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考点中国现代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
ID:52039
2021-10-26
49页1111
1.18 MB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CONTENTS目录PART04真题帮PART02拓展帮PART01考点帮PART03方法帮
PART01考点帮PART01考点帮
考点1考点2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考点帮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1.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科技发展计划【2018年23题考查】【2020年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两弹一星”含义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核弹概况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导弹概况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意义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考点1考点2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考点帮“两弹一星”人造地球卫星概况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意义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取得成就的原因①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②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意义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漫步太空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②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考点1考点2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考点帮科技发展计划名称863计划、973计划、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863计划1986年,根据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和陈芳允等科学家的建议,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为高技术研究的重点。【2017年11题、2015年23题(2)、2013年11题考查】973计划1997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与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展开研究,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作用在这些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优秀科技人才,科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考点1考点2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考点帮2.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杂交水稻【2014年23题(2)考查】培育成功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袁隆平地位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所获荣誉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多项国际大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意义①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②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考点1考点2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考点帮青蒿素概况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意义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考点1考点2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考点帮3.文化事业的发展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成就①“双百”方针提出后,一批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优秀作品脱颖而出,主要有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如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电影《大决战》、大型舞剧《丝路花雨》等。③2012年,我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用文艺作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考点1考点2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考点帮易失分点1.“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又称为探索时期(1956—1966年),不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3.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和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均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不是在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
考点1考点2社会生活的变迁(10年7考)考点帮考点1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的变化【2019年11题、2018年11题、2016年23题、2015年10题、2014年23题(2)考查】改革开放之前改革开放之后美丽乡村衣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们展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原因: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食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考点1考点2社会生活的变迁(10年7考)考点帮考点1日常生活的变化【2019年11题、2018年11题、2016年23题、2015年10题、2014年23题(2)考查】改革开放之前改革开放之后上海的居民小区住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生活方式①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考点1考点2社会生活的变迁(10年7考)考点帮考点1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2016年10题考查】交通成就【2019年23题考查】①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②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③航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④轨道: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⑤出行方式: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昔日的“自行车王国”如今汽车进入千家万户
考点1考点2社会生活的变迁(10年7考)考点帮考点1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2016年10题考查】通信成就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成就①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②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影响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PART02拓展帮图说历史总结归纳家国情怀分析探究
图说历史拓展帮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总结归纳分析探究家国情怀图1我国第一颗原子图2东方红一号卫星图3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弹爆炸成功(1)上述图片反映了什么主题?(2)图1、图2所示成就的取得与哪些人物有关?这些人物和图3所示人物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参考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取得的科技成就。(2)邓稼先、钱学森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攀登的精神。阅读以下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说历史拓展帮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总结归纳分析探究家国情怀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1966年):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64年,我国第一颗导弹试验成功。(2)“文革”十年(1966—1976年):①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②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3)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①“863计划”实施;②“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1)客观原因: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界上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信息、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这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促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的发展。