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生物(山东版)一轮总复习专题20种群及其动态—模拟(有解析)
ID:43081
2021-10-17
10页1111
395.41 KB
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专题20 种群及其动态【5年高考】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1.(2020江苏单科,10,2分)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答案 B 2.(2018浙江11月选考,13,2分)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B.性比率(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前期最大C.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即开始减少D.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答案 D 3.(2017课标全国Ⅲ,5,6分)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答案 B 4.(2016课标全国Ⅱ,5,6分)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答案 C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5.(2020山东,11,2分)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形)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答案 B 6.(2019课标全国Ⅰ,6,6分)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形)增长阶段答案 D 7.(2019浙江4月选考,12,2分)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答案 B 8.(2019海南单科,24,2分)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马铃薯培养液B.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行C.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D.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答案 C 9.(2019江苏单科,14,2分)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答案 B 10.(2018课标全国Ⅰ,5,6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形)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 D 11.(2018浙江4月选考,18,2分)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答案 D 12.(2017课标全国Ⅰ,5,6分)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形)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 D 13.(2020海南单科,24,10分)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原因是 。 (2)曲线a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主要原因是种群增长所需的 最丰富。 (3)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 。该组酵母菌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种群增长逐渐变慢,其限制因素有 (答出2点即可)。 (4)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 。 答案 (1)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2)营养物质 (3)不换培养液 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4)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14.(2019课标全国Ⅲ,31,8分)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 型(形),且种群数量为 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 答案 (1)S a/2 (2)减小 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15.(2017课标全国Ⅱ,31,9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型(形)。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 答案 (1)J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捕食 (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教师专用题组]【5年高考】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1.(2018江苏单科,19,2分)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答案 B 据题干“某种松鼠”可知,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C项错误;据题干“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可知,农田的存在,减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项错误;据“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可知,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B项正确;林木密度相同而斑块不同时,松鼠的种群密度可能不同,D项错误。审题方法 本题题干以文字形式呈现设题情境,准确获取信息关键词“某种”“分隔”“连接”是解题关键。
2.(2016北京理综,3,6分)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答案 A 因地理隔离形成的F区和T区两个种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种群的基因库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将T区的豹引入F区后,会导致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确定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是否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由于T区和F区的豹只存在地理隔离,未产生生殖隔离,仍为同一物种,所以T区的豹迁到F区后,物种丰(富)度不发生改变,C项错误;F区在引入健康豹繁殖子代后,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将降低,D项错误。解题思路注意提炼关键信息“F区豹种群仅剩25只→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由此可推知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3.(2015江苏单科,9,2分)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答案 B 行道树灌木丛是长方形,调查其中蜘蛛种群密度采用等距取样法,A错误;杂食性鸟类由于食物范围广,受环境影响较小,其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B正确;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合理搭配,并非物种数目越多越稳定,C错误;变色龙的体色变化是为了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并非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D错误。错因分析错选C的考生,对于生态瓶的稳定性的基本原理没有理解透彻,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物种数,更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4.(2013浙江理综,4,6分)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A选项中该种群的出生率为20%;一雌一雄婚配制的动物,生殖期雌雄比越接近1∶1,婚配成功率越高,出生率会越高;推迟某动物的性成熟,则出生率会降低;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中,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5.(2011海南单科,23,2分)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答案 A 南极冰藻由硅藻等多种藻类植物组成,故A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磷虾数量减少,必将导致企鹅数量减少;-2~2℃范围内,随环境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6.(2013课标Ⅱ,31,10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 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还受该鼠种群的 、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和 。 答案 (10分)(1)生产者(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出生率 死亡率(每空2分,共4分)(3)随机取样(2分)(4)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每空1分,共2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结构以及能量传递等知识。(1)草原上所有异养生物获得的能量最终均来源于草原上生产者固定的能量。(2)生态系统中,某一种群的种群密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还受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随机取样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7.(2020浙江7月选考,14,2分)下列关于某种昆虫种群存活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活曲线的横坐标表示该昆虫种群的年龄B.绘制种群存活曲线至少需要观察记录100个个体C.必须从不同年龄组中选取相同比例的观察记录个体D.当所有被选取的个体达到平均寿命后停止观察记录答案 A 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题述昆虫种群存活曲线的横坐标表示该昆虫种群的年龄,纵坐标表示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A正确;在收集数据时,需要至少观察1000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随后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再统计分析并绘制曲线,故B、C、D错误。