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61教学网)
我的位置:
新高考历史合格性考试专题复习:必修一 基础 提升练习题200题(含答案解析)
ID:48971 2021-10-08 78页1111 1.94 MB
已阅读10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新高考历史合格性考试专题复习:必修一基础练习题100题一、单选题1.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内外服制D.中央集权制2.“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建立中央集权制②实行分封制③确立礼制④首创王位世袭制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3.燕赵是河北省的别称,这一称谓与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有直接关系A.西周的分封制B.西周的宗法制C.秦朝的郡县制D.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4.右图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与它有直接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内外服制5.有史学家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文中的“制度”包括①内外服制度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礼乐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上B.皇位世袭C.三公九卿D.首推郡县7.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①实现国家统一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④8.秦朝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A.郡县长官在所辖领域内世袭统治权B.地方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C.是否与封国制并存D.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9.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立中朝②设置节度使③实行推恩令④撤销王国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③④10.在地方设置官职,分别掌管地方行政权、财政权、兵权等,这是A.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B.北宋解决地方割据问题C.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D.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1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其主要作用是A.政府办事效率大大提高B.中央机构更加完备C.贵族势力受到削弱D.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第17页共78页 12.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13.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①封建专制进一步加强②皇权更加巩固③封建制度渐趋衰落④实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著名思想家顾准在论及古希腊政治制度时说:“直接民主只能行使于‘城邦’”其主要的依据是城邦A.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B.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意识C.有利于形成平等互利的观念D.具有独立自治的特点15.古希腊有三个里程碑式的改革,分别代表着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确立和顶峰,它们分别是A.梭伦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B.伯利克里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梭伦改革C.克利斯提尼改革、梭伦改革、伯利克里改革D.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16.一个雅典的公民,他身上不会发生的事情是A.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B.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C.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17.罗马共和制的主要组成机构是①执政官②元老院③五百人议事会④公民大会⑤民众法庭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⑤18.《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这一法典的产生源自A.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C.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D.贵族反对教皇的斗争19.17世纪初,英国普遍的宪法权利主要源自A.斯图亚特王朝赋予议会的权力B.广大人民赋予议会的权力C.大宪章规定贵族的权利D.国王赋予议会的权力20.把“光荣革命”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A.彻底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B.它有利于《权利法案》的颁布C.资产阶级完成了夺取政权的目的D.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21.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A.国王有名无实,权力被架空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开始成为趋势D.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22.19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议会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改革派的呼声日益高涨B.工业革命的深入进展C.英国国王权力较大D.议会内部斗争激烈第17页共78页 23.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首相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②议会下院多数党通过内阁实际控制政权③首相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④内阁成员实行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4.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的共同影响是①防止专制独裁,体现民主②用和平方式解决内部矛盾③对其他国家的宪政具有示范意义④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5.独立后的美国,邦联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联盟松散、州权过大②国家没有元首③中央政府软弱无能④联邦制不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6.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同点不包括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B.都是为了反抗殖民侵略C.都加速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都关系到美利坚民族的命运27.美国的两党制在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仔细观察图片,你能得出的结论是A.政治选举是民主党和共和党激烈争夺的战场B.美国实行政党分赃制C.美国的两党联合执政D.美国对两党制进行了改革28.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能连选连任,有任期限制B.享有行政权C.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D.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29.造成德意志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的主要原因是A.皇帝和首相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B.军队在社会上的影响深远C.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保留了旧传统D.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根深蒂固30.欧美各国先后颁布了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权利法案》②1787年宪法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④德意志帝国宪法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3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继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17页共78页 32.中英《南京条约》所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A.长江流域下游地区B.长江和珠江下游地区C.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D.广东福建的沿海地区33.以下是列强近代在华攫取的侵略权益,其获取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外商在中国投资设厂②中英双方商定关税税率③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④外国军舰深入长江口岸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③①D.②③④①34.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政府正式对峙的标志是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B.洪秀全称“天王”C.太平天国在永安封王建制D.太平天国定都天京35.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A.反映了西方民主制度对中国农民的影响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理想追求C.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D.是太平天国的军事纲领36.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它提出了A.保护小农经济的主张B.实现产品公有的设想C.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实行平均分配的政策37.“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史实属同一条约的是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38.如图是1898年法国《小日报》刊登的漫画,它反映的是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C.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变化D.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39.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A.夺取资本输出场所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变中国为其殖民地D.推翻清政府统治40.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下列对这一口号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中国社会民族危机的严重B.触及了救亡主题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朴素爱国思想41.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是A.兴中会成立B.中国同盟会成立C.广州起义D.武昌起义42.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A.兴中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第17页共78页 43.孙中山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府,是因为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而建立的②革命派在政权内占多数③政府颁布了反封建的法律措施④政府不向帝国主义妥协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4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显著特征在于赋予参议院以广泛的权力。政府的许多事务都需要参议院行使“同意权”后才能生效。由此可见,这一规定A.一定程度违背了分权制衡原则B.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建立C.开启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新纪元D.保障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45.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有①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②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6.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阶级因素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B.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C.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研究D.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阶级的觉醒47.“这个《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上述材料中的《宣言》指的是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C.《共产党宣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48.巴黎公社的伟大意义的是A.标志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经验和教训C.标志社会主义运动由空想变成科学D.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49.俄国十月革命有划时代的意义。十月革命A.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C.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D.得到了英、法等协约国的支持5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C.新中国的成立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51.保障民主和自由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题。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政治制度是①人民代表大会②政治协商制③民主集中制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⑤多党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⑤52.“文化大革命”使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的集中表现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B.各级政协停止活动第17页共78页 C.民主党派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斗D.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53.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是在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54.“一国两制”首先是为解决(①)问题提出来的,但最先在解决(②)问题上得到落实。“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成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范例。A.①香港②澳门B.①香港②台湾C.①台湾②香港D.①澳门②台湾5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这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求同存异”56.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里的“它”是指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C.“求同存异”的方针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57.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A.1954年日内瓦会议B.1955年万隆会议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58.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国重返联合国C.中美关系的缓和D.中日邦交的正常化59.为庆祝建国70周年,某中学举行“新中国光辉历程”知识展览。下列展出的重大成就,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②召开一届人大③开国大典④香港回归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60.中国新时期外交思想与新中国初期外交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主要表现①反对霸权主义②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③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④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1.2001年,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倡导成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是A.上海合作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华沙条约组织D.经济互助委员会62.“冷战”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的事件是A.“杜鲁门主义”出台B.马歇尔计划提出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63.如图是有关二战后欧洲形势的漫画《一个欧洲,两个市场》。此漫画所反映的欧洲形势第17页共78页 A.结束于法德和解B.推动德国走向统一C.促使美国援助欧洲D.是美苏冷战的结果64.赫鲁晓夫在致肯尼迪的信中说:“除了前已下达的关于停止在设置武器的建筑工地上进一步施工的命令之外,苏联政府还下令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的武器,并加以包装运回苏联。”这封信反映的基本史实是()A.修筑柏林墙B.古巴导弹危机C.越南战争D.美苏合作主宰世界65.有学者认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洲大国借此在国际舞台上重新崛起,中小国家从中得到了安全、稳定与繁荣,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则有望走上发展之路。该学者意在强调欧洲一体化A.利于维护欧洲的和平B.是欧洲各国共贏的一体化C.增强了欧洲的凝聚力D.使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66.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A.美苏关系缓和B.多个力量中心C.两大阵营瓦解D.一超多强局面出现67.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有()①欧共体的形成②日本经济迅速崛起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④中国的振兴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8.在美苏冷战的历史背景下,标志着“第三世界”形成的历史事件是A.雅尔塔体制B.欧洲联盟C.不结盟运动D.亚非会议69.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美国“9·11”事件②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70.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71.一战以来国际格局出现了三次演变。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B.雅尔塔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D.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17页共78页 二、材料分析题72.材料一材料二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记事本末》材料三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有什么目的?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2)军机处设立的最初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7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第17页共78页 材料二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民法大全》(1)材料一中图一漫画“通途”交通禁行标志表示哪些人会被排除在公民大会之外?结合材料一图二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2)材料二的规定保护哪一阶级的利益?7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5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8表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十二铜表法》材料二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民法大全》材料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充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法国《人权宣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5表是怎样处理私有财产的?“第8表”中的自由人与奴隶的社会地位有何不同?(2)材料二反映了古罗马什么社会现象?第17页共78页 (1)指出《十二铜表法》和《民法大全》在罗马法形成过程中各自的历史地位。(4)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马法的影响。7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美国联邦宪法……行政、立法、司法这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在权力的天平上,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力,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人民版《历史》(必须第一册)(1)材料一中“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政体?