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高一年级知识点总结大全
ID:27860
2021-09-15
15页1111
114.69 KB
高中物理高一年级知识点总结大全运动的描述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参照物:(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对参照物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照物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物。时刻与时间间隔时刻时间间隔区别:某一瞬间两时刻之间间隔
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时间轴上的一条线段只有先后之分,无长短之分有长短之分4.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ABCABC5、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
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和v-t图象7、加速度(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4).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aT2(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1234650V/ms-1t/s23451678②①匀匀加速如右::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3、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加速度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略有不同,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
但这种差异并不大。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H=gt2/2,vt2=2gh第三章相互作用1.力的本质:(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2)力作用的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例如:图中N与N¢均属弹力,均属静摩擦力)
(3)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4)力是矢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5)常见的力: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动力等。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重力的大小:G=mg,(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4)物体的重心。物体各部分重力合力的作用点为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重心位置取决于质量分布和形状,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对称中心。3.弹力、胡克定律:(1)弹力是物体接触伴随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
常见的弹力:拉力,绳子的张力,压力,支持力;(2)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形变程度越重,弹力越大。(3)胡克定律: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数学表达式:F=Kx(x长度改变量:)4.摩擦力(1)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存在。(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接触面相切。(3)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为正压力静摩擦力是一组值,其中有一个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使物体开始运动时的静摩擦力)。5.物体受力情况分析:(1)物体受力情况分析的依据主要是力的概念,从研究对象所处的处所着手,明确它与周围哪些物体发生作用,运用各种力产生的条件,做出判断。结合运动状态,依据牛顿运动定律和物体平衡的条件进而确定力之间的数量关系。(2)分析受力时,只找研究对象受到的力,它施于其它物体的力,在分析其它物体受力时再考虑。(3)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地列为物体所受的力。(4)受力分析的步骤:先重力,再找弹力,再摩擦力,最后其它力:象磁场力,电场力。(5)养成作图的习惯,要检查受力图中所有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否存在,特别要检查受力分析的结果,是否满足题目给定的条件(平衡状态,沿各方向合力应为零)避免缺力或多力。6.力的平衡
平衡条件平衡态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统称平衡状态。(1)如果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互为平衡的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如果它受到七个力的作用:这七个力是一组平衡力、其中任意一个力是其余六个力的平衡力。(3)如果它受到n个力的作用:这n个力是一组平衡力,其中任意一个力是其余(n-1)个力的平衡力。7.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推论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一个物体受若干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这若干个力是一组平衡力,合力为零,沿任何方向的合力均为零。其中的任意一个力与其余所有力的合力平衡。(即这个力与其余所有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的合成与分解一、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2、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情况(2)成角情况:①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②应用方法二、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的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问题来确定。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
分别求x轴和y轴上各力的投影的合力和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笛卡尔、牛顿)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www.ks5u.com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注:(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力无关、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则惯性大,其运动状态难以改变(3)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不能认为克服了物体的惯性二、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力的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具有同时性,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同时、同性、两体)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相同点
两个力的性质一定相同两个力性质不一定相同力的性质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一个力的产生、变化、消失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力的作用时间力的作用对象两个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共同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平衡两个力各有各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三、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其中的F和m、a必须相对应)3.特点:(1)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现为:合外力恒定不变时,加速度也保持不变。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化。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2)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公式只表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大小关系.矢量式的含义在于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3)同一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是对同一个物体(或物体系)而言,即F与a均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而言.(4)独立性:若F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四、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一)两种动力学问题1.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常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已知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2)已知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搞清所求问题的类型.(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力;
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二)超重和失重问题1.超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者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自身重力的现象。超重的条件:加速度向上或有向上的分量对应运动: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2.失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者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自身重力的现象。失重的条件:加速度向下或有向下的分量对应运动: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3.完全失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者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0的现象。失重的条件:a=g时对应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上抛等。注意:①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变化的是视重,不是实重;②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速度方向无关,只决定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③在完全失重状态,一切以重力为原理制作的仪器、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和相应的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
长度l米m质量m千克(公斤)kg时间t秒s电流I安(培)A热力学温度T开(尔文)K发光强度l1(lV)坎(德拉)cd物质的量n(V)摩(尔)mol注:物理公式不仅决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决定了物理量单位间的关系,推导物理量的单位要借助物理公式,依据单位是否正确可以判断物理公式是否正确。