(2)主观原因: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②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建立科研机构,组织科研队伍,制定科技发展规划;③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图说历史拓展帮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总结归纳分析探究家国情怀1.教育、科技、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1)教育发展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经济是决定社会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关键;教育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科技的进步也带动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取决于全民族的素质和科技人才,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2.粮票和布票等票证的产生与停用分别说明了什么?粮票和布票等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的表现;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发展,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增多,我国逐步取消了各种票证。
图说历史拓展帮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总结归纳分析探究家国情怀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启示。(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2)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保证。(3)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要继续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PART03方法帮
典例精析史料研析方法帮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2019河南]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 )1957年,东北纺管局 南京市民通过无人货架购买商品员工缴回节余粮票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C.经济发展D.智能手机使用
方法帮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考法解读本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学生需要根据图片材料,分析消费变迁的情况,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根本原因,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典例精析史料研析三步解法审题干一审设问: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二审关键词:“根本因素”“粮票”“通过无人货架购买商品”。析选项辨是否符合题意。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根本因素”。消费习惯、互联网普及、智能手机使用都不是图片反映的消费变迁的根本原因,排除A、B、D。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严重匮乏,人们要凭“票”购物;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物资日益丰富,消费品供应逐渐可以满足百姓的需求,购买方式也发生了转变。C符合题意。查知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方法帮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典例精析史料研析1.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重大影响。材料呈现100多年来,积弱积贫、被视为“东亚病夫”的古老中华民族,在这一天石破天惊地矗立于神秘的核科技高地上,成为和平崛起的重要象征,影响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西方列强从此对中国刮目相看,重新估量中国在国际的地位,世界战略格局也由此而改变。问题设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使“西方列强从此对中国刮目相看,重新估量中国在国际的地位”的事件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题思路由材料中“矗立于神秘的核科技高地上”“重新估量中国在国际的地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该事件。由材料关键信息“对中国刮目相看,重新估量中国在国际的地位”“世界战略格局也由此而改变”等可总结出这一事件的影响。参考答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战略格局的改变。
方法帮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典例精析史料研析2.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的变化。材料呈现1980年全国平均每人消费粮食428斤,平均每人用于购买穿着的零售额为42元。城乡人民穿着的质量大有提高。1980年皮鞋零售量比1957年增长8倍。购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等占用的零售额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80年的24.5%。问题设置材料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解题思路通过材料中“购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等占用的零售额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80年的24.5%”这一提示信息,可知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的变化。由时间“1980年”可知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参考答案我国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提高。改革开放。
PART03真题帮
真题展示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真题帮命题点21.[2016河南,10]中国联想集团成功研制“深腾6800”巨型计算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端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国家。这对推动中国国防、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这表明我国(B)A.“863计划”已完成B.信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科技强军已实现D.高等教育形成相当规模
真题展示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真题帮命题点2考法总结本题通过史料考查科技的进步。三步解法审题干一审设问:“表明”。二审关键词:“巨型计算机”“具备研制高端计算机系统能力”。析选项我国的“863计划”是一项长期计划,在“863计划”支持下我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并不表明“863计划”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与科技强军无关,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高等教育形成相当规模,排除D项。查知识中国联想集团成功研制“深腾6800”巨型计算机,说明我国在计算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计算机技术属于信息技术的一部分。1.B
真题展示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真题帮命题点22.[2013河南,11]1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迅速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863计划纲要》。材料反映了(A)①邓小平的果断决策②科学家的时代责任感③党中央的高度重视④“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真题展示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真题帮命题点2考法总结本题通过史料考查“863计划”。三步解法审题干一审设问:“反映了”。二审关键词:“1986年”“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邓小平迅速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析选项由“邓小平迅速批示”可得出①,由“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可得出②,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可得出③。查知识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2.A
真题展示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真题帮命题点23.[2015河南,23(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大事记同时期的世界形势1986年制定《863计划纲要》。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已经把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西欧“尤里卡”计划等相继提出。1980—1989年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有20个,1990—1996年成立了69个。如今欧盟、东盟、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经济组织推动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1999年成功发射“神舟一号”无人飞船。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2年研制出超级计算机“深腾1800”。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2010年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真题展示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真题帮命题点2(2)据材料二,大事年表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哪些领域的巨大成就?结合同一时期的世界形势,概括指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4分)科技、经济、外交、教育等领域。(2分)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制定恰当的政策;(1分)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融入世界。(1分)(3)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给你的生活带来的便利。(1分)高速铁路,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出行;远程教育,改变了我们学习的方式。(1分,任答一点即可)
