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61教学网)
我的位置:
宋词300首解析(9)
ID:62365 2021-11-13 15页1111 38.77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宋词300首解析(9)疏  影彭元逊寻梅不见江空不渡。恨蘼芜杜若①,零落无数。远道荒寒,婉娩流年②,望望美人迟暮。风烟雨雪阴晴晚,更何须、春风千树,尽孤城、落木萧萧,日夜江声流去③。  日晏山深闻笛④,恐他年流落,与子同赋。事阔心违,交淡媒劳⑤,蔓草沾衣多露⑥。汀洲窈窕余醒寐⑦,遗佩环、浮沉澧浦⑧。有白鸥、淡月微波,寄语逍遥容与⑨。【注释】①蘼芜、杜若:皆香草名,见《楚辞》。 ②婉娩:柔顺貌,引申为不知不觉。 ③“落木”二句: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闻笛:笛曲有《梅花落》。 ⑤交淡媒劳:《楚辞·九歌·湘君》:“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⑥“蔓草”句:《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兮。” ⑦汀洲窈窕:《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⑧“遗佩环”句:《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 ⑨逍遥容与:《楚辞·九歌·湘君》:“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语译】大江空阔,不见船渡。可恨蘼芜、杜若都已零落殆尽。前路迢迢,荒漠而寒冷;流年似水,在不知不觉中逝去;那日夜盼望的美人,已入迟暮之年。风烟渺渺,雨雪霏霏,傍晚阴晴不定,我又何须春风带来树树花开,万紫千红?任凭他孤城里落叶萧萧、大江日夜滚滚流去吧! 夕阳快要西沉,山深处只听得笛声吹出《梅花落》的曲子,我怕自己将来流落,也与这笛曲中的梅花同命,事事都与愿违,既然交情如此淡薄,又要媒人何用?野外的蔓草多露水,将我的衣衫全打湿了。梦醒之余,见汀洲的窈窕淑女,将佩环投入澧浦赠其所思之人。看悠闲的白鸥、淡淡的月光、微微的水波,我以为你不妨逍遥自在,从容地等待。【赏析】这不是一首咏物词,也不是纪游词,而是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词,题为“寻梅不见”,我们不能当他真的是在写实事,否则不但作者寻找不到梅花,我们从词中也很难找到有写梅花的影子。原来,“梅”只是作者理想中有高尚品格情操的人的代词。因为全篇是用《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表现方法来写的,所以词题也就以“梅”来代替贤者了。杜甫《贫交行》云:“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彭元逊的感慨,也与这差不多。“江空不渡”,畏世途之艰难也。恨香草零落之多,是说他所钦佩的人,今已所剩无几。然后说环境很艰苦,流年不待人,看看那些德高行洁者,都已“美人迟暮”了。后四句,自述心志:当此“风烟雨雪”时代,又何须羡慕荣华富贵,任凭自己的遭遇像晚年的杜甫那样好了,独立孤城危楼,对落木萧萧,看长江滚滚东流。换头“日晏”三句,总算让我们从“闻笛”中猜到一点可与梅花相关连的事,作者也藉此自叙了对生活前途的悲观。“事阔心违,交淡媒劳”,愤激之语,出自骚人,而又直言无隐,是全篇作意之所在。“蔓草”句,除用《诗》语外,还兼用了陶潜《归田园居》诗:“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末了湘君遗佩,是自信美人终得眷顾,虽一时寂寞,仍不妨“逍遥容与”,且放浪于山水间,与白鸥为伍,以保持清高淡泊的操守。此词风格特异,在宋词中实为别调。六  丑彭元逊杨  花似东风老大,那复有、当时风气。有情不收,江山身是寄,浩荡何世?但忆临官道①,暂来不住,便出门千里②。痴心指望回风坠,扇底相逢,钗头微缀。他家万条千缕,解遮亭障驿,不隔江水。  瓜洲曾舣③,等行人岁岁,日下长秋,城乌夜起。帐庐好在春睡,共飞归湖上,草青无地。愔愔雨④、春心如腻,欲待化、丰乐楼前⑤,怅饮青门都废⑥。何人念、流落无几,点点抟作雪绵松润,为君浥泪⑦。 【注释】①官道:官修的驿道。 ②出门千里:辛弃疾《水调歌头》淳熙丁酉:“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③舣:船停泊。 ④愔愔:静寂无声地。 ⑤丰乐楼:南宋临安的著名楼观。在杭州涌金门外向北,其楼“瑰丽峥嵘;掩映图画,俯瞰平湖;千峰连环,一碧万顷;柳汀花坞,历历栏槛间。亭榭翚飞,远近映带;游桡冶骑,菱歌渔唱,往往会合于楼前”。(《西湖游览志》) ⑥青门:汉长安之霸城门,后泛指京城的城门。 ⑦浥:湿润。泪:使泪湿其物,意即拭泪。【语译】杨花也像东风,已衰朽无力了,哪里还有那种风发意气。虽然有情,却不收敛,江山到处都成了它寄身之所,浩浩荡荡地四方飘流,也不知今天是什么世道。只是心里还回想着自己曾走在官家的大道上,可为时未久,留不住,便告辞出门,去千里外遨游了。却又痴心地指望风能转向,将自己再吹回原地去,终至是或相见于歌扇底,或点缀在钗头上。从别人家的万条千缕中飞出的杨花,能遮行人于长亭、阻车马于驿站,长江的流水却隔不住它飞越远去。它曾在瓜洲渡靠岸,年年在那儿等待过往的行人,从漫长的秋季夕阳西下,到城上乌鸦被半夜惊起。青庐帐中的人春睡正香,梦魂与杨花一同飞回到西子湖上,那儿草色青青已无地可容。雨在无声地下着,杨花心里似乎也腻烦了,想要在这风光佳丽的丰乐楼前随风化去,可这故都城门外,举行饯行宴会的事早就取消了。谁又能想到经这番流落,杨花已所余无几,还是把这点点花絮揉成似雪如绵、蓬松柔软的团团,来为你擦拭眼泪吧!【赏析】这首咏杨花的长调,所寄托的是作者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遭遇。词一开头,先将杨花与无力的东风相比,“老大”二字,仿佛是在说一位上了年纪而又疲惫的人。然后说出它过着寄身于江山的流浪生活。从“但忆临官道”六句看,作者大概一度曾在元朝做过官,只是为时不久,便告辞了,语用稼轩词“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意,说是继续过他的浪迹四方的生活去了。他之去官,当不是与新朝抱不合作态度,因为丢官后,他还“痴心指望回风坠”,希望能再入仕途。可现实未能让他如愿,所以只好出入于秦楼楚馆,跟歌女舞姬们混日子了;“扇底”“钗头”二句,当即指此。末三句,又说“他家”之杨花,自己当个旁观者,说他们纷纷送至长亭,马行于驿道,还过江而去,想是上燕都去觅前程了。 下阕前四句,说自己漂泊羁旅的苦况。“瓜洲”之地,不知是作者曾有过的真实经历,还是因为它在多次战乱中总是个不寻常的地方。“城乌夜起”,是夜来城内不平静之兆,这在杜甫《哀王孙》诗中写过。帐庐春睡,当是写旅途劳顿困倦。梦魂与杨花,皆轻飏不定者,故写共飞而同归。柳絮本畏泥沾,特以“愔愔雨”渲染其腻烦而欲化的心情。“丰乐楼”已无昔日之欢情,连都门帐饮也都已废除,则杨花之流落又有谁惜?末以柳絮成团,想像其可揾君泪作结,则人与杨花同命之作意十分明显。紫萸香慢姚云文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①,更不胜情。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②,只座上、已无老兵③。  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平。记长楸走马④,雕弓柳⑤,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⑥,梦谁到、汉家陵?尽乌纱、便随风去⑦,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注释】①荒台:指彭城之戏马台,宋武帝重阳日曾登临。 ②漉酒:陶渊明曾取头上葛巾漉酒。漉,过滤。 ③老兵:晋谢奕尝逼桓温饮,桓温走避之。奕遂引温一兵帅共饮之。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借以指酒友。 ④楸:落叶乔木,树高可达三十米。 ⑤:音责,射。 ⑥紫萸:即茱萸,重阳佩之以避邪。 ⑦乌纱随风:用孟嘉落帽事,参见史达祖《贺新郎·九日》注。【语译】快到重阳节时,偏偏又多风雨天气,这一天忽然暖和晴明,真叫人喜之不尽。请问茱萸花香是否很浓了呢?我准备拉着朋友的手同出西城。如今正是我客子情怀多感触的时候,只怕登上荒凉的戏马台,就更不胜其悲哀了。拿起酒杯,又使我回想起曾效古人葛巾漉酒、头插黄花的朋友来了,只可惜座中已没有原来的那些狂放的酒友了。 真凄凉寂寞啊!我微微有点醉,可依然清醒,这愁绪总不肯像赋诗一样能得以平静。记得曾在高高的楸林下纵马驰骋,挽起雕弓去把垂杨树枝射穿,往事就不说也罢。一枝紫红的茱萸花传赐了下来,可又有谁梦到了汉家的陵墓呢?任凭这乌纱帽随风吹走吧,我要让老天知道,我头上已长出这么多斑斑白发了啊!唱完此歌,我不觉热泪淋淋。