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61教学网)
我的位置: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ID:65957 2021-11-24 78页1111 177.16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精选2021年江苏省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一、对比阅读(2021·江苏淮安·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甲)云花寺有圣画殿,长安中谓之七圣画。初,殿宇既制,寺僧召画工,将命施彩饰,会贵其直①,不合寺僧祈酬,亦竟去。后数日,有二少年诣寺来谒日:“某,善画者也。今闻此寺将命画工,某不敢利其价,愿输功,可乎?”寺僧欲先阅其迹②。少年日:“某弟兄凡七人,未尝画于长安中,宁有迹乎?”寺僧以为妄,稍难之。少年曰:“某既不纳师之直,苟不可师意,即命圬其壁,未为晚也。”寺僧利其无直,遂许之。后一日,七人果至,各挈彩绘,将入其殿,且谓僧曰:“从此去七日,慎勿启吾之门,亦不劳饮食,盖以畏风日所侵铄也。可以泥锢③吾门,无使有纤隙;不然,则不能施其妙矣。”僧从其语。如是凡六日,阒④无有闻。僧相语曰:“此必他怪也。且不可果其约⑤。”遂相与发其封。户既启,有七鸽翩翩。望空飞去,其殿中彩绘俨若,四隅唯西北墉⑥未尽其饰焉。后画工来见之,大惊曰:“真神妙之笔也。”于是无敢继其色者。(选自张读《宣室志》)[注释]①贵其直:画工要价太贵。②迹:这里指在其他地方的画稿或作品。③锢:封闭。④阒(qD):寂静,空寂。⑤不可果其约:不可始终守约。⑥墉:高墙。(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可以泥锢吾门第25页共78页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如是凡六日:_____________(2)遂相与发其封:_____________(3)竟不可得:_____________(4)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未尝画于长安中,宁有迹乎?(2)尔辈不能究物理。4.联系上下文,揣摩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寺僧此刻的心理。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请分别举例分析。二、(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攻大泽乡,收而攻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史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乙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书,何能知其梗概?鉴往以知来,援古①以证今,此如弈者观谱,旧谱既熟,新局自创。天下事变虽繁,而吾人处之裕如②,盖应付之法,昔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参证。从古迄今,事变至赜③,处之者有经有权④,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此读史之益也。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羔裘豹饰⑤第25页共78页 者,爱毛而不爱皮板。抑知无皮板则毛何所丽⑥?印度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可称极高,而无历史以记载,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舍注意读史,其道奚由⑦?(章太炎《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1932年秋演讲于苏州,有删改)(注释)①援古:引用古代事例。②裕如:轻松的样子。③赜:zé,精微,深奥。④有经有权: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⑤羔裘豹饰: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⑥丽:附着。⑦其道奚由:从哪里选取道路?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吴广素爱人(2)宁有种乎(3)如弈者观谱(4)从古迄今(5)舍注意读史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1)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2)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8.下面这则论据不宜用来替换乙文的第三段,请你说说理由。《古文辑要》讲了一个故事,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炀帝,入唐为唐太宗大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司马光评论说:“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诤,直言规劝;佞,花言巧语巴结人)9.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陈胜、吴广就是鲁迅说的“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揭竿而起,英勇无畏地战斗,给历代统治者以深刻的历史警醒。B.司马迁特别擅长抒情,他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他们让我们懂得一个完全相同的道理。D.“鉴往以知来”让我们想起成语“以史为鉴”,两个“鉴”字都解释为“镜子”,《史记》就是这样一面很好的镜子。第25页共78页 三、(2021·江苏南京·中考真题)甲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①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②由存,咽喉控带,萦错③如绣,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节选自《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作者:(唐)李白)乙晨起,凄然如暮秋。过龙湾,浪涌如山,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缭绕如垣墙。凡舟皆由此下至建康,故江左有变,必先固守石头,真控扼要地也。自新河入龙光门,城上旧有赏心亭、白鹭亭,在门右。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节选自《入蜀记》。作者:(宋)陆游)丙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④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节选自《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作者:(明)高启)(注)①开扃(jiōng):开合。②隐轸(zhěn):丰富,众多。③萦错:纵横交错。④瘗(yì):埋葬。10.图图朗读完三段诗文,拿不准下列句子的停顿,你指出()不合适。A.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B.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C.自新河/入/龙光门D.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11.图图觉得乙文中画线句不大好懂,你为他翻译。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12.“天时不如地利”,南京自古地势险要。图图注意到甲文中的“地称天险”“咽喉控带”证明了这一点,你发现乙文中“①_____________”和丙诗中“②_____________”也能证明。(从乙文、丙诗中各摘一句填空)13.图图发现,三段诗文语言特色不同,给人带来的美感也不一样。你结合诗文中的语句,为图图作了具体解说。第25页共78页 四、(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周公践①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②,出举③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④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⑤之朝也,摄而进之,曰:“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以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选自《说苑君道》,有删改)(注释)①践:登上。②十二牧,方三人:全国设置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三人。③出举:外出考察。④失职:流离失所。⑤君:诸侯国君。1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有狱讼而失职者(2)以入告乎天子(3)有贤才而不举者(4)百姓闻之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出举远方之民/何陋之有(《陋室铭》)B.其君归也/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C.乃召其国大夫/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是以近者亲之/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2)此诚天子也!得:①得到,获得。②得当,合适。③得意,满足。④能,可能。——《古代汉语词典》第25页共78页 18.文中写了周公的哪三条治国之道?其中与《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相一致的是哪一条?五、(2021·江苏无锡·中考真题)李纲,自其祖始居无锡。登政和二年迸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靖康元,以吴敏为行营副使,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执议请上暂避敌锋。纲进曰:“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太宰时中忿曰:“李纲莫能将兵否?”纲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乃以纲为尚书右丞。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上感悟,遂命辍行。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节选自《宋史·李纲传》)(注释)①斡离不:人名。②中官:皇后。1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太宰时中忿曰(恼怒)B.李纲莫能将兵出战否(率领)C.以死邀之(阻拦)D.遂命辍行(连续)20.下列句中的“以”与“以言事忤权贵”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待勤王之师B.愿以死报C.以中有足乐者D.策之不以其道21.翻译下列句子。(1)纲为上力陈不可去之意。(2)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22.国家危急时,李纲是怎样力挽狂澜的?请简要概括。第25页共78页 六、(2021·江苏南通·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各题。斗茶①记[宋]唐庚①政和二年三月壬戍,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②。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某闽入,其所赍③宜尤高,而又次之。然大较④皆精绝。②盖尝以为天下之物有宜得而不得,不宜得而得之者。富贵有力之人,或有所不能致,而贫贱穷厄、流离迁徙之中,或偶然获焉。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良不虚也。唐相李卫公好饮惠山泉,置驿传送,不远数千里。而近世欧阳少师作《龙茶录》,序称嘉褚七年亲飨明堂,致斋之夕,始以小团分赐二府,人给一饼,不敢碾试,至今藏之。时熙宁元年也。吾闻茶不问团铤,要之⑤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千里致水,真伪固不可知,就令识真,已非活水。自嘉祜七年壬寅至熙宁元年戊申,首尾七年,更阅三朝而赐茶犹在,此岂复有茶也哉!③今吾提瓶走龙塘,无数十步,此水宜茶,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而海道趋建安,不数日可至,故每岁新茶不过三月至矣。罪戾之余,上宽不诛,得与诸公从容谈笑于此。汲泉煮茗,取一时之适,虽在田野,孰与烹数千里之泉、浇七年之赐茗也哉?(节选自《眉山文集》,有删改)[注释]①斗茶:流行于宋代的一种品评茶叶高下的游戏。②寄微斋:唐庚被贬惠州时读书、品茗、会客之室。③赍(jī):携带。④大较:大略,大体。⑤要之:总之。2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24.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所赍宜尤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或有所不能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更阅三朝而赐茶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25.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②段画线句的意思。唐相李卫公好饮惠山泉,置驿传送,不远数千里。26.细读文章,品味加点词,体会作者的心境。得与诸公从容谈笑于此。第25页共78页 27.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文章开头即交代斗茶的时间、地点及人物,叙述清晰。B.这一次斗茶的水是不一样的,都是客人自己带来的。C.文中对李卫公之水提出了质疑,认为奔波千里取来的水已不是活水。D.文章名为《斗茶记》,但对斗茶一事却一笔带过,重在生发议论。(2)作者多次运用对比手法阐述观点。理解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七、(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庆历初,元昊围麟州二十七日。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王吉应募。知州问:“须几人从行?”吉曰:“今虏骑百重,无所用众。”请秃发,衣胡服,挟弓矢,赍①粮饷,为胡人。夜缒②而出,遇虏问,则为胡语答之。两昼夜,然后出虏寨之外,走诣府州告急。府州遣将兵救之,吉复间道入城,城中皆呼万岁。吉尝从都监王凯及中贵人③将兵数千人,猝遇虏数万骑。中贵人惶恐,以手帛自经④,吉曰:“官何患不死?何不且令王吉与虏战?若吉不胜,死未晚也。”因使其左右数人守中贵人,曰:“贵人有不虞⑤,当尽斩若属⑥。”因将所部先登,射杀虏大将,虏众大奔,众军乘之,虏坠崖死者万余人。吉每与虏战,所发不过一矢,即舍弓肉袒而入,手杀数人,然后反,曰:“及其张弓挟矢之时,直往抱之,使彼仓卒无以拒吾,而成擒矣。吾前后数入其阵,未尝发两矢也。”时又有张节,与吉齐名,皆不至显官而卒。(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第25页共78页 (注释)①赍(jī):携带。②缒(zhuì);用绳子栓着人、物从高处往下送。③中贵人: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④经:上吊。⑤虞:意料,预料。⑥若属:你们这些人。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请秃发,衣胡服(_______)②走诣府州告急(_______)③因将所部先登(_______)④手杀数人,然后反(_______)2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①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②官何患不死?30.王吉智勇双全,他的“智”表现在哪里?请概括。31.最后一段蕴含作者怎样的褒贬?褒:贬:八、(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澶渊①,东流入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自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者二丈八尺,塞东西北门,水皆自城际山,雨昼夜不止。子瞻衣制履展,庐于城上,调急夫、发禁卒以从事,令民无得窃出避水。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方水之淫也,汗漫千余里,漂庐舍,败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壮者狂走,无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子瞻使习水者浮舟楫样、载糗饵以济之,得脱者无数。水既涸,朝廷方塞澶渊,未暇及徐。子瞻曰:“澶渊诚塞,徐则无害。塞不塞,天也,不可使徐人重被②其患。”乃请增筑徐城,相水之冲,以木堤捍之,水虽复至,不能以病徐也。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即城之东门为大楼焉,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徐人相劝成之。辙方从事于宋,将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乃作黄楼之赋。(选自苏辙《黄楼赋并叙》)注:①澶渊:古湖泊名。②被:遭受,蒙受。第25页共78页 32.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3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B.①使民具畚锸②此人——为具言所闻C.方水之淫也②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D.①水虽复至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1)澶渊诚塞,徐则无害。(2)故水既去,而民益亲。3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熙宁十年,黄河决堤,滔滔洪水抵达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徐州面临灭顶之灾。苏轼带领徐州军民,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洪的胜利。B.抗洪中,苏轼“水未至”就未雨绸缪,准备充分,所以大水到来,城内百姓并未逃散。他还赈济灾民,使无数受灾百姓获救。C.水灾过后,苏轼请苏辙在徐州城东门建楼作赋以作纪念。楼上涂上黄土,取名“黄楼”,寓土能克水之意,表达驱除水患、永保徐州平安的美好愿望。D.选文描述了黄河泛滥徐州受灾的情景,记述了苏轼不辞劳苦抗洪救灾的政绩,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史料价值。九、(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文天祥,字宋瑞,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①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以家赀②为军费。后,天祥在燕凡三年,上③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第25页共78页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注]①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②赀:同“资”,钱财。③上:指元世祖。3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3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意思。①万里素奇天祥志节②天祥在燕凡三年③安事二姓④南乡拜而死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3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与字是不同的,古人一出生就起名,成年后才有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探花、榜眼。C.“咸淳九年”是年号纪年法,《核舟记》中的“天启壬戌”是年号干支兼用法。D.勤王,为王事尽力,指起兵救援王朝。“诏天下勤王”意为下诏书要天下起兵救援。4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天祥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十、(2021·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孙云球①,字文玉,居虎丘。母董如兰,通文艺,云球幼禀风慧,年十三为县学生,父殁,家坠丧乱,常卖药得资以供母。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尝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秒。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天台文康奇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②诸峰崚嶒苍翠,万象毕见,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云球笑曰:“此未足以尽吾奇也。”