真题展示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真题帮命题点2考法总结本题通过大事年表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四步解法读设问、读材料一、读设问,明了题目问的是什么:(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哪些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3)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给你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二、带着问题读材料。找中心、找信息根据设问找到材料的关键信息:材料二中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及成就取得的时间。
真题展示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真题帮命题点2四步解法分析材料关键信息与知识的联系(2)制定《863计划纲要》、成功发射“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研制出超级计算机、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都属于科技领域的成就;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属于教育领域的成就;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属于外交领域的成就;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功举办世博会应属于经济领域的成就。中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制定恰当的政策,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融入世界,这些都是取得以上成就的原因。(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高速铁路的修建,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出行;远程教育,改变了我们学习的方式。组织答案根据上述分析用历史语言组织答案。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4.[2018河南,11]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D)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考法总结本题通过史料考查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三步解法审题干一审设问:“反映了”。二审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析选项材料中“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这些流行语,与A、B、C三项都没有直接联系,所以A、B、C三项都不能选。查知识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流行语,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4.D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5.[2015河南,10]《人民日报》曾报道了一系列大学毕业生的“人物志”,他们中有自愿到西藏实现军旅之梦的,有到农村公路管理处巡查道路的,还有到网络新职业中“淘金”的。这一报道反映了高校毕业生有(A)①多元的职业方向②开放的就业观念③自主选择的权利④统一的分配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考法总结本题通过史料考查改革开放后人们就业观念的变化。三步解法审题干一审设问:“反映了”。二审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实现军旅之梦”“巡查道路”“网络新职业”。析选项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实现军旅之梦”“巡查道路”“网络新职业”可知①②③均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查知识改革开放以来,从前的“铁饭碗”(统一的分配制度)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5.A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6.[2019河南,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的“绿皮”像子弹头的“复兴号”标准内燃机车 动车组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前夕,旧中国只修筑了铁路2.1万多千米;到2017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千米,其中高铁里程2.5万千米,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以前,全国铁路平均时速不到40千米;如今,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越来越多,从北京到上海大约1300千米的距离,最快只要4个多小时。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开通,标志着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结束。有人用了一个比喻:“青藏铁路就像有力的手臂,让中央拉紧藏。”200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数据显示,全区生产总值290.05亿元,同比增长13.4%,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青藏铁路拉动着西部跟上整个国家发展的步伐。(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铁路交通有何巨大发展?(3分)火车制造的科技含量增加;火车行驶速度大大提升;铁路营业里程迅速增长。(3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2)据材料三,结合我国铁路交通的发展,概括青藏铁路通车带来的影响。(2分)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带动了西部的开发和发展;促进了西藏经济快速增长;填补了西藏铁路交通的空白。(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交通发展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2分)缩短时空距离;方便人们出行;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考法总结本题通过图片与文字材料考查我国铁路交通的发展,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四步解法读设问、读材料一、读设问,明了题目问的是什么:(1)我国铁路交通有何巨大发展;(2)概括青藏铁路通车带来的影响;(3)谈谈交通发展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找中心、找信息根据设问找到材料的关键信息:材料一中“内燃车”“标准动车组”;材料二中西藏自治区的变化。分析材料关键信息与知识的联系(1)由材料一中“‘绿皮’内燃机车”与“‘复兴号’标准动车组”的对比以及材料二中所述“铁路营业里程”“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越来越多”,可得出答案。(2)由材料三中“让中央拉紧西藏”“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4%”“拉动着西部跟上整个国家发展的步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3)开放性设问,言之成理即可。组织答案根据上述分析用历史语言组织答案。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7.[2016河南,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前20世纪90年代的的中国城市街头中国城市街头材料二1978—2007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6.7m2增加到27.1m2,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81年的7438km2扩展到2005年的32520.7km2,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也从1980年的19.6%快速跃到2005年的40.5%。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材料三1978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650.2亿元。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法国和英国。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8019.4亿元,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172534亿元,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万亿美元。(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城市的发展变化。(4分)材料一:城市面貌由落后到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发生巨大变革(自行车、人力车被各种汽车取代;马路上的人流变为车流)。