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61教学网)
我的位置: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经典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ID:33174 2021-09-27 51页1111 186.51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经典练习题汇编伐木小调迟子建①雪花弹拨森林的时候,有一种声音会在苍茫中升起,它不是鸟鸣,而是伐木声。  ②那时的树木茂密、高大得遮天蔽日,如果你独自走进森林,又有山风吹过,林海发出阵阵轰鸣,那种肃杀、神秘的气息就会令你心生寒意。那时林中的动物也很多,一年之中谁家不会套上一两只兔子和狍子呢?  ③伐木的有公家的,也有私人的。公家伐木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伐的是落叶松、樟子松这些上等木材,它们被运送到全国各地后,可以造房屋,建桥梁。私人砍伐的,被允许的只有风干了的树木——我们俗称“杖杆”的已无生长迹象的树木,以及那些不能成材的杂树,譬如水冬瓜、柞木、枫桦树、水曲柳等等。  ④我童年进山伐木,通常是跟着父亲。他很爱惜树木,喜欢盘树墩来作为烧柴。如果伐一棵高高的树,把它锯为几截,那么你会得到很多的柴火;而伐一个只有人的膝盖高的侏儒般的树墩,获得的只是一截烧柴,而你用的又是同样的力气和工夫,所以我常常觉得父亲愚痴,别人家都伐树,为何我家要盘树墩而遭人耻笑?而且盘下的树墩因为散而不好装车,常常是拉着一车树墩朝家走,半途中就会有因为颠簸而骨碌骨碌滚到路上的,还得停下车来重新装车,费尽周折。  ⑤我在寻找杖杆的时候,还不止一次遇见狼,但当时我是把它当狗看待的,因为它确实跟狗长得一样,只不过耳朵是竖着的。在我们小镇,大多人家的狗我都认得,所以一回到营地,我会告诉父亲我在深山里遇见了一条狼狗,我不认识它,它也不认识我,不知是谁家的。父亲就很慌张,他说没谁家会把狗领到这么远的山上,那也许是狼吧。他煞有介事地去那片雪地辨别留下来的足印,嘱咐我以后不许一个人走远,大约是怕狼把我给叼走了吧。我想狼在山中可吃的东西很多,它们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哪会有想吃一个毛头小孩的胃口呢!⑥我最喜欢自己拉着爬犁上山拉烧柴。带上一把锯,不用走太远,就可以伐到水冬瓜。伐水冬瓜的声音非常好听,它不像松树,常常会因为身上漫溢的金色树脂粘了锯而发出喑哑的声音;水冬瓜和锯的关系如同琴弓与琴弦的关系,非常和谐,所以我最爱听这样的伐木声,跟流水声一样清亮。水冬瓜很好烧,但它燃烧的速度很快,所以挥发的热量不足,青睐它的人就少而又少。除了水冬瓜,我还喜欢伐碗口那么粗的白桦树,不过白桦树的枝条极有韧性,修剪起来比较费劲。我们喜欢把白桦树的皮剥下来,用它做引火的材料。当然,手巧的人还会用它做盐罐和烟盒。剥桦树皮的时候,手往往还能触着它身上漫溢着的汁液,那时我就会伸出舌头吮吸,天然的桦树汁清冽甘甜,喝了让人的精神顿时为之一爽。  第51页共51页,⑦冬日月光下的白桦林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壮美的景色了。有的时候拉烧柴回来得晚,而天又黑得早,当我们归家的时候,月亮已经出来了。月光洒在白桦林和雪野上,焕发出幽蓝的光晕,好像月光在干净的雪地上静静地燃烧,是那么的和谐与安详。白桦树被月光映照得如此的光洁、透明,看上去就像一支支白色的蜡烛。能够把这蜡烛点燃的,就是月光了。也许鸟儿也喜欢这样的美景,所以白桦林的鸟鸣最稠密,我经过白桦林时,总要多看它几眼。在月夜的森林中,它就像一片宁静的湖水。  ⑧我曾因为给学校拉烧柴而冻伤了双脚。那时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火炉,冬天的时候,值日生要充当烧炉工,提前一个小时赶到教室,把炉子生起来,等到八点钟同学来上课时,玻璃窗上的霜花就化了,教室也暖洋洋的了。火炉吞吃的柴火,也大都由学生们自行解决。劳动课时,班主任会带领学生上山拣烧柴。我大约那天穿的棉乌拉有些潮,又赶上天冷,把脚给冻了。回家后双脚肿胀,钻心地疼,下地走路都吃力。躺在滚烫的火炕上养着冻疮,听着窗外北风的呼啸声,看着父母一趟趟地进我的小屋嘘寒问暖的,那一刻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那冻疮最后虽然好了,但落下了疤痕。而且一到雨季的时候,冻疮的创面就开始发痒,直到如今。好像它们也如我一样,仍然怀念着已逝的寒风和飞雪,仍然忆念着那已不复存在的伐木声。1.作者回忆伐木小调哪几件事情?请模仿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4分)①→“我”在寻找仗杆时,误把狼当做狗→“我”拉着爬犁上山拉烧柴时,聆听伐木小调→②→“我”拉烧柴晚归时,欣赏月光下白桦林的美景→“我”给学校拉烧柴冻伤双脚时,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2.联系上下文,理解“那一刻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我”心里到底有哪些滋味?(4分)3.题目叫“伐木小调”,实际上作者只直接刻画了伐水冬瓜树的声音,请赏析第六段划线句的妙处。(4分)4.文章结尾作者写道“仍然怀念着已逝的寒风和飞雪,仍然忆念着那已不复存在的伐木声”,作者直接写伐木声的地方很少,结合全文分析让作者一直忆念的到底是些什么?(4分)5.直到今天,作者仍然忆念伐木声,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也有这样寓意丰富的自然之声?为什么让你忆念?请具体谈谈。(4分)第51页共51页,三幅画宗璞(1)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其实原字据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行了。我们高兴地捧了字画回家。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慨,现只说这三幅画。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2)老实说,在1986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原只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40年代初,西南联大同学上演《家》。因为长兄钟辽扮演觉新,我去看过戏。有两个场面印象最深。一是高老太爷过世后,高家长辈要瑞珏出城生产,觉新在站了一排的长辈面前的惶恐样儿。哥哥穿一件烟色长衫,据说很潇洒。我只为觉新伤心,以后常常想起那伤心。一是鸣凤鬼魂下场后,老更夫在昏暗的舞台中间,敲响了锣,锣声和报着更次的喑哑声音回荡在剧场里,现在眼前还有那老更夫的模样,耳边还有那声音,涩涩的,很苦。(3)老更夫是汪曾祺扮演的。(4)时光一晃过了40年。80年代初,《钟山》编辑部要举办太湖笔会,从苏州乘船到无锡去。万顷碧波,洗去了尘俗烦恼,大家都有些忘乎所以。汪兄忽然递过半张撕破的香烟盒纸,上写着一首诗:“壮游谁似冯宗璞,打伞遮阳过太湖。却看碧波千万顷,北归流入枕边书。”我曾要回赠一首,且有在船诸文友相助,乱了一番,终未得出究竟。而汪兄这首游戏之作,隔了5年仍清晰地留在我记忆中。(5)1986年春,偶往杨周翰先生家,见壁悬画图,上栖一只松鼠,灵动不俗。得知乃汪兄大作时,不胜惊异。又有一幅极秀的字,署名上官碧,又不知这是沈从文先生笔名。杨先生则为我的无知而惊异,笑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6)实在是的,我常处于懵懂状态,这似乎是一种习惯。不过一经明白,便有行动,虽然还是拖了许久。初夏时,我修书往蒲黄榆索画,以为一年半载后可得一张。(7)不想一周内便来了一幅斗方。两只小鸡,毛茸茸的,歪着头看一串紫红色的果子,很可爱。果子似乎很酸,所以小鸡在琢磨罢。(8)这画我喜欢,但不满意,怀疑汪兄存有哄小孩心理,立即表态:不行不行,还要还要!(9)第二幅画也很快来了。这是一幅真正的赠给同行的画,红花怒放,下衬墨叶,紧靠叶下有字云:“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画中花叶与诗都在一侧,留有大片空白,空白上有烟灰留下的一个小洞。曾嘱裱工保留此洞,答称没有这样的技术。整个画面在临风自得的恬淡中,却有一种活泼的热烈气氛。父亲看不见画,听我念诗后,大为赞赏,说用王国维标准来说,这诗便是不隔。何谓不隔?物与我浑然一体也。第51页共51页,(10)这时我已满意,天下太平,不再生事。不料秋末冬初时,汪兄又寄来第三幅画。这是一幅水仙花,长长的挺秀的叶子,顶上开着几瓣素白的花,叶用蓝而不用绿,花就纸色不另涂白。只觉一股清灵之气,自纸上透出。一行小字:为纪念陈澄莱而作,寄与宗璞。(11)把玩之际,不禁哽咽。(12)澄莱乃我挚友,和汪兄也相识。50年代最后一年,澄莱与我一同下放在涿鹿县。当时汪兄在张家口一带,名气比我们大得多,境况比我们苦得多了。一次开什么会,大家穿着臃肿的大棉袄在塞上相见。我仍是懵懵懂懂,见了不认识的人当认识,见了认识的人当不认识。(13)澄莱常纠正我,指点我这人那人都是谁;看我见了汪兄发愣。苦笑道,汪曾祺,你不认识!(14)澄莱于1971年元月在寒冷的井中直落九泉之下,迄今不明缘由。我曾为她写了一篇《水仙辞》的小文。现在谁也不记得她了,连我都记不准那恐怖的日子,汪兄却记得水仙花的譬喻,为她画一幅画,而且说来年水仙花发,还要写一幅。(15)从前常有性情中人的说法,现在久不见这词了。我常说的“没有真性情,写不出好文章”的大白话,也久不说了。性情中人一定写文章,而写出好文章的,必有真性情。(16)汪曾祺的戏与诗与画,都隐着一段真性情。(17)三幅画放到1987年才送去裱,到1988年春节才取回。在家里翻手提包,那挂失条竟赫然在焉。我只能笑自己的糊涂。(有删改)1.本文描绘了汪曾祺送给作者的三幅画,请你为每幅图配上简短的标题。(要求:字数一致,结构不做限制)(4分)第一幅画:第二幅画:红花墨叶图第三幅画: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句子,按照括号内的要求作答。(4分)(1)不想一周内便来了一幅斗方。(说说加点词的妙处)(2分)(2)将“汪曾祺,你不认识!”改成“你不认识汪曾祺!”行不行,为什么?(2分)3.联系上下文,请你分析此刻“我”的心理。(4分)把玩之际,不禁哽咽。第51页共51页,4.有人认为,文章所写内容并不限于三幅画,但以“三幅画”为题,远胜“汪曾祺其人”“我与曾祺”等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4分)5.文中说:“汪曾祺的戏与诗与画,都隐着一段真性情”,请你从他的戏、诗、和画中任选一个,从内容和意蕴入手,分析汪曾祺的真性情。(4分)盲人看毕淑敏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多年前,这盲人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叫人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儿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一个小摊子。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到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我知道自己错了。他不知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便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第51页共51页,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有些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得有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的呢?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儿不比别人少啊!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沿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他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着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选自《青年博览》2007年第19期,有删节)1.小说的题目是“盲人看”,盲人凭借什么看?能看到什么?根据文章内容回答。(4分)2.文中说“我知道自己错了”,“错”在哪儿?(4分)3.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第51页共51页,4.小说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盲人接送儿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5.结合文中相关描写,分析盲人的性格特征。(4分)后生可畏刘斌立①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②我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天天待着呢。”③“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④“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⑤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也是经常应景似的一会夹克上带钉,一会头发颜色又变了。