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 古诗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展开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古诗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曹摅,宇颜远,谯国谯人也。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调补临淄令,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愍之,密自杀。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鞠,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入为尚书郎,转洛阳令,仁惠明断,百姓怀之。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群官检察,莫知所在。摅使收门士,众官咸谓不然。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诘之,果服。及齐王冏辅政,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摅曰:“荡平国贼,匡复常祚,古今人臣之功未有如大王之盛也。然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非唯人事,抑亦天理。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冏不纳。永嘉二年,高密王简镇襄阳,以摅为征南司马。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微博考试研究所《晋书·曹摅传》)【注】行马:皇宫门口的栅栏。9.下列加点字与文中“若得暂归,死无恨也”中“恨”字的意义一致的是()A.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B.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第61页共61页
D.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10.下列加点字与文中“以摅为征南司马”中“以”字的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樊哙侧其盾以撞B.属予作文以记之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B.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C.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D.其年流人王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妇,死了丈夫的妇人。古代老而无妻曰鳏,幼而无父曰孤,少而无母曰独。B.掾吏,官府中辅助官吏的通称。此外,官署属员还可以称掾史、掾属、掾佐。C.宫掖,指皇宫。宫,指帝王的住所;掖,指宫中的旁舍,即嫔妃居住的地方。D.归藩,回到封地。古代诸侯也可在朝堂辅政,回到封地往往意味着交出权力。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临淄县有一寡妇意欲改嫁,其婆婆以自杀表示反对。同乡控告寡妇杀害了婆婆,屈打成招以致自污认罪。恰逢曹摅到任,经审查,真相即出。B.曹摅巡视监狱,见狱中死囚心生怜悯。于是,释放狱中死囚回家与亲人相见。其后,囚犯都按时回到监狱,全县百姓感叹佩服,称其为“圣君"。C.第61页共61页
一夜大雪,皇宫门口的栅栏离奇丢失,众多官员一番审查,都未能查出去向。曹摅能够准确判断,抓获门卫,指出下落,一番诘问果如其言。D.永嘉二年,高密王司马简任命曹摅为征南司马,征讨流寇王逌。曹摅战于郦县,兵败而死。故吏百姓奔丧赴葬,在路上哀号痛哭,如同死了父母。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2)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15.司马冏因何询问曹摅,又为何不采纳曹摅的意见?(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4题。初,浑瑊遣兵马使李朝寀将兵戌定平。瑊薨,朝寀请以其众隶神策军①;诏许之。杨朝晟疾亟,召僚佐谓曰:“朝晟必不起,朔方命帅多自本军,虽徇众情,殊非国体。宁州刺史刘南金,练习军旅,宜使摄行军,且知军事,比朝廷择帅,必无虞矣。”又以手书授监军刘英倩,英倩以闻。军士私议曰:“朝廷命帅,吾纳之,即命刘君,吾事之;若命帅于他军,彼必以其麾下来,吾属被斥矣,必拒之。”己丑,上遣中使往察军情,军中多与南金。辛卯,上复遣高品薛盈珍赍诏诣宁州。六月甲午,盈珍至军,宣诏曰:“朝寀所将本朔方军,今将并之,以壮军势,威戎狄,以李朝寀为使,南金副之,军中以为何如?”诸将皆奉诏。丙申,都虞候史经言于众曰:“李公命收弓刀而送甲胄二千。”军士皆曰:“李公欲内麾下二千为腹心,吾辈妻子其可保乎!”夜造刘南金欲奉以为帅南金曰节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则不可军中岂无他将乎第61页共61页
众曰:“弓刀皆为官所收,惟军事府尚有甲兵,欲因以集事。南金曰:“诸君不愿朝寀为帅,宜以情告敕使。若操甲兵,乃拒诏也。”命闭门不内。军士去,诣兵马使高固,固逃匿,搜得之。固曰:“诸君能用吾命则可。”众曰:“惟命。”固曰:“毋杀人,毋掠金帛。”众曰:“诺。”乃共诣监军,请奏之。众曰:“刘君既得朝旨为副帅,必挠吾事。”诈称监军命,召计事,至而杀之。戊戌,制以李朝寀为邠宁节度使。是日,宁州告变者至,上追还制书,复遣薛盈珍往诇军情。壬寅,至军,军中以高固为请,盈珍即以上旨命固知军事。或传戊戌制书至邠州,邠军惑,不知所从。奸人乘之,且为变。留后孟子周悉内精甲于府廷,日飨士卒,内以悦众心,外以威奸党。邠军无变,子周之谋也。(《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有删改)注①: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夜/造刘南金/欲奉以为帅/南金曰/节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则不可/军中岂无他将乎/B.夜/造刘南金欲奉以为帅/南金曰/节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则不可/军中岂无他将乎/C.夜/造刘南金欲奉以为帅/南金曰/节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则不可/军中岂无他将乎/D.夜/造刘南金/欲奉以为帅/南金曰/节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则不可军中/岂无他将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麾下,指将帅的大旗之下,可以解释为“部下”,也可用于对将帅的敬称。B.甲午,干支纪法之一。本文用来纪年,与历史上的“甲午战争”用法相同。C.戎狄,古代华夏民族对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的统称,即西戎和北狄。D.制书,在唐代是指皇帝下达命令,用于颁布国家重大制度或褒奖嘉勉官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微博橙子.辅导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浑瑊去世后,李朝寀请示将自己的部众划归神策军。朝廷不但允许,而且派使臣准备任命他和刘南金为正、副节度使。B.杨朝晟在病情加重时,召集僚属商量新帅人选,认为刘南金熟悉军事,适宜暂且掌管军中事务,以等待朝廷任命新主帅。C.军士们请兵马使高固主持公道。他先是逃避,后迫不得已才与大家请监军奏报朝廷更换节度使,可见是个贪生怕死之徒。D.在人事变动、军心不稳之时,邪恶之徒想要趁机发动变乱。所幸孟子周采取措施,内外兼顾,邠州军队才没有发生变乱。第61页共61页
13.微.博橙子.辅导把文中画标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己丑,上遣中使往察军情,军中多与南金。(2)诈称监军命,召计事,至而杀之。14.将士们为何不愿李朝寀担任邠宁节度使?请简要说明。(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微博橙子辅导,完成9~15题。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第61页共61页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后汉书·党锢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B.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C.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D.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11.下列对文中加点阿语的相天闪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禄四行:考试从官,以教厚、质朴、逊让、节俭四项品行作为选拔任用的标准。B.辟:指征召布衣出仕,朝账乙杯仙,二公以下召之称辟,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C.举谣言:指朝臣向朝娃列举民间试毁官员的流言,以此来判别官员好坏的一种制度。D.北寺狱:东汉黄门著属下的监狱。主要用来拘禁将相大臣。因官署在宫省北,故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滂品行高洁,志向远大。从小就磨砺出高冶的节操,被推荐为孝廉和光禄四行,冀州赴任时,慷概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之志。B.范滂为人清高,不媚上司。升迁为光禄勋主事时,去参见陈蕃,陈蕃接受了跪拜之礼。范滂心中觉得很生气,打算弃官而去。C.范滂不畏权贵,敢做敢当。劾奏刺史,,尽管备受尚书的怀疑,也不屈从,甘愿以死谢罪。第61页共61页
D.范滂做事公正,立场坚定,认为外甥不适合作官,皇帝虽然生气,也只能无奈作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4分)(2)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4分)14.面对党锢之祸,范滂为什么不选择和县令郭揖一起逃走,而选择留下受死?(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同师重阳王真人。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金、宋之季,俱遣使召,不赴。岁己卯,太祖自乃蛮命近臣札八儿、刘仲禄持诏求之。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召我,我当往。”翌日,二人者至,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明年,宿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又明年,趣.使再至,乃发抚州,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盖蹀.血战场,避寇叛域,绝粮沙漠,自昆仑历四载而始达雪山。常马行深雪中,马上举策试之,未及积雪之半。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第61页共61页