(2分)材料二:居民居住面积增加;城市建筑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2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城市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2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工业和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市场经济和商品贸易的发展。(2分)(3)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家乡所在城镇的发展成就。(1分)例:郑州地铁1号线通车运营,为市内交通提供了便利;郑州CBD已成为郑州市崭新的城市名片。(1分)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考法总结本题通过图片材料、史料考查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发展变化。四步解法读设问、读材料一、读设问,明了题目问的是什么:(1)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城市的发展变化;(2)我国城市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3)家乡所在城镇的发展成就。二、带着问题读材料。找中心、找信息根据设问找到材料的关键信息:材料一中不同时期的城市街头;材料二、三中的时间信息及各项数据的变化。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四步解法分析材料关键信息与知识的联系(1)由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中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落后到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自行车、人力车被各种汽车取代,马路上的人流变为车流)。由材料二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面积增加,城市建筑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2)由材料三中时间信息和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是最重要的原因。另外,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工业和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市场经济和商品贸易的发展等也是其原因。(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组织答案根据上述分析用历史语言组织答案。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8.[2014河南,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2年全国通用粮票长城信用卡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家庭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材料三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资丰富、鼓励消费;(1分)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1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2分)科技改变生活;(1分)改革开放。(1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3)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2分)例:互联网的普及。说明:网购巨大的成交量,拉动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举例1分,说明1分)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考法总结本题通过图片材料、史料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四步解法读设问、读材料一、读设问,明了题目问的是什么:(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2)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3)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二、带着问题读材料。找中心、找信息根据设问找到材料的关键信息:材料一中两幅图片下的文字信息“粮票”“信用卡”;材料二中不同时期的“四大件”;材料三中的成就。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四步解法分析材料关键信息与知识的联系(1)材料一、二中粮票等票证的出现和20世纪80年代以前城乡人们的要求,是对当时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物资紧缺的情况的反映。材料中长城信用卡的使用和今天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的增加。(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科技含量逐步增加,科技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3)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科技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例如:网购巨大的成交量,拉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等。组织答案根据上述分析用历史语言组织答案。
中考历史复习考点中国现代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
展开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CONTENTS目录PART04真题帮PART02拓展帮PART01考点帮PART03方法帮
PART01考点帮PART01考点帮
考点1考点2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考点帮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1.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科技发展计划【2018年23题考查】【2020年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两弹一星”含义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核弹概况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导弹概况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意义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考点1考点2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考点帮“两弹一星”人造地球卫星概况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意义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取得成就的原因①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②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意义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漫步太空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②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考点1考点2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考点帮科技发展计划名称863计划、973计划、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863计划1986年,根据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和陈芳允等科学家的建议,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为高技术研究的重点。【2017年11题、2015年23题(2)、2013年11题考查】973计划1997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与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展开研究,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作用在这些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优秀科技人才,科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考点1考点2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考点帮2.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杂交水稻【2014年23题(2)考查】培育成功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袁隆平地位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所获荣誉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多项国际大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意义①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②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考点1考点2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考点帮青蒿素概况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意义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考点1考点2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考点帮3.文化事业的发展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成就①“双百”方针提出后,一批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优秀作品脱颖而出,主要有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如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电影《大决战》、大型舞剧《丝路花雨》等。③2012年,我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用文艺作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考点1考点2科技文化成就——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10年5考)考点帮易失分点1.“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又称为探索时期(1956—1966年),不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3.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和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均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不是在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