⑥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那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⑦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⑧一年以后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还记得那个玩摇滚乐的男孩吗?他又回来了!这次主动来求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⑨“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⑩之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⑪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他们去争取权利。⑫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而让我震惊。第51页共51页,⑬我立刻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确认道“没错,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⑭“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⑮“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⑯“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的爸说,常远在那生活的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⑰我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⑱电话那头老李肯定地重复道:“后生可畏!”(选自《新华文摘》2016年第13期,有删改)1.文中写到常远的哪些经历?请按顺序补充完整。(4分)  →被迫备考律师→继续备考律师→  2.品析第①自然段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3.第⑫段中划线句子为什么说“我”对常远的名字熟悉而又陌生?(4分)4.联系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4分)5.小说主人公是常远,作者却以大部分内容写“我”和老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站在舞台中央?还是静静绽放?(1)曾经,我以为自己是被上帝亲吻过的那个苹果,是人生舞台的主角。我作文写得又快又好;我朗诵比赛拔得头筹;我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大家都说我长大了会有出息。于是,我觉得自己的头顶一定有一圈神秘的主角光环,它能帮我跨过荆棘绕过泥淖,它能让我逢凶化吉、锦上添花。(2)但很快,自以为是世界主角的我,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滑铁卢。  第51页共51页,(3)那是进大学后的第一次读书会。导师要我们谈谈对先秦文学的认识。上大学前谁跟先秦熟啊?我看到有人偷偷用百度了,有人在向同伴询问。我心里也发慌,但我一直以来就是众人眼中的资深才女啊,我维持着随意的坐姿,脑子里拼命地把那些碎片化的知识,整合成能吓唬人的句子。(4)我是第一个讲的,我挑了诗经里冷僻的段落,扯了朱熹的注释,顺便分析了下先秦和后来儒家主导文化的差异,我仔细观察导师的每一个表情,在他觉得最有兴味时住了嘴。端出大咧咧的笑容:“哎,我就是胡乱一说,给你们垫个底。”(5)我讲完后,心里松弛了下来,还有点儿小得意,心想开学第一仗打得不错。然后,便有一搭没一搭地听其他同学发言。最后发言的,是个瘦小的短发女生,她紧张得要命。我幸灾乐祸地想,从她的嘴里肯定是听不到什么妙语了。(6)但我估计失误了。她讲了约几分钟后,其他同学都收起了之前漫不经心的表情,导师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惊讶和赞许,他整个人都往前微倾,激动处甚至握紧了拳头。带着一点不甘和不信,我开始认真地侧耳倾听,却只能承认,她的观点新颖太多,论证翔实太多,和她一比,我的发言苍白得像应试作文。听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心里说不出的滋味。(7)那是大学给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课。我第一次明白了“失败”的含义,也第一次尝到了“配角”的滋味。但是我依然是那个骄傲的我,我依然向往挤向舞台中央,依然渴望被无数灯光照亮,哪怕挤掉高跟鞋也在所不惜。(8)可是后来,我在学校的社团里遇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姑娘,她让我对“配角”有了新的理解。她的长相只是可爱,才华不算横溢,做讲座时我们和嘉宾合照,我努力调整笑容,她却总是躲在最远处。可是交给她的任务,从来都做得最细致。一篇稿子,没有错别字也没有标点错误;一份策划,前期宣传后期总结,事无巨细全包括了。(9)有一次,一个嘉宾演讲,我怕现场人手不够,就问她能不能抽空过来帮忙。她一口答允了,我问她想做什么,她微笑着说:“我就负责场记吧”,那笑容淡淡的,谈不上美丽,却是那样的真实自然。说实话,谁都知道场记工作最琐碎,也最不起眼,最不重要。我觉得只要把任务完成,至于什么后期整理,随便搪塞一下就行,反正整理了也没人看,看的人也不知道是谁干的。可她却傻乎乎的,用录音笔录了全场,到宿舍已经十点,她就放一句抄录一句,并且坚持要当晚把稿件发给我。(10)十二点左右,我随手点开QQ邮件,看到整整四页,七千余字的演说记录时,我整个人都惊呆了。(11)一个自愿站在相片边缘的配角,愿意花大力气,做一件根本没法出名、也没有人赞赏的事情,这实在太了不起了。是啊,她就如同一朵墙角的小花,虽然无人观赏,却依然尽情绽放。第51页共51页,(12)讲座结束后的一个礼拜,我们学院开元旦晚会。无端的,我想起她淡淡的微笑来,突然对自己说,你得到的太多,耿耿于怀的也太多,是时候站在台下,默默无闻地付出一次了。所以我既没有做主持,也没有表演,而是自愿报名做了场务,匆匆穿梭于礼堂。抽奖环节时,台下一片沸腾,我躲在幕布后面,迅速地把各个奖项的礼物分类摆放,主持人公布一个名字,我就探出一只手去,把礼物递给礼仪。从头到尾,我都蹲在地上,反反复复地核对礼物有没有摆错;从头到尾,我都和台前的人们共同感受那片愉悦的、轻松的气氛。(13)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放下澎湃的虚荣心和无谓的骄傲感,把自己轻轻放回到配角的位置。是有一点失落,但更多的是释怀和惬意。作为一个配角,能够扎扎实实地做些事情,不为别人的注目而活,原来是这样的轻松自在啊。(14)寻寻觅觅,奋斗挣扎之后,我终于明白,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主角也罢,配角也罢,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最佳的生活状态:站在舞台中央尽情挥洒,立在偏僻角落也要静静绽放。               ——(摘自《青年文摘》,内容有改动)1.文中我从“自以为是世界主角”到明白“站在舞台中央尽情挥洒,立在偏僻角落也要静静绽放”的道理经历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2.第(6)段画波浪线句子“听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此刻我的内心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展开你的想象,描写出此时我的心理。(3分)3.品味第(6)段和第(11)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1)导师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惊讶和赞许,他整个人都往前微倾,激动处甚至握紧了拳头。(2)她就如同一朵墙角的小花,虽然无人观赏,却依然尽情绽放。4.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7)段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但是我依然是那个骄傲的我,我依然向往挤向舞台中央,依然渴望被无数灯光照亮,哪怕挤掉高跟鞋也在所不惜。5.请你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第51页共51页,一双珍贵的篮球鞋(1)他决定不和父亲说话。(2)除非父亲同意给他买那双NIKE的篮球鞋。(3)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买安踏不行吗?也是中国名牌,148和1480也差得太远了。咱们是寻常人家,不要去跟别人攀比,咱们就穿寻常的鞋子,实在。”(4)他生气地吼道:“不行,我和同学都说了。我就要NIKE普通版的,已经是底线了。班上的胖王和猴子都有,你想让别人笑我啊?”(5)父亲神色黯然。无奈地说:“别人都是父母两个供一个,你就我一个人养你。能一样吗?”(6)正如父亲所说,他和别人的确不一样。母亲在他小学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婚了。父亲为了他,一直没有再娶,一个人带着他长大。几年前,父亲又下岗了,就靠在小区里摆个水果摊子,赚些邻居的钱过活。(7)对于父亲的辩解,他根本就听不进去,反而近乎疯狂地咆哮道:“你都不能给我个妈了,还不能给我双鞋吗?”(8)儿子的这句咆哮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狠狠地劈打在父亲的心上。父亲不再说话,只是眉头紧锁,沉默地抽烟,一口接一口混浊的烟气吐出来,模糊了父亲沧桑而沮丧的脸。(9)冷战就是从那天开始的。其实他也不是不知道父亲的难处,但大话已经在班里放出去了,他不能在朋友那里丢面子。(10)二月,天气骤冷,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漫天的雪花覆盖了整个城市。冷战开始升级。父亲晚上不回来了。每天放学,他只能看见晚餐放在暖气上温着。早晨,天不亮父亲就去进货,桌上放着十元钱。他几乎看不见父亲,但这场冷战他不能输。胖王和猴子每天炫耀的表情,就是他坚持的理由。(11)十八号,是父亲的生日。每年这时候,父亲都会做几样菜,开一瓶酒,等他回家,然后拍着他的肩膀说,啥时候你能长大,能坐在这儿陪我喝两盅。那时,父亲的眼睛亮闪闪的,满是期待的光芒。而他总会掏出件小礼物给父亲,打火机、计算器、刮胡刀……哄得父亲傻笑一个晚上。(12)但是今天呢?开门的一刻,他就知道什么都没有,没有灯光,没有酒香,没有父亲,而他的书包里也没有任何可以让父亲傻笑的礼物。第51页共51页,(13)在客厅的饭桌上,他看到一只盒子,安踏,148块的篮球鞋。下面压着一张便条,是父亲难看的笔迹:“别失望啊,鞋子不是买给你的。知道今年收不到生日礼物了,我自己买给自己。我晚上找了个看大门的工作。挺好的,一个月四百。四个月以后,我就可以给你买耐克了。爸不能给你个妈,是爸的错,所以这双鞋子爸先大方地借给你穿。儿子,对不起,爸让你没面子了,但今天总归是我生日。祝我生日快乐吧。”(14)看到这里,他的心里五味杂陈,说不出的滋味,不觉间已是满眼泪水。(15)看着眼前的篮球鞋,他忍不住穿在了自己脚上。鞋子很暖,很软,居然刚好合他的脚。父亲忙糊涂了,41号的脚买了双43号鞋。他系紧鞋带的一刻,忽然觉得,这是世上最珍贵的篮球鞋。(16)他在心中默默念道:“老爸,对不起!老爸,生日快乐!”            ——(选自《最文摘》,内容有改动。)1.文章以“一双珍贵的篮球鞋”作为题目,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4分)2.有同学觉得第(6)段的内容与上下文无关,应该删去。你觉得呢?为什么?(4分)4.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10)段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5.同学们,或许我们也如文中的他一样,经常对父母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而父母总是竭尽所能满足我们的愿望。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4分) 闻一闻父亲的味道朱成玉⑴我有一位生性懒散的同事,因为平时工作清闲,他每天到单位打个卡,然后就溜出去喝喝小酒,逍遥自在地过活。⑵可是这几天,这位仁兄不知怎么了,突然开悟了一般,不但按时上下班,还捧着一本《唐诗三百首》背个不停。问其原因,竟然是因为他上初中的女儿在背诵《兰亭序》的时候,正好他会那么几句,就脱口背了出来。女儿则大声地惊呼:“老爸,原来你还是蛮有第51页共51页,味道的嘛!”⑶一直以来,在女儿的心目中,他都是庸庸碌碌的一个人,“就为了女儿的这句夸赞,我兴奋了好久”,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从那以后,他把所有时间都用来背古诗文,下一步,他还准备背整本的《诗经》呢!⑷他说:“我不能让女儿觉得我是个庸俗的爸爸,我得做个有味道的爸爸。”⑸孩子上高中了,按理说不用接送的,可是接孩子的人还是络绎不绝,黑压压一片。⑹每天晚上9点,我都去准时接孩子。在接孩子的队伍中,有一个男人总能引起我的注意,他个子极矮,大概只有1.5米。几乎每天都能感觉到他喝了酒。可是他从来没有耽误过接孩子,只要我在那儿,就能看见他,时间长了,彼此熟络,也就时不时地交谈几句。⑺有一天,他实在喝得有些多,东摇西晃的,我开玩笑说,你这状态接孩子,是你保护孩子啊,还是让孩子保护你啊?他笑了笑说,不管咋样,只要能让孩子看到我就行。