又出数十镜示之。如存目镜,百倍光明,无微不瞩;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议。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其母序之日:“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第25页共78页 (选自《吴县志》,有删改)(注)①孙云球(约1630-1662),苏州人。②天平、灵岩、弯窿都是苏州的山名。4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禀夙慧(具有)B.不爽毫发(差错)C.万象毕见(完成)D.无微不瞩(看见)4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去世后,卖药、制镜成了孙云球维持生计的手段。B.孙云球的千里镜效果好,用来望远,景物清晰如在眼前。C.“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D.孙云球的《镜史》,对制镜行业的发展有不小的推动作用。4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2)神哉,技至此乎。44.孙云球母亲说“岂吾子之初心哉”,孙云球的“初心”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回答。45.在“中国智造”的主题征文活动中,有同学写道,“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是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从历史看,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这种智慧”,随后他以孙云球和《核舟记》中王叔远的“奇巧”为论据来证明观点。这两个论据的选择是否妥当?为什么?十一、(2021·江苏扬州·中考真题)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①,皆为新奇。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初,监太原工作,有贵人子同事,骄倨不相下。铸廉②得盗工作物,摒待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贵意人子惶骇,谢:“有之。”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③。”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第25页共78页 去。自是诸挟气力颉颃④者,皆侧目不敢仰视。家贫,贷子钱自给,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节选自《宋史·文苑列传》,有删减)[注释]①隐括:润色修改。②廉:查访,侦查。③白发:告发。④颉颃(xiéháng);倔强,自做。4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少加隐括(_____)(2)奔命不暇(_____)(3)杖之数下(_____)(4)大笑释去(_____)47.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48.翻译句子。(1)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2)贵人子惶骇,谢:“有之。”49.简要说明贺铸惩罚“贵人子”达到的效果。十二、(2021·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证。第25页共78页 5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尝为季氏史_____(2)齐人称之______(3)高山仰止______(4)诸生以时习礼其家____5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5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53.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2021年江苏中考模拟题分类汇编一、(2021·江苏句容·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乙)五国①约以伐齐。昭阳谓楚王曰:“五国以破齐,秦必南图楚。”楚王曰:“然则奈何?”对曰:“韩氏辅国②也,好利而恶难。好利,可营③也;恶难,可惧也。我厚赂之以利,其心必营。我悉兵以临之,其心必惧我。彼惧我兵而营我利,五国之事必可败也。约绝之后,虽勿与地,可。”楚王曰:“善。”乃命大公事之韩,公仲果惧兵而营利。韩之反赵、魏之后,而楚果弗与地,则五国之事困也。第25页共78页 (选自《战国策·楚一》)(注释)①五国:分别指赵、魏、韩、燕、楚五国。②韩氏辅国:韩国大臣韩珉。后文“公仲”同此。③营:谋求,这里指诱惑。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休祲降于天(_____)(2)徒以有先生也(_____)(3)我悉兵以临之(_____)(4)虽勿与地(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好利,可营也;恶难,可惧也。3.结合(甲)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睢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4.结合(乙)文说说昭阳为使五国之约落空所做的计划是什么?二、(2021·江苏兴化·二模)阅读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乙]武七,名训,堂邑人。家贫,从母乞于市,得钱必市甘旨①奉母。母既丧,稍长,且佣且乞。自恨不识字,誓积赀设义学②,以所得钱寄富家权子母③,积三十年,得田二百三十亩有奇,乞如故。蓝缕蔽骭④昼乞而夜织。或劝其娶,七谢之。又数年,设义塾柳林庄,筑塾费钱四千余缗⑤,尽出所积田以资塾。延师课读束脩⑥第25页共78页 必丰礼意尤极周挚。入学之日,武先拜塾师,遍拜诸生,具盛馔飨⑦师,而请邑绅为之主,自立门外,屏营⑧以待。(节选自《武训传》)[注]①甘旨:美味的食品。②义学:免费读书的学校。③权子母:放贷收本息。④蓝缕蔽骭(ɡàn):衣服破旧,仅遮到小腿。⑤缗(mín):古代一千文为一缗。⑥束脩:送给教师的报酬。⑦飨:宴请。⑧屏营:形容诚惶诚恐的样子。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又何间焉②弗敢加也③从母乞于市④得钱必市甘旨奉母6.与例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从母乞于市A.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B.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C.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D.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7.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断两处)延师课读束脩必丰礼意尤极周挚8.翻译下列句子。(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2)母既丧,稍长,且佣且乞。9.读完两篇文言选段后,小兴觉得曹刿和武训都是行大义之道的人。请分别说说两人“义”的具体表现。三、(2021·江苏·苏州市彩香实验中学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第25页共78页 10.下面哪一项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A.吾国介于数强国间欲有求于我(《邹忌讽齐王纳谏》)B.岁苦支备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C.虽有少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D.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2)臣怪之,问其故。12.齐王临朝时提出了怎样的计划?对此艾子给出了怎样的建议?13.老师让同学们分角色演读这个小故事。对于画线的句子,小明在朗读时总是处理不好。请你揣摩齐王的心理,从语气语调、重音停连等方面给小明一些具体指导。四、(2021·江苏南通·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③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选自《史记·循吏列传》)第25页共78页 (注)①春夏时节借河水上涨使采伐的林木顺流而下运出去。②次行:秩序。③有多久。④管理市场的长官。⑤庳:低、矮。⑥此处指老百姓。⑦捆:门槛。14.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15.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三月为楚相(_____)(2)吾今令之复矣(_____)(3)君子不能数下车(_____)(4)近者视而效之(_____)16.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③段画线句的意思。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17.对本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宰相虞丘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让他代替自己。B.楚庄王从谏如流,答应了孙叔敖关于恢复市场原状的请求。C.孙叔敖以“政令多次下达,百姓无所适从”为由,希望楚庄王收回把矮车改高的命令。D.“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一句,充分体现了孙叔敖的自信。18.孙叔敖在施政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五、(2021·江苏·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二模)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第25页共78页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1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疾引兵渡河(急速,快速)B.必举秦矣(举荐)C.夫被坚执锐(同“披”穿)D.楚王阴令羽诛之(暗中,暗地里)20.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与“何敝之承”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B.往送之门C.何陋之有D.先天下之忧而忧21.翻译下列句子。①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②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22.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概括项羽杀宋义的原因?六、(2021·江苏·苏州市景范中学校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夏雪丁亥年七月初六日,苏州大雪。百姓皇骇,共祷诸大王之庙。大王忽附人而言曰:“如今称老爷者,皆增一大字;其以我神为小,消不得一大字耶?”众悚然,齐呼“大老爷”,雪立止。由此观之,神亦喜谄,宜乎治下部者之得车多矣。异史氏曰:“世风之变也,下者益谄,上者益骄。即康熙四十馀年中,称谓之不古,甚可笑也。举人称爷,二十年始;进士称老爷,三十年始;司、院称大老爷,二十五年始。昔者大令谒中丞,亦不过老大人而止;今则此称久废矣。即有君子,亦素谄媚,行乎谄媚,莫敢有异词也。若缙绅之妻呼太太,裁数年耳。昔惟缙绅之母,始有此称;以妻而得此称者,惟淫史中有乔林耳①,他未之见也。唐时,上欲加张说大学士。说辞曰:‘学士从无大名,臣不敢称。’今之大,谁大之?初由于小人之谄,而因得贵倨者之悦,居之不疑,而纷纷者遂遍天下矣。窃意数年以后,称爷者必进而老,称老爷者必进而,但不知上造何尊称?匪夷所思已!”第25页共78页 丁亥年六月初三日,河南归德府大雪尺馀,禾皆冻死,惜乎其未知媚大王之术也。悲夫!(选自《聊斋志异》)①唯有淫书《金瓶梅》里有乔太太、林太太罢了。23.选择加点字的字义加点字古汉语常用义字义选项(1)其以我神为小A.人称代词B.指示代词C.表示揣测、反诘D.表示请求或命令(1)_________(2)下者益谄A.好处B.有益的C.增加D.更加(2)__________2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百姓皇骇,共祷诸大王之庙。(2)即有君子,亦素谄媚,行乎谄媚,莫敢有异词也。25.根据前后文,在划线处填上一个字(前后两个字相同),使前后文连贯。称爷者必进而老,称老爷者必进而___,但不知___上造何尊称?26.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句评语点明了蒲松龄写作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试从文中找出一例。27.文章两处提到“大王”,有何妙处?七、(2021·江苏·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第25页共78页 ①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④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②移⑤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⑥,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③掾⑦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敦颐曰:“吾老矣,说不可不详。”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类此。(注)①分宁:地名。②主簿;官名。③手版:笏板,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④仕:做官。⑤移:调任官职。后文“徙”同。⑥谮口:指别人诬蔑周敦颐的话。⑦掾:佐助。这里指担任副职官员。2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2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有囚法不当死(___________)(2)乃委手版归(_____________)(3)孰视其所为(_____________)(4)越三日乃还(_____________)3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3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选文中,加点的“吾”是第一人称代词,“公”“君”是第二人称代词。B.“也”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示不同的语气:在“老吏不如也”中表示感叹;在“逵,酷悍吏也”中表示判断;在“吾不为也”中表示陈述。C.“虽下之,民不肯从”“颐惊异之”等内容都是从侧面来表现人物。D.周敦颐认为程珦气质相貌不同于常人,又了解到他善于做学问,于是与他为友。32.阅读选文及以下链接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第25页共78页 (周敦颐《爱莲说》)(材料二)任所寄乡关故旧周敦颐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得醪①味,举筯②常餐淡菜盘。事冗③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④只一般。(注)①醪:醇酒。②筯:同“箸”,筷子。③冗:繁杂,多。④舂陵:代指道州营道县。(1)对照材料一中“花之君子”的形象,你认为选文①②段画线句体现了其中哪两点。(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选文与材料一、材料二各是怎样表现周敦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的。八、(2021·江苏·景山中学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韦仁寿,雍州万年人也。为蜀郡司法书佐①,断狱平恕,其得罪者皆曰:“韦君所断,死而无恨。”高祖入关,遣使定巴蜀,时南宁州内附,朝廷每遣使安抚,类皆受贿,边人患之,或有叛者。高祖以仁寿素有能名,令检校南宁州都督,寄听政于越巂②,使每岁一至其地以慰抚之。仁寿将兵五百人至西洱河,承制置八州十七县,授其豪帅③为牧宰④,法令清肃,人怀欢悦。及将还,蛮夷父老各挥涕相送。因遣子弟随之入朝贡方物高祖大悦。仁寿复请徙居南宁,以兵镇守。经岁余,仁寿病卒。(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三十五》,有删改)(注释)①书佐:主办文书的官吏。②越巂(xī):古郡名。③豪帅:首领。④牧宰:泛指州县的长官。3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因遣子弟随之入朝贡方物高祖大悦3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死而无恨(___________)(2)高祖以仁寿素有能名(_____________)第25页共78页 (3)仁寿将兵五百人至西洱河(____________)(4)仁寿病卒(____________)3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或有叛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B.寄听政于越巂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授其豪帅为牧宰 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D.以兵镇守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使每岁一至其地以慰抚之。(2)及将还,蛮夷父老各挥涕相送。37.本文“断狱平恕”的“狱”与下面链接材料中的“狱”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链接)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九、(2021·江苏亭湖·一模)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樵月先生列传先生姓吴氏,讳合纶,字德严,一字樵月。尝与从兄石仓联床夜读,辄以绦丝牵系臂上,相约掣动即起诵蚤。性纯孝,侍顾太孺人①寝疾,衣不解带,十余年无稍懈。时重修邑乘②,凡潜德幽光无不悉心阐扬,其宅心仁厚类如此。德配宗孺人③中年谢世,遗二女各十余岁,两孤六七龄,呱呱绕膝,先生严而兼慈,巨细亲操,教养备至。时有悯其劳讽以续弦纳媵侍④者,悉峻词拒,鳏居四十余年无惭衾影⑤。祖居欢颜堂,因伯兄李亭卒于青田任所,公私交累,亟须鬻宅以偿,势将他属。先生毅然废产,赵璧仍完。先生沉酣典籍,时艺清⑥真雅正,直入大家之室,数十年口不绝吟,手不停披,自经史子集以及百家杂说,无不丹黄⑦交下。晚年兀坐诒楼博搜诸说部,摘录几十百帙,名曰:《随笔》。因致目力耗损,然犹伏生⑧口授子孙,无间寒署。先生一生不轻喜怒仁心为质接物以恭驭下以宽,传家以节俭为训,懿行硕德,褚墨奚罄⑨。第25页共78页 [注释]①顾太孺人:即吴合纶之母。②邑乘:这里指《如皋县志》。③德配宗孺人:即吴合纶之妻。④媵侍:妾和婢;⑤无惭衾影:行为光明,问心无愧。⑥时艺:即时文、八股文。⑦丹黄:旧时点校书籍用朱笔书写,遇误字,涂以雌黄,故称点校文字的丹砂和雌黄为丹黄。⑧伏生:亦称伏胜,字子贱,西汉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授者。⑨楮墨奚罄:指樵月先生美好高尚的德行,无法用纸和墨写完。38.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三处)先生一生不轻喜怒仁心为质接物以恭驭下以宽3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尝与从兄(_______)(2)遗二女各十余岁(_______)(3)悯其劳(_______)(4)名曰:《随笔》(_______)40.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辄以绦丝牵系臂上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B.因伯兄李亭卒于青田任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C.先生严而兼慈学而不思则罔《论语》D.传家以节俭为训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4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巨细亲操,教养备至。(2)数十年口不绝吟,手不停披。42.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请结合吴合纶的事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十、(2021·江苏仪征·一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①许元字子春,历镇东节度推官,知丹阳县,县有练湖,决水一寸,为漕渠一尺。故法盗决湖者罪比杀人。会大旱,元请借湖水溉民田。不待报,决之。守遣吏按问。元曰:“便民罪令可也。”竟不能诘。岁乃大丰。②再迁太子中舍,监扬州博盐和籴(dí)仓。所至民爱思之。为吏喜修废坏,其术长于治财。三司使荐元材,命主榷货,元言先时贾人入粟塞下,京师钱不足偿,故钱偿不足则粟入愈少而价愈高是谓内外俱困。请高塞下之粟,下南盐以偿之,使东南去积滞而西北之粟盈,此轻重之术也。行之,果便。③是时京师粟少,而江淮岁漕不给,参知政事范仲淹谓元独可办。乃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判官,至即治。千艘浮江而上,所过州县留三月食,其余悉发。而州县之廪,远近以次相补。不数月,京师足食。乃考故事,明约信令,发敛转徙,至于风波,远近迟速,赏罚皆有法。