其言,曰:“天赐仙翁,以寤.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太祖从之。岁癸未,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时国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岁乙酉,荧惑犯尾,其占在燕,处机祷之,果退舍。丁亥,又为旱祷,期以三日雨,当名瑞应,已而亦验。有旨改赐宫名曰长春,且遣使劳问,制若曰:“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六月,浴于东溪,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遂卒,年八十。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袭掌其教,至大间加赐金印。(选自《元史·丘处机传》)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②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B.①及其所之既倦(《兰亭集序》)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C.①若合一契(《兰亭集序》)②太祖深契其言(《元史·丘处机传》)D.①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②趣使再至(《元史·丘处机传》)10.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①金、宋之季,俱遣使召(《元史·丘处机传》)季:先后交接的时候。②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元史·丘处机传》)踣:踩踏B.①盖蹀血战场,避寇叛域(《元史·丘处机传》)蹀:踩,踏。②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袭掌其教(《元史·丘处机传》)袭:继承。C.①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喻:明白。②况修短随化(《兰亭集序》)修:修为,修养。D.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危:危险。②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属:聚集。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第61页共61页
A.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赤壁赋》)②侣.鱼虾而友糜鹿(《赤壁赋》)B.①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②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元史·丘处机传》)C.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②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元史·丘处机传》)D.①天锡仙翁,以寤朕志(《元史·丘处机传》)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12.对选文《元史·丘处机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丘处机十九岁时出家,皈依在王重阳真人门下,成为王真人嫡传的“全真七子”中的一员。B.丘处机与十八名弟子一行不远万里,历尽艰辛,历经四年抵达成吉思汗驻地,他们此行意在止杀,为此甚至在雪地里都经常拿起经卷彼此讨论。C.当成吉思汗向丘处机询问长生之术时,丘处机坦言关键在于清心寡欲。成吉思汗非但没有责怪丘处机,反而极为敬重他,赐给他虎符和玺书,尊称他为“神仙”。D.凭着度牒,丘处机师徒借入教的名义拯救了大量汉人,受到百姓称赞。后,元太祖将丘处机所居道观改名为长春宫,并派遣使者慰问丘处机。13.将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召我,我当往。”(4分)(2)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4分)14.有记载说,丘处机去世后,一些百姓因为他的无量功德而将其作为隆重祭祀的对象。结合文本,说说丘处机的无量功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第61页共61页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出为益州刺史。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注】二府:指丞相府与御史府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B.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C.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第61页共61页
D.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储副,国之副君,指太子,又称储宫、东宫、皇储、帝储。B.太尉,秦汉执掌天下军务的最高官员,后来成为加官、赠官。C.诣阙,奔赴朝廷。阙,皇宫门前两边的楼台,可代指朝廷。D.烽燧,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举火叫烽,白天放烟叫燧。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种皓不重钱财,远离俗人。他把父亲留下的三千万财产救济抚恤了宗族和乡里的穷人,还远离追求名利的人,不与他们结交往来。B.种皓为人持重,临事不惑。在监护太子时,中常侍高梵自宫中单车出迎太子的行为不合礼制,他大胆质疑,挺身而出保护太子。C.种皓不畏强权,敢作敢为。担任刺史时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及时奏报朝廷,因而得罪梁冀,梁冀借事诬陷种皓,种皓后被免官。D.种皓深得民心,威名远播。他担任凉州刺史时,甚得人心,吏民不愿他离开;任辽东太守后,他用兵平定乌桓人对朝廷的叛乱。13.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⑵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14.种皓为使羌胡、乌孙等顺服,都采取了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第61页共61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0分)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众官渐多,而迁徙每速,彪之上议曰:为政之道,以得贤为急,非谓雍容廊庙,标的而已。固将莅任赞时,职思其忧也。得贤之道,在于莅任。莅任之道,在于能久。久于其道,天下化成。是以三载考绩,三考黜陟,不收一切之功,不采速成之誉。故勋格辰极,道融四海,风流遐邈,声冠百代。凡庸之族众贤能之才寡才寡于世而官多于朝焉得不贤鄙共贯清浊同官官众则阙多阙多则迁速前后去来更相代补非为故然理固然耳。所以职事未修,朝风未澄者也。职事之修,在于省官。朝风之澄,在于并职。官省则选清而得久,职并则吏简而俗静。选清则胜人久于其事,事久则中才犹足有成。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庸之族众/贤能之才寡/才寡于世而官多于朝/焉得不贤鄙共贯/清浊同官/官众则阙多/阙多则迁速/前后去来/更相代补/非为故然/理固然耳/B.凡庸之族众/贤能之才寡/才寡于世而官多于朝/焉得不贤鄙共贯/清浊同官/官众则阙多/阙多则迁/速前后去来/更相代补/非为故然/理固然耳/第61页共61页
C.凡庸之族众/贤能之才寡/才寡于世而官多/于朝焉得不贤鄙/共贯清浊同官/官众则阙多/阙多则迁速/前后去来/更相代补/非为故然/理固然耳/D.凡庸之族众/贤能之才寡/才寡于世而官多/于朝焉得不贤鄙共贯/清浊同官/官众则阙多/阙多则迁/速前后去来/更相代补/非为故然/理固然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黜陟:黜,降职或罢免;陟,晋升、进用。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B.辰极:北斗,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古以此星为最尊贵的星,比喻地位非常尊贵。C.省官:指官员暂时离职,回到家乡探望亲人朋友。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彪之为人刚正不阿,不计较职位的高低,不以超格提拔为愿望,他坚持在合宜的时世任职。B.王彪之认为当今朝廷应以选拔贤才为当务之急,他建议对官员进行三年一次的考绩,官员只有通过了本次考绩才能升迁,以此完善授官制度,澄清朝廷风气。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因家中有人患病,便循旧例不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会产生危害,朝政因此恢复。D.孝武帝即位后,太皇太后当时下令由桓温依周公居摄的先例代幼主执政,然而王彪之以桓温必当辞让而影响朝廷运作为由不奉诏令,且封还给太皇太后,此令最终亦没有实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第61页共61页
14.面对官员众多,迁调频繁的情况,王彪之是如何进行整治的?结合第二自然段,概括他的观点。(3分)(一)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人。登.进.士.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簒囚者,兑以便宜斩之,人服其略。张尧佐判河阳,兑言尧佐素无行能,不宜以戚里故用。改同知谏院。狄青宣抚广西,入内都知任守忠为副,兑言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非计。仁宗为罢守忠。太常新乐成,王拱辰以为十二钟磬一以黄钟为律,与古异,胡瑗及阮逸亦言声不能谐。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进侍御史知杂事,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转运使制禄与郡守殊,时有用弹劾夺节.及老疾请郡者,一切得仍奉稍。兑言非所以劝沮,乃诏悉依所居官格。兑在言职十年,凡所论谏,不自表襮,故鲜传世。出知杭州,帝书“安民”二字以宠。徙越州,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南人谓自刘氏纳土后,独兑著清节。还知河阳,帝又宠以诗。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兑历守名郡,为政简严,老益精明。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六,谥曰庄。从弟先,起进士,知信州、南安军,抚楚州,历利、梓、江东、淮南转运使。所至治官如家,人目以俚语:在信为“错安头”,谓其无貌而有材也;在楚为“照天烛”,称其明也。楚有民迫于输赋,杀牛鬻之。里胥白于官,先愍焉,但令与杖。通判孙龙舒以为徒刑,毁其案。明日龙舒来,先引囚曰:第61页共61页
“汝罪应杖,以通判贷汝矣。”遣之出。积官至秘书监致仕。兄兑尚无恙,事之弥笃。闲居一纪.卒,年八十三。子庭玉,年六十即弃官归养。人贤其家法云。(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B.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C.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D.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节是符节,古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杖汉节牧羊”。C.“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战国时亦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D.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年)为一纪,《马嵬》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一句,用“四纪”突出玄宗在位时间之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兑为人有胆略。他审问齐州叛乱士兵时,案件已经裁定,有人想在夜间劫掠囚犯出狱,他灵活处置,自行决断斩杀了囚犯,受到大家钦佩。B.李兑为官敢于直谏。针对任守忠担任狄青的副职一事,李兑认为宦官担任军职,会使主将受牵制,非明智之举。皇帝因此罢免了任守忠。C.李兑任职期间备受荣宠,他出朝任杭州知州时,皇帝亲书“安民”二字以示宠爱;第61页共61页
