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61教学网)
我的位置:
2022人教版新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复习作业:专题二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附解析)
ID:49361 2021-10-08 10页1111 413.66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21·四川德阳一模)1843年起,英国指派港督管治香港,同时港督兼任在华贸易总监和全权大臣。1859年后,英国解除了港督的兼任职务,港督专司总督一职。英国进行上述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香港人民抗英运动高涨B.列强侵华格局发生变化C.中英形成暂时和好局面D.英国扩大对华侵略需要解析:选D。据材料“1843年起……港督兼任在华贸易总监和全权大臣”“1859年……解除了港督的兼任职务”并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可知,英国进行此调整是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故选D项。据材料“解除了港督的兼任职务”可知,港督的调整主要与对华贸易有关,排除A项;依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势力主要以英国为主,排除B项;据材料“1859年后”可知,处在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排除C项。2.鸦片战争之后,英国认识到随着传统中国对外关系体制被打破,其他国家也必定会向中国要求条约特权。为维护英国在列强对华关系中的领导地位,英国遂从中国攫取了(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协定关税的特权解析:选B。题干中体现英国希望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英国一体享有,这是片面最惠国待遇特权的体现,故选B项。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排除A项;居住及租地权体现在租界设置上,排除C项;协定关税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排除D项。3.(2020·广东深圳二模)1841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三元里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周边百余村的团练手持戈矛犁锄,“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使得英军“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三元里抗英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小生产者存在固有阶级局限C.战斗的意志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D.民众团结抗争勇于反击侵略解析:选D。材料“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体现出民众团结抗击外来侵略,故选D项。A项是1840—1842年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材料反映出民众的抗争精神,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关,排除B项;战斗的意志影响战争成败,实力才是取胜的关键,排除C项。4.(2020·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美国有位总统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导致该场战争的原因是叩头!——狂妄无知的中国人装腔作势,严拒平等对待外邦,尽管是通商,也要把主仆关系强加于外人,并将其尽情羞辱。”他这样评论是为了(  )A.否认战争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B.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根源C.污蔑中方狂妄自大以混淆是非D.假借争取外交平等为英国辩解解析:选D。材料“导致该场战争的原因是叩头!——狂妄无知的中国人装腔作势,严拒平等对待外邦,尽管是通商,也要把主仆关系强加于外人,并将其尽情羞辱”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为了争取外交上的平等,否认了其侵略性,故选D项。评论的内容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外交上的不平等,没有提及否认战争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排除A项;鸦片战争的真正根源是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大门,不是外交问题,排除B项;材料对鸦片战争的评论是为英国辩解,但中国当时的狂妄自大是事实,不是污蔑,排除C项。5.(2020·福建莆田二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视《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重新沉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遭到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这表明鸦片战争(  )A.惊醒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B.未能对清廷造成实质性的震动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D.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解析:选B。从材料中“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重新沉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可知,鸦片战争的爆发并没有改变清政府的政策和观念,没有给清朝统治者造成实质性的震动,故选B项。鸦片战争惊醒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与材料“重新沉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符,排除A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一致,都是西方列强企图把中国变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排除D项。6.(2021·湘赣皖长郡十五校联考)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尽管中英军队在广东对峙,驻扎在香港的英国军官和记者居然坐船绕过清军防线,进入广东山区度假、狩猎,山区里的居民向他们兜售农产品,提供食宿,并未向两广当局举报敌人潜入。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B.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C.普通民众把战争置身己外D.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解析:选A。