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综合检测(带解析)
展开
章末综合检测(四)(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1·宿迁期末检测)干旱沙漠地区的花岗岩体,受到自然界各种力量的雕刻,表面易形成极不规则的蜂窝状洞穴。图1为新疆博尔塔拉蜂窝花岗岩地貌图,图2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图1中的岩石对应图2中的岩石类型为( )A.甲 B.乙C.丙D.丁2.图1中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岩浆喷出—沉积—风力侵蚀C.沉积—岩浆侵入—流水侵蚀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力侵蚀解析:第1题,读图2可知,外力作用指向丁,则可以判断丁为沉积岩,沉积岩经过内力作用(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则乙为变质岩,变质岩经过内力作用(重熔再生作用)变成岩浆,则甲为岩浆,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则丙为岩浆岩,岩浆岩经过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丁,经过内力作用(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乙。图1中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对应图2中的丙,故选C。第2题,图1中的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所以,最先是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然后地壳抬升形成山脉;最后在干旱沙漠地区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不规则的蜂窝状洞穴,形成新疆博尔塔拉蜂窝花岗岩地貌,故选D。
答案:1.C 2.D(2021·张家口高二月考)云贵高原地处我国亚热带南部,广泛分布着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如图)。据此完成3~5题。3.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A.必须是高温多雨的气候B.岩石必须是石灰岩C.必须有植被茂盛的环境D.岩石需具有可溶性4.石林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陆地高原石灰岩石林B.海洋石灰岩陆地高原石林C.内陆盆地石灰岩石林D.平原石灰岩陆地高原石林5.图示的喀斯特地貌中,属于沉积地貌的是( )A.石林B.钟乳石、石笋C.峰林D.干溶洞解析:第3题,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具有流动的水、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水的溶蚀作用,D正确。湿热的气候可以加速反应,但不是基本条件,A错误。岩石有可溶性,不一定必须是石灰岩,B错误。植被茂盛不是基本条件,C错误。故选D。第4题,石林为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成过程是海洋环境下碳酸钙沉积形成石灰岩,后地壳隆起形成陆地高原,流水溶蚀形成石林,B正确。故选B。第5题,图中石林、峰林、干溶洞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A、C、D错误。钟乳石、石笋为溶洞中水滴含有碳酸钙沉淀沉积作
用形成,属于沉积地貌,B正确。故选B。答案:3.D 4.B 5.B(2021·绍兴期末)地形变速率是指地表产生变形的速度,下图为我国沿北回归线部分地区的地形变速率统计图(单位:毫米/年)。完成6~7题。6.受地形变速率影响,两地之间高差变化最大的是( )A.甲、乙之间B.乙、丙之间C.丙、丁之间D.甲、丁之间7.图中甲、丁两地地形变速率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流水侵蚀作用强烈B.板块边界,地壳上升明显C.地形平坦,风力沉积作用明显D.人口密集,人类改造强烈解析:第6题,地形变速率是指地表产生变形的速度,正值表示增高,负值表示降低,丁的地形变速率最大,增高最多,丙为负值,降低最多,两地之间高差变化最大,C正确。故选C。第7题,甲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丁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上升明显,B正确;两地海拔均上升,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海拔应下降,A错误;两地均位于南方地区,风力沉积作用小,C错误;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造有限,D错误。故选B。答案:6.C 7.B(2021·北京高三考试)重庆武隆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下图为该地三维地质模拟图。读图,回答8~9题。
8.中石院天坑( )A.由岩浆岩构成B.由岩层受内力断裂下陷形成C.为流水溶蚀形成D.年龄早于羊水河出露的地层9.图示区域( )A.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河流的航运价值高C.地下多溶洞、暗河D.聚落规模大集中分布解析:第8题,中石院天坑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受外力作用即流水溶蚀影响形成,C正确,B错误;由沉积岩构成,A错误;从图例可以看出,年龄晚于羊水河出露的地层,D错误。故选C。第9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错误;喀斯特地貌地形起伏大,河流的航运价值低,地下多溶洞、暗河,C正确,B错误;聚落规模小,分散分布,D错误。故选C。答案:8.C 9.C(2021·西安中学高三模拟)读下图,完成10~11题。10.图中( )A.①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核B.形成①②处岩石的地质作用相同
