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61教学网)
我的位置:
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3文化生活重点考点提纲
ID:31954 2021-09-26 13页1111 159.00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3文化生活重点考点提纲(一)文化生活选择题重点一、选择题重点1.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3.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4.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5.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6.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7.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8.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9.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10.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11.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12. 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真好、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13. 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4.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15.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16.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17.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18. 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第13页共13页 19.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0. 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育。21.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22.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23. 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24.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25.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精神纽带。26.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27.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28.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29.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0.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31. 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32.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33.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34.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35.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36. 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37. 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8.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第13页共13页 39.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40. 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41. 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42.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43.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44.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45.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46.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47.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48.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49.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51. 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52.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第13页共13页 53.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54.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55.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教材)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遏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56.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57. 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5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60.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6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62.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63.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64.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65.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66.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67.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68.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第13页共13页 6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7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体现了时代精神。71. 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73.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74.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75. 必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新教材)76.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绞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新教材)77.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新教材)(二)《文化生活》主观题必背知识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作用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⑤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⑥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精神力量+反作用+相互交融+综合国力)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第13页共13页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⑤优秀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3.文化对个人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也不是自古就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②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出来的)③精神生活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④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5.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④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文化多样性的作用(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第13页共13页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⑤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2.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①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③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3.文化遗产的作用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③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4.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外文化交流)①有利于我国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引进来)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走出去)③有利于各国文化相互借鉴,保持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加强相互了解,建设和谐世界。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建设和谐世界。⑤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推动中华文化交流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5.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措施(如何对待外来文化)①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③既要更加热烈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④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多种文化传播活动,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⑤依托大众传媒,促进文化的沟通、共享和传递。⑥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第13页共13页 ⑦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既要海纳百川,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6、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因时而变。(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7.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①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②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8.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9. 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②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10.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②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⑤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1、为什么重视文化创新? (1)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作用: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正确方向+主体+内容形式)第13页共13页 ①立足社会实践。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需要“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在学习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⑤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⑥坚持正确发展方向,克服几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13.教育的作用(为什么要重视教育?)①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⑤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4、科学技术的作用 (科技在文化中的作用)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弘扬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⑤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第13页共13页 (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②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2、 中华文化与 民族文化的关系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③ 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④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⑤ 它们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④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⑤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4、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④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⑤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5、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第13页共13页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内容,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面对多样化的文化,怎样在文化生活中选择?①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御腐朽文化。④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拒绝污染。2、净化文化环境的措施(国家、企业、个人)或如何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1)从国家角度看:①(管理引导)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②(弘扬主旋律)弘扬主旋律,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③(健康文化)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先进健康文化,并努力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④(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⑤(思想道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从生产者角度看:(企业责任)企业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生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3)从个人角度看:①(公民修养)公民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增强辨别和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能力。②(公民实践)公民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发展大众文化A.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我国的主导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13页共13页 B.为什么要倡导大众文化: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要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知识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4、如何树立文化自信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④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5、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2.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就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3.就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6、为什么要彰显文化自信?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的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地位作用)③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形成)7、如何彰显文化自信?(怎么办)(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信心。第13页共13页 8、【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A.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B.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进而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C.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为什么?①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②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不能放松。2、党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2)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力量。(3)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②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③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为什么?(1)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2、怎么办?(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①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②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必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脚踏实地,坚持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③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④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社会风尚,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⑤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⑥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弘扬志愿精神。⑦必须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⑧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第13页共13页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篇名句默写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答题具体步骤与技巧复习指南(实用!)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2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总复习训练11.4抽样方法与总体分布的估计专题检测(带解析) 2022新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总复习训练11.1随机事件、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专题检测(带解析) 2022高考生物(山东版)一轮总复习专题26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专题检测(有解析)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