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61教学网)
我的位置: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实用,必备!)
ID:64800 2021-11-24 21页1111 48.86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快速地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二、常见问题模式  1、是什么? 问什么就答什么。要注意保持问题和答案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是”前面的语句都该保留。  2、为什么?一般要讲清原因,再讲结果。讲清原因时,要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也就是要往中心上靠。回答问题时,要加入“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例:《伟大的友谊》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答:“因为第21页共21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在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共同革命目标的基础上的,所以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  3、怎么样?着重讲清过程或状况。例:《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五壮士是怎样痛歼敌人的?”我们可以联系课文中描写五壮士如何引敌上山,而后又如何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的过程进行回答,回答时还要把五壮士的神态、语言以及杀伤敌人的情况讲具体。)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理解标题1、破解/参透标题的信息1)写作内容:______2)行文作用(标题的作用):_____3)文章体裁:______2、阐述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字面意思、文中内容2)深层含义:注意有无比喻等修辞(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点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3)中心:(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分析);3、标题的【作用】A内容上:1)表明写作对象2)体现主要内容3)揭示情感主旨B结构上:1)贯穿全文线索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4、品味标题精妙之处第21页共21页 1)揣摩标题含义(表+深)先看标题的本义(表层含义)再思考深层含义  2)分析标题【作用】A内容上:1)表明写作对象2)体现主要内容3)揭示情感主旨B结构上:1)贯穿全文线索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3)最后分析其效果  a)生动形象b)新颖含蓄c)意味深长d)耐人寻味e)引起阅读兴趣。(二)理解字词或语句1、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含义(理解词语作用/含义——可以套用一个模板)【知识储备·词语作用】1)、(形容词、动词、副词)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叠词):叠词具有音节美的作用。2)、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3)、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4)、情感作用: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答题格式:第21页共21页 (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几类词)1)、结构上:点题、照应、过渡(看词语所在句子、段落在文章哪个位置)。2)、内容上:a.表层:看词语是什么词性。b.深层:有无修辞、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等艺术手法,并分析作用3)、中心上: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态度、观点等。2、赏析/分析/理解语句题型A★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答题格式:不行。1)加点字词是动词,属于动作描写。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人物的……特点、心情、情状;2)体现了/表达了……感情、态度、观点;3)如果换掉就没有以上这种效果。(或者答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2)形容词:★答题格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3)副词(都,大都,非常、只有等):★答题格式:不行。1)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2)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B★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调换”牵扯到字词的逻辑性)★答题格式: 第21页共21页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所以不能互换。C★“××”词好在哪里?★答题格式:1)用了“××”词,(描写手法(动作描写)、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生动地/准确地形象地说明了/写出了……事物的……特征;2)表现了/抒发了/表达了……感情、态度、观点;3)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D★“××”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格式:不能1)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2)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3)表达了……感情、态度、观点;1)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注意】1)看字词是什么词性,特别注意动词,就要想到动作描写作用。2)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3、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含义。★答题格式: (1)……词原指……(表层含义) (2) 文中指……(文中含义) (3)描写了/刻画了/表达了/体现了……感情、态度、观点(深层含义——中心)第21页共21页 (三)赏析/分析/理解句子1、赏析/分析/理解句子或段落从三方面考虑a)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b)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c)修辞★答题格式:(1)句子表层含义(句子大意:缩句;段落大意) (2)深层含义:分析句子里关键词的表达效果:修辞+修辞作用 (3)中心/主旨2、修辞手法【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传神A比喻:对象+特点+主旨1)用XX比喻XX(点出标志词),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事物……的特点,3)表达了(人物)……感情、态度、观点(主旨)B拟人:对象+特点+主旨1)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点出标志词),2)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3)表达了(人物)……感情、态度、观点(主旨)(2)排比、反复:加强语气、强调A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1)使句式更整齐,加强语气,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2)表达了(人物)……感情、态度、观点(主旨)B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1)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2)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3)表达了(人物)……感情、态度、观点(主旨)★【注意】第21页共21页 (1)、反复修辞手法的几种类型1.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2.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3.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2)、反复与排比修辞手法的区别——领会其实质A同:反复和排比:都含有相同的词语,形式上相似,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B异a)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b)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3)夸张:突出特征,更强调1)突出特征,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2)表达了(人物)……感情、态度、观点(主旨)(4)反问、设问:强调,加强语气,反思A反问:强调,加强语气1)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2)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主旨) B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a开头出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b文中或结尾出现:1)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2)突出了文章的主旨(主旨)(5)借代:第21页共21页 1)用XX代XX(点出标志词),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3)表达了(人物)……感情、态度、观点(主旨)(6)引用:引用诗句:1)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2)表达了(人物)……感情、态度、观点(主旨)引用故事、神话传说:1)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2)表达了(人物)……感情、态度、观点(主旨)(7)对偶:1)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2)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3)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主旨)3、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问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a)表现环境,b)营造氛围,c)抒发情感,d)突出主题第21页共21页 【总结·艺术技巧作用】(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①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②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③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④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2)、议论:语言特点①准确性(概念准确,修饰恰当,用词有分寸感)、②鲜明性(论点表述鲜明,行文鲜明)、③概括性(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引述事例简明扼要)、④生动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论证手法,句式灵活)、⑤严密性(表达周密,逻辑性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3)、抒情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②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4)、描写(人物刻画方法)a)肖像描写(以形传神,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个性突出)b)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c)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d)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人物思想感情)e)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个性)f)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为内容、情节起引起或铺垫的作用,揭示主题)。g)工笔(精雕细刻,具体生动,形神兼备)I)白描(简笔勾画,准确生动,朴实清新,含意深远(2)细节描写(1)定义①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第21页共21页 ①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2)种类肖像(外貌)、动作(行为)、语言、神态、心理。(3)【作用】①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②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3)表现手法①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②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③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④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⑤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⑥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⑦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⑧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⑨还有借物抒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正文反作、叠词等。