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6章 共5套重难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ID:64530
2021-11-23
67页1111
3.52 MB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重难点练习题重点练1.雨幡是一种特殊的气象学现象,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蒸发、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丝缕条纹状悬垂物。它随云飘荡,形似旗幡,因此得名。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7月某日在阿尔卑斯山区拍摄到雨幡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雨幡中,下落雨滴蒸发消失的直接原因是云底()A.空气干燥B.气温下降C.风力强劲D.气压升高(2)在航空飞行中,飞机接近雨幡是非常危险的。这主要是因为雨幡附近()A.空气能见度太低B.常有冷空气下沉C.易聚集高空飞鸟D.以上升气流为主2.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下列各题。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氮气78.0875.52氧气20.9423.15氩气0.931.28二氧化碳0.03(变动)0.05(1)下列关于表中干洁空气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B.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C.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D.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2)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洁空气只分布在对流层B.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C.臭氧层分布于高层大气D.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太阳辐射第67页共67页
3.俗话说:“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是由于地面受局部强烈增温,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其直径在几米左右,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相较于龙卷风,其预测难度更大。下表为我国南疆某气象站记录的尘卷风在11—20时(北京时间)之间出现的次数与占比。完成下列各题。出现时间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9-20次数1112131474724101占总次数的百分比0.55.610.916.124.424.412.45.20.5(注:该站地方时较北京时间晚2个小时)(1)尘卷风出现频次最高时段,该地( )①太阳高度大②地面温度高③土壤湿度大④空气质量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与龙卷风相比,尘卷风预测难度大的原因是( )A.对流弱,破坏能力小B.降水少,发生地域小C.历时短,影响范围小D.风沙多,移动范围小4.下图为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甲、乙两端管内的气体可能分别为( )A.都是空气B.都是二氧化碳C.空气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和空气(2)实验效果( )A.石蜡上铺砂石比不铺砂石好B.阴天比晴天好C.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比高好D.早晚比中午好5.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此时天气最可能为( )第67页共67页
A.晴、无风B.雨、大风C.晴、大风D.雨、无风(2)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 )A.B.C.D.(3)图中所示大气现象( )A.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B.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C.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消散D.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6.下图左为山东寿光某蔬菜大棚的照片。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辐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图中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能量最强部分是红外波段B.②表示大气逆辐射C.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D.④表示地面辐射(2)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 )A.增强①B.削弱②C.增强③D.削弱④(3)温室大棚是目前进行蔬菜反季节种植的主要技术手段。大棚中二氧化碳增加,可提高蔬菜生长速度,原因是( )A.二氧化碳能防止病虫害发生B.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可提高夜间温度C.二氧化碳可提高土壤的肥力D.二氧化碳是蔬菜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7.某同学在研究“小区宜居环境”问题了解到:门、窗都敞开一般会有“穿堂风”流经房屋内。“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从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下图中“穿堂风”现象最显著的是( )第67页共67页
A.B.C.D.(2)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A.利用厨房或卫生间做进风口B.房屋朝向为东西向C.减少东西向房屋墙面的长度D.房屋最好坐北朝南难点练8.策勒绿洲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某科研团队为研究当地的风沙活动,在策勒绿洲以南约8千米处的戈壁上设置了一个气象观测点。该观测点南面地形平坦开阔,植被稀少,策勒绿洲北面沙丘绵延。科研人员把该观测点记录的多次风向风速资料与策勒绿洲内气象站同一时间记录的风向风速资料进行对比,绘制了同一时间同一风向下戈壁上观测点和绿洲内气象站风速差值示意图(下图,风速差值=戈壁上观测点风速-绿洲内气象站风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判断,与绿洲内气象站相比,戈壁上观测点()A.南风出现频率较高B.风速较小C.北风出现频率较低D.风速较大(2)影响戈壁上观测点和绿洲内气象站的南风和北风风速差值不同的主要因素有()①纬度②地形③植被④风源地距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第67页共67页
9.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温度低于零度但尚未凝固)冻结于物体表面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雾凇发生时,树木如玉树琼枝,堪称人间奇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雾凇发生时的天气大多( )A.昼夜温差大B.风力强劲C.阴雨连连D.云雾笼罩(2)我国雾凇出现频率较高的地区是( )①东北河湖沿岸②西北干旱地区③华南湿润地区④南方高山地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观赏雾凇的最佳时段应为( )A.日出前后B.正午时分C.正午过后D.日落前后10.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A.山峰B.平原C.谷地D.丘陵(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A.锋面气旋多B.下沉气流盛行C.准静止锋强D.热力对流强盛11.季节性积雪是干旱区和寒冷区最敏感的环境变化响应因子。如图是我国东北某地2007年3月1-31日积雪深度、日平均气温、地表温度及地气温差(地表温度与气温之差)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积雪对土壤起保温作用最强的时段是( )A.3月1~3日B.3月4~15日C.3月16~19日D.3月21~25日第67页共67页
(2)积雪对土壤起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A.雪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B.积雪阻碍了地气之间的能量交换C.积雪释放热量给地面D.积雪吸收大气热量使气温降低(3)3月16~19日,地气温差略偏大的主要原因是( )A.积雪消融时吸收热量降低土壤温度B.积雪消融时大气对流运动增强C.土壤湿度增大使地表反射率显著减小D.地面辐射减弱使地表热量散失减少12.霾的形成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悬浮颗粒物的增加有关。当大气湿度增加时,霾可以转化为雾,因而霾与雾常常相伴而生,统称雾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四图中容易出现严重雾霾的天气状况及其原因是( )A.①—湿度大,降水多B.②—气压高,气温低C.③—逆温层,风力小D.④—风力小,湿度大(2)雾霾天气对下列相关产业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A.果林园艺及乳畜业B.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C.钢铁及汽车制造业D.旅游业及交通运输业13.截至2020年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爆发的山火已燃烧了5个多月。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下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67页共67页
(1)根据图中采用“点倒火”灭火方式可判断该地此时( )①吹西风②吹东风③风力较大④风力较小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与澳大利亚此次山火有关的主要气象条件是( )A.高温B.干旱C.高湿D.大风(3)澳大利亚此次森林过火后可能会( )A.优化森林生态环境B.增加木材蓄积量C.降低森林虫害风险D.抑制优势树种生长14.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天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B.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2)“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A.B.C.D.15.在较大湖泊和湖岸之间常常形成以一天为周期的湖风和岸风,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地区湖风和岸风明显。下图示意该日湖口和进贤南北方向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正距平为南风,负距平为北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第67页共67页
(1)该日湖口与进贤南北风向基本相同的时刻在()A.00:00~04:00B.07:00~11:00C.12:00~18:00D.21:00~00:00(2)导致该日湖口风速距平正负值转换的主要原因是()A.天气变化B.湖陆热力性质差异C.下垫面性质的改变D.当地盛行风的转换(3)该日鄱阳与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相似,该日18时鄱阳的主要风向应是()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城市通风走廊能够增强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将通风走廊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并加以实施。下图为贵阳市某区一级通风走廊剖面示意图。(1)推断该地一级通风走廊的基本走向,并阐述理由。(2)指出该地规划城市通风走廊时可利用的城市用地类型,并解释原因。(3)分析该地“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上的原因。(4)请你对准备规划建设通风走廊的城市提出其他方面的合理建议。第67页共67页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A;(2)B解析:(1)本题考查水汽蒸发的影响因素。据材料,雨幡中下落雨滴蒸发消失说明云底气象条件有利于蒸发且随云飘荡。空气干燥,有利于蒸发(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空气越干燥,空气含水率与饱和状态的差值越大,因此吸取水蒸气的量越多,速度越快,所以会出现空气越干燥水分蒸发越快的现象),A正确。气温下降,水蒸气易遇冷凝结,不利于蒸发,B错。风力强劲可以影响蒸发,但蒸发的水汽会随风飘走,不会形成丝缕条纹状悬垂物,C错。气压升高有可能是冷高压导致,出现此情况时则不利于蒸发,D错。故选A。(2)本题考查大气运动的影响。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以电波导航,空气能见度的高低对空中飞行的飞机影响不大,A错。雨幡是雨滴蒸发而形成的,不会因此吸引飞鸟聚集,C错。下沉气流或上升气流都会对航空飞行中的飞机造成颠簸甚至产生较大的冲击,造成危险。雨幡现象中的雨滴在云下蒸发时由于吸热,导致周边温度较低,这样会产生一些低温气团,这些低温气团会在空气中做下沉运动,影响飞机航行安全,B对,D错。故选B。2.答案:(1)C;(2)B解析:(1)本替考率大气的构成及作用,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增加大气的热量,使气温升高,A正确;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B正确;干洁空气中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其中,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C错误;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D正确。故选C。(2)对流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干洁空气主要分布在对流层,A错误;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B正确;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C错误;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D错误。故选B。3.答案:(1)A; (2)C解析:(1)表中数据为我国南疆某气象站记录的尘卷风在11—20时(北京时间)之间出现的次数与占比。由表可知频次最高的时段是北京时间15—17时,为当地午后13—15时。由此可推断:由于此时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且干燥无风,当局地受热不均匀,近地层大气不稳定,极易产生猛烈上升运动,此时周围空气迅速填补,就会形成尘卷风,空气中多沙尘,①②正确,故选A。(2)尘卷风是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其直径在几米左右,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因此,它的产生、移动、影响等数据很难被捕捉。故选C。4.答案:(1)D,(2)A解析:(1)本题考查温室气体的相关知识。D项,读图分析,经过太阳光照射后,甲管的体积相对增大,因此可判断甲管的气体吸热快,为温室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乙管的气体吸热相对较慢,可能是空气。故D项正确。第67页共67页
A项、B项,由于两管的气体在太阳光照射后吸热膨胀的速度不同,因此不会是一种气体。故A项、B项均错误。C项,空气比二氧化碳的吸热速度慢,膨胀速度慢,因此甲管和乙管不可能分别是空气和二氧化碳。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2)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A项,在石蜡上铺砂石对热量的吸收快,气体吸热、膨胀速度快,实验效果更好。故A项正确。B项、D项,阴天和早晚太阳光弱,热量不足,气体吸热、膨胀速度慢,影响实验效果。故B项、D项均错误。C项,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吸热膨胀速度慢,实验效果不好。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5.答案:(1)A,(2)C,(3)A解析:(1)读图可以看出,图中烟雾发生在近地面,远山清晰可见,并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说明大气稳定,无风,预示着大气层稳定,无风,天气晴朗无云。故A正确,BCD错误。(2)读图可知,从图中烟柱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而是转为水平方向,向四周扩散,这是典型的逆温现象。读ABCD四幅气温垂直递变图,其中只有图C能够正确表示逆温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3)读图可知图中烟雾不能上升,只能沿着水平方向扩散,说明出现逆温现象,大气层稳定,使得大气污染物在近地面附近扩散,从而加大近地面大气污染。故A正确,BCD错误。6.答案:(1)C; (2)B; (3)B解析:(1)根据图示及大气的热力过程原理可知,①是太阳辐射,其能量最强部分是可见光波段;②表示到达地面的被大气削弱了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④表示大气的逆辐射。据此分析选C对。(2)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可遮挡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从而免得蔬菜被晒伤;覆盖黑色尼龙网用于挡光,不可能增强太阳辐射①;覆盖黑色尼龙网对地面辐射③和大气逆辐射④无影响。据此分析选B对。(3)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损失的热量返还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由于温度高、热量相对充足,蔬菜生长速度会提高。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对温度会有影响,但不会直接影响到病虫害,甚至由于大棚中温度高会增加病虫害危险;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也不会增加土壤肥力。没有大棚,植物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大棚提升植物生长速度并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据此分析选B对。7.答案:(1)A;(2)D第67页共67页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由材料“‘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可知,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当房前屋后温差较大时,房前屋后的气压差也较大,“穿堂风”较显著,据此结合图示可知,A图房前为水泥地,屋后为树木,下垫面比热容差异最大,气压差亦最大,“穿堂风”最显著,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该题的正确选项是A。(2)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由材料分析可知,“穿堂风”是利用房前屋后的温差而产生的风,由于正午时分太阳位于正南方位,南北方向的温差相对较大,“穿堂风”以南北方向为主,因此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房屋最好坐北朝南,B项错误,D项正确;只有一个进风口或者减少房屋墙面长度不利于“穿堂风”的形成,A,C项错误。故该题的正确选项是D。8.答案:(1)D(2)B解析:(1)图中风速差值表示戈壁观测点风速与绿洲内气象站风速的差值,并不代表各风向的风频,因此不能由此判断南风和北风风频的高低;由风速差值示意图可知,戈壁上观测点风速与绿洲内气象站风速的差值在各风向上均大于0,这说明戈壁上观测点较绿洲内气象站风速大。(2)该绿洲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戈壁上观测点与绿洲内气象站相距约8千米,地理纬度差异很小,与风源地距离相差也不大,①④错误。由图可知,戈壁上观测点和绿洲内气象站南风风速差值大于北风。观测点南面地形平坦开阔,植被稀少,地表阻力小,故观测点南风风速较绿洲内气象站更大,二者差值较大;绿洲北侧沙丘对北风有一定削弱作用,故绿洲及其以南地区的北风风速较小,观测点与气象站的北风风速差值较小,②和③正确。9.答案:(1)A; (2)D; (3)A解析:(1)材料中说到,雾凇的形成需要水汽直接凝华,此时需要两个条件:水汽较多,空气中的温度足够低。昼夜温差大时,白天温度高,空气湿度大,夜晚温度低,水汽容易直接凝华。A正确。风力强劲不利于雾凇挂在物体表面,B错。阴雨连连的情况下,湿度足够,但温度不够,C错。云雾笼罩昼夜温差小,难以突然凝华形成雾凇,D错。BCD错误,故选A。(2)雾松的形成既需要低温,又需要充足的水汽;显然西北干旱地区缺少水汽,华南湿润地区缺少低温。我国雾凇出现频率较高的地区是东北河湖沿岸和南方高山地区符合湿度大温度低的特点,①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3)观赏雾凇最佳的时段应该是日出前后,因为日出前后是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间,最容易出现雾凇现象,A正确。而正午、正午过后以及日落前后,由于温度升高,雾凇有可能融化,不利于观赏,BCD错误,故选A。10.答案:(1)C; (2)D; (3)B解析:(1)本题考查黄河源地区的逆温现象。山峰因海拔高,气温低,不易发生逆温现象,A项错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起伏较小,地表气温差异不大,很难产生逆温现象,B项错误;丘陵相对谷地而言,地势起伏更小,辐射逆温相对较弱,D项错误;冬季冷空气沿山谷下沉到谷底,导致底部冷空气聚集,产生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C项正确。(2)本题考查太阳辐射与逆温。根据材料可知,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日出前后,地面辐射冷却最大,所以出现辐射逆温的可能性最大;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散热多地面冷却强,容易出现辐射逆温,D项正确。第67页共67页
(3)本题考查辐射逆温发生因素。黄河源冬季锋面气旋较少,且对辐射逆温影响较小,A项错误;准静止锋会造成持续性的降水天气,不利于辐射逆温现象的产生,C项错误;冬季气温低,热力对流不强盛,D项错误;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冬季盛行下沉气流,冷空气不易上升,停留在青藏高原腹地内,因此易出现辐射逆温现象,B项正确。11.答案:(1)B; (2)B; (3)C解析:(1)读图可知,4~15日期间积雪深度较大,而气温较低(为负值)、地气温差较大(为正值),说明此期间地温高,土壤与外界热量交换弱,积雪对土壤的保温作用最强,B正确。(2)当积雪较厚时,土壤与外界热量交换较弱,积雪阻碍了地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所以积雪对土壤的保温作用较强。(3)读图可知,3月16日﹣19日,积雪深度接近于0,积雪融化土壤湿度增加,同时地面积雪减少,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小,土壤对太阳辐射吸收增强,所以地表温度升高,另外积雪融化时会吸收大气热量,从而使得地气温差略大,C正确;土壤由于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所以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AD错误;大气对流作用增强不会导致地气温差偏大,B错误。12.答案:(1)C; (2)D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①图是降雨天气,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较少,不易出现雾霾天气, A错。②图显示某地不同气压状况的天数,不是某一天的天气状况, B错。③图中气温变化表示垂直方向上有逆温现象,大气层稳定,可能出现雾霾天气,C对。④图表示这一天的风速较大,雾霾形成是在静风天气,D错。故答案选C项。(2)本题主要考查雾霾产生的影响。雾霾天气时能见度降低,看不清景物和道路,直接影响到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D对。对果林园艺及乳畜业、钢铁及汽车制造业、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影响较小,且不能直接严重影响,A、B、C错。故答案选D项。13.答案:(1)C;(2)B;(3)C解析:(1)“点倒火”灭火方式是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进行灭火的方式。山火着火位置气流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四周气流流向着火处(倒火处箭头)。山火和倒火的方向是相反的,山火移动方向是主要前进方向,山火移动受瞬时风向影响大,所以此地此时为西风;另外从隔离带位置判断,其应该位于山火下风向所以吹西风。倒火和山火的方向是相反的,虽然此刻为西风,但倒火是向西蔓延,说明此刻西风风力较弱。①④对,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有助于山火的气象条件是干旱,此次澳大利亚山地林火的形成主要与长时间的异常干旱有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3)澳大利亚此次森林过火后可能会造成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木材蓄积量减少,降低森林虫害的风险,加快优势树种生长。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答案:(1)B;(2)C解析:(1)根据材料,冷岛效应是绿洲、湖泊与周边的沙漠戈壁在夏季白天时冷热不均,即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存在差异而形成的一种热力环流现象,B第67页共67页
正确。冷岛效应不是发生在不同纬度的地区、不同高度的地区、不同海陆位置的地区之间,而是发生在夏季白天的荒漠戈壁和绿洲、湖泊之间,A、C、D错误。故选:B。(2)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可知,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据图可之,C选项近地面上热下冷。故选:C。15.答案:(1)B,(2)B,(3)C解析:(1)湖陆风形成原理与海陆风形成原理一样,是由于水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读图表信息可知,该日湖口与进贤南北风向基本相同的时刻都是正距平,对应为南风,在07:00~11:00。B正确,故选B。(2)湖陆风形成原理与海陆风形成原理一样,是由于水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因此导致该日湖口风速距平正负值转换的主要原因是湖陆热力性质差异,B正确。故选B。(3)该日鄱阳与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相似,则鄱阳的风向转换时间就是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该日18时进贤的风向为偏北风,风由湖泊吹向陆地,所以鄱阳的主要风向也是由湖泊吹向陆地,为偏西风,C正确。故选C。16.答案:(1)走向:东北—西南。理由:该地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故通风走廊的基本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2)交通用地:地面平坦,线路平直,空气流通性好。绿化用地:植被覆盖率高,蒸发量与蒸腾量大,对城外吹来的空气有净化、增湿、降温的作用。(3)该区位于山谷地带,受气温昼夜变化的影响,夜晚两侧山坡空气降温快,冷却下沉,形成山风;新鲜、湿润、凉爽的山风从山上吹到市区,可弥补市区通风走廊新鲜空气的不足,故将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上。(4)规划前要研究热岛效应显著的地区分布情况;保证城市风道口的环境清洁,避免在通风走廊附近布局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提高城区绿地比重的同时兼顾建设用地的比重,力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保护郊区绿地、湿地及农田不被城市用地蚕食;通风走廊附近的建筑物不能过高。解析:第(1)问,通风走廊沿盛行风方向延展才能起到最佳的作用。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因此通风走廊的基本走向应为东北—西南走向。第(2)问,建造城市通风走廊是为了“通风”,因此建造时,一是走向尽可能与盛行风向一致;二是通道要开阔平坦,通畅。所以,通风走廊应当由大型空旷地带连成,如主要道路、相连的休憩用地、绿化带、非建筑用地、建筑线后移地带及低矮楼宇群等。交通主干道地面平坦,线路平直,空气流通性好;绿化带植被覆盖率高,蒸发量与蒸腾量大,对城外吹来的空气有净化、增湿、降温的作用。第(3第67页共67页
)问,通风走廊是利用热力环流促进空气的流通,主要用于促进城区内外的热交换和城区污染物的扩散。该地位于山谷地带,受气温昼夜变化的影响,夜晚两侧山坡空气降温快,冷却下沉,形成山风,新鲜、湿润、凉爽的山风从山上吹到市区,可弥补市区通风走廊新鲜空气的不足,因此将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第(4)问,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规划,因此在规划时既要考虑通风走廊的效率最优化,也要考虑城市建设的最优化。通风走廊的空气引导通道是走廊的中心地带,也是地势最低处,建筑物过高会对流动空气造成阻挡,削弱通风走廊的作用;距离空气引导通道渐远,建筑物高度不断增大,可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重难点练习题重点练1.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某煤矿区地处农牧交错带,开矿前其附近某湖泊面积常年保持稳定,开矿后该区域地下水位和湖泊水位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随着煤炭的开采,湖泊干涸加快的原因主要是( )①区域年降水量减少②湖泊渗漏水量增多③地下水补给减少④湖底淤泥厚度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为减缓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积极植树造林,涵养地下水B.收集矿井积水,直灌地下水C.修建人工湖泊,补给地下水D.减少耕地面积,节约地下水2.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上图中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③B.⑤C.⑥D.⑦第67页共67页
(2)2018年6月15到20日,昭通市地区普降暴雨,部分县区内涝严重。造成这次部分县区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热岛效应导致①环节增强B.排水设施不足导致⑤环节受阻C.地面硬化导致⑥环节增强D.绿地面积减少导致④环节减弱3.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①③(2)关于图中所示海区盐度及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海区—盐度较高—气温较高,蒸发较强B.乙海区—盐度最高—降水较少,蒸发旺盛C.丙海区—盐度较低—降水丰富,蒸发量小D.丁海区—盐度最低—降水最多,蒸发量大(3)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水温度B.海水盐度C.海水深度D.海水运动4.红海是是世界上水温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表层海水水温高,200m水深处水温也达21℃。下图为红海地区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红海深层海水水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频繁B.信风带控制C.太阳辐射强烈D.海洋生物繁盛(2)红海海水表层盐度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性质B.河流注入C.海水交换D.降水量第67页共67页
5.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建设活水公园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雾霾污染B.美化城市环境C.增加经济收入D.减轻城市内涝(2)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干预最明显的环节是()A.蒸发B.地表径流C.降水D.水汽输送(3)活水公园中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主要的功能是()A.下渗、蓄水B.美化城市环境C.调节局部小气候D.保护生物多样性6.读沿130°W经线太平洋水温、盐度随纬度和深度变化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读图可以判断( )A.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均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均由表层向底层递减C.水深1000m以上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大D.水深2000m以下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大(2)图中乙、丙两地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降水量D.蒸发量难点练第67页共67页
7.江苏省盐城市拥有大片淤泥质海滩,海滩潮间带因潮汐作用形成的潮沟会形成一棵棵向陆地延伸的“潮汐树”(如图),进而构成一片壮观的“潮汐森林”。近年来,当地“潮汐森林”面临“砍伐”的危险,面积萎缩、品质下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与“潮汐树木”的形成机理类似的是( )A.流水侧蚀B.溯源侵蚀C.风力侵蚀D.冰川刨蚀(2)推测导致潮汐森林面积萎缩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A.港口建设B.渔业捕捞C.旅游开发D.滩涂围垦8.2018年12月,海南省顺利完成国务院部署的地市级主要水源地整治和保护任务,确保了饮用水源安全。下图为海南省万宁市饮用水水源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万宁市水源保护区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A.处于城市的上游地带B.地处盛行风的背风坡C.位于城市的下风方向(2)封山育林是水源保护区整治的重要措施,该措施可能( )A.增加径流量B.减少蒸腾量C.增加下渗量(3)甲镇的生活污水会影响水源地水质,对此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在水库内大力发展水产养殖B.严格控制居民的生活用水量第67页共67页
