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61教学网)
我的位置:
2022人教版新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复习作业:专题二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附解析)
ID:49363 2021-10-08 12页1111 735.00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21·湖北武汉测试)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让陈独秀意识到,要“从根本上取消这蔑视公理的强权”“我们不可主张用强力蔑弃公理,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拥护公理。我们不主张用强力压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用强力拥护公理”思想旨在(  )A.反思中国的外交失败 B.抗议列强的经济欺凌C.抨击军阀的黑暗统治D.唤醒民众的救亡意识解析:选D。“我们不可主张用强力蔑弃公理,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拥护公理。我们不主张用强力压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即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来维护国家的尊严,故选D项。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让陈独秀意识到,要“从根本上取消这蔑视公理的强权”,但这不是其主张“用强力拥护公理”思想的目的,排除A项;“我们不主张用强力压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不能说明列强只有经济欺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即政治欺凌,排除B项;据“我们不可主张用强力蔑弃公理,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拥护公理。我们不主张用强力压人,却不可不主张用强力抵抗被人所压”可见其斗争矛头并没有明确为军阀,只在希望大众起来反抗而已,排除C项。2.(2020·山东青岛高三测试)五四运动爆发后,胡适认为学生的爱国运动特别是采用白话文宣传,对新文化运动有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使之从校园传播到了全国。晚年却认为五四运动是对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政治性干扰”。胡适认识的这一变化主要由于(  )A.历史解释需要不断被重构B.五四运动反帝爱国的性质C.救亡和启蒙相互矛盾冲突D.阶级立场和意识形态决定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胡适在不同时期对五四运动具有不同看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原因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无产阶级开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胡适对这一结果不满,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胡适不同时期的观点,并非对历史的正确解释,排除A项;五四运动反帝爱国的性质由其革命任务决定,与胡适看法的变化无关,排除B项;救亡和启蒙的矛盾在当时就有,不是胡适后来看法改变的原因,排除C项。3.(2021·湖北武昌区高三调研)1920年,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国民党人即诚邀陈独秀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长;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就配合共产国际代表,主动邀请国民党人与中共等组成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策划东亚的反帝革命运动。这主要说明国民革命中(  )A.国共合作有深厚历史基础B.共产国际发挥重要的作用C.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D.统一战线有利于革命胜利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1920年国民党邀请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始人陈独秀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长,1921年共产党邀请国民党人策划反帝革命运动,由此可见国共两党在国民革命中合作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故选A项;材料分为两层意思,共产国际发挥重要作用,只是第二层意思的反映,过于片面,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共合作有深厚历史基础,不涉及民族意识的觉醒问题,排除C项;材料强调国共合作有深厚历史基础,而不是统一战线有利于革命胜利,排除D项。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都认为,妇女缠足是受到男人、礼教等的压迫。国共关系破裂后,该观念在国民党的话语体系中逐渐淡出,而共产党则继续高举反封建的旗帜开展反缠足运动。这反映出(  )A.国共两党关系受制于社会性质变化B.新文化运动对国共两党的影响不同C.国民党与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反对放足 D.中共坚持革命理想与现实政治的统一解析:选D。国共合作时两党都坚持反封建的革命理想,但两党关系破裂后,国民党为了获得封建阶级的支持,不再坚持反封建,革命理想屈服于现实政治需求,而共产党则继续坚持反封建反缠足,表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坚持革命理想与现实政治的高度统一,故选D项。从1840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近代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都认为,妇女缠足是受到男人、礼教等的压迫”,表明新文化运动在反对封建制度上影响是一样的,排除B项;“该观念”只是“在国民党的话语体系中逐渐淡出”,国民党并没有反对放足,排除C项。5.(2021·海南普通高中高考调研)1925年,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制定农民问题的“政纲”,其最终目的是“没收大地主、军阀官僚、庙宇的田地交给农民”。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设想B.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C.把农民问题作为党的中心工作D.认识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解析:选D。材料中共提出没收大地主、军阀官僚和庙宇的土地分给农民的主张,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农民的重视,故选D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此时尚未提出相应主张,排除A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此时尚未提出相应主张,排除B项;中共中央重视农民阶级不等同于把农民问题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此时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排除C项。6.(2021·福建莆田模拟)南昌起义军南下失利后,朱德、陈毅率领余部在江西南部农村进行了三次整顿,建立了党支部,规定了部队的组织纪律和群众纪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军事训练。这些整顿(  ) A.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B.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事斗争的开端C.推动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创建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解析:选C。这些整顿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推动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创建,故选C项。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标志是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排除A项;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力量进行军事斗争的开端,排除B项;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排除D项。7.