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61教学网)
我的位置: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ID:50631 2021-10-08 17页1111 76.00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阅读专项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莎矶张问陶③危矶高并影岧峣,春暖涪江绿未消。入峡似逢双滟滪①,隔波如望小松寥②。身浮水驿天真险,心急家山路转遥。何处荒村村酒熟,乱泉声里暂停桡。【注】①滟滪,指水中的大石块、大石堆。滟滪滩,在重庆奉节县东五公里瞿塘峡口,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难。②松寥,松家山,位于长江边。李白有诗“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首联以描写旅途风景开启全篇,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抒情、叙事。B.危险的矶石高峻耸立,碧绿的涪江春水荡漾,表达了对沿途山水的喜爱。C.诗人以长江风景作比,用“似逢”“如望”两词,似实而非,虚实相生。D.诗人浮水行舟,入滟滪石堆,隔波望松寥,照应下联对行舟观险的感慨。17.结合全诗谈谈诗人为何“乱泉声里暂停桡”?第17页共17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梦陈和仲如平生交①有三言觉而记其一曰错后乱(宋)方岳②睡残寒月海东头,不起斯人孰与游。天下事宁堪几错,梦中语亦戒前筹。江湖浩浩二三字,风雨寥寥十五秋。莫向断云多感慨,孔颜无命不伊周③。【注】:①平生交,指向来交好。如平生交,是指在梦里与陈和仲像以前一样相交很好。②方岳,南宋诗人、词人,进士出身。因抗直权贵而两遭弹劾罢官,后经明行修,隐居不仕,以诗名世。③孔颜,孔子和学生颜渊的并称;伊周,分别指商代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故并称,后亦借指执掌朝政的大臣。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微.博橙子.辅导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感慨在梦中与友人游兴未尽,突然醒来,天色未亮,于是写下这首律诗。B.平生做错过那么多事,在梦里都不断地告诫他人,“宁”“亦”更见内疚之深。C.诗人将官场比作江湖,将官场中的起伏比作风雨,表现了对仕途沉浮的嘲讽。D.诗人结句运用典故,从一味的感慨转至对现实生活的坦然与洒脱,襟怀开阔。16.颈联巧妙运用“二三”“十五”来表达诗人的精神世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第17页共17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微博橙子辅导,完成15~16题。登尉佗楼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秦末刘项逐鹿中原,战祸绵延个绝,身为南海尉事的尉佗在此时审时度势,选择了自立为王,偏守岭南。B.颔联概述尉佗的政治经历,将力主独立的任器与力促统一的陆贾对比,意在表达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C.颈联写时至今日,当地祭祀尉佗的社庙依然热闹,旌旗飘扬犹在过昔日的行宫。突出后人对尉佗的尊重与感念。D.尾联化用“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的典故,说明越人实际上已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16.结合全诗谈谈当地百姓对尉佗怀恋?(6分)第17页共17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yú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16.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3分)第17页共17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晓鸡刘克庄①绛帻②昂然韵节清,不因风雪废长鸣。初闻烟岫犹衔月,久听山城渐杀更。惊起征夫茅店梦,唤回老将玉关情。年来无复中宵舞,自笑功名一念轻。【注】①刘克庄:南宋诗人。此诗作于1222年冬诗人辞去广西经略使府幕僚返乡途中,此前诗人被谤,闲居三年。②绛帻:红色头巾。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了晓鸡英姿勃发的外貌、清冽激越的鸣声,以及不因困难而放弃的坚忍精神。B.颔联没有正面描写鸡鸣声音,而是以诗人的感受侧面描绘其声效,诗人愈听愈有感触。C.颈联“茅店梦”化用“鸡声茅店月”的诗句,暗扣诗题“晓”字,寄寓了诗人的情感。D.本诗虽题为“晓鸡”,但仅以晓鸡触发情感,不同于《石灰吟》全诗托物言志的写法。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6分)第17页共17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寄李儋元锡①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①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去岁与友别起,又以花开一年比衬,表现时光流逝之快,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B.