凡江湖数千里外,谈笑治之,不扰而用以足。第25页共78页 ④先是官造船虚破①,钉鞠以入水不可称盘。乃取新船焚之,火过得钉鞠②,数校所破终十之一,自是立为定额。其处事精密如此。(选自《欧阳修集》卷三十二)(注解)①破:报销。②钉鞠:指造船用的铁制原件。4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会大旱(_____)(2)其术长于治财(_____)(3)京师足食(_____)(4)请高塞下之粟(_____)4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故钱偿不足则粟入愈少而价愈高是谓内外俱困45.翻译句子。(1)故法盗决湖者罪比杀人。(2)是时京师粟少,而江淮岁漕不给。46.请用四字短语概括许元的品格特点。第25页共78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解析版精选2021年江苏省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一、对比阅读(2021·江苏淮安·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甲)云花寺有圣画殿,长安中谓之七圣画。初,殿宇既制,寺僧召画工,将命施彩饰,会贵其直①,不合寺僧祈酬,亦竟去。后数日,有二少年诣寺来谒日:“某,善画者也。今闻此寺将命画工,某不敢利其价,愿输功,可乎?”寺僧欲先阅其迹②。少年日:“某弟兄凡七人,未尝画于长安中,宁有迹乎?”寺僧以为妄,稍难之。少年曰:“某既不纳师之直,苟不可师意,即命圬其壁,未为晚也。”寺僧利其无直,遂许之。后一日,七人果至,各挈彩绘,将入其殿,且谓僧曰:“从此去七日,慎勿启吾之门,亦不劳饮食,盖以畏风日所侵铄也。可以泥锢③吾门,无使有纤隙;不然,则不能施其妙矣。”僧从其语。如是凡六日,阒④无有闻。僧相语曰:“此必他怪也。且不可果其约⑤。”遂相与发其封。户既启,有七鸽翩翩。望空飞去,其殿中彩绘俨若,四隅唯西北墉⑥未尽其饰焉。后画工来见之,大惊曰:“真神妙之笔也。”于是无敢继其色者。(选自张读《宣室志》)[注释]①贵其直:画工要价太贵。②迹:这里指在其他地方的画稿或作品。③锢:封闭。④阒(qD):寂静,空寂。⑤不可果其约:不可始终守约。⑥墉:高墙。(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可以泥锢吾门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第78页共78页 (1)如是凡六日:_____________(2)遂相与发其封:_____________(3)竟不可得:_____________(4)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未尝画于长安中,宁有迹乎?(2)尔辈不能究物理。4.联系上下文,揣摩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寺僧此刻的心理。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请分别举例分析。【答案】1.可/以泥/锢吾门2.这样一起终了,最后停止3.(1)从来没有在长安作过画,怎么会有作品呢?(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4.寺僧觉得(少年的话)不可信,不敢完全相信少年,心中充满怀疑。5.甲文用画工的“大惊”和“无敢继其色者”来衬托七兄弟的画技高超。乙文将寺僧的做法、讲学家的看法与老河兵的做法作对比,衬托了老河兵实事求是,对事物进行深入观察的特点。【分析】1.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朗读停顿。作答时,可根据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判断。“可”是能愿动词,可以;“以”是介词,“以泥”是“用泥”的意思,介宾短语,故“可以”是两个词,中间应断开;“锢吾门”是动宾结构,“以泥”作它的状语,故应断开。正确的断句为:可/以泥/锢吾门。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1)如是凡六日:像这样一共六天。是:代词,这样。             (2)遂相与发其封:于是(僧人)一起打开了大门的泥封。相与:一起。             (3)竟不可得:最后还是没找到。竟:终了,最后。            (4)转转不已:不停地转动。已:停止。第78页共78页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古今异义。重点词语:(1)未尝:从来没有;画于长安中:即“于长安中画”,在长安作过画;宁:怎么;迹:这里指作品。(2)尔辈:你们;究,探求;物理,古今异义,这里指事物的道理。4.此题考查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作答时要结合上下文。“寺僧以为妄,稍难之”,意思是僧人认为(这)很荒诞,稍加质问他们。前文少年说能画,寺僧要看画稿,而少年却说从未在长安作过画,因此寺僧产生了怀疑,觉得少年的话不可信。5.此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作答此题时,要抓住原文语句分析。甲文结尾“后画工来见之,大惊”,后来的画工看到了彩绘,大为惊奇;“于是无敢继其色者”,因此没有敢接着上色的人。用画工“大惊”的神态描写及没有敢增色的人来衬托七兄弟画技高超。乙文第一段“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这是寺僧的做法,最终没有寻到石兽;第二段“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这是讲学家的说法,只是理论,没有实践。联系后文老河兵的话及寻到石兽的结果分析,前文写寺僧的做法、讲学家的看法,衬托了老河兵的实事求是,对事物的深入观察。【点睛】甲文参考译文:云花寺呈有个圣画殿,长安人称它为“七圣画”。当初,大殿(刚)建成,寺里的僧人找来画工,要让(他们)画彩绘装饰;恰好他们的要价太贵,不符合僧人期望的薪酬,最终就离开了。几天后,有两个少年来到寺里进见说:“我们是擅长画画的人。如今听说寺里要找画工,我们不敢在价格上得到好处,(只是)希望献出(一些)技艺,可以吗?”僧人想要先看看他们的画稿。少年说:“我们兄弟一共七个人,从来没有在长安作过画,怎么会有作品呢?”僧人认为(这)很荒诞,稍加质问他们。少年说:“我们已经不接受您的钱财,如果不合您的心意,就让人粉刷墙壁,也不晚啊。”僧人认为没有花钱很好,就同意了。第二天,七个人当真到了,各自举着彩绘(的工具),要进入殿中,并且对僧人说:“从这时起七天(时间里),千万不要打开我们的门,也不劳烦供养(我们)吃喝,大概可因此避免风吹日晒侵蚀毁坏(作品)。可以用泥封住我们的门,不让(门)有细微的间隙;不这样(的话),就不能施展神奇(的技艺)了。”僧人依从他们的话。像这样一共六天,(大殿里)寂静无声。僧人互相议论说:“这里必有古怪。还是不要始终守约。”于是(僧人)一起打开了大门的泥封。门打开了,有七只鸽子轻快地飞舞,向着天上飞走了,大殿中的彩绘庄严美丽,四个角落唯有西北的高墙没有完成装饰。后来的画工看到了彩绘,大为惊奇地说:“真是神妙的笔法啊!”因此没有敢接着上色的人。乙文参考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此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第78页共78页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攻大泽乡,收而攻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史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乙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书,何能知其梗概?鉴往以知来,援古①以证今,此如弈者观谱,旧谱既熟,新局自创。天下事变虽繁,而吾人处之裕如②,盖应付之法,昔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参证。从古迄今,事变至赜③,处之者有经有权④,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此读史之益也。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羔裘豹饰⑤者,爱毛而不爱皮板。抑知无皮板则毛何所丽⑥?印度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可称极高,而无历史以记载,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舍注意读史,其道奚由⑦?(章太炎《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1932年秋演讲于苏州,有删改)(注释)①援古:引用古代事例。②裕如:轻松的样子。③赜:zé,精微,深奥。④有经有权: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⑤羔裘豹饰: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⑥丽:附着。⑦其道奚由:从哪里选取道路?第78页共78页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吴广素爱人(2)宁有种乎(3)如弈者观谱(4)从古迄今(5)舍注意读史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1)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2)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8.下面这则论据不宜用来替换乙文的第三段,请你说说理由。《古文辑要》讲了一个故事,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炀帝,入唐为唐太宗大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司马光评论说:“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诤,直言规劝;佞,花言巧语巴结人)9.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陈胜、吴广就是鲁迅说的“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揭竿而起,英勇无畏地战斗,给历代统治者以深刻的历史警醒。B.司马迁特别擅长抒情,他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他们让我们懂得一个完全相同的道理。D.“鉴往以知来”让我们想起成语“以史为鉴”,两个“鉴”字都解释为“镜子”,《史记》就是这样一面很好的镜子。【答案】6.(1)平素,一向;(2)难道;(3)下棋的人;(4)至,到;(5)抛开,舍弃。7.(1)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2)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么祸端就无从产生。8.乙文第三段的中心论点是“史书是诸多学问中最重要的”。史书如皮板,其他学问如毛发,史如不存,学问亦不能独存。材料中的故事讲述的“君王对臣子的影响。君正则臣贤,君不正则臣佞”。两者论证的不是同一道理,故不能替换。9.A【分析】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第78页共78页 (1)句意:吴广向来爱护士兵。素:平素,一向;(2)句意: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宁:难道;(3)句意:好像下棋的人看棋谱。弈者:下棋的人;(4)句意:从古至今。迄:至,到;(5)句意:舍弃集中精力读史书。舍:抛开,舍弃。7.本题考查语句翻译。重点词语:(1)诸:各个;苦:苦于;刑:刑罚,惩罚;以:表目的,来;应:响应。(2)则:就;智识:见识;高:高明;则:那么;惴缩:畏缩,这里指祸端无从产生。8.本题考查论据。乙文第三段的中心论点是“历史在诸多学问中,最为重要”。本段中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式,把史书比做皮板,其他学问如毛发,史如不存,学问亦不能独存。从而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材料中的故事讲述的“君王对臣子的影响”。同一个人,因为君主乐于纳谏,所以臣子就敢于直谏;君王不能纳谏,臣子就阿谀逢迎。两者论证的不是同一道理,故不能替换。9.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概况。B.“特别擅长抒情”应为“特别擅长叙事”,“编年体通史”应为“纪传体通史”,故错误;C.“世界历史的重要”应为“中国历史的重要”,故错误;D.“鉴往以知来”中的“鉴”意思是“审察或引为教训”,不是镜子的意思,故错误;故选A。【点睛】甲译文: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帮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集会议事。这些人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诛灭残暴无道的秦王朝,恢复建立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陈胜于是被拥立为王,定国号叫张楚。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乙译文:因为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不读史书,怎么能知道国家的大概?借鉴古代的教训,以此来知晓未来;引用古代事例,以此来证明今日的是非。这就像下棋的人看棋谱,旧的棋谱已经熟记于心,新的格局需要我们自己开创。天下的事情变化虽然繁复,但我们能够轻松应对,大概应付的办法,古人说的话、做的事往往可供借鉴。第78页共78页 从古到今,事事变化都非常精微深奥,其中的人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我们从中看他们的得失,从而领悟到其中道理,从而融会贯通。人的阅历广,那么见识就高明;见识高明,那么祸端就无从产生。古人说:皮不存在了,毛又附着在哪里呢?历史在所有学问中,可以比喻为皮板。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的人,往往爱惜其毛发而不爱惜其皮板。难道不知道没有了皮板,鲜艳的毛发就没处附着了吗?印度是世界古国之一,他们的文化也是非常高深的,然而没有历史记载,至今印度人也不能追念他们前代的政治文化。既然这样,那么今天说复兴文化,除了集中精力读史书,还能从哪里选取道路?(2021·江苏南京·中考真题)甲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①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②由存,咽喉控带,萦错③如绣,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节选自《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作者:(唐)李白)乙晨起,凄然如暮秋。过龙湾,浪涌如山,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缭绕如垣墙。凡舟皆由此下至建康,故江左有变,必先固守石头,真控扼要地也。自新河入龙光门,城上旧有赏心亭、白鹭亭,在门右。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节选自《入蜀记》。作者:(宋)陆游)丙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④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节选自《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作者:(明)高启)(注)①开扃(jiōng):开合。②隐轸(zhěn):丰富,众多。③萦错:纵横交错。④瘗(yì):埋葬。10.图图朗读完三段诗文,拿不准下列句子的停顿,你指出()不合适。A.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B.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C.自新河/入/龙光门D.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11.图图觉得乙文中画线句不大好懂,你为他翻译。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第78页共78页 12.“天时不如地利”,南京自古地势险要。图图注意到甲文中的“地称天险”“咽喉控带”证明了这一点,你发现乙文中“①_____________”和丙诗中“②_____________”也能证明。(从乙文、丙诗中各摘一句填空)13.图图发现,三段诗文语言特色不同,给人带来的美感也不一样。你结合诗文中的语句,为图图作了具体解说。【答案】10.A11.最近又建了两座水亭,就在龙光门左边,确实有壮丽美景。12.真控扼要地也江山相雄不相让13.李白诗使用“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由存,咽喉控带,萦错如绣”等四字词语,辩丽宏肆,使文章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陆游文章中有“过龙湾,浪涌如山”这样的短句,也有“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这样的长句,长短句交错,读起来有种错落美;同时从“凄然如暮秋”“缭绕如垣墙”可见陆游的文字简洁,文笔清隽;高启的诗中“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可见其语言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有意。【分析】10.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A.大意:天下世人到东吴避难。正确停顿应是: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A错误;故选A。1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时,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抓住句中关键词进行翻译,还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本题中重点词有:近:最近;创:建造;诚:确实,真的。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题干要找出能反映地势险要的句子。乙文中“故江左有变,必先固守石头,真控扼要地也”意思是所以如果江左有变化,一定先固守石头山,真可谓控扼的重要地方,故可抽选“真控扼要地也”作答;丙文中“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胜景,其中“江山相雄不相让”可见地形险要。13.本题考查对语言特色赏析。解答时,需要根据内容确定语言特点。甲文中李白在突出金陵旧城历史渊源、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时选用大量四字词语,如“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四字词语的使用使文章语言更典雅,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用语华丽宏肆。乙文中“晨起”“过龙湾”“在门右”等短句与长句“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交错使用,使文章语言具有错落美,同时使用白描手法写景,如“城上旧有赏心亭、白鹭亭,在门右。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可见文章文字简洁,文笔清隽。第78页共78页 丙诗中前三联写景,“大江来从万山中”使用夸张,将长江奔腾的气势写出“钟山如龙独西上”,一个“独”字写出了钟山的特别,“欲破巨浪乘长风”突出钟山的气势盛,“江山相雄不相让”写出了长江和钟山正雄的画面,最后一联又想到秦始皇曾在此埋宝,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空”字写出诗人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有意。【点睛】译文甲文译文我看那金陵旧城,地理位置称得上天险,犹如龙蟠虎踞,开合自然,六代皇室居于此地,五福都在这里,开展宏伟的计划,建立王业,物产丰饶,交通像绣带一样纵横交错,十分便利,天下世人到东吴避难,永嘉年间的南迁也没有这盛大。乙文译文早上起来,天气像晚秋一样凄冷。经过龙湾,波浪像山一样翻涌而起,看石头山,不太高却峭立于江中,像围墙一样围绕着,所有的船都从这里下到建康,所以如果江左有变化,一定先固守石头山,真可谓控扼的重要地方。从新河进入龙光门,城上以前有赏心亭、白鹭亭,在龙光门右边,最近又见了二座水亭,在龙光门左边,景色确实壮观。(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周公践①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②,出举③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④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⑤之朝也,摄而进之,曰:“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以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选自《说苑君道》,有删改)(注释)①践:登上。②十二牧,方三人:全国设置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三人。③出举:外出考察。④失职:流离失所。⑤君:诸侯国君。1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有狱讼而失职者(2)以入告乎天子(3)有贤才而不举者(4)百姓闻之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出举远方之民/何陋之有(《陋室铭》)B.其君归也/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C.