请写出为该政体奠定法律基础的文献名称。(2)回答材料二中所指的“三项大权”分属哪三个机构?体现美国联邦宪法的政治原则是什么?它反映了哪位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学说?76.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日益走向完善和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雅典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因此,恩格斯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材料三1870年以后,法国的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第一步退让是由过去坚决不肯妥协、死死抓住政权不放的保皇党人做出的,这以后,法国就确立了议会的统治;法国也不再发生革命了,开始用协商的手段逐步建立民主制度第17页共78页 ——钱乘旦《英法德三国的现代化经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并指出其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与近现代西方民主的关系7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某运动传单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某运动口号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2)从运动的口号分析这一事件的性质。(3)这场运动标志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什么阶段?第17页共78页 7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材料二(1)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三国民党现正从事于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保农夫工人之解放。——中国国民党“一大”《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请回答:(1)材料一中,“一大”提出的中共奋斗目标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党在当时的革命对象和革命目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意义?(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国民党的主张有哪些是一致的?这些主张的一致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具有什么实际意义?7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4~1917年,俄国有一千五百万人被强征入伍;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十小时以上。物价飞涨,工人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截至1917年3月,俄国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战争,四百万人伤残。材料二1917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历史上称为“二月革命”。第17页共78页 材料三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1)材料一指出俄国参加了什么战争?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2)二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革命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俄国人民特别关心的最基本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这又引发了什么革命?(3)根据材料三,十月革命后,苏俄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消灭私有制的?80.民主与法制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近现代中国人努力追求建立民主与法制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近代前期,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为实现民主政治分别有何重大实践?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建设法治化国家颁布了哪一重要文献?②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法制和政党制度建设取得哪些成就?“文革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给我们哪些深刻教训?③新时期,我国加快了法制建设步伐。指出这一时期在立法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并指出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第17页共78页 ①结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81.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请回答:(1)5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什么?这一会议最终达成了哪一地区的和平协议?(3)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请问这一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你认为亚非会议与会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4)70年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据此回答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82.“二战”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格局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当今的世界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1)材料一中两极格局“形成”和“解体”的标志分别是什么?第17页共78页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60、70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主要因素。(3)指出材料二中“权力”转移扩散的趋向。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世界格局演变的基本趋势第17页共78页 历史合格性考试必修一基础练习百题参考答案第17页共78页1.C2.B3.A4.A5.C6.A7.B8.D9.B10.B11.D12.C13.D14.A15.D16.C17.B18.C19.C20.C21.D22.B23.B24.C25.A26.B27.A28.A29.C30.A31.A32.D33.C34.D35.B36.C37.B38.A39.B40.C41.B42.D43.B44.A45.B46.D47.C48.D49.B50.C51.B52.A53.D54.C55.B56.A57.A58.C59.D60.A61.A62.A63.D64.B65.B66.B67.A68.C69.B70.C71.A72.(1)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负责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2)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主要职能:跪受笔录,上呈下达73.(1)奴隶、妇女和外邦人。实质: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2)奴隶主阶级。74.(1)处理:以遗嘱或对家属指定监护人处分财产合法;不同:自由人比奴隶的社会地位要高些;(2)现象:妇女没有社会地位,不能参与公共事务;(3)地位:《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4)影响: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保护奴隶制度,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罗马法被资产阶级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75.(1)政体:君主立宪制;文献:《权利法案》。(2)机构:行政权——总统、立法权——国会、司法权——最高法院;原则:三权分立;思想家:孟德斯鸠。76.(1)直接民主;主权在民;权力制约。(2)①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②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③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3)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意义: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关系: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77.(1)五四爱国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3)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78.(1)奋斗目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但忽视中国社会性质,所提目标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2)革命对象:由资产阶级转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目标:由实现社会主义变为统一中国,创建民主共和国历史意义:为中国人民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1)一致:打倒军阀与帝国主义,维护工农权益;意义: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提供了政治基础,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79.(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的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导致了二月革命的爆发。(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突出特点: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的权力。俄国人民关心的最基本的问题——和平、土地、面包没有得到解决。十月革命。第17页共78页 (3)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80.①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成就:通过《共同纲领》或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普法教育等③成就: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意义: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④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与法制建设不可能一帆风顺;民主与法制必须有机结合81.(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日内瓦国际会议;印度支那(3)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破坏;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同:历史命运(4)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国家实力82.(1)形成:华约的成立(或北约和华约的对峙)。解体:苏联解体。(2)因素: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3)趋向:从欧美传统强国向新兴大国和地区力量中心转移。趋势:由两极走向多极化。第17页共78页 历史合格性考试必修一基础练习百题详细答案1.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故答案为C项。A项西周为巩固自身的统治实行分封制,排除;B项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制,排除;D项秦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出现于秦朝时期,排除。【点睛】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2.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指周王朝建立的新的政治制度。西周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尊卑分明的礼乐制,而王位世袭制始于夏朝,中央集权制始于秦朝。因此②③项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①④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3.A【解析】【详解】河北被称为燕赵大地,燕是西周实行分封制下诸侯国,赵是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之后的诸侯国,故A项正确。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制度,B错误;郡县制是按照地域划分的行政区划,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是加强对于地方控制的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4.A【解析】【详解】族谱体现的是血缘宗法制,故A正确;分封制是周王分封子弟做诸侯的制度,与族谱无关,排除B;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宗法制形成的等级的制度,与族谱无关,排除C;内外服制即将统治区域分为内服和外服,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和组织方式,不符合题意,排除D。5.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内外服制度是商代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等都是西周的政治的制度,故C第53页共78页 项正确;ABD错误。6.A【解析】【详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其中皇帝制度中的皇权至上是核心,故A项正确。皇位世袭属于皇帝制度的内容,不是核心,B错误;三公九卿制度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不是核心,C错误;秦朝时推行郡县制度,郡县制度并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内容,D错误。7.B【解析】【详解】本题中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确定①正确,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及皇帝的装束、动作,可确定②④正确,③与本题无关,排除。故选①②④组合,排除ACD,选B。8.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郡县长官在所辖领域内没有世袭统治权;B选项叙述的是分封制的特征,不是郡县制的特征;C选项不是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差别。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9.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建立中朝以削弱相权,实行推恩令以削弱王国势力,①③符合题意;设置节度使是唐朝时期,汉武帝时期是削弱王国势力,并不是撤销王国,②④错误,选择B正确;A、C和D错误。【点睛】推恩令是削弱王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并不是废除了王国。10.B【解析】【详解】第53页共78页 宋朝建立后,鉴于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把地方精锐部队编成禁军,实行更戍法,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地方节度使成为虚衔。宋朝还在地方设经略安抚司,管辖一路或数路的兵马大政,以文臣出任,实行以文制武。在军事行动中,统兵大将出征作战时,皇帝还颁发阵图等“锦囊妙计”,训令按其作战,实行“将从中御”的办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但直接影响效率,也导致制度僵化,故B符合题意;宋朝前的郡县长官负责地方事务,包括兵权和财政权,故AC不符合题意;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将军和办事大臣管辖,故D不符合题意。11.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权,下令废除丞相制度,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故D符合题意;废除丞相制度并不会导致政府效率提高,A选项排除;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丞相制度不属于贵族政治,C选项排除。12.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内阁”并不是由明太祖设立的,也不能制约皇帝决策,更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而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顾问机构。故C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3.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从废除丞相到军机处的设立,实质上反映了专制皇权不断发展,①②④表述正确。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也反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③正确,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丞相制度和内阁制、军机处【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4.A【解析】【详解】第53页共78页 直接民主是指公民直接参与、讨论、决定和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民主形式,需要足够大的活动场所供公民集体参与和足够多的时间统计结果,因此它不适用于人口众多的国家,而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正确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均不选。15.D【解析】【详解】梭伦改革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标志雅典国家最终形成,而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伯利克里统治时期,国家权力机构向所有公民开放,公民有充分的政治权利,宣告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故排除ABC,D不符合题意。16.C【解析】【详解】雅典的公民范围是本城邦的成年男子,妇女和奴隶没有公民权,一个雅典的公民的妻子没有参加公民大会的资格,C符合题意,故选C;在雅典民主政治时期,一个雅典的公民可以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也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ABD不符合题意,排除。17.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古罗马共和制主要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故①②④正确。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③错误。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和最高司法机关,⑤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③⑤错误,排除ACD,所以选B。18.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相关知识。A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与罗马帝国的扩张没有关系;B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源自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不是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C选项正确,在《十二铜表法》之前,罗马推行的是习惯法,习惯法不但有很多陋习,而且被贵族随意曲解以欺压民众,所以平民不断斗争,要求制定成文法保护自身权益,因此制定了《十二铜表法》;D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源自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不是贵族反对教皇斗争;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9.C第53页共78页 【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初贵族迫使英国国王签署《大宪章》,由此英国逐步形成了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故17世纪初英国普遍的宪法权利主要源自《大宪章》,故选C。17世纪时,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厉行专制统治,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故其不可能会主动地赋予议会权力,排除AD;17世纪初英国还未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权力不可能是广大人民赋予,排除B。【点睛】本题学生需要根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进行思考。20.C【解析】【详解】把“光荣革命”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最主要的依据是因为经过此次革命之后资产阶级掌握政权,英国最终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它开辟了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新纪元,故C符合题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存在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故A不符合题意;B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影响,不属于其标志,排除;D是《权利法案》的内容,故D不符合题意。21.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社会转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确立,即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选项D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权利法案》颁布之后,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排除;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权利法案》颁布之后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英国的影响,无法看出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成为趋势,排除C。22.