到河阳和邓州任职时,皇帝又为其作诗以示宠爱。D.李先为官有道,受到百姓拥戴,人们用“错安头”“照天烛”评价他,认为他容貌不好却有才能,行事明察秋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张尧佐判河阳,兑言尧佐素无行能,不宜以戚里故用。改同知谏院。(2)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14.文末说到“人贤其家法云”,人们给出这样评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第61页共61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曹摅,宇颜远,谯国谯人也。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调补临淄令,县有寡妇,养姑甚谨。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愍之,密自杀。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鞠,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狱当决,适值摅到。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入为尚书郎,转洛阳令,仁惠明断,百姓怀之。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群官检察,莫知所在。摅使收门士,众官咸谓不然。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诘之,果服。及齐王冏辅政,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摅曰:“荡平国贼,匡复常祚,古今人臣之功未有如大王之盛也。然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非唯人事,抑亦天理。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冏不纳。永嘉二年,高密王简镇襄阳,以摅为征南司马。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微博考试研究所《晋书·曹摅传》)【注】行马:皇宫门口的栅栏。9.下列加点字与文中“若得暂归,死无恨也”中“恨”字的意义一致的是()A.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B.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10.下列加点字与文中“以摅为征南司马”中“以”字的用法一致的一项是()第61页共61页
A.樊哙侧其盾以撞B.属予作文以记之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D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B.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C.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D.其年流人王等聚众屯冠军/寇掠城邑/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妇,死了丈夫的妇人。古代老而无妻曰鳏,幼而无父曰孤,少而无母曰独。B.掾吏,官府中辅助官吏的通称。此外,官署属员还可以称掾史、掾属、掾佐。C.宫掖,指皇宫。宫,指帝王的住所;掖,指宫中的旁舍,即嫔妃居住的地方。D.归藩,回到封地。古代诸侯也可在朝堂辅政,回到封地往往意味着交出权力。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临淄县有一寡妇意欲改嫁,其婆婆以自杀表示反对。同乡控告寡妇杀害了婆婆,屈打成招以致自污认罪。恰逢曹摅到任,经审查,真相即出。B.曹摅巡视监狱,见狱中死囚心生怜悯。于是,释放狱中死囚回家与亲人相见。其后,囚犯都按时回到监狱,全县百姓感叹佩服,称其为“圣君"。C.一夜大雪,皇宫门口的栅栏离奇丢失,众多官员一番审查,都未能查出去向。曹摅能够准确判断,抓获门卫,指出下落,一番诘问果如其言。D.第61页共61页
永嘉二年,高密王司马简任命曹摅为征南司马,征讨流寇王逌。曹摅战于郦县,兵败而死。故吏百姓奔丧赴葬,在路上哀号痛哭,如同死了父母。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2)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15.司马冏因何询问曹摅,又为何不采纳曹摅的意见?【答案】9.C10.C11.C12.A13.A14.(1)曹摅年少时孝顺父母,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太尉王衍见面后很器重他。(2)他们虽是地位低下的人,却不会背义,我替大家负担责任。15.司马冏因为有人劝他归藩而询问曹摅的意见。司马冏并不想归藩,他之所以询问曹摅,是想从曹摅那里得到支持他不归藩的意见,结果曹摅劝他归藩,所以司马冏没有采纳曹摅的意见。【解析】【分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文中的“恨”,遗憾。A.愤恨。句意: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或即将死去的人作别,那种愤恨哪里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呢?B.遗恨。句意: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C.遗憾。句意: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与例句中“恨”的意思相同。D.恼恨。句意:公子前往可是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恼恨我会返回来的。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文中“以”,介词,在此处可译“任用”A.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B.连词,表目的,来。C.介词,凭借,用。第61页共61页
D.连词,表目的,来。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流人”是“王逌”等人的身份,应作其定语,二者不可断开,排除AB两项。两个“旷”都是名词,指崔旷,第一“旷”作上一句的宾语,第二个“旷”作下一句的主语,二者不可相连,故应在中间断开,排除D项。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少而无母曰独”错误。老而无子为“独”。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其婆婆以自杀表示反对”错误。原文为“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姑愍之,密自杀”,婆婆是不想连累媳妇而自杀。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少”,年轻时;“属文”,写文章;“器”,器重。(2)“小人”,地位低贱的人;“负”,违背诺言、信义;“任”,承担。【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第61页共61页
司马冏在与曹摅的谈话中,先是摆自己的功劳,“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从中可看出其并不想归藩。然后他提出有人劝他归藩的事,明显是在暗示曹摅要其支持不归藩的意见,但曹摅却劝司马冏归藩,“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这就违背了司马冏的意愿,所以司马冏并没有采纳曹摅的意见。参考译文:曹摅字颜远,谯国谯县人。曹摅年少时孝顺父母,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太尉王衍见面后很器重他。调补为临淄县令。县境有一寡妇,奉养婆母很恭敬。婆母因她年轻,劝促她改嫁,媳妇守节毫不动心。婆母怜悯她,悄悄自杀了。亲戚乡党控告她谋害婆母,司法官用严刑拷问,寡妇忍受不了苦楚,便自行捏造供词认罪。按罪行临处决时,适逢曹摅接任到职。曹摅知道此案有冤情,重行辨析查究,完全得知了案情的真相,时人称颂他英明。狱中有判死罪的囚犯,年终,曹摅查狱,怜悯他们,问道:“你等不幸到这非人住所,感受怎样?新年向来为人情所重视,难道不想在此时会见家人吗?”众囚犯齐哭诉:“如果能暂得归家,死无遗恨。”曹摅通知开狱放归,约定时间使他们返狱,下属官吏坚持争辩,都说不可放归。曹摅说:“他们虽是地位低下的人,却不会背义,我替大家负担责任。”限期到了,都遵守时间回狱了,并没有违令的人,全县感叹佩服,传称圣明县令。进入朝廷任尚书郎,转任洛阳县令,广施仁爱明断讼事,百姓都怀念他。时遇天降大雨雪,宫门口在夜间失去了栏架,经众官检察,都未查出它的下落。曹摅令收监门卫,众官都说不妥。曹摅说:“宫门近旁禁令森严,决不会有外人敢作盗,必是宫门卫士把它烧掉驱寒罢了。”经责问卫士,果然服罪。当齐王司马冏辅佐朝政时,司马冏曾经从容问曹摅说:“天子被叛臣威逼,没有人能挺身拯救。我率领四方义兵起来恢复王朝,如今入朝辅佐朝廷,挽救时局艰难,有人劝告我还归封地,而你的意见是怎样的呢?”曹摅说:“荡平国贼,匡复帝位,古今人臣的功绩没有大王这么大的。然而道没有只兴而不灭,物没有只盛而不衰,不只人事如此,这也是自然的法则。希望大王身居高位考虑到危乱,在充裕时逆料到空虚,精心选拔百官,心存公道排除私欲,举荐贤能进献善人,致力求得良才,然后整顿车马,拱手告别返归封地,便可上下同庆,曹摅等亦当极为庆幸。”司马冏没有采纳。永嘉二年(308),高密王司马简坐镇襄阳,任用曹摅为征南司马。当年流窜人王逌等聚众屯扎在冠军,侵城镇掠夺。司马简派参军崔旷讨伐,命令曹摅为崔旷的都护。崔旷,是个狡诈残暴之人,欺哄曹摅为前锋作战,自己约期作后援,曹摅接战后崔旷未能如期到达,曹摅孤军与王逌战于郦县,军队战败遇难。旧吏属及百姓同往奔丧会合送葬,一路号啕大哭,像奔父母之丧一样。第61页共61页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4题。初,浑瑊遣兵马使李朝寀将兵戌定平。瑊薨,朝寀请以其众隶神策军①;诏许之。杨朝晟疾亟,召僚佐谓曰:“朝晟必不起,朔方命帅多自本军,虽徇众情,殊非国体。宁州刺史刘南金,练习军旅,宜使摄行军,且知军事,比朝廷择帅,必无虞矣。”又以手书授监军刘英倩,英倩以闻。军士私议曰:“朝廷命帅,吾纳之,即命刘君,吾事之;若命帅于他军,彼必以其麾下来,吾属被斥矣,必拒之。”己丑,上遣中使往察军情,军中多与南金。辛卯,上复遣高品薛盈珍赍诏诣宁州。六月甲午,盈珍至军,宣诏曰:“朝寀所将本朔方军,今将并之,以壮军势,威戎狄,以李朝寀为使,南金副之,军中以为何如?”诸将皆奉诏。丙申,都虞候史经言于众曰:“李公命收弓刀而送甲胄二千。”军士皆曰:“李公欲内麾下二千为腹心,吾辈妻子其可保乎!”夜造刘南金欲奉以为帅南金曰节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则不可军中岂无他将乎众曰:“弓刀皆为官所收,惟军事府尚有甲兵,欲因以集事。南金曰:“诸君不愿朝寀为帅,宜以情告敕使。若操甲兵,乃拒诏也。”命闭门不内。军士去,诣兵马使高固,固逃匿,搜得之。固曰:“诸君能用吾命则可。”众曰:“惟命。”固曰:“毋杀人,毋掠金帛。”众曰:“诺。”乃共诣监军,请奏之。众曰:“刘君既得朝旨为副帅,必挠吾事。”诈称监军命,召计事,至而杀之。戊戌,制以李朝寀为邠宁节度使。是日,宁州告变者至,上追还制书,复遣薛盈珍往诇军情。壬寅,至军,军中以高固为请,盈珍即以上旨命固知军事。或传戊戌制书至邠州,邠军惑,不知所从。奸人乘之,且为变。留后孟子周悉内精甲于府廷,日飨士卒,内以悦众心,外以威奸党。邠军无变,子周之谋也。(《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有删改)注①: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夜/造刘南金/欲奉以为帅/南金曰/节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则不可/军中岂无他将乎/B.夜/造刘南金欲奉以为帅/南金曰/节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则不可/军中岂无他将乎/C.夜/造刘南金欲奉以为帅/南金曰/节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则不可/军中岂无他将乎/D.夜/造刘南金/欲奉以为帅/南金曰/节度使固我所欲/然非天子之命则不可军中/岂无他将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麾下,指将帅的大旗之下,可以解释为“部下”,也可用于对将帅的敬称。第61页共61页