乃召其国大夫/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是以近者亲之/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第78页共78页 (1)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2)此诚天子也!得:①得到,获得。②得当,合适。③得意,满足。④能,可能。——《古代汉语词典》18.文中写了周公的哪三条治国之道?其中与《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相一致的是哪一条?【答案】14.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15.①案件;②禀告,告诉;③任用;④听闻。16.C17.①我的政治教化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吗?②这是真正的天子啊!18.①使百姓能够衣食所安;②官员公平公正地审理案件,不让人因此蒙冤; ③有才能的人能够被选拔任用。第②条。【分析】1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断句能力。断句题是常考题型,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意思是:周公登上天子的位置后,向天下百姓遍布德化,广施恩惠,时间久了名声更加显著。其中,“周公践天子之位”为第一层意思,“布德施惠”紧承“周公践天子之位”,交代周公登上天子后所作所为,并且“布”作动词,“推行”的意思,前面省略了主语“周公”,故“周公践天子之位”与“布德施惠”需要断;其次,“布德施惠”与“远而逾明”为因果关系,因为“布德施惠”,所以“远而逾明”,所以“布德施惠”与“远而逾明”之间需要断。故断句为: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1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1)句意为:有因为案件诉讼而流离失所的。狱:案件。第78页共78页 (2)句意为:回来后禀告周天子。告:禀告,告诉。(3)句意为:有贤才却不被任用的。举:任用。(4)句意为:百姓听闻了这件事。闻:听闻,听说。1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题干要求找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之: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是倒装句之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陋之”;B.其:代词,那些/副词,加强语气;C.乃:都是副词,都是“于是,就”的意思;D.以:连词,表结果,因此/连词,表示结果,以致;故选C。17.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重点词有:政教:政治教化;不得:不合适;与:通“欤”,可译为“吗”。(2)句中重点词有:此:这;诚:真正。18.本题考查筛选信息。依据原文信息句“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可知,这是周公要考察的三个问题,由此可得出三条治国之道:老百姓有衣服穿,有食物果腹,免受饥寒交迫之苦;官吏都能秉公执法,大大小小的案件,都一一根据实情审察,让老百姓免受冤枉之罪;有贤才的人能够被选拔任用。《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意思是: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所以可知“有狱讼而失职者”与《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所说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相一致。【点睛】参考译文:周公登上天子的位置后,向天下百姓遍布德化,广施恩惠,时间久了名声更加显著,当时全国设置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三人,(周天子)派人外出考察边远地方的民情。有饥寒交迫却没有衣服穿没有食物吃的,有因为案件诉讼而流离失所的,有贤才却不被任用的,回来后禀告周天子,周天子在诸侯朝见时,威严地对他们说:“我的政治教化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吗?为什么你们所管辖的百姓,有饥寒交迫却没有衣服穿没有食物吃的,有因为案件诉讼而流离失所的,有贤才却不被任用的呢?”各诸侯回去后,就召见国内的大夫把周天子的话告诉他们,百姓听闻了这件事,都高兴地说:“这是真正的天子啊!为何他住得那么远,却能够这么清楚地了解我们?怎么敢欺瞒他呢!”因此身边的人更亲近他,边远的人得到安抚。(2021·江苏无锡·中考真题)李纲,自其祖始居无锡。登政和二年迸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靖康元,以吴敏为行营副使,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执议请上暂避敌锋。纲进曰:“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太宰时中忿曰:“李纲莫能将兵否?”纲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第78页共78页 死报。”乃以纲为尚书右丞。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上感悟,遂命辍行。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节选自《宋史·李纲传》)(注释)①斡离不:人名。②中官:皇后。1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太宰时中忿曰(恼怒)B.李纲莫能将兵出战否(率领)C.以死邀之(阻拦)D.遂命辍行(连续)20.下列句中的“以”与“以言事忤权贵”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待勤王之师B.愿以死报C.以中有足乐者D.策之不以其道21.翻译下列句子。(1)纲为上力陈不可去之意。(2)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22.国家危急时,李纲是怎样力挽狂澜的?请简要概括。【答案】19.D20.C21.(1)李纲极力向皇上陈述不能离去的理由。(2)(李纲)修整防守作战的器具,没几天便完成了。22.①在宰执大臣建议“暂避敌锋”时挺身而出,愿领兵出战;②力劝皇帝不要离开东京;③敌兵攻打开封城时,李纲亲自督战。【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理解句意,推断文言文实词含义。A.句意:太宰白时中愤愤地说。忿:愤怒,恼怒;B.句意:莫非李纲能够领兵出战?将:带领,率领;C.句意:以死劝阻皇上留下。邀:阻拦;D.句意:于是下令停止南行。辍:停止;故选D。第78页共78页 20.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含义。理解句意,推断文言文虚词含义。“以言事忤权贵”句意为:因为上书言事得罪权贵。以:介词,因为;A.句意:以等待勤王军队的到来。以:连词,相当于“而”;B.句意:我愿意以死相报。以:介词,用;C.句意: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以:介词,因为;D.句意: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以:介词,用;故选C。2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重点词:为,向;上,指皇帝;陈,陈述;意,理由;(2)重点词:治,修整;守,防守;战,作战;之,助词,的;具,器具;数,几;毕,完成。22.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表明国家危急的内容是从“靖康元年”到选段最后,根据这部分归纳概括作答即可。①根据“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执议请上暂避敌锋。纲进曰:‘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金将斡离不领兵渡过黄河,徽宗往东走了,宰执大臣议请钦宗暂时躲避一下敌人的锋芒。李纲进言:‘今日之计。应该整顿军马,使他们相互坚守,以等待勤王军队的到来。’)”“纲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李纲说:‘如果陛下不认为我懦弱无能,让我领兵,我愿意以死相报。’)”可知:在大臣建议躲避敌人的锋芒时,李纲挺身而出,愿领兵出战,愿以死报国;②根据“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上感悟,遂命辍行宰执大臣仍然坚持躲避敌人的主张。朝廷传旨让李纲担任东京留守,李纲极力向皇上陈述不能离去的理由,皇上稍有醒悟。恰逢内侍入奏说皇后已经动身了,皇上脸色突变,慌忙离开座位,说:‘我不能停留了。’李纲哭泣着跪拜,以死劝阻皇上留下。皇上省悟,于是下令停止南行)”可知:李纲在皇帝要离开东京时,以死力劝;③根据“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钦宗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遇事可以不经请示而随机处置。李纲修整防守作战的器具,没几天便完成了。敌兵攻打开封城,李纲亲自督战,他招募健壮勇士从城上用绳子吊下去发动袭击,斩杀敌人酋长十余人,杀死他们的士兵数千人)”可知:敌兵攻打开封城时,李纲亲自指导作战。【点睛】译文:第78页共78页 李纲,从他祖父开始在无锡居住。政和二年李纲中进士,不断升职做到监察御吏并代理殿中侍御史,因为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迁职为比部员外郎,又升迁为起居郎。靖康元年,任命昊敏为行营副使,李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领兵渡过黄河,徽宗往东走了,宰执大臣议请钦宗暂时躲避一下敌人的锋芒。李纲进言:“今日之计。应该整顿军马,使他们相互坚守,以等待勤王军队的到来。”太宰白时中愤愤地说:“莫非李纲能够领兵出战?”李纲说:“如果陛下不认为我懦弱无能,让我领兵,我愿意以死相报。”于是皇上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宰执大臣仍然坚持躲避敌人的主张。朝廷传旨让李纲担任东京留守,李纲极力向皇上陈述不能离去的理由,皇上稍有醒悟。恰逢内侍入奏说皇后已经动身了,皇上脸色突变,慌忙离开座位,说:“我不能停留了。”李纲哭泣着跪拜,以死劝阻皇上留下。皇上省悟,于是下令停止南行。钦宗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遇事可以不经请示而随机处置。李纲修整防守作战的器具,没几天便完成了。敌兵攻打开封城,李纲亲自督战,他招募健壮勇士从城上用绳子吊下去发动袭击,斩杀敌人酋长十余人,杀死他们的士兵数千人。金人知道城中已有防备,又听说徽宗已传位给钦宗,于是便撤兵了。(2021·江苏南通·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各题。斗茶①记[宋]唐庚①政和二年三月壬戍,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②。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某闽入,其所赍③宜尤高,而又次之。然大较④皆精绝。②盖尝以为天下之物有宜得而不得,不宜得而得之者。富贵有力之人,或有所不能致,而贫贱穷厄、流离迁徙之中,或偶然获焉。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良不虚也。唐相李卫公好饮惠山泉,置驿传送,不远数千里。而近世欧阳少师作《龙茶录》,序称嘉褚七年亲飨明堂,致斋之夕,始以小团分赐二府,人给一饼,不敢碾试,至今藏之。时熙宁元年也。吾闻茶不问团铤,要之⑤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千里致水,真伪固不可知,就令识真,已非活水。自嘉祜七年壬寅至熙宁元年戊申,首尾七年,更阅三朝而赐茶犹在,此岂复有茶也哉!③今吾提瓶走龙塘,无数十步,此水宜茶,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而海道趋建安,不数日可至,故每岁新茶不过三月至矣。罪戾之余,上宽不诛,得与诸公从容谈笑于此。汲泉煮茗,取一时之适,虽在田野,孰与烹数千里之泉、浇七年之赐茗也哉?(节选自《眉山文集》,有删改)[注释]①斗茶:流行于宋代的一种品评茶叶高下的游戏。②寄微斋:唐庚被贬惠州时读书、品茗、会客之室。③赍(jī):携带。④大较:大略,大体。⑤要之:总之。2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24.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所赍宜尤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或有所不能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更阅三朝而赐茶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8页共78页 25.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②段画线句的意思。唐相李卫公好饮惠山泉,置驿传送,不远数千里。26.细读文章,品味加点词,体会作者的心境。得与诸公从容谈笑于此。27.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A.文章开头即交代斗茶的时间、地点及人物,叙述清晰。B.这一次斗茶的水是不一样的,都是客人自己带来的。C.文中对李卫公之水提出了质疑,认为奔波千里取来的水已不是活水。D.文章名为《斗茶记》,但对斗茶一事却一笔带过,重在生发议论。(2)作者多次运用对比手法阐述观点。理解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答案】23.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24.一起尤其,特别得到经历,经过25.唐代宰相李卫公喜欢喝惠山泉水,设置驿站传送惠山泉水,不以几千里之远送到。26.“从容”在文中有舒缓、悠闲之意。作者说自己贬谪到惠州,以戴罪之身在乡村与朋友一起煮茶品茗,获取身心快乐。作者虽然处在劣境中,但能以茶为乐,泰然处之,表现了作者随性而适、随遇而安的乐观态度。27.BA.取龙塘水烹之,无数十步B.茶贵新【分析】第78页共78页 23.本题考查朗读停顿。作答时,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进一步确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人认为它不逊色于清远峡的水。“昔人”是主语,“以为”是谓语,“不减清远峡”是宾语,故朗读节奏为:昔人/以为/不减清远峡。2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1)句意为:(我)和两三个友人一起在寄傲斋品评茶叶。相与:一起。(2)句意为:他所携带的茶应该是特别好的。尤:尤其,特别。(3)句意为:有时却不一定能得到。致:得到。(4)句意为:更历经了三个皇帝,但所赐的茶还保存着。阅:经历,经过。2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重点词语:好:喜欢;置:设置;驿:驿站;远: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远。26.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赏析。“得与诸公从容谈笑于此”的意思是:能够和各位在这里悠闲地谈笑。“从容”是舒缓、悠闲的意思,用来形容“自己”,属于人物描写中的神态描写。结合句子“今吾提瓶走龙塘,无数十步”“海道趋建安,不数日可至,故每岁新茶不过三月至矣”可知,唐庚说自己贬谪惠州,但却每天能提着瓶子走龙塘取水。并且每年新茶上市不出三个月就能得到建安茶;结合句子“罪戾之余,上宽不诛,得与诸公从容谈笑于此。汲泉煮茗,取一时之适,虽在田野,孰与烹数千里之泉”可知,作者以戴罪之身,在乡村与朋友一起煮茶品茗,获取身心快乐。虽然处在劣境中,唐庚却能以茶为乐,泰然处之。因此,这里“从容”表现了作者随性而适、随意而安的乐观态度。27.(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说法错误,从第①段可知本次斗茶“取龙塘水烹之”,不存在客人各自带水的情况。故选B。(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A空可从第①③段“取龙塘水烹之”“无数十步”得到答案;B空可从第②段“吾闻茶不问团铤,要之贵新”得出答案。【点睛】参考译文:政和二年三月的一天,(我)和两三个友人一起在寄傲斋品评茶叶。我为大家取龙塘的水煮茶并评定茶的高低,以某茶为上品,某茶位列第二。某个福建人,他所携带的茶应该是特别好的,却被排在了第三。然而大体上都属绝妙上乘之品。第78页共78页 (我)曾以为天下的东西有应该得到却得不到的,不应该得到却得到的。富贵而有能力的,有时却不一定能得到,但在贫贱困顿、流离漂泊之中,有时却能在偶然间得到。世人所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确实不假啊。唐代宰相李卫公喜欢喝惠山泉水,设置驿站传送惠山泉水,不以几千里之远送到。而近代欧阳修写《龙茶录》,序中称嘉祜七年,仁宗皇帝在明堂祭杷,行斋戒之礼的晚上,把小团茶分别赐给了枢密院、政事堂二府,每人分得了一小团茶饼。(欧阳修)不舍把茶饼碾碎了饮用,至今还珍藏着。这时已是熙宁元年了。我听说茶不管是小团茶还是(压成长方形的)铤荼,总之是贵在其新;煮茶的水不管江水还是井水,总之最重要的是要活水。不远千里去取水,水的真假固然不清楚,即使就算是真的水,(到了目的地后)已经不再是活水了。从嘉祜七年壬寅到熙宁元年戊申,前后已有七年,更历经了三个皇帝,但所赐的茶还保存着,这哪里还是茶啊?如今我提着水瓶去龙塘取水,没有几十步路,龙塘的水适合泡茶,古人认为它不逊色于清远峡的水。走海路到(福建)建安,没几天就可以到了,所以每年三月新茶就会送到(惠安这里)了。犯罪的我,承蒙皇帝宽恕不杀之恩,能够和各位在这里悠闲地谈笑。取龙塘之泉水煮茶品饮,得到一时的闲适,虽然身在乡野,与用数千里之外送来的泉水去煮七年前的陈茶相比,哪个更闲适呢?(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庆历初,元昊围麟州二十七日。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王吉应募。知州问:“须几人从行?”吉曰:“今虏骑百重,无所用众。”请秃发,衣胡服,挟弓矢,赍①粮饷,为胡人。夜缒②而出,遇虏问,则为胡语答之。两昼夜,然后出虏寨之外,走诣府州告急。府州遣将兵救之,吉复间道入城,城中皆呼万岁。吉尝从都监王凯及中贵人③将兵数千人,猝遇虏数万骑。中贵人惶恐,以手帛自经④,吉曰:“官何患不死?何不且令王吉与虏战?若吉不胜,死未晚也。”因使其左右数人守中贵人,曰:“贵人有不虞⑤,当尽斩若属⑥。”因将所部先登,射杀虏大将,虏众大奔,众军乘之,虏坠崖死者万余人。吉每与虏战,所发不过一矢,即舍弓肉袒而入,手杀数人,然后反,曰:“及其张弓挟矢之时,直往抱之,使彼仓卒无以拒吾,而成擒矣。吾前后数入其阵,未尝发两矢也。”时又有张节,与吉齐名,皆不至显官而卒。(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注释)①赍(jī):携带。②缒(zhuì);用绳子栓着人、物从高处往下送。③中贵人: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④经:上吊。⑤虞:意料,预料。⑥若属:你们这些人。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请秃发,衣胡服(_______)②走诣府州告急(_______)③因将所部先登(_______)④手杀数人,然后反(_______)2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①知州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②官何患不死?30.王吉智勇双全,他的“智”表现在哪里?请概括。第78页共78页 31.最后一段蕴含作者怎样的褒贬?褒:贬:【答案】28.①穿②到③率领④通“返”,返回29.①知州招募能够出外送信请求增援的官吏和百姓。②大人为什么担心死不掉呢?30.(1)乔装求援;(2)率部先登,射杀敌军大将(或“擒贼先擒王”);(3)以快制敌,敌军无法应对。31.褒:对王吉功高的赞美(或“欣赏”,或“充分肯定”)。贬:对朝廷没有重用王吉的批评(或“不满”)。【分析】28.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衣”是名词用作动词,“穿”的意思;“诣”是本义,“到”的意思;“将”是古今异义词,“率领”的意思;“反”是通假字,“返回”的意思。2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句中的“募(招募)、求援(请求救援)、于(向)”几个词是重点词语;“通信求援于外者”是“于外通信求援者”的倒装,翻译时注意调整语序。(2)句中的“何(为什么)、患(担心)”几个词是重点词语。这是一个反问句,注意翻译时保留反问句式。3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所写的具体内容分析概括。本题要求从知“智”的角度来概括,从文章第1段叙写的王吉应募,乔装求援表现其“智”;从第2段叙写“因将所部先登,射杀虏大将”可以看出,王吉先射杀敌军大将,使敌大乱而破敌,采用“擒贼先擒王”的策略,足见其“智”;从第3段叙写“及其张弓挟矢之时,直往抱之,使彼仓卒无以拒吾,而成擒矣”可以看出,王吉采用“以快制敌”方法杀敌,使敌军无法应对,也可以见其“智”。据此概括作答。3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时又有张节,与吉齐名,皆不至显官而卒”的意思是:当时还有张节,与王吉齐名,(他们)都没有升迁到显赫的官位就去世了。总结概括了王吉的功高,表达了作者对王吉的褒扬;同时,也对当时朝廷不重用王吉和张节等有功之人的批评和不满。据此概括作答。【点睛】参考译文:庆历初年,元昊(的军队)围困麟州二十七天。知州招募能够出外送信请求增援的官吏和百姓。王吉响应招募。知州问(王吉):“需要几个人跟你一起去?”王吉说:“现在敌军骑兵重重包围,人多了没有用。”(于是)请求剃光了头发,穿上胡人的服装,带着弓箭,携带钱粮,扮成胡人。晚上,让人用绳子绑着自己从城墙上放下,逃出城,遇到胡人盘问,就用胡人的话回答。花了两天两夜,才出了敌人的营寨,跑到府州报告了紧急情况。府州派人率领大军前往救援,王吉又从小路进城,城里的人都高呼万岁。第78页共78页 王吉曾经跟从都监王凯和中贵人,带领一支几千人军队,突然遇到几万人的敌军骑兵。中贵人惊慌恐惧,用手撕开布帛,上吊自杀,王吉说:“大人为什么担心死不掉呢?为什么不暂且让我与敌人打一仗?如果我没有胜利,(您)再死也不迟。”