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民主与法治 考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展开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民主与法治考点练习题汇编一、选择题1.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反食品浪费法颁布后,可能发生的是( )①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反食品浪费监督检查机制②餐饮企业对消费者严重浪费行为进行行政处罚③党和政府工作人员带头自查自纠食品浪费行为④消费者增强节约意识,积极践行“光盘行动”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过程中,某校学生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法律修订草案的二次审议稿提出多条修改建议,其中一条被采纳。事后,同学们收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感谢信,这让他们备受鼓舞。对此,一些同学展开了热烈讨论,你认同的是( )①甲: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修订只是法律工作者的事②乙:提出法律修改意见是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表现,值得肯定③丙:向公众广泛征求法律修改意见,利于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④丁:修订这部法律的目的在于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依法行政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为建立人群免疫屏障,保障全民健康,我国正全面有序地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并实施全民免费接种。这充分体现我国( )①敬畏生命、坚持生命至上 ②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③公民自觉参与了民主决策 ④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4.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应当( )①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②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④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5.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多数村民遇到问题愿意通过法律通径解决,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有法不用”“有法不知如何用”的现象。面对这些情况,有针对性的建议是( )①推动城乡均衡教育发展 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③加快农村法律人才培养 ④加大农村普法力度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6.2021年3月29日,南充市举行2021年全市行政执法培训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根据各部门行政权力事项,推行清单式工作法,加大对行政执法部门常态化监督力度。这有利于( )第15页共16页
①建设法治政府,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③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④政府依法行使权力,规范政府的执政权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7.小明参加“法律呵护我成长”的知识讲座,知道了“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此法细化监护人职责,呵护“留守儿童”,加强监管,防止沉迷网络,强化学校报告义务,向性侵和欺凌说“不”……还增加了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等”。时隔14年本部法律再次修订,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要( )A. 科学立法 B. 严格执法 C. 公正司法 D. 全民守法8.近年来,我国政府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逐年上调养老金,全面建立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为人民群众筑起坚实的“保障网”,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体现我国政府( )①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 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③积极履行职责,维护公平正义 ④确保了全体社会成员的一切权益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9.在陕西咸阳,通过将法律知识、法治故事与社区秦腔表演、文艺演出等相结合,法治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在广西宁明,法院开设“大榕树”普法课堂,法官深入田间地头讲解法律知识;在福建福州鼓楼区,检察机关开设的“云课堂”覆盖辖区全部学校,通过一块块屏幕传播法治理念……这说明( )①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和渠道,让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②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③厉行法治,要在全社会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还要强化宪法监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制定出台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表明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以人为本B.以德治国C.保护环境D.依法治国11.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 )A.协商民主B.选举民主C.民主监督D.民主决策12.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民法典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从民法典的这些规定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②道德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④法律和道德都是国家制定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编制过程中曾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群众留言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了1000余条建议。“十四五”规划之所以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是因为( )第15页共16页
A.公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B.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我国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C.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D.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公民必须参与民主监督14.在“十四五”规划编制期间,“以网为媒,问计于民”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全国各地的网友通过互联网为“十四五”规划建言超过101.8万条。这说明( )①互联网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②政府向以网络为中心的工作方式转变③公民行使建议权的渠道不断拓宽 ④公民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5.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 )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说明①法律就是道德,道德就是法律,二者相互融合②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③以道德承载法治理念,以法治滋养道德精神④既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学校打算从全校学生中选一名“校长小助理”参与校园管理,你认为选举的合理程序是( )①公布阶段,宣布选举结果 ②启动阶段,宣传和发动③选举阶段,对候选人投票 ④推荐阶段,确定候选人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17.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一2025年)》,对2025年、2035年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法治中国建设,公民应做到( )A.立法科学,体系完备B.执法严明,依法行政C.尊法学法,守法用法D.司法公正,廉洁高效18.在2020年“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中宣部表示,要使宪法法律融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宪法学习宣传的热潮。这启示我们要坚持( )A. 科学立法 B. 依法行政 C. 全民守法 D. 严格执法19.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的号召,某校九年级学生提出了30多条如何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氛围的建议,并将该建议送达政府相关部门,部分建议被采纳。这些学生在积极参与( )A. 民主选举 B. 民主监督 C. 民主管理 D. 民主决策20.某街道推行“书记下午茶”党建项目,拓宽了社情民意了解渠道,通过和居民边喝茶边“聊需求”的方式,精准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行该党建项目( )A. 有利于科学决策以满足居民一切需求 B. 反映出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C. 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 D. 是我国公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第15页共16页