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的很长时期里,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通过控制议会而掌握国家政权。到十九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资产阶级财富增多,中等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参政意识觉醒,他们要求改革贵族寡头把持国家政权的旧制,分享权力。1832年议会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工业革命的深入进展是改革的根本原因,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要从经济关系上入手,该项不是议会改革的根本原因;C选项错误,到18世纪中叶,《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相继颁布,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力较小;D选项错误,1832第53页共78页 年议会改革是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进行斗争,争取重新分配政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政治改良运动,与议会内部斗争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3.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议会下院多数党通过内阁实际控制政权,②项符合题意;如果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内阁必须总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由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③项符合题意;内阁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④项符合题意。因此②③④项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英国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并非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①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4.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使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从根本上避免了独裁统治,体现了民主。美国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权力之间相互制衡,防止专制独裁,体现了民主,①项符合题意;英国是西方现代民主政治的摇篮,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宪政模式,英国宪政对世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曾经是英国殖民地的美国是在英国宪政的基础之上发展建立起来的,它没有君主的保留,并且由于其没有英国悠久的法律传统所以建立了成文宪法,使宪政发展更加完善。两者都对其他国家的宪政具有示范意义,③项符合题意;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项符合题意,因此①③④项符合题意,C选项正确。1861至1865年,美国爆发了内战,美国内战是南方的奴隶制度与北方的自由雇佣制度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结果,并非是以和平方式解决内部矛盾,②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5.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独立后的美国实行邦联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联盟松散,州权过大、没有国家元首和中央政府软弱无能,①②③项符合题意,A选项正确。④项是联邦制的特征,不是邦联制存在的问题,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6.B【解析】【详解】第53页共78页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又称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美国的黑奴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清除了障碍;故ACD都属于相同点,与设问不符,排除。美国独立战争反对英国殖民侵略,而南北战争则是美国的内战,故B项符合设问,所以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悉“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史实,抓住设问要求“相同点不包括”,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7.A【解析】【详解】美国的驴党代表的是民主党,象党代表的是共和党,漫画反映的是政治选举中两党的激烈争夺,A正确;漫画体现出的是竞选机制,不是政党分赃制,B错误;美国两党不是联合执政,C错误;漫画体现出的不是政党的改革,D错误。28.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总统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故C项正确,不符题意;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故D项正确,不符题意。29.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因此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等旧传统得以保留,故选C。A是专制主义的具体表现,而非原因,排除;B是军国主义的具体表现,而非原因,排除;D项是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的历史原因,这一因素如果不是在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得以保留,则也会被相应削弱乃至消失,故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要仔细揣摩原因与表现的区别,同时还要对比选项,分清主次,选出最优答案。30.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权利法案》颁布时间为1689年,美国1787年颁布新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时间是1875第53页共78页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时间是1871年。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按照时间先后正确排序的是选项A;选项B、C、D排序有误,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标志性法律文献颁布时间的准确记忆。31.A【解析】1514年葡萄牙人首次来到中国,325年之后的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方式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答案为A。BCD项从时间和材料中“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来看,不符合要求,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32.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英《南京条约》所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这些城市分布于广东福建的沿海地区,因此D选项正确。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位于广东福建沿海,不是长江流域下游地区,也不是长江和珠江下游地区以及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3.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①项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中;②项是在1842年《南京条约》中;③项是在1860年的《北京条约》中;④项是在1858年《天津条约》中。因此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②④③①,C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4.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洪秀全宣布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太平天国”,这时期太平天国还没有建立政权,故A选项错误;太平天国起义不久,洪秀全称“天王”,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封王并决定由东王节制诸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故B选项错误;太平天国在永安封王建制是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而不是与清政府正式对峙,故C选项错误。第53页共78页 35.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平均分配土地,体现了农民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故答案为B项。A项,《天朝田亩制度》与西方民主制度明显无关,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政权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资政新篇》,排除;D项,《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但只是土地、财产分配等方面,不是军事纲领,排除。36.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进步性主要体现在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故C项正确;ABD项只符合《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排除。37.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中的内容,与材料“实自甲午战败荆台湾”符合,故B项正确;AD两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C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排除ACD三项。38.A【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时间和图片的内容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结束以后列强在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A正确;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后,B错误;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是鸦片战争的结果,C错误;D选项现象也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后出现,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的解读与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甲午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39.B【解析】【详解】第53页共78页 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口号,沉重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俄、日、美、德、英、法、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故选B;夺取资本输出场所、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不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排除AC;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而不是推翻清政府统治,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联系所学八国联军侵华的的史实分析解答。40.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来抗击外国侵略者,但本质上仍然是要维护清朝的统治,而且因为在运动当中的口号明显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所以义和团运动不能说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故C项认识错误,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只能说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它反映了中国社会民族危机的严重,它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ABD三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学生可从“扶清灭洋”这一口号的字面意思入手进行理解其运动的性质。41.B【解析】【详解】1905年同盟会成立,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2.D【解析】【详解】据材料“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可知,这是武昌起义胜利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的旗帜,D正确;兴中会成立于1894年,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没有成立政府,A错误;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成立于东京,B错误;黄花岗起义失败,C错误。43.B【解析】【详解】分析一个政权的性质应从其人员组成及内外政策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等方面分析。结合所学,南京临时政府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而建立的,革命派在政权内占多数,而且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反封建的法律措施以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权。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弱性,它们不敢同帝国主义决裂,故选①②③组合,排除ACD,B符合题意。44.A第53页共78页 【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政府的许多事务都需要参议院行使“同意权”后才能生效”来看,《临时约法》的规定表明参议院权力相对比较大,因而从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未体现“责任内阁制”,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民主共和原则,排除;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规定后来被袁世凯专制统治破坏,未能保障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排除。45.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它创建的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①②④项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并未彻底推翻封建制度,③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6.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阶级因素”可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选项D正确;选项A、B、C分别是经济、社会和主观三个角度,与题意不符,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要求的“阶级因素”。47.C【解析】【详解】由材料“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可知,这一《宣言》指的是《共产党宣言》,强调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特色,故选C。《人权宣言》、《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均与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的发展没有关系,排除AB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字眼“工人阶级”。48.D【解析】【详解】第53页共78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D选项符合题意;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A选项排除;巴黎公社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经验教训,B选项排除;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社会主义运动由空想变成科学,C选项排除。49.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俄国十月革命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也是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的首例,所以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故答案为B项。A项,推翻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是二月革命,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后宣布退出“一战”,并没有结束“一战”,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后协约国对苏俄实行军事占领的武装干涉政策而不是支持,排除。50.C【解析】【详解】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故C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并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未完成,故A错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国民党政权垮台,故B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与题干不符,D错误。【点睛】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的道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51.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①②④正确,故选B;民主集中制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政治制度,故③排除,故ACD排除。52.A【解析】【详解】材料指向的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遭到破坏,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大表大会制度,故A选项正确;政协属于政协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错误;C第53页共78页 选项民主党派的负责人遭到批斗这迫害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迫害的是基本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故错误;D选项,政协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故错误。53.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1979年加强全面立法,建立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1982年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故答案为D项。ABC项,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1953—1956年,“大跃进”是1958年,“文化大革命”是1966—1976年。此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54.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首先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最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落实,1997年香港回归,故C正确;ABD排除。55.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外国在华的侵略势力,再与愿遵守和平民主平等等原则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求同存异”指的是寻求共同之处,保存有差别的地方。由此可知,B项正确,ACD错误。56.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A项符合题意;B第53页共78页 项是新中国基本的外交方针,排除;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旨在解决不同国家社会制度的外交分歧,之前中国已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成了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变,故C项排除;D项是1971年取得的外交成就,排除。【点睛】“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关键信息。57.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A项正确;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亚非国家会议,B项不符合题意;中国没有参加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C项错误;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不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D项错误。58.C【解析】【详解】中国重返联合国有利于利用联合国开展外交工作,而当时日本在外交上追随美国,只有中美关系缓和才促使许多国家同中国建交,标志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故排除BD,C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于1953年,时间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59.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恢复联合国席位是在1971年10月,召开一届人大是1954年9月,开国大典是1949年10月,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7月,上述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序是③②①④正确,故D选项正确;上述历史事件中发生最早的是开国大典,而不是恢复联合国席位,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人大召开于1954年,而恢复联合国席位是1971年,应该②先于①,故B选项错误;上述历史事件中最晚发生的是香港回归,而不是召开第一届人大,故C选项错误。