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学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ID:44189
2021-10-19
9页1111
20.93 KB
县中学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县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和减负措施的有关要求,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家校共育,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共建新时代教育生态,切实强化“立德树人"目标任务,让学生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xxx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加强“五项管理",切实落实中学生减负措施,做到全覆盖、齐步走、常态化,有效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确保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生态化。二、组织机构组长:XXX副组长:XXX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各班班主任下设“五项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XXX(兼)三、工作目标
加强学生作业设置和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要求,确保作业总量不超标;加强学生睡眠及午休时间管理,确保学生睡眠充足;加强学生手机进校园管控,畅通学生能和家长正常信息沟通的渠道;加强学生读物的排查、清理、整顿力度,让学生能静心读精典,夯实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加强学生体质监控和管理,给足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切实提高。四、主要举措(一)加强学生作业管理1.紧盯作业育人功能。作业设置和布置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人而设、因材施教,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把握作业设置的基点。在课堂教学增效提质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作业育人功能,设置和布置科学合理严谨有效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体系、锻炼能力、培养习惯、掌握知识本质,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制度、教学管理、科学评价、提高学科质量、构建特色品牌。2.聚焦强化作业统筹。建立健全作业总量控制机制,学校指定专门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和平衡各学科作业总量。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得超过90分钟。各年级组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聚焦强化年级组、学科组的作业统筹,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尽量利用自习课和延迟服务时间等时间在校完成大部分作业。
3.注重作业科学设计。要切实提高作业质量,确保作业难度符合学生实际,不得超过课程标准要求。创新实行差异化作业,鼓励分层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等,进一步创新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形式,不断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实施效果。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高难度的作业,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不得通过微信和等方式向家长和学生布置作业。4.严格作业批改规范。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作业批改要全批全改,及时反馈,充分利用纠错本等介质,要求学生及时对错误作业进行订正,及时向学生进行反馈、答疑等工作,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有疑惑的学生做好答疑和辅导工作。不得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二)加强学生睡眠作息管理1.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共同努力,确保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低于9小时,给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中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一般不得晚于22:00o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可与第二天向教师说明情况。班主任要督促学生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2.统筹学校作息时间。学生到校时间一般上午不早于8:00,下午不早于2:10,各年级组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门卫应提前开门,做好妥善安置。
3.加强科学睡眠教育。各年级组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和宣传睡眠知识,告之学生和家长,充足的睡眠对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的睡眠管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4.加强学生睡眠督查指导。学校成立学生睡眠督查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将学生睡眠情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督查、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师量化考核之中。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学生睡眠管理日常监督。(三)加强学生手机进校管理1.有限带入校园。各年级利用班会、家长会、学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告之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校园。学生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保安和门卫统一进行保管,禁止带入课堂。2.细化管理措施。学校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学校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xxxxxxx、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3.加强教育引导。学校将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4.做好家校沟通。学校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通过家校群、学校公众号、电子流动字幕等形式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让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四)加强课外读物管理L课外读物推荐原则。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要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要求。不能违反《出版管理条例》的“十二条"规定。2.课外读物推进程序。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3.规范课外读物购买。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组织统一购买。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学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4.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学校开设依托“大阅读"活动,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比如聊书活动、名著大家谈、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和手抄报评比等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学校将采用适当的形式表彰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师生。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5.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学校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学校将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五)加强体质健康管理1.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学校将通过学校公众号、班级家校群、电子流动字母、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会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2.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每周3课时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3.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各年级要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6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4.学校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创建青少年体育社团,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一校级联赛一选拔性竞赛'体育竞赛体系。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的指导要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5.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学校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6.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一评估一反馈一干预一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7.学校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六)切实降低考试压力1.严控考试次数。每学期组织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命题要符合素质教育导向,不随意增减内容、改变难度、调整进度。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前期要对学生精准实施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活动,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迎考态度。3.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七)强化家长协同管理3.家校联动促管理。学校要主动做好家长工作,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参与“五项管理",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做作业习惯、睡眠习惯、手机使用习惯、阅读习惯、体育锻炼习惯,科学预防肥胖和近视。4.减负家庭要行动。家长不随意增补孩子家庭作业,不盲目报班参加校外培训,以减轻自己孩子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五、工作要求1.提高思想认识。学校各部门、各年级组要充分认识实施“五项管理"的重要意义,要站在为国家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高度,肩扛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做实做细做好“五项管理"工作,使“五项管理"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1
3.加强宣传引导。“五项管理”工作,一是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的有效途径;二是学校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学校要通过公众号、班级家校群、电子流动字母、宣传栏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五项管理"的宣传与引导,让“五项管理"深入人心、扎根沃土,营造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合一、共同参与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社会氛围和良好教育生态。4.强化督导问责。建立学校“五项管理"工作体系,学校校长是“五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并由专人负责“五项管理”工作的落实和督查,不间断对学校“五项管理”落实情况实行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学校把“五项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办学、师德师风和教师量化考评等体系中。学校建立“五项管理"约谈和问责机制,对未认真履行“五项管理"或工作履职不到位的年级和个人给予严肃的追责问责。15.及时总结上报。学校要对“五项管理"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总结、精心梳理、精准提炼,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六:本方案自从发布之日起实施。