考点1考点2社会生活的变迁(10年7考)考点帮考点1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的变化【2019年11题、2018年11题、2016年23题、2015年10题、2014年23题(2)考查】改革开放之前改革开放之后美丽乡村衣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们展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原因: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食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考点1考点2社会生活的变迁(10年7考)考点帮考点1日常生活的变化【2019年11题、2018年11题、2016年23题、2015年10题、2014年23题(2)考查】改革开放之前改革开放之后上海的居民小区住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生活方式①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考点1考点2社会生活的变迁(10年7考)考点帮考点1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2016年10题考查】交通成就【2019年23题考查】①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②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③航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④轨道: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⑤出行方式: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昔日的“自行车王国”如今汽车进入千家万户
考点1考点2社会生活的变迁(10年7考)考点帮考点1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2016年10题考查】通信成就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成就①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②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影响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PART02拓展帮图说历史总结归纳家国情怀分析探究
图说历史拓展帮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总结归纳分析探究家国情怀图1我国第一颗原子图2东方红一号卫星图3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弹爆炸成功(1)上述图片反映了什么主题?(2)图1、图2所示成就的取得与哪些人物有关?这些人物和图3所示人物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参考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取得的科技成就。(2)邓稼先、钱学森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攀登的精神。阅读以下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说历史拓展帮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总结归纳分析探究家国情怀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1966年):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64年,我国第一颗导弹试验成功。(2)“文革”十年(1966—1976年):①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②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3)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①“863计划”实施;②“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1)客观原因: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界上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信息、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这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促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的发展。(2)主观原因: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②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建立科研机构,组织科研队伍,制定科技发展规划;③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图说历史拓展帮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总结归纳分析探究家国情怀1.教育、科技、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1)教育发展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经济是决定社会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关键;教育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科技的进步也带动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取决于全民族的素质和科技人才,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2.粮票和布票等票证的产生与停用分别说明了什么?粮票和布票等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的表现;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发展,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增多,我国逐步取消了各种票证。
图说历史拓展帮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总结归纳分析探究家国情怀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启示。(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2)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保证。(3)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要继续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PART03方法帮
典例精析史料研析方法帮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2019河南]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 )1957年,东北纺管局 南京市民通过无人货架购买商品员工缴回节余粮票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C.经济发展D.智能手机使用
方法帮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考法解读本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学生需要根据图片材料,分析消费变迁的情况,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根本原因,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典例精析史料研析三步解法审题干一审设问: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二审关键词:“根本因素”“粮票”“通过无人货架购买商品”。析选项辨是否符合题意。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根本因素”。消费习惯、互联网普及、智能手机使用都不是图片反映的消费变迁的根本原因,排除A、B、D。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严重匮乏,人们要凭“票”购物;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物资日益丰富,消费品供应逐渐可以满足百姓的需求,购买方式也发生了转变。C符合题意。查知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方法帮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典例精析史料研析1.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重大影响。材料呈现100多年来,积弱积贫、被视为“东亚病夫”的古老中华民族,在这一天石破天惊地矗立于神秘的核科技高地上,成为和平崛起的重要象征,影响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西方列强从此对中国刮目相看,重新估量中国在国际的地位,世界战略格局也由此而改变。问题设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使“西方列强从此对中国刮目相看,重新估量中国在国际的地位”的事件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题思路由材料中“矗立于神秘的核科技高地上”“重新估量中国在国际的地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该事件。由材料关键信息“对中国刮目相看,重新估量中国在国际的地位”“世界战略格局也由此而改变”等可总结出这一事件的影响。参考答案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战略格局的改变。