二、非选择题21.【法治中国与法同行】材料一: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原来的四大保护的基础上,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进一步强化了法律责任,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如“公安机关可以对相关企业进行罚款,严重的要吊销执照”。材料二:依据相关规定,江苏、北京、山东等地公安机关联合行动,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新冠疫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80余名,现场查扣假新冠疫苗3000余支。新闻媒体对这一案件进行了报道,并提醒广大民众要在正规医疗点接种疫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是如何厉行法治的?22.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202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施行,引起广泛关注。阅读下列材料,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回答问题。(全民关注)古往今来,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一些人渐渐淡化了这一美德,在食堂只吃了几口就把饭菜倒掉,外出就餐往往剩下一半……这些行为造成严重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心痛。2013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全国掀起“光盘行动”的热潮。几年来,“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食品浪费问题在不同领域、不同环节仍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有专家提出要以法律手段约束餐饮浪费,这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应时而生)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广宗征求各方意见,充分吸纳合理建议。2020年12月22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入大常委会审议。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法子成布至晏食品浪费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七十八号主席令,将该法予以公布并正式实施。(1)有人说:“节约粮食是传统美德,属于个人道德修养范畴,没有必要动用法律这一治国重器”。请你结合“全民关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批驳。(2)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应时而生”进行点评。23.德法之道。“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和德治是国家治理的一对经典关系。材料一:“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第15页共16页
材料二: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张桂梅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她长期献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疾病缠身却奉献不止;2008年以来,她帮助了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1)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结合材料一,从“现代社会的公民”角度,如何践行“法安天下”?(答出两点即可)(2)结合材料二,从“少年当自强”的角度,青少年如何坚持“德润人心”?24.为回应社会关切,遵从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平正义,在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经过多次审议的基础上,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该修正案规定,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法定最低刑事追责年龄由14周岁下调至12周岁。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体现出厉行法治的哪一方面要求?(2)有同学认为,“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更多体现的是对未成年人的规范,而非保护。”请简要评析这一观点。第15页共16页
民主与法治一、选择题1.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反食品浪费法颁布后,可能发生的是( )①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反食品浪费监督检查机制②餐饮企业对消费者严重浪费行为进行行政处罚③党和政府工作人员带头自查自纠食品浪费行为④消费者增强节约意识,积极践行“光盘行动”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所以反食品浪费法颁布后,可能发生的是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反食品浪费监督检查机制,严格执法。党和政府工作人员带头自查自纠食品浪费行为,带头守法。消费者增强节约意识,积极践行“光盘行动”,全民守法,①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②错误,餐饮企业不是执法部门,没有进行行政处罚的权力。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对厉行法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分析题肢选项,用排除法比较容易选出正确的答案。2.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过程中,某校学生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法律修订草案的二次审议稿提出多条修改建议,其中一条被采纳。事后,同学们收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感谢信,这让他们备受鼓舞。对此,一些同学展开了热烈讨论,你认同的是( )①甲: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修订只是法律工作者的事②乙:提出法律修改意见是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表现,值得肯定③丙:向公众广泛征求法律修改意见,利于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④丁:修订这部法律的目的在于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依法行政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C【解析】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过程中,某校学生的修改建议被人大常委会采纳,这说明提出法律修改意见是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表现,值得肯定。人大向公众广泛征求法律修改意见,这有利于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②③符合题意,正确。①错误,法律修订是全体社会成员的事。④错误,修订法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体系,更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对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需要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排除错误的观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3.为建立人群免疫屏障,保障全民健康,我国正全面有序地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并实施全民免费接种。这充分体现我国( )①敬畏生命、坚持生命至上 ②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第15页共16页
③公民自觉参与了民主决策 ④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我国正全面有序地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并实施全民免费接种。这充分体现我国敬畏生命、坚持生命至上,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我国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①②④符合题意,正确。③不符合题意,题文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决策的内容,应排除。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对敬畏生命,尊重保障人权和新型民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需要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排除不符合题意的干扰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4.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应当( )①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②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④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①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②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是关爱他人,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表现,与民主生活无关,应排除。