他还有些不无得意地说:“俺那孩子都习惯了,知道他爸爸身上就是这个味儿。”⑻从考场出来,我和女儿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工地,跑过来一个民工,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向我女儿打听考试的情况。⑼“今年的试题难不难啊?作文是什么题目啊......”他接二连三地问,问得很仔细。女儿一边回答一边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问这些。他说他的孩子也是今天考试,可是他要干活儿,没有时间陪他。“关键也是不好意思,你看我穿成这样,站在校门口,不是给孩子丢人吗?”他谦卑地微低着头说,“看你多好,有这么体面的爸爸陪你考试。”⑽工地上有人喊他回去干活,他向我们道了谢,急匆匆地跑回去。空气中留下咸咸的汗水的味道,那是父亲的味道。⑾过年的时候,父亲不小心在雪地上滑倒,扭伤了脚踝。往常的年夜饭,总是少不了父亲做的那道最拿手的美味咖喱鱼,那也是我们最爱吃的一道菜。今年父亲无法再为我们做了,看到我们失望的脸色,父亲说:“这还不好办,我来说,你们做。”⑿父亲就现场指导我们做起了美味咖喱鱼,什么样的火候,放什么样的调料,我们照着父亲说的步骤仔仔细细地去做。鱼端上桌的时候,父亲尝了一口,点点头,向我们竖了竖大拇指,说简直一模一样!⒀可是我们吃着,却总觉得差了那么一点点味道,不是忘记了放那个调料,而是我们知道,那里面少了父亲的味道。⒁闻一闻父亲的味道,梦是香甜的,人生也是香甜的。(选自《意林》原创版第30卷,有删改)1.文章围绕“父亲的味道”写了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两件。(4分)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第51页共51页,(1)女儿则大声地惊呼:“老爸,原来你还是蛮有味道的嘛!”(2)空气中留下咸咸的汗水的味道,那是父亲的味道。3.揣摩下列语句,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4分)“可是我们吃着,却总觉得差了那么一点点味道,不是忘记了放那个调料,而是我们知道,那里面少了父亲的味道。”作者为什么说“那里面少了父亲的味道”?4.文章以“闻一闻父亲的味道”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话含义的理解。(4分)闻一闻父亲的味道,梦是香甜的,人生也是香甜的。第51页共51页,参考答案《伐木小调》1.①“我”跟父亲盘树墩时,感觉父亲愚痴。②“我”在砍伐白桦树时,吮吸天然的桦树汁。2.①因为脚被冻伤,感觉很痛苦、委屈,因此心里不是滋味。②脚伤而让父母担心,因此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3.前一分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松树人的思维;后一分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伐水冬瓜树声比作清亮的流水声,既生动形象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传神地写出了伐木声的悦耳好听,表达出作者对伐木声的由衷的喜爱之情。4.其实让作者一直忆念的是那温馨美好的童年时光。(1分)(1)那神秘肃杀的森林,有遮天蔽日的树木,有品种丰富的动物;(2)那慈祥又爱惜树木的父亲,盘树墩做烧柴,辨别狼的足印,嘱托我小心;当我长着冻疮躺在床上,双亲嘘寒问暖!(3)聆听伐木小调:最喜欢一个人拉着爬犁上山拉烧柴,尽情聆听伐水冬瓜树的声音;吮吸清冽甘甜的天然桦树汁;欣赏冬日月光下白桦林的美景。(结合原文从三个方面回答)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三幅画》1.答案:示例:第一幅:小鸡思果图;第三幅:水仙花发图(标题要能体现画的内容,每空2分)2.(1)“不想”在这里是想不到的意思(1分),表现了“我”这么快就收到画的惊喜。(1分)(2)不行,将“汪曾祺”放在前面突出强调了这个人的名气很大(1分),也表现了澄莱对我不知道汪曾祺的惊讶(1分)。改后的表达效果不如原句。3.一是对汪曾祺的感谢。我曾作《水仙辞》纪念挚友澄莱,汪曾祺便主动作水仙画,共同纪念陈澄莱,我很感谢汪曾祺对我的体贴和理解。二是对澄莱的哀思,澄莱的投井自杀是我心中的痛,这幅水仙花开图引起了我对友人的怀念。(心理2分,理由2分)4.三幅画是文章的着力表现对象,汪曾祺的“真性情”主要是通过三幅画而得以表现的(1分),三幅画作为文章线索,将“取画”“送画”等情节串联起来,使结构浑然一体(1分)以“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为题,可以表现多种主题,范围过大,不能像“三幅画”那样突出“真性情”的主题(1分);“三幅画”含蓄,耐人寻味,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而“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过于直白,一览无余。(1分)第51页共51页,5.戏:汪曾祺饰演老更夫,用悠长的锣声、喑哑的报更次声体现当时的压抑、痛苦和无奈的情境,表演的淋漓尽致,体现了汪曾祺对待角色的认真投入。诗:这首随意写在香烟纸盒上的诗,写于前往无锡的船上,打趣了“我”,也描写了万顷碧波,流露出了怡然自得之情,表现了汪曾祺的风趣幽默。画:第一幅画:描绘了一只小鸡在歪着头看果子的场景,刻画了小鸡这一可爱形象。表现了汪曾祺的童真童趣第二幅画:“红花墨叶图”有花有叶有诗,恬淡、活泼和热烈,这体现了汪曾祺豁达、真诚特性的自然流露,也有对宗璞性情的体察,更有对友人和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许。第三幅画:水仙花“长长的挺秀的叶子”,象征着陈澄莱固执脆弱但又宁折不弯的个性,表达了汪曾祺对陈澄莱的理解之情;“几瓣素白的花”的清冷逼人,象征着陈澄莱当年落井的凄寒,寄托了他对陈澄莱的哀思;水仙花“就纸色不另涂白”,象征着陈澄莱天真、自然、尚朴的特性,表达了他对陈澄莱的欣赏和怀念;得知宗璞曾作《水仙辞》纪念陈澄莱,汪曾祺便主动作水仙画,共同纪念陈澄莱,则又体现了汪曾祺对友人的体贴之情。(评分标准:戏、诗与画本身的内容1分,其意蕴1分,汪曾祺的真性情2分,任选其中一个进行分析即可)《盲人看》1.(4分)盲人夫妻在公园散步,虽然他们眼睛看不见,但他们可以用手触摸树木,从而感觉到树木芽子的柔嫩(2分)。他们虽然看不见,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去体验这个世界(2分)。(若答“盲人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得2分)2.(4分)“我”以为盲人担心假币而叫住自己,误解了盲人的本意(2分),同时也领悟到了自己的施舍行为违背了盲人诚信经商、自力更生的做人准则(2分)。3.(4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1分)。作者把家长们等候孩童放学的学校铁门口比作“风暴前的蚁穴”(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等候的家长之多之挤(1分),写出了其盼望之情状(1分)。4.(4分)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紧凑有致(2分),并烘托出盲人父子间浓厚的亲情(2分)。5.(4分)小说刻画了一位自强不息(或自力更生)、乐观自信、关爱家人、热爱生活的盲人形象。(2分,答出两点即可)。分析示例:自强不息——盲人从几年前在路边靠卖艺行乞求生,到摆摊经营,再到按摩挣钱,最后成亲、生子,这一系列描写都体现了他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乐观自信——虽然用眼看不见,但他自信能用其他感官感知世界,能用心灵触摸生活,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差。关爱家人——携盲妻公园散步,常年如一日地接送孩子。热爱生活——谋生、成亲、赏花、爱家人等。(2分,分析一点得1分)第51页共51页,《后生可畏》1.想当摇滚乐手;帮助死难矿工索赔2.这个句子运用了神态与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看书备考的常远心不在焉,为下文“我”和老李对年轻人的感慨作铺垫。3.因为在报上看到常远的名字与事迹之前,我对他的爱好及经历已有所了解,所以说“熟悉”;但我所知道的常远是一个不务正业,与父母反叛,不愿作律师的青年,现在他不仅当上了律师,还自愿免费为穷苦人打官司,让我惊讶,所以说“陌生”。4.①他个性鲜明,有主见.父亲让他当律师,而他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②他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他到青海茫崖矿区演出,了解到矿工生活状况后,就决定回来考律师,为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③他不计名利,有奉献精神.矿难发生,他带领律师团队,义务为矿工打官司。5.①“我”和老李的对话构成小说的基本框架。先写我们“上辈人”对他的不满,再写对他的佩服,先抑后扬,波澜起伏,曲折有致。②通过“我”和老李的叙述侧面描写了常远有个性、敢于担当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给人以宽广的想象空间。③通过“我”和老李的态度变化,表现了要正确看待年轻人这一主题。《站在舞台中央?还是静静绽放?》1.进大学后的第一次读书会上,我第一次尝到了“配角”的痛苦滋味(1分)。后来,社团的一个小女孩让我明白了配角也要尽力做好一切(2分)。在元旦晚会上我主动做了场务,体会到了配角的轻松自在,并最终明白,最佳的生活状态是:站在舞台中央应该尽情挥洒,立在偏僻角落也要静静绽放。(1分)2.首先,必须是用一人称描写;其次,我当时的心理应该是复杂的,应该有两种以上的心理描写:有惊讶、有羡慕嫉妒、有沦为配角的痛苦和不甘等。(描写了两种心理,2分,语言流畅1分) 3.(1)这里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因为同学精彩的发言而异常激动高兴的样子。(1分) (2)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把她比作墙角的小花(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她作为一个配角,依然尽力做好一切的生活态度(1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4.这句话的含义是说,虽然我的发言不如那个女生精彩,但是我依然渴望成功,渴望成为主角,渴望被人赞赏,哪怕付出再多的艰辛也在所不惜。(意近即可。但“挤向舞台中央”、“渴望被无数灯光照亮”、“挤掉高跟鞋”这几个关键词一定要理解透彻,一个1分。)第51页共51页,5.点题、与题目照应(1分);总结了全文的内容(1分);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应该保持最佳的生活态度:成为主角要尽情挥洒,成为配角也要默默地努力做好一切。(2分)《一双珍贵的篮球鞋》1.4分(1)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围绕篮球鞋展开情节);(2)暗含了文章的中心:一双篮球鞋饱含了父亲深沉的爱;(3)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4)新颖,吸引读者。答出三点给满分     2.4分(1)勤俭朴实:从他引导儿子不要与人攀比,要穿寻常鞋子等可看出来。(2)一心为儿子着想,深爱儿子:从他为了儿子不愿再婚,以及为了给儿子买鞋晚上去看大门等可看出来。(3)智慧、教育有方:从他买错鞋码,用写满真情的便条打动儿子等可看出来。(答对两点即可。)3.4分不能删(1分)。这里用了插叙(1分),补充交代了父母离异及父亲下岗等家庭状况(1分)表现了父亲的不容易以及对儿子深沉的爱。(1分)(表现了儿子的倔强、不懂事。) 4.4分这里是环境描写(1分),通过描写寒冷的天气(1分),烘托了父子两人紧张冷淡的关系(1分),同时为下文写冷战的升级以及父亲在大冷天为儿子做的种种作铺垫(1分)。5.4分(1)可以从理解父母的不易,不要对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等方面来作答。  (2)也可以从父母面对我们的诸多要求,总是竭尽所能地满足我们,而自己却默默地付出了无数艰辛等方面来作答。 (感悟2分,联系生活实际2分。)《闻一闻父亲的味道》1.(4分)父亲为了在女儿面前树立好形象而认真背古诗文(2分);父亲每晚喝酒后都坚持去接孩子(2分);父亲在工地上依然牵挂女儿的高考(2分);不是父亲亲手做的鱼让我们觉得少了点味道。(概括一件2分,两件4分)2.(4分)(1)父亲背《兰亭序》很有韵味;原本觉得庸碌的父亲还是蛮有文学修养的。(1点1分,2点2分)(2)父亲身上的汗水味;无论再忙再累,父亲都在牵挂和关心着女儿。(1点1分,2点2分)3.(4分)(1)鱼不是父亲;亲手做的;为父亲的脚伤感到难过;含蓄表达了希望父亲健康平安的美好愿望。(1点2分,2点即得4分)第51页共51页,4.(4分)“父亲的味道”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标题新颖,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全文围绕“父亲的味道”写了四件事,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关爱;透露写作目的:作者借此文提醒读者用心体会父爱、珍藏父爱。(1点2分,2点即得4分)5.(4分)父亲是我们一生的依靠和支柱,用心感受和珍藏父爱(2分),我们的内心会更加温暖和踏实,我们的人生会更加幸福和美好(2分)!