【赏析】作者是南宋咸淳年间的进士,入元后,仕于新朝,当过承直郎、儒学提举之类没有多少实权的官,看来也是为了能混口饭吃。他心情是十分矛盾的,甚至非常痛苦,从这首通过写重阳节感受的慢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恋恋于南宋王朝的沉痛感情看,他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丝毫也不逊于那些结社共咏《乐府补题》的遗民们。词的上阕,先从重阳节的天气、自己“羁旅多感”,又不见故人等较浅的层面上泛说。稼轩有《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词云:“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此首句所本。次句即转愁为喜,说不料到重阳日天气晴暖,令人兴奋异常。“绝怜”,是动相约登高、一览秋光之念的起因,然而实际所获得的只是一腔悲怀而已。欲扬而先抑,然后总体上又是先扬而后抑,词笔夭矫,波澜起伏。接着自述情怯,分两点:怕“羁旅多感”,“更不胜情”,是一层;已无旧时狂放之“老兵”同饮,是二层。这样,就便于下阕放开来抒发重阳之悲感。“菊花须插满头归”“折得黄花插满头”之类写重阳的诗句甚多,此“插花”二字之所出。“已无老兵”,典故之用,也颇幽默;知前所言“携客”之“客”,非在同有前事之经历的人的行列,故无同样的感受。即便能饮,也只好算“新兵”而已。换头“凄清”二字,文意语气,都与上阕末直接。“浅醉还醒”,也仍就饮酒而言,只是其实意已从重阳风俗之饮菊花酒,转为写借酒浇愁。吟咏者虽有“诗魔”能扰人之说,也不过是说作诗用心良苦,然诗成时,魔亦去,非如愁思之耿耿难遣也。“记长楸”三句,见作者年轻时,不但文章能中举夺魁,还英姿勃勃,驰马弯弓,在众目睽睽下能一献其武艺之身手,从而博得过朝廷的青睐,如此“前事”,而今又岂堪回首!故“紫萸一枝传赐”句,说的也应该就是“前事”,也正值重阳,赐萸是当年朝廷恩宠的表示,所以铭记在心而不能忘。由此,我才想到上阕中作者见重阳日丽,便急着“问:‘秋香浓未?’”这“秋香”,不是菊花,不是桂花,必定就是“紫萸”,因为它在作者心目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从而又悟到作者选择“紫萸香慢”词调(前此未见,或竟是自度)来写,又岂是偶然。在这句之后,接“梦谁到,汉家陵”,几近痛哭。说秋风落帽事,亦如向天表白其心意,求天谅解其苦衷,读来令人生悲。金 明 池僧 挥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  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①。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传音信。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②。【注释】①看承全近:仔细看来,十分亲切。 ②也则:依然是。【语译】天宇广阔,白云高浮,清溪在前,流水去远,傍晚的太阳在寒冷的空气中蒙上一层轻晕。无人的台阶静悄悄地,杨花也逐渐稀少了。大红门关闭着,黄莺的叫声听去还很稚嫩。我后悔匆匆忙忙地就让清明节过去了,便赶紧去观赏余留下来的花朵,但也已经成了内心的憾恨。却又接连好几天天气都阴沉沉的,从白天到夜晚,人都感到懒洋洋的,十分倦困,等我再起来去看,大好春光都已完结了。怨恨进入双眉,眉头总是紧蹙,只是白白地折磨自己。我忽然对这种情怀有所领悟,仔细想来,还十分亲切。人们深深地表示失望,无非是自己有所期求;懒懒地精神不振,必不好意思被人追问。你哪里知道只有幻梦里才有蓬莱仙境,等到把你留恋的一点余香都忘个干净,自然会时时传给你美好的音信。否则你即使能留得住黄莺和鲜花,只要东风不停,也依然会让你的眼前充满愁绪和烦闷。【赏析】僧挥,现在很多书中都称他为仲殊;他是北宋人,与苏轼有交往。因为朱考臧编此书,还遵皇帝后妃提前、僧道妇女移后的体例,所以将他这位出家人和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排到了最后。此词的词调,一本作“夏云峰”,并题曰:“伤春”。“伤春”之题并不太符合作意,应是后人所加;词倒是劝人不要伤春的,其中有些话,还很有神学意味。上阕主要写春去花落,人不免要伤春。所以先看上阕,似乎题作“伤春”也没有错。起头三句,可看出作者是一位善于用文字来作风景画的高手;十四个字,便是一幅意境很美很深的描写旷野的图画。接着转为某一院落的景象:“闲阶静”“朱门掩”,暗示春光在无人观赏中过去。