿袋破裂,急需平躺更换尿袋。列车长与旅客协调后,为老人临时腾出一个座位,老人的女儿顺利为他更换。老人双眼含泪,向大家敬礼感谢。考点链接:文明有礼的意义;关爱他人的意义;传递美好情感的意义
时政链接国家医保局发出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刷脸就医,杜绝“假病人”“假医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参保人“刷脸”就医住院,杜绝“假病人”;医师“刷脸+定位”双重认证,杜绝“假医生”。考点链接:诚信;打击骗医保
时政链接2021年8月26日上午,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被告人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三千元。考点链接:违法犯罪;刑罚的种类;犯罪三大特征
时政链接小组合作思考:在疫情期间,有些人为了自己的“自由”反对居家隔离,对此你怎么看?思考:为什么大家会质疑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这则新闻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哪一准则?这样的事情对社会有什么危害?1.“疫情防控”与“我要自由”2.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学术造假!
六、课堂演练1.继2020年1月31日上午强制隔离两名武汉返集人员后,31日下午,集宁区公安局接到社区信息反映又有两名武汉返集人员不配合隔离,此二人为龙湾小区的赵某,新体大街的寇某。治安管理大队联合办事处、派出所对拒不配合居家隔离观察的武汉返集人员寇某、赵某实施强制隔离措施。这说明自由()A.以约束为前提才有真正自由B.既规范法治又保障法治运行C.激发我的活力和增强随意性D.能增强无限制的想象和实践A
2.先在杭州西湖景区,绿油油的草坪“长满”了游客;甘肃的“兰州新区长城影视城”周边配套滞后,垃圾遍地;四川凉山林区,两辆越野车停在野外,车上人员在一旁生火野炊……五一假期,各地景区又迎来了旅游高峰,各景区的不文明旅游现象,也陆续上演。为减少此类事件发生,需要我们公民()A.遵守网络规则,提高媒介素养B.加强道德意识,践行公共精神C.遵守法律法规,严惩违法行为D.增强权利意识,依法享有权利B【解析】考查点:走进社会生活。解题思路:景区的不文明旅游现象启示我们加强道德意识,践行公共精神,故选B。A与题意无关,故不选A。只有执法部门可以“严惩违法行为”,我们没有执法权,故不选C。不文明旅游现象启示我们要增强责任意识,依法履行责任。
3.2019年8月19日,龙岗女子方静报警称,自己应闺蜜邀请去境外“考察”,交纳了14000元费用并听了三天“课程”,又购买了“某V公司”5万余元的货品,一系列遭遇让她怀疑遇到骗局。深圳龙岗警方经侦查,一个层级分明、传销特征明显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9月16日,警方将正在某酒楼聚餐的24名嫌疑人一举抓获。而报警的方静竟也在其中,且已缴纳2万元会费成为会员。这启示我们()A.诚实守信要牢记,传销盈利莫介意B.违反规则乱秩序,破坏秩序受处罚C.明辨是非需智慧,维护秩序靠自己D.维护规则促自由,破坏秩序受刑罚B【解析】考查点:走进社会生活。解题思路:针对传销犯罪团伙的骗局,违反规则破坏了社会秩序,破坏秩序须受处罚。故选B。“传销盈利莫介意”是错误的观点,传销是非法行为,我们应坚决抵制传销行为。故不选A。维护秩序依靠规则,故不选C。“破坏秩序受刑罚”说法绝对,破坏秩序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轻,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严重属于犯罪,刑罚是对犯罪行为的处罚,故不选D。
4.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对严重失信人进行惩戒,从2018年5月1日起,适当限制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这体现了()A.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B.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C.诚信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D.坚持平等待人是诚信守则之一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诚信的知识点。题干中的失信人因为诚信问题影响了个人的出行,表明诚信是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A正确;B、C、D从题干中体现不出来,不符合题意。A
当堂训练5.“敬人者,人恒敬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必信,行必果”……这些经典的话语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有()①尊重他人,平等待人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③自尊自信,自立自强④诚实守信,信守诺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当堂训练6.李某因谎报险情,被公安机关拘留;刘某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李某和刘某的行为分别属于()A.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当堂训练7.电影《少年的你》引发人们对“校园霸凌”话题的关注和热议。同为“少年的你”,如果遭遇“校园霸凌”,应该()A.积极求助,依法维权B.严格执法,惩恶扬善C.逆来顺受,明哲保身D.敢于斗争,伺机报复√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1•江苏东台期末)交警部门查获一起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涉案司机对违法行为供认不讳,并按规定接受了相关处罚。这警示我们()A.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要自律B.社会秩序保障社会规则实现C.法律是调节行为的唯一规则D.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敬畏规则D
2.某市的“养犬规定”要求养狗者必须拴好狗链再遛狗,但狗咬伤人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①养狗是个人的自由,不应该受到限制 ②这是不守规则的行为,应该制止 ③这是不遵守法律的表现,应该受到刑罚处罚 ④养狗是个人权利,但不能损害他人合法权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D
解析: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权利的行使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自由是相对的;③错误,犯罪行为应该受到刑罚处罚。
3.(2021•江苏南通通州区实验中学期末)2020年12月1日,新修订的《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新增了针对手机等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禁止条款。上海地铁禁止手机外放的做法意在()①维护公共秩序,增强公民规则意识②限制他人自由,保障人们健康生活③倡导社会公德,提升公民文明素养④只有依靠他律,营造良好社会环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
4.(2021•山东兰陵县期末)对右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①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②吸烟自由,他人无权干涉③建立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④社会规则是享有自由的保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B
