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训练15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解析版)
展开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我的破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是源自时任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1763年国会演讲的一句著名谚语,这句谚语体现了( )①用法律限制王权,保障民权②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在法律之下③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④内阁首相掌握实权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③B 解析:材料中“我的破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体现的是用法律限制王权,说明国王在万人之上,但在法律之下,因此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2.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依法战“疫”是每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有些公共场合,有人不戴口罩上街,被善意提醒后却说:“就是不戴!”此外,摘下口罩抽烟、随地吐痰等行为也时有发生,让网友惊呼“迷惑”。从《政治与法治》的角度分析这些不合理行为出现的原因是( )①违背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②遵守法律是享有自由的前提③不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侵犯他人的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 解析:题干中一些人的行为割裂了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没有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说明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享有自由的前提,①②符合题意;题意与社会公平正义无关,③不符合题意;题干中一些人的不合理的行为,侵犯的不是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④不符合题意。3.(2021·山东枣庄月考)2020年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这是因为(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依法治国的总目标③依法防控是党依法行政、依法治理能力全面提高的体现④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可以转化为疫情防控的治理效能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6-
B 解析: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这是因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可以将其制度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治理效能,①④符合题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说法不准确且与题意无关,排除。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③错误。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工作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建设、探索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人民法院科学立法,促进了审判工作的发展②人民法院依法行政,促进了社会管理的进步③人民法院依法审判,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④人民法院独立司法,保障了人们的正当权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D 解析:①混淆了审判机关和人大的职能;②混淆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职能;③④符合题意。5.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审议后,在中国人大网公布,社会公众可以在2020年6月13日前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一做法的意义在于( )A.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推动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C.促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D.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B 解析:这一做法可以推动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立法质量,B符合题意;A、C、D与材料无关。6.为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更好地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中共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意在( )①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②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③提高党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④充分发挥党依法治国的主体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 解析:党坚持依法执政不是依法行政,③错误。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④错误。7.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其意义在于( )-6-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②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成③加强了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 解析:民法典的通过,有利于促进法治体系建设,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①④符合题意;我国尚未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排除②;材料没有涉及党的领导,排除③。8.2020年6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在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2020年工作任务部署会上强调,以点带面推进法治建设均衡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这就要求我们( )①坚持党的领导②建设法治体系③担当公正司法责任④积极进行依法行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了党和国家相关干部强调法治建设,①②符合题意;③④的主体分别是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与设问中的主体要求不相符。9.下面漫画告诉我们,分享发展成果( )A.应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B.应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完全对等的原则C.必须积极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D.应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A 解析:在分享发展成果方面,“领导干部不得有特权”说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A符合题意。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完全对等起来,因为这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割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B错误。C、D与题意不符。10.面对突发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本次立法坚持的原则有( )-6-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 解析: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体现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符合题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体现了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②符合题意;面对突发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而立法,体现了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原则,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③。11.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相辅相成的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③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统一④治国理政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B 解析:“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善”即为德治、“法”即为法治,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治国理政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①④符合题意;②③只强调了法治,未涉及德治,不全面。12.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制定一部一成不变、永远适用的宪法。作为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宪法也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下列说法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任何国家都不能只有一部宪法,必须因势而定②任何国家的宪法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因时而变③我国法治总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④我国法治是由党的意志所决定的并与其相适应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C 解析:我国只有一部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说法太绝对;“宪法也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②正确;我国法治由我国国情决定并与其相适应,③正确,④错误。二、非选择题-6-
13.(2020·江苏南京高三检测)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微信、微博在大众工作、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会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浑水摸鱼,获取非法利益。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在网络运用方面应如何承担责任。解析:本题考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等相关知识。本题以公民参与网络生活为背景,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分析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的答题范围为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主体是公民,主题是公民在网络运用方面应如何承担责任。结合材料,联系教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组织答案:公民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公民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也可以从公民的民主监督和有序参与等角度进行分析,理论结合相关材料组织答案即可。答案: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任何公民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依法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利,自觉抵制网络谣言。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依法依规发布网络信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不得危害国家利益。④要支持、监督政府治理网络环境,有效防止网络虚假信息传播。14.材料一 目前,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法律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司法不规范、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公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意识不强。材料二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1)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解决好材料一中的问题。(2)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解析:解答第(1)问,首先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本题题型属于典型的“措施类”主观题,旨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针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行使立法权,行政机关要坚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以及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即可。第(2)问作答时需认真审读设问,阅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可以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以及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述。答案:(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行使立法权,做到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使法律真正反映人民意愿;行政机关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文明执法;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6-
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特权思想和行为。(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能够领导依法治国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中国共产党能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依法治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