县中学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县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和减负措施的有关要求,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家校共育,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共建新时代教育生态,切实强化“立德树人"目标任务,让学生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xxx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加强“五项管理",切实落实中学生减负措施,做到全覆盖、齐步走、常态化,有效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确保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生态化。二、组织机构组长:XXX副组长:XXXXXX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各班班主任下设“五项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XXX(兼)三、工作目标
加强学生作业设置和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要求,确保作业总量不超标;加强学生睡眠及午休时间管理,确保学生睡眠充足;加强学生手机进校园管控,畅通学生能和家长正常信息沟通的渠道;加强学生读物的排查、清理、整顿力度,让学生能静心读精典,夯实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加强学生体质监控和管理,给足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切实提高。四、主要举措(一)加强学生作业管理1.紧盯作业育人功能。作业设置和布置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人而设、因材施教,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把握作业设置的基点。在课堂教学增效提质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作业育人功能,设置和布置科学合理严谨有效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体系、锻炼能力、培养习惯、掌握知识本质,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制度、教学管理、科学评价、提高学科质量、构建特色品牌。2.聚焦强化作业统筹。建立健全作业总量控制机制,学校指定专门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和平衡各学科作业总量。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得超过90分钟。各年级组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聚焦强化年级组、学科组的作业统筹,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尽量利用自习课和延迟服务时间等时间在校完成大部分作业。
3.注重作业科学设计。要切实提高作业质量,确保作业难度符合学生实际,不得超过课程标准要求。创新实行差异化作业,鼓励分层布置作业,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等,进一步创新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形式,不断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实施效果。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高难度的作业,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不准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不得通过微信和等方式向家长和学生布置作业。4.严格作业批改规范。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作业批改要全批全改,及时反馈,充分利用纠错本等介质,要求学生及时对错误作业进行订正,及时向学生进行反馈、答疑等工作,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有疑惑的学生做好答疑和辅导工作。不得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二)加强学生睡眠作息管理1.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共同努力,确保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低于9小时,给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中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一般不得晚于22:00o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可与第二天向教师说明情况。班主任要督促学生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2.统筹学校作息时间。学生到校时间一般上午不早于8:00,下午不早于2:10,各年级组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门卫应提前开门,做好妥善安置。
3.加强科学睡眠教育。各年级组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和宣传睡眠知识,告之学生和家长,充足的睡眠对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的睡眠管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4.加强学生睡眠督查指导。学校成立学生睡眠督查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将学生睡眠情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督查、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师量化考核之中。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学生睡眠管理日常监督。(三)加强学生手机进校管理1.有限带入校园。各年级利用班会、家长会、学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告之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校园。学生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保安和门卫统一进行保管,禁止带入课堂。2.细化管理措施。学校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学校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xxxxxxx、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3.加强教育引导。学校将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4.做好家校沟通。学校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通过家校群、学校公众号、电子流动字幕等形式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让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四)加强课外读物管理L课外读物推荐原则。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要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要求。不能违反《出版管理条例》的“十二条"规定。2.课外读物推进程序。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3.规范课外读物购买。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组织统一购买。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学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4.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学校开设依托“大阅读"活动,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比如聊书活动、名著大家谈、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和手抄报评比等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学校将采用适当的形式表彰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师生。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5.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学校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学校将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五)加强体质健康管理1.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学校将通过学校公众号、班级家校群、电子流动字母、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会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2.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每周3课时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3.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各年级要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6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4.学校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创建青少年体育社团,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一校级联赛一选拔性竞赛'体育竞赛体系。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的指导要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5.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学校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6.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一评估一反馈一干预一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7.学校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六)切实降低考试压力1.严控考试次数。每学期组织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命题要符合素质教育导向,不随意增减内容、改变难度、调整进度。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前期要对学生精准实施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活动,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迎考态度。3.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及排名。(七)强化家长协同管理3.家校联动促管理。学校要主动做好家长工作,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参与“五项管理",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做作业习惯、睡眠习惯、手机使用习惯、阅读习惯、体育锻炼习惯,科学预防肥胖和近视。4.减负家庭要行动。家长不随意增补孩子家庭作业,不盲目报班参加校外培训,以减轻自己孩子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五、工作要求1.提高思想认识。学校各部门、各年级组要充分认识实施“五项管理"的重要意义,要站在为国家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高度,肩扛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做实做细做好“五项管理"工作,使“五项管理"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1
3.加强宣传引导。“五项管理”工作,一是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的有效途径;二是学校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学校要通过公众号、班级家校群、电子流动字母、宣传栏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五项管理"的宣传与引导,让“五项管理"深入人心、扎根沃土,营造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合一、共同参与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社会氛围和良好教育生态。4.强化督导问责。建立学校“五项管理"工作体系,学校校长是“五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并由专人负责“五项管理”工作的落实和督查,不间断对学校“五项管理”落实情况实行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学校把“五项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办学、师德师风和教师量化考评等体系中。学校建立“五项管理"约谈和问责机制,对未认真履行“五项管理"或工作履职不到位的年级和个人给予严肃的追责问责。15.及时总结上报。学校要对“五项管理"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总结、精心梳理、精准提炼,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六:本方案自从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