解析:本题考查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分析漫画可知,漫画中的人在公共场所抽烟,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这是没有遵守规则的表现,社会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①④正确;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合法权益,②错误;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③错误。
5.(2021•江苏泰州海陵区期末)右面漫画启示我们要()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②尊重他人和社会,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③注重举止文明,自觉提高公民文明素质④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不遵守规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A
6.(2021•安徽临泉县期末)按计划,安徽省2021年底前所有设区市都要建成运行厨余垃圾处理设施;2022年,各设区的市至少有一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25年,所有设区的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中国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这()A.说明规则有强制性,维护秩序只能靠规则B.有利于杜绝乱扔垃圾行为C.能够彻底解决我国生活垃圾围城的问题D.要求公民自觉遵守规则,做好垃圾分类D
7.(2021•福建宁德期末)下表中对“微行为”的点评,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A序号微行为微点评①给清洁工送口罩服务他人,服务社会②嘲笑同学答错老师的问题平等待人,与人为善③耐心地把爸妈的唠叨听完重视他人,孝敬父母④未经允许翻动老师放在讲台桌上的物品侵犯他人权益,涉嫌犯罪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和关爱他人。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服务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给清洁工送口罩,是关爱清洁工的一项公益活动;孝敬父母,要求倾听父母的心声,重视父母的想法。①③正确;嘲笑他人,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表现,②错误;未经老师允许翻动老师的物品,没有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不是犯罪,④错误。
8.(2021•广东阳江江城区期末)“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这句名言告诉我们,礼貌()①能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②是交往“通行证”③使我们人生道路通畅无阻④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不一定得到他人的尊重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A
解析:本题考查对礼貌的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礼貌能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是交往“通行证”,①②正确;③夸大了礼貌的作用,④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9.(2021•安徽临泉县期末)对右面漫画《谦让》所反映的现象,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②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③换位思考,理解他人④孝亲敬长是人人都必须做到的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A解析:本题考查对关爱他人的认识和理解。材料没有体现出正确行使权利的内容,①与题意不符;仔细观察漫画内容,这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学会换位思考,②③正确;④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排除。谦让
10.(2021•山东青岛崂山区期末)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下列做法能体现这一基本素质的是()A.小刘看不起比自己成绩差的同学B.小周嘲笑比自己年龄小的同学C.小郑和男女同学关系都非常融洽D.小张只与家境好的同学交往C
11.(2021•江苏南通期末)无信则无用,信是用的底数。列入“老赖”名单,则被禁止高消费、限制出境、账户查封;在飞机上寻衅滋事,高铁上霸座者,则被限制在一定期限内禁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述材料说明了()A.诚信仅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B.不讲诚信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C.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D.生活是复杂的,我们需要运用诚信智慧C
解析:本题考查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不诚信难以在社会上立足,C符合题意;A错误,不诚信也可能是违法行为;B错误,不诚信并非普遍现象;D与题意不符,排除。
12.(2021•江西兴国县期末)疫情防控期间,在江西省宜丰县城东农贸市场,一些蔬菜摊点自发推出“无人售卖”模式:摊主给蔬菜标好价格后离开,顾客留下买菜钱或扫码付款。“无人售卖”模式的推出需要个人()A.完善惩戒机制,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B.弘扬诚信文化,构建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C.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风尚D.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做老实人,办老实事D解析:本题考查个人如何践行诚信。联系教材可知,无人售货模式的推出需要个人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做老实人,办老实事,D正确;A、B强调社会的做法,与个人无关,排除;C强调国家的做法,与题意无关,排除。
13.(2021•江苏泰州海陵区期末)图示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表示概念关系的直观方法。下列四组图中,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D