“杨花渐少”“莺声犹嫩”,恰好符合“清明”才过不久的光景。至于人呢?先是“悔”,为的是“匆匆”过了佳节,没有来得及尽情地赏玩;所以立即“补课”,这样虽不能早占春光,也算是“占得余芳”了。可是人心难足,总以未见其盛时为恨(“幽恨 ”),这便是“憾”了。最后,当然就是“怨”,因为客观上天气接连“阴沉”,主观上自己总觉“慵困”,以至不知不觉中“韶华都尽”了。下阕以“怨入双眉闲斗损”句过片,承上阕末意,也补足了人对春光去尽的反映。一“闲”字、一“损”字,暗暗透露作者对这种怨情的保留态度。以下渐渐转出真意:先用“乍品得”二句过渡,语极委婉。大意说,此类情怀,一经懂得,也不足为怪,乃人人皆有,故觉其亲切。“看承”,宋元时俗语,是看待之义;“全”,甚也。这两句真像耐心布道者的口吻。“深深态”二句,又忽作狮子吼,将悔憾怨恨种种情怀之实质一语道破:自我期许太多,就难免不深深作态;羞于向人吐露,才必定会恹恹不振。“怎知道”以下又如佛手指点迷津。从正反两面说去:想闻得好“音信”,关键在于“忘了余香”,不必有所留恋,这是从正面说;若总想“留得莺花”,执迷不悟,那只会招来“愁闷”,自堕苦海,这是从反面说。禅理而能入词。又说得如此有诗趣、理趣,也很不容易。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香冷金猊①,被翻红浪②,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③!者回去也④,千万遍阳关⑤,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⑥,烟锁秦楼⑦。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注释】①金猊:狮形的铜香炉。 ②红浪:锦被上的绣纹。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 ③休休:罢了罢了。 ④者:这。 ⑤阳关:指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时盛唱,后借以指惜别曲。 ⑥武陵人:用陶潜《桃花源记》事,借指所思之人。 ⑦秦楼:是古诗《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之楼,借指自己的居处。或从词调名着眼,以为用秦穆公之女弄玉事,亦可通。【语译】 金狮香炉已灰冷烟灭,红纹锦被胡乱地翻开在床上,我起来后,懒洋洋地也不梳头。任凭贵重的梳妆盒上积满灰尘,太阳已升得比帘钩还高。我真怕难忍离别的痛苦,有多少事,想要说出来,结果还是作罢。近来人变得十分消瘦了,并不是因为喝酒而得病,也不是因为感秋而兴悲。算了吧,算了吧!这次他回家是去定了的,就算你唱一千遍一万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惜别歌,也依然是挽留不住他的。我心想,他就像当年离别桃花源再难返回的武陵打鱼人一样,已走远了,而我只好如古代的秦罗敷独自留居在暮霭中的空楼里。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它该可怜我老是整天站在楼上凝神远望了。这凝神远望处,从今以后,又该增添一段新的愁绪了。【赏析】李清照婚后与丈夫赵明诚感情甚笃,只因丈夫仕途奔波及其他原因,夫妻曾多次离别。这样,抒写离愁别恨,便成了李清照前期词的重要主题,这首词便是如此。上阕分三层写离愁:(一)自发端至“日上帘钩”五句,先从行动举止、精神状态的慵懒恹倦来表现。炉中香冷,床上被乱,迟于起身,懒于梳头,任凭尘满妆盒,不管日上帘钩。真像《诗·卫风·伯兮》中所说的:“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金猊”“红浪”“宝奁”“帘钩”,闺阁身份可知,居处环境可想;“冷”“翻”慵”“任”,又能准确表现人物情态。(二)“生怕”二句,已由表及里,揭出人物内心,点明“离怀别苦”主题。只用“多少事”三字一露,便又以“欲说还休”缩回,半吞半吐,欲言又止。似怕触及敏感话题,也表现其无精打采的心态,又留给人以不少想像余地。(三)“新来瘦”三句,转回来,又由里到外,从自己体态容颜的变化来说,人之消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是用排除方法来突出离愁是唯一折磨自己的原因。陈廷焯颇称赏此三句,云:“婉转曲折,煞是妙绝。”(《白雨斋词话》)换头“休休”二字,无可奈何的叹声,仿佛能听到。“者回去也”三句,可见出前此已曾有过多次离别,或者也偶有一二次因挽留劝说而未成行的也难说,此次则去意已决,知不可为矣。