B.甲午,干支纪法之一。本文用来纪年,与历史上的“甲午战争”用法相同。C.戎狄,古代华夏民族对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的统称,即西戎和北狄。D.制书,在唐代是指皇帝下达命令,用于颁布国家重大制度或褒奖嘉勉官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微博橙子.辅导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浑瑊去世后,李朝寀请示将自己的部众划归神策军。朝廷不但允许,而且派使臣准备任命他和刘南金为正、副节度使。B.杨朝晟在病情加重时,召集僚属商量新帅人选,认为刘南金熟悉军事,适宜暂且掌管军中事务,以等待朝廷任命新主帅。C.军士们请兵马使高固主持公道。他先是逃避,后迫不得已才与大家请监军奏报朝廷更换节度使,可见是个贪生怕死之徒。D.在人事变动、军心不稳之时,邪恶之徒想要趁机发动变乱。所幸孟子周采取措施,内外兼顾,邠州军队才没有发生变乱。13.微.博橙子.辅导把文中画标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己丑,上遣中使往察军情,军中多与南金。(2)诈称监军命,召计事,至而杀之。14.将士们为何不愿李朝寀担任邠宁节度使?请简要说明。(3分)10.B11.B12.C13.⑴己丑,德宗派遣中使前往朔方察看军中的情势,军中将士多数亲附刘南金。⑵(众人)假意声称监军下达命令,传召他计议事情,刘南金一到,大家便将他杀了。14.①杨朝晟临终前对神策军将士们的一番话,让他们在心理上对异军主帅比较排斥。从原文可知而且李朝寀率领的是朔方军,他的威信远不及神策军本部的刘南金。②都虞候史经对将士们的一番话,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史经认为李公的做法命收弓刀而送甲胄二千,是对神策军将士的防范;而将士们也担心李朝寀宠幸自己的心腹——朔方军,而排斥他们。【参考译文】第61页共61页
当初,浑瑊派遣兵马使李朝领兵戍守定平。浑瑊去世以后,李朝寀请示将他的部众隶属于神策军,德宗颁诏答应了他的请求。杨朝晟病情加剧,便召集僚属对他们说:“我肯定不行了,对朔方军主帅的任命,人选往往出自本军,虽是顺从大家的意愿,但实在不符合国家的体统。宁州刺史刘南金熟悉军事,最好让他代理行军司马,暂且让他掌管军中事务,及至朝廷选任节帅时,就肯定没有忧虑了。”杨朝晟又把亲笔书信交给监军刘英倩,刘英倩又上报朝廷闻知。将士们私下议论说:“朝廷任命主帅,我们是接纳的,即便是任命刘君,我们也是侍奉他的。倘若从别的军队中任命主帅,那位主帅肯定要把他的部下带过来,我们这一班人就会遭受排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抵制此事。”己丑,德宗派遣中使前往朔方察看军中的情势,军中将士多数亲附刘南金。辛卯,德宗再次派遣高品薛盈珍携带诏书前往宁州。六月,甲午,薛盈珍来到军中,宣布诏旨说:“李朝寀率领的军队本来属于朔方军,现在准备将此军与你们合并,以便壮大军队的声势,威慑异族之人,任命李朝寀为节度使,让刘南金任他的副职,军中将士认为怎么样呢?”各将领都接受了诏命。丙申,都虞候史经对大家说:“李公命令收缴弓箭刀剑,并且送去两千套盔甲。”将士们都说:“李公打算收纳自己的部下两千人,作为亲信,我们的妻子儿女还能得到保全吗?”夜间,大家来到刘南金处,打算拥戴他出任主帅,刘南金说:“出任节度使,固然是我所愿意的。然而,如果不是由天子任命的,那就不合适了。难道军队中就没有别的将领可以拥戴了吗?”大家说:“弓箭刀剑全被长官收缴去了,只有军事府还储藏着铠甲兵器,我们打算凭着军事府的武器聚众起事。”刘南金说:“如果诸位不愿意让李朝寀担任主帅,最好将其中的情由告诉圣上的使者。假如动起武来,就是抗拒诏命了。”于是刘南金让人关了门,不让众人进去。将士们离开以后,又到兵马使高固那里去,高固逃避开来,但将士们还是将他搜寻到了。高固说:“如果诸位能够按我说的去做,我就答应你们的要求。”大家说:“唯命是听。”高固说:“不得杀人,不得掳掠钱财布帛。”大家说:“是。”于是,高固与大家一起到监军那里,请监军奏报大家的要求。大家说:“既然刘君得到朝廷的旨意,出任副主帅,他肯定要阻挠我们的事情。”大家假意声称监军下达命令,传召他计议事情,刘南金一到,大家便将他杀了。戊戌,德宗颁发制书任命李朝寀为邠宁节度使。就在这一天,报告邠宁州变乱的人来到朝廷,德宗将制书追回,再次派遣薛盈珍前去刺探军中的情势。壬寅,薛盈珍来到军中,军中将士请求任命高固,薛盈珍当即以德宗的旨意命令高固掌管军中事务。有人将戊戌日颁布的制书传到州,州军惶惑犹疑,不知道应当听从哪一个诏命,邪恶之徒利用这一时机,将要发起变乱。留后孟子周将精锐甲兵全部安置到官署的庭院中,每天大宴将士,对内是要博得大家的欢心,对外是威慑乱法犯禁的那一伙人。州军队没有发生变乱,就是由于有孟子周从中谋划的缘故。第61页共61页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微博橙子辅导,完成9~15题。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后汉书·党锢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第61页共61页
B.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C.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D.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11.下列对文中加点阿语的相天闪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禄四行:考试从官,以教厚、质朴、逊让、节俭四项品行作为选拔任用的标准。B.辟:指征召布衣出仕,朝账乙杯仙,二公以下召之称辟,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C.举谣言:指朝臣向朝娃列举民间试毁官员的流言,以此来判别官员好坏的一种制度。D.北寺狱:东汉黄门著属下的监狱。主要用来拘禁将相大臣。因官署在宫省北,故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滂品行高洁,志向远大。从小就磨砺出高冶的节操,被推荐为孝廉和光禄四行,冀州赴任时,慷概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之志。B.范滂为人清高,不媚上司。升迁为光禄勋主事时,去参见陈蕃,陈蕃接受了跪拜之礼。范滂心中觉得很生气,打算弃官而去。C.范滂不畏权贵,敢做敢当。劾奏刺史,,尽管备受尚书的怀疑,也不屈从,甘愿以死谢罪。D.范滂做事公正,立场坚定,认为外甥不适合作官,皇帝虽然生气,也只能无奈作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4分)(2)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4分)14.面对党锢之祸,范滂为什么不选择和县令郭揖一起逃走,而选择留下受死?(3分)第61页共61页
10.(3分)B【解析】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11.(3分)C【解析】举谣言,指朝臣为了解民风民意而搜集民间评论官吏的歌谣等返奏朝廷。12.(3分)C【解析】“以死谢罪”错,假设而非事实,且本无罪,发愿目的是以死明志。13.(8分)(1)(4分)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或“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或“官方的礼节”)来要求他吗(呢)?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自己要选择不好的议论吗?(评分建议:“公礼”“格”“去就”“得无”各1分。)(2)(4分)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评分建议:句意通顺1分,“所举”“自非”“简札”各1分。)14.(3分)①不想县令郭揖因他受连累,不想老母因他流离他乡;②弟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母亲;③选择以死平息灾祸,保全美名。(每点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被推举为孝廉和光禄四行。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等他到达冀州界,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抛下官印绶带逃走。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呢)?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想给自己招来没有容人之量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第61页共61页
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死刑。”(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清明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裁决)不能违背。”宗资于是作罢。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乡里。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弟弟仲博孝顺孝敬,让他供养您就够了,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丘处机,登州栖霞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之昆仑山,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同师重阳王真人。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金、宋之季,俱遣使召,不赴。第61页共61页
岁己卯,太祖自乃蛮命近臣札八儿、刘仲禄持诏求之。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召我,我当往。”翌日,二人者至,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明年,宿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又明年,趣.使再至,乃发抚州,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盖蹀.血战场,避寇叛域,绝粮沙漠,自昆仑历四载而始达雪山。常马行深雪中,马上举策试之,未及积雪之半。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曰:“天赐仙翁,以寤.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太祖从之。岁癸未,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时国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岁乙酉,荧惑犯尾,其占在燕,处机祷之,果退舍。丁亥,又为旱祷,期以三日雨,当名瑞应,已而亦验。有旨改赐宫名曰长春,且遣使劳问,制若曰:“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六月,浴于东溪,越二日,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遂卒,年八十。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袭掌其教,至大间加赐金印。(选自《元史·丘处机传》)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②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B.①及其所之既倦(《兰亭集序》)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C.①若合一契(《兰亭集序》)②太祖深契其言(《元史·丘处机传》)D.①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②趣使再至(《元史·丘处机传》)10.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①金、宋之季,俱遣使召(《元史·丘处机传》)季:先后交接的时候。②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元史·丘处机传》)踣:踩踏B.①盖蹀血战场,避寇叛域(《元史·丘处机传》)蹀:踩,踏。②其徒尹志平等世奉玺书袭掌其教(《元史·丘处机传》)袭:继承。第61页共61页