C.建污水收集管网及处理系统9.浙江省台州湾为喇叭状河口湾,下图为其1990年—2015年陆域面积与水域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造成台州湾陆域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B.填海造陆C.全球变暖D.内力抬升2.台州湾陆域面积与水域面积的变化,会使当地( )①建筑用地增加②湾内水质下降③抗台风能力增强④生物多样性增加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0.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表层海水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做水平运动。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温盐环流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67页共67页
(1)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②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③纬度位于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④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⑤地转偏向力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⑤(2)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A.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B.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D.欧洲西部地区冬季降水增加11.科学表明,受环境变化影响,L洋流(下图)可能“销声匿迹”,届时整个西欧地区的气候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形成L洋流的盛行风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L洋流可能“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B.海洋污染C.海底火山喷发D.飓风频繁(3)若L洋流“销声匿迹”,西欧气候将趋于( )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12.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流经c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第67页共67页
A.B.C.D.(2)该洋流所在的海域位于( )A.北半球中低纬度B.北半球中高纬度C.南半球中低纬度D.无法判断(3)下列关于a、b、c、d四处的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处为暖流B.b处为寒流C.c处为暖流D.d处为寒流(4)如果该海域位于太平洋,则( )A.a洋流南部附近可能有著名渔场分布B.b洋流自西向东运动C.c洋流对沿岸增温增湿D.d洋流的形成与西风带有关,属于暖流13.水城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左图),周围被海洋环绕,由118个岛屿组成,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每个教堂前都有一个广场,广场地下建有淡水收集系统(右图),用以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以供使用。据此完成1~2题。(1)威尼斯广场地下建设淡水收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热岛效应B.增加城市用水C.创设城市景观D.解决城市内涝(2)该淡水收集系统中细砂的主要作用是( )A.过滤雨水杂质B.稳固广场地基C.阻挡水体下渗D.收集储存雨水14.潮汐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最早的一种海洋能,它主要分布在一些浅窄的海峡、海湾和河口区域。潮汐发电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潮差足够大;二是海岸能够储蓄大量海水并可以进行土建建设。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下表是部分世界著名潮汐发电站。地点库区面积装机容量年发电量第67页共67页
平均潮差(米)(平方千米)(万千瓦)(百万千瓦·时)投入运行时间朗斯(法国)8.01724.05401966年安娜波利斯(加拿大)6.461.78301984年江厦(中国)5.120.32111980年基斯洛(俄罗斯)2.420.042.31968年材料二法国朗斯潮汐电站位置示意图和景观图。(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年发电量最大的潮汐电站是_____________,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装机容量均最大。(2)从地形、河道特征等方面分析建设朗斯潮汐电站的有利条件。(3)浙江省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潮汐能电站,它的坝址选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试简述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力开发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原因。(4)列举人类对潮汐的应用。第67页共67页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B; (2)D解析:(1)随着煤炭的开采,图中显示35年后地下水位下降到湖最低水位以下,湖泊干涸加快的原因是:湖泊水加速补给地下水,湖泊渗漏水量增多;湖面减少,气候变干,地下水源补给减少,②③正确。区域年降水量无法判断,湖底淤泥厚度对湖泊干涸影响不大,①④错误,故选B。(2)为减缓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可以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灌溉用水,节约地下水,D正确;该地区降水少,不适合植树造林,A错误;矿井积水直灌地下水会加重地下水污染,B错误;修建人工湖泊会增加水汽蒸发, C错误。故选D。2.答案:(1)B; (2)B解析:(1)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在水循环中,地表径流产生的流水侵蚀、流水堆积会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其中③为降水,⑤为地表径流,⑥为下渗,⑦为地下径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2)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B项,⑤为地表径流,排水设施不足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内涝水的排泄。故B项正确。A项,①为海水蒸发,而热岛效应影响的是城市。故A项错误。C项,⑥为下渗,地面硬化导致下渗减弱。故C项错误。D项,④为植物蒸腾,绿地面积减少导致植物蒸腾减弱与内涝无关。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3.答案:(1)C; (2)B; (3)A解析:(1)图中①曲线数值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升高,为表层海水密度曲线;②曲线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为表层海水盐度曲线;③曲线数值自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为表层海水温度曲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据图可知,甲海区位于南极附近,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盐度低,故A错。乙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故B正确。丙海区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但温度高,蒸发量大,盐度较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C错。丁海区位于高纬度地区,温度低蒸发弱,降水较少,受地表径流影响大,盐度低,故D错。故选:B。(3)海水的温度大致自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对应图中的③曲线;海水的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降低,对应图中的②曲线;海水的密度大致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加,对应图中的①曲线。根据三条曲线的关系,海水的温度曲线和海水的密度曲线大致呈负相关,关系最密切,A正确,B错误;海水深度、海水运动与表层海水密度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4.答案:(1)A; (2)C解析:(1)红海位于板块边界,受板块张裂影响,地下岩浆活动活跃,会顺海底岩层裂隙上升侵入岩层,热量通过上覆围岩传递到海水,使深层海水异常增温。故A项正确。第67页共67页
(2)红海海区较封闭,蒸发旺盛,盐度高,但南部通过曼德海峡与印度洋连通,海水交换活跃,盐度较低,北部虽有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联通,但海水交换量较小,所以北部盐度较高。故C项正确;南北普遍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带控制降水都较少,故D项错误;红海沿岸多无流区,入海淡水都较少,故B项错误。红海附近洋流为密度流两个(地中海-红海,红海-印度洋),对气候影响不大。故C项正确。5.答案:(1)D(2)B(3)A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活水公园能够滞留、涵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量,减轻城市内涝;雾霾污染主要是由于北方冬天燃煤供暖、工业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城市建设工地扬尘、农民焚烧秸秆所致;活水公园建设成本高,美化城市环境、增加经济收入不是活水公园建设的主要目的。故D项正确。(2)雨水收集系统导致地表径流量减少,对地表径流干预最为明显,故B项正确。(3)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中主要起蓄水的作用,同时增加下渗,故A项正确。6.答案:(1)C; (2)B解析:(1)读“沿130°W经线太平洋水温、盐度随纬度和深度变化剖面示意图”可知海水温度和盐度并非都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故A错误;读图可知在20°S至40°S之间的深度2000米左右的海域内海水盐度是随着海水的深度盐度是有所增加的,故B错误;读图可知在水深1000米以上的海水的盐度等值线和海水温度的等值线都比较稠密,结合等值线的相关知识可知水深1000 米以上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大,故C正确;读图可知水深2000米以下的海水的盐度等值线以及海水的等温线都比较稀疏,可知水深2000 m以下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小,故D错误。所以选C。(2)读图可知乙地的盐度是高于丙的盐度的。由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乙地位于辽阔南太平洋,可知乙地距离大陆比较远,由图中的经纬度信息以及海底地形信息可知丙地位于夏威夷群岛附近且丙地距离北美大陆的距离比较近,陆地河流的注入使得附近海域表层盐度得到一定的稀释,因而丙地的盐度较低,乙地的盐度较高。因此可知图中乙、丙两地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7.答案:(1)B; (2)D解析:(1)根据材料“潮汐树“是由潮汐作用形成的潮沟,潮沟是由于潮汐的反复冲刷形成的,靠近海洋的一侧受侵蚀作用强,潮沟宽而深远离海岸的海滩受潮汐的冲刷作用弱,潮沟较浅而窄,其发展的过程应从海洋向陆地延伸,类似于溯源侵蚀使其河流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故B正确。流水侧蚀,使河道变宽,变深,不会使河道延伸,故A错误。该潮沟为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风力侵蚀地貌主要有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不会使沟谷延伸,故C错误。冰川刨蚀作用使沟谷变深、变宽不会延伸,故D错误。故选:B。(2)A、根据题干可知,潮汐森林分布在潮间带,属于滩涂,水位浅,不适于建设港口,错误。B、渔业捕捞不可能破坏潮汐森林,错误。C、旅游开发依托“潮汐树”作为主要的旅游景点,应保护潮汐森林,不符合题意。D、滩涂围垦需要砍伐潮汐森林,导致潮汐森林面积萎缩,故正确。第67页共67页
故选:D。8.答案:(1)A; (2)C; (3)C解析:(1)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水源保护区位于城市上游地带的山地地区,有利于从源头保护水资源。从风向看,属于盛行风的迎风坡和城市的上风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2)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C项,封山育林植被覆盖率增加,能够涵养水源,增加下渗量。故C项正确;A项,封山育林并不能增加该地水资源总量,对径流量增加影响不大;而且封山育林会增加下渗,地表径流量会减少。故A项错误;B项,林地能够增加蒸腾量。故B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3)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为避免生活污水影响水源地水质,需要建污水收集管网及处理系统,避免未经处理的污水流入水源地。控制用水量不是防治污染的措施,发展水产养殖会造成水污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9.答案:(1)B;(2)A解析:(1)台州湾为喇叭状的河口湾,潮汐影响大,泥沙不容易淤积成陆,全球变暖会导致陆地减少,内力抬升在几十年内尺度太小,只有填海造陆会在几十年内造成海岸如此剧烈的变化,故选B。(2)台州湾陆地面积扩大,建筑用地相应增加,水域减少,湾内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沿海滩涂减少,缓冲减少,理论上抵御台风能力降低(或抗台能力与陆域面积增加与否关系不大,与预测预报能力,海堤强度等直接相关),故选A。10.答案:(1)C(2)A解析:(1)根据材料“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表层海水在水平压强梯度力的作用下做水平运动”可推测,温盐环流海水下沉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和含盐密度。因此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结合选项从这两方面入手。海水北上过程中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海水密度增大,导致海水下沉,①正确;北上的洋流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应为暖流,暖流使流经地区增温增湿,海水蒸发导致盐度增大,密度增大,海水下沉,②正确;根据图示可知,①处位于60°N附近,根据所学气压带、风带分布知识可知,该区域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降水使海水盐度降低,海水密度减小,不利于海水下沉,③错误;海冰为淡水,海水结冰过程中将盐分析出,使海水盐度增加,海水密度增大,导致海水下沉,④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和密度,与地转偏向力关系不大,⑤错误;综上,C项正确。第67页共67页
(2)根据图示可知,该海域为北大西洋,若图示温盐环流减弱,海水北上将减弱,即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因暖流对流经地区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墨西哥湾暖流减弱将导致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A项正确;北大西洋暖流减弱,将使欧洲西部降水减少,B、D项错误;北海渔场为寒暖流交汇形成,寒暖流交汇时,海水扰动作用使海洋底部的营养物质被带到海洋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为鱼类提供了天然的饵料,若暖流减弱,海水扰动减弱,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应减少,C项错误。11.答案:(1)C; (2)A; (3)D解析:(1)根据图中海陆轮廓判断,L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形成北大西洋暖流的盛行风为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北半球中纬西风的风向为西南风。(2)L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南流向东北。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海冰大量融化,北冰洋南下冷水势力增强,对于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的阻碍作用增强,最终可能导致北大西洋暖流的“销声匿迹”;海洋污染、海底火山喷发均不可能改变北大西洋暖流的动力状况,从而不可能让北大西洋暖流“销声匿迹”;北大西洋暖流位于中纬度地区,不可能飓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频繁,且飓风不可能让北大西洋暖流“销声匿迹”。(3)L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西欧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是形成西欧终年温和湿润气候的重要原因。若北大西洋暖流“销声匿迹”,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消失,则西欧气候将趋于冷干。12.答案:(1)D; (2)A; (3)A; (4)D解析:(1)本题考查洋流的性质和分布。从图中右侧的风带看,该纬线位于副热带地区,南部的风带为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北部的风带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该环流圈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为顺时针环流圈。流经c处的洋流自向北南流,为北半球的寒流。等温线图中,根据温度的数值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可以判断南北半球,再根据等温线弯曲状况,可判断洋流的性质。A图显示为南半球的寒流;B图显示为南半球的暖流;C图显示北半球暖流;D图显示北半球寒流。故D对,ABC错,故选D。(2)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从图中右侧的风带看,南部的风带为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东北风),北部的风带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西南方),故判断该纬线位于副热带地区,该环流圈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为顺时针环流圈。故A对,BCD错。故选A。(3)本题考查洋流的性质。根据上题的分析该环流圈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为顺时针环流圈。a处为暖流,b处为暖流,c处为寒流,d处为暖流。故A对,BCD错。故选A。(4)本题考查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根据上题的分析该环流圈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为顺时针环流圈。如果该海域位于太平洋,则a处为日本暖流,b处为北赤道暖流,c处为加利福尼亚寒流,d处为北太平洋暖流。故a洋流北部附近可能有著名渔场分布,A错;b洋流自东向西运动,B错;c洋流是寒冷,对沿岸气候减温减湿,C错;d洋流的形成与西风带有关,属于暖流,D对。故选D。13.答案:(1)B;(2)A第67页共67页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威尼斯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淡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另外威尼斯面积小,地表水存留较少,流失速度快;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所以建立淡水收集系统可以截留地表和地下淡水,增加城市用水。故B正确,ACD错误。(2)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A.雨水经过细砂过滤,净化水质,故A选项正确;B.不透水黏土可以稳固广场地基,故B选项错误;C.不透水黏土可以阻挡水体下渗,故C选项错误;D.下井盖可以收集雨水储存于不透水黏土之上,故D选项错误。14.答案:(1)法国朗斯潮汐发电站;平均潮差;库区面积(2)朗斯河入海口处河道狭窄,呈喇叭口状,有助于产生足够大的潮差;朗斯河沿岸地势低平,建坝处口窄肚大,利于大坝施工,且能够储蓄大量海水,因此建潮汐电站较为有利。(3)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常规能源较少;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潮汐能等新能源清洁、可再生。(4)观潮、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解析:(1)结合题干中文字材料可知影响潮汐发电的条件:一是潮差足够大;二是海岸能够储蓄大量海水并可以进行土建建设。由表中数据可知,法国朗斯潮汐电站年发电量最大,可以从平均潮差、库区面积和装机容量看出。(2)结合题干中文字材料可知影响潮汐发电的条件。由示意图和景观图可知,法国朗斯潮汐电站位于朗斯河口沿岸,地势低平,口小肚大,入海口狭窄,产生的潮差大,满足潮汐发电的条件和电站修建的条件。该题通过文字材料获取关键信息,以此为基础获取示意图和景观图中的相关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多途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3)结合设问,提取设问中关键词“东部沿海地区”“新能源”等,获知本题基本思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分布少,供求矛盾突出;新能源(潮汐发电)具有清洁的优点。本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能源发展建设的方向和政策,体现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活动的影响。(4)除潮汐发电以外,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如观潮、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该题引导学生较为全面的认识人们对潮汐的利用,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培养人地协调观。第67页共67页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重难点练习题重点练1.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2)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分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A.风积沙丘B.风蚀沟谷C.冲(洪)积扇D.三角洲2.里海为一封闭海盆,水平面变化主要受制于伏尔加河径流量。近百年来,里海水平面升降幅度大,1930~1977年,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伏尔加三角洲位于里海北部,以多汊道著称。下图示意伏尔加三角洲分区及相邻各地貌单元,图中a为伏尔加三角洲顶部地区,b为上三角洲平原,C为下三角洲平原,d为前三角洲(三角洲水下部分),短虚线为人工开挖的鱼类洄游水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伏尔加三角洲多汊道,与其形成相关的是( )A.地势起伏较大B.河道下切严重C.人工开挖排水渠D.水量变化较大(2)在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时期,伏尔加三角洲上( )A.生物多样性增加B.人工鱼道的作用增大第67页共67页
C.主要汊道河床变宽、缩短D.与主要汊道相邻的汊道水量增加3.欧洲西部的荷兰原有的海岸沙丘因自然原因遭到破坏,沿海低地涝灾风险增加。2011年荷兰人开始通过人工抛沙(从附近海城抽取泥沙输送到近岸形成新土地)对海岸进行综合整治。下图示意荷兰海岸沿52°N纬线地形剖面。据此回答下题。(1)导致原有海岸沙丘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C.海水堆积D.风力堆积(2)荷兰人通过人工抛沙对海岸进行综合整治,使得海岸()A.抵御台风能力增强B.陆地面积减少C.原有海岸沙丘蚀退D.生态系统更加稳定4.黄河石林位于甘肃省景泰县黄河左岸凹岸处,由400万年前的新生代砾岩和砂岩组成,峰丛峰林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恢宏壮观。读图完成下题。(1)下列有关黄河石林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黄河侵蚀后堆积所致B.地层中可能存在化石C.地貌未受风化作用影响D.属于特殊喀斯特地貌(2)景泰县发展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是()A.气候湿润,降水丰沛B.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河流流经,水源充足D.砂质土壤,土质较疏松5.广西北海湄洲岛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岛,下图为鳄鱼头地质公园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第67页共67页
(1)导致鳄鱼头地质公园海岸呈现“上黑下白”色彩的主要原因是( )A.上部为玄武岩,下部为珊瑚礁风化堆积物B.上部为花岗岩,下部为花岗岩风化堆积物C.上部为玄武岩原色,下部玄武岩受水褪色D.上部花岗岩为植被染色,下部为岩石原色(2)在该公园的海岸附近可见“石桥”,在崖壁上可见“洞龛”。这些说明该地点( )A.多断层和裂隙B.受海浪侵蚀强C.熔岩地貌复杂D.受台风影响大(3)从丁图崖壁上的多层“洞龛”来看,该岛( )A.地层呈持续性抬升B.火山呈多次喷发C.地层呈间歇式抬升D.沉积岩发育良好6.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坑外地势较低处会形成一个出水口,为坑内积水外泄的主要路径。我国亚热带季风区海岛上发育在巨大花岗岩上的风化坑最为典型,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中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下图示意风化坑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风化坑容易发育于()①平均高潮线以上的平坦海岸②位置较高、坡度较缓的河谷阶地③坡度平缓的山顶④坡度陡峭的凹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较浅的风化坑内往往无风化碎屑物的主要原因是()A.潮汐的海浪侵蚀作用B.旱、雨季的风、水搬运作用第67页共67页
C.温差的物理风化分解作用D.积水的化学风化分解作用(3)图示凹坑内积水深度经常低于出水口高度将导致()A.坑外围变大B.坑底崎岖不平C.坑侧壁呈内凹状D.坑内岩性不变难点练7.位于川西的“墨石公园”拥有长达数公里的线状石林景观,该地区的石林与常见的喀斯特石林不同,由砂岩在地壳内部经过强烈的定向压力磨碎并重新胶结形成,随断裂隆升出露地表。有专家指出,“墨石公园”景观的维持面临潜在的风险。下图示意“墨石公园”的线状石林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与常见的喀斯特石林相比,“墨石公园”的石林( )A.受流水溶蚀作用更强B.受风力侵蚀作用更强C.形成受到变质作用影响D.形成受到岩浆活动影响(2)“墨石公园”的石林是线状分布.最有可能表现为( )A.沿等高线延伸B.沿山脊线延伸C.沿河谷延伸D.沿断裂带延伸(3)“墨石公园”面临的潜在风险最可能是( )A.泥石流B.地震C.冻土融解D.洪水8.嘉陵江支流越溪河下游的低坑瀑布处广泛分布砂岩与泥岩,瀑布下方有一个深度超过3m的水潭。下图示意越溪河低坑段河流纵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使低坑瀑布下方水潭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寒冻风化B.下切侵蚀C.溯源侵蚀D.侧向侵蚀(2)有利于低坑瀑布发育的自然条件是( )A.岩性差异大B.气候寒冷干燥C.地壳下沉D.构造断裂发育(3)低坑瀑布促使越溪河低坑段( )A.砂岩硬度增大B.瀑缘向上游退缩C.河床落差变小D.径流季节变化增大第67页共67页
9.三叶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向阳、年降水量800~1000mm、排水良好的环境,平均根深20~33cm。最大根深可达120cm。下图示意非洲西北部某风景区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分布状况,景区内有一较大溪流发育,该溪流径流量季节差异明显。景区内广泛种植三叶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结合三叶草生长习性,该区域三叶草生长最为旺盛的地点可能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图示区域()A.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米B.景区内较大的溪流自西南流向东北C.①地表的坡面径流方向流向东南D.④地夜晚可看到电视塔顶的指示灯(3)此季节图示地区()A.日落时塔影和溪流大致平行B.河流水补给地下水C.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较小D.河流携带泥沙较少10.某地质队对一处沉积岩山地勤探在①、②、③、④、⑤五地垂直于海平面向下钻探(如下图所示),表中为某沉积岩埋藏深度。该山地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岩层走向一致),山麓东西两侧各有一河流流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地点①②③④⑤海拔(米)400500600500400某沉积岩埋藏深度(米)20140260180100第67页共67页
(1)该沉积岩层形态是( )A.B.C.D.(2)若山地东、西两坡降水量相当,在植被覆盖率提高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西两侧河流径流量均增加B.东、西侧河流径流量均减少C.西侧河流径流量增加,东侧河流径流量减少D.西倒河流径流量减少,东侧河流径流量增加11.读我国沿87.5°E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剖面( )A.穿过我国三大盆地B.跨越我国三级阶梯C.气候南北差异较小D.穿过我国两大干湿区(2)甲地形区( )A.夏季气温较低B.有红色盆地之称C.油气资源丰富D.外流河发育广泛(3)按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乙地形区南北两侧最适宜发展( )A.种植业B.畜牧业C.林业D.渔业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冲积扇有着特殊的沉积结构,流速往往影响流水堆积物颗粒大小,也是影响冲积扇沉积结构的重要因素。其中支撑砾岩是洪积扇沉积结构中的特殊组成部分,特点是砾石相互支撑接触,孔隙中极少有泥质填充物。下图为准噶尔盆地洪积扇支撑砾岩的发育模式图。第67页共67页
(1)描述准噶尔盆地洪积扇上径流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2)根据示意图描述a过程沉积物粒径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3)根据示意图描述支撑砾岩的形成过程。13.读“中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问题。(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并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2)估算甲聚落与朝阳峰之间的相对高度。(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时,只看到了图中所示的三个村镇。请说出他不能看到的村镇,并简述原因。(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坝,其坝顶海拔为500米,水坝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第67页共67页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C;(2)C解析:(1)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沙,又有河流沉积的粉沙一熬粒,来源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物分选性较差。(2)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流刚出山口,携带的大量砾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处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2.答案:(1)D;(2)B解析:(1)伏尔加三角洲地区地势平缓、河床较浅、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因此河流经常改道,形成众多汊道,D正确。地势起伏较大,河道下切严重,则河流汊道较少,AB错误。人工开挖的鱼类洄游水道,与三角洲多汊道无关,C错误。故选D。(2)在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时期,水流速度加快,伏尔加三角洲上主要汊道河床变窄、加长,与主要汊道相邻的汊道将萎缩废弃,水位下降,人工鱼道的作用增强,生物多样性减少。故选B。3.答案:(1)D,(2)D解析:(1)本题考查沙丘形成的原因。风力侵蚀会使海岸的泥沙被风搬走,使泥沙减少,不会形成沙丘,A错误;河流会将陆地的泥沙搬运至此沉积,但不会形成沙丘,B错误;海水堆积不会形成沙丘,C错误;此地的海岸沙丘是河流挟带泥沙在近海海域堆积,再经过波浪、洋流、潮汐等二次分选,其中较细的颗粒在落潮水位较低时被盛行西风搬运,堆积在海岸高潮水位以上,形成原有海岸沙丘,D正确。故选D。(2)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地处52°N附近的欧洲西部,基本不受台风影响,A错误。人工抛沙使陆地面积增加,B错误。人工抛沙形成的新土地和沙丘对原有海岸沙丘起到屏障作用,可以抵御风浪对原有海岸沙丘的侵蚀,C错误。人工抛沙之后,原有海岸带较少受到侵蚀,沿海低地涝灾风险减小使得海岸带生态系统更加稳定,D正确。故选D。4.答案:(1)B;(2)B解析:(1)河流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材料显示“黄河石林”位于黄河左岸凹岸处,因此其成因应是流水的侵蚀作用,A错误;由材料可知,“黄河石林”由400万年前的新生代砾岩和砂岩组成,砾岩和砂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B正确;裸露的地表,长期经受风吹日晒雨淋等作用,一定会发生风化,C错误;“黄河石林”是流水冲蚀作用形成的,而喀斯特地貌形成与石灰岩中,是流水化学溶蚀的结果,D错误。故选B。(2)本题要求选择有利的“气候条件”,C、D项不属于气候条件,排除。由图中地理位置可知,景泰县位于大陆内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A错误,B正确。故选B。5.答案:(1)A; (2)B; (3)C第67页共67页