(2020·江苏南通二模)1927年2月10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召开,会议决定裁撤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军事政治学校校长职务等;会议决议军事委员会对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其下达的命令必须有军委主席团四人签字方才有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由军委提名,由国民政府任命。此次会议(  )A.推动了北伐战争的到来B.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破裂C.意在削弱蒋介石的权力D.保证了共产党的领导权解析:选C。此次会议裁撤了与蒋介石有关的职位,从政令的下达、规范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提名任命等多种途径去限制蒋介石的权力,故选C项。1926年7月北伐战争就已经开始,排除A项;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国民大革命以失败而告终,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共产党,排除D项。8.毛泽东:“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材料中这段话的背景是(  )A.土地革命的开展 B.秋收起义中受挫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创立解析:选B。据材料“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并结合所学1927年秋收起义的目标是进攻长沙可知,这段话的背景是秋收起义中进攻长沙受挫,故选B项。9.(2020·山东日照一模)1928年6月,斯大林在会见瞿秋白、苏兆征、李立三、向忠发、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时指出: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不断革命”,也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现在的形势不是高潮,而是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斯大林的这一看法(  )A.希望中国借鉴苏维埃革命的经验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创新C.正确认识了中国革命性质和形势D.表达了对中国革命的关注和支持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等关键信息可知,斯大林的这一看法符合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形势,故选C项。根据材料“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不断革命’,也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可知斯大林强调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并非“希望中国借鉴苏维埃革命的经验”,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强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与材料主旨分析中国革命性质和形势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斯大林客观分析中国革命性质和形势,并非仅主观表达斯大林的态度,排除D项。10.(2020·广东汕头冲刺)1933年五六月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召开,运动会上军民互动,同场竞技。毛泽东为运动会题词“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还担任乒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这次运动会(  ) A.巩固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B.表明中共的工作重点转向改善生活C.是敌后根据地得到巩固的表现D.利于鼓舞红军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解析:选D。运动会本身就具有激发斗志的作用,材料中的运动会“军民互动,同场竞技”,加之毛泽东“战胜一切敌人”的题词和担任乒乓球裁判及朱德与士兵、百姓打排球,更加有利于鼓舞红军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故选D项。1933年正值国共对峙时期,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工作重点是反帝反封建,并非改善生活,排除B项;敌后根据地是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才建立的,排除C项。11.(2021·重庆南开中学月考)1935年12月,中华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指出:“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反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各阶层人民利益的。”这一转变(  )A.适应了民族抗争新形势的需要B.结束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对抗C.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解析:选A。1935年,日本策划制造华北事变,加紧侵华,材料中的转变说明中华苏维埃政权旨在团结“反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日,适应了民族抗争新形势的需要,故选A项;国共两党的政治对抗结束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1937年9月,排除C项;土地革命自1927年就已经开展了,排除D项。12.下图为书写在我国西南四川地区的民房墙上的革命标语。图中有“苏维埃政府是工农自己的政府”的字样。判断标语的书写年代最有可能是(  ) A.1927—1930年  B.1935—1936年C.1938—1940年D.1947—1949年解析:选B。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进行长征,据“四川地区的民房墙上的革命标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红军到达四川的时间应该是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材料中应该是当时红军留下的宣传标语,故选B项。1930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还未建立,排除A项;1938—1940年处于全面抗战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已不再提苏维埃政府这一称号,排除D项。13.(2021·天津十二区县一模)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毛泽东文章中提到的党内这种关于革命道路分歧基本结束于(  )A.井冈山根据地建立B.八七会议召开C.遵义会议召开D.中共七大的召开解析:选C。“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表明中共内部对革命道路的认识有分歧,遵义会议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故选C项。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体现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并未解决党内的道路分歧问题,排除A项;八七会议召开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没有解决党内道路分歧的问题,排除B项;中共七大作了推动抗战胜利的政治动员,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935年的遵义会议已经解决了党内道路的分歧问题,排除D项。14.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部分地区人口变化表地区时间人口变化江苏省1931—1936年+23.95%江西省-91.76%宁夏+22.23%上表反映了(  )A.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调B.天灾抑制人口自然增长C.政治形势影响人口变化D.各地人口观念存在差异解析:选C。据表格可知,1931—1936年江西省人口下降91.76%,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国共对峙,江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所在,是蒋介石“围剿”地区,由此得出政治形势影响人口变化,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人口变化不是经济水平,且江西经济水平应高于宁夏,排除A项;据材料临近江西的江苏人口出现增长可推测江西人口下降不是因为自然灾害,排除B项;各地人口观念的差异不会导致江西人口下降91.76%,排除D项。15.