(意对即可)路亭柯灵①行路难,昔人常指边鄙僻远之区,而不知现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难。除非你是有车阶级,出门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鲫,会增加紧张和疲劳,如果走得乏力,双腿酸痛,寸步难移,你绝对找不到一个立锥之地,让你歇一歇腿,缓一口气。大都市中公共交通之拥挤,令人望而却步。满眼摩天大楼,马路宽广整洁。但你休想找个“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的机会。你不惜破费悭囊,走进咖啡馆去,买个片刻安闲,那却又是另一回事了。②我不幸拙行于路,又和冯谖同病,却无由弹锬而歌。碰到这种时候,就经常不由得想起乡间的路亭。③在故乡,村庄市镇之间,只要相隔三五里,中途大概有一两个路亭,专供行人憩坐。路亭建筑简陋,地位常据着往来的通路,大小才如斗室。也许是四根石柱,四角顶,四面通风,犹如在中国画里常见的茅亭,雅有古意,不过顶上盖的是灰色的瓦片。也许和农家近似,长方形,但三面砌墙,一面临空,当路的两壁开着无门的门框,设备却大体一样,靠壁架石作凳:不嫌简慢,请君稍息。别看它破陋寒伧,貌不惊人,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④赶市的村夫农妇,或者担着辛苦经营的菜豆瓜果、鱼米柴草到街上求售;或者提篮挑筐,到街上去买办日用杂物、农事工具;或者因为借贷无门,挟些不值钱的衣物破烂上当铺去质钱……天天清早,朝阳初窥田野,便沐晨风,带晓雾,从村里出发,哼哼唧唧,形成行列,快步赶上镇去,直要到事毕功成,事倍功半,或者事败功亏,才循原路赶回村里。第51页共51页,⑤奔波忙碌了半天,人是倦了;而“不如意事常八九”,乘兴而去,常常败兴而归。心情懊丧,双脚沉重,生理和心理的倦怠形成双倍的压力。幸而半路有个路亭。排闼迎人,容他们且住为佳,使身心暂时有个着落。吹一阵凉风,扯一阵闲话;再闲闲地抽一筒旱烟,让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不巧遇上意外的天气变幻,更可以在路亭里求得荫庇,聊避风雨。试想这对疲倦的旅人,是何等温煦的抚慰!⑥路亭所处的位置,不但富于实用价值,又多似高明的画师布局,引人入胜。有的点缀田畴广野中间,“前不把村,后不着店”,亭亭玉立,不但使无垠的平原减少单调之感,还便于旅途修长的过客及时小驻;更可以接待天涯沦落的流浪人,无处投宿时借此歇夜;对田头劳作的农民,这又是天然的耕余休息之地,日中时刻,可以静坐进餐,冬避朔风,夏避炎阳。有的高踞岭背,峰回路转、两村交界之处,翼然一亭,挺秀如画。山行较平地费力,行人跑到岭上,大都气息咻咻,汗流浃背,在路亭的石条凳上坐憩片刻,听山风苏苏。从树梢掠过,投下一身清凉。有的筑在河滨。面临盈盈的流水,傍着霭霭的绿荫,便利行人随意歇脚,等待摆渡或过往的船只。……⑦离我老家不远,有两个路亭,是我幼年踪迹最频之处,年龄渐长,得闲还常去盘桓。大江沿有个过渡亭,好像建筑得特别讲究,地位大,墙壁石凳,整齐可观,临河还有宽广的双面“埠道”;一到夏季,晚霞掩映中,那时差不多成了公共浴场。亭前石柱上,刻着对联:山色湖光,四时佳兴。早南晚北,廿里官塘。⑧对联虽然并不高明,但山色湖光,并非虚语,普通路亭,虽也有对联点缀,却无非是“稍安勿躁”、“小坐何妨”之类。这样“风雅”的对联是例外。⑨“修桥铺路造凉亭”,在乡间是标准的善举。出钱的也许未必全出于体贴行人的苦辛;但对倦乏的旅人,这可真算得是一种值得感谢的功德。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路亭可能早晚要进历史博物馆,但我却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将为它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笔墨,描述它特殊的风貌和品质。(选自《柯灵散文选》,有删改)20.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对“路亭”的描述,主要围绕着外形特征、实用价值,风貌品质等方面展开。B.善于写人摹景状物,寥寥数语,勾画白描,形象生动,画面感强,有视觉冲击力。第51页共51页,C.语言有浅显易懂、明白晓畅的特点,如“破费悭囊”“拙于行路”“聊避风雨”等。D.对路亭的喜爱和赞美,透露出作者关注民生、与普通民众苦乐系于一体的情怀。21.按要求赏析。(1)吹一阵凉风,扯一阵闲话;再闲闲地抽一筒旱烟,让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赏析加点词)(2)有的点缀田畴广野中间,“前不把村,后不着店”,亭亭玉立,不但使无垠的平原减少单调之感,还便于旅途修长的过客及时小驻。(赏析修辞手法)22.文章写于1935年,文末作者写道“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路亭可能迟早要入历史博物馆”,基于此说,你认为路亭是否应该被淘汰?为什么?【答案】20.C21.(1)两个动词,极富口语化,形象地写出身心疲惫的路人在路亭歇息的情景,体现了路亭给人们带来的温煦的抚慰。(2)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亭亭玉立”形象地写出路亭在作者眼中的美好婀娜,突出路亭不但富于实用价值,更富于美感。表达了作者对路亭的喜爱之情。第51页共51页,22.我认为应该淘汰。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路亭位于村庄市镇之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在乡村的人越来越少,路亭的作用自然不如以前。因此,路亭会被淘汰。【解析】【20题详解】C.本文语言特点为整齐雅致,运用成语及四字词语,如“破费悭囊”“拙于行路”“聊避风雨”等。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词句。(1)“扯”意思是不拘形式不拘内容地谈;“抽”口语,这里是“吸”的意思,两个动词,描摹了身心疲惫的路人在路亭内歇息的情景,谈闲话,吸着烟,缓解内心的沮丧和倦怠。表现了路亭给失意人或旅人带来的温煦的抚慰。(2)限定赏析角度为修辞。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细长。这里用来形容路亭,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路亭点缀在田畴广野中美好的样子。结合前文“路亭所处的位置,不但富于实用价值,又多似高明的画师布局,引人入胜”可知,突出了路亭不但富于实用价值,更富于美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路亭的喜爱之情。【22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根据作者文末的观点“路亭可能早晚要进历史博物馆”,原因是“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这篇文章写于1935年,在那个交通工具还未普及的年代,对于靠步行的人们来说,路亭的作用体现在很多方面。但是在物质文明突飞猛进的今天,城镇化不断推进,路亭的作用自然不如以前,它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五、现代文阅读(18~22小题,共15分)第51页共51页,你的善良可以救你陈永林①是个雨夜。天林走在雨中,路上几乎不见行人,在这寂寥的雨夜,走在这寂静的街头,天林有点怕。他提包里有五万元现金,带这么多钱原本是想提货,可货主一直没来。②万一碰到拦路抢劫的怎么办?他这样想,不由往后一看,头皮一麻,心猛然提到嗓子眼。身后真的跟着一个穿黑雨衣的人。天林便加快了脚步,身后那人也加快了脚步,天林慢下来,身后的人也慢下来。③十字路口,天林拐进一条平时很热闹的街道。他看见前面有个人,脚步不由加快了,想赶上那个人。就在这时,飞来一辆小车,只听见“啊”的一声惊呼,前面那个人倒下了。天林愣了,清醒过来便大声喊:“压人了!压人了!”可那小车早不见踪影了。④天林跑上前,抱住那人,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可没人应,天林的伞被风卷走了。片刻,他就成了落汤鸡。穿雨衣的人过来了。⑤来了一辆车,天林站在路中间,不停地挥手。可那车往路边一拐,呼的一声飞过去了,车轮溅起的泥水溅了天林满脸。他蹲下,把那昏迷的人从雨水中抱起来,对穿雨衣的人喊:“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人死,你过来帮下忙,我背他去医院。”他早忘了那穿雨衣的是啥人。⑥穿雨衣的人过来帮忙把那人扶上天林的肩膀,天林背着那人就跑。他的手腕上还吊着那只黑提包,一跑提包就上下左右地晃,他托着那人屁股的手就沉了许多。他对那穿雨衣的人说:“这包沉,你帮我拿着。”自己背着那人没命地朝医院跑去。⑦又一道刺眼的白光,又来了一辆车,天林忙站到路中间。这回,车停了。司机打开车门说:“快上车。”穿雨衣的人也跟着上了车。⑧很快到了医院门口,天林同穿雨衣的人抬着那人进了医院。医生说:“先交2000元钱。”天林从穿雨衣的人手里拿过提包,交了钱,那人被推进了急救室。⑨天林这才认真看了眼穿雨衣的人,伸出手,笑道:“兄弟,认识一下,我叫天林。”那人说:“我叫黑子。”两双手紧紧握了握。⑩等了很久,急救室的门开了。天林和黑子忙迎上去:“医生,怎么样?”医生说:“脱离危险了。”天林和黑子都松了口气。第51页共51页,⑪天林说:“黑子,你猜我开始把你当成了什么人?”黑子说:“拦路抢劫的坏人。”“你咋知道?”黑子低下头,嗫嚅着说:“其实我真的是个坏人。我跟随你那么久,就是想要得到你的提包。”天林说:“那你怎么没……”黑子说:“我刚想下手,就发生了这事。”“可是后来你还帮着我拿手提包,那时你如果撒腿跑掉,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天林说着望了黑子一眼。黑子忙看地下,说:“后来,我改变主意了。”天林问:“为啥?”黑子说:“说给你听也无妨。我小时有个幸福的家,可在我12岁那年,母亲遭车祸死了。那肇事的司机逃了,母亲躺在地上一个多小时,许多人围观,就是没人救。母亲死后,父亲的脾气变得极坏,总是喝酒,喝醉了就打我,下手极狠。14岁那年,我就逃了出来,四处流浪,进过两回看守所……这回看到你救这遇车祸的人,我心想,我母亲那时要能遇到你这样的好人就好了……”黑子哽咽得再也讲不下去了,脸上满是泪。⑫遇车祸的家里人来了,天林和黑子才回家。⑬雨还没停,天林说:“打车走吧,我再也走不动了。”“这么晚哪有‘的士’?”黑子说。“会有的,再说这么大的雨,会淋病的。”天林说着打了个喷嚏。黑子忙脱下自己的雨衣,说:“穿上吧。”天林就看到了黑子腰里的匕首。黑子把它取下来,从刀鞘里抽出闪着寒光的匕首,天林打了个寒战,眼里露出一丝恐惧。黑子说:“这匕首再也用不着了。”随手一扬,那匕首划了道亮亮的弧线,“喔”的一声落进池塘里去了。黑子说:“如果你这回没救这遇车祸的人,那你早躺在血泊中了。你该感谢你的善良,是你的善良救了你,我也感谢你的善良,要不我又成了一个罪人。”⑭这时,一辆亮着灼眼灯光的“的士”来了。(选自《精品文摘》)18.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全文章的相关情节。①天林携巨款等货主,遭人跟踪;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19.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⑬段面线的句子。黑子说:“这匕首再也用不着了。”随手一扬,那匕首划了道亮亮的弧线,“喔”的声落进池塘里去了。20.作者围绕天林的“善良”,写了哪些事情?第51页共51页,21.文章以“你的善良可以救你”为题,有何作用?22.请谈谈结尾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本文在第①②两段写天林携巨款等货主,遭人跟踪;第③一⑩段写天林在路口遇到车祸,救助伤者;第⑪段写天林与黑子医院交谈,了解真相;第⑫一⑭写天林与黑子“打的”回家,善良救赎。表达了“善良可以救赎罪恶”主题。【解答】(1)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第①②两段写天林携巨款等货主,遭人跟踪;第③一⑩段写天林在路口遇到车祸,救助伤者;第⑪段写天林与黑子医院交谈,了解真相;第⑫一⑭写天林与黑子“打的”回家,善良救赎。(2)本题考查语言赏析。根据“黑子说”“随手一扬”,可知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根据“这匕首再也用不着了”“落进池塘里去了”,可知黑子下定决心改过自新。文章借黑子受到天林善良的感召,弃恶从善,从而表达了“善良可以救赎罪恶”主题。(3)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根据第③一⑦段对天林雨中救助车祸伤者的举动,可知天林雨中救助遭遇车祸的路人;根据第③段“医生说:‘先交2000元钱。’天林从穿雨衣的人手里拿过提包,交了钱,那人被推进了急救室”可知天林主动为伤者垫付2000元钱。(4)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你的善良可以救你”的标题用第二人称,像是在对话,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全文围绕“天林的善良救赎了黑子的罪恶,也拯救了自己生命”这个思路行文,所以题目是行文线索。“善良的天林,在不知不觉间拯救了一个罪恶的灵魂,也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因而“你的善良可以救你”巧妙揭示了文章主旨。第51页共51页,(5)本题考查结尾段作用。结尾段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从结构上讲,二人可以打车回家了,点明了故事结局。这个故事从一场车祸开始,又以“的士”车的出现结尾,有始有终,结构完整。从内容角度讲,灼眼的灯光是善良的象征,暗示善良拯救了两个人,完美照应题目。雨夜中“的士”让天林二人摆脱困境,这样美好的结局,是对善良最好的祝福。