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61教学网)
我的位置: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
ID:79186 2022-01-02 17页1111 1011.50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孟德尔取材豌豆的原因①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②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③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判断方法;Ⅰ、一般性状的判断(假设A与B是一对相对性状)①、定义法:相对性状(不同性状)杂交,F1表现出来为显性,未表现出来的为隐性如A×B全为A,则A为显性,B为隐性;②性状分离法:相同性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为显性;新出现的为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如A×AA和B,则A为显性,B为隐性。Ⅱ、遗传病判断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3、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且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或多个基因。(1)类型和作用:显性基因大写字母表示,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2)图中:1和2、3和4是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有13,14,23,24;等位基因有Aa,Bb,Dd;C和C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基因;A和B——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B和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自由组合)A和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自由组合)4、合子: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即为合子。纯合子:基因型相同的雌雄配子结合的合子;如DD,dd杂合子:基因型不相同的雌雄配子结合的合子;如Dd判断方法自交:后代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测交:后代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第17页共17页 植物两种方法都行,但最简捷的方法是自交;动物选择测交。5、性状分离:指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即:某表现型自交,后代出现两种及以上表现型,如Dd×DdD_,dd6、交配方式杂交、自交、测交、正交与反交及应用(1)杂交(x):不同基因型个体交配;-----区分显、隐性的方法(2)自交():相同基因型个体交配;----判断纯合子、杂合子的方法;不断自交提高纯合子比例。但要注意后代个体数不能太少;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能自花授粉的植物用自交法,操作最为简单,且纯合性状不会消失。(3)测交:指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之间的交配;----判断纯合子、杂合子;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判断基因位于X、Y染色体某区段;判断核遗传与质遗传(4)正交:♂显性x  隐性♀ 反交:♂隐性x  显性♀ ----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7、表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表型)8、孟德尔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得出结论9.一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基因)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对“解释”正确与否的验证──测交①孟德尔的设计思路: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能真实反映出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②目的:让F1的配子都能显现出来。③结果:F1是杂合体,含等位基因Dd,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能产生含D和d两种等量的配子。如Dd×ddDd:dd=1: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即Aa个体产生A和a的两种配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第17页共17页 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注意: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亲代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⑴AA×AAAA全显⑵AA×AaAA:Aa=1:1全显⑶AA×aaAa全显⑷Aa×AaAA:Aa:aa=1:2:1显:隐=3:1⑸Aa×aaAa:aa=1:1显:隐=1:1⑹aa×aaaa全隐10.11、性状遗传中异常分离比的出现原因(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Aa×Aa→1AA∶2Aa∶1aa①2∶1⇒显性纯合致死,即AA个体不存活。②全为显性⇒隐性纯合致死,即aa个体不存活。③1∶2∶1⇒不完全显性,即AA、Aa、aa的表现型各不相同。(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AaBb×AaBb→1AABB∶2AaBB∶4AaBb∶2AABb∶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12、说明两对基因遵循分离定律还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如某生物AaBb个体,证明A、a和B、b遵循哪种遗传定律?方法:自交假说演绎(1)、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演绎推理后代情况(遗传图解)演绎推理后代情况(遗传图解)第17页共17页 结果结论:若后代显显:显隐=3:1,结论:若后代显显:显隐:隐显:隐隐=9:3:3:1,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相关概念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体细胞)的减少一半。2、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母方的卵细胞,一条来自父方的精子,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3、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4、四分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无联会四分体有联会无四分体无联会四分体无联会四分体有联会四分体无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有__AB,CD__一个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有__aa’bb’;cc’dd’_=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非同源染色体有ACADBCBD=4个DNA分子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有ab,ab’,cd,c’d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有ac,bc,bc’,bd,ad’等5、交叉互换: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如图右,交叉互换发生在a’与b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第17页共17页 (1)场所:精巢(睾丸)场所:卵巢(2)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出现姐妹染色单体)。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该现象称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排)。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⑤末期:细胞质(均等或不均等)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注意: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3)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均等或不均等),每个细胞形成两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四个子细胞。3、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第17页共17页 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注意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与体细胞不同的是,精(卵)原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四、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减I有丝分裂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散乱排列中期赤道齐(两排)赤道齐(一排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分裂末期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有单体无单体五、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Ⅱ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Ⅱ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Ⅰ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家—减Ⅰ后期;姐妹分家—减Ⅱ后期六、基因在染色体上1、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研究方法:类比推理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第17页共17页 3、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其他内容: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七、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组合。