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对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需要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排除不符合题意的干扰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5.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多数村民遇到问题愿意通过法律通径解决,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有法不用”“有法不知如何用”的现象。面对这些情况,有针对性的建议是( )①推动城乡均衡教育发展 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③加快农村法律人才培养 ④加大农村普法力度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D【解析】存在“有法不用”“有法不知如何用”的现象,这主要是村民的法治意识不强和缺乏法律知识引起的,为此,应加快农村法律人才培养和加大对农村的普法宣传力度,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对厉行法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需要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排除不符合题意的干扰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6.2021年3月29日,南充市举行2021年全市行政执法培训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根据各部门行政权力事项,推行清单式工作法,加大对行政执法部门常态化监督力度。这有利于( )①建设法治政府,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第15页共16页
③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④政府依法行使权力,规范政府的执政权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推行清单式工作法,加大对行政执法部门常态化监督力度。这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有利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有利于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错误,政府没有执政权。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对建设法治政府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依法执政是党的权力,政府应依法行政。7.小明参加“法律呵护我成长”的知识讲座,知道了“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此法细化监护人职责,呵护“留守儿童”,加强监管,防止沉迷网络,强化学校报告义务,向性侵和欺凌说“不”……还增加了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等”。时隔14年本部法律再次修订,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要( )A. 科学立法 B. 严格执法 C. 公正司法 D. 全民守法【答案】A【解析】依据题文描述,我国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这体现了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了科学立法的内容,故A说法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对建设法治中国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8.近年来,我国政府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逐年上调养老金,全面建立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为人民群众筑起坚实的“保障网”,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体现我国政府( )①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 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③积极履行职责,维护公平正义 ④确保了全体社会成员的一切权益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B【解析】政府为人民群众筑起坚实的“保障网”,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体现我国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积极履行职责,维护公平正义,题文中没有体现政务公开的相关内容,②③说法正确。①说法与题不符,应排除。④错误,“确保”“一切”说法太绝对。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对建设法治政府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9.在陕西咸阳,通过将法律知识、法治故事与社区秦腔表演、文艺演出等相结合,法治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在广西宁明,法院开设“大榕树”普法课堂,法官深入田间地头讲解法律知识;在福建福州鼓楼区,检察机关开设的“云课堂”覆盖辖区全部学校,通过一块块屏幕传播法治理念……这说明( )①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和渠道,让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第15页共16页
②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③厉行法治,要在全社会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还要强化宪法监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题干中,各地宣传法治的方式,表明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和渠道,让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说明了厉行法治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要在全社会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题文未涉及强化宪法监督,④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对厉行法治的认识。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认真审题,把握对厉行法治的认识,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10.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制定出台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表明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以人为本B.以德治国C.保护环境D.依法治国【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所以D符合题意,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对建设法治国家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11.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 )A.协商民主B.选举民主C.民主监督D.民主决策【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要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A符合题意,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对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2.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民法典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从民法典的这些规定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②道德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④法律和道德都是国家制定的第15页共16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能违背公序良俗。这说明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①③符合题意,正确。②观点错误,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道德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维持。④错误,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对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13.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编制过程中曾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群众留言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了1000余条建议。“十四五”规划之所以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是因为( )A.公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B.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我国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C.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D.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公民必须参与民主监督【答案】C【解析】“十四五”规划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有利于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说明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C符合题意,正确。A错误,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B观点错误,我国人民不直接参与国家管理。D错误,参与民主监督是公民的权利,权利可以放弃,公民必须参与民主监督的表述不正确。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对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14.在“十四五”规划编制期间,“以网为媒,问计于民”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全国各地的网友通过互联网为“十四五”规划建言超过101.8万条。这说明( )①互联网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②政府向以网络为中心的工作方式转变③公民行使建议权的渠道不断拓宽 ④公民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在“十四五”规划编制期间,“以网为媒,问计于民”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这拓宽了公民行使建议权的渠道。全国各地的网友通过互联网为“十四五”规划建言超过101.8万条。这说明公民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③④符合题意,正确。①错误,题文材料说明互联网拓宽了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渠道,没有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②第15页共16页