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广西北海湄洲岛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岛,说明组成该岛的岩石中含有岩浆岩,鳄鱼头地质公园海岸呈现上黑,说明上部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的玄武岩构成,下白,结合海滩沉积物进行分析,说明底部可能是由于珊瑚礁风化堆积物构成,因此呈白色,故选A。(2)考察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结合材料可知,该公园位于海边,海岸附近可见“石桥”,在崖壁上可见“洞龛”主要是由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据此判断B正确,故选B。(3)从丁图进行分析,以及前面的分析,丁图崖壁上“洞龛”是由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且丁图崖壁上的“洞龛”是分层的,说明受海水的侵蚀是间断的,因此是地层间歇式抬升的结果,C正确,故选C。6.答案:(1)A(2)B(3)C解析:(1)根据材料“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可推断,风化坑形成的地方有积水且岩石坡度平缓,风化作用强,因此最易发育风化坑地貌的部位是坡度平缓、易积水的地区,①②③正确、④错误;综上,A项正确。(2)根据材料“坑外地势较低处会形成一个出水口,为坑内积水外泄的主要路径……凹坑内……经外力作用……向黏土矿物转化”可推断,较浅的风化坑内的风化碎屑物质容易被风或流水等外力作用搬运,故往往没有风化碎屑物质存在,B项正确;潮汐的海浪侵蚀易产生碎屑物质,会使碎屑物质增多,A项错误;物理风化、化学风化会产生更多碎屑物质或使物质变得更细小,但依然会存在,C、D项错误。(3)由于坑内的积水深度经常低于出水口的高度,导致坑内的水不能外泄,坑内侧壁受坑内水体的侵蚀作用,呈内凹状,C项正确。7.答案:(1)C(2)D,(3)B解析:(1)喀斯特石林的形态受到流水溶蚀的影响,“墨石公园”的石林由砂岩经过强烈的定向压力磨碎并重新胶结形成,说明岩石受到超高压的作用,这是变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故C选项正确。(2)“墨石公园”的石林随断裂隆升出露地表,可推测其最可能沿断裂带分布。故D选项正确。(3)由于“墨石公园”的石林随断裂隆升出露地表,且位于川西,地质构造复杂,一旦发生较强烈的地震,可能导致石林被摧毁;泥石流多发生于沟谷地带。故B选项正确。8.答案:(1)B; (2)A; (3)B解析:(1)嘉陵江支流越溪河位于亚热带,没有寒冻风化,A错误。瀑布下方有—个深度超过3m的水潭,深度较大,应该是下切侵蚀形成的,B正确。溯源侵蚀会使瀑布后退,不会形成深水潭,C错误。侧向侵蚀是使河道弯曲,不会形成深水潭,D错误。故选B。(2)图中砂岩较坚硬不易被侵蚀,泥岩位于下层,易被侵蚀,说明岩性差异大利于低坑瀑布发育,A正确;此地气候不寒冷,B错误;地壳下沉、构造断裂发育据图分析,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D错误;故选A。第67页共67页
(3)砂岩硬度不受低坑瀑布影响,其硬度受地质作用影响,A错误。低坑瀑布会岀现溯源侵蚀,瀑緣向上游缩,B正确。低坑瀑布促使越溪河低坑段河床差变大,C错误。径流季节变化受气候影响,和低坑瀑布无关,D错误。故选B。9.答案:(1)B,(2)A,(3)D解析:(1)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以知道②处位于山脊的阳坡,符合三叶草生长所需要的温暖,向阳、排水量好等特点,B正确。①处位于阴坡,③地位于山谷的阴坡,光照条件较差,④地海拔为763到764米,而潜水为为761到762米,地下水埋藏深度为1到3米,由于三叶草平均根深为20到33厘米,所以此处不适合三叶草的生长。ACD错误。故选B。(2)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③地海拔在763m﹣764m之间,④地周围闭合曲线数值为763m,与邻近等高线高值相等,根据“低的更低,高的更高”原理,④地海拔在763m﹣764m之间,所以,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米,A对;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西北处弯曲比较大区域为山脊,东南部为山谷,有河流发育,景区内较大的溪流自东北流向西南,B错;根据①地等高线分布,①地表的坡面径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坡面径流方向流向西北,C错;④地夜晚不可看到电视塔顶的指示灯,因为④地周围闭合曲线与邻近等高线高值相等,内部应该是一个山峰,受到山峰阻挡,不可看到电视塔顶的指示灯,D错。故选A。(3)通过图中的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判断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为当地的枯水期;当地位于非洲西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则可判断为当地夏季。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地平线,则塔影朝向东南,图中溪流自东北流向西南,二者并不平行,A错误。从图中看,地下水补给河流水,B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C错误。此时为河流枯水期,河流流量较小,携带泥沙较少,D正确。故选D。10.答案:(1)C,(2)D解析:(1)根据表格①②③④⑤地的海拔高度及岩石埋藏深度计算,可得出该岩层在各点下的高程,画出该沉积岩层不同地点的埋藏深度剖面示意图(见下图),便可判断该沉积岩层呈向东倾斜形态。(第67页共67页
2)当植被覆盖率提高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根据岩层倾斜状况,同一岩层海拔在西侧高于东侧,所以降水时,汇入西侧河流的水减少,通过透水岩层,由西侧岩层补给东侧的河流,从而使东侧河流的径流量增大,故该题选D。11.答案:(1)D,(2)C,(3)B解析:(1)读我国沿87.5°E的地形剖面示意图,结合所学中国地理位置与地形分布知识可知。87.5°E经线只穿过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这两个盆地,A错;87.5°E经线跨越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阶梯,B错;87.5°E经线穿越地区气候南北差异大,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高原山地气候,C错;87.5°E经线穿过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D对。故本题选择D。(2)甲地形区为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C对;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沙漠比热容小,夏季气温高,A错;红色盆地是四川盆地因红壤的称呼,B错;塔里木盆地势典型的内流盆地,多内流河,D错。故本题选择C。(3)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方。乙地形区是天山山脉,其南北两侧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合牧草的生长,按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基本原则,只适宜发展畜牧业。其他的农业类型例如种植业、林业、渔业无法结合当地的气候自然条件进行因地制宜的发展。故本题选择B。12.答案:(1)径流量变化特征:径流量日变化大、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原因:该内流河主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2)洪水期沉积物颗粒大小混杂分布。洪积扇上游山区(在洪水期)流速快,(流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带来大量(颗粒大小不等)的碎屑物;在出山口,(因地势突然变得平坦开阔),流速骤然下降,导致不同粒径的沉积物一起堆积。(3)洪水期洪积扇上游山区流水将不同大小粒径的颗粒物带到洪积扇上堆积,枯水期时,径流量小,侵蚀能力(携带、搬运能力)减弱,流水将小颗粒沉积物搬运到下游,只留下无法搬运的砾石,(小颗粒物质容易被侵蚀,砾石不易被侵蚀而被堆积下来)之后洪水期再将不同大小的颗粒物搬运到此,堆积到大块砾石的表层,底层形成支撑砾岩。解析:(1)该题主要考查的是河流水文特征的时间变化。内流河的水源补给主要考虑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冰川融水受气温影响显著。因此,径流日变化大,季节变化大,但年际变化小。原因,气温日变化大,中午气温高,夜晚气温低;夏季气温所高,冬季气温低,融雪量随气温变化。(2)该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的空间分布特征,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由图a可知沉积物的粒径大小混杂,分选性差。原因:上游河道起伏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强,带来大小不一的碎屑物,随着地势突然变得低平,流速骤然下降,河流由上游的侵蚀搬运作用瞬间转为堆积作用导致不同粒径的沉积物一起堆积。第67页共67页
(3)该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的时间演变过程的描述。可以从洪水期、枯水期再到洪水期三个阶段的搬运能力和堆积作用角度进行分析。a阶段洪水期,流速快,砾石沉积先在河床底部,较小粒径的沉积物填充其缝隙;b阶段枯水期水量小,流速慢只能搬运走缝隙间的小颗粒沉积物,砾石间缝隙变小,结构紧密稳定;c阶段洪水期流速快,由于砾石间缝隙小结构紧密稳定,后沉积小颗粒只能分布在砾石层上,形成支撑砾岩,分选性强。13.答案:(1)地势、地形特征:该区域为盆地地形;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高度变化较大。AB段河流流向: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2)800~1200米之间。(3)看不到丁村,有山脊(体)阻挡视线。(4)A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量小。或B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较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量大。解析:(1)从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说明地形、地势特点。结合等高线与指向标判断河流流向。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四周高,中部低,所以为盆地地形。河流发源于山谷中,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反,根据等高线数值和凸出情况,结合指向标可知,河流流向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2)在分别读出甲聚落和朝阳峰海拔的前提下,利用交叉相减方法计算其相对高度。据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米,甲聚落的海拔大约为300~500米,朝阳峰的海拔大约为1300~1500米,故两者相对高度为800米~1200米。(3)由于受山脊阻挡,在朝阳峰看不到丁村。读图可知,从朝阳峰到丁地之间有山脊,受山脊阻挡,视线不通透,所以从朝阳峰看不到丁地。(4)分别从蓄水量大小、淹没土地面积、工程量大小及搬迁居民数量等进行评价。水库的水坝坝顶的海拔为500米,根据等高线数值可知,A方案的不利因素是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有利因素是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规模小。B方案的有利因素是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不利因素是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规模大。第67页共67页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重难点练习题重点练1.北方针叶林分布于45°~70°N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下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为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占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研究团队研究了林火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林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完成下列各题。(1)林火后的前15年生产力水平迅速升高的原因有( )①土壤酸性增强②有机质降解变慢③土壤温度升高④林下光照增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高强度大面积林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林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是( )A.乔木B.灌木C.草本植物D.苔藓地衣2.猴面包树(如下图)又叫波巴布树、糊狲木或酸邻树,分布于非洲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推断猴面包树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正确的是( )A.全年高温多雨B.夏季高温少雨,冬季高温多雨C.全年干湿季分明D.全年高温少雨(2)猴面包树大量储水的季节,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第67页共67页
A.好望角风大浪急B.南极科考繁忙C.地中海沿岸烈日炎炎D.尼罗河进入汛期3.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因无法再获取水分而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图1示意某区域植被分布,图2示意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和光照B.地形和降水C.热量和水分D.土壤和水分(2)图1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B.海拔高,气温低,植被生长条件差C.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贫瘠D.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3)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A.绿洲东北部灌丛荒漠区B.高寒草甸区C.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D.无植被区4.林隙也称林冠空隙,是指群落中1株以上林冠层树木死亡形成的林间空隙,是新个体占据与更新的空间。距离林隙中心距离不同,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不同。林隙既是森林苗木更新的主要场所,也是森林维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生境,同时林隙对林区的微生境具有干扰作用。下图是我国秦岭南坡某林区甲、乙、丙三个主要树种幼苗在某种林隙中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中心向边缘递减第67页共67页
B.乙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中心向边缘先减少后加增加C.丙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边缘向中心递增D.距林隙中心14米处三种幼苗分布较均衡(2)甲、乙、丙三种树种幼苗喜光性由强到弱依次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甲、丙、乙(3)林隙作为林区维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生境对附近苗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调节局地气温年较差B.协调局地的资源分配C.加速林区的水循环D.增加林区的空气湿度5.四川绵阳官司河地区是我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重点建设工程的代表性区域,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半自然半人工防护林区和农业区。40多年前,由于流域内森林遭受毁灭性砍伐,植被破坏严重。近段时期流域内开始了以马尾松、川柏木为建群种(群落的建造者,决定着整个群落的基本性质)的封山育林、营造防护林等林业工程。下图示意不同类型植被群落林下枯落物层持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A.防风固沙B.保护农田C.消烟除尘D.保持水土(2)该地植被破坏可能导致()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锐减②水旱灾害频率增加③风沙威胁严重④生物多样性减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图中各类森林植被中()A.单一树种的枯落物层持水量最低B.混交林的枯落物层持水量最高第67页共67页
C.栎类林枯落物层具有良好的持水性D.针叶树种比阔叶树种持水量高6.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难点练7.土壤呼吸是土壤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它包括植物根系呼吸、土壤动物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等。下图为甘肃省玉门镇饮鸟农场某年7月7日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裸地、葵花(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3.5m)、茴香(乔木,高10~15m)、孜然(草本植物,高20~40cm)四种植被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规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67页共67页
(1)Ⅱ对应的植被类型是()A.裸地B.孜然C.茴香D.葵花(2)该日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主要受控于()A.土壤水分B.土壤温度C.土壤质地D.土层深度(3)土壤呼吸能够()A.改变大气环流B.形成外力堆积地貌C.影响全球碳平衡D.促进全球水热平衡8.木奶果属于茎花植物,是一种集观赏、食用、药用为一体的多功能树种,据此完成1~3题。(1)木奶果所属植被类型是( )A.热带草原B.针叶林C.热带雨林D.落叶阔叶林(2)推测茎花植物的生长环境是( )A.炎热潮湿B.炎热干燥C.寒冷干燥D.寒冷潮湿(3)木奶果所属的植被类型特征表现为( )A.植物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B.春季发叶,秋冬季节落叶C.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D.植物垂直结构复杂,种类丰富9.为研究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特性的差异,某科研团队在贵州—喀斯特实验样地(样地内降水、温度等气候因素大致相当)进行了生态实验研究。下图为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抗蚀指数的实验结果。据此完成下面三题。第67页共67页
(1)实验结果表明()A.阔叶林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下降最显著B.灌丛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C.针叶林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D.三种植被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均有所增强(2)10—20cm土层中针叶林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原因可能是()A.针叶林土层降水量小,有机质淋失少B.针叶林土层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C.针叶林生物量流动最大,下部土层枯落物分解转化多D.针叶林土层表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淋溶向下淀积量大(3)在喀斯特地区,如果以防治土壤侵蚀为目的,应考虑种植的树种为()A.灌丛B.针叶林C.阔叶林D.混交林10.生物结皮是由微细菌、真荫、藻类、地衣、苔藓等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粘结形成的复合物。科研人员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丘上栽植植物进行固沙,随固沙时间的增加,土壤生物结皮及表土层厚度增加,影响到枝被的生长。研究人员对降雨后流沙和生物结皮土壤的蒸发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见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第67页共67页
(1)第一阶段,生物结皮土壤蒸发量与流沙蒸发量相比有较大差异,是因为生物结皮土壤( )A.雨水下渗慢,表面水分保持时间长B.地表更粗糙,风速慢C.地表更干燥,表而水分保持时间短D.比热容增大,增温慢(2)第二阶段,生物结皮土壤蒸发量迅速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 )①生物结皮表面水分在第一阶段已被大量蒸发②生物结皮土壤持水量下降③生物结皮覆盖在土壤表而,束缚住水分④生物结皮土壤土层厚度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随着固沙时间的增加,当地植被生长良好,是因为生物结皮( )A.增加土壤矿物质B.提高土壤温度C.增加土壤有机质D.增加土壤疏松度11.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其形成受成土母质、地貌、气候、生物、时间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②有机质的积累过程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红壤,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 )A.植被丰富,提供的有机质多B.气候寒冷,微生物分解作用弱C.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D.人口稀少,对土壤破坏较小12.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一为不同气候(湿润、半干旱、干旱)作用下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二为不同植被(森林、草原、荒漠)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67页共67页
(1)图一中土壤剖面与气候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湿润,乙—干旱,丙—半干旱B.甲—半干旱,乙—湿润,丙—干旱C.甲—半干旱,乙—干旱,丙—湿润D.甲—湿润,乙—半干旱,丙—干旱(2)图二中土壤剖面与植被的组合,正确的是( )A.①—森林,②—荒漠,③—草原B.①—草原,②—森林,③—荒漠C.①—荒漠,②—草原,③—森林D.①—森林,②—草原,③—荒漠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新疆伊犁河谷位于我国天山山脉西部,北、东、南三面环山,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由于地形海拔的差异,水热分布不均,区内植被带呈垂直分布。伊犁河谷畜牧业发达,四季游牧,山麓地带的荒漠草原和草原作为冬季牧场,山腰的草甸草原是良好的春秋牧场和割草场,海拔2700m以上的高寒草甸是优良的夏季牧场。图1、图2分别示意6—7月伊犁河谷南坡土壤有机质的分布变化和植被带的垂直分布。第67页共67页
(1)简述伊犁河谷南坡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特征。(2)说出土壤有机质的来源。(3)分析低海拔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4)试为低海拔地区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出可行性措施。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海水周期性浸没的木本植物群落,是海岸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珠江口的淇澳岛是我国最早进行红树林人工种植的保护区。1985年起该岛陆续从孟加拉国、我国海南岛引种红树林树种——无瓣海桑。无瓣海桑繁殖迅速,不久便成为该岛的优势树种。2008年初由于严重的气象灾害,无瓣海桑大量死亡,随后又逐渐恢复。下图为淇澳岛地理位置及地形示意图。(1)判断红树林在淇澳岛的分布位置,并分析该处适宜红树林生长的自然条件。第67页共67页
(2)推测2008年初无瓣海桑遭受了哪种气象灾害,并简述判断理由。(3)粤港澳大湾区海岸修复中,能否借鉴淇澳岛的经验大规模引种无瓣海桑?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第67页共67页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C;(2)B解析:(1)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林下部分获得较充足的光照;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土壤温度升高,改善温湿环境;有机质降解加快,促进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2)高强度大面积林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北方针叶林纬度高,林木焚毁后,短时间内很难复原,气温低、热量不足,大树难以生成,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损最大;灌木根系深,受林火损伤最小,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林火后快速生长为优势物种。2.答案:(1)C;(2)B解析:(1)猴面包树分布于非洲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且分明显干季和湿季。C正确。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A错误。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B错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D错误。故选C。(2)猴面包树大量储水的季节是当地雨季,储水是为了度过干季,“分布于非洲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说明储水季节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好望角是南半球地中海气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可知,风浪小,A错误。南半球夏季是南极科考季节,B正确。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C错误。北半球夏季尼罗河进入汛期,D错误。故选B。3.答案:(1)C(2)D(3)A解析:(1)由图1可知,灌丛荒漠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说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的水分条件较好;图示区域植被有草甸草原、高山草原和高寒草甸,根据植被随海拔变化分布的规律可知,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还有热量。(2)图1中的无植被区主要位于绿洲和山地之间,即山前冲积扇的顶部,沉积物颗粒大,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且土壤发育程度低,不适宜植被生长,所以形成无植被区。(3)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绿洲东北部灌丛荒漠区,因为绿洲东北部灌丛荒漠区植物生长水分主要来源于流经绿洲的河流和地下水,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因无法再获取水分而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导致荒漠化加剧。4.答案:(1)D(2)A(3)B解析:(1)A.甲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中心向边缘呈波状下降趋势,故A错误;B.乙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中心向边缘先增加后减少,故B错误;C.丙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边缘向中心递减,故C错误;D.三种幼苗在距林隙中心14米处密度都在28棵/米2左右,故D正确。(2)由材料分析可知,林隙中光的强度由林隙中心向林隙边缘逐渐减小,结合图是信息判断,三种幼苗喜光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乙、丙,故A正确,BCD错。第67页共67页
(3)依据材料可知,距离林隙中心距离不同,附近苗木所接受的光照、热量和水分等资源不同,各种苗木利用资源的比例不同,使林隙中各种苗木更新密度产生差异,从而较好的维持了周围苗木的物种多样性,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5.答案:(1)D(2)B(3)C解析:(1)该地区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重点建设工程的代表性区域。河流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土,故选D。(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该地位于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会使土壤表层的枯枝落叶含量减少,进而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锐减,同时也将导致区域水旱灾害频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①②④对;该地受风沙影响较小,③错。故选B。(3)读图可知,栎类林枯落物层的持水量最高,C正确;混交林图中有两种,一种是松柏混交林,另一种是马尾松与湿地松混交林,两种混交林枯落物层持水量差异较大,马湿混交林枯落物层持水量最低,A、B错误;图中栎类林属于阔叶林,持水量最高,D错误。6.答案:(1)B; (2)C; (3)D解析:(1)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增大,故选B。(2)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坡面径流减少。故选C。(3)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D。7.答案:(1)D,(2)B,(3)C解析:(1)据题干可知土壤呼吸是土壤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包括植物根系呼吸、土壤动物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茴香是高大的乔木,其土壤生物量远多于其他三类,故呼吸速率最高,IV为茴香;裸地植物根系少,土壤动物及微生物最少,故呼吸速率最低,I为裸地;孜然与葵花都是草本植物,但葵花的植株高度明显高于孜然,所以其根系也应高于孜然,因此Ⅱ为葵花、IⅡ为孜然。故选D项。(2)读图可知,四种类型土壤呼吸速率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说明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受控于土壤温度,故选B。(3)据题干可知土壤呼吸是土壤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因此,土壤呼吸能够影响全球碳平衡,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8.答案:(1)C; (2)A; (3)D第67页共67页