8.(2014浙江理综,4,6分)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答案 B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实际上,种群数量是在一个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的,这个平均值才是环境容纳量,A错误;环境容纳量不受种群内源性调节因素的影响,B正确;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无K值,C错误;由于食物的影响,植食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冬季最小,D错误。9.(2013重庆理综,7,20分)Ⅰ.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 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 的特点。 (2)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上维持相对稳定,这是 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 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 (3)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 。 Ⅱ.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题7-Ⅱ图(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题7-Ⅱ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 ;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 ;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 。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 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答案 (20分)Ⅰ.(1)神经和体液 作用时间较长 (2)产热和散热 渗透压 (3)大脑皮层Ⅱ.(1)样方法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弱光 乔木 (2)碳元素(CO2)解析 Ⅰ主要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Ⅱ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Ⅰ.(1)参加马拉松长跑的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激素调节作用时间较长,所以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2)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的结果;运动员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渗透压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3)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该行为是由大脑皮层中的神经中枢控制的行为。Ⅱ.(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上升;由曲线图可知b→c,物种③为优势物种,物种①因不能耐受弱光而逐渐消失,而物种②因能耐受弱光所以其种群密度降低到相对稳定;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乔木将占主导地位。(2)该坡地经治理后,在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加了对大气中CO2的固定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产出。10.(2012广东理综,27,16分)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 ,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 ,促使其释放 ,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 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 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 。 (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答案 (1)升高 垂体 抗利尿激素(2)“J” b K2
(3)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动物体的渗透压调节及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1)大量失水会引起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进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使尿量减少。(2)由图9曲线可知,a~b段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但在b点后种群增长速率下降,有可能是由于此时有人在该水库放入了大型肉食性鱼,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在K2上下波动,由此可判断K2接近罗非鱼的环境容纳量。(3)由于藻毒素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所以应该根据题中相关生物的特点及营养关系绘制食物网。相关生物的特点分析如下:产毒藻为生产者;浮游动物为初级消费者;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所以罗非鱼以产毒藻和浮游动物为食;FNE为最高营养级。【3年模拟】时间:20分钟 分值:24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2020山东青岛期初调研,9)青岛气候温暖潮湿,植被生长良好,适宜动物栖息繁衍,如图反映了一段时期内某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m2B.R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PQ段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Q点时的种群增长率最大答案 B 2.(2021届山东六校二联,2)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4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上标记后再原地放生。5天后,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5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 ) A.少于200只/hm2B.多于200只/hm2C.少于50只/hm2D.多于50只/hm2答案 C 3.(2021届山东青岛十七中月考,3)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改变
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盖上盖玻片显微镜观察计数D.每次取样前应将试管振荡摇匀答案 C 4.(2021届山东菏泽期中,3)甲图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乙图表示另一种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决定该生物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除了甲图所示因素,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B.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模型为“J”形曲线,图乙中c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C.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对应着乙图中的b点D.若甲图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环境中的增长率,则①种群的适应性高于②种群答案 C 5.(2020山东聊城一中4月线上模拟,11)如图是某田鼠种群t年与t+1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外界环境条件基本不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t2年结束时该种群的数量最大B.在t2~t3时间段该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大C.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二次被捕捉的难度增大,得到的结果比实际数值偏小答案 A 6.(2020山东淄博一模,10)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 D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7.(2020山东实验中学二诊,3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B.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C.环境容纳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D.种群的指数增长不会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答案 AC 8.(2021届山东菏泽期中,20)下列有关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B.温度是影响温带和寒温带地区许多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C.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的原因是光照不足D.干旱缺水常常导致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答案 ABD 9.(2020山东黄岛4月模拟,19)如图中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甲、乙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甲种生物而言,B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下降B.对乙种生物而言,F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C.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甲曲线D.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种群数量也能迅速回升答案 AB 10.(2020山东枣庄二模,19)我国主要的蟑螂种类为德国小蠊,这种蟑螂繁殖力非常强,能传播多种病菌。如图是在一定条件下德国小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使用更大的容器培养德国小蠊,其环境容纳量一定增大B.蟑螂种群在0~4天增长缓慢的原因可能是德国小蠊需要一个适应过程C.第20天左右是防治德国小蠊危害的最佳时期D.防治德国小蠊的最根本措施是降低其环境容纳量答案 AC