错误,题文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向以网络为中心的工作方式转变。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对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和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5.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 )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说明①法律就是道德,道德就是法律,二者相互融合②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③以道德承载法治理念,以法治滋养道德精神④既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说明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我们既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②④符合题意,正确。①错误,法律与道德有联系也有区别,二者不是相互融合的。③观点错误,我们要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对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6.学校打算从全校学生中选一名“校长小助理”参与校园管理,你认为选举的合理程序是( )①公布阶段,宣布选举结果 ②启动阶段,宣传和发动③选举阶段,对候选人投票 ④推荐阶段,确定候选人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答案】B【解析】在全校学生中选一名“校长小助理”参与校园管理,首先是启动阶段,进行宣传和发动;然后是推荐阶段,确定候选人;其次是选举阶段,对候选人投票;最后是公布阶段,宣布选举结果,由以上分析可知,B说法正确。A、C、D说法错误,应排除。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对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同时,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17.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一2025年)》,对2025年、2035年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法治中国建设,公民应做到( )A.立法科学,体系完备B.执法严明,依法行政C.尊法学法,守法用法D.司法公正,廉洁高效【答案】C【解析】厉行法治的要求是公民守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题文中要求公民如何去建设法治中国,由此可知C说法正确,A、B、D说法与题不符,应排除。故答案为:C。第15页共16页
【点睛】本题考查对厉行法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18.在2020年“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中宣部表示,要使宪法法律融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宪法学习宣传的热潮。这启示我们要坚持( )A. 科学立法 B. 依法行政 C. 全民守法 D. 严格执法【答案】C【解析】分析题文材料,要使宪法法律融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宪法学习宣传的热潮。这告诉我们要坚持全民守法,C符合题意,正确。AB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对厉行法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需要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排除不符合题意的干扰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19.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的号召,某校九年级学生提出了30多条如何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氛围的建议,并将该建议送达政府相关部门,部分建议被采纳。这些学生在积极参与( )A. 民主选举 B. 民主监督 C. 民主管理 D. 民主决策【答案】D【解析】某校九年级学生提出了30多条如何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氛围的建议,并将该建议送达政府相关部门,部分建议被采纳。这说明学生积极参与民主决策,D符合题意,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对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20.某街道推行“书记下午茶”党建项目,拓宽了社情民意了解渠道,通过和居民边喝茶边“聊需求”的方式,精准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行该党建项目( )A. 有利于科学决策以满足居民一切需求 B. 反映出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C. 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 D. 是我国公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答案】B【解析】题干中某街道推行“书记下午茶”党建项目,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说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满足居民一切需求”的说法不符合实际。C说法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D说法错误,诉讼是我国公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对新型民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二、非选择题21.【法治中国与法同行】第15页共16页
材料一: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原来的四大保护的基础上,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进一步强化了法律责任,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如“公安机关可以对相关企业进行罚款,严重的要吊销执照”。材料二:依据相关规定,江苏、北京、山东等地公安机关联合行动,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新冠疫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80余名,现场查扣假新冠疫苗3000余支。新闻媒体对这一案件进行了报道,并提醒广大民众要在正规医疗点接种疫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是如何厉行法治的?【答案】(1)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科学立法。(答“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人大具有立法权”也可)③严格执法。④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2)①党和政府: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必需要有关键词“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意思相符即可)②全体公民:全体社会成员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必需要有关键词“社会成员”,意思相符即可)③社会宣传: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必需要有关键词“法治宣传”,意思相符即可)【解析】(1)分析材料,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体现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说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如“公安机关可以对相关企业进行罚款,严重的要吊销执照,这说明我国严格执法,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据此分析回答即可。(2)根据所学,厉行法治可以从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社会成员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等方面回答即可。故答案为:(1)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科学立法。(答“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人大具有立法权”也可)③严格执法。④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2)①党和政府: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必需要有关键词“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意思相符即可)②全体公民:全体社会成员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必需要有关键词“社会成员”,意思相符即可)③第15页共16页