八、伴性遗传1、性别决定(1)、定义:雌雄异体的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生物的性别通常就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2)、XY型:雌性的性染色体是XX,雄性的性染色体是XY。(3)、ZW型:该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是ZW,雄性的是ZZ。蛾类、鸟类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2、X、Y染色体结构比较(1)、Ⅱ-1区段的基因只在Y染色体,因此属于伴Y遗传。(2)、Ⅱ-2区段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因此属于伴X遗传。(3)、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控制的遗传具有性别差异。3、伴性遗传特点伴X隐性遗传特点:①男患者>女患者②交叉遗传、隔代遗传③女病父子病伴X显性遗传特点:①女患者>男患者②连续遗传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伴Y遗传的特点:①男病女不病②父→子→孙4.常见遗传病类型伴X隐:血友病、红绿色盲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Y:外耳道多毛症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苯丙酮尿症常显:多(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7页共17页 一、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科学家实验名称实验方法实验结论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S型细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减法原理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DNA是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2.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共同的思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3、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在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内;②先用含35S或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得到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用这些大肠杆菌来培养噬菌体,就能得到被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③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④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若32P标记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上清液出现少量的放射性,原因是: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内,或部分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⑤含35S噬菌体侵染细菌,沉淀物中还有很低放射性是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4、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因为绝大多数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包括DNA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二、DNA与RNA的比较DNARNA组成元素C、H、O、N、P第17页共17页 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4种)结构特点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T;G≡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一般为单链种类: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三叶草结构,61种或62种)特性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RNA适于做信使的原因:单链、能通过核孔;能储存遗传信息;能与DNA碱基互补配对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数量关系双链DNA互补碱基相等;即A=T,G=C。注意:(1)双链相邻碱基直接通过(氢键)连接(2)单链相邻碱基间接通过(磷酸二酯键,或,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结构)连接计算公式:(1)A=T,C=G(2)嘌呤数=嘧啶数A+G=T+C(3)配对碱基和的比值,与任意一条链都相等((A+T)/(G+C)=(A1+T1)/(G1+C1)=(A2+T2)/(G2+C2)(4)某链非配对碱基和的比值,与另一链该比值成倒数关系(A1+G1)/(T1+C1)=n(A2+G2)/(T2+C2)=1/n三、DNA的复制1.DNA半保留实验证据原料:大肠杆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15N)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规律:①复制n次后,DNA分子数为2n,新合成的DNA分子数为2n-1第17页共17页 ②GO代只有15N-15N(重带);G1代只有15N-14N(中带);G2-n代只有2个5N-14N(中带),其余皆为14N-14N(轻带)2、DNA复制的过程(与转录翻译一起列表比较)3、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真核:多起点复制)4、精确复制的原因: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5、意义:DNA分子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6、与DNA复制有关的计算:复制出DNA数=2n(n为复制次数);含亲代链的DNA数=2四、基因的本质——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与DNA的关系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②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个基因。2、与染色体的关系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基因分布。3、与脱氧核苷酸的关系①脱氧核苷酸是构成基因的单位。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第四章基因的表达一、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二、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三个碱基;密码子的种类有64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还有三个终止密码子。反密码子:是指tRNA上与mRNA配对的三个裸露的碱基;反密码子有61种三、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图解四、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比较DNA复制转录翻译第17页共17页 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减I间期生物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场所真核: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原核:拟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模板DNA的两条链DNA特定的一条链mRNA原料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氨基酸能量ATPATPATP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酶:RNA聚合酶(具有解旋和聚合的作用)酶:多种酶搬运工具:tRNA配对原则碱基互补原则(T—A、C—G)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AA-UG-CC-G碱基互补配对原则U-AA-UG-CC-G产物DNAmRNA、rRNA、tRNA蛋白质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转录,转录后DNA恢复原来双链结构翻译结束后,mRNA分解成单个核苷酸信息传递DNA→DNADNA→mRNAmRNA→蛋白质注意:真核基因:先转录后翻译原核基因:边转录边翻译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6:3:1一种氨基酸可对应多种密码子,可由多种tRNA来运输;但一种密码子只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tRNA也只能运输一种氨基酸。五、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基①(酶合成)→(代谢过程)性因②(蛋白质结构)→状①间接控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实例:豌豆圆皱粒、白化病第17页共17页 ②直接控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实例:70%囊性纤维化、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六、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类管家基因(必需表达):ATP合成酶、细胞呼吸酶等奢侈基因(特定表达):胰岛素等七、表观遗传1、概念: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2、调控机制:主要DNA甲基化,还可以是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等3、特点:①碱基序列不变②可遗传八、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个性状可以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同时,环境对性状也有重要的影响。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九、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人体24条染色体(22常+X+Y)上的全部基因的遗传作图、物理作图、和全部碱基的序列测定。