善良的心拯救了天林和黑子,从而巧妙暗示了文章主题。答案:(1)天林在路口遇到车祸,救助伤者    天林与黑子医院交谈,了解真相     天林与黑子“打的”回家,善良救赎(2)该句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黑子改过自新的决心,表达了“善良可以救赎罪恶”主题。(3)天林雨中救助遭遇车祸的路人;天林主动为伤者垫付2000元钱。(4)①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文章的行文线索;③彰显文章主旨。(5)①点明结局,使故事有始有终,结构完整。②灼眼灯光象征了善良,暗示了黑子受到善良的感召,得到救赎。③雨夜中“的士”让天林二人摆脱困境,善良的心拯救了天林和黑子,巧妙暗示了文章主题。【点评】结尾的作用:①从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出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章主旨。六、现代文阅读(二)(15分)草有本心彭根成第51页共51页,①春天里,我最喜爱的就是小草。出去散步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丛丛青草,我都禁不住俯下身观察它的模样,嗅它散发的清香,赞叹它的生机与旺盛。就是这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草,也有人们难知难懂的本心。②草亦有恨。“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没有地位、没有庇护的草,被风霜肆意地欺凌,怎能不恨?但它把自己的恨深深地埋没在土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故野草常被人们认为是软弱的,可以肆意践踏。它似乎知道,与大自然对抗是徒劳的,忍辱负重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春天来了,它以豁达大度的情怀,把积蓄的力量,化作翠绿的衣裳装扮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绿草为春天增添了光彩,使春天更加绚丽夺目,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③草是清高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野草,不羡慕花的美丽,不嫉妒花的芳香;不仰慕树的高大。却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人荣,不求人知的个性特征,在旷野里自由的生长着,蔓延着,“一丛香草足碍人”,在耀眼的春光之中,那一丛丛带着晶莹露珠吐着清淡嫩芽的野草,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春,催生了野草,野草点缀着春天,“草不谢荣于春风”,感恩与回报尽在枯荣之间,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只能是造物主对大自然的馈赠。④草懂得珍惜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背后除了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之外,还有对生命的珍惜,有了珍惜,才会顽强。哪怕被烈火烧为灰烬,也会把根留住,所以恨野草的人,必斩草除根。然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世间的错综繁杂,争奇斗艳,最终难逃“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的结局。“花易凋零草易生”“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当人们怜惜红白满地的时候,可别忘了“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大自然对生命是公平的,就看你珍惜不珍惜。⑤草是洒脱的,“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在和煦的春天,优雅的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的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融融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做声息地积蓄力量。第51页共51页,风霜雨露,严寒酷暑,本是自然规律,温室里的鲜花自然经不起风吹雨打,与其“花如解语迎人笑”,不如“草不知名随意生。”四季轮回,揭示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劲草不随风偃去。”正是野草洒脱的写照。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⑥我很喜欢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选自《贺州日报》2021年4月3日)19.本文的标题为“草有本心”,请仔细通读全文,分条概括草有哪些本心?(3分)20.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做声息地积蓄力量。(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品析)(2分)(2)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请从用词的角度进行品析)(2分)21.本文第②段作者写“草亦有恨”,和下文似乎矛盾,能否删掉?说说你的理由。(3分)22.本文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说“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2分)23.本文第⑤段最后一句“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结合全文,你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吗?你觉得怎样才能成为生命的强者?(3分)第51页共51页,【分析】本文写春天里,我最喜爱的就是小草。这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草,也有人们难知难懂的本心:草豁达大度,不去呐喊、不去抗争,忍辱负重;草清高,只按自己本性生长,不媚不俗,不求认知,自由生长;草珍惜生命,积蓄力量,顽强生长;草洒脱。表达了作者对野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但它把自己的恨深深地埋没在土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故野草常被人们认为是软弱的,可以肆意践踏。它似乎知道,与大自然对抗是徒劳的,忍辱负重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可知,草豁达大度,不去呐喊、不去抗争,忍辱负重;根据“草是清高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野草,不羡慕花的美丽,不嫉妒花的芳香;不仰慕树的高大。却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人荣,不求人知的个性特征,在旷野里自由的生长着”可知,草清高,只按自己本性生长,不媚不俗,不求认知,自由生长;根据“草懂得珍惜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背后除了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之外,还有对生命的珍惜,有了珍惜,才会顽强。哪怕被烈火烧为灰烬,也会把根留住,所以恨野草的人,必斩草除根”可知,草珍惜生命,积蓄力量,顽强生长;根据“草是洒脱的““草不知名随意生”“劲草不随风偃去”可知,草是洒脱的。(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①“优雅地换上绿装““尽情地舒展”运用拟人手法,将草拟人化,赋予草人的动作;“在……,在……,在……,在……”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的顽强生命力和洒脱品性,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野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②“顽强”“旺盛”等形容词写出了草的生命力,写出了草珍惜生命的本心。用形容词“饱”来修饰动词“蘸”,将“草”比喻成毛笔,将草生长的状态比喻成“浓墨”,将“广袤的大地”比喻成画纸,将草在大地上顽强洒脱生长的样子比喻成画家在不停地挥毫傅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顽强洒脱,为世界增添了绚丽光彩,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广袤”写出了大地的广阔,给草的肆意生长提供了一个场所。“挥毫傅彩”,挥动笔描绘绚丽画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草洒脱肆意生长给世界带来生机勃勃的绚丽光彩。第51页共51页,(3)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分析。①根据“‘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没有地位、没有庇护的草,被风霜肆意地欺凌,怎能不恨”可知,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贬抑草,说草没有地位,软弱;根据“但它把自己的恨深深地埋没在土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故野草常被人们认为是软弱的,可以肆意践踏。它似乎知道,与大自然对抗是徒劳的,忍辱负重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可知,再大力颂扬草的优秀品质,使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重点,行文跌宕,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②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加完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根据“它似乎知道,与大自然对抗是徒劳的,忍辱负重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可知,“草亦有恨”这里的“恨”,也是草的本心——忍辱负重,更全面地体现了草的精神品质。综上所述,第②段不能删去。(4)本题考查词句赏析。根据“野草,不羡慕花的美丽,不嫉妒花的芳香;不仰慕树的高大。却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人荣,不求人知的个性特征,在旷野里自由的生长着”可知,野草只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不俗,不求人知,自由生长。它那顽强的生命力给人无限启发;根据“在耀眼的春光之中,那一丛丛带着晶莹露珠吐着清淡嫩芽的野草,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可知,野草带着晶莹露珠、吐着嫩芽,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它浸润人的眼球,呵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给世界增添约丽色彩。第51页共51页,(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可以从认同和不认同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来回答。示例一:我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根据第②段“‘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没有地位、没有庇护的草,被风霜肆意地欺凌……与大自然对抗是徒劳的,忍辱负重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可知,虽然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但是生长在逆境中也能豁达大度、清高、珍惜生命、顽强洒脱生长,为世界增添绚丽光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感悟:从小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中得到的感悟是,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顽强、独立、珍惜生命、豁达大度、善良、勤劳、自律、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诚信、有奉献精神、有理想、有目标、有计划、行动力强、有强大的领导力、有强大的组织力、有强大的语言表达力等。示例二:我认为小草不是生命的强者。