解析:(1)据图可知,木奶果高大,属于茎花植物,即木奶果的果实一般在植物的根或茎的部位开花结果,这是热带雨林植物的典型特征。属于常绿乔木,是热带雨林植物代表种类之一,故C正确。(2)据上题的分析可知,该植物主要生长在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可推断其生长环境是全年炎热潮湿的环境,故A正确,BCD错误。(3)A.木奶果花期3~4月,果期6~10月,故A选项错误;B.春季发芽,秋冬落叶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点,不是热带雨林的特点,故B选项错误;C.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植被在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没有耐寒耐旱的特性,故C选项错误;D.因植被生长在热带雨林区,降水多,热量丰富,因此植物垂直结构复杂,种类丰富,故D选项正确。9.答案:(1)A,(2)D,(3)C解析:(1)读图可知,阔叶林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下降最显著,灌丛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小,A项正确、B项错误;读图可知,针叶林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较阔叶林小,C项错误;针叶林和灌丛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均有所增强,而阔叶林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减弱,D项错误。(2)针叶林分布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枯枝落叶分解速度较慢,从而导致土壤表层的有机层较厚,表层土壤有机质积累多;加之土质疏松,降水到达地表后下渗量大,地表径流下渗时,有机质淋溶向下淀积量大,最终导致10—20cm土层中针叶林有机质含量最高,D项正确。(3)读图可知,阔叶林表层土壤抗蚀指数最高,抗侵蚀能力最强,因此,在喀斯特地区种植阔叶林树种可以达到防治土壤侵蚀的目的,C项正确。10.答案:(1)A;(2)C;(3)C解析:(1)读图可知,在第一阶段,生物结皮土壤蒸发量较流沙蒸发量大,其原因在于:生物结皮是由微细菌、真荫、藻类、地衣、苔藓等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粘结形成的复合物,由于生物结皮的存在,雨水下渗慢,表面水分保持时间长,蒸发量较大,A正确,C错;如果风速慢,则不利于蒸发,蒸发量应相对较小,B错;比热容增大,增温慢,蒸发量应相对较小,D错。故选A。(2)随着时间的增长,雨水在生物结皮下渗,生物结皮土壤持水量上升,而生物结皮表面水分在第一阶段已被大量蒸发,结皮表面的水分少,生物结皮土壤蒸发量迅速下降。同时,由于生物结皮的存在,将土壤水分束缚而抑制蒸发,生物结皮土壤蒸发量迅速下降,①③正确,②错。生物结皮土壤土层厚度并没有发生变化,④错。故选C。(3)该地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气候干旱,多风沙活动,生物结皮的存在,加大了土壤对风蚀的抵抗能力,有效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也保持了土壤水分,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植被的枯枝落叶又进一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形成良性循坏,C正确;土壤矿物质含量多与成土母质有关,A错;当地气候干旱,土壤贫瘠,植被的生长主要取决于土壤水分和土壤肥力高低,与土壤温度关系不是很大,B错;生物结皮增加雨水下渗,同时减少土壤蒸发,土壤的持水性增强,土壤的疏松度不一定增加,D错。故选C。第67页共67页
11.答案:(1)B; (2)B解析:(1)成土母质的形成主要是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结果,生物在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①不符合题意;在自然土壤中,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周转受微生物的制约,微生物生命活动对有机质积累影响较大,因此生物在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过程起着主要作用,②符合题意;生物活动对土壤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不起主要作用,③不符合题意;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因此生物对土壤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起着主要作用,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与南方地区相比,东北地区水热条件较差,生物新陈代谢速度较慢,因此当地植被给土壤提供的有机质较少,A不符合题意;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机质容易积累,因此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而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微生物活跃,土壤有机质不易积累,因此南方红壤有机质含量低,B符合题意;地形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大,因此地形平坦不是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红壤的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东北黑土和南方红壤是自然形成的土壤,人类活动可以一定程度改变耕作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但不是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红壤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答案:(1)A; (2)C解析:(1)据材料可知,降水越多,淋溶作用越强,淋溶层越厚。读图可知,甲淋溶层最厚,故甲的环境条件为湿润;乙没有淋溶层,故乙的环境条件为干旱,丙的淋溶层居中,故丙的环境条件为半干旱。故A项正确。(2)荒漠作用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低,故①为荒漠;草原作用下,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多,总体而言,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故②为草原;森林作用下,土壤淋溶作用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总体而言,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故③为森林。故C项正确。13.答案:(1)随海拔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波动变化;在垂直方向上,总体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作物的根茎,还田的秸秆;土壤微生物;动物的遗体及分泌物、排泄物等。第67页共67页
(3)降水较少,植被较稀疏,地表植被覆盖较少;气温较高,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快,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是牧民的冬季牧场,牛羊啃食地上草本植物,导致地表土壤有机质损失严重。(4)退耕还草;划区轮牧;控制放牧规模;种植人工牧草;发展舍饲畜牧业等。解析:第(1)问,根据图中不同海拔、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进行描述即可。第(2)问,土壤有机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动物残体包括动物的遗体及分泌物、排泄物,植物残体包括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作物的根茎、还田的秸秆等。第(3)问,应该从自然(包括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和人为(指人类活动对地表植物的影响)两方面,同时结合有机质的来源和有机质的输出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4)问,应针对导致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人为原因(主要指放牧)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14.答案:(1)西北部(西部)。地势平缓,滩涂广阔,红树林生存空间充足;朝珠江口内侧,靠近河流入海口,水域较浅,水流较缓,淤泥大量沉积。(2)冷害(低温、冻害)。无瓣海桑引自热带地区,耐寒性较差;与孟加拉国和我国海南岛相比,淇澳岛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较大。(3)能。大湾区纬度低,水热条件好,沿海滩涂广阔,适合红树林生长;淇澳岛已有数十年红树林引种、栽培、管理经验,技术相对成熟;人工种植红树林有利于保护海岸、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或不能。引种的无瓣海桑来自热带地区,抗寒性较差;大湾区城市集中,部分海岸受人类活动干扰显著,不适宜红树林生长;大规模引种可能导致物种入侵,破坏生态平衡。解析:(1)根据材料分析,红树林生长在海岸潮间带,需要广阔的滩涂空间。结合地形图可知,淇澳岛西北部(西部)地势平缓,水流较缓,利于宽阔滩涂的形成。(2)由材料可知,无瓣海桑引自年均温更高的地区,可推测其耐寒性差,淇澳岛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无瓣海桑大量死亡可能是因为遭受了低温冷害。(3)本问为开放性设问,如果回答能,需要从自然环境适宜、经验丰富、生态效益突出等角度展开叙述。如果回答不能,需要从树种耐寒性差、适宜生存的海岸较少、物种入侵等角度分析。第67页共67页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重难点练习题重点练1.2021年5月14日晚19时前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盛泽客运站以北出现异常极端大风,硕大的漏斗云疯狂旋转,风声震耳欲聋;“漏斗”所到之处电光闪烁,外围碎屑飞舞。截止到15日5时排查搜救结束,经统计,灾害共造成4人死亡、19人轻伤、130人轻微伤;受损农户84户,受损面积1500平方米;受损企业17户,受损面积13000平方米。苏州其他地区未发生灾情。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材料描述,江苏盛泽镇此次遭遇的极端天气是( )A.台风B.反气旋C.龙卷风D.冷锋(2)此次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原因可能有( )①该地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②温度高,湿度大,对流强③该地多山地丘陵,对气流抬升作用强④该地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此类气象灾害目前难以进行准确监测预报的原因是( )①属于小尺度气象灾害,现有气象台站不够密集难以准确捕捉②属于大尺度气象灾害,现有技术手段难以精细监测③移动速度慢,影响时间长,难以提前监测预报④生消过程短暂,形成环境复杂,监测预报难度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019年10月29—30日,一轮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下图为2019年10月30日8时—31日8时全国雨区及霜冻线(0℃等温线)预报图。图中丙地此季节会有长时间连绵细雨,被称为华西秋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67页共67页
(1)图中甲、乙两地霜冻线分布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A.地形、寒潮B.寒潮、纬度C.经度、纬度D.地形、海陆位置(2)华西秋雨对丙地的影响是()A.利于缓解冬季旱灾B.易造成洪涝灾害C.来年农业收成减少D.来年病虫害减少3.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低分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地区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较薄,且内部结构脆弱B.山体高大,对地壳的压力增大C.位于板块边界的火山地震带D.区域多断层且呈西北一东南走向(2)该地区D点发生强震时,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的破坏程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丁地( )A.震级高B.距离震源近C.海拔高D.地处断层带4.2019年春季,西南5省区面临世纪大旱,5000多万人受灾。这场少见的世纪大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000万人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据此回答下面小题。第67页共67页
(1)这次干旱灾害的直接原因是()A.正常的干季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C.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2)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江淮地区D.华北地区5.2020年7月21日,湖北省恩施市马者村沙子坝滑坡体出现大面积滑移,滑坡附近的74户房屋被不同程度地冲垮。当地政府接到险情后紧急处置,截至21日下午3时,分批次共转移群众1963户8397人,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示意滑坡灾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与滑坡灾害同属一种类型的是( )A.地震B.寒潮C.台风D.洪涝(2)此次滑坡灾害引发的灾害链正确的是( )A.滑坡—河流淤塞—洪涝B.滑坡—土层错动—地震C.滑坡—植被破坏—旱灾D.滑坡—水土流失—荒漠(3)此次滑坡未造成伤亡的原因最可能是( )第67页共67页
A.GIS技术提前监测预警B.灾情发现及反馈较及时C.RS对受灾人员精准定位D.居民积极向外搬迁定居6.安徽省寿县的古城墙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宋朝古城墙,城墙内侧有蓄水塘,由月坝(与城墙等高)、涵道、护墙石堤构成了对洪涝灾害“最为严密的外部防线”。2020年7月,淮河流域暴发特大洪水,淮河支流河畔的寿县城内却安然无恙。下图为寿县古城御洪“最为严密的外部防线”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非汛期,涵道的主要作用是( )A.御敌B.排水C.航运D.供水(2)当护城河洪水入侵寿县古城时( )①木塞向城外方向移动②木塞向城内方向移动③月坝水位较高④月坝水位较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随着洪水被多次成功抵御,为维持“外部防线”的防御效果,最应该( )A.加固城墙B.及时清淤C.扩容水塘D.筑高月坝难点练7.2021年台风“烟花”于7月25日登陆舟山普陀区,受“烟花”带来的暴雨影响,浙江部分地区发生山体滑坡。滑坡初期,台风雨水下渗使得原来干燥的斜坡覆盖层含水量增加,当雨水下渗至覆盖层与较为完整基岩接触面时,地下水沿接触面由上部向下部排泄,坡体覆盖层软化并沿滑动面缓慢滑动。植被根系深浅、树冠大小对固坡所起的作用有差异,强风暴雨使树冠摆动,导致根部松动,从而增加雨水入渗,加剧滑坡体向下滑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当台风“烟花”在浙江舟山普陀区登陆时,浙江的主要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东北风(2)台风作用下,坡体上部、下部因雨水下渗增重等差异而发生滑动,其滑动的情况是()第67页共67页
A.上部、下部同时缓慢滑动B.上部、下部同时快速滑动C.上部先滑动、下部后滑动D.下部先滑动、上部后滑动(3)强风暴雨作用下,不同植被类型对固坡所起的作用由弱到强的顺序是()A.乔木、草本、灌木B.草本、灌木、乔木C.草本、乔木、灌木D.灌木、草本、乔木8.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的东部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受其影响,3月12日以来,福岛核电站连续发生爆炸,放射性核污染物泄漏已成为主要的次生灾害。据此回答下面三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大陆架内部B.海岭附近C.海沟附近D.海盆内部(2)此次地震的危害巨大,其主要原因是()A.地震震级高、震源浅、破坏力大B.未能及时、准确发布地震预报和警报C.主震过后,余震频繁且等级较高D.当地地面建筑抗震能力弱(3)从地理角度看,影响核泄漏物质扩散的主要因素有()A.风、地表径流、洋流B.风、气温、太阳辐射C.气温、地表径流、植被覆盖率D.植被覆盖率、洋流、大气能见度9.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67页共67页
A.地震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B.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C.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D.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B.滑坡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警来避免灾害的发生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频率10.滑坡通常指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某林区在一次暴雨之后,多处山体发生滑坡等次生灾害。调查表明,植被(类型和根系)在此次滑坡灾害发生过程中居主导地位;暴雨未形成地表径流,进入土体的雨水促使滑动面(软弱面)的形成。下图示意此次滑坡灾害中三类不同滑坡土层中植被根系重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Ⅰ、Ⅱ、Ⅲ类滑坡对应的主要植被类型分别为( )A.草本、灌丛、乔木B.灌丛、草本、乔木C.乔木、草本、灌丛D.草本、乔木、灌丛(2)三类滑坡中( )第67页共67页
A.Ⅰ滑动面位置最深B.Ⅱ滑动面位置最浅C.Ⅲ滑动面位置最深D.滑动面位置无差异(3)今后当地在边坡治理、水土保持工作中应( )A.修建坡面沟道,加快地面排水B.修筑固沟工程,阻滞地下排水C.主要种植乔木,增加固土深度D.主要种植草本,降低固土深度11.美国阿拉斯加州是地震多发地区,每年都会有7级以上地震发生。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7月22日14时12分,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55.5°N,158.5°W)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阿拉斯加州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地处( )A.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生长边界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生长边界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2)确定此次地震震中位置,采用的是( )A.RS技术B.GIS技术C.GPS技术D.Internet技术(3)地理信息技术在地震灾害中的应用还包括( )A.GPS技术——确定地震震级和烈度B.RS技术——统计人员伤亡数字C.GIS技术——设计救援的路线和方案D.RS和GPS技术——制定灾区重建计划12.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A.鼠害B.洪涝C.旱灾D.寒潮(2)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第67页共67页
13.当地时间2020年7月5日,受持续暴雨天气影响,日本九州地区熊本县发生了一系列自然灾害。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2020年7月5日,日本熊本县降下50年一遇的大暴雨,球磨川流域发生了大规模洪灾,当地还相继发生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截止6日,造成了四十多人死亡,十多人失踪,受灾人口超过二十万。近二十年来熊本县重大自然灾害统计时间自然灾害时间自然灾害2000.6.8地震2012.4.2强风2003.7.18洪涝、滑坡、泥石流等2012.7.11洪涝、滑坡、泥石流等2005.7.1洪涝、滑坡。泥石流等2012.9.15台风,洪涝、滑坡、泥石流等2005.9.3台风,洪涝、滑坡、泥石流等2015.7.13地震2007.7.5洪涝、滑坡、泥石流等2016.4.14地震2008.6.19洪涝、滑坡、泥石流等2017.7.5大雨、强风2011.6.10洪涝、滑坡、泥石流等20207.4洪涝、滑坡、泥石流等(1)所示材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哪些基本特征?(2)据表归纳熊本县洪涝灾害发生的两个主要时间段,并分别分析原因。(3)从地形角度,分析此次受灾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4)列举熊本县在减轻洪涝灾害方面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14.阅读资料,回答问题。灾害应急救援与救助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和加固,以此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通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救援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交通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所以在受灾时要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以保证救援区与灾区的交通通畅。下图为灾害中应急救援与救助示意图。第67页共67页
(1)说出图示内容中,属于灾害防御范畴的主要内容。(2)指出在应急救援与救助中,交通与通信系统的重要性及其维护措施。(3)根据航空运输的主要特点,简述航空运输在灾害救援与救助中的主要作用。(4)说出开展灾害救援与救助的主要目标。第67页共67页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C; (2)C; (3)D解析:(1)根据材料描述“极端大风”“漏斗云”“电光闪烁”可知,此次江苏盛泽镇遭遇了强对流天气,排除BD;又因为材料描述的此次极端天气发生范围较小,排除A。(2)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形成强对流天气,则①错②对;江苏苏州位于长三角地区,地形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利于龙卷风的形成,所以③错④对。(3)根据材料描述可知此次天气现象发生在“江苏苏州吴江区盛泽镇盛泽客运站以北”,发生范围非常小,属于小尺度气象灾害,因为我国气象站台不够密集,龙卷风这种小尺度气象灾害很有可能被“漏检”,所以①对②错;龙卷风作为强对流天气的一种,移动速度非常快,不利于跟踪监测,所以③错;根据材料描述“14日晚19时前后”“15日5时排查搜救结束”可知此次气象灾害生消过程非常短暂,所以往往还未准确定位就已消散,增加了预报难度,所以④对。2.答案:(1)A(2)C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霜冻线呈闭合状态,位于塔里木盆地,周围有高山阻挡,气温略高,因此影响因素为地形,排除B、C;由文字材料可知一轮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结合时间可推知是寒潮带来的降温天气,使得霜冻线在乙地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排除D,选A。(2)丙地多山地,可耕作土地面积小,且该时段气温低、蒸发量小,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少,旱灾不明显,A错误;连绵细雨,说明降水强度不大,降水能够及时下渗,不易引起洪涝灾害,B错误;长时间连绵细雨会使光照减少,越冬作物生长受限,影响来年农业收成,C正确;丙地纬度较低,连绵细雨并不会形成极低气温,对减少来年病虫害的作用很小,D错误。3.答案:(1)C;(2)D解析:(1)我国西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动频繁,地震多发。(2)读图可知,丁地处于断层带上,受地震的破坏作用最大,导致其破坏程度最大。每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丁地距离震源较远;海拔高不是其破坏程度最大的主要原因。4.答案:(1)C(2)D解析:(1)干旱灾害是一种典型的由气候条件控制的渐发性的自然灾害,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是干旱发生的根本原因。这次干旱灾害的直接原因是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2)东北地区冬季有积雪,春季冰雪融水有利于春耕生产。西北地区由于农业需水量相对较小,也没有严重的春旱。江淮地区由于地处秦岭—淮河以南的湿润地区,雨季来得较早,降水量较大,基本不存在春旱。华北地区由于雨季来得晚,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春旱最严重。第67页共67页
5.答案:(1)A;(2)A;(3)B解析:(1)滑坡属于地质灾害,地震属于地质灾害,A正确。寒潮、台风为气象灾害,洪涝为水文灾害,故选A。(2)滑坡灾害会对导致河流淤塞,河水下泄不畅,产生洪涝灾害,A对。地震导致土层错动,引发滑坡灾害,B错。植被破坏会诱发滑坡,C错。滑坡是土石,一般无水,不会导致水土流失,D错。故选A。(3)监测预警不能利用GIS,A错。“当地政府接到险情后紧急处置”,说明此次灾情,发现反馈及时,避免了人员伤亡,B对。精准定位需要GPS,RS不能完成,C错。居民只是暂时疏散,并未搬迁定居,D错。故选B。6.答案:(1)B;(2)C;(3)B解析:(1)本题考查涵道的功能,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非汛期,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寿县古城内的积水排出。城内蓄水塘的积水通过涵道排进月坝,当月坝水位高于朝外的涵道时,积水通过朝外的涵道排到城墙外的护城河中。故B选项正确。(2)本题考查寿县古城防洪系统原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当护城河洪水入侵寿县古城墙时,水流将木塞向城内方向推移,木塞堵在内侧涵道口,阻挡洪水倒灌,使城内免受洪水侵袭,②正确;此时,洪水蓄积在月坝内,月坝水位较高,起到滞洪的作用,③正确。故C选项正确。(3)本题考查寿县古城防洪系统设施的治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随着多次洪水入侵,洪水挟带的泥沙淤积在涵道、月坝内,降低了防洪、泄洪能力,因此需要及时清淤。故B选项正确。7.答案:(1)A;(2)D;(3)A解析:(1)当台风“烟花”在浙江丹山普陀区登陆时,台风中心位于浙江的东部,台风中心气压低,大气从四周向中心运动,台风中心西部大气自西向东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发生偏转,形成西北风,故A正确;BCD错。(2)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使树冠摆动,导致根部松动,从而便水顺坡入渗,可知当水分沿着软弱面下渗到山坡的底部时,下部会因雨水下渗而增重,使得下部承重大于上部重力,下面的土层先向下面滑动,然后上部的土层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故D正确,ABC错。(3)乔木植株较高大,树冠大,强风暴雨便树冠易摆动,导致根部松动,从而增加雨水下渗,加剧滑坡体向下滑动,护坡能力最弱,灌木一般适应能力很强,树冠较矮,根系发达,生命力顽强,护坡能力最强,草本植物植株虽然矮小,受风力影响较小,但根系较浅,护坡效果不如灌木,但强于乔木,故A正确,BCD错。8.答案:(1)C;(2)A;(3)A解析:(1)图中显示,震源所在地等深线密集且深度较浅,应为海沟附近。第67页共67页
(2)本次地震震级为9.0级,由图可知震源深度为3000米左右,震级高,震源浅,破坏力巨大。(3)核泄漏物质会受风向、风力、地表径流和洋流的影响向外扩散,而气温、太阳辐射、大气能见度、植被覆盖率等对核泄漏物质扩散影响很小,故A选项正确。9.答案:(1)C; (2)D解析:(1)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区,并不一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地区,A错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形成的特殊洪流是泥石流,B错误;地震发生后,可能会诱发滑坡,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C正确;地震的发生一般为内力作用的结果,而与气象灾害关系不大,D错;故选C。(2)A、根据所学知识,滑坡的形成受地形因素影响,A错误;B、地震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B错误;C、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目前的科技水平尚不能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C错误;D、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频率,D正确。故选:D。10.答案:(1)A;(2)C;(3)A解析:(1)1.根据常识可知,草本植被根系主要分布在较浅处,乔木植被根系主要分布在较深处,所以,一次暴雨后,在土层较浅处(大约0-15cm处)根系重量草本>灌木>乔木,在土层较深处(大约40-95cm处)根系重量乔木>灌木>草本,所以Ⅰ类为草本,Ⅱ类为灌丛,Ⅲ类为乔木,故选项A为正确选项。(2)由材料和图可知,Ⅲ类植被在土层较深处,根系重量最大(因为此次暴雨未形成地表径流,雨水通过下渗进入土体,使土层较深处雨水较多,所以根系重量较大),所以Ⅲ类(乔木)形成的滑动面位置最深。故选项C为正确选项。(3)选项A,修建坡面排水沟,同时利用自然沟道汇集径流,形成地面排水系统,加快地面排水,使下渗量减少,土层重量减轻,从而起到防治滑坡的作用;选项B,阻滞地下排水,不切实际;选项C,种植乔木,使下渗量增加,土层重量增加,导致滑坡灾害多发;选项D,降低固土深度,起不到防治滑坡、保持水土的作用。综上所述,选项A最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11.答案:(1)D; (2)C; (3)C解析:(1)根据六大板块分布可知,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因地壳不稳定而导致地震多发。选项D正确。(2)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卫星群来获取地面经纬度及高程坐标,并用于定位和导航的系统,故而可以用来获得地震震中的准确位置。选项C正确。第67页共67页
(3)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可以设计救援路线和方案。选项C正确。12.答案:(1)B(2)D解析:(1)地震灾害是突发性的,并且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鼠害、旱灾都具有渐进性特点,寒潮灾害可能来得突然,但一般不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洪涝灾害适用于此救灾工作程序。(2)降低震后救灾活动强度的唯一办法就是事先做好预防工作,减小灾后损失。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往往是附加值高的产业所占比重升高,财富密度加大,同等强度的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会更大;人口外迁不符合实际,故选①④⑤⑥。13.答案:(1)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周期性;联系性;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2)两个主要时间段:6、7月份和9月份。原因:①6、7月份主要受梅雨天气的影响,多连续性降水,引发洪涝灾害;09月份主要受到沿岸台风的影响,带来持续性降水,引发洪涝灾害。(3)①重灾区上游山地发育多条河流,径流量大;②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汇水速度快;③重灾区域地势平坦,流速缓慢,易积水;④重灾区域下游,河道狭窄,不利于排水。(4)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修建入海河道等;非工程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对暴雨、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的预报、警报系统;加强洪泛区的土地管理;退耕还湖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施防洪保险等。解析:(1)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区域性、频繁性、不确定性、周期性、不重复性、联系性、严重性、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由近二十年来能本县重大自然灾害统计表可知,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重复性(主要指受灾情况)、周期性;”球磨川流域发生了大规模洪灾,当地还相继发生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体现了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截止6日,造成了四十多人死亡,十多人失踪,受灾人口超过二十万“体现了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2)纳熊本县洪涝灾害发生的两个主要时间段的原因主要从天气系统带来的降水有关。从表中信息可得,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6、7月份和9月份;6、7月份南下冷空气与北上暖空气相遇,本地区进入“梅雨“时期,多连续性降水,进而引发洪涝灾害;并且9月份发生洪涝灾害同时也有台风。日本沿海地区,此时台风带来暴雨,从而引发洪涝灾害。(3)此次受灾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主要从河流径流量、地形起伏、排水情况等方面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重灾区地势平坦,易积水;上游山地发育多条河流,地表起伏大,流速快,汇水速度也快;而重灾区下游两侧有山地河道较窄,不利于积水的排出。(4)熊本县在减轻洪涝灾害方面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回答。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修建入海河道等,起到分洪水、蓄洪,调节洪水的作用;非工程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对暴雨、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的预报、警报系统;加强洪泛区的土地管理;退耕还湖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施防洪保险等。起到预警作用,提高防洪意识以及应对洪水的经验。第67页共67页