诗人的烦恼苦闷源于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难料,“茫茫”“黯黯”抒发了当时的伤感情绪。C.尾句“西楼望月几回圆”触景生情,作者抬头望月,引起了对友人的真切思念和盼望。D.诗歌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以亟盼友人来访作结。结构上首尾照应,浑然一体。16.范仲淹曾叹“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为“仁者之言”;白居易《观刈麦》中也有类似诗句:“吏䘵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试比较两处情感的异同。(6分)第17页共17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望蓟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①。少小虽非投笔吏②,论功还欲请长缨③。【注】①蓟城:唐朝的边疆重镇。②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曾投笔从戎,终以功封侯。③请长缨:指汉代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先写诗人登临燕台,却着一“惊”字,下句点明诗人是因为国家处于战乱之中而惊惧忧思。B.诗人看见积雪闪着寒光,曙色中旌旗飘扬,这肃穆的景象暗写出军营气势的庄严、军容的严整。C颈联前句写前方烽火连天,表现出征战的激烈;后句写蓟城背山靠海,可见此地防守非常牢固。D.全诗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与之类似的还有《观沧海》的“观”字。16.《批点唐诗正声》评价此诗:“全诗充满壮健之气。”请从写景和抒情两个方面分析本诗的“壮健之气”(6分)第17页共17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阅读专项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莎矶张问陶③危矶高并影岧峣,春暖涪江绿未消。入峡似逢双滟滪①,隔波如望小松寥②。身浮水驿天真险,心急家山路转遥。何处荒村村酒熟,乱泉声里暂停桡。【注】①滟滪,指水中的大石块、大石堆。滟滪滩,在重庆奉节县东五公里瞿塘峡口,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难。②松寥,松家山,位于长江边。李白有诗“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首联以描写旅途风景开启全篇,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抒情、叙事。B.危险的矶石高峻耸立,碧绿的涪江春水荡漾,表达了对沿途山水的喜爱。C.诗人以长江风景作比,用“似逢”“如望”两词,似实而非,虚实相生。D.诗人浮水行舟,入滟滪石堆,隔波望松寥,照应下联对行舟观险的感慨。17.结合全诗谈谈诗人为何“乱泉声里暂停桡”?【答案】16.D17.作者正在经历艰险的航程,同时思乡之情强烈。但在闻到乡村里酿酒的酒香后,作者忘却了所有的艰难,仔细地品味这让自己迷醉的酒香。从侧面说明了作者对酒的喜爱。【解析】【分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D.“入滟滪石堆,隔波望松寥”错误。从诗的颔联“入峡似逢双滟滪,隔波如望小松寥”中“似”“如”两字可知,作者并非真的进入滟滪石堆和隔波望松寥,作者此处是运用比喻,形容自己的航程之险。第17页共17页 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在本诗的尾联“何处荒村村酒熟,乱泉声里暂停桡”是本诗的神来之笔。作者在前三联中描写了莎矶两岸的美景,“危矶高并影岧峣,春暖涪江绿未消”,也写了在此航行的艰险,“入峡似逢双滟滪,隔波如望小松寥”,将此处航道与三峡中闻名天下的滟滪堆相提并论,可见作者此番航程的艰险程度。航程艰险还伴着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心急家山路转遥”。但这一切都比不上酒香迷人,尾联“何处荒村村酒熟,乱泉声里暂停桡”,在艰险的航程当中,能让作者停下划桨的,只有那浓浓的酒香。这一句将一个好酒如命的当世刘伶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梦陈和仲如平生交①有三言觉而记其一曰错后乱(宋)方岳②睡残寒月海东头,不起斯人孰与游。天下事宁堪几错,梦中语亦戒前筹。江湖浩浩二三字,风雨寥寥十五秋。莫向断云多感慨,孔颜无命不伊周③。【注】:①平生交,指向来交好。如平生交,是指在梦里与陈和仲像以前一样相交很好。②方岳,南宋诗人、词人,进士出身。因抗直权贵而两遭弹劾罢官,后经明行修,隐居不仕,以诗名世。③孔颜,孔子和学生颜渊的并称;伊周,分别指商代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故并称,后亦借指执掌朝政的大臣。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微.博橙子.辅导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感慨在梦中与友人游兴未尽,突然醒来,天色未亮,于是写下这首律诗。B.平生做错过那么多事,在梦里都不断地告诫他人,“宁”“亦”更见内疚之深。C.诗人将官场比作江湖,将官场中的起伏比作风雨,表现了对仕途沉浮的嘲讽。第17页共17页 D.诗人结句运用典故,从一味的感慨转至对现实生活的坦然与洒脱,襟怀开阔。16.