材料“中英军队在广东对峙,驻扎在香港的英国军官和记者居然坐船绕过清军防线,进入广东山区度假、狩猎,山区里的居民向他们兜售农产品,提供食宿,并未向两广当局举报敌人潜入”,体现出当时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故选A项;材料中山民向列强提供食宿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排除B项;普通民众不可能把战争置身己外,排除C项;从材料看不出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排除D项。7.(2020·宁夏银川二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此后清廷“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 。这反映了清廷(  )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B.半殖民地化的完成C.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解析:选C。依据材料“奕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可以看出晚清政府受西方外交的影响,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故选C项。8.1894年黄海大战开战之初,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名称火炮/门鱼雷发射管/架总排水量/吨总兵力/人平均航速/节北洋水师19555632100212610.2日本联合舰队26856840840391614.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日本综合国力的强大B.清朝政治制度的腐败C.中日经济水平的差异D.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解析:选D。表格展示了中日海军力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双方的军事实力的对比,故选D项。材料仅反映了日本海军的军事力量,没有反映日本的综合国力情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的海军军事力量,不能反映清朝政治制度是否腐败,排除B项;表格仅体现了黄海大战开战之初中日双方海军实力对比,无法体现中日经济水平的差异,排除C项。9.1894年11月,日本驻美国公使栗野慎一郎在美国《北美评论》上发表文章声称:“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顽固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栗野慎一郎的言行表明,当时日本(  )A.深受《独立宣言》的影响B.获得了西方列强广泛支持C.重视掌握国际舆论话语权D.致力于推翻中国封建制度 解析:选C。由材料“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顽固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可知,日本积极构建自身文明形象和清政府的野蛮形象,把自己标榜为文明和进步的国家,把清政府描述为腐朽落后的国家,迎合了西方的文明思维,注重掌握国际舆论的话语权,故选C项。《独立宣言》发表于1776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驻美国公使发表的文章,并未提及西方列强的态度,排除B项;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在于抢夺资源,侵略中国,排除D项。10.(2021·江苏启东高三期中)日本学者藤村道生关于甲午战争的评论:“北洋陆军装备毛瑟枪和克鲁伯炮,所以,在武器方面,它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的日军优越。它是内战和示威用的以及完全没有近代战争所必需的给养、运输机构和兵站设备。”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军队(  )A.不是真正的国防军队B.只学西方的军事技术C.军事实力比日军先进D.更适合对外防御侵略解析:选A。材料中“没有近代战争所必需的给养、运输机构和兵站设备”体现出当时中国军队不是真正的国防军队,故选A项。“只学西方的军事技术”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体现中国武器比日军先进,但是不能体现军事实力先进,排除C项;D项与材料“是内战和示威用的”不符,排除。11.台湾巡抚唐景崧在《马关条约》签署当日上奏清廷“挽救英、俄为同盟,许其保辽、保台”。台湾绅士代表向英国领事提出:在中国保有主权情况下,将行政权与各种捐税交予英国以换取英国的保护。上述行动说明台湾官绅(  )A.在保台策略上分歧严重B.寄希望于国际干预C.放弃了自主保台的努力D.主张国际共管台湾解析:选B。从材料可知,台湾官绅为了保住台湾,希望在给予外国一定特权的基础上,由外国帮助收回台湾 ,体现的是台湾官绅为了保台,寄希望于国际干预,故选B项。从材料可知台湾巡抚和台湾绅士守住台湾的意见是一致的,排除A项;材料“上奏清廷”“在中国保有主权情况下”,体现出台湾人民自主保台所做出的努力,排除C项;台湾官绅希望保留台湾归属中国的权利,并不是主张国际共同管理台湾,排除D项。12.(2021·海南省等级考试模拟)雷颐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下列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改革的是(  )A.鸦片战争的失败B.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C.甲午战后的危机D.《辛丑条约》的签订解析:选C。据材料“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的危局导致清朝进行戊戌变法,这是清政府首次进行政治改革,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失败,清朝没有进行政治变革,故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导致洋务运动,不属于政治改革,故排除B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朝推行新政,但不属于首次变革,故排除D项。13.近代中国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签订后(  )A.多口通商,闭关政策被打破B.邓世昌等人进行了英勇抵抗C.列强开始在华掀起瓜分狂潮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解析:选C。据材料“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 割澎湖列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开始在华掀起瓜分狂潮,故选C项。《南京条约》规定多口通商,闭关政策被打破,排除A项;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等人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材料强调《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影响,排除B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排除D项。14.(2021·河南六市检测)下面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对该形势图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A.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D.