C.①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喻:明白。②况修短随化(《兰亭集序》)修:修为,修养。D.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危:危险。②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属:聚集。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赤壁赋》)②侣.鱼虾而友糜鹿(《赤壁赋》)B.①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②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元史·丘处机传》)C.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②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元史·丘处机传》)D.①天锡仙翁,以寤朕志(《元史·丘处机传》)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12.对选文《元史·丘处机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丘处机十九岁时出家,皈依在王重阳真人门下,成为王真人嫡传的“全真七子”中的一员。B.丘处机与十八名弟子一行不远万里,历尽艰辛,历经四年抵达成吉思汗驻地,他们此行意在止杀,为此甚至在雪地里都经常拿起经卷彼此讨论。C.当成吉思汗向丘处机询问长生之术时,丘处机坦言关键在于清心寡欲。成吉思汗非但没有责怪丘处机,反而极为敬重他,赐给他虎符和玺书,尊称他为“神仙”。D.凭着度牒,丘处机师徒借入教的名义拯救了大量汉人,受到百姓称赞。后,元太祖将丘处机所居道观改名为长春宫,并派遣使者慰问丘处机。13.将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召我,我当往。”(4分)(2)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4分)14.有记载说,丘处机去世后,一些百姓因为他的无量功德而将其作为隆重祭祀的对象。结合文本,说说丘处机的无量功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9.【答案】A【解析】分析可知,A固(本来/本来)B之(到、去/主谓间取独)C契(符契/投合、相投)D趣(趋向/通“促”,催促)10.【答案】B【解析】分析可知,A.季:先后交接的时候。(一个朝代或一个季节的末了)踣:踩踏。(跌倒)C.修:修为,修养。(长)D.危:危险。(端正)属:聚集。(嘱托、劝酒)第61页共61页
11.【答案】C【解析】A.南:名作状,向南/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B.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等同/一:数作动,统一。C.渔樵:名作动,打渔、砍柴/器:名作动,器重。D.寤: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醒悟/下:名作动,攻占。12.【答案】B【解析】结合原文语境分析可知,B选项中“举策试之”意思为举起马鞭(抽打)测试(积雪的深度),“策”为马鞭。13.【答案】(1)有一天,丘处机突然告诉自己的弟子,吩咐赶紧整理行装,说:“天子的使者召见我,我应该去了。”(给分点:语:名作动,告诉;促:催促;天使:天子的使者;实词点,每点1分,句意1分)(2)丘处机请求说:“上天爱惜生灵,陛下年纪渐大了,多次打猎,不合适。”太祖因此停止打猎了很久。(给分点:春秋:年纪;畋猎:打猎;为:因为(这件事);实词点,每点1分,句意1分)14.【答案】①建议帝王爱民为本,禁绝杀戮;②引导帝王清新寡欲,劝止游猎;③倡导孝道;④尽力为战争难民提供救助。(每点1分)【参考译文】丘处机,是登州栖霞人,自号为长春子。小时候,有看相的人说他以后会成为神仙或大师。十九岁时,丘处机出家当了道士,在宁海的昆仑山学习,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一起拜王重阳真人为师。王重阳一见到丘处机,很重视他。金朝和南宋末年,金宋双方都派人邀请过丘处机,丘处机没有去。乙卯年(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从乃蛮国命令亲信札八儿、刘仲禄带着诏书邀请丘处机。有一天,丘处机突然告诉自己的弟子,吩咐赶紧整理行装,说:“天子的使者召见我,我应该去了。”第61页共61页
第二天,果然了两位使者,丘处机就决定与十八位弟子一同去拜见成吉思汗。第二年,当一行人停歇在山北时,丘处机派人带上奏章先行奔赴成吉思汗那里表示感激,并诚恳地劝谏太祖停止杀戮。又过了一年,丘处机一行遇到了成吉思汗派催促他们赶路的使者,于是从抚州出发,历经了几十个国家,行程一万多里。期间曾在战场上踏血而行,在叛乱地区躲避贼寇,在沙漠断绝粮食,从昆仑山经历了四年才到达雪山。经常骑着马在深雪中前进,在马上举起鞭子抽打积雪测试深度,鞭痕还不到积雪的一半深。当丘处机拜见太祖成吉思汗后,成吉思汗非常高兴,很恭敬地赐给丘处机食物并安排住宿。太祖当时正率军西征,每天从事进攻作战,丘处机常常对成吉思汗说,想要统一天下,最主要在于不喜欢杀人。等到成吉思汗向丘处机询问治理天下的方略时,丘处机就回答,应该把敬畏上天、爱护人民作为施政的根本。当成吉思汗询问起长生不老的道术时,丘处机就告诉他,关键在于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成吉思汗很认同丘处机的看法,说:“上天将您这位仙翁赐予我,使我认识到自己应有的志向。”成吉思汗命令随从将丘处机的话记录下,并且用这些语录教导自己的儿子。其后,成吉思汗把虎符以及诏书赏赐给丘处机,不直接称呼丘处机的名字,只尊称为“神仙”。有一天打雷,成吉思汗请教丘处机打雷的原因,丘处机对他说:“雷鸣,是天道威严的表现。人的罪过中没有超过不孝的,不孝就是不顺应天命,所以上天用雷电警告不孝的人。我好像听说您统治的地方不孝的人比较多,陛下您应当明示上天的威严,教导众人。”成吉思汗遵从了他的话。癸未年的时候,成吉思汗在东山大规模狩猎,他的马跌倒了,丘处机请求说:“上天爱惜生灵,陛下年纪渐大了,经常打猎,有些不合适。”其后成吉思汗许久不曾打猎。其时,成吉思汗的军队践踏中原,河南、河北兵灾严重,老百姓或被俘、或被杀,往往没有地方逃命。丘处机回到燕地后,派他的徒弟在没有打仗的时候手持着朝廷的文书征求信众,因此,成为别人奴隶的人,有机会能恢复为良民,快要走投无路而死亡的人,有机会得到一条生路。这两种获救的人不必多计算也有两三万人。中原人至今都称赞丘处机。乙酉年(1225年)的时候,火星冲撞了尾宿(古代燕地分野,主灾异),灾祸可能在燕(今河北)一带降临,丘处机作醮祷告,最后灾星消失了;丁亥年(1227年),天大旱,丘处机又作醮祷告,预告三天后将下雨,一定会出现祥瑞的应兆,后果然应验。成吉思汗命令将天长馆改名长春观(今白云观),并且派遣使者慰问,他的诏书上说:“我经常想念神仙,希望神仙也经常想念我。”这一年的六月二十一(农历),丘处机在东溪洗澡;两天后(六月二十三),天上雷雨大作,太液池岸崩溃,水流全部汇入东湖,水流的声音几里外都听得到,鱼类和鳖类全部随着水流流走了,北口山崩摧了,太液池变干涸了,丘处机感叹的说:“山崩摧了,太液池干涸了,我大概也要化鹤西去了。”几天后(七月初四),丘处机去世,终年八十岁。他的弟子尹志平等人依据朝廷命令世袭了丘处机的掌教职位,元至大年间受到朝廷封赏的金质印玺。(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第61页共61页
。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出为益州刺史。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注】二府:指丞相府与御史府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B.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C.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D.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储副,国之副君,指太子,又称储宫、东宫、皇储、帝储。B.太尉,秦汉执掌天下军务的最高官员,后来成为加官、赠官。C.诣阙,奔赴朝廷。阙,皇宫门前两边的楼台,可代指朝廷。D.烽燧,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举火叫烽,白天放烟叫燧。第61页共61页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种皓不重钱财,远离俗人。他把父亲留下的三千万财产救济抚恤了宗族和乡里的穷人,还远离追求名利的人,不与他们结交往来。B.种皓为人持重,临事不惑。在监护太子时,中常侍高梵自宫中单车出迎太子的行为不合礼制,他大胆质疑,挺身而出保护太子。C.种皓不畏强权,敢作敢为。担任刺史时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及时奏报朝廷,因而得罪梁冀,梁冀借事诬陷种皓,种皓后被免官。D.种皓深得民心,威名远播。他担任凉州刺史时,甚得人心,吏民不愿他离开;任辽东太守后,他用兵平定乌桓人对朝廷的叛乱。13.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⑵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14.种皓为使羌胡、乌孙等顺服,都采取了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3分)10.B11.D(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夜间举火叫烽,白天放烟叫燧”错误,应该是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故选D。)12.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任辽东太守后,他用兵平定乌桓人对朝廷的叛乱”错误,原文说“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可见,他并未用兵,只是到任,乌桓便望风降服,主动迎接拜见。)13.(1)高梵理屈辞穷,不敢对答。杜乔事后感叹,自愧不如种皓遇到大事而不受迷惑。(关键词:(1)辞屈:理屈辞穷;愧:感到愧疚;临:面临,遇到;不惑:不被迷惑。)(2)种皓检举且逮捕了永昌太守,用快马奏报朝廷,但丞相府与御史府怯懦畏惧,不敢查办此事。(关键词:(2)纠发:检举揭发;驰传:快马驰报;畏懦:畏惧怯懦;案:审查,查办。)14.①宣扬汉朝廷的恩惠,引诱胡人投降;②对不愿意服从的,加以征讨;③诚心诚意安抚。参考译文:第61页共61页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亲担任过定陶县令,有财产三千万。父亲死后,种皓将这些财产都用来救济宗族和周围乡里的穷人。种皓以看重货物财利为羞耻,追求名声、利益的人,种皓都不与他们结交往来。汉顺帝末年,担任侍御史。顺帝提拔种皓在承光宫监护太子。