《阳关三叠》本送别之曲,因其词能以一片挚情打动行客,遂于此转而为挽留之辞。“念武陵”二句,说其人已去。用武陵人入桃源而又离去事,一是怕其一去不归,亦如捕鱼人;二是将前此的共同生活视作仙境;三是藉此表达自己内心想说而未说出来的话:你如此急于离去,将来不后悔轻别吗?至于用“秦楼”指代自己的居处,在所用何事上有二说:有的主张是用弄玉事,有的则认为是用罗敷事。以俞平伯之说最为公允,他说:“这里秦楼,如用弄玉事,与篇题本意合;如用罗敷事,以作者身份来看,似较合适。词意总不过想念远人,两说似可并存。”(《唐宋词选释》)“唯有”二句,张祖望称:“痴语也。”(《古今词论》录《掞天词序》)多情之人欲诉心中之怨而无地,不得已,唯诉诸楼前之流水,转思无情流水若有情,也必怜念我之多情,如此委婉叙来,所以动人。末以“又添一段新愁”回应前之“新来瘦”,再次突出了词的主题。 醉 花 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①。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②,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③。【注释】①瑞脑:又称“龙脑”,即冰片,一种香料。销:一作“喷”。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②纱厨:即纱帐,防蚊用。 ③比:一作“似”。【语译】在浓浓淡淡的云雾般的香烟中,我总愁白天太长,老是面对那个焚着瑞脑的兽形铜香炉。重阳佳节又到了,枕着玉枕睡在纱帐里,到半夜时已开始感觉到阵阵凉意了。天色黄昏后,我在菊圃的篱笆旁饮酒,暗暗闻到有一股香气飘来,沾满了我的衫袖。别说我心中不黯然感伤,卷帘西风吹来,你看我不比菊花更消瘦吗?【赏析】关于这首《醉花阴》,在《琅嬛记》中引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说:“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这则故事,被许多书所引录,文字也有改易。有两点可疑:一、赵明诚是金石家,不以词章名,也未见有词作留世,“三日夜,得五十阕”,殆难置信;二、谓“明诚欲胜之”,亦必非事实,此已有学者指出。但如果事情尚非全部捏造的话,易安“函致明诚”一语,则可说明作此词时,他们夫妻正离别不在一起。词起头“薄雾浓云”四字,指室内兽炉所焚瑞脑香之烟,在次句中方补明。诗词中常常写到“秋夜长”,这里却说:“永昼”白天长,是为写愁人心态,愁闷无聊,才嫌白昼太长,这与其《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意思相同。“佳节又重阳” ,不觉又到了倍思亲人的日子,思亲之意虽句中未写(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称“每逢佳节倍思亲”),然可从“又”字中细味而得,正如孤居寂寞之意,也只从夜卧纱帐,深夜觉凉中透露出来,措词十分深婉含蓄。作者被推为宋词中婉约派的代表,实非偶然。“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大家闺秀的起居生活,款款叙来,都可看出,非徒以词藻为饰也。换头说“东篱把酒”,此正重阳佳节事,却是欲消愁破闷、排遣寂寞的行为。“东篱”,暗写菊花,用陶潜“采菊东篱下”诗意,先为下文布好局。“黄昏后”,正愁绪上心之时。“有暗香盈袖”,承上句地点时间而说,将通常用以写梅的“暗香”二字转用于写菊。当年陶渊明“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本传)想易安居士此时亦效前贤之举,故曰“盈袖”;而“把菊”已使人比黄花成了现成语。最后几句之好处,人已屡屡提及,本毋烦多辞,唯“莫道不”从反面提起自己的黯然心情,自比正面述说更好。盖作者恐人误以为晚来赏菊饮酒,乃出于悠闲自得也。“帘卷西风”九字,自是神来之笔,其好处尤在恰好能为此时此地此女子作最艺术的自我写照。说愁、说瘦,而又能丝毫无损其形象之美感,所以绝妙。或亦正由于此,毛滂《感皇恩》之“人共博山烟瘦”、程垓《摊破江城子》之“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无名氏《如梦令》之“人与绿杨俱瘦”等等,虽亦新巧,然终不及易安佳句之能千古传诵也。声 声 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①。