颈联巧妙运用“二三”“十五”来表达诗人的精神世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15.C。16.“二三”与“十五”是数词,既照应上联中的“梦中语”与“天下事”,又巧妙运用对比,将诗人误入宦海十五年的深深内疚与一觉顿悟人生二三字真言的洒脱表现得淋漓尽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微博橙子辅导,完成15~16题。登尉佗楼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秦末刘项逐鹿中原,战祸绵延个绝,身为南海尉事的尉佗在此时审时度势,选择了自立为王,偏守岭南。B.颔联概述尉佗的政治经历,将力主独立的任器与力促统一的陆贾对比,意在表达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C.颈联写时至今日,当地祭祀尉佗的社庙依然热闹,旌旗飘扬犹在过昔日的行宫。突出后人对尉佗的尊重与感念。D.尾联化用“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的典故,说明越人实际上已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16.结合全诗谈谈当地百姓对尉佗怀恋?(6分)15.(3分)B第17页共17页 【解析】任嚣是尉佗“南来作尉”的支持者,而“力主独立”无据,作者只是客观交代对尉佗的决定有影响的两个人,没有“褒贬之意”。16.(6分)①尉佗避乱为王,偏守一隅,护佑岭南,使百姓获得一方安宁;(首联)②尉佗借任嚣之力代行南海尉、借陆贾之力称臣汉朝,实现国家统一,带给南越安宁;(颔联)③尉佗引入中原文化教化越地百姓,促进民族融合,成就了南越的平安祥和。(尾联)(每点2分。如果学生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yú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16.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3分)第17页共17页 15.【答案】C【解析】颈联“不及鸟飞浑自在”是说曾巩出山从政,不如飞鸟自在,而不是说僧人不如飞鸟自在。16.【答案】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1分)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2分)【解析】首联“两眼明”“骨毛清”是说曾巩出山,有仙风道骨;颔联“白云笑我还多事”,借白云自嘲从政是多管闲事,白云代表的是隐逸者的价值观,隐逸者主张远离世俗,洁身自好;“流水随人合有情”,流水却跟随曾巩一路出山,应该是饱含深情;这里以“流水”比曾巩,正因为对百姓“有情”,所以放弃隐居生活,出山“随人”;出山之后,入境问禁,入乡随俗,当然“不及鸟飞浑自在”,不如隐居时逍遥快活了;“羡他僧住便平生”,也还有点羡慕和尚们在山里一住就是一辈子,慧远和尚三十年足不出庐山。但是,曾巩毕竟不是僧人,而是儒家知识分子,“未能与世全无意”,不能完全忘怀世间苍生,他们心中从未忘记孔子的话“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隐居山中与鸟兽同群的生活终究不可取,我不与民众同在又能与谁作伴呢?所以曾巩要“起为苍生试一鸣”,出山从政,为百姓而呐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晓鸡刘克庄①绛帻②昂然韵节清,不因风雪废长鸣。初闻烟岫犹衔月,久听山城渐杀更。惊起征夫茅店梦,唤回老将玉关情。年来无复中宵舞,自笑功名一念轻。【注】①刘克庄:南宋诗人。此诗作于1222年冬诗人辞去广西经略使府幕僚返乡途中,此前诗人被谤,闲居三年。②绛帻:红色头巾。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了晓鸡英姿勃发的外貌、清冽激越的鸣声,以及不因困难而放弃的坚忍精神。第17页共17页 B.颔联没有正面描写鸡鸣声音,而是以诗人的感受侧面描绘其声效,诗人愈听愈有感触。C.颈联“茅店梦”化用“鸡声茅店月”的诗句,暗扣诗题“晓”字,寄寓了诗人的情感。D.本诗虽题为“晓鸡”,但仅以晓鸡触发情感,不同于《石灰吟》全诗托物言志的写法。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6分)15.B颔联“以诗人的感受侧面描绘其声效”理解错误,“烟岫犹衔月”“山城渐杀更”在此处都是指时间,不是声效。16.对晓鸡不因为风雪之严寒而放弃打鸣的坚忍精神的赞美;虽遭诽谤闲居,却仍怀报国之志;对如今自己不再发奋、看轻功名而自我嘲讽。(三个要点,每一点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寄李儋元锡①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①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去岁与友别起,又以花开一年比衬,表现时光流逝之快,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B.诗人的烦恼苦闷源于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难料,“茫茫”“黯黯”抒发了当时的伤感情绪。C.尾句“西楼望月几回圆”触景生情,作者抬头望月,引起了对友人的真切思念和盼望。D.诗歌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以亟盼友人来访作结。结构上首尾照应,浑然一体。16.范仲淹曾叹“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为“仁者之言”;白居易《观刈麦》中也有类似诗句:“吏䘵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试比较两处情感的异同。