14.答案:(1)储备基地的建设(救援物资的准备、救灾人员的准备),应急交通网、应急交通线的建设等。(2)重要性:通畅的交通、通信系统是抢险救灾人员、救援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畅通的基础和前提。维护措施: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抢救通信设施等。(3)航空运输速度快,在发放救援物资、抢救生命中有其特殊作用。(4)最大限度地救治伤员,减少人员伤亡,展开心理援助;减少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解析:本题以灾害应急救援与救助的范围为主题,以简洁的文字和示意图为呈现方式,在读图的基础上,考查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地理思维品质,提升综合思维素养。第(1)题,基于图上信息,判断灾害防御的主要内容(储备基地的建设,应急交通网、应急交通线的建设),突出灾害防御这一基本地理概念的考查。第(2)题,针对应急救援与救助中的关键环节(交通和通信),设问其重要性(通畅的交通、通信系统,是抢险救灾人员、救援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畅通的基础和前提)及其维护措施(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抢救通信设施等)。第(3)题,针对航空运输的主要特点(速度快),设问其在灾害救援与救助中的主要作用。第(4)题,设问开展灾害救援与救助的主要目标,提升地理实践力。开展灾害救援与救助可以减少人员的伤亡,减少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第67页共67页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6章 共5套重难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展开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重难点练习题重点练1.雨幡是一种特殊的气象学现象,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蒸发、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丝缕条纹状悬垂物。它随云飘荡,形似旗幡,因此得名。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7月某日在阿尔卑斯山区拍摄到雨幡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雨幡中,下落雨滴蒸发消失的直接原因是云底()A.空气干燥B.气温下降C.风力强劲D.气压升高(2)在航空飞行中,飞机接近雨幡是非常危险的。这主要是因为雨幡附近()A.空气能见度太低B.常有冷空气下沉C.易聚集高空飞鸟D.以上升气流为主2.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下列各题。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氮气78.0875.52氧气20.9423.15氩气0.931.28二氧化碳0.03(变动)0.05(1)下列关于表中干洁空气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B.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C.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D.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2)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洁空气只分布在对流层B.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C.臭氧层分布于高层大气D.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太阳辐射第67页共67页
3.俗话说:“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是由于地面受局部强烈增温,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其直径在几米左右,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相较于龙卷风,其预测难度更大。下表为我国南疆某气象站记录的尘卷风在11—20时(北京时间)之间出现的次数与占比。完成下列各题。出现时间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9-20次数1112131474724101占总次数的百分比0.55.610.916.124.424.412.45.20.5(注:该站地方时较北京时间晚2个小时)(1)尘卷风出现频次最高时段,该地( )①太阳高度大②地面温度高③土壤湿度大④空气质量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与龙卷风相比,尘卷风预测难度大的原因是( )A.对流弱,破坏能力小B.降水少,发生地域小C.历时短,影响范围小D.风沙多,移动范围小4.下图为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甲、乙两端管内的气体可能分别为( )A.都是空气B.都是二氧化碳C.空气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和空气(2)实验效果( )A.石蜡上铺砂石比不铺砂石好B.阴天比晴天好C.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比高好D.早晚比中午好5.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此时天气最可能为( )第67页共67页
A.晴、无风B.雨、大风C.晴、大风D.雨、无风(2)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 )A.B.C.D.(3)图中所示大气现象( )A.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B.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C.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消散D.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6.下图左为山东寿光某蔬菜大棚的照片。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辐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图中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能量最强部分是红外波段B.②表示大气逆辐射C.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D.④表示地面辐射(2)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 )A.增强①B.削弱②C.增强③D.削弱④(3)温室大棚是目前进行蔬菜反季节种植的主要技术手段。大棚中二氧化碳增加,可提高蔬菜生长速度,原因是( )A.二氧化碳能防止病虫害发生B.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可提高夜间温度C.二氧化碳可提高土壤的肥力D.二氧化碳是蔬菜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7.某同学在研究“小区宜居环境”问题了解到:门、窗都敞开一般会有“穿堂风”流经房屋内。“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从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下图中“穿堂风”现象最显著的是( )第67页共67页
A.B.C.D.(2)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A.利用厨房或卫生间做进风口B.房屋朝向为东西向C.减少东西向房屋墙面的长度D.房屋最好坐北朝南难点练8.策勒绿洲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某科研团队为研究当地的风沙活动,在策勒绿洲以南约8千米处的戈壁上设置了一个气象观测点。该观测点南面地形平坦开阔,植被稀少,策勒绿洲北面沙丘绵延。科研人员把该观测点记录的多次风向风速资料与策勒绿洲内气象站同一时间记录的风向风速资料进行对比,绘制了同一时间同一风向下戈壁上观测点和绿洲内气象站风速差值示意图(下图,风速差值=戈壁上观测点风速-绿洲内气象站风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判断,与绿洲内气象站相比,戈壁上观测点()A.南风出现频率较高B.风速较小C.北风出现频率较低D.风速较大(2)影响戈壁上观测点和绿洲内气象站的南风和北风风速差值不同的主要因素有()①纬度②地形③植被④风源地距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第67页共67页
9.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温度低于零度但尚未凝固)冻结于物体表面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雾凇发生时,树木如玉树琼枝,堪称人间奇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雾凇发生时的天气大多( )A.昼夜温差大B.风力强劲C.阴雨连连D.云雾笼罩(2)我国雾凇出现频率较高的地区是( )①东北河湖沿岸②西北干旱地区③华南湿润地区④南方高山地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观赏雾凇的最佳时段应为( )A.日出前后B.正午时分C.正午过后D.日落前后10.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A.山峰B.平原C.谷地D.丘陵(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A.锋面气旋多B.下沉气流盛行C.准静止锋强D.热力对流强盛11.季节性积雪是干旱区和寒冷区最敏感的环境变化响应因子。如图是我国东北某地2007年3月1-31日积雪深度、日平均气温、地表温度及地气温差(地表温度与气温之差)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积雪对土壤起保温作用最强的时段是( )A.3月1~3日B.3月4~15日C.3月16~19日D.3月21~25日第67页共67页
(2)积雪对土壤起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A.雪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B.积雪阻碍了地气之间的能量交换C.积雪释放热量给地面D.积雪吸收大气热量使气温降低(3)3月16~19日,地气温差略偏大的主要原因是( )A.积雪消融时吸收热量降低土壤温度B.积雪消融时大气对流运动增强C.土壤湿度增大使地表反射率显著减小D.地面辐射减弱使地表热量散失减少12.霾的形成与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悬浮颗粒物的增加有关。当大气湿度增加时,霾可以转化为雾,因而霾与雾常常相伴而生,统称雾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四图中容易出现严重雾霾的天气状况及其原因是( )A.①—湿度大,降水多B.②—气压高,气温低C.③—逆温层,风力小D.④—风力小,湿度大(2)雾霾天气对下列相关产业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A.果林园艺及乳畜业B.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C.钢铁及汽车制造业D.旅游业及交通运输业13.截至2020年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爆发的山火已燃烧了5个多月。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下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67页共67页
(1)根据图中采用“点倒火”灭火方式可判断该地此时( )①吹西风②吹东风③风力较大④风力较小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与澳大利亚此次山火有关的主要气象条件是( )A.高温B.干旱C.高湿D.大风(3)澳大利亚此次森林过火后可能会( )A.优化森林生态环境B.增加木材蓄积量C.降低森林虫害风险D.抑制优势树种生长14.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天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B.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2)“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A.B.C.D.15.在较大湖泊和湖岸之间常常形成以一天为周期的湖风和岸风,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地区湖风和岸风明显。下图示意该日湖口和进贤南北方向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正距平为南风,负距平为北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第67页共67页
(1)该日湖口与进贤南北风向基本相同的时刻在()A.00:00~04:00B.07:00~11:00C.12:00~18:00D.21:00~00:00(2)导致该日湖口风速距平正负值转换的主要原因是()A.天气变化B.湖陆热力性质差异C.下垫面性质的改变D.当地盛行风的转换(3)该日鄱阳与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相似,该日18时鄱阳的主要风向应是()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城市通风走廊能够增强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将通风走廊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并加以实施。下图为贵阳市某区一级通风走廊剖面示意图。(1)推断该地一级通风走廊的基本走向,并阐述理由。(2)指出该地规划城市通风走廊时可利用的城市用地类型,并解释原因。(3)分析该地“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上的原因。(4)请你对准备规划建设通风走廊的城市提出其他方面的合理建议。第67页共67页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A;(2)B解析:(1)本题考查水汽蒸发的影响因素。据材料,雨幡中下落雨滴蒸发消失说明云底气象条件有利于蒸发且随云飘荡。空气干燥,有利于蒸发(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空气越干燥,空气含水率与饱和状态的差值越大,因此吸取水蒸气的量越多,速度越快,所以会出现空气越干燥水分蒸发越快的现象),A正确。气温下降,水蒸气易遇冷凝结,不利于蒸发,B错。风力强劲可以影响蒸发,但蒸发的水汽会随风飘走,不会形成丝缕条纹状悬垂物,C错。气压升高有可能是冷高压导致,出现此情况时则不利于蒸发,D错。故选A。(2)本题考查大气运动的影响。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以电波导航,空气能见度的高低对空中飞行的飞机影响不大,A错。雨幡是雨滴蒸发而形成的,不会因此吸引飞鸟聚集,C错。下沉气流或上升气流都会对航空飞行中的飞机造成颠簸甚至产生较大的冲击,造成危险。雨幡现象中的雨滴在云下蒸发时由于吸热,导致周边温度较低,这样会产生一些低温气团,这些低温气团会在空气中做下沉运动,影响飞机航行安全,B对,D错。故选B。2.答案:(1)C;(2)B解析:(1)本替考率大气的构成及作用,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增加大气的热量,使气温升高,A正确;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B正确;干洁空气中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其中,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C错误;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D正确。故选C。(2)对流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干洁空气主要分布在对流层,A错误;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B正确;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C错误;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D错误。故选B。3.答案:(1)A; (2)C解析:(1)表中数据为我国南疆某气象站记录的尘卷风在11—20时(北京时间)之间出现的次数与占比。由表可知频次最高的时段是北京时间15—17时,为当地午后13—15时。由此可推断:由于此时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且干燥无风,当局地受热不均匀,近地层大气不稳定,极易产生猛烈上升运动,此时周围空气迅速填补,就会形成尘卷风,空气中多沙尘,①②正确,故选A。(2)尘卷风是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旋风,其直径在几米左右,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因此,它的产生、移动、影响等数据很难被捕捉。故选C。4.答案:(1)D,(2)A解析:(1)本题考查温室气体的相关知识。D项,读图分析,经过太阳光照射后,甲管的体积相对增大,因此可判断甲管的气体吸热快,为温室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乙管的气体吸热相对较慢,可能是空气。故D项正确。第67页共67页
A项、B项,由于两管的气体在太阳光照射后吸热膨胀的速度不同,因此不会是一种气体。故A项、B项均错误。C项,空气比二氧化碳的吸热速度慢,膨胀速度慢,因此甲管和乙管不可能分别是空气和二氧化碳。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2)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A项,在石蜡上铺砂石对热量的吸收快,气体吸热、膨胀速度快,实验效果更好。故A项正确。B项、D项,阴天和早晚太阳光弱,热量不足,气体吸热、膨胀速度慢,影响实验效果。故B项、D项均错误。C项,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吸热膨胀速度慢,实验效果不好。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5.答案:(1)A,(2)C,(3)A解析:(1)读图可以看出,图中烟雾发生在近地面,远山清晰可见,并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说明大气稳定,无风,预示着大气层稳定,无风,天气晴朗无云。故A正确,BCD错误。(2)读图可知,从图中烟柱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而是转为水平方向,向四周扩散,这是典型的逆温现象。读ABCD四幅气温垂直递变图,其中只有图C能够正确表示逆温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3)读图可知图中烟雾不能上升,只能沿着水平方向扩散,说明出现逆温现象,大气层稳定,使得大气污染物在近地面附近扩散,从而加大近地面大气污染。故A正确,BCD错误。6.答案:(1)C; (2)B; (3)B解析:(1)根据图示及大气的热力过程原理可知,①是太阳辐射,其能量最强部分是可见光波段;②表示到达地面的被大气削弱了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④表示大气的逆辐射。据此分析选C对。(2)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可遮挡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从而免得蔬菜被晒伤;覆盖黑色尼龙网用于挡光,不可能增强太阳辐射①;覆盖黑色尼龙网对地面辐射③和大气逆辐射④无影响。据此分析选B对。(3)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损失的热量返还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由于温度高、热量相对充足,蔬菜生长速度会提高。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对温度会有影响,但不会直接影响到病虫害,甚至由于大棚中温度高会增加病虫害危险;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也不会增加土壤肥力。没有大棚,植物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故大棚提升植物生长速度并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据此分析选B对。7.答案:(1)A;(2)D第67页共67页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由材料“‘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可知,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当房前屋后温差较大时,房前屋后的气压差也较大,“穿堂风”较显著,据此结合图示可知,A图房前为水泥地,屋后为树木,下垫面比热容差异最大,气压差亦最大,“穿堂风”最显著,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该题的正确选项是A。(2)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由材料分析可知,“穿堂风”是利用房前屋后的温差而产生的风,由于正午时分太阳位于正南方位,南北方向的温差相对较大,“穿堂风”以南北方向为主,因此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房屋最好坐北朝南,B项错误,D项正确;只有一个进风口或者减少房屋墙面长度不利于“穿堂风”的形成,A,C项错误。故该题的正确选项是D。8.答案:(1)D(2)B解析:(1)图中风速差值表示戈壁观测点风速与绿洲内气象站风速的差值,并不代表各风向的风频,因此不能由此判断南风和北风风频的高低;由风速差值示意图可知,戈壁上观测点风速与绿洲内气象站风速的差值在各风向上均大于0,这说明戈壁上观测点较绿洲内气象站风速大。(2)该绿洲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戈壁上观测点与绿洲内气象站相距约8千米,地理纬度差异很小,与风源地距离相差也不大,①④错误。由图可知,戈壁上观测点和绿洲内气象站南风风速差值大于北风。观测点南面地形平坦开阔,植被稀少,地表阻力小,故观测点南风风速较绿洲内气象站更大,二者差值较大;绿洲北侧沙丘对北风有一定削弱作用,故绿洲及其以南地区的北风风速较小,观测点与气象站的北风风速差值较小,②和③正确。9.答案:(1)A; (2)D; (3)A解析:(1)材料中说到,雾凇的形成需要水汽直接凝华,此时需要两个条件:水汽较多,空气中的温度足够低。昼夜温差大时,白天温度高,空气湿度大,夜晚温度低,水汽容易直接凝华。A正确。风力强劲不利于雾凇挂在物体表面,B错。阴雨连连的情况下,湿度足够,但温度不够,C错。云雾笼罩昼夜温差小,难以突然凝华形成雾凇,D错。BCD错误,故选A。(2)雾松的形成既需要低温,又需要充足的水汽;显然西北干旱地区缺少水汽,华南湿润地区缺少低温。我国雾凇出现频率较高的地区是东北河湖沿岸和南方高山地区符合湿度大温度低的特点,①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3)观赏雾凇最佳的时段应该是日出前后,因为日出前后是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间,最容易出现雾凇现象,A正确。而正午、正午过后以及日落前后,由于温度升高,雾凇有可能融化,不利于观赏,BCD错误,故选A。10.答案:(1)C; (2)D; (3)B解析:(1)本题考查黄河源地区的逆温现象。山峰因海拔高,气温低,不易发生逆温现象,A项错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起伏较小,地表气温差异不大,很难产生逆温现象,B项错误;丘陵相对谷地而言,地势起伏更小,辐射逆温相对较弱,D项错误;冬季冷空气沿山谷下沉到谷底,导致底部冷空气聚集,产生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C项正确。(2)本题考查太阳辐射与逆温。根据材料可知,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日出前后,地面辐射冷却最大,所以出现辐射逆温的可能性最大;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散热多地面冷却强,容易出现辐射逆温,D项正确。第67页共67页
(3)本题考查辐射逆温发生因素。黄河源冬季锋面气旋较少,且对辐射逆温影响较小,A项错误;准静止锋会造成持续性的降水天气,不利于辐射逆温现象的产生,C项错误;冬季气温低,热力对流不强盛,D项错误;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冬季盛行下沉气流,冷空气不易上升,停留在青藏高原腹地内,因此易出现辐射逆温现象,B项正确。11.答案:(1)B; (2)B; (3)C解析:(1)读图可知,4~15日期间积雪深度较大,而气温较低(为负值)、地气温差较大(为正值),说明此期间地温高,土壤与外界热量交换弱,积雪对土壤的保温作用最强,B正确。(2)当积雪较厚时,土壤与外界热量交换较弱,积雪阻碍了地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所以积雪对土壤的保温作用较强。(3)读图可知,3月16日﹣19日,积雪深度接近于0,积雪融化土壤湿度增加,同时地面积雪减少,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小,土壤对太阳辐射吸收增强,所以地表温度升高,另外积雪融化时会吸收大气热量,从而使得地气温差略大,C正确;土壤由于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所以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AD错误;大气对流作用增强不会导致地气温差偏大,B错误。12.答案:(1)C; (2)D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①图是降雨天气,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较少,不易出现雾霾天气, A错。②图显示某地不同气压状况的天数,不是某一天的天气状况, B错。③图中气温变化表示垂直方向上有逆温现象,大气层稳定,可能出现雾霾天气,C对。④图表示这一天的风速较大,雾霾形成是在静风天气,D错。故答案选C项。(2)本题主要考查雾霾产生的影响。雾霾天气时能见度降低,看不清景物和道路,直接影响到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D对。对果林园艺及乳畜业、钢铁及汽车制造业、环境保护及文教事业影响较小,且不能直接严重影响,A、B、C错。故答案选D项。13.答案:(1)C;(2)B;(3)C解析:(1)“点倒火”灭火方式是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进行灭火的方式。山火着火位置气流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四周气流流向着火处(倒火处箭头)。山火和倒火的方向是相反的,山火移动方向是主要前进方向,山火移动受瞬时风向影响大,所以此地此时为西风;另外从隔离带位置判断,其应该位于山火下风向所以吹西风。倒火和山火的方向是相反的,虽然此刻为西风,但倒火是向西蔓延,说明此刻西风风力较弱。①④对,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有助于山火的气象条件是干旱,此次澳大利亚山地林火的形成主要与长时间的异常干旱有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3)澳大利亚此次森林过火后可能会造成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木材蓄积量减少,降低森林虫害的风险,加快优势树种生长。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答案:(1)B;(2)C解析:(1)根据材料,冷岛效应是绿洲、湖泊与周边的沙漠戈壁在夏季白天时冷热不均,即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存在差异而形成的一种热力环流现象,B第67页共67页
正确。冷岛效应不是发生在不同纬度的地区、不同高度的地区、不同海陆位置的地区之间,而是发生在夏季白天的荒漠戈壁和绿洲、湖泊之间,A、C、D错误。故选:B。(2)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可知,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据图可之,C选项近地面上热下冷。故选:C。15.答案:(1)B,(2)B,(3)C解析:(1)湖陆风形成原理与海陆风形成原理一样,是由于水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读图表信息可知,该日湖口与进贤南北风向基本相同的时刻都是正距平,对应为南风,在07:00~11:00。B正确,故选B。(2)湖陆风形成原理与海陆风形成原理一样,是由于水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因此导致该日湖口风速距平正负值转换的主要原因是湖陆热力性质差异,B正确。故选B。(3)该日鄱阳与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相似,则鄱阳的风向转换时间就是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该日18时进贤的风向为偏北风,风由湖泊吹向陆地,所以鄱阳的主要风向也是由湖泊吹向陆地,为偏西风,C正确。故选C。16.答案:(1)走向:东北—西南。理由:该地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故通风走廊的基本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2)交通用地:地面平坦,线路平直,空气流通性好。绿化用地:植被覆盖率高,蒸发量与蒸腾量大,对城外吹来的空气有净化、增湿、降温的作用。(3)该区位于山谷地带,受气温昼夜变化的影响,夜晚两侧山坡空气降温快,冷却下沉,形成山风;新鲜、湿润、凉爽的山风从山上吹到市区,可弥补市区通风走廊新鲜空气的不足,故将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上。(4)规划前要研究热岛效应显著的地区分布情况;保证城市风道口的环境清洁,避免在通风走廊附近布局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提高城区绿地比重的同时兼顾建设用地的比重,力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保护郊区绿地、湿地及农田不被城市用地蚕食;通风走廊附近的建筑物不能过高。解析:第(1)问,通风走廊沿盛行风方向延展才能起到最佳的作用。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因此通风走廊的基本走向应为东北—西南走向。第(2)问,建造城市通风走廊是为了“通风”,因此建造时,一是走向尽可能与盛行风向一致;二是通道要开阔平坦,通畅。所以,通风走廊应当由大型空旷地带连成,如主要道路、相连的休憩用地、绿化带、非建筑用地、建筑线后移地带及低矮楼宇群等。交通主干道地面平坦,线路平直,空气流通性好;绿化带植被覆盖率高,蒸发量与蒸腾量大,对城外吹来的空气有净化、增湿、降温的作用。第(3第67页共67页
)问,通风走廊是利用热力环流促进空气的流通,主要用于促进城区内外的热交换和城区污染物的扩散。该地位于山谷地带,受气温昼夜变化的影响,夜晚两侧山坡空气降温快,冷却下沉,形成山风,新鲜、湿润、凉爽的山风从山上吹到市区,可弥补市区通风走廊新鲜空气的不足,因此将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第(4)问,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规划,因此在规划时既要考虑通风走廊的效率最优化,也要考虑城市建设的最优化。通风走廊的空气引导通道是走廊的中心地带,也是地势最低处,建筑物过高会对流动空气造成阻挡,削弱通风走廊的作用;距离空气引导通道渐远,建筑物高度不断增大,可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重难点练习题重点练1.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某煤矿区地处农牧交错带,开矿前其附近某湖泊面积常年保持稳定,开矿后该区域地下水位和湖泊水位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随着煤炭的开采,湖泊干涸加快的原因主要是( )①区域年降水量减少②湖泊渗漏水量增多③地下水补给减少④湖底淤泥厚度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为减缓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积极植树造林,涵养地下水B.收集矿井积水,直灌地下水C.修建人工湖泊,补给地下水D.减少耕地面积,节约地下水2.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上图中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③B.⑤C.⑥D.⑦第67页共67页
(2)2018年6月15到20日,昭通市地区普降暴雨,部分县区内涝严重。造成这次部分县区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热岛效应导致①环节增强B.排水设施不足导致⑤环节受阻C.地面硬化导致⑥环节增强D.绿地面积减少导致④环节减弱3.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①③(2)关于图中所示海区盐度及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海区—盐度较高—气温较高,蒸发较强B.乙海区—盐度最高—降水较少,蒸发旺盛C.丙海区—盐度较低—降水丰富,蒸发量小D.丁海区—盐度最低—降水最多,蒸发量大(3)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水温度B.海水盐度C.海水深度D.海水运动4.红海是是世界上水温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表层海水水温高,200m水深处水温也达21℃。下图为红海地区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红海深层海水水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频繁B.信风带控制C.太阳辐射强烈D.海洋生物繁盛(2)红海海水表层盐度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性质B.河流注入C.海水交换D.降水量第67页共67页
5.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建设活水公园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雾霾污染B.美化城市环境C.增加经济收入D.减轻城市内涝(2)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干预最明显的环节是()A.蒸发B.地表径流C.降水D.水汽输送(3)活水公园中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主要的功能是()A.下渗、蓄水B.美化城市环境C.调节局部小气候D.保护生物多样性6.读沿130°W经线太平洋水温、盐度随纬度和深度变化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读图可以判断( )A.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均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均由表层向底层递减C.水深1000m以上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大D.水深2000m以下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大(2)图中乙、丙两地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降水量D.蒸发量难点练第67页共67页
7.江苏省盐城市拥有大片淤泥质海滩,海滩潮间带因潮汐作用形成的潮沟会形成一棵棵向陆地延伸的“潮汐树”(如图),进而构成一片壮观的“潮汐森林”。近年来,当地“潮汐森林”面临“砍伐”的危险,面积萎缩、品质下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与“潮汐树木”的形成机理类似的是( )A.流水侧蚀B.溯源侵蚀C.风力侵蚀D.冰川刨蚀(2)推测导致潮汐森林面积萎缩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A.港口建设B.渔业捕捞C.旅游开发D.滩涂围垦8.2018年12月,海南省顺利完成国务院部署的地市级主要水源地整治和保护任务,确保了饮用水源安全。下图为海南省万宁市饮用水水源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万宁市水源保护区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A.处于城市的上游地带B.地处盛行风的背风坡C.位于城市的下风方向(2)封山育林是水源保护区整治的重要措施,该措施可能( )A.增加径流量B.减少蒸腾量C.增加下渗量(3)甲镇的生活污水会影响水源地水质,对此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在水库内大力发展水产养殖B.严格控制居民的生活用水量第67页共67页