社会宣传: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必需要有关键词“法治宣传”,意思相符即可)【点睛】本题考查对建设法治中国,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厉行法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22.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202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施行,引起广泛关注。阅读下列材料,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回答问题。(全民关注)古往今来,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一些人渐渐淡化了这一美德,在食堂只吃了几口就把饭菜倒掉,外出就餐往往剩下一半……这些行为造成严重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心痛。2013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全国掀起“光盘行动”的热潮。几年来,“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食品浪费问题在不同领域、不同环节仍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有专家提出要以法律手段约束餐饮浪费,这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应时而生)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广宗征求各方意见,充分吸纳合理建议。2020年12月22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入大常委会审议。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法子成布至晏食品浪费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七十八号主席令,将该法予以公布并正式实施。(1)有人说:“节约粮食是传统美德,属于个人道德修养范畴,没有必要动用法律这一治国重器”。请你结合“全民关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批驳。(2)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应时而生”进行点评。【答案】(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又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为反对浪费、节药粮食,国家加强了道德的教化作用,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食品浪费仍不同程度存在,所以需要发挥法律这一治国重器对反对浪费、节约粮食的促进作用,发挥法律最刚性的作用,约束人们的浪费行为。所以节约粮食有必要动用法律这一治国重器。(2)“习总书记就反食品浪费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作出决策部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坚持党领导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反食品浪费法”,体现了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从“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吸纳合理建议,审议通过反食品浪费法,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颁布”,表明我国落实科学立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刷益,是一部良法;坚持民主集中制;国家权力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解析】(1)该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对题文这一观点的批驳。《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说明了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向我们说明了厉行节约是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这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以上几方面进行批驳即可。第15页共16页
(2)根据题文,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对“应时而生”进行点评。该题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等方面进行点评。【点睛】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等知识点。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23.德法之道。“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和德治是国家治理的一对经典关系。材料一:“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材料二: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张桂梅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她长期献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疾病缠身却奉献不止;2008年以来,她帮助了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1)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结合材料一,从“现代社会的公民”角度,如何践行“法安天下”?(答出两点即可)(2)结合材料二,从“少年当自强”的角度,青少年如何坚持“德润人心”?【答案】(1)①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严格遵守法律,依法从事民事活动;②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④提高防范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⑤尊重他人的民事权利,当由于自身过错对他人民事权利造成损害时,要勇于担责;(2)①新时代的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②要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③从我做起,从生活点滴小事做起。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能力、提高道德修养,为报效祖国奠定好各方面的基础。⑤需要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⑥勇于承担时代责任。【解析】(1)本题考查现代社会的公民如何厉行法治。解答时,联系教材知识点,从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等角度分析即可。(2)本题考查青少年如何为国家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力量。依据教材知识,可从全面提升个人素养,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普通的事做起来为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等方面作答。【点睛】本题考查厉行法治、青少年的情怀和抱负等知识点,以材料题的形式呈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课本知识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24.为回应社会关切,遵从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平正义,在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经过多次审议的基础上,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该修正案规定,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法定最低刑事追责年龄由14周岁下调至12周岁。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体现出厉行法治的哪一方面要求?(2)有同学认为,“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更多体现的是对未成年人的规范,而非保护。”请简要评析这一观点。第15页共16页
【答案】(1)科学立法(良法善治)。(2)法律具有规范作用,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规范未成年人行为;同时,法律具有保护作用,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更好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解析】(1)分析材料,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法定最低刑事追责年龄由14周岁下调至12周岁。这有利于使我国法律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体现了科学立法的要求。(2)题干中的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可以从法律具有规范作用,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规范未成年人行为;同时,法律具有保护作用,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更好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故答案为:(1)科学立法(良法善治)。(2)法律具有规范作用,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规范未成年人行为;同时,法律具有保护作用,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更好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点睛】本题考查对厉行法治和法律的作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第15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