“‘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没有地位、没有庇护的草,被风霜肆意地欺凌,怎能不恨?但它把自己的恨深深地埋没在土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故野草常被人们认为是软弱的,可以肆意践踏”可知,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感悟:我觉得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勇敢地大声呐喊,为自己发声,去和恶劣的环境抗争,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权利等。答案:①草豁达大度,不去呐喊、不去抗争,忍辱负重。②草清高,只按自己本性生长,不媚不俗,不求认知,自由生长。③草珍惜生命,积蓄力量,顽强生长。④草洒脱。(2)①运用拟人、排比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的顽强生命力和洒脱品性,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野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②“顽强”“旺盛”等形容词写出了草的生命力。“饱”字,将“草”比喻成毛笔,将草生长的状态比喻成“浓墨”,将“广袤的大地”比喻成画纸,将草在大地上顽强洒脱生长的样子比喻成画家在不停地挥毫傅彩。“挥毫傅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顽强洒脱,为世界增添了绚丽光彩,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广袤”写出了大地的广阔,给草的肆意生长提供了一个场所。(3)不能。①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贬抑草,说草没有地位,软弱,再大力颂扬草的优秀品质,使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重点,行文跌宕,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②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加完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这里的“恨”,也是草的本心——忍辱负重,更全面地体现了草的精神品质。(4)①野草只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不俗,不求人知,自由生长。它那顽强的生命力给人无限启发。②野草带着晶莹露珠、吐着嫩芽,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它浸润人的眼球,呵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给世界增添约丽色彩。(5)示例一:①我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因为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生长在逆境中也能豁达大度、清高、珍惜生命、顽强洒脱生长,为世界增添绚丽光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②我觉得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顽强、独立、珍惜生命、豁达大度、善良、勤劳、自律、有爱心、有贡任心、有诚信、有奉献精神、有理想、有目标、有计划、行动力强、有强大的领导力、有强大的组织力、有强大的语言表达力等。第51页共51页,示例二:①我认为小草不是生命的强者。因为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②我觉得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勇敢地大声呐喊,为自己发声,去和恶劣的环境抗争,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权利等。【点评】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本身:如词语的感情色彩(贬词褒用、褒词贬用)、词语的语体色彩(方言、口语、书面语)、叠词的节奏韵律美、形容词的生动优美、动词的具体凝练传神等。(2)答题模式:效果词(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等)+结合词语的语境义+作者的思想感情。(3)联系句子所涉及人物的深层感情,有时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第51页共51页,③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他的心窝。(选自《列夫·托尔斯泰》有删改)21.三段文字都在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但各有侧重,其重点分别是什么?22.第二段末引用高尔基“托尔新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的描述,有何作用?23.从选文中看出托尔斯泰是怎样的一个人?【答案】21.①突出其犀利,有穿透力;②侧重其丰富多样性;③彰显其天赋和看透真相的洞察力。22.采用夸张的手法,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增强生动性和感染力。23.既森严可畏,又和蔼慈善,既多情伤感,又思想深邃。第51页共51页,【解析】【分析】【21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的感知。作答时细读文段,捕捉关键词。结合第①段中“这道目光就像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可以这里重点突出其目光犀利、具有穿透力。结合第②段中中的“穿透心灵的审视”“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满含粲然笑意”“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等句子可以看出他的目光蕴含丰富的感情。结合第③段中“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等句子表现出这对眼睛彰显其天赋,并且具有看透真相的洞察力。【22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第②段末引用高尔基的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中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情感,赞美了托尔斯泰能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观察力,并在作品中展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据此理解作答。【23题详解】第51页共51页,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从“这道目光就像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等句子中可看出他森严可畏的特点。对事物的本质有深刻的剖析;从“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可以看出他和蔼慈善的特点。从“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等句子可以看出他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多情善感。从“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等句子可以看出他思想深邃,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据此理解作答。向稻子致敬①孙培用刚过完春节没多久,人们就开始盼着了:在家里侧着耳朵听着窗外打雷了没有、下雨了没有,出门对着天空摸一摸风暖和起来了没有,问一问邻居村边树上的那窝鸟儿回来了没有……要不就每天背着铁锹去地里转悠,在每块地里挖上两锹,仔细瞅瞅,然后再拍拍平。这是看地气上来了没有,看冻的土化透了没有。总算盼到了合适的时节,赶紧育苗,赶紧打田。漫种、上水,做床,翻土、筛土、筛类,施肥、浇水、通风……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没有一个细节可以省略。嫩苗一天一天长高。不久,就该插秧了,插秧,那真是大场面!一大早,人们就忙活起来,煮饭,做菜。一人吃上几碗米饭。下地干活才有力气。沉静的稻田早就贮好水等着这一天,在悠悠的白云下面,人们开始对土地进行哲学家一般的深入研究。他们踩在水田里,一手握着一大把秧苗,另一只手分出一束,迅速而稳当地插进水下的泥土里去。播完一排,倒退着插下一排。就这样,一匹匹新织的绿绸,在土地上缓缓铺展。插秧的人们弯着腰,躬着背,面向土地表达最虔诚的敬意,远远望去,像是在完成某种庄严的仪式。六七月,气温极高。人们戴着草帽、顶着烈日在田里薅②草。薅草是良心活儿,杂草总是比稻子长得快,跟稻子争水、争肥、争空间。因而,薅草弄得不好的话,这一年的收成不用指望了,“你糊弄稻一剧,它糊弄你一季”第51页共51页,于是,人们迎着蒸腾湿热的暑气,弯着腰,躬着背,跋涉在泥水中,既要把草拔掉,还要顺便给稻苗们扒扒根,让稻们长得更好。稗草和稻子长得非常相似,很难区别开,不过,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们,不会让稗草和其他杂草有任何机会,这些家伙会被连根拔起,甩到田埂上,切锄碎,沤肥。有一天,人们意料之中发现,稻穗腼腆地探出头来。不久,稻穗上挂满了细密的稻花。在人们眼中,稻花是世界上最香、最美丽的花儿。人们站在田埂上,面对田野,深深地呼吸着空气中的芬芳,在心里描画着一个金色的童话世界。可是,人们怕水肥不济,怕阳光不足,怕遗受病害,怕辜负了稻花的香气,他们天天忙活个不停,像看护孩子一般,看护着稻们。在期待中,每一棵稻穗上那一座座小小的粮仓慢慢充盈着白色的浆液,就像母亲的乳汁。在阳光的注视下,白色的浆液逐渐浓稠而最终坚实。等到九月,一片金黄把乡村照亮。阳光下,一片片田野里,成熟的稻们低着头微笑着,一根一根秩序井然地挨着,欣喜地等待着履行那个神圣的承诺。人们也在等待这个时刻,从他们在春天播撤下一粒粒种子开始,从他们播下一棵棵秧苗开始,从他们拔掉一根根杂草开始,从他们陶醉在稻花香里开始,从他们每一天辛勤的劳作开始。晚上,在月光下,人们把镰刀磨得亮亮的,像明亮的弯月。在那一个早晨,人们饱饱吃上几碗米饭,今天要把攒了许久的力气使出来。咔嚓!咔嚓!咔嚓!镰刀收割时发出的声音,那么清脆、那么嘹亮、那么动听。挥动着镰刀的人们弯着腰,躬着背,对土地表达最虔诚的敬意。倒下去的庄稼,以另一种姿态再次亲近土地,谦恭地感受土地的恩泽。稻垛高高地堆起,人们虔诚而神圣地守护着,像守护着祖先的魂灵,也像守护着儿女的幸福。在打稻机欢快的鸣唱中,一粒粒稻谷离开箱草。收割后的田野上,孩子们开心地疯跑,沉默的土地像母亲总爱地听着孩子们的欢笑。这是大地的盛宴。当最后一辆满载庄稼的车消失在田野的尽头,回野突然变得轻松,知足地睡熟了。然后,稻谷们躺在场坝上,趁着阳光,赶快晒干,储进粮仓。第51页共51页,然后,磨米机也欢快地鸣唱,稻谷们脱去外壳,变得白白净净,叫做“米”。然后,米,被温暖的手做成香喷喷的米饭。米饭的香味,弥漫在每张餐桌,弥漫在每个院落,弥漫在田野和天空,弥漫在每个乡村和每座城市,_________,给人们带来安宁和满足这,就是一株稻,用汗珠一样饱满的颗粒,给予世界最神圣的供养。手捧着滋养了身体、滋养了灵魂的香喷喷的米饭,我们向脚下的土地致敬,向躬身于土地的人们致敬,向大地上的每一株稻子,致敬!【注释】①选自《法制日报》,有改动,②薅hāo:用手拔。7.文章的内容有详有略。下列选项中,写得最详细的一项内容是()A.盼望时节B.煮饭做菜C.磨亮镰刀D.晒谷磨米8.文中相关段落从人的视角描绘了划线处“大地的盛宴”,请从大地的视角描绘在这场“盛宴”上的所听、所见,以下面的句子开头,以一句总写的话结束。我听着孩子们的欢笑,听着……9.从全文内容来看,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给人们带来了这一刻的幸福B.让人们在这一天享受美好的生活C.告诉全世界这个美好的消息D.抵达春节里人们香甜幸福的梦境10.了体现写作内容、突出表达意旨,下图中,你选哪一幅作为本文插图?请阐述理由。第51页共51页,【答案】7.A8.示例:(听着)镰刀收割的脆响,听着打稻机欢快的鸣唱,看着稻垛高高地堆起来,看着孩子们开心地疯跑,看着人们喜悦的笑脸,这是多么热烈而喜庆的时刻!9.D10.示例:选图一的理由:画面内容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表现文中“给人们带来安宁和满足”“最神圣的供养”“滋养身体、滋养灵魂”等内容。吃饱饭是最基本的幸福,米饭是人们经过辛勤的劳作获得的香甜回报,“供养”是对这碗来之不易的米饭的珍视,“神圣”是对劳动的礼敬,是对大地的感恩。这幅图含蓄表达的主旨是,幸福的生活需要辛勤的劳动来创造。选图二理由:画面内容是人们弯腰在田野里劳作。表现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弯着腰,躬着背”,无论是插秧、薅草,还是收割,田野里的人们都是以这样的姿态完成“神圣的仪式”,对大地表达“虔诚的敬意”,这体现了劳动的艰辛,告诉读者,每一粒米背后浸满了辛勤的汗水。这幅图鲜明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向伟大的土地致敬,向伟大的劳动者致敬。