中常侍高梵从宫中单车出来迎接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不想依从,但惶恐迷惑不知道怎么办。种皓就手持刀剑挡在车前,说:“太子,国家皇位的继承人,关系到天下人的命运。今天常侍来接人无诏书,有何凭据知道不是奸邪呢?今天只有一死而已。”高梵理穷辞屈,不敢对答。杜乔事后感叹,自愧不如种皓遇到大事而不受迷惑。皇帝也嘉奖他老成持重,称赞了很长时间。种皓素来慷慨激昂,喜欢建功立业。出任益州刺史。在益州任上三年,传播朝廷一直到边远的部族,开通教化那极为不同的乡俗,岷山上杂落的部族都感念和服从汉朝的恩德。其时,永昌太守冶炼黄金熔铸了一条有花纹的蛇,用来献给梁冀,种皓发现后就将永昌太守逮捕,并快马奏报朝廷,但二府怯懦畏惧,不敢查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皓心怀愤怒。正好碰到巴郡人服直聚集党徒数百人,自称“天王”,种皓与太守应承率兵前去征讨,没有攻克他们,而许多官吏、士卒却被伤害,梁冀借着这件事诬陷他,传诏逮捕种皓、应承。太尉李固上疏援救,说:“臣听说征讨盗贼所受伤害,本来不是种皓、应承的责任,实在是由于县吏畏惧法律,害怕犯罪,压迫、驱赶太深太苦,然后招致这不祥的报应。等到盗贼相聚起来,就此起彼伏处处不绝了。种皓、应承因为首先举报大奸大恶人而紧跟着受罪,臣担心这样会阻碍和挫伤州县官吏的揭发检举的行为,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皇帝阅后采纳了李固的奏请,就赦了种皓、应承的罪,仅仅免官而已。后来凉州羌人发生动乱,朝廷就派种皓为凉州刺史,深得百姓的欢心。当种皓又被朝廷征用调迁时,官吏百姓投书朝廷请求挽留他,梁太后感叹道:“我还没听说过刺史像这样得人心的。”后来迁任汉阳太守,梁州戎夷男男女女相送到汉阳地界。等到了汉阳郡,教化羌人,禁止侵犯掠夺。后调任出使匈奴的中郎将。当时,辽东的乌桓人反叛朝廷,种皓又转任辽东太守,乌桓人相率望风而服,在辽东边境上迎接种皓赴任。后因事免官而归。后来被征用为议郎,调迁为南郡太守,后又应召入京任尚书。正遇到匈奴侵犯并、凉二州,汉桓帝擢升种皓担任度辽将军。种皓到军营后,先向匈奴宣扬汉朝廷的恩惠,引诱胡人投降,还有不愿意服从的,就加以征讨。诚心诚意地进行安抚,因此羌胡、乌孙等部族都来归服。种皓于是就撤去报警的烽火,废了望哨楼,边境上晏然无事。延熹四年,升迁为司徒。在司徒任上三年,年六十一岁死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0分)第61页共61页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众官渐多,而迁徙每速,彪之上议曰:为政之道,以得贤为急,非谓雍容廊庙,标的而已。固将莅任赞时,职思其忧也。得贤之道,在于莅任。莅任之道,在于能久。久于其道,天下化成。是以三载考绩,三考黜陟,不收一切之功,不采速成之誉。故勋格辰极,道融四海,风流遐邈,声冠百代。凡庸之族众贤能之才寡才寡于世而官多于朝焉得不贤鄙共贯清浊同官官众则阙多阙多则迁速前后去来更相代补非为故然理固然耳。所以职事未修,朝风未澄者也。职事之修,在于省官。朝风之澄,在于并职。官省则选清而得久,职并则吏简而俗静。选清则胜人久于其事,事久则中才犹足有成。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庸之族众/贤能之才寡/才寡于世而官多于朝/焉得不贤鄙共贯/清浊同官/官众则阙多/阙多则迁速/前后去来/更相代补/非为故然/理固然耳/B.凡庸之族众/贤能之才寡/才寡于世而官多于朝/焉得不贤鄙共贯/清浊同官/官众则阙多/阙多则迁/速前后去来/更相代补/非为故然/理固然耳/C.凡庸之族众/贤能之才寡/才寡于世而官多/于朝焉得不贤鄙/共贯清浊同官/官众则阙多/阙多则迁速/前后去来/更相代补/非为故然/理固然耳/第61页共61页
D.凡庸之族众/贤能之才寡/才寡于世而官多/于朝焉得不贤鄙共贯/清浊同官/官众则阙多/阙多则迁/速前后去来/更相代补/非为故然/理固然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黜陟:黜,降职或罢免;陟,晋升、进用。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B.辰极:北斗,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古以此星为最尊贵的星,比喻地位非常尊贵。C.省官:指官员暂时离职,回到家乡探望亲人朋友。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彪之为人刚正不阿,不计较职位的高低,不以超格提拔为愿望,他坚持在合宜的时世任职。B.王彪之认为当今朝廷应以选拔贤才为当务之急,他建议对官员进行三年一次的考绩,官员只有通过了本次考绩才能升迁,以此完善授官制度,澄清朝廷风气。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因家中有人患病,便循旧例不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会产生危害,朝政因此恢复。D.孝武帝即位后,太皇太后当时下令由桓温依周公居摄的先例代幼主执政,然而王彪之以桓温必当辞让而影响朝廷运作为由不奉诏令,且封还给太皇太后,此令最终亦没有实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4.面对官员众多,迁调频繁的情况,王彪之是如何进行整治的?结合第二自然段,概括他的观点。(3分)第61页共61页
10.A“官众则阙多”与“阙多则迁速”为对称句式,故排除B、D选项,“才寡于世”与“官多于朝”同为状语后置结构,两者为对称句式,故排除选项C选项,故选A。译文:平庸之辈多,贤能之士少,天下贤才少而朝廷官多,岂能不使贤愚混杂,清浊同流!官员多则失职的也多,失职多则官吏迁职也快,前去后来,互相交换替补,并非故意要这样做,而是这样做顺理成章罢了。11.C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指裁减冗官,以提高群臣工作效率。12.B官员三年一次考绩,三次考绩后才能予以升降。13.①国君驾崩,太子应当即位为君,大司马怎能提出异议?如果事先在(大司马的)面前询问,那么一定会被责备的(代立:继位为君;何容:岂容,岂可;为所:被;句意)②大国是难以推测的,恐怕有伏兵(或埋伏)。我看到他们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也:判断句式;伏:伏兵或埋伏;辙:车轮的痕迹;靡:倒下。)14.①提拔选择官员,应该以贤能作为最先考量的标准;②官员应该做到任职长久,尽职尽责;③官员应该进行政绩考核,多次考核以后才能有机会获得升迁;④减少官员人数,完善授官制度,合并官员职务,澄清朝廷风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对其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根据第二自然段可以得知,王彪之认为选拔贤才是最为重要的,每位官员都用当有确切的职务,应当做到尽职尽责;他认为官员任职应当长久,长久尽职尽责,天下自会教化成功;官员不应该一下子就有收获,不指望短期内建立声誉,建立三年一次的考绩制度,三次考绩以后才能予以升降。(一)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第61页共61页
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人。登.进.士.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簒囚者,兑以便宜斩之,人服其略。张尧佐判河阳,兑言尧佐素无行能,不宜以戚里故用。改同知谏院。狄青宣抚广西,入内都知任守忠为副,兑言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非计。仁宗为罢守忠。太常新乐成,王拱辰以为十二钟磬一以黄钟为律,与古异,胡瑗及阮逸亦言声不能谐。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进侍御史知杂事,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转运使制禄与郡守殊,时有用弹劾夺节.及老疾请郡者,一切得仍奉稍。兑言非所以劝沮,乃诏悉依所居官格。兑在言职十年,凡所论谏,不自表襮,故鲜传世。出知杭州,帝书“安民”二字以宠。徙越州,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南人谓自刘氏纳土后,独兑著清节。还知河阳,帝又宠以诗。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兑历守名郡,为政简严,老益精明。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六,谥曰庄。从弟先,起进士,知信州、南安军,抚楚州,历利、梓、江东、淮南转运使。所至治官如家,人目以俚语:在信为“错安头”,谓其无貌而有材也;在楚为“照天烛”,称其明也。楚有民迫于输赋,杀牛鬻之。里胥白于官,先愍焉,但令与杖。通判孙龙舒以为徒刑,毁其案。明日龙舒来,先引囚曰:“汝罪应杖,以通判贷汝矣。”遣之出。积官至秘书监致仕。兄兑尚无恙,事之弥笃。闲居一纪.卒,年八十三。子庭玉,年六十即弃官归养。人贤其家法云。(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第61页共61页
B.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C.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D.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节是符节,古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杖汉节牧羊”。C.“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战国时亦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D.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年)为一纪,《马嵬》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一句,用“四纪”突出玄宗在位时间之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兑为人有胆略。他审问齐州叛乱士兵时,案件已经裁定,有人想在夜间劫掠囚犯出狱,他灵活处置,自行决断斩杀了囚犯,受到大家钦佩。B.李兑为官敢于直谏。针对任守忠担任狄青的副职一事,李兑认为宦官担任军职,会使主将受牵制,非明智之举。皇帝因此罢免了任守忠。C.李兑任职期间备受荣宠,他出朝任杭州知州时,皇帝亲书“安民”二字以示宠爱;到河阳和邓州任职时,皇帝又为其作诗以示宠爱。D.李先为官有道,受到百姓拥戴,人们用“错安头”“照天烛”评价他,认为他容貌不好却有才能,行事明察秋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张尧佐判河阳,兑言尧佐素无行能,不宜以戚里故用。改同知谏院。(2)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第61页共61页
14.文末说到“人贤其家法云”,人们给出这样评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富人榜”不能理解,句意不完整,应是“富人榜仆死”,意思是有个富人拷打仆人致死,排除AD。“复自缢”指“又上吊”,“有是理乎”指“有这样的道理吗”,很明显两句话之间要断开,排除C。故选B。译文:改任邓州知州。有个富人拷打仆人致死,并在死者脖子上系了绳子投尸于井中然后诡辩其自缢。李兑说:“投了井以后,又上吊,有这样的道理吗?一定是官吏受了贿赂教他的。”经过审问确实如此。(2)D.木星绕日一周约十二年,古称一纪为“十二年”,而非“十年”。(3)C.“到河阳和邓州任职时,皇帝又为其作诗以示宠爱”分析有误,原文为“还知河阳,帝又宠以诗”,李兑任职河阳时,皇帝作诗以示宠爱,去邓州任职时,皇帝并没有作诗。(4)①判,出任地方官;素,向来;行,品行;戚里,外戚;改,改任。译文:张尧佐出任河阳地方官/主管河阳,李兑说张尧佐向来没有品行才能,不应该因为是外戚的缘故而被任用。因此改任同知谏院。②泊然:心地淡泊;对:对话,回答;丐:乞求,请求;拜:行拜礼。译文:(李兑)从邓州回朝,心地淡泊没有做官的意愿。在便殿与皇帝对话,竭力请求辞职,英宗命他不要行拜礼。(5)原文说到“兄兑尚无恙,事之弥笃。闲居一纪卒,年八十三。子庭玉,年六十即弃官归养”,大意是“第61页共61页