(2020·福建龙岩二模)1935年3月,红军到达四川剑阁并驻扎了1个多月。在此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府,还组织群众大力宣传和讲解革命真理,留下了城墙上书写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条文等。这些活动(  )A.为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创造了条件B.可佐证长征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种C.表明持久抗战方针日益深入人心D.推动了土地革命在全国的顺利发展解析:选B。材料时间为1935年3月,是长征途中,由长征途中在四川剑阁“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府,还组织群众大力宣传和讲解革命真理”可知长征在沿 途播下了革命火种,故选B项。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排除A项;《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1935年还没有提出持久抗战的方针,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红军在四川驻扎的一个月期间主要是进行了政治宣讲,并没有提及是否开展土地革命,因而无法判断对土地革命在全国的开展有没有作用,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6.有学者说:中国学生之爱国运动,始于汉,盛于宋,而复兴于近代。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武帝独尊儒术后,世人争相求学,太学生积极上书言事。西汉后期,政局不安,司隶校尉鲍宣因秉公执法得罪丞相,被劾以大不敬下狱,太学生王咸“举幡太学下”“诸生会者千余人”,哀帝迫于舆论压力而赦免鲍宣死刑。桓帝时,太学生积极参与反宦官势力的斗争。北宋年间,经过多次改革,吸纳德才优秀者就读,太学生人数剧增,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北宋末年,曾发生过数次太学生救国运动。当时金兵南下,给民众带来深重苦难,太学生陈东多次愤慨上书揭发时弊、力主抗战,要求皇帝斩杀朝中“六贼”;后又发起请愿运动,使主战派官复原职。当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获北去,自发组织起来的太学生积极营救,徐睽只身赴金营,大义凛然,后被金人杖死。——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 中国的学生运动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五四时期,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北京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和游行请愿,随后津、沪、穗等地的学生也给予了广泛支持。解放战争时期,在内战爆发前,学生运动的高潮是发生在昆明的以“反内战”“反独裁”“争取自由民主”为基本口号的一二·一运动。在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前,国统区的爱国学生掀起了遍布全国几十个 主要城市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和以“反饥饿、反内战”为基本口号的“五二”运动;随后,国统区学生还掀起了一次次的斗争浪潮。在共产党领导下,进步学生从各方面配合解放军接管城市。在斗争实践中,一些进步学生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据沙健孙《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宋时期太学生投身爱国运动的共同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生运动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从中汲取怎样的精神品质。解析:(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西汉和宋代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分析说明。(2)第一小问新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新民主主义时期学生运动兴起的背景、提出的口号、不同时期的斗争史实,从斗争的对象,发展的范围、规模,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关系以及斗争呈现出的阶段特征分析;第二小问意义,从对当时反动派统治的打击、推动革命进程、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以及对后世的精神影响等方面分析。(3)从时代背景和影响角度说明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答案:(1)共同背景:社会矛盾尖锐,时弊丛生;朝廷重视教育,太学制度不断发展,太学生群体壮大;儒学忠君爱国和救世情怀的影响。(2)新特点: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诉求;运动范围更加广泛、规模更大,形成呼应效应;与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紧密配合;有组织的(自觉的)斗争增多,逐步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斗争的阶段性明显。历史意义:打击了反动政府的统治;传播了马列主义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其蕴含的时代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3)精神品质:关注现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弘扬家国情怀;顺应时代发展 潮流,开拓进取。17.(2020·江苏南京、盐城调研)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内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支撑各自观点的主要依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实行的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深层次原因。解析:(1)依据材料“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等信息,可归纳得出毛泽东的观点和李立三 的观点。依据材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汲取起义失败教训、中国的现实国情、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等方面分析支撑毛泽东观点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从苏联城市暴动的成功经验、共产国际的指示、马列主义的经典论述等方面分析支撑李立三观点的依据。(2)依据材料“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采取了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等实践和举措。(3)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深层次原因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现了道路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观点: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李,城市中心论。依据:毛,汲取南昌起义等失败教训;由国情决定(城市中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农村里敌人力量相对薄弱);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李,苏联城市暴动的成功经验;共产国际的指示;马列主义的经典论述。(2)举措: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3)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现了道路创新。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篇名句默写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答题具体步骤与技巧复习指南(实用!)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总复习训练11.4抽样方法与总体分布的估计专题检测(带解析) 2022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总复习训练11.1随机事件、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专题检测(带解析) 2022高考生物(山东版)一轮总复习专题26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专题检测(有解析)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