60.A【解析】【详解】第53页共78页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新时期的外交思想都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积极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故①②③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建国初期出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我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决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新时期我国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主题需要,实行不结盟政策,因此不再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故④与题意不符。综上所述,排除BCD,A项正确。61.A【解析】【详解】2001年,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倡导成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是上海合作组织,A正确;1989年成立亚太经合组织,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B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001年,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倡导成立的区域合作组织”,联系所学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时间和特点分析解答。62.A【解析】【详解】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的事件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答案为A;B是美苏冷战在经济上的体现,排除;CD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体现,排除。63.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冷战。二战后美苏冷战,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从而使欧洲形成了资本主义市场和社会主义市场两大市场体系,导致欧洲市场分裂,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法德和解只是资本主义市场内部的统一,不是两大市场的统一;B选项错误,欧洲两大市场是分裂的体现,不利于德国统一;C选项错误,漫画所示形势是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结果,不是美国援助欧洲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4.B【解析】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后来在美国施压下撤走导弹,故B项正确;A是1961年;C是1963年——1975年;美苏争霸时期并不是合作主宰世界。故D项错误。65.B【解析】【详解】材料“中小国家从中得到了安全、稳定与繁荣”“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则有望走上发展之路”的信息说明欧洲一体化对于欧洲各国都有积极的影响,属于利益共赢的特点,故B项正确;欧洲一体化主要是经济方面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欧洲一体化促进欧洲凝聚力增强,故C项错误;此时欧洲仍然受到美国的控制,故D项错误。第53页共78页 66.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日本、西欧和第三世界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故B项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对峙日趋紧张,故A项错误;CD项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状况,排除。67.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以后,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并逐步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欧洲走向联合,中国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这些都是世界政治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中国、日本、欧洲等经济体的发展、政治实力的逐步增强,以及广大亚非拉国家的不结盟运动,都是对“单极”或“两极”等格局的挑战与冲击,对多极化趋势起到加强的作用。故①②③④正确,排除BCD,所以选A。68.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世界形成的标志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选项C正确;雅尔塔体制的形成意味着美苏冷战格局开始,选项A排除;欧洲联盟多数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较为发达,因此其与第三世界无关,排除B;亚非会议中并不包含拉丁美洲的国家,其并未完全包括第三世界的国家,因此其不是“第三世界”形成的标志,排除D。69.B【解析】两极格局结束之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的“9·11”事件发生于200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1961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故选③②④①组合,选B。70.C【解析】【详解】据材料“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故C正确;国家四分五裂并不属于实质,故A排除;国家名称发生变化也不是实质,故B排除;执政党失去政权,同样不是实质,故D排除。71.A【解析】【详解】第53页共78页 结合所学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的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多极化趋势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所以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因此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72.(1)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负责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2)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主要职能:跪受笔录,上呈下达【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图一结合所学可知为秦朝三公九卿制,目的在于加强皇权及中央集权;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的职责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书,元代中书省负责最高行政。(2)一问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最初为西北军务需要而设置,二问根据材料三“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进行概括即可。73.(1)奴隶、妇女和外邦人。实质: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2)奴隶主阶级。【解析】【详解】(1)雅典的民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是没有民主权利的。在雅典,公民比例很小,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2)由材料“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可见材料二是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74.(1)处理:以遗嘱或对家属指定监护人处分财产合法;不同:自由人比奴隶的社会地位要高些;(2)现象:妇女没有社会地位,不能参与公共事务;(3)地位:《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4)影响: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保护奴隶制度,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罗马法被资产阶级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1)依据材料一中“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可概括出“第5表”处理私有财产的方式。依据材料二中“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可比较得出自由人和奴隶社会地位的不同。第53页共78页 (2)根据材料二中“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可归纳得出古罗马妇女没有社会地位,不能参加公众事务。(3)结合所学从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意义和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善两方面分别概括两者的历史地位。(4)依据材料三中“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结合所学从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发展资本主义提供武器、对近代欧美立法司法和法律体系形成的影响等方面概括作答罗马法的影响。75.(1)政体:君主立宪制;文献:《权利法案》。(2)机构:行政权——总统、立法权——国会、司法权——最高法院;原则:三权分立;思想家:孟德斯鸠。【解析】【详解】(1)政体:根据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结合所学可知,其中“全新的政体”指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文献结合所学可知奠定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法律基础的文献是《权利法案》。(2)机构:根据材料二“美国联邦宪法”结合所学可知其行政、立法、司法“三项大权”分属的机构分别是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原则:根据材料二“在权力的天平上,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力,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等可知其体现美国联邦宪法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思想家:结合所学可知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学说。76.(1)直接民主;主权在民;权力制约。(2)①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②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③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3)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意义: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关系: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解析】【详解】(1)根据“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得出直接民主、主权在民的特点。根据“雅典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得出权力制约。(2)英国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过程,可结合所学,回答《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即可。(3)结合所学可知,法国确立民主共和制的标志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意义根据所学回答即可。关系:结合所学,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西方近代的民主政治提供了参考。第53页共78页 77.(1)五四爱国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3)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解析】【详解】(1)根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得出五四爱国运动;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2)根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得出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3)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78.(1)奋斗目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但忽视中国社会性质,所提目标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2)革命对象:由资产阶级转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目标:由实现社会主义变为统一中国,创建民主共和国历史意义:为中国人民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3)一致:打倒军阀与帝国主义,维护工农权益;意义: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提供了政治基础,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解析】【详解】(1)奋斗目标:根据材料“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可知,一大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说明:根据材料中“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可知,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来看,资产阶级尚未建立政权,因此这一奋斗目标忽视中国社会性质,所提目标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2)革命对象:根据材料二“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可知,中共二大将革命对象由资产阶级转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目标:根据材料“统一中国(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可知,中共二大的革命目标由一大中的实现社会主义变为统一中国,创建民主共和国。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二大第一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3)一致:根据材料三“国民党现正从事于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反抗不利于农夫工人之特殊阶级,以保农夫工人之解放”可知,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打倒军阀与帝国主义,维护工农权益方面是一致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在革命对象,维护农工利益方面的一致,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提供了政治基础,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79.(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的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导致了二月革命的爆发。第53页共78页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突出特点: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的权力。俄国人民关心的最基本的问题——和平、土地、面包没有得到解决。十月革命。(3)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的时间可以判断参加的是一战。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可知,一战是俄国革命爆发的催化剂。(2)结合所学,二月革命推翻的是封建专制的王朝,因此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形势可根据教材所学回答。当时的俄国人民饱受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希望得到和平及最基本的生存,但却不能如愿。二月革命后是十月革命。(3)十月革命后,俄国颁布了《土地法令》等一系列法令,强行没收地主土地,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80.①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成就:通过《共同纲领》或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普法教育等③成就: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意义: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④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与法制建设不可能一帆风顺;民主与法制必须有机结合【解析】【详解】①根据所学可知,维新派发动维新变法运动,而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这些都是为实现政治民主化所做的努力。根据所学,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②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和政党制度建设”,可根据所学回答。从《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颁布以及我国的政党制度等方面概括。“文革时期”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所吸取的教训可以从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法制宣传等方面概括。③新时期是指改革开放之后,立法方面的成就主要是1982年修订的宪法。意义,从法治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概括即可。④对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可以从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历程、总体趋势、二者的关系等方面概括。81.(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日内瓦国际会议;印度支那(3)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破坏;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同:历史命运第53页共78页 (4)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国家实力【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即可。(2)日内瓦国际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结合所学可知是印度支那地区。(3)背景,根据1955年的国际形势概括。从帝国主义的破坏,矛盾的激化等方面概括。根据参会的这些国家的经历及现状回答同与异。(4)根据中美关系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主要有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家综合国力等。82.(1)形成:华约的成立(或北约和华约的对峙)。解体:苏联解体。(2)因素: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3)趋向:从欧美传统强国向新兴大国和地区力量中心转移。趋势:由两极走向多极化。【解析】【详解】(1)形成:华约的成立(或北约和华约的对峙)。解体:苏联解体。(2)因素: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3)趋向:从欧美传统强国向新兴大国和地区力量中心转移。趋势:由两极走向多极化。新高考历史合格性考试专题复习:必修一提升练习题100题一、单选题1.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下列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它以专制取代民主是历史的倒退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D.王位可以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2.下图为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之间举行盟誓时记载誓词的文书。其誓词为:一定要“忠心事主”,决不“与贼为徒”,否则夷灭氏族,绝子绝孙。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宗法制度的严酷苛刻B.分封制遭到了破坏C.卿大夫对诸侯的忠诚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第53页共78页 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4.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含义是A.礼仪礼节B.政治制度C.风俗习惯D.国家政权5.易中天认为:“中华文明本质上是周文明。”他观点的得出,主要是肯定西周A.维护社会等级秩序B.形成家国天下观念C.开创封建管理模式D.确立社会伦理道德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块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7.《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8.秦朝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是()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减少重大事情决策失误C.促使中央官员彼此牵制D.体现国家治理民主科学9.柳宗元评论秦始皇时指出,他“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秦始皇开创出这种局面主要得益于其A.统一了六国B.建立皇帝制度C.推行郡县制D.设置三公九卿10.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A.权力的高度集中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C.地方实行郡县制D.中央政府设“三公”“九卿”11.秦统一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直达九原的“直道”又有攀越五岭的“新道”,从而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秦朝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统一全国思想文化B.保障皇权独尊C.加强中央集权D.促进经济发展12.公元前127年,身为重臣的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提议旨在A.巩固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B.削弱王国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C.强化刘氏宗室的血缘亲情D.以德治国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13.第53页共78页 唐太宗时期规定,男20岁、女15岁为法定婚嫁年龄,“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这一规定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4.元朝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15.