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训练47把握逻辑要义(解析版)
展开
把握逻辑要义(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王充《论衡·订鬼》中说:“天地之性,本有此化,非道术之家所能论辩。”此处的“论辩”意指( )A.说明和解释B.推理和证明C.论证和说明D.揭露和推翻A 解析:王充认为道术之家不能揭示天地之性,A符合题意,排除B、C、D。2.有人说,论辩,不过是抬杠耍嘴皮;又有人说,论辩,不过是转得大些的脑筋急转弯而已;还有人说,论辩中抽到自己都不认可的立场是无论如何不能获胜的。逻辑学中的论辩指的是( )A.由前提推导结论B.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C.用来说服人、反驳别人的方式D.思维中的规则C 解析:逻辑学中的论辩在于说服人、反驳别人,C符合题意,排除A、B、D。3.(2021·北京东城模拟)辩论赛也叫论辩赛,还叫作辩论会。它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相关知识的竞赛,思维反映能力的竞赛,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也是综合能力的竞赛。这里的综合能力包括( )①观察实践的能力②把握规律的能力 ③诡辩的能力④运用逻辑规则的能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 解析:这里的综合能力包括观察实践的能力、把握规律的能力、运用逻辑规则的能力,①②④符合题意,排除③。4.小张问:“我能使用你的电动自行车吗?”小李回答:“我家电动自行车操作麻烦,你不能使用。”对小李的回答,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③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④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A 解析:小李说的“使用”语义不同于小张的“使用”,小李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5.一个警察叫一个人不要动,那个人没动,警察说手举起来,那个人没举,-3-
警察问为什么不举,那个人说:“你叫我不要动,我怎么举呀?”这个警察( )①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②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③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④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C 解析:这个警察既让犯人动,又不让犯人动,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②③符合题意,排除①④。6.一位中学老师给学生讲中国近代史,在课堂上向某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是怎样认识孙中山的?”这位学生居然回答说:“我根本不认识孙中山。”全班同学听了这个回答哄堂大笑,老师也被弄得哭笑不得。这位同学的错误在于( )A.违反了逻辑规则B.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C.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D.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D 解析:题中两个“认识”意思不同,该同学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D符合题意,排除A、B、C。7.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都无分别,是非真假相混,落入如此境地的人便绝不能说出使人明白的道理。”他实质上是强调了( )A.要避免思维中的自相矛盾B.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C.要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D.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D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话实质上强调了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8.某市开展严打暴恐犯罪专项行动。在一次审讯中,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有一人是犯罪主谋。警察问他们:“谁是主谋?”甲说:“不是我。”乙说:“不是我。”丙说:“是甲。”上述推理过程主要依据的是( )A.矛盾律B.排中律C.同一律D.充足理由律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排中律的理解和应用。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B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9.有一个博士分配到一家研究所工作,-3-
成为该研究所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心想:“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噌噌噌从水面上飞快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怎么回事?”博士又不好意思去问,自己可是博士生哪!过了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噌噌噌地飘过水面去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来,博士生也想上厕所,但是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厕所又太远,怎么办?该博士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他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1)博士敢于“水上漂”的原因何在?(2)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解析:博士没有考虑其他可能性,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十分有害的。答案:(1)原因在于这位博士只想到了“水上漂”这种几乎不存在的可能性,而轻易排除了其他可能。(2)进行科学思维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尽量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