【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描写。A.根据“过完春节没多久,人们就开始盼着了:在家里侧着耳朵听着窗外打雷了没有……这是看地气上来了没有,看冻的土化透了没有。”可知,这是详写盼望时节;B.根据第“一大早,人们就忙活起来,煮饭,做菜。一人吃上几碗米饭。”可知,这是略写煮饭做菜;C.根据“晚上,在月光下,人们把镰刀磨得亮亮的,像明亮的弯月。”可知,这是略写磨亮镰刀;D.根据“然后,稻谷们躺在场坝上,趁着阳光,赶快晒干,储进粮仓。”“然后,磨米机也欢快地鸣唱,稻谷们脱去外壳,变得白白净净,叫做‘米’。”可知,这是略写晒谷磨米;故选A。第51页共51页,【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与概括。根据“晚上,在月光下,人们把镰刀磨得亮亮的,像明亮的弯月。”“在打稻机欢快的鸣唱中,一粒粒稻谷离开箱草。”“稻垛高高地堆起”“收割后的田野上,孩子们开心地疯跑”等句可知,(听着)镰刀收割的脆响,听着打稻机欢快的鸣唱,看着稻垛高高地堆起来,看着孩子们开心地疯跑,看着人们喜悦的笑脸,这是多么热烈而喜庆的时刻!【9题详解】本题考查选句补文。结合文章第①②段“刚过完春节没多久,人们就开始盼着了……看冻的土化透了没有”“总算盼到了合适的时节……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没有一个细节可以省略。”可知,人们从春节过后就开始着手考虑播种的各项事宜,因此到播下的种子最后变成“米饭的香味”弥漫在各个角落的时候,这是从春节过后就开始忙绿的人们香甜幸福的收获,让人们安宁和满足;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题干给出了两张图,可任选一张,阐述图片体现了写作的什么内容,突出了怎样的意旨。选图一的理由:画面内容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结合文章内容“米饭的香味,弥漫在每张餐桌,弥漫在每个院落,弥漫在田野和天空,弥漫在每个乡村和每座城市,给人们带来安宁和满足”“这,就是一株稻,用汗珠一样饱满的颗粒,给予世界最神圣的供养。”“手捧着滋养了身体、滋养了灵魂的香喷喷的米饭,我们向脚下的土地致敬,向躬身于土地的人们致敬,向大地上的每一株稻子,致敬!”等句可知,表现了“给人们带来安宁和满足”“最神圣的供养”“滋养身体、滋养灵魂”等内容。吃饱饭是最基本的幸福,米饭是人们经过辛勤的劳作获得的香甜回报,“供养”是对这碗来之不易的米饭的珍视,“神圣”是对劳动的礼敬,是对大地的感恩。这幅图含蓄表达的主旨是,幸福的生活需要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第51页共51页,选图二的理由:画面内容是人们弯腰在田野里劳作。结合文章内容“插秧的人们弯着腰,躬着背,面向土地表达最虔诚的敬意,远远望去,像是在完成某种庄严的仪式。”“人们迎着蒸腾湿热的暑气,弯着腰,躬着背,跋涉在泥水中,既要把草拔掉,还要顺便给稻苗们扒扒根,让稻们长得更好。”“咔嚓!咔嚓!咔嚓!镰刀收割时发出的声音,那么清脆、那么嘹亮、那么动听。挥动着镰刀的人们弯着腰,躬着背,对土地表达最虔诚的敬意。”等句可知,表现了反复出现的语句“弯着腰,躬着背”,无论是插秧、薅草,还是收割,田野里的人们都是以这样的姿态完成“神圣的仪式”,对大地表达“虔诚的敬意”,这体现了劳动的艰辛,告诉读者,每一粒米背后浸满了辛勤的汗水。这幅图鲜明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向伟大的土地致敬,向伟大的劳动者致敬。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隙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②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水和豆浆水,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③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高兴,却露出尴尬的笑。④第51页共51页,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⑤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⑥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⑦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选自《台阶》)15.从选文对父亲四件事的描写中,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先填写空白处,再回答问题)①起早踏黄泥,②_________,③撬石板闪腰,④__________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第五段末尾划线句表现出“父亲”性情什么特点?17.简述父亲最能打动人的某个举动及自己的感受(第五段划线句不得再用)第51页共51页,【分析】本文写的是父亲为新屋造九级台阶的事,写了父亲早起和泥、让“我”放鞭炮、撬老屋门口的三块青石板当基石、在台阶水泥面浇水等事,塑造了一个为理想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父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赞美和疼惜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从③段的“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可概括出,父亲要放鞭炮开工,不敢放,让我来;从⑥段的“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说全冻牢了”可概括出,父亲按要求在台阶上浇水,使其牢实;从事件概括中可以看出父亲勤劳、质朴,踏实肯干,不服输的特点。(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这是一段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父亲没注意到石板上的小凹已经很深了,他的烟枪也已经用旧了三根,表明父亲在辛勤的劳作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心无旁骛地造他的台阶,表现出他是一个对目标执着,有毅力的人。(3)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示例:第④段的“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最能打动我,父亲托石板时闪了腰,却仍然不放下劳作,为了理想的实现,他顾不上自己。父亲的精神让人感动,我们在追求理想的征途中,也要努力做到锲而不舍,执著地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答案:(1)②让“我”放鞭炮;④浇水使牢实;勤劳、质朴,踏实肯干,不服输(2)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忘我的劳动精神(3)示例:最能打动“我”的是父亲在泥水匠来之前,就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表明了父亲的认真、勤劳,也表明父亲是一个有计划的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也要有所规划,有的放矢,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点评】解答梳理情节类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找到相关语段,结合关键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第51页共51页,(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行军①行军时多是白天里不走,尽往夜堆里钻。天刚擦黑,这支顶着高粱花子、扛着些“汉阳造”“老套筒”的百十号人的连队,坚决地执行着刘邓首长的命令,天天都在急行军。②刚当上解放军的卢守坤有点搞不懂了,大家没日没夜地行军,怎么还精气神十足?卢守坤一路上脚板子急促促地可不敢停。就是瞌睡了,闭着一只眼睛,脚板子还照样走得直溜。这功夫练的,整个人就像是队伍里的一只零件。回回走到宿营地,兵们横七竖八地直打呼噜。当班长的得给大伙儿烧水烫脚还要挨个儿挑脚泡。③他的班长也是去年从那边举着手过来的,一年多就入党了。听他自己也说过,刚过来,哭过好几回,哭一次,人就清醒了一次,这边叫“挖苦根,倒苦水”。④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三出陇海七战鲁西南的刘邓大军神出鬼没,于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之间拉出来不少的战机,一度使国民党军尴尬至极狼狈不堪。⑤这又是一个晚上,天还是黑得像黑煤一样,零碎的冬雨叩在脸上生生地疼,前胸后背已经汗透了,外面的衣服冻得像是披了层盔甲,里面的贴肉小褂凉飕飕地冰着心窝子。队伍还在悄然流淌着,卢守坤有些累了,一路都是黄泥巴地走起来太费鞋了。虽说根据地老百姓送过来的黑布鞋,穿着好是好,不磨脚也很少打泡,一路如风还不带响声,可就是合脚的少,做的时候又没个尺码,都是一水的千层底,厚厚的掂上一掂,仿佛听到村长们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打布鞋时,那满院满屯满山洼子里呼呼啦啦吟唱一片的麻绳拉扯起来的乡土歌谣。一村一庄地收挪上来,太平车推过来这么一倒,一连连人马排过来,见人塞上一双,调换不到大小的只好凑合着对付。班长们就说了,大一点也不打紧,男人家扛枪弄炮的,脚大走四方嘛。⑥卢守坤刚来有点不好意思,最后捡了双小的,这一双掂在手里,瘦得紧巴,脚趾头夹得生疼。他索性用刺刀挑了点鞋帮子,前几天还好,两天一过,一路的黄泥巴下来,鞋口说松就有点软塌了,这不,稀糊糊的泥巴地一粘,靴子掉了。黑咕隆咚的不太好摸,还弄了一手泥。身子一弯下来,任队伍从旁边嗖嗖地过,班长跟了过来,小声地说:你别乱动,我来。第51页共51页,⑦班长就是班长,三把两把就摸到了。卢守坤伸脚一套,就是刚刚丢下的那只,鞋内暖暖的余温还在呢。⑧脚底渐暖,夜色渐薄。卢守坤看到前面班长的步子隐约间一颠一颠的不大平稳起来。是刚才帮自己找鞋子时被后面的人撞了腿?还是脚底下生了泡?卢守坤有点不明白了,无奈行军的队列里也不好问话。班长有副好脚板,行军时总爱替别人扛枪,战士们向他夺,他都不肯放,还说:我有的是劲,不信你们谁有本事缴获老蒋一门山炮,我再扛给你们看看。⑨班长的脚崴了?那也是给自己找鞋弄的。卢守坤心里毛了。班长呀班长,你这不是让我难受吗?⑩前进的队伍像一把锋利的剪刀,把黑幕四合的天地犁开了一道缝隙,天色渐渐地明朗了。卢守坤这下看清楚了他的班长。班长的一只脚板上光光的,只是一层清湿的绑腿。那只鞋呢?再一看自己的脚上:怎么两只不一样呢?是班长的鞋?班长……班长你一路光脚呢,这么远的路,怎么走过来的?⑪班长!卢守坤心头一热,他沿着班长王克勤同志的肩头放眼望去,冬雨已住,东方欲晓。一不留神的功夫,那轮1946年深冬的朝阳,早已跃上了这支队伍的头顶,一笑一笑的,亲亲这个又吻吻那个,没几下太阳的脸蛋蛋就红得有些发紫了。(节选自2020年1月5日《解放军报》,有改动。作者:程多宝)20.阅读文章,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长是本文的线索人物,也是一名对革命胜利充满了信心的解放军战士,在这次行军中,班长对战士卢守坤给予极大关怀和帮助。B.第①段写卢守坤所在连队“坚决地执行着刘邓首长的命令,天天都在急行军”,体现了我解放军“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这一使命感,也体现了我军在解放战争期间战斗的艰苦。C.第③段“他的班长也是去年从那边举着手过来的,一年多就入党了”中的“那边”指的是国民党军队。D.第⑪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描写出天气的美好,侧面表现了我军战士的可爱,也预示着革命的胜利即将到来。21.第51页共51页,请仔细阅读文章,下列两个文段哪个更适合做本文的结尾?请从文章主题角度做简要分析。【A文段】这支精神头十足的队伍,怎么这么长呢?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实在是太长了,越来越长了……【B文段】解放战争结束以后,我和班长因工作原因,失去了联系,但我每每想起我的班长王克勤同志,都会热泪盈眶……22.文章第⑩段写卢守坤发现了自己脚上的一只鞋原来是班长的。请联系上文,揣摩班长脱鞋给卢守坤时的心理,写一段班长当时的内心活动(60字左右)。23.程多宝的《行军》和陆定一的《老山界》写的都是我军战士的故事,它们在情感表达和反映人物品质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请联系原文完成下列任务。(1)对照表格的内容进行横向比较,概括出两文例句包含的共同情感。《行军》例句《老山界》例句共同情感(根据地老百姓送过来的黑布鞋)厚厚的掂上一掂,仿佛听到村长们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打布鞋时,那满院满屯满山洼子里呼呼啦啦吟唱一片的麻绳拉扯起来的乡土歌谣。她(瑶民)向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他钱,她不要。①当班长的得给大伙儿烧水烫脚还要挨个儿挑脚泡。她们(医务员)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②(2)联系两文,你认为我军战士身上有哪些红色基因值得我们传承?