(他)就让自己身边的几个人保护中贵人,说:“如果大人有不测,就把你们全杀了。”于是率领自己部队抢先进攻,射杀了敌人的首领,敌军溃逃,众人乘胜追击,坠崖而死的敌军就有一万多人。王吉每次对敌作战,射箭不超过一支,就放下弓赤膊冲入敌阵,亲手杀死多人,然后返回,说:“等到敌人张弓搭箭的时候,直接去抱住他,让他在仓猝之间无法抵御我,就成了我的俘虏。我前前后后多次冲入敌阵,不曾放过两支箭。”当时还有张节,与王吉齐名,(他们)都没有升迁到显赫的官位就去世了。(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澶渊①,东流入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自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者二丈八尺,塞东西北门,水皆自城际山,雨昼夜不止。子瞻衣制履展,庐于城上,调急夫、发禁卒以从事,令民无得窃出避水。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方水之淫也,汗漫千余里,漂庐舍,败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壮者狂走,无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子瞻使习水者浮舟楫样、载糗饵以济之,得脱者无数。水既涸,朝廷方塞澶渊,未暇及徐。子瞻曰:“澶渊诚塞,徐则无害。塞不塞,天也,不可使徐人重被②其患。”乃请增筑徐城,相水之冲,以木堤捍之,水虽复至,不能以病徐也。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即城之东门为大楼焉,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徐人相劝成之。辙方从事于宋,将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乃作黄楼之赋。(选自苏辙《黄楼赋并叙》)注:①澶渊:古湖泊名。②被:遭受,蒙受。32.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3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B.①使民具畚锸②此人——为具言所闻C.方水之淫也②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D.①水虽复至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1)澶渊诚塞,徐则无害。(2)故水既去,而民益亲。第78页共78页 3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熙宁十年,黄河决堤,滔滔洪水抵达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徐州面临灭顶之灾。苏轼带领徐州军民,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洪的胜利。B.抗洪中,苏轼“水未至”就未雨绸缪,准备充分,所以大水到来,城内百姓并未逃散。他还赈济灾民,使无数受灾百姓获救。C.水灾过后,苏轼请苏辙在徐州城东门建楼作赋以作纪念。楼上涂上黄土,取名“黄楼”,寓土能克水之意,表达驱除水患、永保徐州平安的美好愿望。D.选文描述了黄河泛滥徐州受灾的情景,记述了苏轼不辞劳苦抗洪救灾的政绩,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史料价值。【答案】32.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33.A34.(1)澶渊如果(果真)堵住了,徐州城就没有危险了。(2)因此大水退去之后(已经退去),百姓们更加亲密(团结、友爱、亲近)。35.C【分析】3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该句大意为“亲自率领军民守城,表示与城共存亡,因此洪水暴涨城池的百姓也没有溃逃”,故可断句为“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3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和用法。A.均为“做,担任”的意思;B.准备/详细;C.正当/土地方圆;D.即使/虽然;故选A。34.本题考查语句翻译。重点词语:(1)诚:如果,果真;塞:堵住;则:就;害:灾害,危险。(2)故:所以;既:已经;去:退去;益:更加;亲:亲近。35.本题考查信息筛选。C项“苏轼请苏辙在徐州城东门建楼作赋以作纪念”判断错误,是苏辙在饱览山川,凭吊水的遗迹之后,主动写作的本文。故选C。【点睛】第78页共78页 参考译文:熙宁十年七月四日,黄河决堤于澶渊,往东流入巨野,北溢出到济南,向南溢出到泗水。八月戊戌日,水到彭城边,我哥哥子瞻恰好为彭城守。水没到的时候,他就让百姓准备畚箕铁锹,集聚土石,准备好牛马的饲料,堵塞空隙,为抵挡洪水做准备。所以洪水到来,百姓也不担心。自戊戌日至九月十五日,水到城下的有二丈八尺,堵住了东面西面北面的门,水从城边到山边,大雨昼夜不停。子瞻身穿制衣,脚踏草鞋,搭帐篷临时住在城上。紧急征调民工和禁卒来进行防御,让百姓不得私下出去避水。亲自率领军民守城,表示与城共存亡,因此洪水暴涨城池的百姓也没有溃逃。当洪水正盛的时候,漫无边际千余里,冲走房屋,毁坏坟墓,老弱被洪水冲走,强壮的狂跑,没有食物,最后干死在丘陵上的树木之上。子瞻使熟悉水性的人驾浮船,装载食物来帮助这些人,因而得以脱困的人无数。水已经干涸,朝廷正堵塞澶渊,没有时间顾及徐州。子瞻说:“澶渊如果真堵住了,那么徐州就没有危险了。堵住堵不住,是天意,但不可以让徐州百姓再受洪水的灾害。”于是请求增筑徐州城,阻挡洪水的冲击,用木头堤保护的,洪水虽然又到,不能再危害徐州。因此,洪水退去后,百姓更加亲近。于是在城的东门修建大楼,用黄土粉刷,说:“土克水。”徐人互相鼓励。我刚刚入朝为官,登上这座黄楼,饱览山川,凭吊水的遗迹,于是写下这篇黄楼赋。(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文天祥,字宋瑞,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①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以家赀②为军费。后,天祥在燕凡三年,上③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注]①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②赀:同“资”,钱财。③上:指元世祖。3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3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意思。①万里素奇天祥志节②天祥在燕凡三年③安事二姓④南乡拜而死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3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与字是不同的,古人一出生就起名,成年后才有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探花、榜眼。C.“咸淳九年”是年号纪年法,《核舟记》中的“天启壬戌”是年号干支兼用法。D.勤王,为王事尽力,指起兵救援王朝。“诏天下勤王”意为下诏书要天下起兵救援。4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天祥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第78页共78页 【答案】36.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37.①一向 ②一共 ③怎能 ④通假字,同“向”38.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39.B40.①有极高的意志节操,由江万里的评价侧面得知;②有号召力,热爱祖国,漠视钱财。由国家危难之时,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民众万人,以家庭财产作为军费等内容可见;③坚强不屈,忠贞不二,视死如归。由被俘后,坚决不投降元朝,慷慨赴死可见。【分析】3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只有义尽,才能仁至。根据句意可知,正确的停顿应为: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3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1)句意:江万里一向就对天祥的志向、气节感到惊奇。素:一向;(2)句意:文天祥在燕京一共三年。凡:一共;(3)句意:怎能侍奉二姓。安:怎能;(4)句意:向南方叩拜而死。乡:同“向”。38.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第一个“其”,意思是恐怕,大概;第二个“其”,意思是一定;“勉”,努力,奋进。这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39.此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平时要注意积累。B.有误,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故选B。40.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万里素奇天祥志节”可见,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由“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以家赀为军费”可见,文天祥有号召力,热爱祖国,漠视钱财;由“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可见,文天祥坚强不屈,忠贞不二;由“祥临刑殊从容”可见,文天祥视死如归。可据此整理作答。选自《宋史》作者:脱脱年代:元第78页共78页 参考译文:文天祥,字宋瑞,吉州吉水人。他二十岁参加进士考试,在集英殿答对论策。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咸淳九年,起用为荆湖南路提刑,因此见到了原来的宰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就对天祥的志向、气节感到惊奇,同他谈到国事,动容地说:“我老了,观察天时人事应当有变化。我选拔的人才很多,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恐怕(大概)就在你吗?你一定要努力。”十年,改任赣州知州。德佑初年,长江上游告急,诏令天下勤王。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泪哭泣,率领郡里的英雄好汉,聚集兵众万人,把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后来,文天祥在燕京一共三年,皇上知道天祥始终不屈,朝廷召见文天祥告谕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怎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47岁,他的衣带上,写着这样几句话:“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只有义尽,才能仁至。读了古代圣贤的书,做什么用呢?从今以后,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了。”(2021·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孙云球①,字文玉,居虎丘。母董如兰,通文艺,云球幼禀风慧,年十三为县学生,父殁,家坠丧乱,常卖药得资以供母。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尝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秒。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天台文康奇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②诸峰崚嶒苍翠,万象毕见,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云球笑曰:“此未足以尽吾奇也。”又出数十镜示之。如存目镜,百倍光明,无微不瞩;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议。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其母序之日:“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选自《吴县志》,有删改)(注)①孙云球(约1630-1662),苏州人。②天平、灵岩、弯窿都是苏州的山名。4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禀夙慧(具有)B.不爽毫发(差错)C.万象毕见(完成)D.无微不瞩(看见)4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去世后,卖药、制镜成了孙云球维持生计的手段。B.孙云球的千里镜效果好,用来望远,景物清晰如在眼前。C.“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D.孙云球的《镜史》,对制镜行业的发展有不小的推动作用。第78页共78页 4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2)神哉,技至此乎。44.孙云球母亲说“岂吾子之初心哉”,孙云球的“初心”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回答。45.在“中国智造”的主题征文活动中,有同学写道,“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是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从历史看,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这种智慧”,随后他以孙云球和《核舟记》中王叔远的“奇巧”为论据来证明观点。这两个论据的选择是否妥当?为什么?【答案】41.C42.C43.(1)凡是(他)所制造的东西,当时的人(见了)都佩服他(技艺)奇妙精巧。(2)神奇啊,技艺竟到了这种地步。44.古代读书人的心愿(理想)。45.孙云球的发明,主要是对透镜成像原理的应用,有科技含量,以他为例证明“中国智造”是妥当的。王叔远的核雕虽也充满智慧,但属于艺术创造,以他为例不恰当。【分析】4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C.“万象毕见(完成)”解释错误,句子意思是:万物都看的清清楚楚。“毕”在此处意思是“全、都”。故选C。4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说法错误,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是因为“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是出于自身的喜好,“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只是说明孙云球研制眼镜的技艺高超。故选C。4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赋分点:(1)“凡”,凡是;“所制造”,所制造的东西;“服”,佩服。(2)“神”,神奇;“至”,到了;“此”,这种地步。4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第78页共78页 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结合人物的言行分析。结合“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可知,孙云球母亲认为人有苦心,常常不敢让人知晓,甚至有不想被人知道的,这种不敢让人知晓的苦心应该是他现在没有从事的事业,也就不是制作的手艺。母亲认为没有恒产却有恒心的人,只有读书人的才可以做到,由此可知孙云球身上有读书人的毅力和品质。结合“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可知,她认为现在的儿子是不得已,依托一门手艺来赚取一些钱财,这并不是儿子的初心,由此推测孙云球的初心是古代读书人的心愿(理想)。4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事例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题目要求是能体现“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是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从历史看,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这种智慧”的观点,事例应该是能体现科技的使用与创新才可以。然后具体分析两则事例,孙云球的发明,主要是对透镜成像原理的应用,有科技含量,能体现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以他为例证明“中国智造”是妥当的。王叔远的核雕,是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细如毫发,技艺精湛,虽也充满智慧,但属于艺术创造,以他为例不能体现科技的使用与创新,所以事例不恰当。译文:孙云球,宇文玉,居住在虎丘。母亲董如兰,通晓文学艺术,云球幼年时候性格就洒脱聪慧,十三岁成为县学学生,父亲去世以后,家庭经乱没落,常卖药取得钱财来供养母亲。云球对测量很精通,凡是(他)所制造的东西,当时的人(见了)都佩服他(技艺)奇妙精巧。他曾经通过自己的想法造出了自然晷,定出昼夜,晷上的时刻不差分秒。又用水晶制造了眼镜,来帮助人眼睛更好地看东西。有老少花眼、远近光之类的毛病,随着眼睛的状况校对镜子,一点差错也没有,听说的人不惜出高价购买。天台文康奇患有短视,云球拿出千里镜赠送给他,于是他拿着它登上虎丘试验,远远地看见城中的楼台高塔庭院好像就在眼前,天平、灵岩、穹窿各个山峰棱角分明、苍翠可见,万物都看的清清楚楚,于是非常惊诧大喜地说:“神奇啊,技艺竟到了这种地步。”云球笑着说:“这还不足以展现我技艺的奇特啊。”又拿出数十个镜给他看。像存目镜,有百倍的光明,任何细小的东西都可以看见;万花镜,能看一个东西时化为数十个;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等等,出神入化不可思议。他著有《镜史》一卷,现在坊市的人依照其中的方法制造,于是在当时广泛盛行。他的母亲为他写序说:”人有苦心,常常不敢让人知晓,甚至有不想被人知道的,所以没有恒产却有恒心的人,只有读书人的才可以做到。现在我的儿子不得已,依托一门手艺来赚取一些钱财,难道这是我儿子的初心吗。”(2021·江苏扬州·中考真题)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①,皆为新奇。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初,监太原工作,有贵人子同事,骄倨不相下。铸廉②得盗工作物,摒待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贵意人子惶骇,谢:“有之。”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③。”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去。自是诸挟气力颉颃④者,皆侧目不敢仰视。家贫,贷子钱自给,第78页共78页 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节选自《宋史·文苑列传》,有删减)[注释]①隐括:润色修改。②廉:查访,侦查。③白发:告发。④颉颃(xiéháng);倔强,自做。4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少加隐括(_____)(2)奔命不暇(_____)(3)杖之数下(_____)(4)大笑释去(_____)47.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48.翻译句子。(1)喜谈当世事,博学强记,工语言。(2)贵人子惶骇,谢:“有之。”49.简要说明贺铸惩罚“贵人子”达到的效果。【答案】46.稍微空闲用杖打释放47.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48.(1)贺铸喜欢议论当朝大事,学识广博,记忆力特强,善于言辞。(2)贵族子弟十分惊恐,认错说:“有这些事。”49.从此以后,那些依仗权势目中无人的人,都只能用眼角的余光看他,不敢抬起头来看。(或答原文“自是诸挟气力颉颃者,皆侧目不敢仰视。”)也可答“豪强都怕他”【分析】4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1)句意为:稍加润色修改。少:稍微。(2)句意为:使他们不停地奔命。暇:空闲。(3)句意为:用杖打了几下。杖:用杖打(4)句意为:大笑着释放了贵族子弟。释:释放。4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句意为:有亏欠人家的,便拿地契房券等给人家抵押,丝毫不向别人乞讨。据此,在“者”和“之”的后面应有停顿。第78页共78页 4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1)重点词语:记:通“志”,记忆。工:擅长。(2)重点词语:谢:认错,道歉。之:代词,这些事。4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文中惩罚“贵人子”后,只有一句话——自是诸挟气力颉颃者,皆侧目不敢仰视。说明豪强都惧怕他。【点睛】参考译文贺铸,字方回,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喜欢议论当朝大事,学识广博,记忆力特强,善于言辞。贺铸尤其擅长作曲,常常把别人丢掉的曲子搜集起来,稍加润色修改,便成了新奇的曲子。他曾经说:“我在笔下驱使着李商隐、温庭筠,常常使他们不停地奔命。”起初,监太原工作。有一个贵族子弟和贺铸是同事,这个人骄纵傲慢,目中无人,贺铸经过察访,了解他偷盗公物,于是把仆役和公差们屏退后,把这个贵族子弟关在密室里,贺铸手里拿着刑杖数落说:“过来,你在某时盗窃某物去作某用,又某时盗窃某物拿回自己家中,是这样吗?”贵族子弟十分惊恐,认错说:“有这些事。”贺铸说:“如果让我处罚你,就不告发你了。”贵族子弟于是站起来,自己脱去衣服露出肌肤,他就用杖打了几下,贵族子弟叩首哀告祈求,贺铸便大笑着释放了贵族子弟。