C.建污水收集管网及处理系统9.浙江省台州湾为喇叭状河口湾,下图为其1990年—2015年陆域面积与水域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造成台州湾陆域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B.填海造陆C.全球变暖D.内力抬升2.台州湾陆域面积与水域面积的变化,会使当地( )①建筑用地增加②湾内水质下降③抗台风能力增强④生物多样性增加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0.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表层海水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做水平运动。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温盐环流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67页共67页
(1)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②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③纬度位于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④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⑤地转偏向力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⑤(2)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A.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B.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D.欧洲西部地区冬季降水增加11.科学表明,受环境变化影响,L洋流(下图)可能“销声匿迹”,届时整个西欧地区的气候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形成L洋流的盛行风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L洋流可能“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B.海洋污染C.海底火山喷发D.飓风频繁(3)若L洋流“销声匿迹”,西欧气候将趋于( )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12.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流经c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第67页共67页
A.B.C.D.(2)该洋流所在的海域位于( )A.北半球中低纬度B.北半球中高纬度C.南半球中低纬度D.无法判断(3)下列关于a、b、c、d四处的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处为暖流B.b处为寒流C.c处为暖流D.d处为寒流(4)如果该海域位于太平洋,则( )A.a洋流南部附近可能有著名渔场分布B.b洋流自西向东运动C.c洋流对沿岸增温增湿D.d洋流的形成与西风带有关,属于暖流13.水城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左图),周围被海洋环绕,由118个岛屿组成,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每个教堂前都有一个广场,广场地下建有淡水收集系统(右图),用以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以供使用。据此完成1~2题。(1)威尼斯广场地下建设淡水收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热岛效应B.增加城市用水C.创设城市景观D.解决城市内涝(2)该淡水收集系统中细砂的主要作用是( )A.过滤雨水杂质B.稳固广场地基C.阻挡水体下渗D.收集储存雨水14.潮汐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最早的一种海洋能,它主要分布在一些浅窄的海峡、海湾和河口区域。潮汐发电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潮差足够大;二是海岸能够储蓄大量海水并可以进行土建建设。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下表是部分世界著名潮汐发电站。地点库区面积装机容量年发电量第67页共67页
平均潮差(米)(平方千米)(万千瓦)(百万千瓦·时)投入运行时间朗斯(法国)8.01724.05401966年安娜波利斯(加拿大)6.461.78301984年江厦(中国)5.120.32111980年基斯洛(俄罗斯)2.420.042.31968年材料二法国朗斯潮汐电站位置示意图和景观图。(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年发电量最大的潮汐电站是_____________,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装机容量均最大。(2)从地形、河道特征等方面分析建设朗斯潮汐电站的有利条件。(3)浙江省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潮汐能电站,它的坝址选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试简述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力开发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原因。(4)列举人类对潮汐的应用。第67页共67页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B; (2)D解析:(1)随着煤炭的开采,图中显示35年后地下水位下降到湖最低水位以下,湖泊干涸加快的原因是:湖泊水加速补给地下水,湖泊渗漏水量增多;湖面减少,气候变干,地下水源补给减少,②③正确。区域年降水量无法判断,湖底淤泥厚度对湖泊干涸影响不大,①④错误,故选B。(2)为减缓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可以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灌溉用水,节约地下水,D正确;该地区降水少,不适合植树造林,A错误;矿井积水直灌地下水会加重地下水污染,B错误;修建人工湖泊会增加水汽蒸发, C错误。故选D。2.答案:(1)B; (2)B解析:(1)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在水循环中,地表径流产生的流水侵蚀、流水堆积会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其中③为降水,⑤为地表径流,⑥为下渗,⑦为地下径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2)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B项,⑤为地表径流,排水设施不足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内涝水的排泄。故B项正确。A项,①为海水蒸发,而热岛效应影响的是城市。故A项错误。C项,⑥为下渗,地面硬化导致下渗减弱。故C项错误。D项,④为植物蒸腾,绿地面积减少导致植物蒸腾减弱与内涝无关。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3.答案:(1)C; (2)B; (3)A解析:(1)图中①曲线数值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升高,为表层海水密度曲线;②曲线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为表层海水盐度曲线;③曲线数值自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为表层海水温度曲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据图可知,甲海区位于南极附近,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盐度低,故A错。乙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故B正确。丙海区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但温度高,蒸发量大,盐度较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C错。丁海区位于高纬度地区,温度低蒸发弱,降水较少,受地表径流影响大,盐度低,故D错。故选:B。(3)海水的温度大致自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对应图中的③曲线;海水的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降低,对应图中的②曲线;海水的密度大致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加,对应图中的①曲线。根据三条曲线的关系,海水的温度曲线和海水的密度曲线大致呈负相关,关系最密切,A正确,B错误;海水深度、海水运动与表层海水密度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4.答案:(1)A; (2)C解析:(1)红海位于板块边界,受板块张裂影响,地下岩浆活动活跃,会顺海底岩层裂隙上升侵入岩层,热量通过上覆围岩传递到海水,使深层海水异常增温。故A项正确。第67页共67页
(2)红海海区较封闭,蒸发旺盛,盐度高,但南部通过曼德海峡与印度洋连通,海水交换活跃,盐度较低,北部虽有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联通,但海水交换量较小,所以北部盐度较高。故C项正确;南北普遍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带控制降水都较少,故D项错误;红海沿岸多无流区,入海淡水都较少,故B项错误。红海附近洋流为密度流两个(地中海-红海,红海-印度洋),对气候影响不大。故C项正确。5.答案:(1)D(2)B(3)A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活水公园能够滞留、涵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量,减轻城市内涝;雾霾污染主要是由于北方冬天燃煤供暖、工业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城市建设工地扬尘、农民焚烧秸秆所致;活水公园建设成本高,美化城市环境、增加经济收入不是活水公园建设的主要目的。故D项正确。(2)雨水收集系统导致地表径流量减少,对地表径流干预最为明显,故B项正确。(3)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中主要起蓄水的作用,同时增加下渗,故A项正确。6.答案:(1)C; (2)B解析:(1)读“沿130°W经线太平洋水温、盐度随纬度和深度变化剖面示意图”可知海水温度和盐度并非都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故A错误;读图可知在20°S至40°S之间的深度2000米左右的海域内海水盐度是随着海水的深度盐度是有所增加的,故B错误;读图可知在水深1000米以上的海水的盐度等值线和海水温度的等值线都比较稠密,结合等值线的相关知识可知水深1000 米以上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大,故C正确;读图可知水深2000米以下的海水的盐度等值线以及海水的等温线都比较稀疏,可知水深2000 m以下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随深度变化较小,故D错误。所以选C。(2)读图可知乙地的盐度是高于丙的盐度的。由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乙地位于辽阔南太平洋,可知乙地距离大陆比较远,由图中的经纬度信息以及海底地形信息可知丙地位于夏威夷群岛附近且丙地距离北美大陆的距离比较近,陆地河流的注入使得附近海域表层盐度得到一定的稀释,因而丙地的盐度较低,乙地的盐度较高。因此可知图中乙、丙两地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7.答案:(1)B; (2)D解析:(1)根据材料“潮汐树“是由潮汐作用形成的潮沟,潮沟是由于潮汐的反复冲刷形成的,靠近海洋的一侧受侵蚀作用强,潮沟宽而深远离海岸的海滩受潮汐的冲刷作用弱,潮沟较浅而窄,其发展的过程应从海洋向陆地延伸,类似于溯源侵蚀使其河流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故B正确。流水侧蚀,使河道变宽,变深,不会使河道延伸,故A错误。该潮沟为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风力侵蚀地貌主要有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不会使沟谷延伸,故C错误。冰川刨蚀作用使沟谷变深、变宽不会延伸,故D错误。故选:B。(2)A、根据题干可知,潮汐森林分布在潮间带,属于滩涂,水位浅,不适于建设港口,错误。B、渔业捕捞不可能破坏潮汐森林,错误。C、旅游开发依托“潮汐树”作为主要的旅游景点,应保护潮汐森林,不符合题意。D、滩涂围垦需要砍伐潮汐森林,导致潮汐森林面积萎缩,故正确。第67页共67页
故选:D。8.答案:(1)A; (2)C; (3)C解析:(1)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水源保护区位于城市上游地带的山地地区,有利于从源头保护水资源。从风向看,属于盛行风的迎风坡和城市的上风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2)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C项,封山育林植被覆盖率增加,能够涵养水源,增加下渗量。故C项正确;A项,封山育林并不能增加该地水资源总量,对径流量增加影响不大;而且封山育林会增加下渗,地表径流量会减少。故A项错误;B项,林地能够增加蒸腾量。故B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3)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为避免生活污水影响水源地水质,需要建污水收集管网及处理系统,避免未经处理的污水流入水源地。控制用水量不是防治污染的措施,发展水产养殖会造成水污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9.答案:(1)B;(2)A解析:(1)台州湾为喇叭状的河口湾,潮汐影响大,泥沙不容易淤积成陆,全球变暖会导致陆地减少,内力抬升在几十年内尺度太小,只有填海造陆会在几十年内造成海岸如此剧烈的变化,故选B。(2)台州湾陆地面积扩大,建筑用地相应增加,水域减少,湾内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沿海滩涂减少,缓冲减少,理论上抵御台风能力降低(或抗台能力与陆域面积增加与否关系不大,与预测预报能力,海堤强度等直接相关),故选A。10.答案:(1)C(2)A解析:(1)根据材料“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表层海水在水平压强梯度力的作用下做水平运动”可推测,温盐环流海水下沉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和含盐密度。因此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结合选项从这两方面入手。海水北上过程中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海水密度增大,导致海水下沉,①正确;北上的洋流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应为暖流,暖流使流经地区增温增湿,海水蒸发导致盐度增大,密度增大,海水下沉,②正确;根据图示可知,①处位于60°N附近,根据所学气压带、风带分布知识可知,该区域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降水使海水盐度降低,海水密度减小,不利于海水下沉,③错误;海冰为淡水,海水结冰过程中将盐分析出,使海水盐度增加,海水密度增大,导致海水下沉,④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和密度,与地转偏向力关系不大,⑤错误;综上,C项正确。第67页共67页
(2)根据图示可知,该海域为北大西洋,若图示温盐环流减弱,海水北上将减弱,即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因暖流对流经地区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墨西哥湾暖流减弱将导致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A项正确;北大西洋暖流减弱,将使欧洲西部降水减少,B、D项错误;北海渔场为寒暖流交汇形成,寒暖流交汇时,海水扰动作用使海洋底部的营养物质被带到海洋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为鱼类提供了天然的饵料,若暖流减弱,海水扰动减弱,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应减少,C项错误。11.答案:(1)C; (2)A; (3)D解析:(1)根据图中海陆轮廓判断,L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形成北大西洋暖流的盛行风为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北半球中纬西风的风向为西南风。(2)L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南流向东北。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海冰大量融化,北冰洋南下冷水势力增强,对于北上的北大西洋暖流的阻碍作用增强,最终可能导致北大西洋暖流的“销声匿迹”;海洋污染、海底火山喷发均不可能改变北大西洋暖流的动力状况,从而不可能让北大西洋暖流“销声匿迹”;北大西洋暖流位于中纬度地区,不可能飓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成)频繁,且飓风不可能让北大西洋暖流“销声匿迹”。(3)L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西欧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是形成西欧终年温和湿润气候的重要原因。若北大西洋暖流“销声匿迹”,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消失,则西欧气候将趋于冷干。12.答案:(1)D; (2)A; (3)A; (4)D解析:(1)本题考查洋流的性质和分布。从图中右侧的风带看,该纬线位于副热带地区,南部的风带为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北部的风带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该环流圈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为顺时针环流圈。流经c处的洋流自向北南流,为北半球的寒流。等温线图中,根据温度的数值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可以判断南北半球,再根据等温线弯曲状况,可判断洋流的性质。A图显示为南半球的寒流;B图显示为南半球的暖流;C图显示北半球暖流;D图显示北半球寒流。故D对,ABC错,故选D。(2)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从图中右侧的风带看,南部的风带为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东北风),北部的风带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西南方),故判断该纬线位于副热带地区,该环流圈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为顺时针环流圈。故A对,BCD错。故选A。(3)本题考查洋流的性质。根据上题的分析该环流圈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为顺时针环流圈。a处为暖流,b处为暖流,c处为寒流,d处为暖流。故A对,BCD错。故选A。(4)本题考查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根据上题的分析该环流圈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为顺时针环流圈。如果该海域位于太平洋,则a处为日本暖流,b处为北赤道暖流,c处为加利福尼亚寒流,d处为北太平洋暖流。故a洋流北部附近可能有著名渔场分布,A错;b洋流自东向西运动,B错;c洋流是寒冷,对沿岸气候减温减湿,C错;d洋流的形成与西风带有关,属于暖流,D对。故选D。13.答案:(1)B;(2)A第67页共67页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威尼斯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淡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另外威尼斯面积小,地表水存留较少,流失速度快;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所以建立淡水收集系统可以截留地表和地下淡水,增加城市用水。故B正确,ACD错误。(2)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A.雨水经过细砂过滤,净化水质,故A选项正确;B.不透水黏土可以稳固广场地基,故B选项错误;C.不透水黏土可以阻挡水体下渗,故C选项错误;D.下井盖可以收集雨水储存于不透水黏土之上,故D选项错误。14.答案:(1)法国朗斯潮汐发电站;平均潮差;库区面积(2)朗斯河入海口处河道狭窄,呈喇叭口状,有助于产生足够大的潮差;朗斯河沿岸地势低平,建坝处口窄肚大,利于大坝施工,且能够储蓄大量海水,因此建潮汐电站较为有利。(3)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常规能源较少;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潮汐能等新能源清洁、可再生。(4)观潮、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解析:(1)结合题干中文字材料可知影响潮汐发电的条件:一是潮差足够大;二是海岸能够储蓄大量海水并可以进行土建建设。由表中数据可知,法国朗斯潮汐电站年发电量最大,可以从平均潮差、库区面积和装机容量看出。(2)结合题干中文字材料可知影响潮汐发电的条件。由示意图和景观图可知,法国朗斯潮汐电站位于朗斯河口沿岸,地势低平,口小肚大,入海口狭窄,产生的潮差大,满足潮汐发电的条件和电站修建的条件。该题通过文字材料获取关键信息,以此为基础获取示意图和景观图中的相关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多途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3)结合设问,提取设问中关键词“东部沿海地区”“新能源”等,获知本题基本思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分布少,供求矛盾突出;新能源(潮汐发电)具有清洁的优点。本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能源发展建设的方向和政策,体现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活动的影响。(4)除潮汐发电以外,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如观潮、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该题引导学生较为全面的认识人们对潮汐的利用,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培养人地协调观。第67页共67页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重难点练习题重点练1.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2)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分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A.风积沙丘B.风蚀沟谷C.冲(洪)积扇D.三角洲2.里海为一封闭海盆,水平面变化主要受制于伏尔加河径流量。近百年来,里海水平面升降幅度大,1930~1977年,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伏尔加三角洲位于里海北部,以多汊道著称。下图示意伏尔加三角洲分区及相邻各地貌单元,图中a为伏尔加三角洲顶部地区,b为上三角洲平原,C为下三角洲平原,d为前三角洲(三角洲水下部分),短虚线为人工开挖的鱼类洄游水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伏尔加三角洲多汊道,与其形成相关的是( )A.地势起伏较大B.河道下切严重C.人工开挖排水渠D.水量变化较大(2)在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时期,伏尔加三角洲上( )A.生物多样性增加B.人工鱼道的作用增大第67页共67页
C.主要汊道河床变宽、缩短D.与主要汊道相邻的汊道水量增加3.欧洲西部的荷兰原有的海岸沙丘因自然原因遭到破坏,沿海低地涝灾风险增加。2011年荷兰人开始通过人工抛沙(从附近海城抽取泥沙输送到近岸形成新土地)对海岸进行综合整治。下图示意荷兰海岸沿52°N纬线地形剖面。据此回答下题。(1)导致原有海岸沙丘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C.海水堆积D.风力堆积(2)荷兰人通过人工抛沙对海岸进行综合整治,使得海岸()A.抵御台风能力增强B.陆地面积减少C.原有海岸沙丘蚀退D.生态系统更加稳定4.黄河石林位于甘肃省景泰县黄河左岸凹岸处,由400万年前的新生代砾岩和砂岩组成,峰丛峰林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恢宏壮观。读图完成下题。(1)下列有关黄河石林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黄河侵蚀后堆积所致B.地层中可能存在化石C.地貌未受风化作用影响D.属于特殊喀斯特地貌(2)景泰县发展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是()A.气候湿润,降水丰沛B.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河流流经,水源充足D.砂质土壤,土质较疏松5.广西北海湄洲岛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岛,下图为鳄鱼头地质公园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第67页共67页
(1)导致鳄鱼头地质公园海岸呈现“上黑下白”色彩的主要原因是( )A.上部为玄武岩,下部为珊瑚礁风化堆积物B.上部为花岗岩,下部为花岗岩风化堆积物C.上部为玄武岩原色,下部玄武岩受水褪色D.上部花岗岩为植被染色,下部为岩石原色(2)在该公园的海岸附近可见“石桥”,在崖壁上可见“洞龛”。这些说明该地点( )A.多断层和裂隙B.受海浪侵蚀强C.熔岩地貌复杂D.受台风影响大(3)从丁图崖壁上的多层“洞龛”来看,该岛( )A.地层呈持续性抬升B.火山呈多次喷发C.地层呈间歇式抬升D.沉积岩发育良好6.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坑外地势较低处会形成一个出水口,为坑内积水外泄的主要路径。我国亚热带季风区海岛上发育在巨大花岗岩上的风化坑最为典型,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中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下图示意风化坑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风化坑容易发育于()①平均高潮线以上的平坦海岸②位置较高、坡度较缓的河谷阶地③坡度平缓的山顶④坡度陡峭的凹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较浅的风化坑内往往无风化碎屑物的主要原因是()A.潮汐的海浪侵蚀作用B.旱、雨季的风、水搬运作用第67页共67页
C.温差的物理风化分解作用D.积水的化学风化分解作用(3)图示凹坑内积水深度经常低于出水口高度将导致()A.坑外围变大B.坑底崎岖不平C.坑侧壁呈内凹状D.坑内岩性不变难点练7.位于川西的“墨石公园”拥有长达数公里的线状石林景观,该地区的石林与常见的喀斯特石林不同,由砂岩在地壳内部经过强烈的定向压力磨碎并重新胶结形成,随断裂隆升出露地表。有专家指出,“墨石公园”景观的维持面临潜在的风险。下图示意“墨石公园”的线状石林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与常见的喀斯特石林相比,“墨石公园”的石林( )A.受流水溶蚀作用更强B.受风力侵蚀作用更强C.形成受到变质作用影响D.形成受到岩浆活动影响(2)“墨石公园”的石林是线状分布.最有可能表现为( )A.沿等高线延伸B.沿山脊线延伸C.沿河谷延伸D.沿断裂带延伸(3)“墨石公园”面临的潜在风险最可能是( )A.泥石流B.地震C.冻土融解D.洪水8.嘉陵江支流越溪河下游的低坑瀑布处广泛分布砂岩与泥岩,瀑布下方有一个深度超过3m的水潭。下图示意越溪河低坑段河流纵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使低坑瀑布下方水潭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寒冻风化B.下切侵蚀C.溯源侵蚀D.侧向侵蚀(2)有利于低坑瀑布发育的自然条件是( )A.岩性差异大B.气候寒冷干燥C.地壳下沉D.构造断裂发育(3)低坑瀑布促使越溪河低坑段( )A.砂岩硬度增大B.瀑缘向上游退缩C.河床落差变小D.径流季节变化增大第67页共67页
9.三叶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向阳、年降水量800~1000mm、排水良好的环境,平均根深20~33cm。最大根深可达120cm。下图示意非洲西北部某风景区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分布状况,景区内有一较大溪流发育,该溪流径流量季节差异明显。景区内广泛种植三叶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结合三叶草生长习性,该区域三叶草生长最为旺盛的地点可能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图示区域()A.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米B.景区内较大的溪流自西南流向东北C.①地表的坡面径流方向流向东南D.④地夜晚可看到电视塔顶的指示灯(3)此季节图示地区()A.日落时塔影和溪流大致平行B.河流水补给地下水C.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较小D.河流携带泥沙较少10.某地质队对一处沉积岩山地勤探在①、②、③、④、⑤五地垂直于海平面向下钻探(如下图所示),表中为某沉积岩埋藏深度。该山地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岩层走向一致),山麓东西两侧各有一河流流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地点①②③④⑤海拔(米)400500600500400某沉积岩埋藏深度(米)20140260180100第67页共67页
(1)该沉积岩层形态是( )A.B.C.D.(2)若山地东、西两坡降水量相当,在植被覆盖率提高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西两侧河流径流量均增加B.东、西侧河流径流量均减少C.西侧河流径流量增加,东侧河流径流量减少D.西倒河流径流量减少,东侧河流径流量增加11.读我国沿87.5°E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剖面( )A.穿过我国三大盆地B.跨越我国三级阶梯C.气候南北差异较小D.穿过我国两大干湿区(2)甲地形区( )A.夏季气温较低B.有红色盆地之称C.油气资源丰富D.外流河发育广泛(3)按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乙地形区南北两侧最适宜发展( )A.种植业B.畜牧业C.林业D.渔业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冲积扇有着特殊的沉积结构,流速往往影响流水堆积物颗粒大小,也是影响冲积扇沉积结构的重要因素。其中支撑砾岩是洪积扇沉积结构中的特殊组成部分,特点是砾石相互支撑接触,孔隙中极少有泥质填充物。下图为准噶尔盆地洪积扇支撑砾岩的发育模式图。第67页共67页
(1)描述准噶尔盆地洪积扇上径流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2)根据示意图描述a过程沉积物粒径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3)根据示意图描述支撑砾岩的形成过程。13.读“中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问题。(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并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2)估算甲聚落与朝阳峰之间的相对高度。(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时,只看到了图中所示的三个村镇。请说出他不能看到的村镇,并简述原因。(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坝,其坝顶海拔为500米,水坝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第67页共67页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C;(2)C解析:(1)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沙,又有河流沉积的粉沙一熬粒,来源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物分选性较差。(2)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流刚出山口,携带的大量砾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处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2.答案:(1)D;(2)B解析:(1)伏尔加三角洲地区地势平缓、河床较浅、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因此河流经常改道,形成众多汊道,D正确。地势起伏较大,河道下切严重,则河流汊道较少,AB错误。人工开挖的鱼类洄游水道,与三角洲多汊道无关,C错误。故选D。(2)在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时期,水流速度加快,伏尔加三角洲上主要汊道河床变窄、加长,与主要汊道相邻的汊道将萎缩废弃,水位下降,人工鱼道的作用增强,生物多样性减少。故选B。3.答案:(1)D,(2)D解析:(1)本题考查沙丘形成的原因。风力侵蚀会使海岸的泥沙被风搬走,使泥沙减少,不会形成沙丘,A错误;河流会将陆地的泥沙搬运至此沉积,但不会形成沙丘,B错误;海水堆积不会形成沙丘,C错误;此地的海岸沙丘是河流挟带泥沙在近海海域堆积,再经过波浪、洋流、潮汐等二次分选,其中较细的颗粒在落潮水位较低时被盛行西风搬运,堆积在海岸高潮水位以上,形成原有海岸沙丘,D正确。故选D。(2)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地处52°N附近的欧洲西部,基本不受台风影响,A错误。人工抛沙使陆地面积增加,B错误。人工抛沙形成的新土地和沙丘对原有海岸沙丘起到屏障作用,可以抵御风浪对原有海岸沙丘的侵蚀,C错误。人工抛沙之后,原有海岸带较少受到侵蚀,沿海低地涝灾风险减小使得海岸带生态系统更加稳定,D正确。故选D。4.答案:(1)B;(2)B解析:(1)河流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材料显示“黄河石林”位于黄河左岸凹岸处,因此其成因应是流水的侵蚀作用,A错误;由材料可知,“黄河石林”由400万年前的新生代砾岩和砂岩组成,砾岩和砂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B正确;裸露的地表,长期经受风吹日晒雨淋等作用,一定会发生风化,C错误;“黄河石林”是流水冲蚀作用形成的,而喀斯特地貌形成与石灰岩中,是流水化学溶蚀的结果,D错误。故选B。(2)本题要求选择有利的“气候条件”,C、D项不属于气候条件,排除。由图中地理位置可知,景泰县位于大陆内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A错误,B正确。故选B。5.答案:(1)A; (2)B; (3)C第67页共67页