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②,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将息:休息,保养。唐宋时俗语,今南方方言中仍有之。 ②这次第:这光景。【语译】 东寻寻,西找找,不知在寻找什么,四周冷冷清清,境况凄凄惨惨,心中一阵阵悲戚。忽暖忽冷的季节,最难保养好身体了。喝上几杯淡酒,又怎能挡得住傍晚时猛烈的西风呢?天上大雁飞过,正教我伤心,它们都是我从前认识的老朋友啊!金黄色的菊花落瓣堆积得满地都是,花儿憔悴如此,现在还有什么可摘取的呢?我守着窗口,一个人怎么才能捱到天黑呢?梧桐叶落,再加上下着细雨,到黄昏时,滴滴答答地响个不停,这番光景,只用一个“愁”字怎能形容得了呢!【赏析】在李清照的全部词作中,最有名的大概无过于这首《声声慢》了。此词所表现的凄苦愁绪,已非入选的前两首词可比,其强烈的程度,几乎可谓是墨与泪俱,一片哀音。这种变化,实在是现实生活的改变所造成的。靖康之变,在使北宋王朝覆灭的同时,也给李清照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巨变,她的身心都遭受了极大的痛苦。故乡陷落,青州老家付之一炬。南渡后的次年,丈夫赵明诚又因病亡故,结束了伉俪恩爱的生活。继而金兵南下,她孤身一人流亡于浙南,所有藏书和财产也都在逃难中丢失了。经此浩劫,其凄苦悲愁的心境自不难想像,反映在词作中,便有了这首《声声慢》。词起头三句,连用十四个叠字,令后人赞叹不绝,或谓“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词苑丛谈》);或谓“超然笔墨蹊径之外,岂特闺帏,士林中不多见也”(《花草新编》);也有称之为“公孙大娘舞剑手”的(《贵耳集》);也有说“庶几苏、辛之亚”的(《历朝名媛诗词》)。又有作词拟句,纷纷刻意增多叠字而效颦的,如乔梦符之《天净沙》之类(今杭州孤山“西湖天下景”亭柱上“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的对联亦属此类),弄姿作态,俗气逼人,无怪陈廷焯斥之为“丑态百出”(《白雨斋词话》)。李清照这三句虽亦有意为叠字,以合此慢调“声声”之名,但毕竟是在写她自己追思往事时的心理过程,且能把自己惘然若失的举止、寂寥处境的感受和悲从中来的心态,写得细腻生动、层次分明而又极其自然。因而与猎奇卖俏、只着眼于叠字表面效果者不可同日而语。接着先说忽冷忽热的季节容易生病,能使人感觉到她身体单薄,是多愁所致,心情恶劣,又总怨天气。借酒暖身,岂能敌晚风凛冽;见雁南归,又勾起往事无数。黄花委地,憔悴而不堪摘的,是花是人,已难分解。“有谁堪摘”的“谁”,是疑问副词。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云:“谁,犹何也;哪也;甚也。与指人者异义。”又举此为例云:“言无甚可摘也。”“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语同白话,却生龙活虎。张端义曰:“此‘黑’字不许第二人押。”(《贵耳集》)“梧桐”以下,愈出愈妙,一片神行。“点点滴滴”四字,与发端十四叠字相照应,更见字声之讲究,乃词调声情与内容文情的需要。吾师夏承焘(瞿禅)说此词用字的艺术特色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十多个字里,舌音、齿音交相重叠,是有意以这种声调来表达她心中的忧郁和怅惘。这些句子不但读起来明白如话,听起来也有明显的音乐美,充分体现出词这种配乐文学的特色。……她这首《声声慢》词,以细腻而又奇横的笔墨,用双声叠韵、啮齿叮咛的音调,来写她心中真挚深刻的感情,这是从欧(阳修)、秦(观)诸大家以来所不曾见过的一首突出的代表作。”(《唐宋词欣赏》)念 奴 娇李清照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①,扶头酒醒②,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杆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③,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注释】①险韵:做诗词用不常用或难押的字押韵叫用险韵。 ②扶头:头抬不起而须扶,指醉后状态。 ③“清露”二句:《世说新语·赏誉》:“(王)恭尝行散至京口射堂,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引:生长。【语译】庭院里景物萧条,又加斜风细雨,重重门户不妨关闭。