哥哥李兑还健在,李先服侍他愈为厚道。闲居十二年死去,享年八十三岁。他的儿子李庭玉,年至六十就弃官归家供养父母”,李家非常重视孝道。答案:(1)B(2)D(3)C(4)①张尧佐出任河阳地方官/主管河阳,李兑说张尧佐向来没有品行才能,不应该因为是外戚的缘故而被任用。因此改任同知谏院。②(李兑)从邓州回朝,心地淡泊没有做官的意愿。在便殿与皇帝对话,竭力请求辞职,英宗命他不要行拜礼。(5)李氏注重孝悌之道。哥哥李兑还健在时,李先非常厚道地服侍他。李先的儿子李庭玉,年至六十就弃官归家供养父母。参考译文: 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人。应考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审问齐州叛乱士兵,案件已定,有人想在夜间劫掠囚犯出狱,李兑就自行决断斩杀了因犯,人们佩服他的胆略。张尧佐主管河阳,李兑说张尧佐向来没有品行才能,不能因为是外戚而被任用。改任同知谏院。狄青任广西宣抚使,入内都知任守忠担任副职,李兑认为派宦官参与军事,造成主将受牵制,不是好的计策。仁宗因此罢免了任守忠。太常所制定的新音乐完成,王拱辰认为十二个钟磬都以黄钟为律,和古代不同,胡瑗和阮逸也说声调不和谐。皇帝下诏叫近臣集会商议,很久不能解决。李兑说:“音乐的道理广大微妙,如果不是深通音律妙思入神的人,不能轻易发表议论。请求参考新旧音乐,取音调和谐近于雅正的,符合的就使用。”晋升为侍御史知杂事,升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转运使的俸禄规定和太守不同,当时有的人因被弹劾夺取符节或年老有病请求改为太守的,仍能获得原来的俸禄。李兑说这不利于勉励清廉和制止贪恶,于是(皇帝)下诏规定都根据所居官级定俸禄。李兑在谏官职位十年,凡是所论谏的事情,自己不加透露,所以很少传闻于世。出朝任杭州知州,皇帝写了“安民”第61页共61页
二字来表示宠爱。改任越州知州,加官龙图阁直学士、广州知州,南方人说从刘氏向宋朝投降以来,仅有李兑以清廉的节操著称。还朝为河阳军知军,皇帝又为其作诗以示宠爱。改任邓州知州。有个富人拷打仆人致死,并在死者脖子上系了绳子投尸于井中然后诡辩其自缢。李兑说:“投了井以后,又上吊,有这样的道理吗?一定是官吏受了贿赂教他的。”经过审问确实如此。李兑历任名州的太守,办理政事简明严肃,年老更为精明。从邓州回朝,心情淡泊没有做官的意愿。在便殿谒见皇帝,竭力求退,英宗命他不要行拜礼,任他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多次升官至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退休。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谥号为庄。堂弟李先,考中进士,知信州、南安军,任职楚州,历任利、梓、江东、淮南转运使。(他)所到的地方治事如同治家,人们用当时的俗语看待评价他:在信州称他为“错安头”,意思是容貌不好却有才能;在楚州称他为“照天烛”,意思是他行事明察秋毫。楚地有百姓被赋税所逼迫,杀牛卖了牛。里胥禀报(告诉)官府,李先怜悯他,只让给他杖刑(施以杖责)。多次升官至秘书监退休。(这时)哥哥李兑还健在,李先服侍他愈为厚道。闲居十二年死去,享年八十三岁。他的儿子李庭玉,年至六十就弃官归家供养父母。人们称赞他们的家法。【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第61页共61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阅读专项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莎矶张问陶③危矶高并影岧峣,春暖涪江绿未消。入峡似逢双滟滪①,隔波如望小松寥②。身浮水驿天真险,心急家山路转遥。何处荒村村酒熟,乱泉声里暂停桡。【注】①滟滪,指水中的大石块、大石堆。滟滪滩,在重庆奉节县东五公里瞿塘峡口,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难。②松寥,松家山,位于长江边。李白有诗“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首联以描写旅途风景开启全篇,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抒情、叙事。B.危险的矶石高峻耸立,碧绿的涪江春水荡漾,表达了对沿途山水的喜爱。C.诗人以长江风景作比,用“似逢”“如望”两词,似实而非,虚实相生。D.诗人浮水行舟,入滟滪石堆,隔波望松寥,照应下联对行舟观险的感慨。17.结合全诗谈谈诗人为何“乱泉声里暂停桡”?第61页共61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梦陈和仲如平生交①有三言觉而记其一曰错后乱(宋)方岳②睡残寒月海东头,不起斯人孰与游。天下事宁堪几错,梦中语亦戒前筹。江湖浩浩二三字,风雨寥寥十五秋。莫向断云多感慨,孔颜无命不伊周③。【注】:①平生交,指向来交好。如平生交,是指在梦里与陈和仲像以前一样相交很好。②方岳,南宋诗人、词人,进士出身。因抗直权贵而两遭弹劾罢官,后经明行修,隐居不仕,以诗名世。③孔颜,孔子和学生颜渊的并称;伊周,分别指商代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故并称,后亦借指执掌朝政的大臣。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微.博橙子.辅导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感慨在梦中与友人游兴未尽,突然醒来,天色未亮,于是写下这首律诗。B.平生做错过那么多事,在梦里都不断地告诫他人,“宁”“亦”更见内疚之深。C.诗人将官场比作江湖,将官场中的起伏比作风雨,表现了对仕途沉浮的嘲讽。D.诗人结句运用典故,从一味的感慨转至对现实生活的坦然与洒脱,襟怀开阔。16.颈联巧妙运用“二三”“十五”来表达诗人的精神世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第61页共61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微博橙子辅导,完成15~16题。登尉佗楼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秦末刘项逐鹿中原,战祸绵延个绝,身为南海尉事的尉佗在此时审时度势,选择了自立为王,偏守岭南。B.颔联概述尉佗的政治经历,将力主独立的任器与力促统一的陆贾对比,意在表达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C.颈联写时至今日,当地祭祀尉佗的社庙依然热闹,旌旗飘扬犹在过昔日的行宫。突出后人对尉佗的尊重与感念。D.尾联化用“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的典故,说明越人实际上已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16.结合全诗谈谈当地百姓对尉佗怀恋?(6分)第61页共61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yú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16.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3分)第61页共61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晓鸡刘克庄①绛帻②昂然韵节清,不因风雪废长鸣。初闻烟岫犹衔月,久听山城渐杀更。惊起征夫茅店梦,唤回老将玉关情。年来无复中宵舞,自笑功名一念轻。【注】①刘克庄:南宋诗人。此诗作于1222年冬诗人辞去广西经略使府幕僚返乡途中,此前诗人被谤,闲居三年。②绛帻:红色头巾。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了晓鸡英姿勃发的外貌、清冽激越的鸣声,以及不因困难而放弃的坚忍精神。B.颔联没有正面描写鸡鸣声音,而是以诗人的感受侧面描绘其声效,诗人愈听愈有感触。C.颈联“茅店梦”化用“鸡声茅店月”的诗句,暗扣诗题“晓”字,寄寓了诗人的情感。D.本诗虽题为“晓鸡”,但仅以晓鸡触发情感,不同于《石灰吟》全诗托物言志的写法。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6分)第61页共61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寄李儋元锡①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①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去岁与友别起,又以花开一年比衬,表现时光流逝之快,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B.诗人的烦恼苦闷源于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难料,“茫茫”“黯黯”抒发了当时的伤感情绪。C.尾句“西楼望月几回圆”触景生情,作者抬头望月,引起了对友人的真切思念和盼望。D.诗歌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以亟盼友人来访作结。结构上首尾照应,浑然一体。16.范仲淹曾叹“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为“仁者之言”;白居易《观刈麦》中也有类似诗句:“吏䘵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试比较两处情感的异同。(6分)第61页共61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望蓟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①。少小虽非投笔吏②,论功还欲请长缨③。【注】①蓟城:唐朝的边疆重镇。②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曾投笔从戎,终以功封侯。③请长缨:指汉代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先写诗人登临燕台,却着一“惊”字,下句点明诗人是因为国家处于战乱之中而惊惧忧思。B.诗人看见积雪闪着寒光,曙色中旌旗飘扬,这肃穆的景象暗写出军营气势的庄严、军容的严整。C颈联前句写前方烽火连天,表现出征战的激烈;后句写蓟城背山靠海,可见此地防守非常牢固。D.全诗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与之类似的还有《观沧海》的“观”字。16.《批点唐诗正声》评价此诗:“全诗充满壮健之气。”请从写景和抒情两个方面分析本诗的“壮健之气”(6分)第61页共61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阅读专项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莎矶张问陶③危矶高并影岧峣,春暖涪江绿未消。入峡似逢双滟滪①,隔波如望小松寥②。身浮水驿天真险,心急家山路转遥。何处荒村村酒熟,乱泉声里暂停桡。【注】①滟滪,指水中的大石块、大石堆。滟滪滩,在重庆奉节县东五公里瞿塘峡口,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难。②松寥,松家山,位于长江边。李白有诗“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首联以描写旅途风景开启全篇,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抒情、叙事。B.危险的矶石高峻耸立,碧绿的涪江春水荡漾,表达了对沿途山水的喜爱。C.诗人以长江风景作比,用“似逢”“如望”两词,似实而非,虚实相生。D.诗人浮水行舟,入滟滪石堆,隔波望松寥,照应下联对行舟观险的感慨。17.结合全诗谈谈诗人为何“乱泉声里暂停桡”?【答案】16.D17.作者正在经历艰险的航程,同时思乡之情强烈。但在闻到乡村里酿酒的酒香后,作者忘却了所有的艰难,仔细地品味这让自己迷醉的酒香。从侧面说明了作者对酒的喜爱。【解析】【分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第61页共61页