从此以后,那些依仗权势目中无人的人,都只能用眼角的余光看他,不敢抬起头来看。贺铸家境贫困,经常靠借高利贷维持生活,有亏欠人家的,便拿地契房券等给人家抵押,丝毫不向别人乞讨。(2021·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证。5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尝为季氏史_____(2)齐人称之______(3)高山仰止______(4)诸生以时习礼其家____5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第78页共78页 5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53.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50.曾经称道称赞仰慕敬仰按照51.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52.(1)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昭子结识景公。(2)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53.①做事认真尽忠职守;②学习专注而深入;③处变不惊有定力;④思想学说影响深远。【分析】5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1)“尝为季氏史”的意思是(孔子)曾经担任过仓库管理员。尝:曾经。(2)“齐人称之”的意思是齐人都很称道这件事。称:称道,称赞。(3)“高山仰止”的意思是巍峨的高山让我仰慕。仰:仰慕,敬仰。(4)“诸生以时习礼其家”的意思是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以:按照。5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的意思是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有很多。“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作主语,“众”作谓语,“矣”作语气词“了”将,置于句末,故应在“矣”后停顿,句中不停顿。“当时则荣没则已焉”的意思是(他们大多是)当时很荣耀,死了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则荣”与“则已”句式对称,故应在“当时则荣”之后停顿。该句断句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疏通语意为: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有很多,(他们大多是)当时很荣耀,死了之后就销声匿迹了。5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句得分点为:“适”,到;“为”,做;“通”,结识。第(2)句得分点为:“布衣”,平民;“传十余世”的主语是“他的思想”;“学者”,求学的人;“宗”,推崇。5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概括为:孔子做事认真,尽忠职守。“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概括为:孔子学习专注而深入。第78页共78页 “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概括为:孔子处变不惊,有定力。“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概括为:孔子思想学说影响深远。参考译文:孔子(早年生活)既穷苦又没地位。等到成年以后,曾经担任过仓库管理员,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曾经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职务,而场中牲口就越养越多。因此他出任主管营建的司空。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动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助高昭子结识景公。孔子和齐国的乐官之长讨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专心地把它学起来,三个月期间,吃饭时连肉味都觉不出来了,齐人都很称道这件事。孔子离开曹国,来到宋国。一天和弟子们在大树下讲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加害孔子,把大树给砍了,孔子只好离去。弟子催促说:“我们行动该快一点!”孔子说:“上天既然赋了道德使命给我,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太史公说:《诗经》上有这样一句话:“巍峨的高山让我仰望,宽广的大道让我顺着它前进。”我虽然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但是心中一直向往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此想见他的为人。到了鲁国,观看了孔子的祠堂、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不已,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有很多,(他们大多是)当时很荣耀,死了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学问最高、道德至尚的人了。2021年江苏中考模拟题分类汇编一、(2021·江苏句容·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乙)五国①约以伐齐。昭阳谓楚王曰:“五国以破齐,秦必南图楚。”楚王曰:“然则奈何?”对曰:“韩氏辅国②也,好利而恶难。好利,可营③第78页共78页 也;恶难,可惧也。我厚赂之以利,其心必营。我悉兵以临之,其心必惧我。彼惧我兵而营我利,五国之事必可败也。约绝之后,虽勿与地,可。”楚王曰:“善。”乃命大公事之韩,公仲果惧兵而营利。韩之反赵、魏之后,而楚果弗与地,则五国之事困也。(选自《战国策·楚一》)(注释)①五国:分别指赵、魏、韩、燕、楚五国。②韩氏辅国:韩国大臣韩珉。后文“公仲”同此。③营:谋求,这里指诱惑。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休祲降于天(_____)(2)徒以有先生也(_____)(3)我悉兵以临之(_____)(4)虽勿与地(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好利,可营也;恶难,可惧也。3.结合(甲)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睢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4.结合(乙)文说说昭阳为使五国之约落空所做的计划是什么?【答案】1.吉祥只,仅仅到,靠近给2.(1)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2)贪图私利,可以(对他)施以利诱;厌恶危难,可以(对他)施以威胁。3.首先,唐睢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接着,唐睢“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4.①用丰厚的财物去诱惑韩国大臣韩珉;②用大军威胁韩国大臣韩珉。(或厚赂之以利,悉兵以临之。)【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1)句意为: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休:吉祥;(2)句意为: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徒:只,仅仅;(3)句意为:我发动大军去靠近威胁他。临:靠近;(4)句意为:即使不给(韩国)割地也是可以的。与:给;2.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78页共78页 (1)重点字词:布衣,平民;抢,撞;徒,裸露;跣,赤脚。(2)重点字词:好,喜欢;可,可以;营,谋取;恶,厌恶。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根据“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分析,唐睢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根据“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分析,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专诸、聂政、要离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接着,唐睢“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根据“我厚赂之以利,其心必营。”得出:用丰厚的财物去诱惑韩国大臣韩珉;根据“我悉兵以临之,其心必惧。彼惧我兵而营我利,五国之事必可败也”得出:用大军去威胁韩国大臣韩珉,最终使五国之约落空。【点睛】参考译文:(甲)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乙)(赵、魏、韩、燕、楚)五国联盟进攻齐国。(楚相)昭阳对楚王说:“五国如果打败了齐国,秦国一定会(乘机)向南谋取楚国。”楚王说:“如果这样怎么办呢?”(昭阳)回答说:“韩国大臣韩珉,贪图私利又厌恶危难,贪图私利,可以(对他)施以利诱;厌恶危难,可以(对他)施以威胁。我用丰厚的财物去贿赂他,他内心一定会被利所诱。我发动大军去威胁他,他内心一定会感到害怕。他害怕我们的大军且贪图我们的重利,这样五国联盟(攻齐)的事一定会失败。(他们的)盟约被撕毁以后,即使不给(韩国)割地也是可以的。”楚王说:“好。”于是派大公事去韩国,韩珉果然害怕大军且贪图重利。韩国抗拒与赵、魏(联盟)以后,楚国果然没有割地给韩国,而五国联盟攻齐之事就落空了。二、(2021·江苏兴化·二模)阅读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第78页共78页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乙]武七,名训,堂邑人。家贫,从母乞于市,得钱必市甘旨①奉母。母既丧,稍长,且佣且乞。自恨不识字,誓积赀设义学②,以所得钱寄富家权子母③,积三十年,得田二百三十亩有奇,乞如故。蓝缕蔽骭④昼乞而夜织。或劝其娶,七谢之。又数年,设义塾柳林庄,筑塾费钱四千余缗⑤,尽出所积田以资塾。延师课读束脩⑥必丰礼意尤极周挚。入学之日,武先拜塾师,遍拜诸生,具盛馔飨⑦师,而请邑绅为之主,自立门外,屏营⑧以待。(节选自《武训传》)[注]①甘旨:美味的食品。②义学:免费读书的学校。③权子母:放贷收本息。④蓝缕蔽骭(ɡàn):衣服破旧,仅遮到小腿。⑤缗(mín):古代一千文为一缗。⑥束脩:送给教师的报酬。⑦飨:宴请。⑧屏营:形容诚惶诚恐的样子。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又何间焉②弗敢加也③从母乞于市④得钱必市甘旨奉母6.与例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从母乞于市A.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B.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C.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D.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7.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断两处)延师课读束脩必丰礼意尤极周挚8.翻译下列句子。(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2)母既丧,稍长,且佣且乞。9.读完两篇文言选段后,小兴觉得曹刿和武训都是行大义之道的人。请分别说说两人“义”的具体表现。【答案】第78页共78页 5.①参与②虚夸,夸大③跟随,跟从④买,购买6.B7.师课读/束脩必丰/礼意尤极周挚8.(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2)母亲去世后,稍微长大一些,他在乞讨的同时也给人家做些零工。9.【甲】曹刿:面对外敌入侵,满怀一腔爱国情,主动进见,启发鲁庄公取信于民,迎战齐国。【乙】武训:孝顺仁爱,以乞讨、打工积累的财产,兴办义学,造福社会。【分析】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可根据语境分析词义。①句意: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②句意:不敢虚报数目。加:虚夸,夸大。③句意:他随母亲在街市上乞讨为生。从:跟随,跟从。④句意:讨的钱一定买好吃的东西给母亲。市:买,购买。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例句中的“于”解释为“在”。A.于:从;B.于:在;C.于:到;D.于:对,对于;故选B。7.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法结构和句意为划分标准。本句的意思:他请来教课的老师,一定给予丰厚的报酬,礼节周到情意真挚。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延师课读/束脩必丰/礼意尤极周挚。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意译与直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本题重点词:(1)遍:一作“徧”,遍及,普遍;弗:不;从:顺从。(2)既:已经;稍:稍微;佣:当佣工。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两文内容,根据甲文中“曹刿请见”和“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见甲文中曹刿面对外敌入侵,满怀一腔爱国情,主动进见,启发鲁庄公要取信于民来迎战齐国。乙文中“家贫,从母乞於市,得钱必市甘旨奉母”“设义塾柳林庄,筑塾费钱四千馀缗,尽出所积田以资塾”可见武训的孝顺仁爱,以乞讨、打工积累的财产,兴办义学。【点睛】参考译文:第78页共78页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说:“做官掌权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回答说:“做官掌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庄公)。(曹刿)问道:“您凭什么应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报夸大,一定根据实情报告给神灵。”(曹刿)回答说:“这是一种小的信用,不能使神灵信服,神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诚心判断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乙】武七,名训,是堂邑人。家中贫穷,他随母亲在街市上乞讨为生,讨的钱一定买好吃的东西给母亲。母亲去世后,稍微长大一些,他在乞讨的同时也给人家做些零工。武训遗憾自己不认识字,发誓积累一些钱财设立义学,他把行乞所得一般存在富豪家图些利息。三十年后,买下二百三十多亩地,仍出去行乞。衣服破旧,仅遮到小腿,白天行乞晚上织布。有人劝武训该讨个媳妇了,但是被武训谢绝了。又过了几年,他在柳林庄建立免费私塾,建这学校花了他四千多缗钱,并且他还将自己积攒下的田地全部捐助给私塾。他请来教课的老师,一定给予丰厚的报酬,礼节周到情意真挚。私塾开学,武训先拜老师,再拜学生,武训给老师们准备很好的饭菜,邀请地方上的绅士来参加,(老师们吃的时候)他总是站在门外恭敬地守候。三、(2021·江苏·苏州市彩香实验中学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10.下面哪一项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A.吾国介于数强国间欲有求于我(《邹忌讽齐王纳谏》)B.岁苦支备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C.虽有少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D.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2)臣怪之,问其故。12.齐王临朝时提出了怎样的计划?对此艾子给出了怎样的建议?13.老师让同学们分角色演读这个小故事。对于画线的句子,小明在朗读时总是处理不好。请你揣摩齐王的心理,从语气语调、重音停连等方面给小明一些具体指导。第78页共78页 【答案】10.B11.(1)(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能不欢欣踊跃地参加呢?(2)我感到很奇怪,便问他什么缘故。12.齐王临朝时提出在边界修建一座长城,把整个国家和其他国家隔绝;劝谏齐王不要不切实际地修筑大城,这样做于国于民都无益。13.示例:“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这个句子要读出齐王的骄傲,语气是上扬的,要重读“连”“经”“接”“下”等词语,“即墨”“大行”“轩辕”“武关”这四个地名和前面的动词要略作停顿;“逶迤”和“四千里”之间也要略作停顿,“四千里”声音稍微延长;“不得窥”“不得窃”“不得持”要重读;“岂不大利耶”中“大利”要重读。【分析】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于:介词,在/介词,向,对于;B.苦:都解释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C.劳:形容词,劳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D.患:名词,祸患/动词,担心;故选B。11.本题考查翻译重点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闻:听说;令:命令;孰:谁;欣:欢欣;跃:踊跃。(2)重点词语:怪: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故:原因。1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句子“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可知,齐王临朝时提出在边界修建一座长城,把整个国家和其他国家隔绝;结合艾子的话“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可知,艾子讲述了一个快要冻死的人感叹来年麦贱但自己无福享受的故事,劝谏齐王不要不切实际地修筑大城,这样做于国于民都无益,要目光长远。第78页共78页 13.本题考查朗读设计。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从东海筑起,连通即墨,途经太行山,连接辗辕山,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即可与各强国隔绝,使秦国不能窥觎我国的西方,楚国不得偷犯我国的南方,韩国和魏国不得牵制我国的左右,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吗?“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这个句子齐王描绘了长城修起来后壮观的景象与长度,因此这里齐王的神情是骄傲的,语气是上扬的,要重读“连”“经”“接”“下”等词语,“即墨”“大行”“轩辕”“武关”这四个地名和前面的动词要略作停顿,因为齐王觉得这个长城修的好,把这些地方都连接起来了,以后能够防御敌人了;“逶迤”和“四千里”之间也要略作停顿,“四千里”声音稍微延长,因为齐王觉得这长城有“四千里”是他的功绩。“不得窥”“不得窃”“不得持”要重读,要读出齐王得意洋洋的神情,因为齐王认为长城修建后,作用很大;“岂不大利耶”中“大利”要重读,这是齐王问大臣的话,表面用问句,实际是肯定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要读出齐王独断的君王形象。【点睛】参考译文:齐王一天上早朝,他看着侍臣们说:“我们国家处于几个强国之间,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军备费用。现在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座规模很大的长城,从东海筑起,连通即墨,途经太行山,连接辗辕山,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即可与各强国隔绝,使秦国不能窥觎我国的西方,楚国不得偷犯我国的南方,韩国和魏国不得牵制我国的左右,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吗?现在让老百姓去修筑大城,虽会有些劳累,但日后就不会再有远征和遭受侵犯的祸患,可以一劳永逸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能不欢欣踊跃地参加呢?”艾子回答说:“今天早晨下雪,我来赶早朝,看见路旁有一个百姓,袒露着身子,冻倒在地上,望着老天唱哀歌。我感到很奇怪,便问他什么缘故。他对我说:‘这场大雪顺应了时令,正高兴明年人们能吃到贱价的麦子,可是我在今年就要被冻死了。’这件事正像今天所说的筑大城,等到大城筑完,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些什么人呢!”四、(2021·江苏南通·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③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①春夏时节借河水上涨使采伐的林木顺流而下运出去。②次行:秩序。③有多久。④管理市场的长官。⑤庳:低、矮。⑥此处指老百姓。⑦捆:门槛。14.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15.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第78页共78页 (1)三月为楚相(_____)(2)吾今令之复矣(_____)(3)君子不能数下车(_____)(4)近者视而效之(_____)16.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③段画线句的意思。