方法帮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典例精析史料研析2.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的变化。材料呈现1980年全国平均每人消费粮食428斤,平均每人用于购买穿着的零售额为42元。城乡人民穿着的质量大有提高。1980年皮鞋零售量比1957年增长8倍。购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等占用的零售额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80年的24.5%。问题设置材料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解题思路通过材料中“购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等占用的零售额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80年的24.5%”这一提示信息,可知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的变化。由时间“1980年”可知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参考答案我国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提高。改革开放。
PART03真题帮
真题展示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真题帮命题点21.[2016河南,10]中国联想集团成功研制“深腾6800”巨型计算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端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国家。这对推动中国国防、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这表明我国(B)A.“863计划”已完成B.信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科技强军已实现D.高等教育形成相当规模
真题展示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真题帮命题点2考法总结本题通过史料考查科技的进步。三步解法审题干一审设问:“表明”。二审关键词:“巨型计算机”“具备研制高端计算机系统能力”。析选项我国的“863计划”是一项长期计划,在“863计划”支持下我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并不表明“863计划”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与科技强军无关,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高等教育形成相当规模,排除D项。查知识中国联想集团成功研制“深腾6800”巨型计算机,说明我国在计算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计算机技术属于信息技术的一部分。1.B
真题展示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真题帮命题点22.[2013河南,11]1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迅速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863计划纲要》。材料反映了(A)①邓小平的果断决策②科学家的时代责任感③党中央的高度重视④“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真题展示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真题帮命题点2考法总结本题通过史料考查“863计划”。三步解法审题干一审设问:“反映了”。二审关键词:“1986年”“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邓小平迅速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析选项由“邓小平迅速批示”可得出①,由“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可得出②,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可得出③。查知识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2.A
真题展示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真题帮命题点23.[2015河南,23(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大事记同时期的世界形势1986年制定《863计划纲要》。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已经把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西欧“尤里卡”计划等相继提出。1980—1989年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有20个,1990—1996年成立了69个。如今欧盟、东盟、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经济组织推动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1999年成功发射“神舟一号”无人飞船。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2年研制出超级计算机“深腾1800”。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2010年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真题展示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真题帮命题点2(2)据材料二,大事年表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哪些领域的巨大成就?结合同一时期的世界形势,概括指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4分)科技、经济、外交、教育等领域。(2分)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制定恰当的政策;(1分)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融入世界。(1分)(3)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给你的生活带来的便利。(1分)高速铁路,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出行;远程教育,改变了我们学习的方式。(1分,任答一点即可)
真题展示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真题帮命题点2考法总结本题通过大事年表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四步解法读设问、读材料一、读设问,明了题目问的是什么:(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哪些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3)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给你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二、带着问题读材料。找中心、找信息根据设问找到材料的关键信息:材料二中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及成就取得的时间。
真题展示命题点1科技文化成就真题帮命题点2四步解法分析材料关键信息与知识的联系(2)制定《863计划纲要》、成功发射“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研制出超级计算机、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都属于科技领域的成就;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属于教育领域的成就;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属于外交领域的成就;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功举办世博会应属于经济领域的成就。中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制定恰当的政策,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融入世界,这些都是取得以上成就的原因。(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高速铁路的修建,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出行;远程教育,改变了我们学习的方式。组织答案根据上述分析用历史语言组织答案。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4.[2018河南,11]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D)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考法总结本题通过史料考查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三步解法审题干一审设问:“反映了”。二审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析选项材料中“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这些流行语,与A、B、C三项都没有直接联系,所以A、B、C三项都不能选。查知识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流行语,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4.D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5.[2015河南,10]《人民日报》曾报道了一系列大学毕业生的“人物志”,他们中有自愿到西藏实现军旅之梦的,有到农村公路管理处巡查道路的,还有到网络新职业中“淘金”的。这一报道反映了高校毕业生有(A)①多元的职业方向②开放的就业观念③自主选择的权利④统一的分配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考法总结本题通过史料考查改革开放后人们就业观念的变化。三步解法审题干一审设问:“反映了”。二审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实现军旅之梦”“巡查道路”“网络新职业”。析选项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实现军旅之梦”“巡查道路”“网络新职业”可知①②③均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查知识改革开放以来,从前的“铁饭碗”(统一的分配制度)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5.A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6.