高中物理高一年级知识点总结大全运动的描述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参照物:(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对参照物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照物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物。时刻与时间间隔时刻时间间隔区别:某一瞬间两时刻之间间隔
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时间轴上的一条线段只有先后之分,无长短之分有长短之分4.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ABCABC5、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
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和v-t图象7、加速度(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2).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4).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aT2(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1234650V/ms-1t/s23451678②①匀匀加速如右::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3、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加速度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略有不同,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
但这种差异并不大。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H=gt2/2,vt2=2gh第三章相互作用1.力的本质:(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2)力作用的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例如:图中N与N¢均属弹力,均属静摩擦力)
(3)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4)力是矢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5)常见的力: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动力等。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重力的大小:G=mg,(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4)物体的重心。物体各部分重力合力的作用点为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重心位置取决于质量分布和形状,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对称中心。3.弹力、胡克定律:(1)弹力是物体接触伴随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
常见的弹力:拉力,绳子的张力,压力,支持力;(2)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形变程度越重,弹力越大。(3)胡克定律: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数学表达式:F=Kx(x长度改变量:)4.摩擦力(1)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存在。(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接触面相切。(3)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为正压力静摩擦力是一组值,其中有一个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使物体开始运动时的静摩擦力)。5.物体受力情况分析:(1)物体受力情况分析的依据主要是力的概念,从研究对象所处的处所着手,明确它与周围哪些物体发生作用,运用各种力产生的条件,做出判断。结合运动状态,依据牛顿运动定律和物体平衡的条件进而确定力之间的数量关系。(2)分析受力时,只找研究对象受到的力,它施于其它物体的力,在分析其它物体受力时再考虑。(3)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地列为物体所受的力。(4)受力分析的步骤:先重力,再找弹力,再摩擦力,最后其它力:象磁场力,电场力。(5)养成作图的习惯,要检查受力图中所有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否存在,特别要检查受力分析的结果,是否满足题目给定的条件(平衡状态,沿各方向合力应为零)避免缺力或多力。6.力的平衡
平衡条件平衡态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统称平衡状态。(1)如果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互为平衡的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如果它受到七个力的作用:这七个力是一组平衡力、其中任意一个力是其余六个力的平衡力。(3)如果它受到n个力的作用:这n个力是一组平衡力,其中任意一个力是其余(n-1)个力的平衡力。7.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推论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一个物体受若干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这若干个力是一组平衡力,合力为零,沿任何方向的合力均为零。其中的任意一个力与其余所有力的合力平衡。(即这个力与其余所有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的合成与分解一、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2、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情况(2)成角情况:①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②应用方法二、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的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问题来确定。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
分别求x轴和y轴上各力的投影的合力和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笛卡尔、牛顿)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www.ks5u.com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注:(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力无关、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则惯性大,其运动状态难以改变(3)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不能认为克服了物体的惯性二、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力的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具有同时性,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同时、同性、两体)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相同点
两个力的性质一定相同两个力性质不一定相同力的性质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一个力的产生、变化、消失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力的作用时间力的作用对象两个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共同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平衡两个力各有各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三、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其中的F和m、a必须相对应)3.特点:(1)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现为:合外力恒定不变时,加速度也保持不变。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化。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2)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公式只表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大小关系.矢量式的含义在于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3)同一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是对同一个物体(或物体系)而言,即F与a均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而言.(4)独立性:若F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四、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一)两种动力学问题1.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常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已知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2)已知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搞清所求问题的类型.(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力;
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二)超重和失重问题1.超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者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自身重力的现象。超重的条件:加速度向上或有向上的分量对应运动: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2.失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者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自身重力的现象。失重的条件:加速度向下或有向下的分量对应运动: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3.完全失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者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0的现象。失重的条件:a=g时对应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上抛等。注意:①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变化的是视重,不是实重;②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速度方向无关,只决定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③在完全失重状态,一切以重力为原理制作的仪器、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和相应的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
长度l米m质量m千克(公斤)kg时间t秒s电流I安(培)A热力学温度T开(尔文)K发光强度l1(lV)坎(德拉)cd物质的量n(V)摩(尔)mol注:物理公式不仅决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决定了物理量单位间的关系,推导物理量的单位要借助物理公式,依据单位是否正确可以判断物理公式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