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17.对本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宰相虞丘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让他代替自己。B.楚庄王从谏如流,答应了孙叔敖关于恢复市场原状的请求。C.孙叔敖以“政令多次下达,百姓无所适从”为由,希望楚庄王收回把矮车改高的命令。D.“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一句,充分体现了孙叔敖的自信。18.孙叔敖在施政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4.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15.做,担任让,使屡次,多次效仿,模仿16.庄王同意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人们都自动加高了他们的车子。17.B18.①安抚老百姓的策略:恢复币制,不干扰市场秩序;②教化老百姓的策略:不依靠颁布命令而是通过增高门槛来达到增高车子的目的。【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命令下达三天,集市恢复得像原来一样。“而”在这里表转折,形容在短时间内恢复的和原来一样,应在“而”前后断句;故断为: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15.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理解句意,推断文言文实词含义。(1)句意:孙叔敖做了三个月楚相。为:做,担任;(2)句意:我现在让它恢复原状。令:让,使;(3)句意:君子不能够频繁下车过门槛。数:屡次,多次;(4)句意: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效:效仿,模仿。1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第78页共78页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许,同意;之,代词,指这件事;居半岁,过了半年;悉,都。1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第②段“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前些日子更改币制,您认为旧币太轻。如今市令报告说‘市场混乱,百姓不能安定生活,社会秩序很不稳定’。我请求大王下令恢复以前的钱币)”“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庄王答应了,命令下达三天,集市恢复得像原来一样)”可知,楚庄王答应了孙叔敖恢复使用以前的钱币的政策,结果是集市的秩序恢复得像原来一样;故选B。18.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第②段“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前些日子更改币制,您认为旧币太轻。如今市令报告说‘市场混乱,百姓不能安定生活,社会秩序很不稳定’。我请求大王下令恢复以前的钱币)”“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庄王答应了,命令下达三天,集市恢复得像原来一样)”可知,楚庄王答应了孙叔敖恢复使用以前的钱币的政策,恢复了市场秩序,安抚了老百姓的情绪;根据第③段“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可知,楚国民风是喜欢乘坐矮车,但是庄王认为矮车不方便马行,孙叔敖认为庄王不应该通过颁布政令的方式改变民风,而是通过增高门槛的方式巧妙地教化老百姓增高车子。【点睛】译文:孙叔敖是楚国的隐士。宰相虞丘向楚庄王推荐他,让他代替自己。孙叔敖作了三个月楚相,施行教化,引导百姓,上下和睦同心,风俗十分美好,执政宽缓而有禁必止,官吏不做奸邪的事,盗贼也没有出现。秋冬两季动员百姓进山采伐林木,春夏两季借助河流涨水运往外地,百姓能够得到自己谋生的门路,都生活得很快乐。楚庄王认为楚国使用的钱币太轻,下令把小币改铸为大币,百姓使用不方便,都放弃自己的生业。市令向楚相孙叔敖报告说:“集市混乱,百姓不能安定生活,社会秩序很不稳定。”楚相说:“像这样有多久了呢?”市令说:“有三个月了。”楚相说:“不用说了,我现在让它恢复原状。”五天后,上朝,孙叔敖向楚庄王说:“前些日子更改币制,(您)认为旧币太轻。如今市令报告说‘市场混乱,百姓不能安定生活,社会秩序很不稳定’。我请求大王下令恢复以前的钱币。”庄王答应了,命令下达三天,集市恢复得像原来一样。楚国民风是喜欢乘坐矮车,庄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马行,想下令把车子改高。楚相说:“政令多次下达,百姓无所适从,不好。大王一定要改高车子,我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乘车的人都是有身份的君子,君子不能够频繁下车过门槛。”庄王答应了。过了半年,百姓都自动加高了车子。第78页共78页 这就是孙叔敖不用下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离得远的人观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他。所以孙叔敖三次荣居相位并不沾沾自喜,他明白这是自己凭借才干获得的;三次离开相位也并无悔恨,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过错。五、(2021·江苏·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二模)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1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疾引兵渡河(急速,快速)B.必举秦矣(举荐)C.夫被坚执锐(同“披”穿)D.楚王阴令羽诛之(暗中,暗地里)20.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与“何敝之承”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B.往送之门C.何陋之有D.先天下之忧而忧21.翻译下列句子。①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②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22.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概括项羽杀宋义的原因?【答案】19.B20.C21.①楚军已经在定陶被打败,怀王害怕了,从盱台到了彭城,合并项羽和吕臣的军队亲自统率。第78页共78页 ②宋义就派自己的儿子宋襄去辅助齐王,亲自送他到无盐,摆酒设宴,大请宾客。22.宋义不顾国家和抗秦大局,项羽的建议不被认可;宋义不体恤百姓和士兵疾苦;徇私枉法,让自己的儿子辅佐齐王,并摆酒设宴,大请宾客;项羽有远见,敢作敢为、当机立断的性格。(答任意三点即可)【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理解句意,推断文言文实词含义。B.句意:一定能歼灭秦军。举:攻克,歼灭;故选B。20.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何敝之承”译为: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利用秦国的疲惫!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A.句意:能够日行千里的马。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B.句意:送她到门口。之:动词,到;C.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D.句意: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之:助词,表示修饰关系;故选C。2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重点词:破,战败;恐,害怕;之,动词,到;并,合并;自将,亲自统帅。(2)重点词:乃,于是;遣,派;相,为相;身送,亲自送到;至,到。2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项羽杀宋义的原因从文章语句中理解概括即可。根据第二段“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可知:项羽有远见,懂得管理军队,有制敌良策,但是抗秦建议不被宋义所接受;根据第二段“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可知:宋义只在乎自身利益,利用自身权力让自己的儿子在齐王为相,置备酒筵,大会宾客;根据第三段“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可知:宋义罔顾国家大局,不体恤将士和百姓;根据第四段“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可知:项羽有勇有谋,敢作敢为,当机立断的性格也是能够杀宋义的原因之一。【点睛】译文:楚军在定陶战败以后,怀王心里害怕,从盱台前往彭城,合并项羽、吕臣的军队亲自统帅。楚怀王召见宋义,跟他商计军中大事,非常欣赏他,因而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任次将,项羽任鲁公,为末将,救援赵国。第78页共78页 部队进发抵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进。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包围在钜鹿城内,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打垮秦军是确定无疑的。”宋义说:“我认为并非如此。能叮咬大牛的牛虻却损伤不了小小的虮虱。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疲惫;打不胜,我们就率领部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所以,现在不如先让秦、赵两方相斗。若论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我宋义比不上您;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您比不上我宋义。”于又派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亲自送到无盐,置备酒筵,大会宾客。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卒一个个又冷又饿。项羽对将士说:“我们大家是想齐心合力攻打秦军,他却久久停留不向前进。如今正赶上荒年,百姓贫困,将士们吃的是芋艿掺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不率领部队渡河去从赵国取得粮食,跟赵合力攻秦,却说‘利用秦军的疲惫’。凭着秦国那样强大去攻打刚刚建起的赵国,那形势必定是秦国攻占赵国。赵国被攻占,秦国就更加强大,到那时,还谈得上什么利用秦国的疲惫!国家的安危,就在此一举了。可是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谋取私利,这次不是国家真正的贤良之臣。”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就在军帐中,斩下了他的头,出来向军中发令说:“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处死他。”这时候,将领们都畏服项羽,没有谁敢抗拒,于是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六、(2021·江苏·苏州市景范中学校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夏雪丁亥年七月初六日,苏州大雪。百姓皇骇,共祷诸大王之庙。大王忽附人而言曰:“如今称老爷者,皆增一大字;其以我神为小,消不得一大字耶?”众悚然,齐呼“大老爷”,雪立止。由此观之,神亦喜谄,宜乎治下部者之得车多矣。异史氏曰:“世风之变也,下者益谄,上者益骄。即康熙四十馀年中,称谓之不古,甚可笑也。举人称爷,二十年始;进士称老爷,三十年始;司、院称大老爷,二十五年始。昔者大令谒中丞,亦不过老大人而止;今则此称久废矣。即有君子,亦素谄媚,行乎谄媚,莫敢有异词也。若缙绅之妻呼太太,裁数年耳。昔惟缙绅之母,始有此称;以妻而得此称者,惟淫史中有乔林耳①,他未之见也。唐时,上欲加张说大学士。说辞曰:‘学士从无大名,臣不敢称。’今之大,谁大之?初由于小人之谄,而因得贵倨者之悦,居之不疑,而纷纷者遂遍天下矣。窃意数年以后,称爷者必进而老,称老爷者必进而,但不知上造何尊称?匪夷所思已!”丁亥年六月初三日,河南归德府大雪尺馀,禾皆冻死,惜乎其未知媚大王之术也。悲夫!(选自《聊斋志异》)①唯有淫书《金瓶梅》里有乔太太、林太太罢了。23.选择加点字的字义加点字古汉语常用义字义选项第78页共78页 (1)其以我神为小A.人称代词B.指示代词C.表示揣测、反诘D.表示请求或命令(1)_________(2)下者益谄A.好处B.有益的C.增加D.更加(2)__________2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百姓皇骇,共祷诸大王之庙。(2)即有君子,亦素谄媚,行乎谄媚,莫敢有异词也。25.根据前后文,在划线处填上一个字(前后两个字相同),使前后文连贯。称爷者必进而老,称老爷者必进而___,但不知___上造何尊称?26.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句评语点明了蒲松龄写作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试从文中找出一例。27.文章两处提到“大王”,有何妙处?【答案】23.CD24.(1)百姓惊惶害怕,一齐到大王庙去(为这异象)祈祷。(2)即使有那么个君子,也是平常就谄媚,干什么都谄媚,而不敢说不同的话了。25.大大26.讽刺。“以妻而得此称者,惟淫史中有乔林耳”或者“惜乎其未知媚大王之术也”。27.(1)首尾环合,使文章结构缜密(2)借大王,实际上讽刺的是人间的统治者,更委婉隐晦。对比,用知道谄媚和不懂谄媚造成的平安还是灾祸的结局,反映了为官者、统治者喜好阿谀奉承,忠奸不分的特性,谴责了统治者的愚昧与迂腐。【分析】2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第78页共78页 (1)句意为:难道因为我这个神小。其,难道,表反问。故选C。(2)句意为:在下的人更加谄媚。益,更加。故选D。24.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要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1)皇骇,惊恐不安。祷,祈祷。(2)素,平常。异词,不同的话。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语句的能力。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语句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由“唐时,上欲加张说大学士”可知,皇上想要给张说加一大学士的头衔,张说辞谢,并指出“今之大,谁大之?初由于小人之谄,而因得贵倨者之悦,居之不疑,而纷纷者遂遍天下矣”,所以张说这番话是在批评人们谄媚的态度,在称呼上不遵礼法,胡乱加词。这句话的意思是:称‘爷’的一定要再加上一个‘老’字,称‘老爷’的一定要再加上一个‘大’字,只是不知道‘大’字上面再创造一个什么尊贵的称呼。根据句子意思可知,横线上所填的字应该是“大”字。26.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通读全文,结合重点句子分析即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句评语点明了蒲松龄写作的语言特点是讽刺手法高超,深刻而又丰富多彩,像一面剔透的照妖镜,使一切丑恶现象原形毕露。文章中,夏天忽然下了大雪,民众去龙王庙祈祷,叫了一声“大老爷”雪就停了。这件事讽刺了为官者、统治者喜好阿谀奉承,忠奸不分的特性,谴责了统治者的愚昧与迂腐。示例:1、神亦喜谄,宜乎治下部者之得车多矣。2、以妻而得此称者,惟淫史中有乔林耳。3、惜乎其未知媚大王之术也。2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的能力。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文章两处提到“大王”,第一处在开头“大王忽附人而言曰”,第二处在结尾“惜乎其未知媚大王之术也”,结构上首尾呼应。内容上两次提到“大王”起到了强调作用,增强了讽刺意味。开头和结尾还形成了对比,用知道谄媚和不懂谄媚造成的平安还是灾祸的结局进行对比,进行讽刺。由此可知“大王”代表的是“为官者、统治者”,两处提到,强调了为官者、统治者喜好阿谀奉承,忠奸不分的特性,谴责了统治者的愚昧与迂腐。据此作答即可。【点睛】译文:丁亥年七月初六,苏州下了大雪。百姓吓得了不得,一齐到大王庙去祈祷。大王忽然附在一个人身上说话了:“现如今叫谁老爷,前面都加了‘大’字;难道因为我这个神小,担不得一个‘大’字吗?”众人惊得赶忙喊:“大老爷!”雪立刻住了。由此看来,神也喜欢有人奉承。怪不得当官的门前车马多呢。第78页共78页 异史氏说:“世上的风气在变化呀!在下的人越是谄媚,在上的人就越是骄横。就在这康熙朝四十多年里,人们的称呼而不遵古代的礼法,是非常可笑的。举人被称为‘爷’,是康熙二十年开始的;进士被称为‘老爷’,是康熙三十年开始的;各省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巡抚被称为‘大老爷’,是康熙二十五年开始的。过去,县令去拜见巡抚,也不过叫一声‘老大人’就行了。如今这个称呼已经早就废弃了。即使有那么个君子,也是平常就谄媚,干什么都谄媚,而不敢说二话了。至于绅士的妻子被称‘太太’,只不过几年的时间。过去绅士的母亲,才有这个称呼,把妻子用太太这个称呼的,唯有淫书《金瓶梅》里有乔太太、林太太罢了,其他的书中还没有见过呢。唐代的时候,皇上想要给张说加一大学士的头衔。张说辞谢说:“学士从来没有‘大’的名称,臣子我不敢这样称呼。’今天的‘大’,是谁称它为‘大’的?当初是出于小人的谄媚,从而得到显贵而傲慢的人的高兴,处在这种地位而一点不疑虑,这样就乱糟糟地行遍天下了。我个人私下的意思是,几年之后,称‘爷’的一定要再加上一个‘老’字,称‘老爷’的一定要再加上一个‘大’字,只是不知道‘大’字上面再创造一个什么尊贵的称呼?这真不是用常理所能思议的事情啊!”夏历丁亥年六月初三那一天,河南归德府下了一尺多厚的大雪,庄稼都冻死了,可惜的是他们不知道谄媚大王神的办法呀。可悲呀!七、(2021·江苏·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①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④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②移⑤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⑥,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③掾⑦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敦颐曰:“吾老矣,说不可不详。”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类此。(注)①分宁:地名。②主簿;官名。③手版:笏板,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④仕:做官。⑤移:调任官职。后文“徙”同。⑥谮口:指别人诬蔑周敦颐的话。⑦掾:佐助。这里指担任副职官员。2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2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有囚法不当死(___________)(2)乃委手版归(_____________)(3)孰视其所为(_____________)(4)越三日乃还(_____________)3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3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选文中,加点的“吾”是第一人称代词,“公”“君”是第二人称代词。第78页共78页 B.“也”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示不同的语气:在“老吏不如也”中表示感叹;在“逵,酷悍吏也”中表示判断;在“吾不为也”中表示陈述。C.“虽下之,民不肯从”“颐惊异之”等内容都是从侧面来表现人物。D.周敦颐认为程珦气质相貌不同于常人,又了解到他善于做学问,于是与他为友。32.阅读选文及以下链接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材料二)任所寄乡关故旧周敦颐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得醪①味,举筯②常餐淡菜盘。事冗③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④只一般。(注)①醪:醇酒。②筯:同“箸”,筷子。③冗:繁杂,多。④舂陵:代指道州营道县。(1)对照材料一中“花之君子”的形象,你认为选文①②段画线句体现了其中哪两点。(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选文与材料一、材料二各是怎样表现周敦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的。【答案】28.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29.按照法律扔掉、抛弃仔细过了30.这是能够断分宁案件的人,我们有上诉的人了。31.D32.(1)体现了其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以及“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刚正不阿的形象。选文通过写周敦颐不畏强权,与王逵争辩,免一囚犯死刑,以及通过周敦颐调任到南昌,南昌人的表现,来侧面反应周敦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同时选文也通过诗人黄庭坚的描述侧面表现周敦颐的高洁品质。