有学者认为隋唐时“三省长官都是丞相,互不隶属,共同对皇帝负责,从而有效地牵制了丞相的权力。”材料反映了A.集体决策机制形成B.三省之间相互牵制C.早期民主思想产生D.专制皇权有所削弱16.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西汉通过设置中朝分割相权②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③宋代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财权④元朝设中书省分割相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17.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德才兼备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18.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19.“网络反腐”己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A.御史大夫B.刺史C.中书省D.都察院20.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该学者评价的是A.秦始皇创立皇帝制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21.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土,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权力机关B.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C.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第53页共78页 22.军机处的设立,推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关于这一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始于清朝雍正年间,初名军机房B.地处内廷,有官无吏,决策高效封闭C.是当时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决策机构D.军机大臣由科举考试选拔任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23.“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①工商业比较发达②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③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24.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贵族的政治权利不断被削弱,主要表现在①梭伦废除债奴制②梭伦实行“财产等级制”③伯利克里时代的“津贴发放制”④伯利克里时代的“轮值主席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5.《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A.设立公民大会B.成立四百人会议C.实行“陶片放逐法”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26.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步入了“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为保障雅典公民积极参政议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扩大公民的权利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给公民发放“观剧津贴”D.给参政议政的公民发放工资27.亚里士多德评价雅典政治时说:“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A.轮番而治B.民主C.分权制衡D.人民主权28.《十二铜表法》第9表里说:“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平民主导了法律的制定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29.与公民法相比,万民法的优点表现在①万民法广泛适用于罗马范围内一切自由民②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实用有效③万民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④万民法因解决平民与贵族间的矛盾而产生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0.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第53页共78页 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1.“国王斗议会,议会杀国王”发生于A.英国革命B.法国革命C.美国内战D.十月革命32.英国革命历时近半个世纪,直到1688年的……时宣告结束。文中省略的是A.民族国家形成B.君主专制确立C.“光荣革命”发生D.工业革命启动33.英国的《权利法案》在四面是峭壁与深渊的境地中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如果为了纠正某种危险的倾斜而向其中一边挪动的话,可能会有倾覆的危险。为保持平衡,英国《权利法案》A.赋予了议会行政大权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C.确立了“法治”原则D.剥夺了国王的所有权力34.有学者指出:“从18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这种怪相被打破得益于A.1832年议会改革的实施B.两党制的日益发展C.责任内阁制的正式形成D.宪章运动的推动35.英国的责任内阁制A.形成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伴随着英国两党制度的形成而出现C.内阁首相实际对英国国王负责D.内阁和政府都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36.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各州的权力很大,各行其是;各州也互设关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使年轻的美国面临这种严峻形势的制度是A.邦联制B.联邦制C.两党制D.议会制3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当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因为管辖权发生纠纷时,由联邦法院根据联邦宪法对二者权力的界定进行裁决。这一规定A.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B.增强了联邦司法的独立性C.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D.提高了三权分立的稳定性38.梁启超曾认为美国“有两重之政府…….各省政府之发生,远在联邦政府以前。虽联邦政府亡,而各省还其本来面目,复为数多之小独立自治共和国,而可以自存”。这段话所反映出的美国宪政原则是A.联邦主义B.分权制衡C.共和主义D.人民主权39.1861年,南部11个蓄奴州发动了叛乱,林肯总统在内战开始时提出的口号是A.“为联邦统一而战”B.“为废除奴隶制而战”C.“为黑人公民权利而战”D.“为自由民主而战”第53页共78页 40.2016年11月9日,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获得了276张选举人票,超过270张选举人票的获胜标准,锁定美国总统宝座。下图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B.政党竞争与民主原则C.联邦主权与地方分权思想D.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41.下列关于法国1875年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总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B.总统有权解散参议院C.总统和议会有立法权D.总统掌握行政大权42.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法国A.内阁只对总统负责B.实行君主立宪制C.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D.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43.列宁说:“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历史的进步事业。”这里“进步事业”是指A.改造落后农奴制度B.强化君主专制C.完成德意志的统一D.推行铁血政策44.英、德两国在近代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对二者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君主任命内阁首脑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居于权力中心D.君主有权修订法律45.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A.割地的面积B.列强办厂的特权C.开放的口岸D.赔款的数额4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定都天京②永安建制③金田起义④北伐、西征、东征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47.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同学们对其先后颁布的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做了评价,其中正确的是A.甲同学:两个纲领都体现了农民的诉求B.乙同学:二者都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C.丙同学:纲领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D.丁同学:两个纲领都不符合时代潮流48.这场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严重民族危机,在国家主权严重丧失和外国资本大量渗透的同时,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初步发展阶段。据此判断,该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9.《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让给日本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第53页共78页 A.引发“三国干涉还辽”B.列强展开资本输出的剧烈竞争C.便利了日本向中国东北扩张D.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50.下边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信息,据此推断该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51.《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危害是A.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B.中国的社会经济更加凋敝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外交52.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运动53.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革命纲领,其中的“民权主义”包括A.反对满洲贵族压迫B.建立民主共和国C.恢复中华D.平均地权54.“清朝末年,资产阶级组建了政党,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发动了辛亥革命。”材料中的“政党”是指A.兴中会B.共进会C.文学社D.同盟会55.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又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这主要是A.帝国主义实行公开的武装干涉B.清政府起用袁世凯加强镇压C.革命派内部争权夺利力量涣散D.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5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采用了美国的总统制C.采用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D.它从根本上限制了袁世凯的独裁57.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欢呼”主要来自A.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结束B.武昌起义胜利C.列强宣布“严守中立”D.各省纷纷独立58.每到“五四”青年节,全社会都在强调要弘扬五四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认为五四精神的主旋律应该是:A.民主和科学精神B.爱国主义精神C.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D.创新精神59.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诞生于A.中共“一大”上B.中共“二大”上C.中共“三大”上D.国民党“一大”上第53页共78页 60.“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词创作于A.辛亥革命时期B.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61.1924—1927年,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C.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62.根据下图中的提示,你认为A.该事件是武昌起义B.该事件是秋收长沙C.该事件发生在南昌D.该事件发生在广州63.“这次会议在危急关头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材料反映的是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秋收起义D.遵义会议64.中心城市暴动到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转变。这个转变始于A.中共“二大”上海召开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D.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65.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A.农村包围城市B.领导工人运动C.采取暴力革命D.国共两党合作66.西方列强六次大规模侵华的根本原因是A.掠夺中国原料的需要B.把中国变成商品市场的需要C.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需要D.中国历届政府极为腐败6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大革命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的共同点是A.都以国共合作为基础B.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C.都采取党外合作的方式D.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68.九一八事变前,东北货币种类繁多,仅“四行号”发行的货币就有15个币种、136个券种。1932年伪满政府规定,“货币制造及发行权属于政府,由满洲中央银行代行之。”这本质上反映了A.东北政局从混乱走向统一B.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C.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D.国家干预经济的世界潮流69.抗战时期“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揭破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锻炼、考验了八路军的作战队伍”的战役是第53页共78页 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70.下列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会议对应错误的是A.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遵义会议——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C.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D.中共七大——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71.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中国两大政治力量的代表,他们有次难得的合影(如下图)与该合影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国民革命胜利进军B.国共合作联手抗战C.重庆谈判商讨和平建国D.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中国72.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在于:①领导力量不同②革命指导思想不同③革命的前途不同④革命的最终结果不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3.“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上述评论最有可能针对的是A.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领导人C.空想社会主义者D.巴黎公社的领导人74.1848年,《共产党宣言》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人类关怀,给人类指明了一条通向世界大同的光明大道。此大道的“光明”之处在于其A.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B.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C.指明了无产阶级的解放方式D.实现了无产阶级国际联合75.“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第一次实践这一观点的是A.巴黎公社B.俄国二月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新中国的成立76.革命在首都取得胜利后迅速席卷全国,正在前线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统治俄国三百余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了。“革命”指A.二月革命B.巴黎公社革命C.“光荣革命”D.国民革命77.1917年,列宁发表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即“四月提纲”),提出无产阶级目前的任务是A.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B.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C.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D.将政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第53页共78页 78.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过程中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推翻沙皇专制,两个政权并立②列宁指明革命的正确方向③爆发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④和平发展的可能性破灭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79.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C.《中华人共和国宪法》D.《告台湾同胞书》80.“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经济复苏局面,这是因为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的批评C.“文化大革命”动乱接近尾声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81.1978年~1992年中国迎来立法高峰,在这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通过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重要法律达230部之多。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A.保障三大改造的实施B.奠定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基础C.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D.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82.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基层民主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扩大,1998年通过的此类法律文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83.1984年,邓小平谈话讲到:“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从世界历史来看,有哪个政府制定过我们这么开明的政策?”这个“开明的政策”是A.民族区域自治B.“一国两制”C.建立经济特区D.对外开放8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A.平等互利B.不与帝国主义国家建交C.和平共处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85.被誉为新中国“外交之父”、“外交之魂”的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A.“一边倒”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方针D.不结盟政策86.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该会议是A.布雷顿森林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87.下图《乔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的笑》主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B.上海合作组织建立C.中美关系正常化第53页共78页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88.1972年,中美之间发生了“改变世界一周”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重返联合国B.尼克松访华C.邓小平访美D.中美正式建交89.2018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6周年。46年前,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直接因素是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C.中美关系缓和与改善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90.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求同存异”D.“不结盟”91.有人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推行杜鲁门主义B.朝鲜战争停战C.建立北约组织D.实施马歇尔计划92.肯尼斯沃兹是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领军人物,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荣誉教授,他于1963年撰写了《两极世界的稳定》一文,其文中有可能涉及的史实有①欧共体成立②杜鲁门主义的出台③古巴导弹危机④柏林墙修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3.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人说:“今天的欧洲,人们出行的时候都感到非常方便,无需繁琐的出入境手续,不需要漫长的等待过关……”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欧共体成立B.