杨柳惹人爱怜,花儿千娇百媚。寒食节将近时,总会有种种令人可恨的天气。因难夸巧的险韵诗做成了,从扶着头的醉态中醒来了,却另有一番空荡荡的滋味。北飞的鸿雁都已过完,满腹心事却难以托雁儿捎去。楼上一连几天都觉春寒料峭,闺房四面的帘子全低垂着,我懒得去靠在玉栏杆上远眺。衾被已冷,炉香已消,新做的好梦也已醒来,不由我这怀愁的人不起身了。早晨的清露正在流滴,新植的梧桐开始生长,引起我去春游的愿望多少!待太阳升高,烟雾收敛,再看看今天天气是否晴好。【赏析】 这首词从内容、风格来看,都无疑是南渡前,丈夫离家在外时,李清照写自己孤居生活和感受的作品。所以有研究者认为其“写作的时间,大约是宣和三年(1121),也就是赵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李清照独处青州时”(《李清照词鉴赏》马兴荣文)。词在有的本子上还另有“春情”、“春思”、“春恨”、“春日闺情”一类的题目,显然都是后人所加。起三句,庭院景象。曰“萧条”、曰“又斜风细雨”,景中有愁人寂寞心情在。夫君在外,无所等候,故珍重芳姿,自闭重门。寒食清明,是易动思亲之念的时节,怨“恼人天气”,实则是闺中幽怨、烦躁的表现。“宠柳娇花”,着力写花柳美好,正见虚度春光之可惜。黄升云:“前辈尝称易安‘绿肥红瘦’(出于《如梦令》)为佳句,余谓此篇‘宠柳娇花’之句,亦甚奇俊,前此未有能道者。”(《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是赞她善于炼字组句,使所用词句新奇而极富于艺术表现力。好诗成而无人赏,酒醉了也无人管,此中滋味,唯自己知道。南唐李煜《相见欢》云:“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闲滋味”句,正用其意。“征鸿”二句,借北归之鸿雁,点出怀人主题。“难寄”,不但指人远路遥,音信难通,更是写“万千心事”不知从何说起,也是表达深情蜜意的话。换头“几日春寒”,承前“斜风细雨”;“帘垂”“慵倚”,与“重门须闭”相呼应,总写落寞无趣。白天无聊,夜晚又如何呢?虽可与夫君相聚于“新梦”,但梦终须醒,“不许愁人不起”。至此,峰回路转,以下仿佛豁然开朗,以期盼天晴出去春游来表示要暂将自己心中的阴霾离愁驱散,或者还希望能等待到夫君不久回归的消息。黄蓼园云:“起处雨,结句晴,局法浑成。”(《蓼园词选》)其实,这结局的写法,或许也受到《楚辞·九歌》的启示,所谓“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其中“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二句,全用《世说新语》原句,要将前人成句移植在自己的作品中,使之成活,亦即自然地化为其中的有机部分,这并非易事。自曹操《短歌行》中毫无顾忌地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等《诗经》原句拿来,写入自己诗中,为我所用后,有这样胆识和笔力的作家也还不多,李清照的全用《世说》语,也因此受到了不少说词者的赞赏,如《词品》、《诗辨坻》、《论词随笔》、《词征》等,皆有褒语。永 遇 乐李清照元  宵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①,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②。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③ ,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④。铺翠冠儿⑤,撚金雪柳⑥,簇带争济楚⑦。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⑧。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注释】①吹梅笛怨:因笛曲有《梅花落》,故谓。 ②次第:转眼,接着。与解作“情况,光景”不同。 ③中州盛日:指汴京盛时。中州,今河南省。 ④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 ⑤铺翠冠儿:用翡翠鸟的羽毛装饰的帽子,宋时妇女在元宵节常戴。 ⑥撚金雪柳:以金线撚丝制成的首饰,亦元宵时的装饰品。 ⑦簇带:即簇戴,插戴满头之意。济楚:齐整,美丽。宋时的方言。 ⑧怕见:怕着。韩偓《春闺》诗:“长吁解罗带,怯见上空床。”【语译】西下的太阳如一团镕化的黄金,傍晚的浮云合拢来像大块璧玉,而我如今又在哪里呢?