(4)修辞手法①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②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③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④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意凝炼,抒情酣畅)⑤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⑥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⑦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⑧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⑨反复(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5)语言特色第21页共21页 ①从语言风格看,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②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小结】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格式:①技巧本身作用+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②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达了……,③突出(渲染)……,刻画了……人物形象,3、理解句子含义: ★答题格式:A从内容上:1)表层含义:字面意思(缩句/概括句意)2)深层含义(抓关键词分析):句外含义(隐含意义)——注意有无修辞和描写手法3)中心:(段意、情感、态度)B从结构上:看句子所在的位置:首、中、尾4、句子/段落的作用/含义(可以套用一个模板)先判断出句子/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答题格式:对于作用把握2点:1)、内容上:具体写了什么a)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表现事物本身的特征)b)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看法(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看法。即句、段的含义)2)、结构上:看句子位置就是谋局部布篇上的作用,由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答题格式:a)篇首句/段b)篇中句/段c)篇末句A【首句/段作用】第21页共21页 ★答题格式:★结构上:直接套用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3)与后文或结尾形成照应★内容上:结合文章内容1)直接表明文章的写作对象2)开篇点题(暗含主旨/点名主旨)3)设置悬念,为后文的某处情节作铺垫、埋伏笔,引起读者兴趣4)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感情,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以上几点为常见作用,以下几点为特殊作用)5)如故事开头: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6)如开篇发问:可引起读者思考7)如诗歌开篇:可呈现美好的意境,增加文采8)如开篇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上作用可能单一出现,也可能综合出现,需根据具体内容分析)B【中间句/段作用】★答题格式:★结构上:1)承上启下(过渡):2)前后照应★内容上:1)承接了上文……,引出了下文……2)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埋伏笔、引起读者兴趣C【篇末句/段作用】★答题格式:★结构上:1)总结全文2)首尾照应★内容上:第21页共21页 1)交代结局,使文章情节完整2)篇末点题(暗含、点名中心;深化、升华主题等)3)令人深思,给人警醒(启示)★【注意】分析句段作用除了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句/段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环境/人物)议论等2)记叙方式:倒叙、插叙等3)表现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总结1·词语、句子、段落含义/作用】(可以套用一个模板)★答题格式:①内容上:表+深表层含义理解、深层含义理解②结构上:看位置a)开头:设置悬念、统领全文、引出下文、点明中心、埋伏笔、作铺垫;b)中间:承上启下、照应上文、为下文做铺垫;c)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首尾呼应呼、照应前文,扣题。③中心:句子的理解离不开文章的中心,一定要注意作者及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总结2·结构作用】1、过渡(承上启下、衔接自然)2、照应(照应前文、后文)3、设置悬念、铺垫(埋下伏笔)4、统领全文、总结上文5、深化主题、点题,揭示主题6、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7、开头:统领全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8、文中: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上文,领起下文。9、结尾:照应前文,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华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10、伏笔、悬念:引人入胜,为下文埋作铺垫。【结构作用】第21页共21页 ★答题格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5、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正面、侧面描写)【通用作用】:1)表现人物……的特点2)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思想、精神)。(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3+1(小说三要素+主题)★答题格式: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人物);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情节);4)点明了/揭示了/表达了……的主题、思想感情(主题)。6、具体描写手法的【作用】(1)人物描写①外貌(肖像)描写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1)表露人物感情,2)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行动)描写1)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2)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1)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2)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3)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第21页共21页 注意:表现人物的手法: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5种人物描写手法)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a)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b)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c)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d)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A肖像、神态、动作描写:【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B语言描写:【作用】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C心理描写:【作用】a)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b)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c)推动情节发展。D细节描写: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作用】①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⑥暗示影射。第21页共21页 7、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1)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2)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3)主题(突显某种主题)★答题格式:1)定性: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2)具体事件:性格特点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延伸】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变得……(2)环境描写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作用】★答题格式:a)运用了……描写手法(点出手法);b)社会环境作用1)社会环境: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2)人物: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3)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主题:揭示社会本质特征,进而揭示主题。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时间、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自然环境作用】★答题格式:a)运用了……描写手法;b)自然环境作用①自然环境: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②人物: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③情节: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④主题:象征和暗示、深化主旨;第21页共21页 ★【总结·环境作用通用答题格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3+1)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社会关系,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8、情节的【作用】(3+1)①环境交代……时间,交代……背景、社会关系,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1)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情节更突出;2)制造悬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5)照应前文情节;③人物1)丰富人物;2)表现人物性格④主题1)深化某种主题;2)突显某种主题。9、情节的特点⑴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a)引人入胜,扣人心弦,b)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第21页共21页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作用】:起到制造悬念的。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⑤贯穿情节的线索:事、物、人、情、时间、空间。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5种记叙手法/顺序)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作用】: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作用】:a)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b)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作用】: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第21页共21页 (四)段落1、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答题格式: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人物+事件)2、段意的归纳/概括故事情节: (人物+事件)(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答题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题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答题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注意:记叙文】(1)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2)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3、记叙的要素/线索的作用1)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2)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3)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4)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5)感情:以“感情”。  ★答题格式: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4、人称(人物形象)作用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第21页共21页 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称(人物形象)【作用】★A第一人称:①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②有亲切感;③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④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B第二人称: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C第三人称:①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②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5、段落的作用/含义同句子作用/含义(五)文章主旨与中心1、归纳文章的中心★答题格式:本文通过描写了……表达了……思想感情。 ①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2、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第21页共21页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  (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第21页共21页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部编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部编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八年级上、下册 综合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文化常识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字形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字音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