欧盟成立C.欧元诞生D.苏联解体94.下图的主题应是A.美苏争霸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二、材料分析题9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材料二第53页共78页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材料三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通过考试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在此前的奴隶制时代我国主要采用的选官制度是什么?(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它主要盛行于哪一历史时期?(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什么时期?97.从专制走向民主是世界人民共同选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在农业社会的古代中国,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与之相应的制度特点是专制。但工商业发达的古代希腊却出现了民主政治。材料二:1788年6月21日,新罕布什尔州的代表大会以57比46的票数批准了“费城制宪会议”提出的联邦宪法,落实了需要9个邦批准的规定,美利坚合众国喷薄而出,成为一个法律实体。——麦克洛斯基《美国最高法院》材料三: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顷向共和,南中各省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公权之全国,立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清帝逊位诏书》(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三个原则?第53页共78页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民军起事”是什么事件,并从政治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98.统一和发展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是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材料2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双方达到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材料3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胡锦涛总书记与国民党前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材料4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根据材料1指出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台湾”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实现的?(2)根据材料2回答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其实现的标志是什么?(3)材料3中的“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第53页共78页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组织、思想四个方面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99.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从此,在她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图三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2)材料二中两国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第53页共78页 10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波罗的海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引自邱吉尔"铁幕"演说材料二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引自杜鲁门致国会咨文材料三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向复兴之路。——引自马歇尔的演说材料四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引自《北大西洋公约》请回答:(1)邱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是指哪些?(2)材料2表达的思想主张称什么?有何主要影响?(3)材料3表达的思想主张称什么?目的何在?(4)这四则材料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采取了什么政策?它说明了什么?第53页共78页 (5)针对材料四,苏联在欧洲建立了什么组织?它意味着什么?第53页共78页 历史合格性考试必修一提升练习百题参考答案第25页共78页1.B2.B3.C4.B5.B6.B7.B8.B9.C10.A11.C12.B13.A14.A15.B16.C17.A18.D19.C20.C21.D22.D23.D24.D25.C26.D27.A28.C29.B30.A31.A32.C33.B34.A35.D36.A37.C38.A39.A40.B41.B42.D43.C44.A45.B46.C47.B48.C49.D50.C51.C52.A53.B54.D55.D56.A57.A58.B59.B60.B61.B62.C63.B64.B65.A66.C67.A68.C69.B70.D71.C72.D73.C74.C75.A76.A77.D78.D79.B80.A81.D82.A83.B84.D85.B86.C87.A88.B89.C90.D91.D92.B93.A94.D96.(1)察举制世官制(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3)科举制隋(或隋唐)97.(1)中国:皇权至上,皇位独尊;地方绝对服从中央;西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2)联邦制;三权分立;主权在民(3)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98.(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3)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政治上: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上来。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99.(1)发展趋势: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2)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原因:两国国情不同,俄国是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100.(1)苏联控制下的东欧诸国。(2)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3)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4)冷战或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通过冷战政策,确立自己的霸权地位。还说明,欧洲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重点。(5)1955年在华沙签订《华沙条约》,建立华沙组织。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集团局面的形成。第25页共78页 历史合格性考试必修一提升练习百题详细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选项C、D符合王位世袭制的内容,都是正确的。A、B两项矛盾,答案可从中选取。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是历史的倒退。故答案为B。2.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忠心事主”“决不与贼为徒”“否则夷灭氏族,绝子绝孙”,客观上说明宗法分封制遭到了破坏,因此要强调卿大夫对诸侯的忠诚,故选B。誓词并不能说明宗法制度的严酷苛刻,排除A。C只是表象,而不是反映的问题,排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是在秦朝,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是各诸侯国混战的年代,那个时代的大背景就是礼崩乐坏,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严重破坏,使得诸侯国中实力强大的小宗觊觎大宗的权位,实力强大的诸侯国觊觎天子的权位。明显的事件就是战国初期的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法制度。根据材料“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节与宗法制关系比较密切,所以答案选B。A选项与家族关系无关;B选项是王位继承的方式;D选项与此无关。4.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所讲“礼”是夏商周三代不断发展完善的政治制度,B项正确;国家政权不断损益和发展的“礼”,不是具体的礼仪礼节,A项错误;夏商周三代在政权之间不断传承和发展的,不是民间风俗和国家政权,CD项错误。5.B【解析】【详解】第25页共78页 题干是说周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本质,也即是周文化中某些内容对今天依然有积极影响的。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度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形成家国天下的观念。故答案为B项。AC项,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开创封建管理模式都是其当时的历史作用,排除;D项,汉代董仲舒通过改造儒学、提出了三纲五常的伦理观,才使社会伦理道德得以确立,排除。6.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前230---前221年秦国相继攻灭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六合”代表的是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的东方六国,“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说明秦始皇已统一六国;“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则说明秦始皇已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正确;据所学可知,周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天子,与材料不符,A错误;汉武帝开拓疆土、忽必烈一定乾元与材料“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不符,C、D错误。7.B【解析】材料指出,秦以前,民都喜欢用金玉制印,但秦朝统一后,只能皇帝用玉。由此可知玉玺成为皇权的象征,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故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8.B【解析】【详解】依旧材料可知秦朝军政大事的决策经过“朝议”和“裁决”两步。通过“朝议”,可以减少重大觉得的失误,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官制,非中央对地方,排除A项。秦朝是丞相制,丞相掌握国家的行政权,“朝议”体现决策过程,但无法促使官员彼此牵制,故C项错。秦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朝议”后依旧要由皇帝“裁决”,本质上依旧是皇权专制,故D项错误。9.C【解析】材料中“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是指秦始皇对地方统治管理得到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废分封,实行郡县制,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是题干所述事件的背景;BD是中央权力不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点睛:由题干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加强,考查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做出选择即可。10.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其根本特征是君主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正确;秦朝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但这并非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故B排除;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这属于秦朝地方制度,并不是根本特征,故C排除;中央政府设“三公”“九卿”,属于中央官制,并不是根本特征,故D排除。第25页共78页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设问词“根本特征”,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特点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11.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通过统一车轨,修驰道的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选项符合题意。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措施,统一全国思想文化,A选项排除。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保障皇权独尊,B选项排除。促进经济发展是这项措施的结果,不是目的,D选项排除。12.B【解析】材料中的提议是指推恩令,推恩令是在削弱王国势力解决王国问题,最终是加强中央集权,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推恩令是逐渐瓦解郡国并行体制而非巩固郡国并行体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推恩令是淡化刘氏宗室的血缘亲情,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推恩令和以德治国无关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推恩令是要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的权力。13.A【解析】【详解】材料中“男20岁、女15岁为法定婚嫁年龄”“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反映了政府鼓励男女及早婚育,而且将之作为升官的依据,“以进考第”可以证明这一点。根据所学可知,其目的就是增加户口数量,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B项,单纯的行政嘉奖并不等于纯粹的官员监督,排除;C项,能够获得政府嘉奖的对象是“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而非一般民众,这些人已然是唐王朝统治的社会基础,并不意味着唐朝的统治基础扩大,排除;D项,仅仅的行政嘉奖并不能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因而也就无法达到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目的,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4.A【解析】【详解】第25页共78页 这是一道最佳选择题,行省制度的影响包括了题目中的四个选项,但是深远的影响是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延续至今,答案为A;BCD是行省制的影响,但不是最深远影响,排除。1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三省长官都是丞相,互不隶属,共同对皇帝负责,从而有效地牵制了丞相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互相牵制,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共同对皇帝负责,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16.C【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设立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宫廷之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而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负责执行,①正确;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通过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②正确;宋代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财权,③正确;元朝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相权有所反弹,④错误;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17.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孝悌”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以德才为主,故A项正确;B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对材料信息概况不准确,排除。18.D【解析】科举制度是自由投考是要考试的,这样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到文化水平但并不涉及到道德水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制度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自由投“考”,考试、读书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19.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的中书省负责国家行政的中枢机关,不是监察机构,C项符合题意;御史大夫是秦汉中央监察官员,刺史是西汉地方监察官员,都察院是明清时期中央监察机构,其它ABD三项不符合题意。第25页共78页 20.C【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时,中央设三公,还没有中书和六部,故A项错误;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与材料中的“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不符,故B项错误;明初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材料中“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说明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故C项正确;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名师点睛】丞相与内阁的区别: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责中央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21.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然而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行政机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D正确;A、B错误;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军机处的设立,与材料无关,C错误。【点睛】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2.D【解析】第25页共78页 【详解】据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而不是由科举考试选拔任用,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军机处的设立始于清朝雍正年间,初名军机房,A正确,不符题意;军机处地处内廷,有官无吏,决策高效封闭,B正确,不符题意;军机处是当时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决策机构,C正确,不符题意。23.D【解析】【详解】材料内容说明古希腊实行民主政治,雅典人为自己的公民身份而自豪,但并非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如十将军,因此③说法错误,①材料中并未体现;材料中“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说明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说明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故D项正确,排除ABC。24.D【解析】【详解】梭伦废除债务奴隶制,主要是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备的公民群体。未能体现贵族的政治权利被削弱,故①错误。梭伦实行“财产等级制”,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②正确。伯里克利时代的“津贴发放制”,为担任公职或城邦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或补贴,以前贵族执政无工资,平民很难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担任公职,③正确。伯里克利时代的“轮值主席制”,进一步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④正确。综上所述,①错误,②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ABC均不符合题意。25.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克里斯提尼改革中实行陶片放逐法,雅典公民可以将那些不受欢迎的人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人物予以放逐,故答案为C。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并不是提防英雄的关键措施,排除A。材料显示的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四百人会议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故B错误。轮流执政、抽签选举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与材料内容无关,D错误。26.D【解析】【详解】第25页共78页 据材料“为保障雅典公民积极参政议政”并结合所学可知,伯里克利执政时期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给参政议政的公民发放工资,D正确;扩大公民的权利是克里斯提尼在位时期,五百人会议有很大的权力,并且对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A错误;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B与材料不符;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给公民发放“观剧津贴”,让雅典人不分贫富都能去观看戏剧表演,通过这种手段陶冶雅典人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激发起爱国精神,但其不是为保障雅典公民积极参政议政,故C与材料不符。27.