柳色如染,烟濛濛地一片浓绿;笛声似怨,吹着《梅花落》的曲子,也不知带来了多少春意。正是元宵佳节,天气融融晴和,难道说就不会在转眼间起一场风雨?来邀请我出游的人,有的乘着华美的车子,有的骑着高贵的骏马,我却把这些喝酒的朋友和吟诗的伙伴都一概谢绝了。想当初汴京昌盛的日子,闺阁中女孩子们多的是空闲的时间,我还记得人们一年之中特别看重的,就要算元宵节了。到那天,我们有的戴着翡翠羽毛装饰起来的帽子,有的把金丝撚作线制成雪柳首饰,插戴得满头都是,大家纷纷上街争奇斗艳。如今我已人老憔悴,发鬟在风中松散,双鬓也覆盖着霜花,害怕在夜间再出去了。倒不如就躲在帘子后面,听听人家笑语喧哗。【赏析】刘辰翁曾“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以后“每闻此曲,辄不自堪”(见前同调词小序),还跟词友酬和(另同调词有“郑中甫适和易安词至”等题语)。可见这首词对宋末历经亡国之痛的词人,有相当大的艺术感染力。其实,与她年代相距不远的辛弃疾就写过效李易安体的词,刘过还曾仿此词的句法造过句(详后),都能说明李清照在南宋词坛的影响。此词在全部易安词中应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因为:(一)她将个人的不幸生活遭遇,置于北宋灭亡、世道变更的大环境中来写,因而具有时代社会意义;(二)艺术风格更趋成熟,在婉曲蕴蓄之中,显得十分沉着老练。是晚年风格的代表作。 李清照在金兵南下、浙中大乱时,曾孤身避乱于金华(今浙江中部),后金兵受挫退却,江南得以相对的安定。有人以为她可能复回至临安,晚年则基本上在临安。此词大概就作于这一时期。上阕写眼前元夕,先从傍晚时分景色写起。“落日镕金”,描摹西下夕阳生动如见,是他人不曾说过的;与下四字组成工对,令人想起“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诗句。不过,接着“人在何处”的“人”,非指所思之人,乃作者自指,用法与“人比黄花瘦”同。“在何处”之问只是虚问,是感慨北宋沦亡、汴京难归、故乡隔绝、孤身漂泊江南的身世遭遇,先为下阕回忆“中州盛日”作铺垫。若谓是问已亡故之丈夫赵明诚在何处,反嫌“火气”过重,与前后语意、全词风格都不协调了,且人近晚年,非丧偶之初,没有必要时时提及。“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八字,精心琢句。烟,即柳之状,染,言其浓,谓望之柳色堪染;梅,即笛之曲,怨,状其吹,谓听之如怨如诉。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显然是仿效易安这两句的,还被杨慎将刘过误记作稼轩(见《词品》)。人间变化虽大,元宵之自然风景依然。“春意”不减,而又值“融和天气”,作者十分客观地写来,并不加渲染,只是在“次第岂无风雨”句中,才透露出饱受世事风风雨雨的作者的内心余悸,也因为有了这一句,才使这首词寄托了作者对南宋耽于苟安局面的担忧。上阕歇拍三句,说谢绝相召,写出自己游兴兰珊的精神状态,为下阕再说怕夜出张本。其中“香车宝马”四字,是判断其当时可能在临安的依据。换头推开另起。回忆“中州盛日”,是元夕自然会有的联想,也是为申明之所以谢客相邀的理由。下阕全从此目的出发而将往昔之青春欢愉与如今之憔悴避人作对比。“闺门多暇”,当指李清照出嫁前还是个姑娘时,在汴京居住的那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与她流离后内外都独自操劳的情况截然不同。两宋“偏重三五”的情况,书多有载,毋烦赘引。穿戴装饰以应时,纷纷夜出“争济楚”,自是小儿女们爱打扮、好玩乐情景。折到“如今憔悴”,怕出去抛头露面,用“风鬟霜鬓”四字,恰当至极,不但有风霜历尽的意思,且能暗示一副蓬头乱发的老态,如何能再效满头都插戴花花草草的小儿女模样行事呢?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淡语作结,反更显出其悲哀的深沉。此词与“声声慢”相比,别是一种艺术风格与表现方式。通篇无悲、愁、涕、泪等字样,也不事情景渲染,只平平叙来,“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张端义《贵耳集》),沉郁悲凉,庶几可入于大雅之林。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宋词300首解析(6) 宋词300首解析(8) 初中语文必须会背的180个文言文实词 宋词300首解析(1) 处世三十六计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