(2)材料一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拖莲花来表现周敦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材料二通过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直陈自己生活上崇尚简朴,官场上勤政清廉,表达了保持自我,无愧于心的人生追求。【分析】第78页共78页 2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的意思是:从今以后,算是了解你了。“今而后”是时间状语,可断开,“周茂叔也”是“乃知”的宾语,可以断开,故根据句意以及断两处的要求即可断句为: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29.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①句意为: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法:按照法律。②句意为:敦颐就扔掉笏板回了家。委:扔掉、抛弃。③句意为:仔细观察了他的所作所为。孰:仔细。④句意为:过了三天才回去。越:过了。3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是:这。者:……的人。诉:申诉。3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D.从文中第③段“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可知,程珦认为周敦颐气质相貌不同于常人,又了解到他善于做学问,于是与他为友。所以说“周敦颐认为程珦气质相貌不同于常人”表述有误;故选D。32.(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选文①中画线句的意思是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的人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这样的事。”,表现了周敦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刚正不阿的形象;选文②段画线句的意思是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人都说:“这是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通过周敦颐调任到南昌,南昌人的表现,来侧面反应周敦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两处画线句体现了“花之君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以及“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刚正不阿的形象。(2)本题考查写作方法。材料一通过描写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各种品质来表现周敦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运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材料二通过“停杯厌饮得醪味,举筯常餐淡菜盘”的诗句,直陈自己生活上崇尚简朴;通过“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的诗句,直陈自己官场上勤政清廉,表达了保持自我,无愧于心的人生追求。【点睛】参考译文:第78页共78页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颐。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周敦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的人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这样的事。”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周敦颐)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政绩尤其显著。知州李初平很尊重他,对他说:我想多读些书,怎么样?敦颐说:您年龄太大来不及了,请让我给您讲讲吧。两年后,李初平果然有收获。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人都说:“这是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担任合州通判时,事情不经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决定。即使交下去办,老百姓也不愿意。部使者赵抃被一些毁谤他的话所迷惑,对他的态度很严厉,周敦颐处之泰然。后来(敦颐)当了虔州通判,赵抃是虔州的知州,仔细观察了他的所作所为,才恍然大悟,握着他的手说:“我差点失去你这样的人才,从今以后算是了解你了。”他担任南安吏时,程响是军事通判,看他精神面貌不同于常人,就跟他交谈,知道他研究学问,通晓道学,就跟他交了朋友,让两个儿子程颢、程颐前去向他学习(接受教导)。侯师圣跟程顾学习,没有明白,就去拜见周敦颐,周敦颐对他说:“我老了,解说不可不详细。”。将他留下来,与他对床夜谈,过了三天才回去。程颐对他的变化感到惊异,说:“您不是从周茂叔那里来吧?”周敦颐就是这样善于启发开导人。材料一: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材料二:我生来骨子里性情冷淡,意愿不改变本来的儒雅寒酸。停下酒杯讨厌喝到的醇酒味道,举起筷子经常吃平常的菜肴。事情繁杂身体却不知疲倦,为官清廉只为得到梦魂安宁。当老朋友问起自己近况时,对他们说“我”在“舂陵”。八、(2021·江苏·景山中学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韦仁寿,雍州万年人也。为蜀郡司法书佐①,断狱平恕,其得罪者皆曰:“韦君所断,死而无恨。”高祖入关,遣使定巴蜀,时南宁州内附,朝廷每遣使安抚,类皆受贿,边人患之,或有叛者。高祖以仁寿素有能名,令检校南宁州都督,寄听政于越巂②,使每岁一至其地以慰抚之。仁寿将兵五百人至西洱河,承制置八州十七县,授其豪帅③为牧宰④,法令清肃,人怀欢悦。及将还,蛮夷父老各挥涕相送。因遣子弟随之入朝贡方物高祖大悦。仁寿复请徙居南宁,以兵镇守。经岁余,仁寿病卒。(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三十五》,有删改)(注释)①书佐:主办文书的官吏。②越巂(xī):古郡名。③豪帅:首领。④牧宰:泛指州县的长官。3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因遣子弟随之入朝贡方物高祖大悦3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死而无恨(___________)(2)高祖以仁寿素有能名(_____________)(3)仁寿将兵五百人至西洱河(____________)(4)仁寿病卒(____________)3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第78页共78页 A.或有叛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B.寄听政于越巂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授其豪帅为牧宰 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D.以兵镇守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使每岁一至其地以慰抚之。(2)及将还,蛮夷父老各挥涕相送。37.本文“断狱平恕”的“狱”与下面链接材料中的“狱”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链接)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答案】33.因遣子弟随之入朝/贡方物/高祖大悦34.遗憾向来,一向,平时带领,率领死亡35.A36.(1)让他每年一次到南宁州慰问安抚当地民众。(2)等到他将要回去的时候,边地少数民族的父老乡亲们都挥泪相送。37.本文:“狱”的诉讼事件,说明了韦仁寿断案公正,深得百姓信任。《曹刿论战》中“狱”的诉讼事件,说明了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必要条件。【分析】3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句意“于是派遣部下与他一起入朝进见,进贡各种物品,高祖大为高兴”可断句为:因遣子弟随之入朝/贡方物/高祖大悦。3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恨:遗憾。(2)句意为:高祖因仁寿向来有才干的名声。素:向来,一向,平时。(3)句意为:韦仁寿带了五百名兵士到西洱河。将:带领,率领。(4)句意为:仁寿因病而死。卒:死亡。35.A.或:都是副词,“有时”的意思;B.于:介词,在/介词,从;C.为:动词,做,担任/介词,被;D.以:介词,用/动词,认为;故选A。第78页共78页 3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1)使:让。岁:年。至:到。(2)及:等到。还:回去。挥涕:流泪。3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断狱平恕”中的“狱”指的是诉讼事件,那些被韦仁寿判获罪的人都说:“韦君所判的案子,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这说明了韦仁寿断案公正,深得百姓信任;《曹刿论战》中“狱”也指诉讼事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曹刿肯定“可以一战”,说明了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必要条件。【点睛】译文:韦仁寿,是雍州万年县人。(他)担任蜀郡主办文书的佐吏,审判诉讼事件平息争端,那些被判获罪的人都说:“韦君所判的案子,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高祖进入函谷关内,派遣使者平定巴蜀两郡,当时南宁州归附朝廷,朝廷每次派遣使者去安抚,(使者)大都接受贿赂,边境上的民众很忧虑,有时会有叛变的情况发生。高祖因仁寿向来有才干的名声,命他为检校南宁州都督,寄居越巂听政,让他每年一次到南宁州慰问安抚当地民众。韦仁寿带了五百名兵士到西洱河,按照诏命设置八州十七县,任命地方首领为州县的长官,法令清明整肃,人们都心怀欣喜之情。等到他将要回去的时候,边地少数民族的父老乡亲们都挥泪相送。于是派遣部下与他一起入朝进见,进贡各种物品,高祖大为高兴。仁寿又请求迁居南宁,并用兵镇守南宁。一年多以后,仁寿因病而死。九、(2021·江苏亭湖·一模)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樵月先生列传先生姓吴氏,讳合纶,字德严,一字樵月。尝与从兄石仓联床夜读,辄以绦丝牵系臂上,相约掣动即起诵蚤。性纯孝,侍顾太孺人①寝疾,衣不解带,十余年无稍懈。时重修邑乘②,凡潜德幽光无不悉心阐扬,其宅心仁厚类如此。德配宗孺人③中年谢世,遗二女各十余岁,两孤六七龄,呱呱绕膝,先生严而兼慈,巨细亲操,教养备至。时有悯其劳讽以续弦纳媵侍④者,悉峻词拒,鳏居四十余年无惭衾影⑤。祖居欢颜堂,因伯兄李亭卒于青田任所,公私交累,亟须鬻宅以偿,势将他属。先生毅然废产,赵璧仍完。先生沉酣典籍,时艺清⑥真雅正,直入大家之室,数十年口不绝吟,手不停披,自经史子集以及百家杂说,无不丹黄⑦交下。晚年兀坐诒楼博搜诸说部,摘录几十百帙,名曰:《随笔》。因致目力耗损,然犹伏生⑧口授子孙,无间寒署。先生一生不轻喜怒仁心为质接物以恭驭下以宽,传家以节俭为训,懿行硕德,褚墨奚罄⑨。[注释]①顾太孺人:即吴合纶之母。②邑乘:这里指《如皋县志》。③德配宗孺人:即吴合纶之妻。④媵侍:妾和婢;⑤无惭衾影:行为光明,问心无愧。⑥时艺:即时文、八股文。⑦丹黄:旧时点校书籍用朱笔书写,遇误字,涂以雌黄,故称点校文字的丹砂和雌黄为丹黄。⑧伏生:亦称伏胜,字子贱,西汉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授者。⑨楮墨奚罄:指樵月先生美好高尚的德行,无法用纸和墨写完。第78页共78页 38.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三处)先生一生不轻喜怒仁心为质接物以恭驭下以宽3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尝与从兄(_______)(2)遗二女各十余岁(_______)(3)悯其劳(_______)(4)名曰:《随笔》(_______)40.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辄以绦丝牵系臂上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B.因伯兄李亭卒于青田任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C.先生严而兼慈学而不思则罔《论语》D.传家以节俭为训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4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巨细亲操,教养备至。(2)数十年口不绝吟,手不停披。42.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请结合吴合纶的事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38.先生一生不轻喜怒/仁心为质/接物以恭/驭下以宽39.曾经留下同情、怜悯命名、取名40.B41.(1)先生大事小事亲自操劳,对子女的教养极其周到。(2)数十年口不停止吟诵,手不停止翻看。42.吴合纶年轻时就起早带晚勤奋学习,年长后沉酣典籍,数十年口不绝吟,手不停披,晚年仍博搜诸说部,摘录几十百帙,以致目力耗损。这说明吴合纶对求知治学已经到了痴迷忘我的程度,其原因就在于他不仅喜爱学习,而且把学习作为人生的最大乐趣。【分析】38.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先生的一生从不轻易发怒,处世宽厚,待人接物恭谨有礼,管理下人非常宽容。故断句为:先生一生不轻喜怒/仁心为质/接物以恭/驭下以宽。39.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1)尝,古今异义词,曾经;(2)遗,动词,留下;(3)悯,本义,同情、怜悯;(4)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第78页共78页 40.A.介词,用\连词,因为;B.介词,在\介词,在;C.表并列,可不译\表转折,却;D.动词,作为\介词,对;故选B。4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巨细,大大小小的事情;亲,亲自;操,操劳;备,完备;至,周到;(2)绝,断、停止;披,翻看。42.考查比较阅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联系文本内容,从“尝与从兄石仓联床夜读,辄以绦丝牵系臂上,相约掣动即起诵蚤”,“数十年口不绝吟,手不停披,自经史子集以及百家杂说,无不丹黄交下”“因致目力耗损,然犹伏生口授子孙,无间寒署”等内容可知,他少时勤学,数十年研究经典,为学不辍,年老著书,以致目力损耗,但仍教授子孙,从无间断。由此可以看,他对于学习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把学习当作了人生最大的乐趣。所以才会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乡人所赞颂。【点睛】译文:先生姓吴,名字是合纶,字是德严,另一字樵月。曾经和他的哥哥石仓在夜里并排坐着读书,就用绦丝系在胳膊上,互相牵制早起读书。他天性纯良孝顺,伺候卧床不起的母亲十分勤恳,不脱衣服,十多年来没有一刻懈怠过。当时重新整理《如皋县志》。凡是不被人了解的好人好事都加以记录颂扬,他心地仁厚就像这样。吴合纶之妻中年早夭,留下两个十多岁的女儿,两个六七岁的儿子,照顾这几个孩子,吴和纶既严格又仁慈,先生大事小事亲自操劳,对子女的教养极其周到。当时,有人同情他的劳苦,就劝他续弦或纳妾,都被他严词拒绝。独居四十年,行为光明,问心无愧。祖居欢颜堂,因为族中的哥哥李亭卒于青田的任所,欠下公家和个人的债务,急须卖了宅子偿还,老宅就要易主。先生果决地卖掉房产,还清了债务。先生沉湎于典籍之中,当时倡导的八股文等清真雅正,深得大家的赏识,数十年口不停止吟诵,手不停止翻看,从经史子集到百家杂说,都潜心研读一遍。晚年在诒楼广泛搜集说部的作品,摘录了散轶的几十部合订在一起取名《随笔》。因为劳累过度以致视力受损,仍然像伏生一样口授由子孙记录,从未间断。先生的一生从不轻易发怒,处世宽厚,待人接物恭谨有礼,管理下人非常宽容,品行端正,善行数之不尽。十、(2021·江苏仪征·一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①许元字子春,历镇东节度推官,知丹阳县,县有练湖,决水一寸,为漕渠一尺。故法盗决湖者罪比杀人。会大旱,元请借湖水溉民田。不待报,决之。守遣吏按问。元曰:“便民罪令可也。”竟不能诘。岁乃大丰。②再迁太子中舍,监扬州博盐和籴(dí)仓。所至民爱思之。为吏喜修废坏,其术长于治财。三司使荐元材,命主榷货,元言先时贾人入粟塞下,京师钱不足偿,故钱偿不足则粟入愈少而价愈高是谓内外俱困。请高塞下之粟,下南盐以偿之,使东南去积滞而西北之粟盈,此轻重之术也。行之,果便。第78页共78页 ③是时京师粟少,而江淮岁漕不给,参知政事范仲淹谓元独可办。乃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判官,至即治。千艘浮江而上,所过州县留三月食,其余悉发。而州县之廪,远近以次相补。不数月,京师足食。乃考故事,明约信令,发敛转徙,至于风波,远近迟速,赏罚皆有法。凡江湖数千里外,谈笑治之,不扰而用以足。④先是官造船虚破①,钉鞠以入水不可称盘。乃取新船焚之,火过得钉鞠②,数校所破终十之一,自是立为定额。其处事精密如此。(选自《欧阳修集》卷三十二)(注解)①破:报销。②钉鞠:指造船用的铁制原件。4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会大旱(_____)(2)其术长于治财(_____)(3)京师足食(_____)(4)请高塞下之粟(_____)4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故钱偿不足则粟入愈少而价愈高是谓内外俱困45.翻译句子。(1)故法盗决湖者罪比杀人。(2)是时京师粟少,而江淮岁漕不给。46.请用四字短语概括许元的品格特点。【答案】43.(1)恰逢、正赶上(2)善长(3)富足、充足(4)抬高……的价格44.故钱偿不足/则粟入愈少而价愈高/是谓内外俱困。45.(1)所以当地立法,不经州官批准擅自盗决湖水,以杀人论罪。(2)这时京师的粮食少,但是长江淮河的水运却不通畅。46.勇于担当,造福百姓,善于理财,赏罚有度,办事精明【解析】43.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①句意为:当时正值大旱。会,恰逢、正赶上。②句意为:他还擅长理财。长,擅长。③句意为:京师粮食就很富足了。足,富足、充足。④句意为:奏请提高北方的官方收购粮价。高,抬高……价格。4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所以钱少则调入的米粮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造成了内外交困的局面。据此断句为:故钱偿不足/则粟入愈少而价愈高/是谓内外俱困。第78页共78页 4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故,所以;法,立法。②句中重点词语有:是,这;粟,粮食;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46.本题考查人物评价。从第①段“会大旱,元请借湖水溉民田”“便民罪令可也”,能看出许元造福百姓,勇于担当的特点;从第②段“所至民爱思之。为吏喜修废坏,其术长于治财”,第③段“远近迟速,赏罚皆有法”,第④段“乃取新船焚之,火过得钉鞠,数校所破终十之一,自是立为定额”,能看出许元善于理财,赏罚有度,办事精明的特点。【点睛】参考译文:许元,字是子春,担任过镇东节度推官,许元又担任了丹阳县知官。丹阳县有一个练湖,如果水漫出来一寸,周围沟渠就会水涨一尺。所以当地立法,不经州官批准擅自盗决湖水,以杀人论罪。当时正值大旱,许元请借湖水灌溉民田,没有等到上级批准,许元就放水救田。太守派官吏前来查问,许元说:“为了方便百姓我可以承担便民罪。”太守最终没能责问他。这一年大丰收。许元因此又升迁为太子中舍,负责管理扬州的博盐和籴仓。每到一地,能想老百姓所想,治理环境,修建利民设施,他还擅长理财。因为许元颇有才能,三司推荐许元,让他主管货物买卖。他认为过去商人贩米到塞下,因为京师经费不足,所以钱少则调入的米粮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造成了内外交困的局面。奏请提高北方的官方收购粮价,用提高南方的盐价来补偿,既解决了东南方的粮食积存过多的问题,又能使西北的粮食富足,这是举足轻重的大计。按这个办法实行以后,果然解决了大问题。这时京师的粮食少,但是长江淮河的水运却不通畅。范仲淹认为许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让许元担任江淮制置发运判官。许元一到,问题迎刃而解。粮船千艘,浮江而上。他规定,粮船所经过的州县,只可留三个月的粮食,其余全部发往京师。那些州县的仓库,通过互相调剂补充。没有几个月,京师粮食就很富足了。许元于是研究旧日的典章制度,制定了明约信令,立下规矩,根据各州县运输情况,赏罚皆有法度。京师至数千里外的各州县,在谈笑之间就把这件事治理好了,既不扰民,不加重地方负担,而又保证了京师的粮食及军粮供应。有的官员在造船时虚报使用船钉数量,因为钉子已敲入木中,不好计数。许元叫人取只新船焚烧,烧过之后把铁钉捡出称量,只有所报数字的十分之一,以此为标准立下定额。他的处事如此精密。第78页共78页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初中英语期末十大必考语法点汇总 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考点汇总 部编道德与法治初中选择题时政热点(含答案) 初中英语常用句型汇总(共62种,各种题型都在考)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八九年级上册课标文言文重点句子整理汇总(直接打印每生一份熟读熟记)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 专项练习题1(部编版,含答案)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