2022高考生物(山东版)一轮总复习专题20种群及其动态—模拟(有解析)
展开
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专题20 种群及其动态【5年高考】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1.(2020江苏单科,10,2分)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答案 B 2.(2018浙江11月选考,13,2分)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B.性比率(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前期最大C.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即开始减少D.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答案 D 3.(2017课标全国Ⅲ,5,6分)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答案 B 4.(2016课标全国Ⅱ,5,6分)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答案 C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5.(2020山东,11,2分)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形)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答案 B 6.(2019课标全国Ⅰ,6,6分)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形)增长阶段答案 D 7.(2019浙江4月选考,12,2分)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答案 B 8.(2019海南单科,24,2分)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马铃薯培养液B.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行C.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D.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答案 C 9.(2019江苏单科,14,2分)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答案 B 10.(2018课标全国Ⅰ,5,6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形)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 D 11.(2018浙江4月选考,18,2分)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答案 D 12.(2017课标全国Ⅰ,5,6分)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形)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 D 13.(2020海南单科,24,10分)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原因是 。 (2)曲线a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主要原因是种群增长所需的 最丰富。 (3)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 。该组酵母菌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种群增长逐渐变慢,其限制因素有 (答出2点即可)。 (4)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 。 答案 (1)最适合酵母菌繁殖 (2)营养物质 (3)不换培养液 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4)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14.(2019课标全国Ⅲ,31,8分)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 型(形),且种群数量为 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 答案 (1)S a/2 (2)减小 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15.(2017课标全国Ⅱ,31,9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型(形)。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 答案 (1)J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捕食 (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教师专用题组]【5年高考】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1.(2018江苏单科,19,2分)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答案 B 据题干“某种松鼠”可知,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C项错误;据题干“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可知,农田的存在,减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项错误;据“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可知,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B项正确;林木密度相同而斑块不同时,松鼠的种群密度可能不同,D项错误。审题方法 本题题干以文字形式呈现设题情境,准确获取信息关键词“某种”“分隔”“连接”是解题关键。
2.(2016北京理综,3,6分)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答案 A 因地理隔离形成的F区和T区两个种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种群的基因库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将T区的豹引入F区后,会导致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确定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是否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由于T区和F区的豹只存在地理隔离,未产生生殖隔离,仍为同一物种,所以T区的豹迁到F区后,物种丰(富)度不发生改变,C项错误;F区在引入健康豹繁殖子代后,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将降低,D项错误。解题思路注意提炼关键信息“F区豹种群仅剩25只→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由此可推知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3.(2015江苏单科,9,2分)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答案 B 行道树灌木丛是长方形,调查其中蜘蛛种群密度采用等距取样法,A错误;杂食性鸟类由于食物范围广,受环境影响较小,其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B正确;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合理搭配,并非物种数目越多越稳定,C错误;变色龙的体色变化是为了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并非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D错误。错因分析错选C的考生,对于生态瓶的稳定性的基本原理没有理解透彻,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物种数,更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4.(2013浙江理综,4,6分)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A选项中该种群的出生率为20%;一雌一雄婚配制的动物,生殖期雌雄比越接近1∶1,婚配成功率越高,出生率会越高;推迟某动物的性成熟,则出生率会降低;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中,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5.(2011海南单科,23,2分)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答案 A 南极冰藻由硅藻等多种藻类植物组成,故A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磷虾数量减少,必将导致企鹅数量减少;-2~2℃范围内,随环境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6.(2013课标Ⅱ,31,10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 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还受该鼠种群的 、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和 。 答案 (10分)(1)生产者(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出生率 死亡率(每空2分,共4分)(3)随机取样(2分)(4)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每空1分,共2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结构以及能量传递等知识。(1)草原上所有异养生物获得的能量最终均来源于草原上生产者固定的能量。(2)生态系统中,某一种群的种群密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还受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随机取样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7.(2020浙江7月选考,14,2分)下列关于某种昆虫种群存活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活曲线的横坐标表示该昆虫种群的年龄B.绘制种群存活曲线至少需要观察记录100个个体C.必须从不同年龄组中选取相同比例的观察记录个体D.当所有被选取的个体达到平均寿命后停止观察记录答案 A 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题述昆虫种群存活曲线的横坐标表示该昆虫种群的年龄,纵坐标表示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A正确;在收集数据时,需要至少观察1000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随后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再统计分析并绘制曲线,故B、C、D错误。8.