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信息可知,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轮流坐庄、轮番而治的特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民主不是材料主旨;C、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分权制衡和人民主权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8.C【解析】【详解】材料“不得为任何人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故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贵族主导制定的,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故B项错误;成文法的规定不能随意改变,不是“不能改变”,故D项错误。【点睛】关键信息是“不得为任何人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29.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民法广泛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①是正确的;公民法注重形式,缺乏灵活性,而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实用有效,②正确;随着罗马扩大,万民法突破公民法的局限,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③正确;因为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罗马社会发生变化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要有法律保护,原有公民法不适应,产生了万民法,④错误。综上可知①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错误。30.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罗马法的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故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第25页共78页 31.A【解析】【详解】据材料“国王斗议会,议会杀国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议员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掀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几年以后,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的军队,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故A正确;法国革命的史实不符合材料,故B排除;美国没有国王,故C排除;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国王斗议会,议会杀国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32.C【解析】【详解】根据“英国革命”和“1688年”以及“宣告结束”,结合所学可知,这里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即“光荣革命”,C项正确;英国民族国家形成是在9世纪,A项错误;君主专制确立与17世纪英国革命的成果不符,B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D项错误。33.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共和政体,保持了平衡。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保留行政权,并未赋予议会;C选项错误,“法治”原则不是为保持平衡而制定的内容;D选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保留行政权,并未剥夺国王的所有权力。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4.A【解析】【详解】材料“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说明在工业革命时期尽管经济高速发展,但是工业资产阶级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因此是保守主义政治,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工业资产积极获得更多的席位,打破这种怪相,故答案为A。材料与两党制没有关系,B错误。责任内阁制在18世纪中叶就形成了,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宪章运动是1836年开始的,与1832年议会改革不符,D错误。35.D第25页共78页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责任内阁制以议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政府则对议会负责,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乔治一世统治时期,故A选项错误;政党政治虽然是在近代议会制度基础上形成的,但渗透并能够干涉社会政治生活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推动下选举权扩大的产物,故B选项错误;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并接受议会的监督,故C选项错误。36.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各州的权力很大,各行其是;各州也互设关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可知其中央权力小,地方权力大。这符合邦联制含义,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点睛】理解每一个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典型特征和主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37.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管辖权的纠纷,由联邦法院根据联邦宪法对二者权力的界定进行裁决,有利于从国家整体的角度出发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保持国家的统一稳定,故C项正确。联邦法院的裁决依据联邦宪法的规定进行,不会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并且材料中联邦法院的裁决依据联邦宪法的规定进行,不会增强联邦司法的独立性,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分权,不是联邦立法、司法、行政之间的分权,D项错误。38.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有两重之政府”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各州由原有殖民地独立产生,美国实行联邦体制,各州服从于联邦政府,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分权制衡原则、共和主义思想及人民主权思想,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39.A【解析】【详解】第25页共78页 美国南北战争之前,美国面临着南方奴隶主种植园主分裂的可能。因此美国内战开始时期,林肯提出“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A正确;“为废除奴隶制而战”不是美国内战初期的口号,B错误;“为黑人公民权利而战”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为自由民主而战”属于独立战争开始时期的口号。D错误。40.B【解析】从图片中驴象之争可知是美国政党政治,选举过程体现出美国民主的原则,B正确;A属于中央政府运作原则,C属于管理地方体制;D中议会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1.B【解析】【详解】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ACD符合法国1875年宪法,不符合题意,排除。42.D【解析】【详解】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议会行使立法权,并非粉饰门面,故C项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内阁由总统提名组成,内阁和总统都要对议会负责,故A项不符合题意。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的共和政体确立,故B项不符合题意。43.C【解析】【详解】俾斯麦采用铁血政策,强化专制集权,扩大力量,通过发动三次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使德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C符合题意;1861年俄国沙皇改造落后农奴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德国通过1871年宪法而实行君主立宪制,故B不符合题意;俾斯麦采用铁血政策是服务于政治愿景的,故D不符合题意。44.A【解析】【详解】英国和德国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和德国的内阁首脑都有君主任命,A项是两国政治制度的相同点,答案为A;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君主有权修订法律仅符合德国,排除BD;议会居于权力中心单指英国,德国国家权力的中心是皇帝,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德国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英国君主立宪的特点:第25页共78页 国王“统而不治”,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监督政府。德国君主立宪的特点:皇帝掌握最高权力,首相对皇帝负责,议会无权监督政府和首相。45.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可知,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之前条约没有涉及的,故选B。与之前条约相比,都涉及了割地,故排除A。与之前条约相比,都涉及了开放通商口岸,故排除C。与之前条约相比,都涉及了赔款,故排除D。46.C【解析】【详解】①定都天京是1853年;②永安建制是1851年9月;③金田起义是1851年1月;④北伐、西征、东征是从定都天京后,按照时间顺序为③②①④,故正确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要求从时间和事件方面把握。47.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中《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内容的比较,寻找两者的共同点。《资政新编》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小农经济的要求,C项错误;《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符合时代潮流,D项错误;这两个文件无论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还是发展资本主义,都体现了反封建的要求,故B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0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48.C【解析】【详解】第25页共78页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严重民族危机,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故C正确;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不符合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严重民族危机,排除AB;瓜分中国狂潮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前,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严重民族危机”,联系所学甲午战争的影响分析解答。49.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这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直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D项正确;材料没有直接提及割让辽东半岛,所以其直接影响与三国干涉还辽无关,也不是日本向中国东北扩张的便利条件,AC两项错误;《马关条约》里面刺激列强展开对华资本输出竞争的,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建厂和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等,B项不符合题意。50.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农民阶层”“扶清灭洋”“以反帝为核心目标”“盲目排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这次运动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具有盲目排外性,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颁布了《资政新篇》,故A项排除;B项是地主阶级发起的,排除;D项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排除。【点睛】“农民阶层”“扶清灭洋”“以反帝为核心目标”“盲目排外”是解题的关键。51.C【解析】【详解】《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通过对中国敲诈勒索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更加凋敝,还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在华的代理人,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52.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故A选项正确;太平天国是洪秀全领导的一次反封反侵略的农民起义,但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故B第25页共78页 选项错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是台湾人民面对日本的侵略,反割台的一次运动,但不是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故C选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在山东爆发的反对外国侵略的农民运动,但不是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故D选项错误。53.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同盟会成立时的革命纲领即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也就是旧三民主义,它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属于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的内容。故答案为B项。AC项,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中华,属于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排除;D项,平均地权属于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的内容,排除。【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54.D【解析】【详解】兴中会、共进会和文学社都是清朝末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不是革命政党,故排除A、B、C项;同盟会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集合革命力量,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建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选D。55.D【解析】【详解】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使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故D正确;帝国主义实行公开的武装干涉、清政府起用袁世凯加强镇压,不属于“潜伏着”的危机,排除AB;革命派内部争权夺利力量涣散,属于比较明显存在的问题,不属于“潜伏着”的危机,排除C。56.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A项正确;《临时约法》采用的是责任内阁制,不是总统制,B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政体,C项错误;《临时约法》没能限制袁世凯的独裁,D项不符合史实。57.A【解析】第25页共78页 【详解】此处的“欢呼”指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结合所学,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其最大的功绩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废除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A符合题意;武昌起义以及各省纷纷独立,是推翻封建帝制的必要前提,但不是最大的历史功绩,故BC;列强宣布“严守中立”,实际是静观其变,寻找在华代理人,故D不符合题意。58.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其精神表现为爱国主义,故B正确;民主和科学精神,属于新文化运动,故A排除;追求真理、勇于解放,与五四运动没有直接联系,故C排除;五四运动也无法体现创新精神,故D排除。59.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上制定的,B项正确;中共“一大”上还没有制定民主革命纲领,A项错误;中共“三大”上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政策,C项错误;国民党“一大”正式实现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D项错误。60.B【解析】【详解】据材料“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的特征,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故B正确;辛亥革命时期没有“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故A排除;五四运动时期要求收回山东青岛主权,拒绝签署和约,故C排除;抗日战争时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61.B【解析】【详解】第25页共78页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24—1927年、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可以判断出是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矛头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B选项符合题意;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实现的,A选项排除;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选项排除;新中国成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D选项排除。62.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南昌起义。依据材料中“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8月1日被中国共产党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该事件是南昌起义,不是1911年资产阶级领导的武昌起义;B选项错误,南昌起义发生在江西南昌,不是湖南长沙;D选项错误,该事件发生在江西南昌,不是广州。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63.B【解析】【详解】材料“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可见这次会议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召开的。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8月7日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故B项符合题意;中共一大是1921年召开的,时间不符,故A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这次会议”可见不是起义,故C项不符合题意;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不符合题意。64.B【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故B项正确。中共“二大”上海召开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与题意不符,排除A。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以中国工农红军作为国家的武装力量,与题意不符,排除C。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结束,与题意不符,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信息“中心城市暴动到向农村进军”,结合井冈山道路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65.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时间“20世纪上半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之路,故A项正确。中共一大时期就已经确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方针,不符合题干中“独特道路”,选项B排除;暴力革命在近代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此方式,因此不属于独特道路,选项C排除;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结果是失败的,因此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选项D。第25页共78页 【点睛】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需要掌握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20世纪上半叶”,结合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特点解答即可。66.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列强六次大规模侵华,其外交和战略意图,在根本上都是为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C项正确;掠夺原料和扩大海外市场,是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的主要目的,不是根本目的,AB两项错误。中国历届政府腐败不是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根本原因,只是中国的现状如此,D项错误。67.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大革命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都有国共合作,故A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故B排除;大革命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故C排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是反封建,故D排除。68.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32年日本政府通过伪满洲中央银行及其强制推行的钞票,控制掌握了中国东北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命脉,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体现,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已服从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并非政局混乱;B选项错误,这一措施有利于日本掠夺中国财富,不利于东北社会经济的发展;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日本对东北的经济侵略,与国家干预经济的世界潮流无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69.