D.“入滟滪石堆,隔波望松寥”错误。从诗的颔联“入峡似逢双滟滪,隔波如望小松寥”中“似”“如”两字可知,作者并非真的进入滟滪石堆和隔波望松寥,作者此处是运用比喻,形容自己的航程之险。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在本诗的尾联“何处荒村村酒熟,乱泉声里暂停桡”是本诗的神来之笔。作者在前三联中描写了莎矶两岸的美景,“危矶高并影岧峣,春暖涪江绿未消”,也写了在此航行的艰险,“入峡似逢双滟滪,隔波如望小松寥”,将此处航道与三峡中闻名天下的滟滪堆相提并论,可见作者此番航程的艰险程度。航程艰险还伴着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心急家山路转遥”。但这一切都比不上酒香迷人,尾联“何处荒村村酒熟,乱泉声里暂停桡”,在艰险的航程当中,能让作者停下划桨的,只有那浓浓的酒香。这一句将一个好酒如命的当世刘伶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梦陈和仲如平生交①有三言觉而记其一曰错后乱(宋)方岳②睡残寒月海东头,不起斯人孰与游。天下事宁堪几错,梦中语亦戒前筹。江湖浩浩二三字,风雨寥寥十五秋。莫向断云多感慨,孔颜无命不伊周③。【注】:①平生交,指向来交好。如平生交,是指在梦里与陈和仲像以前一样相交很好。②方岳,南宋诗人、词人,进士出身。因抗直权贵而两遭弹劾罢官,后经明行修,隐居不仕,以诗名世。③孔颜,孔子和学生颜渊的并称;伊周,分别指商代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故并称,后亦借指执掌朝政的大臣。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微.博橙子.辅导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感慨在梦中与友人游兴未尽,突然醒来,天色未亮,于是写下这首律诗。第61页共61页
B.平生做错过那么多事,在梦里都不断地告诫他人,“宁”“亦”更见内疚之深。C.诗人将官场比作江湖,将官场中的起伏比作风雨,表现了对仕途沉浮的嘲讽。D.诗人结句运用典故,从一味的感慨转至对现实生活的坦然与洒脱,襟怀开阔。16.颈联巧妙运用“二三”“十五”来表达诗人的精神世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15.C。16.“二三”与“十五”是数词,既照应上联中的“梦中语”与“天下事”,又巧妙运用对比,将诗人误入宦海十五年的深深内疚与一觉顿悟人生二三字真言的洒脱表现得淋漓尽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微博橙子辅导,完成15~16题。登尉佗楼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秦末刘项逐鹿中原,战祸绵延个绝,身为南海尉事的尉佗在此时审时度势,选择了自立为王,偏守岭南。B.颔联概述尉佗的政治经历,将力主独立的任器与力促统一的陆贾对比,意在表达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C.颈联写时至今日,当地祭祀尉佗的社庙依然热闹,旌旗飘扬犹在过昔日的行宫。突出后人对尉佗的尊重与感念。D.尾联化用“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的典故,说明越人实际上已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第61页共61页
16.结合全诗谈谈当地百姓对尉佗怀恋?(6分)15.(3分)B【解析】任嚣是尉佗“南来作尉”的支持者,而“力主独立”无据,作者只是客观交代对尉佗的决定有影响的两个人,没有“褒贬之意”。16.(6分)①尉佗避乱为王,偏守一隅,护佑岭南,使百姓获得一方安宁;(首联)②尉佗借任嚣之力代行南海尉、借陆贾之力称臣汉朝,实现国家统一,带给南越安宁;(颔联)③尉佗引入中原文化教化越地百姓,促进民族融合,成就了南越的平安祥和。(尾联)(每点2分。如果学生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yú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第61页共61页
16.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3分)15.【答案】C【解析】颈联“不及鸟飞浑自在”是说曾巩出山从政,不如飞鸟自在,而不是说僧人不如飞鸟自在。16.【答案】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1分)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2分)【解析】首联“两眼明”“骨毛清”是说曾巩出山,有仙风道骨;颔联“白云笑我还多事”,借白云自嘲从政是多管闲事,白云代表的是隐逸者的价值观,隐逸者主张远离世俗,洁身自好;“流水随人合有情”,流水却跟随曾巩一路出山,应该是饱含深情;这里以“流水”比曾巩,正因为对百姓“有情”,所以放弃隐居生活,出山“随人”;出山之后,入境问禁,入乡随俗,当然“不及鸟飞浑自在”,不如隐居时逍遥快活了;“羡他僧住便平生”,也还有点羡慕和尚们在山里一住就是一辈子,慧远和尚三十年足不出庐山。但是,曾巩毕竟不是僧人,而是儒家知识分子,“未能与世全无意”,不能完全忘怀世间苍生,他们心中从未忘记孔子的话“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隐居山中与鸟兽同群的生活终究不可取,我不与民众同在又能与谁作伴呢?所以曾巩要“起为苍生试一鸣”,出山从政,为百姓而呐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晓鸡刘克庄①绛帻②昂然韵节清,不因风雪废长鸣。初闻烟岫犹衔月,久听山城渐杀更。惊起征夫茅店梦,唤回老将玉关情。年来无复中宵舞,自笑功名一念轻。【注】①刘克庄:南宋诗人。此诗作于1222年冬诗人辞去广西经略使府幕僚返乡途中,此前诗人被谤,闲居三年。②绛帻:红色头巾。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61页共61页
A.首联描写了晓鸡英姿勃发的外貌、清冽激越的鸣声,以及不因困难而放弃的坚忍精神。B.颔联没有正面描写鸡鸣声音,而是以诗人的感受侧面描绘其声效,诗人愈听愈有感触。C.颈联“茅店梦”化用“鸡声茅店月”的诗句,暗扣诗题“晓”字,寄寓了诗人的情感。D.本诗虽题为“晓鸡”,但仅以晓鸡触发情感,不同于《石灰吟》全诗托物言志的写法。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6分)15.B颔联“以诗人的感受侧面描绘其声效”理解错误,“烟岫犹衔月”“山城渐杀更”在此处都是指时间,不是声效。16.对晓鸡不因为风雪之严寒而放弃打鸣的坚忍精神的赞美;虽遭诽谤闲居,却仍怀报国之志;对如今自己不再发奋、看轻功名而自我嘲讽。(三个要点,每一点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寄李儋元锡①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①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去岁与友别起,又以花开一年比衬,表现时光流逝之快,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B.诗人的烦恼苦闷源于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难料,“茫茫”“黯黯”抒发了当时的伤感情绪。C.尾句“西楼望月几回圆”触景生情,作者抬头望月,引起了对友人的真切思念和盼望。D.诗歌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以亟盼友人来访作结。结构上首尾照应,浑然一体。第61页共61页
16.范仲淹曾叹“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为“仁者之言”;白居易《观刈麦》中也有类似诗句:“吏䘵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试比较两处情感的异同。(6分)15.C尾句应是“以景结情”。16.相同点:①都表达了作者看到百姓苦难后,对自己苟取俸禄的愧疚心情;②都对蒙受苦难的百姓寄予了深切同情。(2分)不同点:①白诗作为讽喻诗,也是对窃位苟禄的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批评。②韦诗表达了作者有志无奈、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之情。诗人因身体多病想辞官归田,想到自己辖区内还有百姓流离失所,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问心有愧,所以不能一走了事。(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望蓟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①。少小虽非投笔吏②,论功还欲请长缨③。【注】①蓟城:唐朝的边疆重镇。②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曾投笔从戎,终以功封侯。③请长缨:指汉代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先写诗人登临燕台,却着一“惊”字,下句点明诗人是因为国家处于战乱之中而惊惧忧思。B.诗人看见积雪闪着寒光,曙色中旌旗飘扬,这肃穆的景象暗写出军营气势的庄严、军容的严整。第61页共61页
C颈联前句写前方烽火连天,表现出征战的激烈;后句写蓟城背山靠海,可见此地防守非常牢固。D.全诗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与之类似的还有《观沧海》的“观”字。16.《批点唐诗正声》评价此诗:“全诗充满壮健之气。”请从写景和抒情两个方面分析本诗的“壮健之气”(6分)【分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先要分析写景句如何体现出“健壮之气”,再从情感的角度分析。【解答】(1)A.首联中的“惊”并非“惊惧”,而是震惊、震撼。诗人为边塞豪壮的景象而“惊”:汉营中笳鼓喧喧,震天动地;边塞万里的积雪、飘扬的旌旗等景色雄奇伟丽;虽然烽火连天,但是蓟门稳如磐石,异常雄壮。这一切,让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灵震撼,让他心潮翻涌。另外,“国家处于战乱之中”的说法也不妥。(2)写景角度:本题二、三联写景,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万里积雪笼置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整幅画面壮丽辽阔,体现“壮健之气”。情感角度:诗开始就用“心惊”二字,表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接着写听到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使人感到浓厚的战争气氛;中间四句进一步具体地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从而激发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最后一联借用典故,诗人渴望像终军一样,自动请缨,建功立业。整首诗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体现“壮健之气”。答案:(1)A(2)①写景的角度。首联中“笳鼓喧喧”写出了军营的威风,颔联中写到闪着寒光的万里积雪、四方曙色中高高飘扬的旌旗,颔联中写到连天的烽火、气势宏伟的蓟城,所选意象雄奇阔大,景象雄壮奇丽。②抒情的角度。前三联通过写雄壮奇丽的景象,抒发了内心的“惊”第61页共61页
,即震惊、震撼,壮怀激荡;尾联借用典故,抒发了想要像终军一样主动请缨、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白话译文: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第61页共61页
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此即骈文家所谓“潜气内转”,亦即古文家所谓“突接”,正是盛唐诗人的绝技。【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义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第61页共61页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第61页共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