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形成解析:选B。据材料“1899”“1900”“平原”“廊坊”“大沽”“八国联军”等可知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反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当时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故选B项。15.(2021·山西阳泉一模)慈禧太后曾降旨:“已革端郡王载漪,倡率诸王贝勒轻信拳匪,妄言主战,致肇衅端,罪实难辞。降调辅国公载澜,随同载勋妄出违约告示,咎亦应得,著革去爵职。”这可以用来说明(  )A.汉人督抚开始掌握清政府实权B.立宪派愿望落空转入革命阵营C.清朝中央集权统治受到了冲击D.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解析:选D。根据材料“已革端郡王载漪……降调辅国公载澜,随同载勋妄出违约告示,咎亦应得,著革去爵职” 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D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人督抚开始掌握清政府实权,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A项;“皇族内阁”组建后,立宪派愿望落空转入革命阵营,排除B项;中央集权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主旨惩办反帝官员不符,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糜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李鸿章1874年《筹议海防折》材料二 在海防问题上,郑观应认为“枪炮器械宜精也,不精则彼利我钝;轮船、火车、电报宜兴也,不兴则彼速而我迟”。“徒以分省设防画疆而守,遇有事变拨调他省师舰以为接济,而号令不齐,医械不一。平日既无统属之分,临进难收臂指之效。”他还认为中国建立海军的目的在于“卫商民,收防海之实用”,“张国威,护华商”。而发展工商业又为建立海防提供了物质保证,他说:“非富不能图强,非强不能保富,富与强实相维系也。”——摘编自《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鸿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外患”呈现出哪些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郑观应的海防主张。解析:(1)根据材料一“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 一国生事,诸国构煽”“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从西方列强侵华的特点、国家的增多和借用先进的工业文明等方面概括。(2)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二“枪炮器械宜精也,不精则彼利我钝”“平日既无统属之分,临进难收臂指之效”“非富不能图强,非强不能保富,富与强实相维系也”,从学习西方的技术、统一军事指挥权和发展工商业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评价从对我国海防发展和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方面分析。答案:(1)新变化:西方列强主要由海路入侵中国,东南海疆危机严重;列强侵华由一国到多国,相互勾结;侵华列强凭借先进工业文明,装备精良,实力强大。(2)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统一军事指挥权、建立海防与发展工商业结合。评价:有利于中国海防的近代化;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富国强兵的愿望和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17.(2020·江苏南京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华夷”观念,至少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中国人在自己的经验与想象中建构了一个“天下”。他们想象,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地理空间越靠外缘,就越荒芜,住在那里的民族也就越野蛮,文明的等级也越低。但是这种中心与边缘的划分并不完全是空间的,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但是,在北宋一切都变化了,民族和国家有了明确的边界,天下缩小成中国,而四夷却成了敌手。……在关于“中国”的各种观念和话题里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人感受,焦虑、紧张的情绪,而这些感受,焦虑、紧张情绪所呈现的一般思想世界,就成了精英观念和经典思想的一个背景与平台,使他们总是在试图证明“中国(宋王国)”的正统性和“文明(汉族文化)”的合理性。——摘编自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材料二 在对外关系中,整个嘉庆朝,“中国”的使用频率在微弱的增加,鸦片战争前后,“天朝”使用的次数减少,“中国”使用的频度相对增加;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几乎不用。“天朝”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1895年后,“世界”一词的使用次数急剧增加,在1898年超过“万国”,1903年后超过“天下”;与此同时,“国家”和“民族”这两个关键词的使用也超过“天下”。——据邹明洪、冯建勇《从传统天下到近代国家:清季近代国家观念之构筑——兼论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中国边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战国到宋代,“华夷”观念发生的变化,并简述其对宋代思想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关系中的称谓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两次“天下观”变化原因的相同点。答案:(1)变化:划分依据从偏重文明到注重疆界;华夷之间的边界由模糊到清晰;对自身文明由自信、优越到焦虑、紧张。影响:催生了以“天理”为核心的理学思想。(2)变化:“天朝”逐渐减少并消失,“中国”和“大清国”增加;“天下”逐渐减少,“世界”“国家”和“民族”日益增加。趋势:清廷逐渐抛弃传统的“天下观”思想,形成一种近代国家意识;逐渐形成世界意识;民族意识逐渐觉醒。(3)外部势力威胁;统治者认识的变化;地位或实力的变化;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篇名句默写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答题具体步骤与技巧复习指南(实用!)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总复习训练11.4抽样方法与总体分布的估计专题检测(带解析) 2022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总复习训练11.1随机事件、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专题检测(带解析) 2022高考生物(山东版)一轮总复习专题26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专题检测(有解析)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