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生物变异的类型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3、基因突变后性状不一定改变,主要原因:①突变后没改变氨基酸的种类②显性纯合子突变为杂合子二、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数目变异2.染色体结构变异)(一)染色体数目变异1.个别增减eg.21三体综合征2.以染色体组倍数增减染色体组(1)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2)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第17页共17页 (3)染色体组数=相同染色体出现次数=同字母出现次数(不区分大小写)AaaBbbAaBbccddAAAaaBBbbbCCcccAbCDAAaa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概念由配子发育而来,体内有几个染色体,都叫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内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特征长得弱小,一般高度不育(偶数可育)茎秆粗壮,果实较大,营养物质多育种个体-减数分裂-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物-秋水仙素处理-一般能得到能稳定遗传品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秋水仙素/低温处理原理:抑制前期纺锤体形成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二)染色体结构变异单倍体育种过程:1.缺失:基因缺失eg.猫叫综合征(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2.重复:基因重复增加eg.棒状眼3.倒位:基因颠倒eg.卷翅4.易位:非同源染色体交换片段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片段:交叉互换(基因重组)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实质基因结构改变控制不同性状基因重新组合类型碱基对替换、缺失、增添自由组合/交叉互换结果产生新等位基因产生新基因型时期DNA复制时期(细胞分裂间期)减I后/减I前遗传动物生殖细胞/植物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生物第17页共17页 性状改变替换:可变可不变增添:3倍数影响小,非3倍数影响大可组合与亲本不同性状原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组合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片段特点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普遍性,随机性意义1.产生新基因2.变异根本来源3.进化原材料1.产生新基因型2.变异(生物多样性)主要来源3.对进化有重要意义应用细胞癌变(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显著变化,糖蛋白减少,粘性下降,易分散和转移一母生九子,九子皆不同黄圆与绿皱杂交得到绿圆和黄皱附:(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下: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自由组合③基因工程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四、人类遗传病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一)分类单基因遗传病(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常显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常隐镰刀型细胞贫血、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黑尿症X隐色盲、血友病伴Y外耳道多毛症多基因遗传病(多对等位基因)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青少年糖尿病、无脑儿、唇裂(家族聚集、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染色体遗传病常染色体异常21三体综合征(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猫叫综合征性染色体异常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O型,缺少一条X染色体)(二)调查某种病的发病率:在人群种随机抽查,选择发病率较高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调查某种病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族系谱图中第17页共17页 (一)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1、优生的措施:①禁止近亲结婚;②进行遗传咨询;③提倡适龄生育;④产前诊断2、遗传咨询:①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族病史,诊断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②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③推算后代的再发风险率。④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3、产前诊断: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检测等第6章生物的进化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两大学说组成: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前者指在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后者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1)直接证据——化石证据:地层顺序—进化方向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化石: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特征。(2)解剖学证据:比较身体结构(3)胚胎发育学证据:胚胎发育过程出现鳃裂、尾巴等(4)细胞分子学证据:细胞结构或细胞中分子相似性等二、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1、适应:结构适应功能;结构和功能适应环境适应具有相对性和普遍性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1拉马克进化学说:所有生物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认为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优点:①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的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②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局限性:不够科学2.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条件(自然选择的基础):过度繁殖(超过环境容纳量)手段(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内因:遗传变异(①变异是不定向的②遗传的作用:有利于微小有利变异的积累)第17页共17页 结果: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表现为与环境相适应,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适者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失败而被淘汰(不适者被淘汰))。意义: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局限性:不能科学解释遗传和变异本质,局限于性状水平;无法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核心:自然选择学说研究水平: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研究单位:个体到种群一、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1)种群:同一区域,同种生物,所有个体(2)基因库与基因频率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②基因频率:A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B基因频率的计算:基因频率=(种群中某基因的总数/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总数)X100%A/(A+a)*100%=A%或A%=AA%+1/2Aa%③基因型频率:A概念: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率B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基因型频率=(种群中某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X100%④遗传平衡定律:种群足够大,能自由交配,无迁入迁出,不发生突变,无自然选择(3)进化的实质: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发生变化(4)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可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基因频率改变进化的方向(5)抑菌圈越大说明,细菌对该种抗生素耐药性越弱;从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的目的是:此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2)隔离地理隔离:地理因素阻断基因交流(不能交配)生殖隔离:1.不能交配或2.可交配产生不可育后代第17页共17页 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联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长期的地理隔离通常会形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五、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六、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七、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第17页共17页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