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广西北海湄洲岛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岛,说明组成该岛的岩石中含有岩浆岩,鳄鱼头地质公园海岸呈现上黑,说明上部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的玄武岩构成,下白,结合海滩沉积物进行分析,说明底部可能是由于珊瑚礁风化堆积物构成,因此呈白色,故选A。(2)考察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结合材料可知,该公园位于海边,海岸附近可见“石桥”,在崖壁上可见“洞龛”主要是由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据此判断B正确,故选B。(3)从丁图进行分析,以及前面的分析,丁图崖壁上“洞龛”是由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且丁图崖壁上的“洞龛”是分层的,说明受海水的侵蚀是间断的,因此是地层间歇式抬升的结果,C正确,故选C。6.答案:(1)A(2)B(3)C解析:(1)根据材料“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可推断,风化坑形成的地方有积水且岩石坡度平缓,风化作用强,因此最易发育风化坑地貌的部位是坡度平缓、易积水的地区,①②③正确、④错误;综上,A项正确。(2)根据材料“坑外地势较低处会形成一个出水口,为坑内积水外泄的主要路径……凹坑内……经外力作用……向黏土矿物转化”可推断,较浅的风化坑内的风化碎屑物质容易被风或流水等外力作用搬运,故往往没有风化碎屑物质存在,B项正确;潮汐的海浪侵蚀易产生碎屑物质,会使碎屑物质增多,A项错误;物理风化、化学风化会产生更多碎屑物质或使物质变得更细小,但依然会存在,C、D项错误。(3)由于坑内的积水深度经常低于出水口的高度,导致坑内的水不能外泄,坑内侧壁受坑内水体的侵蚀作用,呈内凹状,C项正确。7.答案:(1)C(2)D,(3)B解析:(1)喀斯特石林的形态受到流水溶蚀的影响,“墨石公园”的石林由砂岩经过强烈的定向压力磨碎并重新胶结形成,说明岩石受到超高压的作用,这是变质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故C选项正确。(2)“墨石公园”的石林随断裂隆升出露地表,可推测其最可能沿断裂带分布。故D选项正确。(3)由于“墨石公园”的石林随断裂隆升出露地表,且位于川西,地质构造复杂,一旦发生较强烈的地震,可能导致石林被摧毁;泥石流多发生于沟谷地带。故B选项正确。8.答案:(1)B; (2)A; (3)B解析:(1)嘉陵江支流越溪河位于亚热带,没有寒冻风化,A错误。瀑布下方有—个深度超过3m的水潭,深度较大,应该是下切侵蚀形成的,B正确。溯源侵蚀会使瀑布后退,不会形成深水潭,C错误。侧向侵蚀是使河道弯曲,不会形成深水潭,D错误。故选B。(2)图中砂岩较坚硬不易被侵蚀,泥岩位于下层,易被侵蚀,说明岩性差异大利于低坑瀑布发育,A正确;此地气候不寒冷,B错误;地壳下沉、构造断裂发育据图分析,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D错误;故选A。第67页共67页
(3)砂岩硬度不受低坑瀑布影响,其硬度受地质作用影响,A错误。低坑瀑布会岀现溯源侵蚀,瀑緣向上游缩,B正确。低坑瀑布促使越溪河低坑段河床差变大,C错误。径流季节变化受气候影响,和低坑瀑布无关,D错误。故选B。9.答案:(1)B,(2)A,(3)D解析:(1)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以知道②处位于山脊的阳坡,符合三叶草生长所需要的温暖,向阳、排水量好等特点,B正确。①处位于阴坡,③地位于山谷的阴坡,光照条件较差,④地海拔为763到764米,而潜水为为761到762米,地下水埋藏深度为1到3米,由于三叶草平均根深为20到33厘米,所以此处不适合三叶草的生长。ACD错误。故选B。(2)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③地海拔在763m﹣764m之间,④地周围闭合曲线数值为763m,与邻近等高线高值相等,根据“低的更低,高的更高”原理,④地海拔在763m﹣764m之间,所以,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米,A对;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西北处弯曲比较大区域为山脊,东南部为山谷,有河流发育,景区内较大的溪流自东北流向西南,B错;根据①地等高线分布,①地表的坡面径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坡面径流方向流向西北,C错;④地夜晚不可看到电视塔顶的指示灯,因为④地周围闭合曲线与邻近等高线高值相等,内部应该是一个山峰,受到山峰阻挡,不可看到电视塔顶的指示灯,D错。故选A。(3)通过图中的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判断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为当地的枯水期;当地位于非洲西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则可判断为当地夏季。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地平线,则塔影朝向东南,图中溪流自东北流向西南,二者并不平行,A错误。从图中看,地下水补给河流水,B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C错误。此时为河流枯水期,河流流量较小,携带泥沙较少,D正确。故选D。10.答案:(1)C,(2)D解析:(1)根据表格①②③④⑤地的海拔高度及岩石埋藏深度计算,可得出该岩层在各点下的高程,画出该沉积岩层不同地点的埋藏深度剖面示意图(见下图),便可判断该沉积岩层呈向东倾斜形态。(第67页共67页
2)当植被覆盖率提高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根据岩层倾斜状况,同一岩层海拔在西侧高于东侧,所以降水时,汇入西侧河流的水减少,通过透水岩层,由西侧岩层补给东侧的河流,从而使东侧河流的径流量增大,故该题选D。11.答案:(1)D,(2)C,(3)B解析:(1)读我国沿87.5°E的地形剖面示意图,结合所学中国地理位置与地形分布知识可知。87.5°E经线只穿过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这两个盆地,A错;87.5°E经线跨越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阶梯,B错;87.5°E经线穿越地区气候南北差异大,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高原山地气候,C错;87.5°E经线穿过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D对。故本题选择D。(2)甲地形区为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C对;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沙漠比热容小,夏季气温高,A错;红色盆地是四川盆地因红壤的称呼,B错;塔里木盆地势典型的内流盆地,多内流河,D错。故本题选择C。(3)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方。乙地形区是天山山脉,其南北两侧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合牧草的生长,按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基本原则,只适宜发展畜牧业。其他的农业类型例如种植业、林业、渔业无法结合当地的气候自然条件进行因地制宜的发展。故本题选择B。12.答案:(1)径流量变化特征:径流量日变化大、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原因:该内流河主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2)洪水期沉积物颗粒大小混杂分布。洪积扇上游山区(在洪水期)流速快,(流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带来大量(颗粒大小不等)的碎屑物;在出山口,(因地势突然变得平坦开阔),流速骤然下降,导致不同粒径的沉积物一起堆积。(3)洪水期洪积扇上游山区流水将不同大小粒径的颗粒物带到洪积扇上堆积,枯水期时,径流量小,侵蚀能力(携带、搬运能力)减弱,流水将小颗粒沉积物搬运到下游,只留下无法搬运的砾石,(小颗粒物质容易被侵蚀,砾石不易被侵蚀而被堆积下来)之后洪水期再将不同大小的颗粒物搬运到此,堆积到大块砾石的表层,底层形成支撑砾岩。解析:(1)该题主要考查的是河流水文特征的时间变化。内流河的水源补给主要考虑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冰川融水受气温影响显著。因此,径流日变化大,季节变化大,但年际变化小。原因,气温日变化大,中午气温高,夜晚气温低;夏季气温所高,冬季气温低,融雪量随气温变化。(2)该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的空间分布特征,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由图a可知沉积物的粒径大小混杂,分选性差。原因:上游河道起伏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强,带来大小不一的碎屑物,随着地势突然变得低平,流速骤然下降,河流由上游的侵蚀搬运作用瞬间转为堆积作用导致不同粒径的沉积物一起堆积。第67页共67页
(3)该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的时间演变过程的描述。可以从洪水期、枯水期再到洪水期三个阶段的搬运能力和堆积作用角度进行分析。a阶段洪水期,流速快,砾石沉积先在河床底部,较小粒径的沉积物填充其缝隙;b阶段枯水期水量小,流速慢只能搬运走缝隙间的小颗粒沉积物,砾石间缝隙变小,结构紧密稳定;c阶段洪水期流速快,由于砾石间缝隙小结构紧密稳定,后沉积小颗粒只能分布在砾石层上,形成支撑砾岩,分选性强。13.答案:(1)地势、地形特征:该区域为盆地地形;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高度变化较大。AB段河流流向: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2)800~1200米之间。(3)看不到丁村,有山脊(体)阻挡视线。(4)A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量小。或B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较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量大。解析:(1)从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说明地形、地势特点。结合等高线与指向标判断河流流向。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四周高,中部低,所以为盆地地形。河流发源于山谷中,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反,根据等高线数值和凸出情况,结合指向标可知,河流流向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2)在分别读出甲聚落和朝阳峰海拔的前提下,利用交叉相减方法计算其相对高度。据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米,甲聚落的海拔大约为300~500米,朝阳峰的海拔大约为1300~1500米,故两者相对高度为800米~1200米。(3)由于受山脊阻挡,在朝阳峰看不到丁村。读图可知,从朝阳峰到丁地之间有山脊,受山脊阻挡,视线不通透,所以从朝阳峰看不到丁地。(4)分别从蓄水量大小、淹没土地面积、工程量大小及搬迁居民数量等进行评价。水库的水坝坝顶的海拔为500米,根据等高线数值可知,A方案的不利因素是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有利因素是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规模小。B方案的有利因素是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不利因素是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规模大。第67页共67页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重难点练习题重点练1.北方针叶林分布于45°~70°N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下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为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占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研究团队研究了林火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林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完成下列各题。(1)林火后的前15年生产力水平迅速升高的原因有( )①土壤酸性增强②有机质降解变慢③土壤温度升高④林下光照增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高强度大面积林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林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是( )A.乔木B.灌木C.草本植物D.苔藓地衣2.猴面包树(如下图)又叫波巴布树、糊狲木或酸邻树,分布于非洲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推断猴面包树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正确的是( )A.全年高温多雨B.夏季高温少雨,冬季高温多雨C.全年干湿季分明D.全年高温少雨(2)猴面包树大量储水的季节,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第67页共67页
A.好望角风大浪急B.南极科考繁忙C.地中海沿岸烈日炎炎D.尼罗河进入汛期3.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因无法再获取水分而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图1示意某区域植被分布,图2示意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和光照B.地形和降水C.热量和水分D.土壤和水分(2)图1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B.海拔高,气温低,植被生长条件差C.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贫瘠D.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3)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A.绿洲东北部灌丛荒漠区B.高寒草甸区C.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D.无植被区4.林隙也称林冠空隙,是指群落中1株以上林冠层树木死亡形成的林间空隙,是新个体占据与更新的空间。距离林隙中心距离不同,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不同。林隙既是森林苗木更新的主要场所,也是森林维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生境,同时林隙对林区的微生境具有干扰作用。下图是我国秦岭南坡某林区甲、乙、丙三个主要树种幼苗在某种林隙中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中心向边缘递减第67页共67页
B.乙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中心向边缘先减少后加增加C.丙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边缘向中心递增D.距林隙中心14米处三种幼苗分布较均衡(2)甲、乙、丙三种树种幼苗喜光性由强到弱依次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甲、丙、乙(3)林隙作为林区维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生境对附近苗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调节局地气温年较差B.协调局地的资源分配C.加速林区的水循环D.增加林区的空气湿度5.四川绵阳官司河地区是我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重点建设工程的代表性区域,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半自然半人工防护林区和农业区。40多年前,由于流域内森林遭受毁灭性砍伐,植被破坏严重。近段时期流域内开始了以马尾松、川柏木为建群种(群落的建造者,决定着整个群落的基本性质)的封山育林、营造防护林等林业工程。下图示意不同类型植被群落林下枯落物层持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A.防风固沙B.保护农田C.消烟除尘D.保持水土(2)该地植被破坏可能导致()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锐减②水旱灾害频率增加③风沙威胁严重④生物多样性减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图中各类森林植被中()A.单一树种的枯落物层持水量最低B.混交林的枯落物层持水量最高第67页共67页
C.栎类林枯落物层具有良好的持水性D.针叶树种比阔叶树种持水量高6.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难点练7.土壤呼吸是土壤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它包括植物根系呼吸、土壤动物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等。下图为甘肃省玉门镇饮鸟农场某年7月7日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裸地、葵花(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3.5m)、茴香(乔木,高10~15m)、孜然(草本植物,高20~40cm)四种植被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规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67页共67页
(1)Ⅱ对应的植被类型是()A.裸地B.孜然C.茴香D.葵花(2)该日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主要受控于()A.土壤水分B.土壤温度C.土壤质地D.土层深度(3)土壤呼吸能够()A.改变大气环流B.形成外力堆积地貌C.影响全球碳平衡D.促进全球水热平衡8.木奶果属于茎花植物,是一种集观赏、食用、药用为一体的多功能树种,据此完成1~3题。(1)木奶果所属植被类型是( )A.热带草原B.针叶林C.热带雨林D.落叶阔叶林(2)推测茎花植物的生长环境是( )A.炎热潮湿B.炎热干燥C.寒冷干燥D.寒冷潮湿(3)木奶果所属的植被类型特征表现为( )A.植物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B.春季发叶,秋冬季节落叶C.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D.植物垂直结构复杂,种类丰富9.为研究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特性的差异,某科研团队在贵州—喀斯特实验样地(样地内降水、温度等气候因素大致相当)进行了生态实验研究。下图为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抗蚀指数的实验结果。据此完成下面三题。第67页共67页
(1)实验结果表明()A.阔叶林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下降最显著B.灌丛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C.针叶林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D.三种植被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均有所增强(2)10—20cm土层中针叶林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原因可能是()A.针叶林土层降水量小,有机质淋失少B.针叶林土层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C.针叶林生物量流动最大,下部土层枯落物分解转化多D.针叶林土层表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淋溶向下淀积量大(3)在喀斯特地区,如果以防治土壤侵蚀为目的,应考虑种植的树种为()A.灌丛B.针叶林C.阔叶林D.混交林10.生物结皮是由微细菌、真荫、藻类、地衣、苔藓等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粘结形成的复合物。科研人员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丘上栽植植物进行固沙,随固沙时间的增加,土壤生物结皮及表土层厚度增加,影响到枝被的生长。研究人员对降雨后流沙和生物结皮土壤的蒸发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见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第67页共67页
(1)第一阶段,生物结皮土壤蒸发量与流沙蒸发量相比有较大差异,是因为生物结皮土壤( )A.雨水下渗慢,表面水分保持时间长B.地表更粗糙,风速慢C.地表更干燥,表而水分保持时间短D.比热容增大,增温慢(2)第二阶段,生物结皮土壤蒸发量迅速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 )①生物结皮表面水分在第一阶段已被大量蒸发②生物结皮土壤持水量下降③生物结皮覆盖在土壤表而,束缚住水分④生物结皮土壤土层厚度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随着固沙时间的增加,当地植被生长良好,是因为生物结皮( )A.增加土壤矿物质B.提高土壤温度C.增加土壤有机质D.增加土壤疏松度11.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其形成受成土母质、地貌、气候、生物、时间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②有机质的积累过程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红壤,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 )A.植被丰富,提供的有机质多B.气候寒冷,微生物分解作用弱C.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D.人口稀少,对土壤破坏较小12.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一为不同气候(湿润、半干旱、干旱)作用下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二为不同植被(森林、草原、荒漠)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67页共67页
(1)图一中土壤剖面与气候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湿润,乙—干旱,丙—半干旱B.甲—半干旱,乙—湿润,丙—干旱C.甲—半干旱,乙—干旱,丙—湿润D.甲—湿润,乙—半干旱,丙—干旱(2)图二中土壤剖面与植被的组合,正确的是( )A.①—森林,②—荒漠,③—草原B.①—草原,②—森林,③—荒漠C.①—荒漠,②—草原,③—森林D.①—森林,②—草原,③—荒漠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新疆伊犁河谷位于我国天山山脉西部,北、东、南三面环山,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由于地形海拔的差异,水热分布不均,区内植被带呈垂直分布。伊犁河谷畜牧业发达,四季游牧,山麓地带的荒漠草原和草原作为冬季牧场,山腰的草甸草原是良好的春秋牧场和割草场,海拔2700m以上的高寒草甸是优良的夏季牧场。图1、图2分别示意6—7月伊犁河谷南坡土壤有机质的分布变化和植被带的垂直分布。第67页共67页
(1)简述伊犁河谷南坡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特征。(2)说出土壤有机质的来源。(3)分析低海拔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4)试为低海拔地区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出可行性措施。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海水周期性浸没的木本植物群落,是海岸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珠江口的淇澳岛是我国最早进行红树林人工种植的保护区。1985年起该岛陆续从孟加拉国、我国海南岛引种红树林树种——无瓣海桑。无瓣海桑繁殖迅速,不久便成为该岛的优势树种。2008年初由于严重的气象灾害,无瓣海桑大量死亡,随后又逐渐恢复。下图为淇澳岛地理位置及地形示意图。(1)判断红树林在淇澳岛的分布位置,并分析该处适宜红树林生长的自然条件。第67页共67页
(2)推测2008年初无瓣海桑遭受了哪种气象灾害,并简述判断理由。(3)粤港澳大湾区海岸修复中,能否借鉴淇澳岛的经验大规模引种无瓣海桑?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第67页共67页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C;(2)B解析:(1)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林下部分获得较充足的光照;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土壤温度升高,改善温湿环境;有机质降解加快,促进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2)高强度大面积林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北方针叶林纬度高,林木焚毁后,短时间内很难复原,气温低、热量不足,大树难以生成,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损最大;灌木根系深,受林火损伤最小,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林火后快速生长为优势物种。2.答案:(1)C;(2)B解析:(1)猴面包树分布于非洲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且分明显干季和湿季。C正确。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A错误。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B错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D错误。故选C。(2)猴面包树大量储水的季节是当地雨季,储水是为了度过干季,“分布于非洲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说明储水季节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好望角是南半球地中海气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可知,风浪小,A错误。南半球夏季是南极科考季节,B正确。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C错误。北半球夏季尼罗河进入汛期,D错误。故选B。3.答案:(1)C(2)D(3)A解析:(1)由图1可知,灌丛荒漠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说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的水分条件较好;图示区域植被有草甸草原、高山草原和高寒草甸,根据植被随海拔变化分布的规律可知,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还有热量。(2)图1中的无植被区主要位于绿洲和山地之间,即山前冲积扇的顶部,沉积物颗粒大,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且土壤发育程度低,不适宜植被生长,所以形成无植被区。(3)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绿洲东北部灌丛荒漠区,因为绿洲东北部灌丛荒漠区植物生长水分主要来源于流经绿洲的河流和地下水,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因无法再获取水分而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导致荒漠化加剧。4.答案:(1)D(2)A(3)B解析:(1)A.甲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中心向边缘呈波状下降趋势,故A错误;B.乙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中心向边缘先增加后减少,故B错误;C.丙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边缘向中心递减,故C错误;D.三种幼苗在距林隙中心14米处密度都在28棵/米2左右,故D正确。(2)由材料分析可知,林隙中光的强度由林隙中心向林隙边缘逐渐减小,结合图是信息判断,三种幼苗喜光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乙、丙,故A正确,BCD错。第67页共67页
(3)依据材料可知,距离林隙中心距离不同,附近苗木所接受的光照、热量和水分等资源不同,各种苗木利用资源的比例不同,使林隙中各种苗木更新密度产生差异,从而较好的维持了周围苗木的物种多样性,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5.答案:(1)D(2)B(3)C解析:(1)该地区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重点建设工程的代表性区域。河流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土,故选D。(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该地位于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会使土壤表层的枯枝落叶含量减少,进而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锐减,同时也将导致区域水旱灾害频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①②④对;该地受风沙影响较小,③错。故选B。(3)读图可知,栎类林枯落物层的持水量最高,C正确;混交林图中有两种,一种是松柏混交林,另一种是马尾松与湿地松混交林,两种混交林枯落物层持水量差异较大,马湿混交林枯落物层持水量最低,A、B错误;图中栎类林属于阔叶林,持水量最高,D错误。6.答案:(1)B; (2)C; (3)D解析:(1)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增大,故选B。(2)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坡面径流减少。故选C。(3)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D。7.答案:(1)D,(2)B,(3)C解析:(1)据题干可知土壤呼吸是土壤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包括植物根系呼吸、土壤动物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茴香是高大的乔木,其土壤生物量远多于其他三类,故呼吸速率最高,IV为茴香;裸地植物根系少,土壤动物及微生物最少,故呼吸速率最低,I为裸地;孜然与葵花都是草本植物,但葵花的植株高度明显高于孜然,所以其根系也应高于孜然,因此Ⅱ为葵花、IⅡ为孜然。故选D项。(2)读图可知,四种类型土壤呼吸速率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说明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受控于土壤温度,故选B。(3)据题干可知土壤呼吸是土壤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因此,土壤呼吸能够影响全球碳平衡,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8.答案:(1)C; (2)A; (3)D第67页共67页
解析:(1)据图可知,木奶果高大,属于茎花植物,即木奶果的果实一般在植物的根或茎的部位开花结果,这是热带雨林植物的典型特征。属于常绿乔木,是热带雨林植物代表种类之一,故C正确。(2)据上题的分析可知,该植物主要生长在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可推断其生长环境是全年炎热潮湿的环境,故A正确,BCD错误。(3)A.木奶果花期3~4月,果期6~10月,故A选项错误;B.春季发芽,秋冬落叶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点,不是热带雨林的特点,故B选项错误;C.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植被在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没有耐寒耐旱的特性,故C选项错误;D.因植被生长在热带雨林区,降水多,热量丰富,因此植物垂直结构复杂,种类丰富,故D选项正确。9.答案:(1)A,(2)D,(3)C解析:(1)读图可知,阔叶林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下降最显著,灌丛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小,A项正确、B项错误;读图可知,针叶林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较阔叶林小,C项错误;针叶林和灌丛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均有所增强,而阔叶林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减弱,D项错误。(2)针叶林分布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枯枝落叶分解速度较慢,从而导致土壤表层的有机层较厚,表层土壤有机质积累多;加之土质疏松,降水到达地表后下渗量大,地表径流下渗时,有机质淋溶向下淀积量大,最终导致10—20cm土层中针叶林有机质含量最高,D项正确。(3)读图可知,阔叶林表层土壤抗蚀指数最高,抗侵蚀能力最强,因此,在喀斯特地区种植阔叶林树种可以达到防治土壤侵蚀的目的,C项正确。10.答案:(1)A;(2)C;(3)C解析:(1)读图可知,在第一阶段,生物结皮土壤蒸发量较流沙蒸发量大,其原因在于:生物结皮是由微细菌、真荫、藻类、地衣、苔藓等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粘结形成的复合物,由于生物结皮的存在,雨水下渗慢,表面水分保持时间长,蒸发量较大,A正确,C错;如果风速慢,则不利于蒸发,蒸发量应相对较小,B错;比热容增大,增温慢,蒸发量应相对较小,D错。故选A。(2)随着时间的增长,雨水在生物结皮下渗,生物结皮土壤持水量上升,而生物结皮表面水分在第一阶段已被大量蒸发,结皮表面的水分少,生物结皮土壤蒸发量迅速下降。同时,由于生物结皮的存在,将土壤水分束缚而抑制蒸发,生物结皮土壤蒸发量迅速下降,①③正确,②错。生物结皮土壤土层厚度并没有发生变化,④错。故选C。(3)该地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气候干旱,多风沙活动,生物结皮的存在,加大了土壤对风蚀的抵抗能力,有效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也保持了土壤水分,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植被的枯枝落叶又进一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形成良性循坏,C正确;土壤矿物质含量多与成土母质有关,A错;当地气候干旱,土壤贫瘠,植被的生长主要取决于土壤水分和土壤肥力高低,与土壤温度关系不是很大,B错;生物结皮增加雨水下渗,同时减少土壤蒸发,土壤的持水性增强,土壤的疏松度不一定增加,D错。故选C。第67页共67页