(6分)第17页共17页 15.C尾句应是“以景结情”。16.相同点:①都表达了作者看到百姓苦难后,对自己苟取俸禄的愧疚心情;②都对蒙受苦难的百姓寄予了深切同情。(2分)不同点:①白诗作为讽喻诗,也是对窃位苟禄的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批评。②韦诗表达了作者有志无奈、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之情。诗人因身体多病想辞官归田,想到自己辖区内还有百姓流离失所,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问心有愧,所以不能一走了事。(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望蓟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①。少小虽非投笔吏②,论功还欲请长缨③。【注】①蓟城:唐朝的边疆重镇。②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曾投笔从戎,终以功封侯。③请长缨:指汉代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先写诗人登临燕台,却着一“惊”字,下句点明诗人是因为国家处于战乱之中而惊惧忧思。B.诗人看见积雪闪着寒光,曙色中旌旗飘扬,这肃穆的景象暗写出军营气势的庄严、军容的严整。C颈联前句写前方烽火连天,表现出征战的激烈;后句写蓟城背山靠海,可见此地防守非常牢固。D.全诗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与之类似的还有《观沧海》的“观”字。16.《批点唐诗正声》评价此诗:“全诗充满壮健之气。”请从写景和抒情两个方面分析本诗的“壮健之气”(6分)第17页共17页 【分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先要分析写景句如何体现出“健壮之气”,再从情感的角度分析。【解答】(1)A.首联中的“惊”并非“惊惧”,而是震惊、震撼。诗人为边塞豪壮的景象而“惊”:汉营中笳鼓喧喧,震天动地;边塞万里的积雪、飘扬的旌旗等景色雄奇伟丽;虽然烽火连天,但是蓟门稳如磐石,异常雄壮。这一切,让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灵震撼,让他心潮翻涌。另外,“国家处于战乱之中”的说法也不妥。(2)写景角度:本题二、三联写景,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万里积雪笼置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整幅画面壮丽辽阔,体现“壮健之气”。情感角度:诗开始就用“心惊”二字,表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接着写听到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使人感到浓厚的战争气氛;中间四句进一步具体地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从而激发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最后一联借用典故,诗人渴望像终军一样,自动请缨,建功立业。整首诗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体现“壮健之气”。答案:(1)A(2)①写景的角度。首联中“笳鼓喧喧”写出了军营的威风,颔联中写到闪着寒光的万里积雪、四方曙色中高高飘扬的旌旗,颔联中写到连天的烽火、气势宏伟的蓟城,所选意象雄奇阔大,景象雄壮奇丽。②抒情的角度。前三联通过写雄壮奇丽的景象,抒发了内心的“惊”,即震惊、震撼,壮怀激荡;尾联借用典故,抒发了想要像终军一样主动请缨、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白话译文:  第17页共17页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第17页共17页 后之感。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此即骈文家所谓“潜气内转”,亦即古文家所谓“突接”,正是盛唐诗人的绝技。【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义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第17页共17页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篇名句默写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答题具体步骤与技巧复习指南(实用!)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总复习训练11.4抽样方法与总体分布的估计专题检测(带解析) 2022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总复习训练11.1随机事件、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专题检测(带解析) 2022高考生物(山东版)一轮总复习专题26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专题检测(有解析)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