(2014浙江理综,4,6分)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答案 B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实际上,种群数量是在一个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的,这个平均值才是环境容纳量,A错误;环境容纳量不受种群内源性调节因素的影响,B正确;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无K值,C错误;由于食物的影响,植食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冬季最小,D错误。9.(2013重庆理综,7,20分)Ⅰ.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 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 的特点。 (2)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上维持相对稳定,这是 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 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 (3)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 。 Ⅱ.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题7-Ⅱ图(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题7-Ⅱ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 ;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 ;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 。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 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答案 (20分)Ⅰ.(1)神经和体液 作用时间较长 (2)产热和散热 渗透压 (3)大脑皮层Ⅱ.(1)样方法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弱光 乔木 (2)碳元素(CO2)解析 Ⅰ主要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Ⅱ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Ⅰ.(1)参加马拉松长跑的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激素调节作用时间较长,所以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2)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的结果;运动员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渗透压升高,故应及时补充水分。(3)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该行为是由大脑皮层中的神经中枢控制的行为。Ⅱ.(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上升;由曲线图可知b→c,物种③为优势物种,物种①因不能耐受弱光而逐渐消失,而物种②因能耐受弱光所以其种群密度降低到相对稳定;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乔木将占主导地位。(2)该坡地经治理后,在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加了对大气中CO2的固定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产出。10.(2012广东理综,27,16分)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 ,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 ,促使其释放 ,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 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 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 。 (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答案 (1)升高 垂体 抗利尿激素(2)“J” b K2
(3)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动物体的渗透压调节及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1)大量失水会引起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进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使尿量减少。(2)由图9曲线可知,a~b段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但在b点后种群增长速率下降,有可能是由于此时有人在该水库放入了大型肉食性鱼,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在K2上下波动,由此可判断K2接近罗非鱼的环境容纳量。(3)由于藻毒素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所以应该根据题中相关生物的特点及营养关系绘制食物网。相关生物的特点分析如下:产毒藻为生产者;浮游动物为初级消费者;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所以罗非鱼以产毒藻和浮游动物为食;FNE为最高营养级。【3年模拟】时间:20分钟 分值:24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2020山东青岛期初调研,9)青岛气候温暖潮湿,植被生长良好,适宜动物栖息繁衍,如图反映了一段时期内某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m2B.R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PQ段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Q点时的种群增长率最大答案 B 2.(2021届山东六校二联,2)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4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上标记后再原地放生。5天后,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5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 ) A.少于200只/hm2B.多于200只/hm2C.少于50只/hm2D.多于50只/hm2答案 C 3.(2021届山东青岛十七中月考,3)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结构发生改变
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盖上盖玻片显微镜观察计数D.每次取样前应将试管振荡摇匀答案 C 4.(2021届山东菏泽期中,3)甲图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乙图表示另一种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决定该生物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除了甲图所示因素,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B.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模型为“J”形曲线,图乙中c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C.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对应着乙图中的b点D.若甲图的①②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环境中的增长率,则①种群的适应性高于②种群答案 C 5.(2020山东聊城一中4月线上模拟,11)如图是某田鼠种群t年与t+1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外界环境条件基本不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t2年结束时该种群的数量最大B.在t2~t3时间段该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大C.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二次被捕捉的难度增大,得到的结果比实际数值偏小答案 A 6.(2020山东淄博一模,10)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 D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7.(2020山东实验中学二诊,3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B.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C.环境容纳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D.种群的指数增长不会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答案 AC 8.(2021届山东菏泽期中,20)下列有关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B.温度是影响温带和寒温带地区许多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C.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的原因是光照不足D.干旱缺水常常导致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答案 ABD 9.(2020山东黄岛4月模拟,19)如图中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甲、乙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甲种生物而言,B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下降B.对乙种生物而言,F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C.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甲曲线D.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种群数量也能迅速回升答案 AB 10.(2020山东枣庄二模,19)我国主要的蟑螂种类为德国小蠊,这种蟑螂繁殖力非常强,能传播多种病菌。如图是在一定条件下德国小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使用更大的容器培养德国小蠊,其环境容纳量一定增大B.蟑螂种群在0~4天增长缓慢的原因可能是德国小蠊需要一个适应过程C.第20天左右是防治德国小蠊危害的最佳时期D.防治德国小蠊的最根本措施是降低其环境容纳量答案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