14.(2021•河南郑州期末)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它通常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等三种类型。下列属于行政诉讼的是()A.小周购买的书桌出现质量问题,遂向消费者协会投诉B.某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水利局原局长徐某受贿案提起公诉C.张某不满本社区物业公司单方面提高物业费,决定提起诉讼D.车主小王收到交警的处罚决定书后,不服处罚并决定提起诉讼D解析:本题考查对行政诉讼的认识和理解。依据教材知识,行政诉讼也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A不属于诉讼,而是通过投诉的方式维权;B属于刑事诉讼,C属于民事诉讼,均排除;D属于行政诉讼,是小王对交警的诉讼。
15.(2021•河南偃师期末)某电影引起了社会对校园欺凌的关注。面对校园欺凌,你的正确做法应是()A.忍气吞声,息事宁人B.纠集同伙,以牙还牙C.告诉师长,依法求助D.死打硬拼,抗争到底C
解析:本题考查对善用法律的认识。忍气吞声,息事宁人的做法是缺乏维权意识的表现,A错误;纠集同伙,以牙还牙的做法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B错误;面对校园欺凌,作为中学生可以告诉师长,依法求助,C正确;死打硬拼,抗争到底容易使自己受到伤害,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2021•山东兰陵县期末)【恪守诚信 我担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漫画《诚信中国》。材料二 近年来,山东打造企业信用“红黑榜”,让守信企业获得便利,失信企业受到限制。对企业来说,诚信建设“红黑榜”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材料三 上学期期末考试,临沂市许多县区有很多初中学校设立了诚信考场。考试过程中,各考场的学生们认真答题,虽不见监考老师的身影,但考场秩序井然。诚信考场的设立,促进了良好考风的形成。诚信中国
(1)三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哪一美德?谈谈你对这一美德的重要性的认识。(11分)诚信(或:诚实守信)。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2)践行这一美德,你打算怎样做?(8分)①树立诚信意识。②运用诚信智慧。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④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17.(2021•江苏泰州海陵区期末)【与法同行】仔细阅读上述表格,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表格中对应序号处的内容补充完整。(6分)①行政处罚 ②民事违法行为 ③刑罚处罚行为违法行为的类别法律责任赵某散布“成都封城”的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五日行政违法行为①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②民事责任15岁的陈某沾染不良习气,经常偷窃财物,后来发展到拦路抢劫,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刑事违法行为③
(2)陈某的成长历程带给你哪些启示?(9分)
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要杜绝不良行为。③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18.(2021•河南郑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呈上升趋势,引发社会关注。一高中生沙某伙同同学李某在放学路上殴打羞辱初中生小云,造成小云轻微伤,并出现精神抑郁。法院依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认定沙某和李某犯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和一年两个月。材料二 鉴于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趋势,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年12月26日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下调了未成年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明确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1)请结合材料一中的案例,指出犯罪的基本特征。(9分)
沙某、李某被依法判处寻衅滋事罪,因为两人行为造成小云轻微伤并且精神抑郁,说明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两人行为触犯了刑法的相关规定,说明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两人被判处有期徒刑,说明犯罪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
(2)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决定下调未成年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对此,你如何看待?(12分)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根据实际生活的变化加以调整,是合理的;法律的修改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或: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下调未成年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依法追究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惩治犯罪,有利于警示未成年人杜绝严重不良行为,依法自律,有利于警示未成年人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改进规则、预防犯罪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1)问,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一中的案例分析犯罪的基本特征,分析材料一可知,沙某和李某在放学路上殴打羞辱初中生小云,因为两人行为造成小云轻微伤并且精神抑郁,说明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两人行为触犯了刑法的相关规定,说明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两人被判处有期徒刑,说明犯罪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第(2)问,分析材料二可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决定下调未成年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解答时可从体现的观点和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具体可从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根据实际生活的变化加以调整,是合理的;法律的修改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下调未成年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依法追究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惩治犯罪,有利于警示未成年人杜绝严重不良行为,依法自律,有利于警示未成年人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等方面概括。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