C.断层发生在岩层③形成之后D.④处溶洞景观由岩层断裂下陷造成1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云 ②新 ③秦 ④宁 ⑤桂 ⑥青A.①④B.①⑤C.②③D.⑤⑥解析:第10题,结合图例可知:图中①处为岩浆岩,一般认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A错误;图中①为岩浆岩,因岩浆冷却凝固而成,②处为变质岩,因变质作用而成,B错误;断层穿过岩层③,因此应发生在岩层③形成之后,C正确;④处溶洞景观由流水溶蚀而成,D错误。故选C。第11题,结合图中溶洞等信息可知,甲地峰林景观是喀斯特地貌,多出现在云南(简称云或滇)、贵州(简称贵或黔)、广西(简称桂)等省区。故选B。答案:10.C 11.B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2021·广州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长江口是一个丰水、多沙、中等潮汐强度的河口湾,在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崇明岛等一系列岛屿。下图是长江河口示意图,图中的涨落潮优势转换界是河流径流和海洋潮流动力的平衡地带,在近底层涨落潮流相抵后净流速等于零的地方。(1)指出九段沙在长江口中的位置特点,说明其成因。(4分)(2)推断长江河口崇明岛等岛屿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6分)(3)长江河口涨、落潮流主通道不一致,分析其涨潮通道偏向长江北岸的原因。
(6分)(4)随着全球变暖和长江一系列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预测长江河口未来的变化趋势,并说明依据。(6分)解析:(1)读图判断九段沙位于涨落潮优势转换界;九段沙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结合材料可知涨落潮优势转换界处流速等于零,河流挟带泥沙在此沉积。(2)长江三角洲在流水沉积作用下不断增大,所以涨落潮优势转换界的位置应逐渐向海洋中移动,崇明岛最靠近陆地,形成最早,其次为长兴岛或横沙岛,九段沙目前位于涨落潮优势转换界的位置,所以形成最晚。(3)因为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受其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海水涨潮时从东向西流,所以北岸为涨潮时主通道,落潮时潮流从西向东流,南岸为落潮时主通道;长江自西向东流,南侧流水速度较快,北侧流水较慢,所以涨潮时潮流通道主要在北侧,落潮时潮流通道主要在南侧。(4)长江上游水利枢纽的建设使河口处径流减少,同时泥沙在库区沉积,含沙量下降,河口处沉积作用减弱;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潮流作用增强,海水侵蚀作用加大,海岸线后退,河口处岛屿面积可能缩小。答案:(1)位置特点:位于涨落潮优势转换界。原因:长江挟带泥沙,在涨落潮优势转换界,水流(底层)流速为零,泥沙堆积。(2)形成的先后顺序:崇明岛、长兴岛或横沙岛、九段沙。理由:九段沙现处于涨落潮优势转换界上,是最新形成的岛屿;长江三角洲从海洋向陆地演变过程中,涨落潮优势转换界不断向海洋推进,崇明岛形成最早、年代最老,其后依次形成长兴岛或横沙岛和九段沙。(3)东海涨潮潮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转,主流偏北;同理,长江入海水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主流偏南。因此,在地转偏向力、潮流与径流共同作用下,长江北支河流势力较弱,涨潮潮流势力较强,形成了东海涨潮流以北支为主(崇明岛以北)。(4)变化趋势:长江口的泥沙淤积将减弱;岛屿面积缩小;海岸线后退。
原因: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潮流势力增强;长江水利工程建设导致来沙、来水减少。13.(2021·合肥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铁板洲位于长江下游距离河口约600km的微弯河段,其下游200m处有一个相邻沙洲——和悦洲,可认为是一对子母洲。甲图示意铁板洲、和悦洲的地理位置,乙图示意1998-2016年铁板洲、和悦洲的面积变化状况。(1)分析铁板洲、和悦洲的形成过程。(6分)(2)指出1998-2016年铁板洲、和悦洲面积变化状况的异同,并分析原因。(6分)(3)列举研究铁板洲、和悦洲面积变化可采用的方法。(6分)(4)指出铁板洲被水流侵蚀的主要部位,并说明原因。(6分)解析:(1)河流中的沙洲主要由流水堆积形成,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中上游支流众多,径流量大,挟带泥沙量大,大量泥沙被带到河流下游;从图中可以看出,铁板洲、和悦洲所在河段的下游变窄,排水不畅,水流速度变缓,河流挟带泥沙的能力下降,泥沙堆积,形成沙洲。(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铁板洲、和悦洲
的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铁板洲的下降速度更快。原因:铁板洲、和悦洲的泥沙主要来自长江中上游地区,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及上游水库的修建,使河流泥沙含量减少,沉积量变少,枯水期径流增加,河流沉积作用减缓,侵蚀增强,泥沙沉积减少,导致沙洲面积减小;从图中可以看出,铁板洲位于和悦洲上游,受到的侵蚀更加明显,面积下降更快。(3)研究铁板洲、和悦洲面积变化可采用地理信息技术,也可以采用传统的方法。地理信息技术中的遥感可用于监测面积的变化,采用遥感测量数据,对相近水位时遥感图像进行对比,直观地反映洲体面积的变化。传统方法采用人工实际测量的数据,也可反映洲体各部分的面积变化情况。(4)从图中可以看出,洲头正对上游来水方向,水流速度较快,侵蚀较强;受到洲头的阻挡,水流分为左右两支,其洲体西北侧河道较宽,水流较大,加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其洲体西北侧侵蚀作用更为明显,故铁板洲的侵蚀作用主要位于洲头及洲体西北侧。答案:(1)长江中上游支流众多,径流量大,挟带泥沙量大;铁板洲、和悦洲所在河段的下游变窄,排水不畅,水流速度变缓,泥沙堆积。(2)变化状况的异同:铁板洲、和悦洲的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铁板洲的下降速度更快。原因: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及上游水库的修建,使河流泥沙含量减少,沉积量变少,枯水期径流增加,河流沉积作用减缓,侵蚀增强,导致沙洲面积减小;铁板洲位于和悦洲上游,受到的侵蚀更加明显,面积下降更快。(3)方法一:采用遥感测量数据,对相近水位时遥感图像进行对比,直观地反映洲体面积的变化。方法二:采用人工实际测量的数据,也可反映洲体各部分的面积变化情况。(4)铁板洲的侵蚀作用主要位于洲头及洲体西北侧。原因:洲头正对上游来水方向,侵蚀较强;受到洲头的阻挡,水流分为左右两支,其洲体西北侧水流较大,加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侵蚀作用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