[2019河南,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的“绿皮”像子弹头的“复兴号”标准内燃机车 动车组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前夕,旧中国只修筑了铁路2.1万多千米;到2017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千米,其中高铁里程2.5万千米,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以前,全国铁路平均时速不到40千米;如今,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越来越多,从北京到上海大约1300千米的距离,最快只要4个多小时。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开通,标志着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结束。有人用了一个比喻:“青藏铁路就像有力的手臂,让中央拉紧藏。”200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数据显示,全区生产总值290.05亿元,同比增长13.4%,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青藏铁路拉动着西部跟上整个国家发展的步伐。(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铁路交通有何巨大发展?(3分)火车制造的科技含量增加;火车行驶速度大大提升;铁路营业里程迅速增长。(3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2)据材料三,结合我国铁路交通的发展,概括青藏铁路通车带来的影响。(2分)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带动了西部的开发和发展;促进了西藏经济快速增长;填补了西藏铁路交通的空白。(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交通发展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2分)缩短时空距离;方便人们出行;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考法总结本题通过图片与文字材料考查我国铁路交通的发展,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四步解法读设问、读材料一、读设问,明了题目问的是什么:(1)我国铁路交通有何巨大发展;(2)概括青藏铁路通车带来的影响;(3)谈谈交通发展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找中心、找信息根据设问找到材料的关键信息:材料一中“内燃车”“标准动车组”;材料二中西藏自治区的变化。分析材料关键信息与知识的联系(1)由材料一中“‘绿皮’内燃机车”与“‘复兴号’标准动车组”的对比以及材料二中所述“铁路营业里程”“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越来越多”,可得出答案。(2)由材料三中“让中央拉紧西藏”“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4%”“拉动着西部跟上整个国家发展的步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3)开放性设问,言之成理即可。组织答案根据上述分析用历史语言组织答案。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7.[2016河南,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前20世纪90年代的的中国城市街头中国城市街头材料二1978—2007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6.7m2增加到27.1m2,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81年的7438km2扩展到2005年的32520.7km2,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也从1980年的19.6%快速跃到2005年的40.5%。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材料三1978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650.2亿元。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法国和英国。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8019.4亿元,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172534亿元,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万亿美元。(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城市的发展变化。(4分)材料一:城市面貌由落后到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发生巨大变革(自行车、人力车被各种汽车取代;马路上的人流变为车流)。(2分)材料二:居民居住面积增加;城市建筑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2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城市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2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工业和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市场经济和商品贸易的发展。(2分)(3)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家乡所在城镇的发展成就。(1分)例:郑州地铁1号线通车运营,为市内交通提供了便利;郑州CBD已成为郑州市崭新的城市名片。(1分)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考法总结本题通过图片材料、史料考查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发展变化。四步解法读设问、读材料一、读设问,明了题目问的是什么:(1)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城市的发展变化;(2)我国城市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3)家乡所在城镇的发展成就。二、带着问题读材料。找中心、找信息根据设问找到材料的关键信息:材料一中不同时期的城市街头;材料二、三中的时间信息及各项数据的变化。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四步解法分析材料关键信息与知识的联系(1)由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中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落后到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自行车、人力车被各种汽车取代,马路上的人流变为车流)。由材料二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面积增加,城市建筑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2)由材料三中时间信息和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是最重要的原因。另外,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工业和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市场经济和商品贸易的发展等也是其原因。(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组织答案根据上述分析用历史语言组织答案。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8.[2014河南,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2年全国通用粮票长城信用卡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家庭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材料三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资丰富、鼓励消费;(1分)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1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2分)科技改变生活;(1分)改革开放。(1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3)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2分)例:互联网的普及。说明:网购巨大的成交量,拉动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举例1分,说明1分)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考法总结本题通过图片材料、史料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四步解法读设问、读材料一、读设问,明了题目问的是什么:(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2)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3)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二、带着问题读材料。找中心、找信息根据设问找到材料的关键信息:材料一中两幅图片下的文字信息“粮票”“信用卡”;材料二中不同时期的“四大件”;材料三中的成就。
真题展示命题点1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帮命题点2四步解法分析材料关键信息与知识的联系(1)材料一、二中粮票等票证的出现和20世纪80年代以前城乡人们的要求,是对当时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物资紧缺的情况的反映。材料中长城信用卡的使用和今天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的增加。(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科技含量逐步增加,科技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3)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科技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例如:网购巨大的成交量,拉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等。组织答案根据上述分析用历史语言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