第51页共51页,【答案】20.A21.A文段;这样的结尾不仅照应标题,而且使主题更深刻,也给读者带来无限回味和遐想。因为正是有这样乐于帮助战士的班长、正是有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部队,才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群众才会积极加入到解放军的队伍中,队伍才会更加壮大。同时,表达出我们的战士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而B文段仅仅表现卢守坤战士对班长的思念,文章的主题不够深刻。(符合大意即可)22.示例:急行军任务紧,天黑路又烂,要找到鞋太难,我是班长,关心战士是我的责任,我多吃点苦算什么,先把我的鞋脱给他吧。(符合大意即可)23.(1)示例:①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军民互助;军爱民、民拥军……②深深地战友情;部队战友之间的关爱互助;对战友的无私奉献……。(2)示例:对党忠诚、团结互助、勇敢坚强、乐观向上……(答对2点即可)【解析】【分析】【20题详解】A.有误。卢守坤是本文的线索人物,也是一名对革命胜利充满了信心的解放军战士,在这次行军中,班长对战士卢守坤给予极大关怀和帮助。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结尾。结尾段在内容上,有抒发感情,表达思想,丰富文章的作用;在结构上,有篇末点题,照应开头,升华主旨,画龙点睛。根据A文段内容“这支精神头十足的队伍,怎么这么长呢?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实在是太长了,越来越长了……”分析,“这支精神头十足的队伍”照应了题目“行军”。根据首段“百十号人的连队”和“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实在是太长了,越来越长了……”写出了解放军队伍的越来越壮大,点明主旨。表达出我们的战士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根据B文段“解放战争结束以后,我和班长因工作原因,失去了联系,但我每每想起我的班长王克勤同志,都会热泪盈眶……”分析,表达了卢守坤战士对班长的思念,仅从个人的角度不能点题,也不能深化主题。故A文段能做结尾段。【22题详解】第51页共51页,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注意根据语境分析。根据上文对班长的描写,表现出班长关心战士。结合“黑咕隆咚的不太好摸,还弄了一手泥。身子一弯下来,任队伍从旁边嗖嗖地过,班长跟了过来,小声地说:你别乱动,我来”语境,围绕“行军紧,任务急,不能耽误在找鞋这些小事,我应该尽快吧这事做好的”揣摩心理即可。示例:摸两下,然后把我的鞋给他穿,不能耽误事,咱是班长,得照顾好小战士。【2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分析能力。(1)第一空根据“仿佛听到村长们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打布鞋时,那满院满屯满山洼子里呼呼啦啦吟唱一片的麻绳拉扯起来的乡土歌谣”和“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他钱,她不要”分析,围绕“军民鱼水情”“军爱民、民拥军”等情感填空即可。第二空根据“烧水烫脚还要挨个儿挑脚泡”和“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分析,围绕“战友之间的关爱互助;对战友的无私奉献;对战友的关心和爱护”等情感填空即可。(2)本题考查对红军精神的概括。通过阅读,本文通过对“行军”过程的描写,刻画了乐于帮助战士的班长形象,表现出红军之间深深的战友情,表达了战士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的故事。《老山界》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据此概括红色基因即可。(二)阅读短文《示爱》,回答19-23题。(20分)示爱①女儿常常给我灌迷汤。我的文章写好了,念给她听,她总是再三赞叹:“妈,你写得真好!你真的好棒哦!”②听完不算,还要把稿子拿过去,自己再看一遍,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使我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③我偶尔买了新衣,在镜子前顾影自怜时,女儿总在一旁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地给我打气:“这件衣服真好看,以后你不穿了,不要送给别人,就送给我好吗?”第51页共51页,④家里的白板上,不时地会出现一些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一些示爱的文字。有时,在学校上了一天课,精疲力竭地回家,看到女儿上学前在白板上留了这样的话:“亲爱的爸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女儿敬上⑤霎时间,疲累全消,觉得人生并非毫无意义。⑥那年,父亲过世已有一段时日,母亲心情抑郁,寡言少语,为了排解她的寂寞,我们接她北上和我们同住。母亲一向手脚伶俐,在那一段时日里,她总是抢着帮我做饭。我当时除教书外,还得去上博士班的课程,有了母亲的帮忙,我少操了不少心,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精神上都受益良多⑦一日,我在理工学院教完早上的四节课,又赶着下午两点去东吴大学当学生。在驱车回家的途中,我想起这些日子来,每次急匆匆地踏进家门,母亲总会及时端出热腾腾的新鲜饭菜,相较于以往潦草的简餐,有母亲在的日子,实在是太幸福了。而我尽管早就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从来未曾向母亲表达内心的感受呢?我不是常常因为女儿的甜言蜜语而觉得精神百倍吗?难道我的母亲就不想听她女儿的感谢吗?⑧车程蛮长的,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勇气。我决定一进门就启齿,然而,当房门一打开,母亲绽开笑靥,朝我说:“回来了!吃饭啰……”⑨我突然一阵害羞,因而错失了最好的时机,我觉得有些懊恼,决定再接再厉,我安慰自己:“没关系,第一次总是最难的,跨过了这一关,以后就简单了。”⑩吃饭时,我一直在伺机行动,以至干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几次答非所问。母亲奇怪地问我:“你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奇奇怪怪的?”⑪我开始佩服女儿了,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扭,而我却这般费力!⑫饭吃完了,我还是没说,心里好着急,再不把握机会,这句话恐怕只能永远藏在心里了。我低头看着碗,勇敢地说:“妈!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四十几岁的人,中午还有妈妈做了热腾腾的饭菜等我回来吃。”⑬我头都不敢抬地很快说完,也不敢去看母亲的表情,便急急地奔进书房,取了下午要带的书,仓促地夺门而去,心情比当年参加大专联考还紧张。第51页共51页,⑭那天傍晚,我从学校回来,母亲已在厨房忙着,我悄悄地打开门进屋,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摘自《廖玉惠:人生情感散文》)19.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在示爱过程中心理变化的词语。(4分)房门打开,母亲朝我笑时,“我”是的→吃饭时,“我”心不在焉,内心是的→吃完饭,仍没说,“我”是的→最后,“我”勇敢“示爱”,夺门而去时,心情是的。20.文章标题为何取名为“示爱”?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文章末段划线句中的“居然”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章主要写“我”对母亲示爱,为什么开头还用一定篇幅来写女儿的表现?(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23.请参考下面节选诗句,回忆自己与母亲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以“在您……的时候”的句式,抒写对母爱的感受。(4分)妈妈,在您的时候,在您的时候,第51页共51页,在您的时候,在您的时候,您的爱已融入我的心灵,永不磨灭……【分析】这篇文章主要讲女儿常常向“我”示爱,让“我”疲累全消,觉得人生并非毫无意义。父亲去世后,母亲心情抑郁,寡言少语。“我”想起母亲的帮忙,感觉幸福,想向母亲表达感谢,但却“害羞”,最终勇敢地向母亲表达了自己的幸福感受,母亲也得到了幸福。【解答】(1)本题考查梳理概括人物心理的能力。此题先根据提示找到相应语段,再提取关键语句概括作答。第一空,“房门打开,母亲朝我笑时”对应第⑧⑨段,可由第⑨段开头“我突然一阵害羞,因而错失了最好的时机”得出答案:害羞。第二空,“吃饭时,‘我’心不在焉”对应第⑩⑪段,可由“以至于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几次答非所问”“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扭,而我却这般费力”得出答案:别扭。第三空,“吃完饭,仍没说”对应第⑫段,可由“心里好着急,再不把握机会,这句话恐怕只能永远藏在心里了”得出答案:着急。第四空,勇敢“示爱”后,夺门而去对应第⑬段,可由“心情比当年参加大专联考还紧张”得出答案:紧张。(2)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分析。文章写了女儿经常向“我”表达爱意,以及“我”艰难地向母亲表达爱意,题目“示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线索组织材料,贯穿全文,通过两种“示爱”,揭示了要向亲人表达心中的爱的主题。第51页共51页,(3)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作用。此类题通常回答不能删去,要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体会其对刻画人物、表达主旨的作用。“居然”意思是竟然,表示出乎意料。这里写父亲去世后,母亲心情抑郁,寡言少语,这次“我”看到母亲“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的情形出乎“我”的意料。母亲心情的变好是“我”向母亲示爱产生的积极影响。如果删去该词,出乎意料以及示爱对母亲的影响这些表达效果就大大削弱了。(4)本题考查对语段作用的分析。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女儿向“我”示爱,紧扣题目“示爱”,丰富了文章内容,并且也促使“我”反思自己的不善表达,教会“我”“爱要趁早说出来”。女儿向“我”示爱,“我”向母亲示爱,爱在三代人之间传递,突出了文章主旨。结构上,正是女儿的示爱,才引发“我”的反思,有为“我”向母亲示爱的情节作铺垫的作用。(5)本题考查补写诗句的能力。此题要仿照示例,以具体的生活细节体现母爱,注意补写的诗句简洁、优美即可。答案:(1)害羞    别扭   着急   紧张(2)“以“示爱”为线索贯穿全文,“示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示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向亲人表达心中的爱。(3)不能。理由:“居然”有出乎意料之意,突出了“我”不敢相信母亲又恢复唱歌习惯的惊讶,也突显出“我”的示爱对母亲心境上的影响。删去后,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4)①女儿的赞美和示爱,让“我”感受到了爱与温暖以及人生的意义,这为下文“我”想到向母亲示爱作铺垫。②正是女儿的甜言蜜语,促使“我”反思自己的不善表达,教会“我”“爱要趁早说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说,女儿成了我的情感导师。③女儿向“我”示爱,“我”也学会了向母亲示爱,爱意与温暖在三代人之间传递,加强了文章主题的表达。(5)示例: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一次又一次地鼓励我      及时提醒和批评我      撑着伞为我遮风挡雨【点评】在记叙文中标题有如下作用: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2、点明文章中心思想;3、交代文章写作情感;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作为文章的线索。第51页共51页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部编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部编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八年级上、下册 综合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文化常识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字形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字音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