11.答案:(1)B; (2)B解析:(1)成土母质的形成主要是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结果,生物在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①不符合题意;在自然土壤中,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周转受微生物的制约,微生物生命活动对有机质积累影响较大,因此生物在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过程起着主要作用,②符合题意;生物活动对土壤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不起主要作用,③不符合题意;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因此生物对土壤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起着主要作用,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与南方地区相比,东北地区水热条件较差,生物新陈代谢速度较慢,因此当地植被给土壤提供的有机质较少,A不符合题意;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机质容易积累,因此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而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微生物活跃,土壤有机质不易积累,因此南方红壤有机质含量低,B符合题意;地形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大,因此地形平坦不是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红壤的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东北黑土和南方红壤是自然形成的土壤,人类活动可以一定程度改变耕作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但不是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红壤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答案:(1)A; (2)C解析:(1)据材料可知,降水越多,淋溶作用越强,淋溶层越厚。读图可知,甲淋溶层最厚,故甲的环境条件为湿润;乙没有淋溶层,故乙的环境条件为干旱,丙的淋溶层居中,故丙的环境条件为半干旱。故A项正确。(2)荒漠作用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低,故①为荒漠;草原作用下,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多,总体而言,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少,故②为草原;森林作用下,土壤淋溶作用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总体而言,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故③为森林。故C项正确。13.答案:(1)随海拔升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波动变化;在垂直方向上,总体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作物的根茎,还田的秸秆;土壤微生物;动物的遗体及分泌物、排泄物等。第67页共67页
(3)降水较少,植被较稀疏,地表植被覆盖较少;气温较高,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快,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是牧民的冬季牧场,牛羊啃食地上草本植物,导致地表土壤有机质损失严重。(4)退耕还草;划区轮牧;控制放牧规模;种植人工牧草;发展舍饲畜牧业等。解析:第(1)问,根据图中不同海拔、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进行描述即可。第(2)问,土壤有机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动物残体包括动物的遗体及分泌物、排泄物,植物残体包括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作物的根茎、还田的秸秆等。第(3)问,应该从自然(包括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和人为(指人类活动对地表植物的影响)两方面,同时结合有机质的来源和有机质的输出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4)问,应针对导致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人为原因(主要指放牧)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14.答案:(1)西北部(西部)。地势平缓,滩涂广阔,红树林生存空间充足;朝珠江口内侧,靠近河流入海口,水域较浅,水流较缓,淤泥大量沉积。(2)冷害(低温、冻害)。无瓣海桑引自热带地区,耐寒性较差;与孟加拉国和我国海南岛相比,淇澳岛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较大。(3)能。大湾区纬度低,水热条件好,沿海滩涂广阔,适合红树林生长;淇澳岛已有数十年红树林引种、栽培、管理经验,技术相对成熟;人工种植红树林有利于保护海岸、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或不能。引种的无瓣海桑来自热带地区,抗寒性较差;大湾区城市集中,部分海岸受人类活动干扰显著,不适宜红树林生长;大规模引种可能导致物种入侵,破坏生态平衡。解析:(1)根据材料分析,红树林生长在海岸潮间带,需要广阔的滩涂空间。结合地形图可知,淇澳岛西北部(西部)地势平缓,水流较缓,利于宽阔滩涂的形成。(2)由材料可知,无瓣海桑引自年均温更高的地区,可推测其耐寒性差,淇澳岛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无瓣海桑大量死亡可能是因为遭受了低温冷害。(3)本问为开放性设问,如果回答能,需要从自然环境适宜、经验丰富、生态效益突出等角度展开叙述。如果回答不能,需要从树种耐寒性差、适宜生存的海岸较少、物种入侵等角度分析。第67页共67页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重难点练习题重点练1.2021年5月14日晚19时前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盛泽客运站以北出现异常极端大风,硕大的漏斗云疯狂旋转,风声震耳欲聋;“漏斗”所到之处电光闪烁,外围碎屑飞舞。截止到15日5时排查搜救结束,经统计,灾害共造成4人死亡、19人轻伤、130人轻微伤;受损农户84户,受损面积1500平方米;受损企业17户,受损面积13000平方米。苏州其他地区未发生灾情。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材料描述,江苏盛泽镇此次遭遇的极端天气是( )A.台风B.反气旋C.龙卷风D.冷锋(2)此次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原因可能有( )①该地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②温度高,湿度大,对流强③该地多山地丘陵,对气流抬升作用强④该地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此类气象灾害目前难以进行准确监测预报的原因是( )①属于小尺度气象灾害,现有气象台站不够密集难以准确捕捉②属于大尺度气象灾害,现有技术手段难以精细监测③移动速度慢,影响时间长,难以提前监测预报④生消过程短暂,形成环境复杂,监测预报难度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019年10月29—30日,一轮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下图为2019年10月30日8时—31日8时全国雨区及霜冻线(0℃等温线)预报图。图中丙地此季节会有长时间连绵细雨,被称为华西秋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67页共67页
(1)图中甲、乙两地霜冻线分布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A.地形、寒潮B.寒潮、纬度C.经度、纬度D.地形、海陆位置(2)华西秋雨对丙地的影响是()A.利于缓解冬季旱灾B.易造成洪涝灾害C.来年农业收成减少D.来年病虫害减少3.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低分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地区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较薄,且内部结构脆弱B.山体高大,对地壳的压力增大C.位于板块边界的火山地震带D.区域多断层且呈西北一东南走向(2)该地区D点发生强震时,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的破坏程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丁地( )A.震级高B.距离震源近C.海拔高D.地处断层带4.2019年春季,西南5省区面临世纪大旱,5000多万人受灾。这场少见的世纪大旱使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000万人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据此回答下面小题。第67页共67页
(1)这次干旱灾害的直接原因是()A.正常的干季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C.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2)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江淮地区D.华北地区5.2020年7月21日,湖北省恩施市马者村沙子坝滑坡体出现大面积滑移,滑坡附近的74户房屋被不同程度地冲垮。当地政府接到险情后紧急处置,截至21日下午3时,分批次共转移群众1963户8397人,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示意滑坡灾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与滑坡灾害同属一种类型的是( )A.地震B.寒潮C.台风D.洪涝(2)此次滑坡灾害引发的灾害链正确的是( )A.滑坡—河流淤塞—洪涝B.滑坡—土层错动—地震C.滑坡—植被破坏—旱灾D.滑坡—水土流失—荒漠(3)此次滑坡未造成伤亡的原因最可能是( )第67页共67页
A.GIS技术提前监测预警B.灾情发现及反馈较及时C.RS对受灾人员精准定位D.居民积极向外搬迁定居6.安徽省寿县的古城墙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宋朝古城墙,城墙内侧有蓄水塘,由月坝(与城墙等高)、涵道、护墙石堤构成了对洪涝灾害“最为严密的外部防线”。2020年7月,淮河流域暴发特大洪水,淮河支流河畔的寿县城内却安然无恙。下图为寿县古城御洪“最为严密的外部防线”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非汛期,涵道的主要作用是( )A.御敌B.排水C.航运D.供水(2)当护城河洪水入侵寿县古城时( )①木塞向城外方向移动②木塞向城内方向移动③月坝水位较高④月坝水位较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随着洪水被多次成功抵御,为维持“外部防线”的防御效果,最应该( )A.加固城墙B.及时清淤C.扩容水塘D.筑高月坝难点练7.2021年台风“烟花”于7月25日登陆舟山普陀区,受“烟花”带来的暴雨影响,浙江部分地区发生山体滑坡。滑坡初期,台风雨水下渗使得原来干燥的斜坡覆盖层含水量增加,当雨水下渗至覆盖层与较为完整基岩接触面时,地下水沿接触面由上部向下部排泄,坡体覆盖层软化并沿滑动面缓慢滑动。植被根系深浅、树冠大小对固坡所起的作用有差异,强风暴雨使树冠摆动,导致根部松动,从而增加雨水入渗,加剧滑坡体向下滑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当台风“烟花”在浙江舟山普陀区登陆时,浙江的主要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东北风(2)台风作用下,坡体上部、下部因雨水下渗增重等差异而发生滑动,其滑动的情况是()第67页共67页
A.上部、下部同时缓慢滑动B.上部、下部同时快速滑动C.上部先滑动、下部后滑动D.下部先滑动、上部后滑动(3)强风暴雨作用下,不同植被类型对固坡所起的作用由弱到强的顺序是()A.乔木、草本、灌木B.草本、灌木、乔木C.草本、乔木、灌木D.灌木、草本、乔木8.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的东部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受其影响,3月12日以来,福岛核电站连续发生爆炸,放射性核污染物泄漏已成为主要的次生灾害。据此回答下面三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大陆架内部B.海岭附近C.海沟附近D.海盆内部(2)此次地震的危害巨大,其主要原因是()A.地震震级高、震源浅、破坏力大B.未能及时、准确发布地震预报和警报C.主震过后,余震频繁且等级较高D.当地地面建筑抗震能力弱(3)从地理角度看,影响核泄漏物质扩散的主要因素有()A.风、地表径流、洋流B.风、气温、太阳辐射C.气温、地表径流、植被覆盖率D.植被覆盖率、洋流、大气能见度9.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67页共67页
A.地震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B.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C.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D.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B.滑坡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警来避免灾害的发生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频率10.滑坡通常指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某林区在一次暴雨之后,多处山体发生滑坡等次生灾害。调查表明,植被(类型和根系)在此次滑坡灾害发生过程中居主导地位;暴雨未形成地表径流,进入土体的雨水促使滑动面(软弱面)的形成。下图示意此次滑坡灾害中三类不同滑坡土层中植被根系重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Ⅰ、Ⅱ、Ⅲ类滑坡对应的主要植被类型分别为( )A.草本、灌丛、乔木B.灌丛、草本、乔木C.乔木、草本、灌丛D.草本、乔木、灌丛(2)三类滑坡中( )第67页共67页
A.Ⅰ滑动面位置最深B.Ⅱ滑动面位置最浅C.Ⅲ滑动面位置最深D.滑动面位置无差异(3)今后当地在边坡治理、水土保持工作中应( )A.修建坡面沟道,加快地面排水B.修筑固沟工程,阻滞地下排水C.主要种植乔木,增加固土深度D.主要种植草本,降低固土深度11.美国阿拉斯加州是地震多发地区,每年都会有7级以上地震发生。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7月22日14时12分,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55.5°N,158.5°W)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阿拉斯加州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地处( )A.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生长边界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生长边界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2)确定此次地震震中位置,采用的是( )A.RS技术B.GIS技术C.GPS技术D.Internet技术(3)地理信息技术在地震灾害中的应用还包括( )A.GPS技术——确定地震震级和烈度B.RS技术——统计人员伤亡数字C.GIS技术——设计救援的路线和方案D.RS和GPS技术——制定灾区重建计划12.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A.鼠害B.洪涝C.旱灾D.寒潮(2)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第67页共67页
13.当地时间2020年7月5日,受持续暴雨天气影响,日本九州地区熊本县发生了一系列自然灾害。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2020年7月5日,日本熊本县降下50年一遇的大暴雨,球磨川流域发生了大规模洪灾,当地还相继发生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截止6日,造成了四十多人死亡,十多人失踪,受灾人口超过二十万。近二十年来熊本县重大自然灾害统计时间自然灾害时间自然灾害2000.6.8地震2012.4.2强风2003.7.18洪涝、滑坡、泥石流等2012.7.11洪涝、滑坡、泥石流等2005.7.1洪涝、滑坡。泥石流等2012.9.15台风,洪涝、滑坡、泥石流等2005.9.3台风,洪涝、滑坡、泥石流等2015.7.13地震2007.7.5洪涝、滑坡、泥石流等2016.4.14地震2008.6.19洪涝、滑坡、泥石流等2017.7.5大雨、强风2011.6.10洪涝、滑坡、泥石流等20207.4洪涝、滑坡、泥石流等(1)所示材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哪些基本特征?(2)据表归纳熊本县洪涝灾害发生的两个主要时间段,并分别分析原因。(3)从地形角度,分析此次受灾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4)列举熊本县在减轻洪涝灾害方面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14.阅读资料,回答问题。灾害应急救援与救助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和加固,以此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通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救援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交通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所以在受灾时要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以保证救援区与灾区的交通通畅。下图为灾害中应急救援与救助示意图。第67页共67页
(1)说出图示内容中,属于灾害防御范畴的主要内容。(2)指出在应急救援与救助中,交通与通信系统的重要性及其维护措施。(3)根据航空运输的主要特点,简述航空运输在灾害救援与救助中的主要作用。(4)说出开展灾害救援与救助的主要目标。第67页共67页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C; (2)C; (3)D解析:(1)根据材料描述“极端大风”“漏斗云”“电光闪烁”可知,此次江苏盛泽镇遭遇了强对流天气,排除BD;又因为材料描述的此次极端天气发生范围较小,排除A。(2)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形成强对流天气,则①错②对;江苏苏州位于长三角地区,地形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利于龙卷风的形成,所以③错④对。(3)根据材料描述可知此次天气现象发生在“江苏苏州吴江区盛泽镇盛泽客运站以北”,发生范围非常小,属于小尺度气象灾害,因为我国气象站台不够密集,龙卷风这种小尺度气象灾害很有可能被“漏检”,所以①对②错;龙卷风作为强对流天气的一种,移动速度非常快,不利于跟踪监测,所以③错;根据材料描述“14日晚19时前后”“15日5时排查搜救结束”可知此次气象灾害生消过程非常短暂,所以往往还未准确定位就已消散,增加了预报难度,所以④对。2.答案:(1)A(2)C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霜冻线呈闭合状态,位于塔里木盆地,周围有高山阻挡,气温略高,因此影响因素为地形,排除B、C;由文字材料可知一轮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结合时间可推知是寒潮带来的降温天气,使得霜冻线在乙地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排除D,选A。(2)丙地多山地,可耕作土地面积小,且该时段气温低、蒸发量小,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少,旱灾不明显,A错误;连绵细雨,说明降水强度不大,降水能够及时下渗,不易引起洪涝灾害,B错误;长时间连绵细雨会使光照减少,越冬作物生长受限,影响来年农业收成,C正确;丙地纬度较低,连绵细雨并不会形成极低气温,对减少来年病虫害的作用很小,D错误。3.答案:(1)C;(2)D解析:(1)我国西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动频繁,地震多发。(2)读图可知,丁地处于断层带上,受地震的破坏作用最大,导致其破坏程度最大。每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丁地距离震源较远;海拔高不是其破坏程度最大的主要原因。4.答案:(1)C(2)D解析:(1)干旱灾害是一种典型的由气候条件控制的渐发性的自然灾害,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是干旱发生的根本原因。这次干旱灾害的直接原因是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2)东北地区冬季有积雪,春季冰雪融水有利于春耕生产。西北地区由于农业需水量相对较小,也没有严重的春旱。江淮地区由于地处秦岭—淮河以南的湿润地区,雨季来得较早,降水量较大,基本不存在春旱。华北地区由于雨季来得晚,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春旱最严重。第67页共67页
5.答案:(1)A;(2)A;(3)B解析:(1)滑坡属于地质灾害,地震属于地质灾害,A正确。寒潮、台风为气象灾害,洪涝为水文灾害,故选A。(2)滑坡灾害会对导致河流淤塞,河水下泄不畅,产生洪涝灾害,A对。地震导致土层错动,引发滑坡灾害,B错。植被破坏会诱发滑坡,C错。滑坡是土石,一般无水,不会导致水土流失,D错。故选A。(3)监测预警不能利用GIS,A错。“当地政府接到险情后紧急处置”,说明此次灾情,发现反馈及时,避免了人员伤亡,B对。精准定位需要GPS,RS不能完成,C错。居民只是暂时疏散,并未搬迁定居,D错。故选B。6.答案:(1)B;(2)C;(3)B解析:(1)本题考查涵道的功能,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非汛期,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寿县古城内的积水排出。城内蓄水塘的积水通过涵道排进月坝,当月坝水位高于朝外的涵道时,积水通过朝外的涵道排到城墙外的护城河中。故B选项正确。(2)本题考查寿县古城防洪系统原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当护城河洪水入侵寿县古城墙时,水流将木塞向城内方向推移,木塞堵在内侧涵道口,阻挡洪水倒灌,使城内免受洪水侵袭,②正确;此时,洪水蓄积在月坝内,月坝水位较高,起到滞洪的作用,③正确。故C选项正确。(3)本题考查寿县古城防洪系统设施的治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随着多次洪水入侵,洪水挟带的泥沙淤积在涵道、月坝内,降低了防洪、泄洪能力,因此需要及时清淤。故B选项正确。7.答案:(1)A;(2)D;(3)A解析:(1)当台风“烟花”在浙江丹山普陀区登陆时,台风中心位于浙江的东部,台风中心气压低,大气从四周向中心运动,台风中心西部大气自西向东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发生偏转,形成西北风,故A正确;BCD错。(2)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使树冠摆动,导致根部松动,从而便水顺坡入渗,可知当水分沿着软弱面下渗到山坡的底部时,下部会因雨水下渗而增重,使得下部承重大于上部重力,下面的土层先向下面滑动,然后上部的土层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故D正确,ABC错。(3)乔木植株较高大,树冠大,强风暴雨便树冠易摆动,导致根部松动,从而增加雨水下渗,加剧滑坡体向下滑动,护坡能力最弱,灌木一般适应能力很强,树冠较矮,根系发达,生命力顽强,护坡能力最强,草本植物植株虽然矮小,受风力影响较小,但根系较浅,护坡效果不如灌木,但强于乔木,故A正确,BCD错。8.答案:(1)C;(2)A;(3)A解析:(1)图中显示,震源所在地等深线密集且深度较浅,应为海沟附近。第67页共67页
(2)本次地震震级为9.0级,由图可知震源深度为3000米左右,震级高,震源浅,破坏力巨大。(3)核泄漏物质会受风向、风力、地表径流和洋流的影响向外扩散,而气温、太阳辐射、大气能见度、植被覆盖率等对核泄漏物质扩散影响很小,故A选项正确。9.答案:(1)C; (2)D解析:(1)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区,并不一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地区,A错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形成的特殊洪流是泥石流,B错误;地震发生后,可能会诱发滑坡,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C正确;地震的发生一般为内力作用的结果,而与气象灾害关系不大,D错;故选C。(2)A、根据所学知识,滑坡的形成受地形因素影响,A错误;B、地震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B错误;C、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目前的科技水平尚不能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C错误;D、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频率,D正确。故选:D。10.答案:(1)A;(2)C;(3)A解析:(1)1.根据常识可知,草本植被根系主要分布在较浅处,乔木植被根系主要分布在较深处,所以,一次暴雨后,在土层较浅处(大约0-15cm处)根系重量草本>灌木>乔木,在土层较深处(大约40-95cm处)根系重量乔木>灌木>草本,所以Ⅰ类为草本,Ⅱ类为灌丛,Ⅲ类为乔木,故选项A为正确选项。(2)由材料和图可知,Ⅲ类植被在土层较深处,根系重量最大(因为此次暴雨未形成地表径流,雨水通过下渗进入土体,使土层较深处雨水较多,所以根系重量较大),所以Ⅲ类(乔木)形成的滑动面位置最深。故选项C为正确选项。(3)选项A,修建坡面排水沟,同时利用自然沟道汇集径流,形成地面排水系统,加快地面排水,使下渗量减少,土层重量减轻,从而起到防治滑坡的作用;选项B,阻滞地下排水,不切实际;选项C,种植乔木,使下渗量增加,土层重量增加,导致滑坡灾害多发;选项D,降低固土深度,起不到防治滑坡、保持水土的作用。综上所述,选项A最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11.答案:(1)D; (2)C; (3)C解析:(1)根据六大板块分布可知,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因地壳不稳定而导致地震多发。选项D正确。(2)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卫星群来获取地面经纬度及高程坐标,并用于定位和导航的系统,故而可以用来获得地震震中的准确位置。选项C正确。第67页共67页
(3)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可以设计救援路线和方案。选项C正确。12.答案:(1)B(2)D解析:(1)地震灾害是突发性的,并且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鼠害、旱灾都具有渐进性特点,寒潮灾害可能来得突然,但一般不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洪涝灾害适用于此救灾工作程序。(2)降低震后救灾活动强度的唯一办法就是事先做好预防工作,减小灾后损失。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往往是附加值高的产业所占比重升高,财富密度加大,同等强度的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会更大;人口外迁不符合实际,故选①④⑤⑥。13.答案:(1)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周期性;联系性;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2)两个主要时间段:6、7月份和9月份。原因:①6、7月份主要受梅雨天气的影响,多连续性降水,引发洪涝灾害;09月份主要受到沿岸台风的影响,带来持续性降水,引发洪涝灾害。(3)①重灾区上游山地发育多条河流,径流量大;②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汇水速度快;③重灾区域地势平坦,流速缓慢,易积水;④重灾区域下游,河道狭窄,不利于排水。(4)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修建入海河道等;非工程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对暴雨、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的预报、警报系统;加强洪泛区的土地管理;退耕还湖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施防洪保险等。解析:(1)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区域性、频繁性、不确定性、周期性、不重复性、联系性、严重性、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由近二十年来能本县重大自然灾害统计表可知,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重复性(主要指受灾情况)、周期性;”球磨川流域发生了大规模洪灾,当地还相继发生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体现了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截止6日,造成了四十多人死亡,十多人失踪,受灾人口超过二十万“体现了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2)纳熊本县洪涝灾害发生的两个主要时间段的原因主要从天气系统带来的降水有关。从表中信息可得,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6、7月份和9月份;6、7月份南下冷空气与北上暖空气相遇,本地区进入“梅雨“时期,多连续性降水,进而引发洪涝灾害;并且9月份发生洪涝灾害同时也有台风。日本沿海地区,此时台风带来暴雨,从而引发洪涝灾害。(3)此次受灾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主要从河流径流量、地形起伏、排水情况等方面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重灾区地势平坦,易积水;上游山地发育多条河流,地表起伏大,流速快,汇水速度也快;而重灾区下游两侧有山地河道较窄,不利于积水的排出。(4)熊本县在减轻洪涝灾害方面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回答。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修建入海河道等,起到分洪水、蓄洪,调节洪水的作用;非工程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对暴雨、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洪水的预报、警报系统;加强洪泛区的土地管理;退耕还湖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施防洪保险等。起到预警作用,提高防洪意识以及应对洪水的经验。第67页共67页
14.答案:(1)储备基地的建设(救援物资的准备、救灾人员的准备),应急交通网、应急交通线的建设等。(2)重要性:通畅的交通、通信系统是抢险救灾人员、救援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畅通的基础和前提。维护措施: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抢救通信设施等。(3)航空运输速度快,在发放救援物资、抢救生命中有其特殊作用。(4)最大限度地救治伤员,减少人员伤亡,展开心理援助;减少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解析:本题以灾害应急救援与救助的范围为主题,以简洁的文字和示意图为呈现方式,在读图的基础上,考查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地理思维品质,提升综合思维素养。第(1)题,基于图上信息,判断灾害防御的主要内容(储备基地的建设,应急交通网、应急交通线的建设),突出灾害防御这一基本地理概念的考查。第(2)题,针对应急救援与救助中的关键环节(交通和通信),设问其重要性(通畅的交通、通信系统,是抢险救灾人员、救援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畅通的基础和前提)及其维护措施(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抢救通信设施等)。第(3)题,针对航空运输的主要特点(速度快),设问其在灾害救援与救助中的主要作用。第(4)题,设问开展灾害救援与救助的主要目标,提升地理实践力。开展灾害救援与救助可以减少人员的伤亡,减少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第67页共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