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提高八路军威望的战役是百团大战,选项B正确;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选项A排除;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主要是国民党所属部队的军事行动,与八路军关系不大,排除C、D。70.D【解析】【详解】第25页共78页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而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说法符合史实,解读合理,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点睛】备考启示: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71.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图上的合影是1945年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合影,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商量和平建国方针,答案为C。A是1926年,排除;B是1937年,排除;D是邓小平执政时期,排除。72.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力量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领导,后者是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指导思想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如三民主义,后者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同,前者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后者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的最终结果不同,前者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后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排除ABC。73.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好设想,但他们的设想是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上的,没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很难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因此C选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和巴黎公社运动都付诸了实践,与题意不符,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74.C【解析】【详解】第25页共78页 《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是因为其指明了无产阶级自救解放的方式是通过暴力革命方式而建立无产阶级专制。故答案为C项。A项,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排除;B项,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排除;D项,《共产党宣言》提出要实现无产阶级国际联合,而不是实现了国际联合,排除。75.A【解析】【详解】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虽然失败了,但无产阶级曾成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故A符合题意。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B不符合题意。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时间较晚,故C不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于1949年,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76.A【解析】【详解】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A符合题意。巴黎公社革命是1871年发生在法国巴黎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故B不符合题意;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故C不符合题意;1924年到1927年的国民革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故D不符合题意。77.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月提纲”中列宁主张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手中,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故D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故A排除;“四月提纲”中列宁并没有主张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故B排除;当时列宁主张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而不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故C排除。78.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①推翻沙皇专制,两个政权并立是1917年二月革命后;②列宁指明革命的正确方向是1917年《四月提纲》,指出当时俄国革命的任务就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社会主义革命;④1917年七月事件表明,和平发展的可能性破灭;③1917年10月爆发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故D正确;A、B、C错误。79.B【解析】【详解】第25页共78页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法律文件的理解和认识。根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个文件应该是《共同纲领》,故选B项。从题中“以毛泽东为代表”可以看出是与中共有关的文件,《临时约法》是民国政府时期,此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中华人共和国宪法》是全国人大反复讨论、修改并最终通过的,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材料中突出的关键信息是各党派方面的意见,故C项不合题意,排除;《告台湾同胞书》是全国人大通过的对台湾当局的政治文件,故D项不合题意,排除。80.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故应选A项。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文革”81.D【解析】【详解】改革开放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在立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答案为D项。三大改造的实施是1953—1956年,排除A项;B项说法是1954年宪法颁布的意义,排除;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排除C项。82.A【解析】【详解】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故答案为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通过的,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宪法,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1984年通过的,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通过的,排除D项。83.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1984年使香港问题成功解决的政策是一国两制,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政策,建立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是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与香港问题的性质不同,ACD三项不符合题意。【点睛】一国两制的首次成功运用是解决了香港问题。84.D【解析】第25页共78页 【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正确;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C;不与帝国主义国家建交属于一边倒外交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B。85.B【解析】【详解】在20世纪50年代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B正确;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不符合“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排除C;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实行不结盟政策,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86.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来的,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会议是1944年7月召开,故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故B项错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1971年10月25日召开,故D项错误。87.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议会大厦”以及图片中的英文,结合所学可知,《乔的笑》反映的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选项A正确;上海合作组织建立时2001年,此时乔冠华已经去世,排除B;中美关系正常化与题无关,排除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此时乔冠华已经去世,排除D。88.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作“改变世界一周”,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邓小平访美是在1979年1月,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中美正式建交的时间是1979年1月1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89.C【解析】第25页共78页 【详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故选C;A和D均是日本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客观原因,B是历史因素和次要原因,故排除ABD三项。90.D【解析】【详解】结合材料的时间,不结盟是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内容,故D项正确;ABC三项是50年代的内容,故排除ABC三项。91.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信息可知,这是美国在西欧实行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针对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遏制了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张,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是政治手段,不符合题意,B选项错误,朝鲜战争发生于亚洲,是热战,不符合题意;C选项是军事手段,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92.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两极世界的稳定》”可知,强调的是“冷战”。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柏林墙的修建、古巴导弹危机都是“冷战”的具体表现,②③④符合题意。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一定程度上冲击两极格局,与“《两极世界的稳定》”不符,①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C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三项都包含不符合题意的①,排除。93.A【解析】【详解】由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无需繁琐的出入境手续,不需要漫长的等待过关”等信息可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欧共体的成立,资本、人员因此等得以自由流通,故选A。欧盟成立、欧元诞生、苏联解体均在20世纪九十年代,排除BCD。【点睛】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解题的最紧要信息是材料中的时间,学生以排除法即可迅速作出判断。第25页共78页 94.D【解析】【详解】题干中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第三世界、西欧、日本以及中国的崛起,这些新生力量冲击了两极格局,在彼此实力的消长之中,多极化趋势出现,故D符合题意;第一幅图是不结盟运动标志,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崛起,第二幅图是美日欧经济三足鼎立局面,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第三幅图是中国重返联合国,反映了中国的崛起,三者都没有体现美苏争霸的主题,故A不符合题意;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形成,目前世界格局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的局面,故B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显然题干无从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95.ACD【解析】【详解】宋太祖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做到兵将分离,加强了中央集权,A正确。为了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中央派转运使将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收财政权于中央,C正确。宋代重文轻武,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的现象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D正确。在地方设置了节度使是唐朝末年的措施,不是宋代的,B错误。96.(1)察举制世官制(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3)科举制隋(或隋唐)【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一中“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在此前的奴隶制时代我国主要采用的选官制度是世官制。(2)依据材料二中“今立中正,定九品”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描述的是九品中正制。它主要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3)依据材料三中“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通过考试入仕的途径。”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科举制。它产生于隋唐时期。97.(1)中国:皇权至上,皇位独尊;地方绝对服从中央;西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2)联邦制;三权分立;主权在民(3)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第25页共78页 【详解】第(1)问,根据所学,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个方面,因此君主专制方面的特点主要是以皇权为中心,皇权至上,皇位独尊,皇位世袭。中央集权方面的特点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根据所学得出,主要是直接民主,主权在民,轮番而治(轮流坐庄),法律至上。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三个原则分别是中央集权原则(联邦制原则),即地方服从中央,联邦政府是唯一的合法政府。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原则),即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原则,总统及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第(3)问,根据材料出自《清帝逊位诏书》可知,“民军起事”是指辛亥革命。结合所学可得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98.(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3)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政治上: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上来。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解析】【详解】(1)战争和条约:根据材料“倭人竟割台湾去”可知,此事件指的是日本割走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走台湾。(2)标志:根据设问要求“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可知,国共两党首次合作是在1924年,其标志是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3)内容:根据所学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根据所学可知,当前祖国大陆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根据设问“从政治、经济、组织、思想四个方面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实现工作重心转移,要求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上来。在经济上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组织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思想上,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99.(1)发展趋势: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2)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原因:两国国情不同,俄国是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第25页共78页 【解析】【详解】第(1)问,“发展趋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图一是空想社会主义、图二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图三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雏形,这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发展趋势。第(2)问,“差异”,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图4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图5是中国的工农武装割据,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而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两国具体国情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依据所学知识从马克思主义要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角度回答。100.(1)苏联控制下的东欧诸国。(2)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3)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4)冷战或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通过冷战政策,确立自己的霸权地位。还说明,欧洲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重点。(5)1955年在华沙签订《华沙条约》,建立华沙组织。它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集团局面的形成。【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德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以西为西欧,以东地区为东欧地区受到苏联控制,所以邱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是指东欧诸国。第(2)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思想主张成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合作的结束和冷战的开始。第(3)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思想主张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能力,同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所以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采取冷战政策或者说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通过冷战政策来达到遏制苏联,夺取世界霸权的目的;还有不管是铁幕演说还是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都与欧洲联系密切,说明欧洲是美国对外扩张的重点。第(5)题,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1955年在华沙签订《华沙条约》,建立华沙条约组织。第二小问,结合《华沙条约》的内容回答即可。第25页共78页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篇名句默写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答题具体步骤与技巧复习指南(实用!)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总复习训练11.4抽样方法与总体分布的估计专题检测(带解析) 2022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总复习训练11.1随机事件、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专题检测(带解析) 2022高考生物(山东版)一轮总复习专题26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专题检测(有解析)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